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24/08/24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孙云晓教师《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一书读后,让我感触很深。看着书中许多案例,我发现它们竟然离我的生活这么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也明白这样做的弊端,但在不经意间却同许多家长一样,忽视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孙教师说:“我之所以反复强调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是因为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能够让人放心的人;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辉煌,都可能随时崩溃。”孙教师的这句话,相信每一个人都赞同。在许多年前,就有教育学家提出过这样的教育理论。在报刊杂志上,我们也常常看到因不健康的人格而导致的杯具屡次上演,可是真正重视健康人格培养的家长和教师又有多少呢?我们总是在痛惜中淡忘,在淡忘中遗忘。健康人格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功利性越来越强的当今社会,它在一步步后退,为分数让路

孙教师的这本书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第二章《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孙教师在书中说,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往我也是孩子时,最渴望的就是能拥有属于我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从书中,我明白了“该放手时须放手”,给孩子自我自由支配的时间,做自我喜欢的做。刚开始时,家长要教孩子怎样合理安排,既安排学习的任务,也要安排玩乐的时间。由半小时、一小时开始,逐步放手让孩子自我安排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培养管理自我生活的本事,这也是拥有健康人格的一部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所以教育出来的孩子都是“小大人”,外表上看似沉稳,其实心智发育很不成熟,因为在父母长期的庇护下,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本事很差。

从孙教师的书中,我领悟了很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期望让更多的人从书中受益,更让我们的孩子受益!让孩子们的童年在无忧无虑和充满欢乐中逐渐成长起来!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九百余句,两千余字的《离骚》,对于我仅剩,或者说仅有这14个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仅此而己!〝灵均〞、〝揽蕙〞……太多太多的词汇那么陌生!有人说:读书会使人越来越感觉渺小。今天听刘双贵教授讲文学修养,着实让中文系毕业的我折服。

屈原、李清照、徐志摩……文学巨匠的经典作品,经刘老师点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示了作者的心路历程,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不愧是言为心声!这么多经典作品,如果用心阅读,一定能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读书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得以延长!刘老师一篇篇信手拈来,随口成诵,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不得不让我们感叹:腹有诗书气自华!

细细聆听,心随所动,做老师需要提高文学修养。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更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品位。人之涵养就彰显在由文化底蕴而散发出的自然之美。

提高文学修养是一种修练,更是一种心志的砺炼。不能急、不能怠的平和心态是根本!我们以什么样的心境读名著,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更会由此影响到工作、生活,波及到周围的人。做一个拥有正能量,传递正能量的人,是自己的福,更是周围人的福。

每天写些什么,积累点儿什么,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完善自我的涵养。这是一段苦旅,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先做好自己该做的--提高修养,再做自己想做的--成就学生,成就事业。万事成败皆讲规律,积腋成裘,聚沙成塔,绳锯木断,铁杵成针……无一例外,都在强调量与质的关系。个人成长的路漫长悠远,需要每个人静下来,沉下来去求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曰不能,心向往之……

(二)国学之魅力

一直以来,我对古诗文等经典都是断章取义,鲜学鲜用,用过即忘。即使教毕业班复习古诗文,也是如此应付。毕业班过后,一切诗文皆忘。为此常信誓旦旦,要利用假期恶补,要与学生齐积累……可是总搁浅于半途。试思缘由,皆因无内需。

今听杨淑芝教授讲座,单不说内容,仅从其年愈七旬,口齿清晰,头脑清明,就令人感慨万千。老太太国学经典娓娓道来,坚涩难懂的《周易》,经她旁征左引,日渐清晰。〝相似育人〞的教育教学理论渐渐浮出水面。〝相似、易简、德圆〞的过程中〝成人成己〞。阴阳自然之间〝随姿顺势〞、〝以愚诱智〞,做水一样的教师,行水一样的教育,研天地之学问……看似高深莫测的教学论竟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厚德载物〞之理原来如此。

边听边记,更在不停〝百度〞,这些耳熟的经典似曾相识,却不明其真正的含义。脑袋还停留在上句,杨老师已引入新句。只有不停搜索网络,搜索大脑的每个角落,不然自己跟不上杨老师的步伐。看似与教学无关的经典,却蕴藏深刻的哲理,听着听着,蓦然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或许正是国学经典之魅力。

随着教学之路上的不断前行,我越来越觉得汉语之博大精深,故开始探寻《汉字树》中字根字源。因古汉语不扎实,故边看注释边听《史记》。因感古诗词之精妙,故下载《诗词歌赋》,闲来随看随悟……今与杨教授相比,甚感汗颜。为用而学怎比杨老博学专攻之大义?

国学之德在于明,国学之魅在于省,国学之魂在于承……由点及面,深研之,必有成!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年轻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与我相伴了好些年。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

《语文教师》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先锋。

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一本《小学语文教师》细细品读,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齐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能够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此刻每当我和儿子去xx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周国平先生曾说过:“严格地说,只有素质教育才配称作教育。若不是着眼于素质,仅仅传授一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就只可叫作培训,不可妄称教育。若挂着教育之名而实际上对素质起了压制、扭曲、摧残的作用,那只能说是伪教育和反教育了。”我们也可以用这段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帕克·帕尔默的观点——教师自己千万不能失去心灵,也千万不能失去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引导。“经师”传授知识技能,“人师”引领心灵成长,这就是“经师”和“人师”的区别。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直面教师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共同体的无限魅力。在这个共同体中,谁是主体呢?既非教师和学生,也非学科或关于它们的课本、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伟大事物”。那么,怎么来解释这个伟大事物呢?作者做了如下的例举:

“我所指的是生物学的基因和生态系统、哲学和神学的隐喻和参照系、文学素材中背叛与宽恕以及爱与失的原型。我所指的是人类学的人为现象和族裔,工程学的原料的限制和潜能,管理学的系统逻辑,音乐和艺术的形状和颜色,历史学的奇特和模式,以及法学领域里难以捉摸的正义观等。”

这个“伟大事物”也许难以定义,但通过这么多的例举我们应该都能理解。当我们都关注于这个“伟大事物”,为这个“伟大事物”深深吸引和着迷时,教育的共同体就会处于最佳、最优的状态。比如,围绕“伟大事物”而产生多元的观点;对一些现象采用多重含义的解释;欢迎有创见性的争论,没有愤怒和偏见;彼此间真诚相待;体验谦卑,心存敬畏,等等。

就我的理解,教育共同体中的“伟大事物”,其实也造就了所有卷入者的共同愿景和目标,大家专注于“伟大事物”这一主体,彼此尊重,坦诚相对,教师既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也不会永远不犯错误。为了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共同体,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优秀的教师与一群五岁的小孩围坐在地板上,一齐读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透过那些孩子的眼睛,几乎可以看见圆圈的中央真的有一只大象!而且以那件伟大事物作为媒介工具,其他的伟大事物也进入房间,例如语言和传达意义的符号。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年轻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与我相伴了好些年。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

《语文教师》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先锋。

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一本《小学语文教师》细细品读,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最近,我有幸研读了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实录《丑小鸭》(是《听窦老师讲新课》一书中“整本书主题教学”部分里的第一篇)。密密麻麻整整21板文字,读得我思潮起伏,那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掩上书本,抬眼望天,天空碧蓝澄澈,如同我此时的心境。这是一堂怎样的语文课?窦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唯有用窦老师给这堂课确定的主题——“高贵”一词来形容。

首先是学识的高贵。窦老师学识的高贵体现在她高雅的文学素养、深厚的文学积淀、广博的文化视野。这从教学中的多处细节可以体现出来。她仔细研读《安徒生童话》、《安徒生自传》,充分领悟到安徒生童话的精髓,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也感受到安徒生童话所包含的幻想的美、艺术的美、人性的美。

其次是语言的高贵。窦老师的课堂,不仅用自己凝练、诗意的话语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品读领悟语言的高贵。比如,她把《丑小鸭》的全译文(近七千字)与课文(压缩成不到500字)对比阅读,首先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说说文中可能缩写或删掉了哪些内容”,再精选几个片段进行仔细品读,抓住原文中诗意的环境描写、传神的动作描写、幽默的语言描写等,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安徒生童话语言的无穷魅力,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来我们的语言可以有如此丰富,如此高贵的“味道”。

然后是人性的高贵。生活即童话,作品即人品。安徒生童话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自身曲折经历的生动写照;童话中的许多主人公,都有着和作者一样的高贵灵魂。正如本堂课题目中对高贵的诠释: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呢?窦老师带领学生对比阅读,品味原文中细写丑小鸭的“苦难”遭遇以及曲折的经历,通过对“啄”、“藏”、“广大的世界”等词句的品读,感受丑小鸭虽然历经磨难,无比痛苦、孤独,却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对美好的事物执着地追求;在学习丑小鸭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这一片段时,抓住“又惊奇又羡慕”“藏”“高贵”等词句,感受丑小鸭内心的善良与谦卑。最后,窦老师设计“读出童话背后的味道”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走进安徒生,了解安徒生和丑小鸭类似的受嘲笑、受排挤以及离乡奋斗终于成才的经历,使学生发现:安徒生和丑小鸭一样,都经历了出生、童年、成长、飞翔几个阶段。“作者是借丑小鸭写自己呢!”(学生的原话)至此,学生终于明白了“安徒生写的童话,隐喻的就是自己的人生。”丑小鸭的“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实际就是安徒生高贵灵魂的体现,也是作品中高贵人性的体现。

高贵的人性,高贵的语言,高贵的学识,组成了窦老师高贵的课堂。这将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毕生追求的境界。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8

我很庆幸自我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最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最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资料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个性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

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此刻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真谛!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9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大量识字。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的认识产生偏颇,错误地认为以识字为重点,就是要多认字,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便可以削弱、忽视,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识字数量的误区——识字教学方法简单、机械,识字过程脱离语境、枯燥乏味。

今天,我又捧起李晓红、任庆世主编的《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一书,当读到“识字写字教学”部分时,文中大量精彩的识字教学案例再次吸引了我,老师们在教学识字过程中都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刘淑贞老师的在生活情境中识字、陈美清老师的游戏巩固识字、王群老师的创编儿歌识字以及张晓慧老师的巧用偏旁指导学生归类识字等等,这种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其实也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刘淑贞老师的识字课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渗透直观形象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孩子们变得聪明起来,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生机勃勃,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识字的乐趣。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课堂的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热情倍增。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记叙事物的词语,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在上一识字教学环节中,以图画再现生活情境,学生只要能将图画与文字挂起钩来,凭借日常生活中对这些事物的先期认识,就可读出字的音来,把握它的意思,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汉字,做到“无师自通”提供了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将以别人的长出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虽然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但是一定会让我在成长的同时收获到更所惊喜。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全市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研讨会,真的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么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聆听了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校长—李怀源教授的课与报告,亲眼目睹了四位曾参赛精英的课堂教学,以及刘洪星老师的精彩点评,收获颇多,感受颇多。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李怀源老师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师生互动是一大亮点,她握着学生的手,摸着的学生的头,扶着学生的肩,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她那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听课的老师叹服。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

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了解诗词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③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名师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国学之魅力

一直以来,我对古诗文等经典都是断章取义,鲜学鲜用,用过即忘。即使教毕业班复习古诗文,也是如此应付。毕业班过后,一切诗文皆忘。为此常信誓旦旦,要利用假期恶补,要与学生齐积累……可是总搁浅于半途。试思缘由,皆因无内需。

今听杨淑芝教授讲座,单不说内容,仅从其年愈七旬,口齿清晰,头脑清明,就令人感慨万千。老太太国学经典娓娓道来,坚涩难懂的《周易》,经她旁征左引,日渐清晰。〝相似育人〞的教育教学理论渐渐浮出水面。〝相似、易简、德圆〞的过程中〝成人成己〞。阴阳自然之间〝随姿顺势〞、〝以愚诱智〞,做水一样的.教师,行水一样的教育,研天地之学问……看似高深莫测的教学论竟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厚德载物〞之理原来如此。

边听边记,更在不停〝百度〞,这些耳熟的经典似曾相识,却不明其真正的含义。脑袋还停留在上句,杨老师已引入新句。只有不停搜索网络,搜索大脑的每个角落,不然自己跟不上杨老师的步伐。看似与教学无关的经典,却蕴藏深刻的哲理,听着听着,蓦然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或许正是国学经典之魅力。

随着教学之路上的不断前行,我越来越觉得汉语之博大精深,故开始探寻《汉字树》中字根字源。因古汉语不扎实,故边看注释边听《史记》。因感古诗词之精妙,故下载《诗词歌赋》,闲来随看随悟……今与杨教授相比,甚感汗颜。为用而学怎比杨老博学专攻之大义?

国学之德在于明,国学之魅在于省,国学之魂在于承……由点及面,深研之,必有成!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读书心得体会是指我们读书后所想记录下来,吸收文章有益的部分,反思总结得出来的感想。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我们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有进步。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大量识字。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的认识产生偏颇,错误地认为以识字为重点,就是要多认字,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便可以削弱、忽视,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识字数量的误区——识字教学方法简单、机械,识字过程脱离语境、枯燥乏味。

今天,我又捧起李晓红、任庆世主编的《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一书,当读到“识字写字教学”部分时,文中大量精彩的识字教学案例再次吸引了我,老师们在教学识字过程中都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刘淑贞老师的在生活情境中识字、陈美清老师的游戏巩固识字、王群老师的创编儿歌识字以及张晓慧老师的巧用偏旁指导学生归类识字等等,这种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其实也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刘淑贞老师的识字课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渗透直观形象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孩子们变得聪明起来,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生机勃勃,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识字的乐趣。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课堂的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热情倍增。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记叙事物的词语,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在上一识字教学环节中,以图画再现生活情境,学生只要能将图画与文字挂起钩来,凭借日常生活中对这些事物的先期认识,就可读出字的音来,把握它的意思,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汉字,做到“无师自通”提供了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一提起名师,大家总会油然而生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精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厚的人文素养…在读了窦桂梅的著作《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后,我内心震撼了—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一定要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探索。读了窦桂梅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最感动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用“执着”二字形容已经不够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热爱”。看完这本书,我应该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做一名语文教师了。

第一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一节低年级的课例,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这真是够讽刺的。还有的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真棒!”之类的“闹”课。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要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课上要学会倾听,目前一些研究课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有一些教师甚至听不出学生读错说错的内容,这怎能谈得上指导学生。所以,学生要学会倾听,为人师表的教师率先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第二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阅读《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时,我似乎看到了身为副校长的窦老师,在繁重芜杂的`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点滴闲暇,坚持挤出时间来读书的身影。经典著作、《人民教育》、《读者》、《随笔》……都是她生活的伴侣。会前会后,旅行途中……她都会拿出书来,读书。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同意窦老师那种“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的读书方法。无论如何,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要为儿童文学作品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

第三件事: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窦老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刻认识。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最重要的工作,但教过多年书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手里的教材那么多,当我们真的要选出几篇好好精讲的时候,却又不知何去何从,觉得无从下手;或是好不容易选好了__,想好好讲一讲,设计教学时却又觉得没什么可教的;回望自己的课,读、说、议的环节一点也不少,可自己总觉得课堂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却又找不出原因在哪。看完窦老师的“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一章节,心中豁然开朗:我们缺乏的是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而要深刻解读文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仅就《游园不值》一首只有21字的诗,窦老师写的备课体会就有几万字。她循著作者叶绍翁的足迹走进宋诗、南宋后期文学。跟着叶绍翁游园的同时,又要走进宋朝园林与宋时东吴民俗。再跟著作者的心境,了解宋诗的特点、江南诗派的追求、古典园林艺术与诗中红杏木屐的意蕴…这才是备课艰难的开始,怎样把教师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产生独具个性的阅读体验,这些才是更为艰难的跋涉过程。窦老师告诉我们:思考,领我们走向清醒。可如果我们手中没有直面教材的底气,我们怎么去思考,又怎么能思考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又怎么能带着对教材的独特理解进入心灵的觉醒呢?

手捧教科书,为自己,更为学生,我们必须怀着虔诚而又审慎的态度,从阅读出发,或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拿到教材我们首先要将教材置于广袤的林子。在如何解读教材?这个问题上窦老师提出了教材解读四问。第一,文本究竟说了什么?第二,文本想说什么?第三,文本能够说什么?第四,文本应该说什么?阐述的非常清楚,让我受益匪浅。解读文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高山,我们必学积蓄力量攀登。

第四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

《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一章,窦老师以具体的案例,记叙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公开课提升自己、修炼自己的。她主动而且是强烈地要求上公开课,向众多的教师、领导、专家展示自己,既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将自己的不足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肯定、叫好、喝彩是有的,可质疑、否定、批评同时也存在。甚至有时,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感觉自己“不可救药”、“没出息”。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痛定思痛之后,窦老师能有选择地接受中肯的批评、意见,加以思考、改进,不断地进行“熔炼”。

每一位教师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害怕别人听课。怕的不是听课的人,而是怕自己,怕自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怕自己课堂设计不完善,怕自己不能驾驭课堂,不能驾驭学生,总之是怕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要知道专家、领导的指点不知比自己的单打独练要强多少倍。十年读书,不如听君一席话,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

第五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读完《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一章,更让我感叹、敬佩窦老师在教学上的努力、刻苦。每次公开课前后,她都会作有关的记录,作为练笔。课前备课时,她会在深入钻研教材后,写一些题外话,彰显自己把握文本精神的高度。备课时写一些题外话,记叙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再写题后话,整理出评课中有价值的观点,以及自己对教学的深刻反思,长年累月,这已成了她的习惯,如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落笔、动口时呈现出来的语言修养更有独具风采的说服力呢?伴随着朗读、语言、写作的词彩风流,语文教师就于有意无意间,引领熏陶着学生想着美丽健康的上方驰去。我决心努力提高自己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苏霍姆林斯是这样说的:“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对于语文教学,我能认真研读教材,与同年级的语文老师交流教法,上完课后,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今后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但就是没有及时动笔写出课后反思,结果一到要写年度论文、期末写教学总结、教学反思时,就得挠头扣脑,半天蹦不出一个字来,往往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的。

第六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拥有激情与思想,才会形成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自我教学思想与风格就拥有了知识分子真正的尊严。所以我要向着优秀的方向,以激情与思想的自我修炼,锻造那讲台上风格的我、独特的我,让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

一直以为优秀教师离自己还很遥远,所以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阅读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初读这本书,觉得优秀教师平时做的事和我们普通教师没什么两样,可越是深入书中,越是发觉自己离优秀教师更遥远了。一名优秀教师做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勤,想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深,付出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多。

对照窦老师,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有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但我愿意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学人民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大量识字。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的认识产生偏颇,错误地认为以识字为重点,就是要多认字,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便可以削弱、忽视,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识字数量的误区——识字教学方法简单、机械,识字过程脱离语境、枯燥乏味。

今天,我又捧起李晓红、任庆世主编的《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一书,当读到“识字写字教学”部分时,文中大量精彩的识字教学案例再次吸引了我,老师们在教学识字过程中都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刘淑贞老师的在生活情境中识字、陈美清老师的游戏巩固识字、王群老师的'创编儿歌识字以及张晓慧老师的巧用偏旁指导学生归类识字等等,这种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其实也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刘淑贞老师的识字课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渗透直观形象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孩子们变得聪明起来,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生机勃勃,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识字的乐趣。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课堂的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热情倍增。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记叙事物的词语,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在上一识字教学环节中,以图画再现生活情境,学生只要能将图画与文字挂起钩来,凭借日常生活中对这些事物的先期认识,就可读出字的音来,把握它的意思,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汉字,做到“无师自通”提供了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假期里阅读《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杂志,认识了一个新的名词“比较阅读”。所谓比较阅读是将两个或多个材料对照阅读,比较、辨别其中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分析、综合、概括、重组,形成新认识的过程。

阅读教学需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来精准确立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能够迁移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从“会读一篇”走向“会读一类”。比较阅读带来的创新和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实现聚焦。单篇文本的教学,教学内容往往过于庞杂,教师什么都想教,结果什么都没有教好。比较阅读通过两或多个文本或语段的异同比较,能集中、聚焦教学内容。

第二,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凸显自主,倡导发现。比较阅读的重要目的是发现规律。

在比较阅读的课堂上,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独立阅读、比较阅读,教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同学们,通过比较,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阅读,主动探究,有所发现,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发现的快乐、获得阅读、表达、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这是比较阅读的重要特征。比较阅读有三大价值。

第一,有利于学生发现读写规律。要从单一语段或单篇文本中发现读写规律比较困难,学生发现不了,怎么办?教师只能讲给学生听。但是,如果把两个语段或两篇文本放在一起,学生就容易发现,就能自己去发现。这是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智慧。我们学校倡导智慧教育,智慧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思维。让学生在两个甚至多个相同或不同的观点中比较、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肯定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

第三,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从“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比较阅读正好可以通过变革阅读内容,促进阅读方式的变革。比较阅读的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比较阅读—发现规律—迁移运用。教学过程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是设计比较阅读的具体任务,在学生探究规律遇到困难的时候搭设支架,点拨启发,并巧妙创设交际语境,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规律。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变革,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阅读发现通常不能一撮而就,一步到位,而是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一次比较,两次比较,三次、四次比较,在反复比较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不断发现,享受阅读发现的乐趣。

比较阅读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它还能深刻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生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阅读具有重要的人生价值,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打,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白的7件事》这本书很适合一线教师阅读,它是窦桂梅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写照,是她思维方式、思想、心灵的物化。不仅仅充满智慧,更以流畅的文笔、诗意的语言,在不经意间诠释了自我对语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更详细列举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读书目,阐明了读书的不一样境界。

其中“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在窦桂梅教师说的七件事中,这件事我觉得最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我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应对学生何来侃侃而谈的底气?又如何能引领学生畅游书海?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今好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很多进行课外阅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及终身发展都有好处,可是在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这样要求的同时,我们的教师读了多少书?说真的,当时应对这三个问题,我觉得惭愧。我是语文教师,我问自我:我读了多少书?虽说有时也看看,专业的,人文的,休闲的,都会涉猎一点点。但细想想,却从来没有过读书计划,想看时就翻翻;也不成系统,全凭自我的喜好;更不能坚持,有时间就看了,没时间就作罢,如此这般,总觉得没什么收获。“读书,是最好的精神美容”“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这本书中,窦桂梅教师从我们自身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阐述了语文教师读书的重要性,我很赞同她的观点。掩卷沉思,自我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了,感觉自我读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坚持,记读书笔记还很欠缺。

“读书,然后才有育人的底气”、“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仅有经过读书,才能找到自我的精神家园。同意窦教师那种“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的读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有幸拜读了李炳亭先生写的《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22条》是李炳亭先生潜心研究教育10余年看完后最深的体会是它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讲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高效课堂22条》从题目来看,就觉得教育理念新颖,贴近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指路灯。回顾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进行了新课程培训,也搞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师主角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模式的构建无不是为了掀起教育的另一番新天地。

高效课堂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体,学生却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他们组成学习小组与对子,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经过群学,讨论,每个人都对知识有了相当的掌握,于是学生接过了教师的担子,走上了讲台,大胆的表述着自我的观点,从容的讲述着解题的思路。一堂40分钟的课,以前教师可能讲30分钟或40分钟,在高效课堂,这一情景完全相反,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走上了讲台向自我的同学授课,教师坐在了学生的位置,要么给予引导、要么向学生学习。能够说,在这个课堂上,“教”与“学”真真切切到达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而高效课堂上,学生跟教师则是平等的关系,学生有跟教师一样的权利,他能够讲课,能够对教师的做法提出自我的看法,师生共同探讨。教师说的学生并不是完全认同。出现疑问的时候,学生会大方的跟教师说:教师,我认为这道题应当这么做。即使讲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是“我的课堂”,所以“我做主”。

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尽管自我力求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可当遇到困难时,自我却退缩了,前功尽弃了;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尽管自我力求把学习主权还给学生,但当遭遇学生的沉默时,遭遇时间的紧迫时,遭遇教学成绩的影响时,自我却又没能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坚持下去。

作为新课改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坚信,课改任重道远,但让我们一齐勇挑重担,向目标出发,努力使自我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尽情的发挥所长吧!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最近,我有幸研读了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实录《丑小鸭》(是《听窦老师讲新课》一书中“整本书主题教学”部分里的第一篇)。密密麻麻整整21板文字,读得我思潮起伏,那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掩上书本,抬眼望天,天空碧蓝澄澈,如同我此时的心境。这是一堂怎样的语文课?窦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唯有用窦老师给这堂课确定的主题——“高贵”一词来形容。

首先是学识的高贵。窦老师学识的高贵体现在她高雅的文学素养、深厚的文学积淀、广博的文化视野。这从教学中的多处细节可以体现出来。她仔细研读《安徒生童话》、《安徒生自传》,充分领悟到安徒生童话的精髓,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也感受到安徒生童话所包含的幻想的美、艺术的美、人性的美。

其次是语言的高贵。窦老师的课堂,不仅用自己凝练、诗意的话语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品读领悟语言的高贵。比如,她把《丑小鸭》的全译文(近七千字)与课文(压缩成不到500字)对比阅读,首先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说说文中可能缩写或删掉了哪些内容”,再精选几个片段进行仔细品读,抓住原文中诗意的环境描写、传神的动作描写、幽默的语言描写等,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安徒生童话语言的无穷魅力,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来我们的语言可以有如此丰富,如此高贵的“味道”。

然后是人性的高贵。生活即童话,作品即人品。安徒生童话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自身曲折经历的生动写照;童话中的许多主人公,都有着和作者一样的高贵灵魂。正如本堂课题目中对高贵的诠释: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呢?窦老师带领学生对比阅读,品味原文中细写丑小鸭的“苦难”遭遇以及曲折的经历,通过对“啄”、“藏”、“广大的世界”等词句的品读,感受丑小鸭虽然历经磨难,无比痛苦、孤独,却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对美好的事物执着地追求;在学习丑小鸭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这一片段时,抓住“又惊奇又羡慕”“藏”“高贵”等词句,感受丑小鸭内心的善良与谦卑。最后,窦老师设计“读出童话背后的味道”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走进安徒生,了解安徒生和丑小鸭类似的受嘲笑、受排挤以及离乡奋斗终于成才的经历,使学生发现:安徒生和丑小鸭一样,都经历了出生、童年、成长、飞翔几个阶段。“作者是借丑小鸭写自己呢!”(学生的原话)至此,学生终于明白了“安徒生写的童话,隐喻的就是自己的人生。”丑小鸭的“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实际就是安徒生高贵灵魂的体现,也是作品中高贵人性的体现。

高贵的人性,高贵的语言,高贵的学识,组成了窦老师高贵的课堂。这将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毕生追求的境界。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0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的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是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的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1

一直以来,我对古诗文等经典都是断章取义,鲜学鲜用,用过即忘。即使教毕业班复习古诗文,也是如此应付。毕业班过后,一切诗文皆忘。为此常信誓旦旦,要利用假期恶补,要与学生齐积累……可是总搁浅于半途。试思缘由,皆因无内需。

今听杨淑芝教授讲座,单不说内容,仅从其年愈七旬,口齿清晰,头脑清明,就令人感慨万千。老太太国学经典娓娓道来,坚涩难懂的《周易》,经她旁征左引,日渐清晰。〝相似育人〞的教育教学理论渐渐浮出水面。〝相似、易简、德圆〞的过程中〝成人成己〞。阴阳自然之间〝随姿顺势〞、〝以愚诱智〞,做水一样的教师,行水一样的教育,研天地之学问……看似高深莫测的教学论竟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厚德载物〞之理原来如此。

边听边记,更在不停〝百度〞,这些耳熟的经典似曾相识,却不明其真正的含义。脑袋还停留在上句,杨老师已引入新句。只有不停搜索网络,搜索大脑的每个角落,不然自己跟不上杨老师的步伐。看似与教学无关的经典,却蕴藏深刻的哲理,听着听着,蓦然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或许正是国学经典之魅力。

随着教学之路上的不断前行,我越来越觉得汉语之博大精深,故开始探寻《汉字树》中字根字源。因古汉语不扎实,故边看注释边听《史记》。因感古诗词之精妙,故下载《诗词歌赋》,闲来随看随悟……今与杨教授相比,甚感汗颜。为用而学怎比杨老博学专攻之大义?

国学之德在于明,国学之魅在于省,国学之魂在于承……由点及面,深研之,必有成!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2

我们学校的青蓝工程,是一个广受赞誉的工程,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一位德艺双馨的师傅将你领进教育实践的大门。我们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幸运,不仅如此,还没有像互联网这样先进的媒体给你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位好师傅,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我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至今,这位师傅对我一直不离不弃,把我从懵懂轻狂的青年修炼成涵养、成熟的教师。

他一直用优秀和经典引领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成长。

现在,只要打开电脑输入关键字,备课资料会铺天盖地,任你挑选,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哪是优秀哪是经典,这本杂志里的资料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精斟细酌的。年轻时,我喜欢模仿上面的课例上课,后来学会了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再后来我虽然有了自己的主见但还是少不了时常要去向他请教。

他一直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我识别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通过这位师傅,我很早就结识了小语界的许多名师,当他们的课例在全国推广,引来无数人观摩和效仿的时候,我暗自窃喜,这些对我说不是最新鲜的养分了。

我们担忧生命老去,同样也担忧自己职业生命的老去。如果被人称为“有经验的老教师”固然是赞美,但是也说明自己的职业生命行将老矣。这么多年来,我感觉自己还能碰撞一些教育的火花,产生一些教育的智慧和灵光就得益于我总能从这本杂志里捕捉到最前沿、最权威的教育改革信息。

他一直用淡定、儒雅的气质吸引我,支持我坚持追求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色。

反思所有的改革历程,一定有经验也有教训。近十年的教育改革同样如此。当各种教育流派、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充满眼前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依然保持他的纯正、儒雅和淡定,处变不惊,我也是跟他学到了,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迷茫中,怎样用一双慧眼把自己的教育之路看清楚。在心平气和的等待中,我竟然欣喜的发现和印证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是有益的。

江苏吴江一所小学的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一位老先生蹬着三轮车,给他送来两大纸箱东西,还给她留下一封信。原来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马上要搬到上海他的孩子家去住了,走之前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从创刊号到最近那一期,按出版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完完全全、整整齐齐送到校长手里,他对校长说:这些东西对别人可能是一堆废纸,但是我却珍藏了三十多年,我想要给这些“宝贝”找到一个最好的归宿。他认为校长正是他要找的人。现在这位校长自己也要退休了,他连同后来自己继续订阅的杂志,又赠送给了他最信任的人。

两年前,一位记者去采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贾老师打开书柜,里面整整齐齐摆满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贾老师对记者说:“从创刊到现在,一期不少,全在这里”

今天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学校把我的这位师傅请进学校,成为我校语文老师们共同的师傅,这位大师虽然血统高贵但是行事作风很低调,全年请他也不到100块钱。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3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大量识字。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的认识产生偏颇,错误地认为以识字为重点,就是要多认字,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便可以削弱、忽视,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识字数量的误区——识字教学方法简单、机械,识字过程脱离语境、枯燥乏味。

今天,我又捧起李晓红、任庆世主编的《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一书,当读到“识字写字教学”部分时,文中大量精彩的识字教学案例再次吸引了我,老师们在教学识字过程中都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刘淑贞老师的在生活情境中识字、陈美清老师的游戏巩固识字、王群老师的创编儿歌识字以及张晓慧老师的巧用偏旁指导学生归类识字等等,这种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其实也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刘淑贞老师的识字课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渗透直观形象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孩子们变得聪明起来,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生机勃勃,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识字的乐趣。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课堂的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热情倍增。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记叙事物的词语,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在上一识字教学环节中,以图画再现生活情境,学生只要能将图画与文字挂起钩来,凭借日常生活中对这些事物的先期认识,就可读出字的音来,把握它的意思,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汉字,做到“无师自通”提供了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4

读书心得体会是指我们读书后所想记录下来,吸收文章有益的部分,反思总结得出来的感想。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我们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有进步。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5

假期里阅读《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杂志,认识了一个新的名词“比较阅读”。所谓比较阅读是将两个或多个材料对照阅读,比较、辨别其中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分析、综合、概括、重组,形成新认识的过程。

阅读教学需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来精准确立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能够迁移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从“会读一篇”走向“会读一类”。

比较阅读带来的创新和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实现聚焦。单篇文本的教学,教学内容往往过于庞杂,教师什么都想教,结果什么都没有教好。比较阅读通过两或多个文本或语段的异同比较,能集中、聚焦教学内容。

第二,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凸显自主,倡导发现。比较阅读的重要目的是发现规律。

在比较阅读的课堂上,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独立阅读、比较阅读,教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同学们,通过比较,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阅读,主动探究,有所发现,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发现的快乐、获得阅读、表达、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这是比较阅读的重要特征。

比较阅读有三大价值。

第一,有利于学生发现读写规律。要从单一语段或单篇文本中发现读写规律比较困难,学生发现不了,怎么办?教师只能讲给学生听。但是,如果把两个语段或两篇文本放在一起,学生就容易发现,就能自己去发现。这是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智慧。我们学校倡导智慧教育,智慧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思维。让学生在两个甚至多个相同或不同的观点中比较、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肯定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

第三,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从“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比较阅读正好可以通过变革阅读内容,促进阅读方式的变革。比较阅读的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比较阅读—发现规律—迁移运用。教学过程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是设计比较阅读的具体任务,在学生探究规律遇到困难的时候搭设支架,点拨启发,并巧妙创设交际语境,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规律。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变革,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阅读发现通常不能一撮而就,一步到位,而是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一次比较,两次比较,三次、四次比较,在反复比较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不断发现,享受阅读发现的乐趣。

比较阅读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它还能深刻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生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阅读具有重要的人生价值,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6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还是学生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

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7

读了《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深深感到: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是全天侯的,从干上的那一天起,就永远没有退休的可能;并且不准请假,不得偷懒,不能够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并且没有薪水——薪水在其他地方挣,然后往这儿花;这种职业,叫做父母。

教育好自我的子女,就要从培养好子女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开始,有人说,培养好习惯就像往银行里存钱,随时都能够取出来用。有了一个好习惯,就好像在银行里存了一笔钱,有了两个好习惯,就存了两笔钱好的习惯很多,就等于在银行里存了很多钱,一辈子都能够取之不尽。《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童年需要培养的38种好习惯”,每一种好习惯都从故事引入,让我们思考学到了什么让人能够从中学到知识,再运用到实践中。例如:书中在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习惯”里,引用了《宋庆玲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庆玲为了她之前答应教小珍叠花的事,而放弃了全家到一个很趣味的伯伯家做客,而不知怎样,她等了一个午时,小珍也没有来,爸爸遗憾地说“早明白就一齐出去,庆龄一个人在家多寂寞啊”。懂事的小庆龄却说,我们约好的,我本来就应当遵守自我的诺言,要不然我就是跟你们出去玩了,也不会高兴啊!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小庆龄是自我决定留下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她必须也是想去那个伯伯家做客的,可是最终放弃了,是因为在她心目中留下了等小珍更重要。我们从故事里不难猜到,信诺言,不仅仅让守诺的庆龄欢乐、有尊严、也让小珍有了安全感和信赖。

如今,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够怎样做呢?

1)、凡向孩子许诺言,就要尽量兑现;

2)事前提醒孩子诺前三思,事后提醒孩子兑现诺言;

3)发现孩子守信用,要及时表扬;

4)不“逼”孩子许不可能兑现的诺言。

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培养的习惯实在是很多,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许多良好的习惯的话,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很划算呀!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8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年轻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与我相伴了好些年。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

《语文教师》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先锋。

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一本《小学语文教师》细细品读,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

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9

一提起名师,大家总会油然而生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精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厚的人文素养…在读了窦桂梅的著作《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后,我内心震撼了—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一定要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探索。读了窦桂梅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最感动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用“执着”二字形容已经不够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热爱”。看完这本书,我应该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做一名语文教师了。

第一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一节低年级的课例,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这真是够讽刺的。还有的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真棒!”之类的“闹”课。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要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课上要学会倾听,目前一些研究课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有一些教师甚至听不出学生读错说错的内容,这怎能谈得上指导学生。所以,学生要学会倾听,为人师表的教师率先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第二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阅读《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时,我似乎看到了身为副校长的窦老师,在繁重芜杂的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点滴闲暇,坚持挤出时间来读书的身影。经典著作、《人民教育》、《读者》、《随笔》……都是她生活的伴侣。会前会后,旅行途中……她都会拿出书来,读书。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同意窦老师那种“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的读书方法。无论如何,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要为儿童文学作品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

第三件事: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窦老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刻认识。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最重要的工作,但教过多年书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手里的教材那么多,当我们真的要选出几篇好好精讲的时候,却又不知何去何从,觉得无从下手;或是好不容易选好了文章,想好好讲一讲,设计教学时却又觉得没什么可教的;回望自己的课,读、说、议的环节一点也不少,可自己总觉得课堂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却又找不出原因在哪。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读书心得》看完窦老师的“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一章节,心中豁然开朗:我们缺乏的是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而要深刻解读文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仅就《游园不值》一首只有21字的诗,窦老师写的备课体会就有几万字。她循着作者叶绍翁的足迹走进宋诗、南宋后期文学。跟着叶绍翁游园的同时,又要走进宋朝园林与宋时东吴民俗。再跟着作者的心境,了解宋诗的特点、江南诗派的追求、古典园林艺术与诗中红杏木屐的意蕴…这才是备课艰难的开始,怎样把教师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产生独具个性的阅读体验,这些才是更为艰难的跋涉过程。窦老师告诉我们:思考,领我们走向清醒。可如果我们手中没有直面教材的底气,我们怎么去思考,又怎么能思考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又怎么能带着对教材的独特理解进入心灵的觉醒呢?

手捧教科书,为自己,更为学生,我们必须怀着虔诚而又审慎的态度,从阅读出发,或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拿到教材我们首先要将教材置于广袤的林子。在如何解读教材?这个问题上窦老师提出了教材解读四问。第一,文本究竟说了什么?第二,文本想说什么?第三,文本能够说什么?第四,文本应该说什么?阐述的非常清楚,让我受益匪浅。解读文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高山,我们必学积蓄力量攀登。

第四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

《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一章,窦老师以具体的案例,记叙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公开课提升自己、修炼自己的。她主动而且是强烈地要求上公开课,向众多的教师、领导、专家展示自己,既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将自己的不足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肯定、叫好、喝彩是有的,可质疑、否定、批评同时也存在。甚至有时,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感觉自己“不可救药”、“没出息”。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痛定思痛之后,窦老师能有选择地接受中肯的批评、意见,加以思考、改进,不断地进行“熔炼”。

每一位教师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害怕别人听课。怕的不是听课的人,而是怕自己,怕自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怕自己课堂设计不完善,怕自己不能驾驭课堂,不能驾驭学生,总之是怕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要知道专家、领导的指点不知比自己的单打独练要强多少倍。十年读书,不如听君一席话,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

第五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读完《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一章,更让我感叹、敬佩窦老师在教学上的努力、刻苦。每次公开课前后,她都会作有关的记录,作为练笔。课前备课时,她会在深入钻研教材后,写一些题外话,彰显自己把握文本精神的高度。备课时写一些题外话,记叙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再写题后话,整理出评课中有价值的观点,以及自己对教学的.深刻反思,长年累月,这已成了她的习惯,如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落笔、动口时呈现出来的语言修养更有独具风采的说服力呢?伴随着朗读、语言、写作的词彩风流,语文教师就于有意无意间,引领熏陶着学生想着美丽健康的上方驰去。我决心努力提高自己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苏霍姆林斯是这样说的:“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对于语文教学,我能认真研读教材,与同年级的语文老师交流教法,上完课后,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今后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但就是没有及时动笔写出课后反思,结果一到要写年度论文、期末写教学总结、教学反思时,就得挠头扣脑,半天蹦不出一个字来,往往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的。

第六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拥有激情与思想,才会形成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自我教学思想与风格就拥有了知识分子真正的尊严。所以我要向着优秀的方向,以激情与思想的自我修炼,锻造那讲台上风格的我、独特的我,让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

一直以为优秀教师离自己还很遥远,所以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阅读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初读这本书,觉得优秀教师平时做的事和我们普通教师没什么两样,可越是深入书中,越是发觉自己离优秀教师更遥远了。一名优秀教师做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勤,想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深,付出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多。

对照窦老师,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有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但我愿意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学人民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0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贴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小学。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此刻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好处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个性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潜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的创新潜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潜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潜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潜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构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教师的继续学习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理解新知识,增长专业潜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到达专业成熟的境界。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1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年轻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与我相伴了好些年。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

《语文教师》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先锋。

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一本《小学语文教师》细细品读,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2

最近我读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每一天能抽一点时间去读,从书中了解到习惯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好习惯受益终生,决定一生的命运。从书里也能够看到好的教育习惯能有效地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优秀教师成功的基石,影响着教师一生的教育生涯。

常说“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好习惯能使人一生受益。我们教师一向在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中也要构成良好的教育习惯。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及语文教师,除了教学还要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我们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同时自我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们要求学生团结友爱的同时自我是不是对每个学生都公正;我们要求学生见到教师主动问好的同时自我又是不是能主动问候学生我作为一名教师,往往很多方面都处理的不够好:当学生犯“错误”时,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时,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当拿到一本新教材时习惯于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照搬“教参”;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书面作业

自我的习惯到底好不好,需要改变的首先是自我。要想做到书中所述,是要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从习惯养起。习惯不是一时养成的,更不是一时能够改变的,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而我,会以此书做为我的一本教学上的工具书,以此书来提高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并由此获得的欢乐。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3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供给了很大的帮忙,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构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供给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资料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主角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职责,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一样,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本事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本事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靠性异常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本事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构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的团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一样层面的心理问题,能够采取不一样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能够对此进行团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例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本事,使其重拾信心。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隐患,开展了团体指导讲座“沉溺网络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这些不一样的主题教育都是根据学生不一样时段可能发生的不一样问题进行有意识的团体预防性干预途径,这些特定的团体干预资料,能够在不一样时段疏导学生的心理,防范于未然,则能大大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目标中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达成目标,我们教师除了要从态度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4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大量识字。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的认识产生偏颇,错误地认为以识字为重点,就是要多认字,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便可以削弱、忽视,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识字数量的误区——识字教学方法简单、机械,识字过程脱离语境、枯燥乏味。

今天,我又捧起李晓红、任庆世主编的《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一书,当读到“识字写字教学”部分时,文中大量精彩的识字教学案例再次吸引了我,老师们在教学识字过程中都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刘淑贞老师的在生活情境中识字、陈美清老师的游戏巩固识字、王群老师的创编儿歌识字以及张晓慧老师的巧用偏旁指导学生归类识字等等,这种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其实也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刘淑贞老师的识字课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渗透直观形象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孩子们变得聪明起来,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生机勃勃,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识字的乐趣。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课堂的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热情倍增。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记叙事物的词语,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在上一识字教学环节中,以图画再现生活情境,学生只要能将图画与文字挂起钩来,凭借日常生活中对这些事物的先期认识,就可读出字的音来,把握它的意思,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汉字,做到“无师自通”提供了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5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年轻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与我相伴了好些年。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

《语文教师》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先锋。

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一本《小学语文教师》细细品读,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