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2024/08/22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篇1

看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万玮老师针对教学实际写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学会破框,促进成长。看完此书,我对其中破框思维深为认同。

文中写到:一位年轻的年轻班主任被班里的一名问题学生弄得头疼不已,心生怨恨,向万玮老师倾诉他是如何倒霉,因为这名学生不停闯祸,他已经被主任和校长点名批评多次。万玮老师开导他:“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孩子是上天派来磨炼你的吗?你一向有志向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这是太好的机会!

万老师就是用了破框思维,所谓破框思维就是打破既有的旧观念模式,换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这种局限无处不在,生活的磨砺在我们的头脑中设置了无数的框,我们看不到那些边界,也走不出去,时间长了,以为真实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我们的头脑看待事物,就像照相机拍照片一样,在聚焦的同时,也有了取景框。我们只看到框里的景象,而忽略了框外的物体。而破框思维就是要打破这些陈旧的迂腐的观点,用用心的观点看待生活和工作,那么生活中的烦恼困扰会大大减少,所追求的成功快乐也会更易获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遇到的学生千差万别。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像我们班的马刘帅同学,玩心很重,上课小动作不断,干扰同学学习,一向令任课老师头疼。还经常迟到,且爱在课堂上捣乱。有一段时间上课不讲话了,原先是趴在桌子上睡觉了。应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肯定也会生气。

但是学习用破框思维重新审视他,我会发现他身上也并非一无是处。虽然课堂捣乱,但是该学习的知识他一点没落下。他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喜爱劳动。跳出既有的思维框之后,才会明白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能够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帮忙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慢慢的才能帮忙学生克服缺点。

作为教师,学会用破框思维看待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应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问题状况的产生。同时,也要用用心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这张白纸上有更多的资料去写,也让孩子在简单的学习中找到快乐。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篇2

看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万玮老师针对教学实际写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看完此书,我对其中破框思维深为认同。

文中写到:一位年轻的年轻班主任被班里的一名问题学生弄得头疼不已,心生怨恨,向万玮老师倾诉他是如何倒霉,因为这名学生不停闯祸,他已经被主任和校长点名批评多次。万玮老师开导他:“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孩子是上天派来磨炼你的吗?你一直有志向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这是太好的机会!

万老师就是用了破框思维,所谓破框思维就是打破既有的.旧观念模式,换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这种局限无处不在,生活的磨砺在我们的头脑中设置了无数的框,我们看不到那些边界,也走不出去,时间长了,以为真实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我们的头脑看待事物,就像照相机拍照片一样,在聚焦的同时,也有了取景框。我们只看到框里的景象,而忽略了框外的物体。而破框思维就是要打破这些陈旧的迂腐的观点,用积极的观点看待生活和工作,那么生活中的烦恼困扰会大大减少,所追求的成功快乐也会更易获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遇到的学生千差万别。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像我们班的马刘帅同学,玩心很重,上课小动作不断,干扰同学学习,一直令任课老师头疼。还经常迟到,且爱在课堂上捣乱。有一段时间上课不讲话了,原来是趴在桌子上睡觉了。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肯定也会生气。

但是学习用破框思维重新审视他,我会发现他身上也并非一无是处。虽然课堂捣乱,但是该学习的知识他一点没落下。他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喜爱劳动。跳出既有的思维框之后,才会知道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慢慢的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作为教师,学会用破框思维看待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问题情况的产生。同时,也要用积极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这张白纸上有更多的内容去写,也让孩子在轻松的学习中找到快乐。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篇3

看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万玮老师针对教学实际写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学会破框,促进成长。看完此书,我对其中破框思维深为认同。

文中写到:一位年轻的年轻班主任被班里的一名问题学生弄得头疼不已,心生怨恨,向万玮老师倾诉他是如何倒霉,因为这名学生不停闯祸,他已经被主任和校长点名批评多次。万玮老师开导他:“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孩子是上天派来磨炼你的吗?你一向有志向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这是太好的机会!

万老师就是用了破框思维,所谓破框思维就是打破既有的旧观念模式,换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这种局限无处不在,生活的磨砺在我们的头脑中设置了无数的框,我们看不到那些边界,也走不出去,时间长了,以为真实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我们的头脑看待事物,就像照相机拍照片一样,在聚焦的同时,也有了取景框。我们只看到框里的景象,而忽略了框外的物体。而破框思维就是要打破这些陈旧的迂腐的观点,用用心的观点看待生活和工作,那么生活中的烦恼困扰会大大减少,所追求的成功快乐也会更易获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遇到的学生千差万别。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像我们班的马刘帅同学,玩心很重,上课小动作不断,干扰同学学习,一向令任课老师头疼。还经常迟到,且爱在课堂上捣乱。有一段时间上课不讲话了,原先是趴在桌子上睡觉了。应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肯定也会生气。

但是学习用破框思维重新审视他,我会发现他身上也并非一无是处。虽然课堂捣乱,但是该学习的知识他一点没落下。他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喜爱劳动。跳出既有的思维框之后,才会明白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能够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帮忙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慢慢的才能帮忙学生克服缺点。

作为教师,学会用破框思维看待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应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问题状况的产生。同时,也要用用心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这张白纸上有更多的资料去写,也让孩子在简单的学习中找到快乐。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篇4

教师的五重境界,万玮老师从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层层递进的方式,讲述了作为教师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应该如何成长如何变化。从王玮老师的书中,我觉得教师的成长实际上也存在三三原则。

一、积累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万玮老师认为积累的内容:第一个就是积累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领悟、灵感。第二个是积累一些可以用说理的小故事,案例数据和观点。积累故事的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将故事保存好。第二步是判断这个故事可以在什么地方可以用,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含义,有一些故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第三步是将故事分门别类的存放,第四步是经常温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德育的工作当中,平时的积累都是工作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上次参加班主任核心素养大赛的过程当中,就发现自己在平时看了一些故事当中,在比赛当中就能够充分的运用到。在教学当中,比如说,最近在学校的生活与哲学当中的很多的,故事,都可以运用哲理来进行,说明学生在故事当中,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知识、吸收知识。

二、思考是教师成长的敲门砖

万玮老师的书中用于思考有很多好处是,它是你精力充沛,从容不迫的应对日常的工作生活,使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治愈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等等。这种思考有包括教师自己的这种方式,也包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人说,改变你人生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考的能力要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思考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引导学生的这种思考的学习习惯。笔者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的一种思考,就是课堂结束要有所反思,课堂上为什么有的课堂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而有的课堂就无法让学生动情。实际上在备课的过程当中,也要加入这种思考,怎么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跳一跳能得到的知识,可能对他们而言印象深刻,如果不经思考,而靠填鸭式的灌输的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可能会存在考完试就忘得这样子的过程。

三、格局才能让教师成长获得幸福感

格局决定高度。万玮老师认为格局是一种观点和态度,格局是一种对自身的定位,格局是一种战略的眼光,格局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格局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他认为要胸怀大志,弃小不争。要放弃威权,树立威信。要眼光高远,兼顾细节,要主动进取,容忍不足。

有大格局的老师,应该来说,在生活当中,她的幸福感是比较强的,不会与纠结于一些名利当中,对于学生的一些行为,也能够站在大格局的角度进行看待。而在自己的成长的过程当中,也就更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篇5

如果一件事短期看来有价值,中期不明朗,长期有害,这件事绝不能做;如果一件事短期看不到价值,中期不清楚,长期有益,这件事一定得去做。教育应当关注的正是长期价值。探索哪些有益、哪些无益应当成为教育者的追求。

教育不能短视,因为人生不是短跑。教育工作者不能各管一段。好的教育应当对人的影响积极而久远。

“45岁以后的人,如果到了年底,能说这一年没有虚度,已经是了不起的成绩了。”可见作者对教师现状多么悲观。别说正确的废话,别净说些没用的!尤其是升旗仪式和班会课上。人们不能用嘴投票就会用脚投票,一定倒逼着教育进行改革。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有两样东西始终没有进步,那就是道德与智慧。而这两样,正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什么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一家人近在咫尺,却都在沉默地玩电脑、手机。一位男生对他的父母说:你们是第一次做父母,而我是第一次做儿子,大家都没经验,为什么不能相互宽容、相互谅解,而非要苦苦相逼呢?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的任何观点都是其人生经验的产物,而根源常常在我们教育者身上。当我们不停地抱怨孩子不可理喻、无法沟通时,问题可能恰恰出在我们身上。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能洞察经验的规律,理性地创设教育情境以实现理想的教育结果。如果永远都以成绩来评价学生,那么学生的个性永远都得不到张扬。教师的真性情往往是学生最好的个性催化剂。现在很多的学校阴气太重,培养不出男子汉。教育要顺势而为,不能硬来。教师的任务不是让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热爱学习。当学生热爱学习了,还有什么学不好呢?没有触动学生,即使你把遥控器按坏,他的频道也无法切换。

在惩罚中,我们慢慢成长。因为偏爱你,所以才让你疼得厉害,才会更加严厉地惩罚你。学校本该给家长指点迷津,可有的学校、有的领导、有的老师却让家长误入歧途。关注知识技能之外的学生发展领域,才是教育的本质。一位教师如果学生毕业之后仍然尊重他,那才是真的尊重。

有一些学校,有一些老师,把所有的工作都金钱化,却忘记了教育乃是一项讲良心的事业,根本没办法用金钱和工作量来衡量。如果孩子没有觉醒,你硬裹挟着他走你要他走的路,无论它跟不跟你走,结果都是两败俱伤。那些强迫孩子放弃兴趣爱好的父母,要多愚昧就有多愚昧。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篇6

近来在欣赏万玮老师的《教师的五重境界》,看到了一个新的名词“裸分”,刚开始我以为是学生考0分,后来通过看书才知道“裸分”就是学生实际的考试分数,不加其他任何的加分项。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学生记得的和思想方法有关的知识,而不是应试考试的分数。

回忆自己的教学,我也不确定学生除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学到了多少的知识,仔细想想真觉得可怕,难道学生就是上几年级就会几年级的东西吗?我上学的时候数学成绩比较好,闲来无事就找一份初中的数学卷子来做,上面的题好多都已经不会了,初中尚如此,那高中的知识岂不是更忘完了。原来应试教育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不合理,教育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一直提倡学生特长发展,但是还在重视分数的教育下,有多少能实现。

其实教育在一直往前发展,高考的改革,义务教育的普及,这些都是国家教育在进行改革,不过是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罢了。现在的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完全可以不太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重点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到底在哪一方面比较优秀,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无线扩大他们。未来的事情你也不知道会怎么发展,何不大胆的去试试呢,不要让小学生有太大的压力,给他留下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篇7

看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万玮老师针对教学实际写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学会破框,促进成长。看完此书,我对其中破框思维深为认同。

文中写到:一位年轻的年轻班主任被班里的一名问题学生弄得头疼不已,心生怨恨,向万玮老师倾诉他是如何倒霉,因为这名学生不停闯祸,他已经被主任和校长点名批评多次。万玮老师开导他:“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孩子是上天派来磨炼你的吗?你一向有志向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这是太好的机会!

万老师就是用了破框思维,所谓破框思维就是打破既有的旧观念模式,换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这种局限无处不在,生活的磨砺在我们的头脑中设置了无数的框,我们看不到那些边界,也走不出去,时间长了,以为真实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我们的头脑看待事物,就像照相机拍照片一样,在聚焦的'同时,也有了取景框。我们只看到框里的景象,而忽略了框外的物体。而破框思维就是要打破这些陈旧的迂腐的观点,用用心的观点看待生活和工作,那么生活中的烦恼困扰会大大减少,所追求的成功快乐也会更易获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遇到的学生千差万别。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像我们班的马刘帅同学,玩心很重,上课小动作不断,干扰同学学习,一向令任课老师头疼。还经常迟到,且爱在课堂上捣乱。有一段时间上课不讲话了,原先是趴在桌子上睡觉了。应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肯定也会生气。

但是学习用破框思维重新审视他,我会发现他身上也并非一无是处。虽然课堂捣乱,但是该学习的知识他一点没落下。他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喜爱劳动。跳出既有的思维框之后,才会明白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能够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帮忙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慢慢的才能帮忙学生克服缺点。

作为教师,学会用破框思维看待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应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问题状况的产生。同时,也要用用心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这张白纸上有更多的资料去写,也让孩子在简单的学习中找到快乐。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篇8

当我终于看完《教师的五重境界》的最后一篇《这一生,至少当一次教育的傻瓜》时,脑海却一直盘旋这一句话: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于是,以此做标题记录阅读这本经典之作的所思所悟。

学生,也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一位叫木村的日本农民,一辈子就只做了一件事——种苹果。他所谓的只傻一次,其实是傻了一辈子。不用农药和化肥,不除草,想种苹果树,本身就是“傻得天真可爱”的想法。更“傻荒唐可笑”的是,他还把苹果当自己的孩子,时常轻抚这些苹果树,常跟它们“唠嗑”:给它鼓劲“实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也向它致歉“让你们这么辛苦,我真的很抱歉。就算不开花也没有关系,不结果实也无所谓,千万不要死去。”

结果很美好!痴心坚守十年的傻瓜,终于创造“奇迹”:不用农药不用肥料而种植出全日本都想“一生能吃到一次就好”的苹果。木村种苹果的诀窍到底是什么?“把苹果树真正地当生命来看待”!在苹果树不开花的日子里,木村曾带着全家一起捉虫,虫子无穷无尽,一天木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苹果树也想活下去啊!虫子到处都有,只有让苹果树自己变坚强了,才能真正抵御那些害虫。木村始终信奉:苹果是主角,我只是帮助它生长。毕竟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靠自己开出一朵苹果花。所以,木村在苹果树缓慢而用力生长进行中时,总是对着果树傻傻地虔诚鼓励“实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

然而,很多农民种植苹果时,为了让苹果树开花结果,而采用各种手段:除草,施肥,洒药。如此功利速成的结果便是,结出的并不是自然的苹果,切开后,遇风即烂。一如当今教育生态的写照:家长与教师不遗余力的为孩子“拔苗助长”:除草——没收手机电脑,禁止课外书,取消运动,禁止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施肥——大大小小的补课班,无论是科任教师的小灶,还是补习机构的大班,乃至请到家里一对一的辅导;洒药——各种说教励志故事、心灵鸡汤、心理辅导等,皆是帮助孩子集中精力走向应试。

结果呢?大批“高分低能”的象牙学子们,“毕业即失业”的“啃老族”悲哀;越来越多“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无语心痛;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狼狈困窘;教育,成为人们兴师问罪、口诛笔伐的对象!

为什么教育为本的百年大计,行进得如此艰难仄逼?是不是我们太“聪明”了,缺失了木村的那颗“傻心”:“把苹果树真正地当生命来看待”!在波澜壮阔的课堂改革浪潮中,遗忘了:学生,也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当天真烂漫的孩子被家长以“爱的名义”绑架时;因为排名、分数而被剥夺童年美好时光时;被教师当作“知识的容器”拼命灌输时;为人师者是否该扪心自问:我懂得孩子吗?我对他们是“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我有没有把学生当作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教师,应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单位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一位母亲,目送孩子走进学堂时,向学校、向教师、向社会说出的一句天下母亲发自内心的问话。追问着每一位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们,能否不负重托,还天下母亲一个热爱智慧、勇于探索、心地光明、追求幸福的好青年呢?

北师大肖川博士曾写文反思: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应把人类文明的精华、智慧结晶如同传递奥运圣火一样传承到孩子们的手中。但由于师范教育学科体系的缺陷以及社会历史的局限等原因,使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有所偏差,对于教育的实践缺乏深刻的反思,我们的教师还没有成为真正“有思想的教师”。许多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学识积累过于单薄,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富于深度的理解。直接导致中小学教师付出了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于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于自身工作高远的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而是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

肖川博士大声疾呼:教师只有作为思想者,才会有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才会有对“儿童”内涵的深切体察,才会有对“生命”与“幸福”的蓦然顿悟。一言蔽之,教师,应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我觉得,上海名校长万玮老师的新著作《教师的五重境界》,给出了很好的注解。赫赫名校走出的高材生,从底层教师一路猛进跃升为引领者的名校长,万玮老师结合从教的亲身经历,总结了为师从教的五种境界: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系统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实现途径。

万校长在开篇强调:“这五重境界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师工作五个不同的方面”。的确,这五个境界很难清晰地划分,不过琢磨起来,还是觉得有层次高下之分。回想自己二十年的教学生涯,对照万校长阐述的五重境界,自觉羞愧在教知识,教方法的浅层次徘徊得太久,终于悟到教育其实更应该指向教师的自我成长,才能更好的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状态时,已近不惑之年,深感时光的匆匆。也悔恨曾经的浅薄无知而误人子弟。不免常常感叹:教育,最好该是中年人的事业!

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的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的人的过程。教师,作为未来主人的启蒙引路人,就更应该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教师的思想丰赡、深刻,学生的心灵才会丰厚、光明。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能够从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更精微的视角看待问题,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会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精神滋养。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篇9

如果一件事短期看来有价值,中期不明朗,长期有害,这件事绝不能做;如果一件事短期看不到价值,中期不清楚,长期有益,这件事一定得去做。教育应当关注的正是长期价值。探索哪些有益、哪些无益应当成为教育者的追求。

教育不能短视,因为人生不是短跑。教育工作者不能各管一段。好的教育应当对人的影响积极而久远。“45岁以后的人,如果到了年底,能说这一年没有虚度,已经是了不起的成绩了。”可见作者对教师现状多么悲观。别说正确的废话,别净说些没用的!尤其是升旗仪式和班会课上。人们不能用嘴投票就会用脚投票,一定倒逼着教育进行改革。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有两样东西始终没有进步,那就是道德与智慧。而这两样,正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什么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一家人近在咫尺,却都在沉默地玩电脑、手机。一位男生对他的父母说:你们是第一次做父母,而我是第一次做儿子,大家都没经验,为什么不能相互宽容、相互谅解,而非要苦苦相逼呢?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的任何观点都是其人生经验的产物,而根源常常在我们教育者身上。当我们不停地抱怨孩子不可理喻、无法沟通时,问题可能恰恰出在我们身上。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能洞察经验的规律,理性地创设教育情境以实现理想的教育结果。如果永远都以成绩来评价学生,那么学生的个性永远都得不到张扬。教师的真性情往往是学生最好的个性催化剂。现在很多的学校阴气太重,培养不出男子汉。教育要顺势而为,不能硬来。教师的任务不是让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热爱学习。当学生热爱学习了,还有什么学不好呢?没有触动学生,即使你把遥控器按坏,他的频道也无法切换。

在惩罚中,我们慢慢成长。因为偏爱你,所以才让你疼得厉害,才会更加严厉地惩罚你。学校本该给家长指点迷津,可有的'学校、有的领导、有的老师却让家长误入歧途。关注知识技能之外的学生发展领域,才是教育的本质。一位教师如果学生毕业之后仍然尊重他,那才是真的尊重。有一些学校,有一些老师,把所有的工作都金钱化,却忘记了教育乃是一项讲良心的事业,根本没办法用金钱和工作量来衡量。

如果孩子没有觉醒,你硬裹挟着他走你要他走的路,无论它跟不跟你走,结果都是两败俱伤。那些强迫孩子放弃兴趣爱好的父母,要多愚昧就有多愚昧。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篇10

当我终于看完《教师的五重境界》的最后一篇《这一生,至少当一次教育的傻瓜》时,脑海却一直盘旋这一句话: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于是,以此做标题记录阅读这本经典之作的所思所悟。

学生,也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一位叫木村的日本农民,一辈子就只做了一件事——种苹果。他所谓的只傻一次,其实是傻了一辈子。不用农药和化肥,不除草,想种苹果树,本身就是“傻得天真可爱”的想法。更“傻荒唐可笑”的是,他还把苹果当自己的孩子,时常轻抚这些苹果树,常跟它们“唠嗑”:给它鼓劲“实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也向它致歉“让你们这么辛苦,我真的很抱歉。就算不开花也没有关系,不结果实也无所谓,千万不要死去。”。

结果很美好!痴心坚守十年,终于创造“奇迹”:不用农药不用肥料而种植出全日本都想“一生能吃到一次就好”的.苹果。木村种苹果的诀窍到底是什么?“把苹果树真正地当生命来看待”!在苹果树不开花的日子里,木村曾带着全家一起捉虫,虫子无穷无尽,一天木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苹果树也想活下去啊!虫子到处都有,只有让苹果树自己变坚强了,才能真正抵御那些害虫。木村始终信奉:苹果是主角,我只是帮助它生长。毕竟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靠自己开出一朵苹果花。所以,木村在苹果树缓慢而用力生长进行中时,总是对着果树傻傻地虔诚鼓励“实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

然而,很多农民种植苹果时,为了让苹果树开花结果,而采用各种手段:除草,施肥,洒药。如此功利速成的结果便是,结出的并不是自然的苹果,切开后,遇风即烂。一如当今教育生态的写照:家长与教师不遗余力的为孩子“拔苗助长”:除草——没收手机电脑,禁止课外书,取消运动,禁止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施肥——大大小小的补课班,无论是科任教师的小灶,还是补习机构的大班,乃至请到家里一对一的辅导;洒药——各种说教励志故事、心灵鸡汤、心理辅导等,皆是帮助孩子集中精力走向应试。

结果呢?大批“高分低能”的象牙学子们,“毕业即失业”的“啃老族”悲哀;越来越多“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无语心痛;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狼狈困窘;教育,成为人们兴师问罪、口诛笔伐的对象!

为什么教育为本的百年大计,行进得如此艰难仄逼?是不是我们太“聪明”了,缺失了木村的那颗“傻心”:“把苹果树真正地当生命来看待”!在波澜壮阔的课堂改革浪潮中,遗忘了:学生,也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当天真烂漫的孩子被家长以“爱的名义”绑架时;因为排名、分数而被剥夺童年美好时光时;被教师当作“知识的容器”拼命灌输时;为人师者是否该扪心自问:我懂得孩子吗?我对他们是“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我有没有把学生当作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教师,应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单位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一位母亲,目送孩子走进学堂时,向学校、向教师、向社会说出的一句天下母亲发自内心的问话。追问着每一位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们,能否不负重托,还天下母亲一个热爱智慧、勇于探索、心地光明、追求幸福的好青年呢?!

北师大肖川博士曾写文反思: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应把人类文明的精华、智慧结晶如同传递奥运圣火一样传承到孩子们的手中。但由于师范教育学科体系的缺陷以及社会历史的局限等原因,使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有所偏差,对于教育的实践缺乏深刻的反思,我们的教师还没有成为真正“有思想的教师”。许多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学识积累过于单薄,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富于深度的理解。直接导致中小学教师付出了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于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于自身工作高远的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而是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

肖川博士大声疾呼:教师只有作为思想者,才会有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才会有对“儿童”内涵的深切体察,才会有对“生命”与“幸福”的蓦然顿悟。一言蔽之,教师,应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我觉得,上海名校长万玮老师的新著作《教师的五重境界》,给出了很好的注解。赫赫名校走出的高材生,从底层教师一路猛进跃升为引领者的名校长,万玮老师结合从教的亲身经历,总结了为师从教的五种境界: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系统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实现途径。

万校长在开篇强调:“这五重境界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师工作五个不同的方面”。的确,这五个境界很难清晰地划分,不过琢磨起来,还是觉得有层次高下之分。回想自己二十年的教学生涯,对照万校长阐述的五重境界,自觉羞愧在教知识,教方法的浅层次徘徊得太久,终于悟到教育其实更应该指向教师的自我成长,才能更好的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状态时,已近不惑之年,深感时光的匆匆。也悔恨曾经的浅薄无知而误人子弟。不免常常感叹:教育,最好该是中年人的事业!

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的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的人的过程。教师,作为未来主人的启蒙引路人,就更应该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教师的思想丰赡、深刻,学生的心灵才会丰厚、光明。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能够从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更精微的视角看待问题,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会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精神滋养。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篇11

近期拜读万玮老师的《教师的五重境界》一书,真的让我在班主任工作上提升很多。《教师的五重境界》这本书系统介绍万玮老师多年的班主任教育经验,详细总结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心态,全面详实地向我们介绍他心中的教师五重境界,即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书中详实的实践经验,令我受益匪浅。

一、高品质的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

教育教学的核心不应当只是讲知识,而是要通过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塑造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新一代。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合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明白学习的目的,从而合理的自行分配时间,做到自觉积极有效地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和理解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让孩子们真正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应当切实将课堂教育教学目标定为指导学生学习,摆脱传统教育枷锁,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在知识的海洋里独立探索和畅游,把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育重点放在其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上,这也将成为我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从《教师的五重境界》这本书内,我学习和总结出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对学生情况的全局把握,才能最科学合理的实施针对性的教书育人。根据书中的经验,我总结起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步来实施班级管理:

1。关注班级,理解学生。要培养几个得力的班级干部,通过他们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和“小秘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还要进入学生内部,多和他们谈心,细心观察每位学生,要做到对整个班级、每名学生,甚至是每个任课老师都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

2。以己不欲,勿施于人。要多理解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年龄视角及心理特点来思考学生的行为举动,集合其性格及家庭多方面因素,展开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持续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高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3。民主自由,开放管理。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加强班级组织规章制度的渗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积极的进行自我提升和学习,加大班干部的管理权限,让学生们学会自主管理,力求在开放管理的基础上,坚持整体教育目标不动摇的情况下,做到班级管理民主自由。

4。正确引导,支持个性。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的理解到教育的本质是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也是建立在每名学生个性充分解放的基础之上。在班级纪律规定的制定上,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天性并进行适度的修改,确保班级纪律在可控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保留自身个性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积极学习,在不受太多约束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个性快乐成长,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才华。

二、育己方能育人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到——育人先育己的道理。要先修炼自身,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快乐学习。如何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合格班主任,一定是在工作中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我将不断的督促和提升自己,让自己的教育能力和学生的沟通能力双线提升,成为他们的喜爱的教师、知心朋友,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和要求学生展开高效率学习。我也希望凭借我自身的力量来感染和熏陶更多的学生,让他们积极学习、快乐成长,成为具有学习能力的有用之才。

综上所述,身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我深切的认识到育人先育己的道理,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当中,我将努力提升自己,加强自己教育教学修养,掌握学习科学教育方法,用心育人、科学沟通、找对方法、教好书、育好人!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篇12

看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万玮老师针对教学实际写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学会破框,促进成长。看完此书,我对其中破框思维深为认同。

文中写到:一位年轻的年轻班主任被班里的一名问题学生弄得头疼不已,心生怨恨,向万玮老师倾诉他是如何倒霉,因为这名学生不停闯祸,他已经被主任和校长点名批评多次。万玮老师开导他:“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孩子是上天派来磨炼你的吗?你一向有志向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这是太好的机会!

万老师就是用了破框思维,所谓破框思维就是打破既有的旧观念模式,换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这种局限无处不在,生活的磨砺在我们的头脑中设置了无数的框,我们看不到那些边界,也走不出去,时间长了,以为真实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我们的头脑看待事物,就像照相机拍照片一样,在聚焦的同时,也有了取景框。我们只看到框里的景象,而忽略了框外的物体。而破框思维就是要打破这些陈旧的迂腐的观点,用用心的观点看待生活和工作,那么生活中的烦恼困扰会大大减少,所追求的成功快乐也会更易获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遇到的学生千差万别。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像我们班的马刘帅同学,玩心很重,上课小动作不断,干扰同学学习,一向令任课老师头疼。还经常迟到,且爱在课堂上捣乱。有一段时间上课不讲话了,原先是趴在桌子上睡觉了。应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肯定也会生气。

但是学习用破框思维重新审视他,我会发现他身上也并非一无是处。虽然课堂捣乱,但是该学习的知识他一点没落下。他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喜爱劳动。跳出既有的思维框之后,才会明白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能够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帮忙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慢慢的才能帮忙学生克服缺点。

作为教师,学会用破框思维看待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应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问题状况的产生。同时,也要用用心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这张白纸上有更多的资料去写,也让孩子在简单的学习中找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