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2024/08/20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或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二、课程设置

1、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

2、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

3、模块的逻辑顺序

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的基础,学校应在保证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2开设的基础上,开设其他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教师也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三、内容标准

高中课程的内容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初步等内容。

四、实施建议

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相互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宰割中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数学教师。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今年学校印发了高中地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标带来的冲击,对新课标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二、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因而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历程”和“经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三、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四、存在的主要误区

1、把课标直接移植成课堂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是一种课程终结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是某节课依据课标,是为达到整个课程目标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可以简单认为,课标是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前提。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仅以课标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显然无法具备明晰的行动纲领,无法弥补教材内容与课标的落差,无法调和教讲授与学生活动的矛盾,更无法解决传统经验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冲突,困惑与迷茫自然便接踵而至。

2、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机械套用课标结构。

新课标将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我们常常不顾具体内容结构,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都按此结构进行表述和执行,机械套用,从而带来课堂教学目标的模糊与混乱。

五、有效解读新课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深入解读课标表述的内涵,明确学习结果与要求。新课标的表述中,教育术语诸如“说明”“分析”使用次数是最多的。前者需要学生搞清楚“为什么”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种联系的内涵。后者需要学生能通过分解、辨别、概括形成认知策略。从本质上讲,它们预示的结果都是学生要达成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下面是我从视频学习中节选的“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的课堂教学目标,供给大家看一下:

(1)了解大气是指低层大气;

(2)了解导致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

(3)辨别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对大气热量收支的影响;

(4)以及大气对这些辐射的选择性吸收;

(5)有绘制示意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的技能;

(6)具有阅读、分析城郊热力环流和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的技能;

(7)并且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这些过程。

2、正确解读课标的目标指向!明确教材内容的功能定位。

简单的讲,就是有些内容不是教学目的,就不需要去讲授,从而人为加大难度。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出主动探究的能力。

3、科学解读课标内隐的学习层级,明确课堂教学顺序。

学生的各种更高一级的`学习可能性隐含在比自身更低一级的学习结果之中,若要获得某项能力,需以先前已获得的其他一些前提能力为基础。从这一角度讲,每一个课标都内隐着促使学生形成能力与态度等的学习层级,理清了这一学习顺序,教学的基本顺序也就明朗了。总之,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理性和创造的过程,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也不会很紧张,可是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既太紧张太辛苦!

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可以说,在研修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 . 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化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化学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的潜力真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在教学技能的学习上,我的收获很大。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在假期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课程标准》,并努力把《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相互协作、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针对高一教学知识背景不完备,知识体系不健全,课时数不足的现象提出来的。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三、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本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四、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发展为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这一转变,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在继续大力推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分年级制定了数学学科分类评价标准,从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活动与课外学习,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等五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学。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灵活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我认为大体按以下三点来把握:

(1)对已删内容,如所有版本教材都未出现,一般不要再捡回,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线段的定比分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数,极限等。

(2)对有不同处理方式的内容,一般应按所教版本教学。如有不同处理方式在另外版本出现,对解题可能产生影响,则应适当告诉学生。如函数概念的引入,可先讲函数,后讲映射;也可先讲映射,后讲函数。

(3)对新增内容,教材不同版本的表达方式和选用例、习题有差异。备课时,如能多参考一些版本,必能帮助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和效率。

目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必修课教学阶段,选修系列1、2教学阶段,总复习阶段。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前阶段知识会在后阶段中得到巩固、应用、延拓和加深。不同生源层次的学校在同一知识内容的教学要求上是应该有区别的。即使是同一学校,对具有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例如,教材中的练习题、习题和复习题中的A组题应要求所有学生完成,但B组题较难,一般只要求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选做即可。

总之,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推进此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解决问。“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努力。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为期十天的研修就要结束了,回顾这十天的培训,有汗水,更有收获。

在这十天培训中,我聆听了名师精彩的讲座,感受了教学名师的风采,也更新了教学观念。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和指导老师的点评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

同时,我学习了很多很有用的教学思路,对必修三和必修四德教学有了总体的把握,并对各个单元的重点进行了研讨和探究。通过完成作业,让我们对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有了更深的思考;通过在线研讨,我们把平常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互相帮忙,相互解决;通过专家和指导老师的点评,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通过培训学习,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2、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课程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的。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老师的关注中,学生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培训是结束了,但是真正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研究是无止境的,这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正如有的老师所说的,培训收获不是一篇文章了得,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发挥作用,这才是培训的真正目的。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为期十天的研修就要结束了,回顾这十天的培训,有汗水,更有收获。

在这十天培训中,我聆听了名师精彩的讲座,感受了教学名师的风采,也更新了教学观念。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和指导老师的点评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

同时,我学习了很多很有用的教学思路,对必修三和必修四德教学有了总体的把握,并对各个单元的重点进行了研讨和探究。通过完成作业,让我们对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有了更深的思考;通过在线研讨,我们把平常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互相帮忙,相互解决;通过专家和指导老师的点评,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通过培训学习,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2、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课程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的。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老师的关注中,学生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培训是结束了,但是真正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研究是无止境的,这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正如有的老师所说的,培训收获不是一篇文章了得,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发挥作用,这才是培训的真正目的。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今年学校印发了高中地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标带来的冲击,对新课标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二、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因而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历程”和“经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三、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四、存在的主要误区

1、把课标直接移植成课堂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是一种课程终结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是某节课依据课标,是为达到整个课程目标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可以简单认为,课标是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前提。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仅以课标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显然无法具备明晰的行动纲领,无法弥补教材内容与课标的落差,无法调和教讲授与学生活动的矛盾,更无法解决传统经验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冲突,困惑与迷茫自然便接踵而至。

2、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机械套用课标结构。

新课标将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我们常常不顾具体内容结构,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都按此结构进行表述和执行,机械套用,从而带来课堂教学目标的模糊与混乱。

五、有效解读新课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深入解读课标表述的内涵,明确学习结果与要求。新课标的表述中,教育术语诸如“说明”“分析”使用次数是最多的。前者需要学生搞清楚“为什么”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种联系的内涵。后者需要学生能通过分解、辨别、概括形成认知策略。从本质上讲,它们预示的结果都是学生要达成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下面是我从视频学习中节选的“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的课堂教学目标,供给大家看一下:

(1)了解大气是指低层大气;

(2)了解导致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

(3)辨别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对大气热量收支的影响;

(4)以及大气对这些辐射的选择性吸收;

(5)有绘制示意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的技能;

(6)具有阅读、分析城郊热力环流和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的技能;

(7)并且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这些过程。

2、正确解读课标的目标指向!明确教材内容的功能定位。

简单的讲,就是有些内容不是教学目的,就不需要去讲授,从而人为加大难度。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出主动探究的能力。

3、科学解读课标内隐的学习层级,明确课堂教学顺序。

学生的各种更高一级的学习可能性隐含在比自身更低一级的学习结果之中,若要获得某项能力,需以先前已获得的其他一些前提能力为基础。从这一角度讲,每一个课标都内隐着促使学生形成能力与态度等的学习层级,理清了这一学习顺序,教学的基本顺序也就明朗了。总之,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理性和创造的过程,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

通过学习对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

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以上是我在新课该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还不成太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掩卷沉思,彻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思想!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9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或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二、课程设置

1、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

2、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

3、模块的逻辑顺序

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的基础,学校应在保证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2开设的基础上,开设其他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教师也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三、内容标准

高中课程的内容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初步等内容。

四、实施建议

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相互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宰割中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数学教师。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今年学校印发了高中地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标带来的冲击,对新课标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二、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因而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历程”和“经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三、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四、存在的主要误区

1、把课标直接移植成课堂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是一种课程终结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是某节课依据课标,是为达到整个课程目标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可以简单认为,课标是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前提。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仅以课标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显然无法具备明晰的行动纲领,无法弥补教材内容与课标的落差,无法调和教讲授与学生活动的矛盾,更无法解决传统经验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冲突,困惑与迷茫自然便接踵而至。

2、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机械套用课标结构。

新课标将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我们常常不顾具体内容结构,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都按此结构进行表述和执行,机械套用,从而带来课堂教学目标的模糊与混乱。

五、有效解读新课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深入解读课标表述的内涵,明确学习结果与要求。新课标的表述中,教育术语诸如“说明”“分析”使用次数是最多的。前者需要学生搞清楚“为什么”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种联系的内涵。后者需要学生能通过分解、辨别、概括形成认知策略。从本质上讲,它们预示的结果都是学生要达成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下面是我从视频学习中节选的“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的课堂教学目标,供给大家看一下:

(1)了解大气是指低层大气;

(2)了解导致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

(3)辨别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对大气热量收支的影响;

(4)以及大气对这些辐射的选择性吸收;

(5)有绘制示意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的技能;

(6)具有阅读、分析城郊热力环流和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的技能;

(7)并且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这些过程。

2、正确解读课标的目标指向!明确教材内容的功能定位。

简单的讲,就是有些内容不是教学目的,就不需要去讲授,从而人为加大难度。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出主动探究的能力。

3、科学解读课标内隐的学习层级,明确课堂教学顺序。

学生的各种更高一级的学习可能性隐含在比自身更低一级的学习结果之中,若要获得某项能力,需以先前已获得的其他一些前提能力为基础。从这一角度讲,每一个课标都内隐着促使学生形成能力与态度等的学习层级,理清了这一学习顺序,教学的基本顺序也就明朗了。总之,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理性和创造的过程,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参加这次的培训,我也是感受到作为高中的老师,的确有挺大的压力,但是在这压力之下,成长也是会更快,收获也是会更多的。此次的培训也是听老师讲了很多,自己也是有一些体会。

的确作为高中的老师,面临的是学生的高考,即使是教高一高二,其实也是有着一些压力,希望学生们学好,从而有更好的基础和准备去面对这人生非常重要的时刻,去考取好的成绩。此次培训,我也是清楚,也是要为了之后自己进入高三教学而做好准备,随着班级一起前进,从高一到高二的教学,自己也是变得更为成熟和稳重了,对于教学的方法也是有了很多,自己做好了工作,但是在此次的培训里面确是可以看到自己其实和优秀之间还是有蛮大的差距,要继续努力去进步的。特别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对于重点的把控,有些是自己做不到的,我也是在此次的培训里感受到,学到很多,让我清楚做好高三的教学不容易,但是也是在这些培训里面让我更有信心了。老师也是讲了很多高三教学的要点,我也是要去认真的体会,在之后工作里头运用好。

对于高三的教学,不但是学生有压力要去复习好,同时对于我们老师一样的也是有很大的压力,而在教学之中自己也是要懂得去缓解压力,并且多去和学生沟通,尽量的化压力为动力,让复习更加的主动和积极,而这也是我们要去继续做好的,此次培训里面老师也是讲了很多关于如何释放压力,如何去和学生沟通的技巧,我也是更懂得了,毕竟在高一高二的时候虽然也是有一些压力,但是并不是那么的大,而且学生也是有体育课,有其他的课来释放压力,不像高三,基本整年的时间都是会在复习之中,休息的时间少了很多,不但是环境如此,同时自己也是会在适应环境过程之中去给自己添加压力,也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好他们才行的。

经过培训,我也是更懂得了作为高三的老师,真的有挺多的事情要去做,有压力不过也是更有动力,我也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会去把学生教好,带他们去考出理想的成绩,从而迈入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我也是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去得到成长和收获,工作之中继续的去学,去把此次的培训所学融入到实际工作里头运用好。

高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或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二、课程设置

1、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

2、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

3、模块的逻辑顺序

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的基础,学校应在保证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2开设的基础上,开设其他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教师也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三、内容标准

高中课程的内容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初步等内容。

四、实施建议

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相互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宰割中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