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国培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2024/08/19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国培校本研修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国培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

带着夏的余温,嗅着秋的气息,9月20日,我有幸作为黄石市初中语文学科代表,前往江城武汉参加了“国培计划”——湖北省中小学校本研修指导者培训。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十天的国培生活接近了尾声。十天扎扎实实的培训,紧张而又充实,既有省内外专家的精彩讲座,也有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观摩学习;既有学员之间的热切深入讨论,又有个人成长规划的交流展示。聆听,我们吸纳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探讨,我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交流,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反思,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01名学员,由陌生到熟悉,由相识到相知。回想这段培训时光,有感动,有领悟,有思索,也有激动的瞬间……

学习中开启智慧

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在属于自己的围城中,载着肤浅的知识储备,带着困惑与迷茫前行在教育的路上。对于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而言,仅靠这些“粮食供给”在教育道路上无疑是无力远行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幸运的我参加了此次培训,能够现场接受来自省内外专家和各地名师的“面授”,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嘲头脑风暴”,是一份精神盛宴。他们的新理念、新观点使我如沐春风,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而且开启了我的智慧。

“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的需求而设计”,慢条斯理的曹书德老师介绍了全国知名课改名校北京十一中“选课走班,无行政班”经验,让我们这些一直困顿在传统教学中的“井底之蛙”大开眼界,也看到了中国教育未来的希望。陈大伟教授“人因思而变”的观点让我看清了教学的本质。“你为什么这样教?”“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么教?”“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和改变?”从提供思想转变到促进思想,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让学生经历美好的课堂生活,我们的课堂就没有了旁观者。张祖春研究员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中三个维度解读概括为:愿教,乐教——能教,配教——会教,善教,不仅通俗易懂,不只让我明确了教师的专业标准的内涵,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们该怎样去建构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华中师大的郭元祥教授提出的“发展性课堂”正好触到了我们国家“应试教育”的痛处。蒋红森老师更是用他的魅力给我们上了一堂语文专业指导课,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学“有选择,才有效益”,语文课“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校本教研的着力点在于建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生态,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反思中醍醐灌顶

有学习,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碰撞;有碰撞,才有思想的火花!十天来,我的思维被激活。在收获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华师博导郭元祥教授讲《深度教学:理念与策略》时,举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解读背影的意义后,我突然明白:作者不仅是在述说一种亲情,也是在诠释生命和死亡的意义,看父亲的背影离去就是在目送生命的离开!死亡是什么?就是看着亲人的'背影离自己渐行渐远而无法挽回!我反思自己怎么讲了很多遍《背影》就没有讲出深意,如果我教学中多角度审视文本,换一种方式去追问文本的意义,我现在还会是个教书匠吗?我还会教学离开教参就无所适从吗?黄冈市教科院黄建军老师讲《备课改革:“两改六落实”方案》时,讲到不少教师不研《课标》,不钻教材,一味寻找各种各样的备课材料,全部实行“拿来主义”。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拿到一篇课文,自己读懂多少,读到什么层次?上课讲的都是教参上的东西,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有收获,怎么会得到提高?我一直奇怪自己怎么越来越不会教课了,现在明白了备课中不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教法,开发教学资源、自我阅读,是在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教师的内功深了,备课才有底蕴,有深度,有针对性。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打开一扇学习语言文字之门,引领学生对看似平常的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思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试想我们教师现在有几个真正静下心来去读书的?我们连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读作品都没有读过,我们怎么指导学生读书?我反问自己:我做到这些了吗?我现在知道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的原因了!

研修期间,我们还始终思考一个问题:农村落后地区教师校本研修积极性本来就不高,为什么大多老师还不愿参加培训学习?就这一问题我曾经与省继教中心王金涛主任在报告现场进行互动交流,并引起参训学员们的兴趣。说老实话,对有专家答疑认为是教师幸福观出现偏差,是因为教师工资待遇低所造成,我有疑惑也有了自己思考后的答案。的确,教师工资待遇低是教师当前工作热情不高,懒于提升专业素养的主因,但问题是我省今年大幅度提高了教师工作待遇,是不是老师们会自觉涌向通往自我成长的校本研修幸福之路呢?我看主要是我们整个校本研修生态出现了问题,北京市十一中学的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校本课程改革,为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试想,如果把你调入北京十一中,你有让学生自觉选你的课并喜欢上你课的自信吗?你还敢不自觉参与校本研修吗?

收获中暗下决心

丰富多彩的国培内容让我反思很多,也收获很多。十天紧张有序的国培学习,专家、教授们的殷切教诲,高屋建瓴的理论,鲜活生动的课例无不在我的心里泛起涟漪。38位“顶天”“立地”的省内外专家名师授课指导,101个“志同道合”的同伴互助交流研讨,我收获着新的理念带给我的快乐,带给我的震撼!顺利完成了傅华强主任提出建立优秀教师“同仁圈”,完成“四个一”即结识几个学科专家、深交几位同行朋友、研究几个专题问题、分享一项特色成果的培训要求和目标。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为伴。有了名师的指导,我暗下决心:培训结束就是我经过“修炼”之后的重新开始,我一定用这些新的理念服务学校、服务老师和学生。叶显发教授要求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大师,而非教书匠。我们可能在教学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遵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力求每节课都上得扎扎实实,让学生课课有收获。再比如多读书,读书能够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提升我们自身的素养,进而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同样,作为教师,只有通过阅读的不断积淀,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具有“性格”。还有,我过去一直头疼的作文课,我要按蒋红森老师、陈水明老师讲的办法,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努力在教会学生“怎样写”和“写什么”上下功夫,做到规划有序,指导有效,以人为本。评上高级教师职称后,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成为在地方上有所作为的名师,评为“阳新十大名师”以后,我曾迷茫过,现在,国培给我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有所长进,有所追求,力求变教书匠为研究型名师,并引领更多教师走上校本研修的“修炼”之路。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行走在校本研修的路上,任重而道远。培训学习虽然拉上了帷幕,这一刻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征程又将开始,对于我来说,未来的教育之路还很长很长,我会带着这些及时补充的能量,用学到的新理念为导向,在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培训总是有限的,但开启的心智给了我广阔的天地与无穷的动力。培训是暂时的,但进取是终生的。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国培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

以“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肥东一中校本培训在x月19到21号如期展开。回首刚刚走过的三天培训时间,是忙碌的、是炎热的、是辛苦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每一次校本培训对我们老师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鼓舞和灵魂的洗礼,而今年的培训更是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实际的指导作用!此次培训中每一个讲座都很精彩,对我来说,讲座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现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和发展自我

“加强学习”是此次校本培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尤其是周校长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开幕词中引经据典,以身试法反复强调我们老师尤其是中青年老师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的确,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靠的也是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烈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校领导和专家们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虽然自己也喜欢阅读,喜欢优秀著作,但日常忙碌的工作和繁琐的家庭琐事总让自己感觉力不从心,没有太多的时间静下心来享受阅读的幸福感!而这次培训让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同样的工作环境,同事宗伟老师和崔孝斌老师就能在工作中做出杰出的成就,发表了如此有深度的演讲报告!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没有时间学习,而是不会利用或是说不会挤时间去学习!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在这些优秀人士的鼓舞和榜样作用下能将自己的阅读爱好坚持发展到极致!

二、善于反思自己的课堂,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周彬博士的关于“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效率”的专题讲座,在他诙谐幽默的.语言中,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让我茅塞顿开!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走进课堂,面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不良现象总是感叹学生无可救药,而没有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了!一个班级,不同的授课老师教授同一群学生,为什么有的科学生学得好,有的科却不理想!周彬博士提出一个出乎人意料的建议:听课不应去听同行的课,而要听和自己带同班的其他科目老师的课,学学别人是怎样让学生充满学习欲望的!这个与众不同的建议值得借鉴,也许只有思考和探究的深入透彻才会产生这样与常人不一样的想法吧!

三、教育沟通是一门艺术,注重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沈书记的“怎样与学生有效沟通”中从理论高度详细分析了教育沟通产生的背景和作为沟通源的教师如何培养沟通素质!这个报告对我们的指导意义太大了。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扮演着六大角色:社会道德的引领者,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与时俱进的学习者,反思工作、探索规律的研修者,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合作者以及教育管理的参与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一群不成熟的群体,掌握沟通的技巧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我们建立好其他人际关系的前提!在学生面前我们不能做权威的代言人,不能总是以专家的姿态将各种经验、概念、法则与理论强制地灌输给学生,在学生面前,我们老师也要做个倾听者,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灵魂的碰撞!正如合肥七中顾晓慧专家所言“教学是发生在师生心灵交互的喜悦里!”教育师生关系的和谐本身也是一种健康的标志,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该胸怀博大,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动不动就“镇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待学生要情感,要细微,要充满爱心!

四、深入研究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优化高三复习

真值高三复习的我,对省教科院副院长兼资深高考命题专家徐贵亮院长的“深化课程改革与新课程高考改革”的报告很感兴趣!徐院长从一个多年研究高考改革的命题专家角度指导高三老师在没有教材的前提下应深入研究考试纲要和课程标准,优化试题选择,练习和考试要精选试题,高考的最终差距就发生在高三的下学期,老师的能力也最能在高三整合复习中得到体现!

有人说:名师就是培养和训练出来的,这是时代的特点!所以我深感校领导花这么大的财力、精力为老师组织校本培训是给我们最好的福利!校本培训指导我要做好专业发展的规划,指导我如何进一步提高教研教学水平和专业化成长!三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巨大的!感谢校领导给而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与名师、名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受益匪浅!

金教授首先分析了什么叫礼仪,什么叫教师礼仪。金教授从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两个方面阐述什么叫教师礼仪,进一步从教师两个职责“教书、育人”方面进行分析教师礼仪的规范。接着金教授从师资、师表、师德、师心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礼仪的特点,使我从这四个特点中感受到了教师礼仪所蕴涵的人格魅力、为人师表的言行举止、以德育人的高尚情操、富有爱心的崇高思想。金教授还从两方面回答了现今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教师礼仪:一是时代要求,二是职业期待。从这里使我感受到了我们教师在当今衣食丰足的年代,更要注重为人师表,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更要内强素质,外强形象,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最后金教授从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师礼仪的基本素养,其中在谈到文化科学素养时,我最欣赏的就是“热爱是最好的,培养孩子的兴趣,做你能够做好的事”还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自己专业的、能够实现的事”。在谈到为人处事修养时强调“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这的确是我们教师为人处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将在以后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努力追求之。

今天下午听了袁乃玉副局长的报告,与其说是报告,不如说是袁局长同所有的教师在进行教育问题思想交流,欣赏袁局长的报告形式与众不同,不是一言堂,而是充分体现了互动、交流,整个下午在轻松、亲切、随和的氛围中交流碰撞,在互动交流中充满了对教育现象与问题的思辨,真正达到了理越辩越明、道越辩越清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袁局长临时有公务要先走,没有达到最终的辩明教育之道。但我还是深切佩服袁局长对教育问题的深刻的思考,同时也被袁局长深厚的学识和修养所折服。

袁局长所给的题目是《教育之道,在明明德》——浅谈教育核心价值观。首先给出了6个思考与困惑,这6个问题都深刻反映现今社会出现的普遍现象,令人困惑,也是现今教育所面临的反常现象。袁局长抛出这几个问题主要是引发所有参训教师的思考,并认真聆听多位教师关于问题的思考、辩证过程,通过这种交流达到使人清醒的目的,从而使更多的人从中汲取教育智慧。袁局长还详细解读了教师的五种境界,指出了许多教师一辈子只能停留在掌握教学技能和技巧的第一种境界,同时寄希望教师们能够拥有自己的个性,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再高一层次就是形成一个流派,最终达到具有真、善、美品质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

国培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3

以“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肥东一中校本培训在x月19到21号如期展开。回首刚刚走过的三天培训时间,是忙碌的、是炎热的、是辛苦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每一次校本培训对我们老师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鼓舞和灵魂的洗礼,而今年的培训更是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实际的指导作用!此次培训中每一个讲座都很精彩,对我来说,讲座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现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和发展自我

“加强学习”是此次校本培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尤其是周校长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开幕词中引经据典,以身试法反复强调我们老师尤其是中青年老师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的确,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靠的也是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烈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校领导和专家们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虽然自己也喜欢阅读,喜欢优秀著作,但日常忙碌的工作和繁琐的家庭琐事总让自己感觉力不从心,没有太多的时间静下心来享受阅读的幸福感!而这次培训让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同样的工作环境,同事宗伟老师和崔孝斌老师就能在工作中做出杰出的成就,发表了如此有深度的演讲报告!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没有时间学习,而是不会利用或是说不会挤时间去学习!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在这些优秀人士的鼓舞和榜样作用下能将自己的阅读爱好坚持发展到极致!

二、善于反思自己的课堂,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周彬博士的关于“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效率”的专题讲座,在他诙谐幽默的语言中,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让我茅塞顿开!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走进课堂,面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不良现象总是感叹学生无可救药,而没有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了!一个班级,不同的授课老师教授同一群学生,为什么有的科学生学得好,有的科却不理想!周彬博士提出一个出乎人意料的建议:听课不应去听同行的课,而要听和自己带同班的其他科目老师的课,学学别人是怎样让学生充满学习欲望的!这个与众不同的建议值得借鉴,也许只有思考和探究的深入透彻才会产生这样与常人不一样的想法吧!

三、教育沟通是一门艺术,注重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沈书记的“怎样与学生有效沟通”中从理论高度详细分析了教育沟通产生的背景和作为沟通源的教师如何培养沟通素质!这个报告对我们的指导意义太大了。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扮演着六大角色:社会道德的引领者,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与时俱进的学习者,反思工作、探索规律的研修者,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合作者以及教育管理的参与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一群不成熟的群体,掌握沟通的技巧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我们建立好其他人际关系的前提!在学生面前我们不能做权威的代言人,不能总是以专家的姿态将各种经验、概念、法则与理论强制地灌输给学生,在学生面前,我们老师也要做个倾听者,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灵魂的碰撞!正如合肥七中顾晓慧专家所言“教学是发生在师生心灵交互的喜悦里!”教育师生关系的和谐本身也是一种健康的标志,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该胸怀博大,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动不动就“镇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待学生要情感,要细微,要充满爱心!

四、深入研究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优化高三复习

真值高三复习的我,对省教科院副院长兼资深高考命题专家徐贵亮院长的的报告很感兴趣!徐院长从一个多年研究高考的改革的命题专家角度指导高三老师在没有教材的前提下应深入研究考试纲要和课程标准,优化试题选择,练习和考试要精选试题,高考的最终差距就发生在高三的下学期,老师的能力也最能在高三整合复习中得到体现!徐院长的话精辟而有指导意义

有人说:名师就是培养和训练出来的,这是时代的特点!所以我深感校领导花这么大的财力、精力为老师组织校本培训是给我们最好的福利!校本培训指导我要做好专业发展的规划,指导我如何进一步提高教研教学水平和专业化成长!三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巨大的!感谢校领导给而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与名师、名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受益匪浅!

金教授首先分析了什么叫礼仪,什么叫教师礼仪。金教授从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两个方面阐述什么叫教师礼仪,进一步从教师两个职责“教书、育人”方面进行分析教师礼仪的规范。接着金教授从师资、师表、师德、师心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礼仪的特点,使我从这四个特点中感受到了教师礼仪所蕴涵的人格魅力、为人师表的言行举止、以德育人的高尚情操、富有爱心的崇高思想。金教授还从两方面回答了现今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教师礼仪:一是时代要求,二是职业期待。从这里使我感受到了我们教师在当今衣食丰足的年代,更要注重为人师表,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更要内强素质,外强形象,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最后金教授从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师礼仪的基本素养,其中在谈到文化科学素养时,我最欣赏的就是“热爱是最好的,培养孩子的兴趣,做你能够做好的事”还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自己专业的、能够实现的事”。在谈到为人处事修养时强调“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这的确是我们教师为人处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将在以后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努力追求之。

今天下午听了小袁副局长的报告,与其说是报告,不如说是袁局长同所有的教师在进行教育问题思想交流,欣赏袁局长的报告形式与众不同,不是一言堂,而是充分体现了互动、交流,整个下午在轻松、亲切、随和的氛围中交流碰撞,在互动交流中充满了对教育现象与问题的思辨,真正达到了理越辩越明、道越辩越清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袁局长临时有公务要先走,没有达到最终的辩明教育之道。但我还是深切佩服袁局长对教育问题的深刻的思考,同时也被袁局长深厚的学识和修养所折服。

袁局长所给的题目是《教育之道,在明明德》———浅谈教育核心价值观。首先给出了6个思考与困惑,这6个问题都深刻反映现今社会出现的普遍现象,令人困惑,也是现今教育所面临的反常现象。袁局长抛出这几个问题主要是引发所有参训教师的思考,并认真聆听多位教师关于问题的思考、辩证过程,通过这种交流达到使人清醒的目的,从而使更多的人从中汲取教育智慧。袁局长还详细解读了教师的五种境界,指出了许多教师一辈子只能停留在掌握教学技能和技巧的第一种境界,同时寄希望教师们能够拥有自己的个性,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再高一层次就是形成一个流派,最终达到具有真、善、美品质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

国培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4

带着夏的余温,嗅着秋的气息,9月20日,我有幸作为黄石市初中语文学科代表,前往江城武汉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湖北省中小学校本研修指导者培训。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十天的国培生活接近了尾声。十天扎扎实实的培训,紧张而又充实,既有省内外专家的精彩讲座,也有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观摩学习;既有学员之间的热切深入讨论,又有个人成长规划的交流展示。聆听,我们吸纳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探讨,我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交流,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反思,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01名学员,由陌生到熟悉,由相识到相知。回想这段培训时光,有感动,有领悟,有思索,也有激动的瞬间……

学习中开启智慧

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在属于自己的围城中,载着肤浅的知识储备,带着困惑与迷茫前行在教育的路上。对于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而言,仅靠这些“粮食供给”在教育道路上无疑是无力远行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幸运的我参加了此次培训,能够现场接受来自省内外专家和各地名师的“面授”,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嘲头脑风暴”,是一份精神盛宴。他们的新理念、新观点使我如沐春风,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而且开启了我的智慧。

“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的需求而设计”,慢条斯理的曹书德老师介绍了全国知名课改名校北京十一中“选课走班,无行政班”经验,让我们这些一直困顿在传统教学中的“井底之蛙”大开眼界,也看到了中国教育未来的希望。陈大伟教授“人因思而变”的观点让我看清了教学的本质。“你为什么这样教?”“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么教?”“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和改变?”从提供思想转变到促进思想,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让学生经历美好的课堂生活,我们的课堂就没有了旁观者。张祖春研究员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中三个维度解读概括为:愿教,乐教——能教,配教——会教,善教,不仅通俗易懂,不只让我明确了教师的专业标准的内涵,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们该怎样去建构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华中师大的郭元祥教授提出的“发展性课堂”正好触到了我们国家“应试教育”的痛处。蒋红森老师更是用他的魅力给我们上了一堂语文专业指导课,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学“有选择,才有效益”,语文课“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校本教研的着力点在于建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生态,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反思中醍醐灌顶

有学习,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碰撞;有碰撞,才有思想的火花!十天来,我的思维被激活,心得体会《国培校本研修心得体会》。在收获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华师博导郭元祥教授讲《深度教学:理念与策略》时,举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解读背影的意义后,我突然明白:作者不仅是在述说一种亲情,也是在诠释生命和死亡的意义,看父亲的背影离去就是在目送生命的.离开!死亡是什么?就是看着亲人的背影离自己渐行渐远而无法挽回!我反思自己怎么讲了很多遍《背影》就没有讲出深意,如果我教学中多角度审视文本,换一种方式去追问文本的意义,我现在还会是个教书匠吗?我还会教学离开教参就无所适从吗?黄冈市教科院黄建军老师讲《备课改革:“两改六落实”方案》时,讲到不少教师不研《课标》,不钻教材,一味寻找各种各样的备课材料,全部实行“拿来主义”。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拿到一篇课文,自己读懂多少,读到什么层次?上课讲的都是教参上的东西,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有收获,怎么会得到提高?我一直奇怪自己怎么越来越不会教课了,现在明白了备课中不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教法,开发教学资源、自我阅读,是在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教师的内功深了,备课才有底蕴,有深度,有针对性。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打开一扇学习语言文字之门,引领学生对看似平常的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思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试想我们教师现在有几个真正静下心来去读书的?我们连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读作品都没有读过,我们怎么指导学生读书?我反问自己:我做到这些了吗?我现在知道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的原因了!

研修期间,我们还始终思考一个问题:农村落后地区教师校本研修积极性本来就不高,为什么大多老师还不愿参加培训学习?就这一问题我曾经与省继教中心王金涛主任在报告现场进行互动交流,并引起参训学员们的兴趣。说老实话,对有专家答疑认为是教师幸福观出现偏差,是因为教师工资待遇低所造成,我有疑惑也有了自己思考后的答案。的确,教师工资待遇低是教师当前工作热情不高,懒于提升专业素养的主因,但问题是我省今年大幅度提高了教师工作待遇,是不是老师们会自觉涌向通往自我成长的校本研修幸福之路呢?我看主要是我们整个校本研修生态出现了问题,北京市十一中学的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校本课程改革,为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试想,如果把你调入北京十一中,你有让学生自觉选你的课并喜欢上你课的自信吗?你还敢不自觉参与校本研修吗?

收获中暗下决心

丰富多彩的国培内容让我反思很多,也收获很多。十天紧张有序的国培学习,专家、教授们的殷切教诲,高屋建瓴的理论,鲜活生动的课例无不在我的心里泛起涟漪。38位“顶天”“立地”的省内外专家名师授课指导,101个“志同道合”的同伴互助交流研讨,我收获着新的理念带给我的快乐,带给我的震撼!顺利完成了傅华强主任提出建立优秀教师“同仁圈”,完成“四个一”即结识几个学科专家、深交几位同行朋友、研究几个专题问题、分享一项特色成果的培训要求和目标。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为伴。有了名师的指导,我暗下决心:培训结束就是我经过“修炼”之后的重新开始,我一定用这些新的理念服务学校、服务老师和学生。叶显发教授要求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大师,而非教书匠。我们可能在教学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遵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力求每节课都上得扎扎实实,让学生课课有收获。再比如多读书,读书能够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提升我们自身的素养,进而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同样,作为教师,只有通过阅读的不断积淀,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具有“性格”。还有,我过去一直头疼的作文课,我要按蒋红森老师、陈水明老师讲的办法,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努力在教会学生“怎样写”和“写什么”上下功夫,做到规划有序,指导有效,以人为本。评上高级教师职称后,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成为在地方上有所作为的名师,20xx年评为“阳新十大名师”以后,我曾迷茫过,现在,国培给我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有所长进,有所追求,力求变教书匠为研究型名师,并引领更多教师走上校本研修的“修炼”之路。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行走在校本研修的路上,任重而道远。培训学习虽然拉上了帷幕,这一刻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征程又将开始,对于我来说,未来的教育之路还很长很长,我会带着这些及时补充的能量,用学到的新理念为导向,在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培训总是有限的,但开启的心智给了我广阔的天地与无穷的动力。培训是暂时的,但进取是终生的。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国培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5

国培之路即将接近终点,我已把一路上的精彩收入行囊,这行囊鼓鼓的装着汗水,泪水,快乐和幸福。因为有收获,所以在前行的道路上才会兴致勃勃,在接受盘点的时候才会问心无愧,我愿意打开我的行囊与大家分享我在校本研修路上的苦与乐。

一、思想表现

在校本研修期间,本人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完成这次任务的,我相信任何的收获都离不开辛勤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院学到的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我之所以去学习是因为我渴望进步,进步还需要在一步一步的扎实的教学实践中去实现,我很珍惜这次校本研修的机会,即使会遇到困难,也在所不辞,即使很辛苦,也不埋怨,不退缩。为确保研修任务的顺利进行,我一开始就制定了研修计划,在研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来实施,不管是个人的任务还是小组的任务,我都积极参与其中,尽最大的能力去完成,从不因为私事而耽误研修的进展。

二、团队共进

校本研修是集集体和个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带动一方的教育,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我们的队伍不是很庞大,但大家是同心协力的,每次的集体活动都不可缺一,我当然不会拉队伍的后腿,在团队活动中,我从不迟到或早退,与组员认真商讨每次的活动方案,并主动承担组里难度大的任务,每项任务的落实都很得力,我作为主讲的两次校外公开课都得到了所有组员的帮助,集体备课,集体评课中进行了智慧的碰撞,给我明亮的火花,这火花不能照亮天和地,但能照亮一间教室,一个课堂,也照亮我的心,能在这个集体中找到灵感,收集智慧,是我的幸运。

三、个人发展

(一)听课评课

作为一项校本研修的基本要求,听课评课是我的研修中最平常,最频繁的一项工作。每周八节听评课记录,我都按时完成,整个研修阶段听评课共97篇。

(二)公开课

公开课是提高专业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只有你真正经历课堂教学的磨练,才能发现许多预设的完美是与你的课堂没有交集的,从而更能深刻地让自己习得经验教训,成长起来。公开课的剖析是促进专业成长的良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众多听课的老师对你的课堂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建议时,你会感觉有很多的失落,但也会有更大的欣慰,因为你会从中得到改进的方法。我的公开课是经历着这样的过程的。但我没有因为要承受失落而放弃,而是想获得欣慰而坚持。每月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整个研修阶段共上公开课6节。

(三)及时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我每上完一次公开课,都会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课堂来一次深刻的反思,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储存。

(四)在线研修

在线研修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研修学习方式,在一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交流经验,获取知识,交流环境轻松自在,我很喜欢这样的研修方式。在校本研修阶段,第五期提高班的在线研修也搞得如火如荼,我每次都积极地参加交流研讨,不管是自己认同的观点还是不认同的观点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得到了其他热心人士的跟帖,非常之兴奋,在在线研讨的平台上,我不仅能表达自己的心声,更大的好处是吸取了其他老师很多有用的经验。

(五)个人读书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能量,我深深体会到读书能给我增添乐趣,能扩大我的视野,能充实我的生活,能指引我的从教之路,因此,我在研修期间也用心品读着一些教学专著,其中精读的书有《爱的教育》,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刘良华的《教育自传》,并写了读后感。

(六)教研论文

在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接受别人的建议,反思自己的做法,积累了一点经验,虽然浅薄,虽然不成熟,但能用一点笔墨把自己的观点记录下来也算是一项成果,我结合自己在校本研修实践中的经验,融合在培训院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跟班学得的综合知识,写了两篇研修论文,分别是《情景创设与有效教学》和《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实现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点滴思考》。

(七)博文发表情况

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在研修过程中也认真地记录了我的具体情况,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博文上传到博客上去,其中有教学后记,读后感,教学论文,杂文小记,诗歌,集体活动过程等内容,研修期间的原创作品累积32篇,博文被阅读3000多次,被评论300多条。我不仅积极撰写博文,还用心去浏览别人的博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作品发表评论,我所发表的评论有200多条。

(八)基本功训练

不可不承认的是,在多项任务的压力下,我对基本功的训练没有那么用功,粉笔字只是在课堂上书写时才当作练习,钢笔字在家里也只是偶尔才练几次,但我觉得我的硬笔字应该不会那么差,这跟以前在校时打好的基础是分不开的。普通话的训练并没有很好的坚持下来,刚开始很认真地练,读单音节双音节词及下发的美文,也曾背熟了一两篇,后来因为任务的繁重就渐渐放一边了,背熟的美文也已遗忘,所以普通话的训练是不充分的。

四、今后努力方向

经过两个月的研修学习,我深深感到自己在教学上有着很大的不足,也感受到教育教学的复杂性、艰巨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培育茁壮的一代,同时,我也会一如继往地把自己的汗水洒在教育这片热土上。

国培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6

以“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20xx肥东一中校本培训在x月19到21号如期展开。回首刚刚走过的三天培训时间,是忙碌的、是炎热的、是辛苦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每一次校本培训对我们老师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鼓舞和灵魂的洗礼,而今年的培训更是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实际的指导作用!此次培训中每一个讲座都很精彩,对我来说,讲座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现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和发展自我

“加强学习”是此次校本培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尤其是周校长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开幕词中引经据典,以身试法反复强调我们老师尤其是中青年老师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的确,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靠的也是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烈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校领导和专家们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虽然自己也喜欢阅读,喜欢优秀著作,但日常忙碌的工作和繁琐的家庭琐事总让自己感觉力不从心,没有太多的时间静下心来享受阅读的幸福感!而这次培训让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同样的工作环境,同事宗伟老师和崔孝斌老师就能在工作中做出杰出的成就,发表了如此有深度的演讲报告!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没有时间学习,而是不会利用或是说不会挤时间去学习!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在这些优秀人士的鼓舞和榜样作用下能将自己的阅读爱好坚持发展到极致!

、善于反思自己的课堂,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周彬博士的关于“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效率”的专题讲座,在他诙谐幽默的语言中,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让我茅塞顿开!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走进课堂,面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不良现象总是感叹学生无可救药,而没有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了!一个班级,不同的授课老师教授同一群学生,为什么有的科学生学得好,有的科却不理想!周彬博士提出一个出乎人意料的建议:听课不应去听同行的课,而要听和自己带同班的其他科目老师的课,学学别人是怎样让学生充满学习欲望的!这个与众不同的建议值得借鉴,也许只有思考和探究的深入透彻才会产生这样与常人不一样的想法吧!

三、教育沟通是一门艺术,注重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沈书记的“怎样与学生有效沟通”中从理论高度详细分析了教育沟通产生的背景和作为沟通源的教师如何培养沟通素质!这个报告对我们的指导意义太大了。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扮演着六大角色:社会道德的引领者,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与时俱进的学习者,反思工作、探索规律的研修者,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合作者以及教育管理的参与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一群不成熟的群体,掌握沟通的技巧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我们建立好其他人际关系的前提!在学生面前我们不能做权威的代言人,不能总是以专家的姿态将各种经验、概念、法则与理论强制地灌输给学生,在学生面前,我们老师也要做个倾听者,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灵魂的碰撞!正如合肥七中顾晓慧专家所言“教学是发生在师生心灵交互的喜悦里!”教育师生关系的和谐本身也是一种健康的标志,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该胸怀博大,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动不动就“镇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待学生要情感,要细微,要充满爱心!

四、深入研究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优化高三复习

真值高三复习的我,对省教科院副院长兼资深高考命题专家徐贵亮院长的“深化课程改革与新课程高考改革”的报告很感兴趣!徐院长从一个多年研究高考改革的命题专家角度指导高三老师在没有教材的前提下应深入研究考试纲要和课程标准,优化试题选择,练习和考试要精选试题,高考的最终差距就发生在高三的下学期,老师的能力也最能在高三整合复习中得到体现!徐院长的话精辟而有指导意义

有人说:名师就是培养和训练出来的,这是时代的特点!所以我深感校领导花这么大的财力、精力为老师组织校本培训是给我们最好的福利!校本培训指导我要做好专业发展的规划,指导我如何进一步提高教研教学水平和专业化成长!三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巨大的!感谢校领导给而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与名师、名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受益匪浅!

金教授首先分析了什么叫礼仪,什么叫教师礼仪。金教授从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两个方面阐述什么叫教师礼仪,进一步从教师两个职责“教书、育人”方面进行分析教师礼仪的规范。接着金教授从师资、师表、师德、师心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礼仪的特点,使我从这四个特点中感受到了教师礼仪所蕴涵的人格魅力、为人师表的言行举止、以德育人的高尚情操、富有爱心的崇高思想。金教授还从两方面回答了现今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教师礼仪:一是时代要求,二是职业期待。从这里使我感受到了我们教师在当今衣食丰足的年代,更要注重为人师表,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更要内强素质,外强形象,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最后金教授从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师礼仪的基本素养,其中在谈到文化科学素养时,我最欣赏的就是“热爱是最好的,培养孩子的兴趣,做你能够做好的事”还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自己专业的、能够实现的事”。在谈到为人处事修养时强调“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这的确是我们教师为人处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将在以后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努力追求之。

今天下午听了袁乃玉副局长的报告,与其说是报告,不如说是袁局长同所有的教师在进行教育问题思想交流,欣赏袁局长的报告形式与众不同,不是一言堂,而是充分体现了互动、交流,整个下午在轻松、亲切、随和的氛围中交流碰撞,在互动交流中充满了对教育现象与问题的思辨,真正达到了理越辩越明、道越辩越清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袁局长临时有公务要先走,没有达到最终的辩明教育之道。但我还是深切佩服袁局长对教育问题的深刻的思考,同时也被袁局长深厚的学识和修养所折服。

袁局长所给的题目是《教育之道,在明明德》—--浅谈教育核心价值观。首先给出了6个思考与困惑,这6个问题都深刻反映现今社会出现的普遍现象,令人困惑,也是现今教育所面临的反常现象。袁局长抛出这几个问题主要是引发所有参训教师的思考,并认真聆听多位教师关于问题的思考、辩证过程,通过这种交流达到使人清醒的目的,从而使更多的人从中汲取教育智慧。袁局长还详细解读了教师的五种境界,指出了许多教师一辈子只能停留在掌握教学技能和技巧的第一种境界,同时寄希望教师们能够拥有自己的个性,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再高一层次就是形成一个流派,最终达到具有真、善、美品质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

国培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7

带着夏的余温,嗅着秋的气息,9月20日,我有幸作为黄石市初中语文学科代表,前往江城武汉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湖北省中小学校本研修指导者培训。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十天的国培生活接近了尾声。十天扎扎实实的培训,紧张而又充实,既有省内外专家的精彩讲座,也有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观摩学习;既有学员之间的热切深入讨论,又有个人成长规划的交流展示。聆听,我们吸纳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探讨,我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交流,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反思,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01名学员,由陌生到熟悉,由相识到相知。回想这段培训时光,有感动,有领悟,有思索,也有激动的瞬间……

学习中开启智慧

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在属于自己的围城中,载着肤浅的知识储备,带着困惑与迷茫前行在教育的路上。对于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而言,仅靠这些“粮食供给”在教育道路上无疑是无力远行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幸运的我参加了此次培训,能够现场接受来自省内外专家和各地名师的“面授”,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嘲头脑风暴”,是一份精神盛宴。他们的新理念、新观点使我如沐春风,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而且开启了我的智慧。

“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的需求而设计”,慢条斯理的曹书德老师介绍了全国知名课改名校北京十一中“选课走班,无行政班”经验,让我们这些一直困顿在传统教学中的“井底之蛙”大开眼界,也看到了中国教育未来的希望。陈大伟教授“人因思而变”的观点让我看清了教学的本质。“你为什么这样教?”“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么教?”“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和改变?”从提供思想转变到促进思想,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让学生经历美好的'课堂生活,我们的课堂就没有了旁观者。张祖春研究员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中三个维度解读概括为:愿教,乐教——能教,配教——会教,善教,不仅通俗易懂,不只让我明确了教师的专业标准的内涵,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们该怎样去建构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华中师大的郭元祥教授提出的“发展性课堂”正好触到了我们国家“应试教育”的痛处。蒋红森老师更是用他的魅力给我们上了一堂语文专业指导课,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学“有选择,才有效益”,语文课“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校本教研的着力点在于建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生态,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反思中醍醐灌顶

有学习,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碰撞;有碰撞,才有思想的火花!十天来,我的思维被激活,心得体会《国培校本研修心得体会》。在收获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华师博导郭元祥教授讲《深度教学:理念与策略》时,举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解读背影的意义后,我突然明白:作者不仅是在述说一种亲情,也是在诠释生命和死亡的意义,看父亲的背影离去就是在目送生命的离开!死亡是什么?就是看着亲人的背影离自己渐行渐远而无法挽回!我反思自己怎么讲了很多遍《背影》就没有讲出深意,如果我教学中多角度审视文本,换一种方式去追问文本的意义,我现在还会是个教书匠吗?我还会教学离开教参就无所适从吗?黄冈市教科院黄建军老师讲《备课改革:“两改六落实”方案》时,讲到不少教师不研《课标》,不钻教材,一味寻找各种各样的备课材料,全部实行“拿来主义”。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拿到一篇课文,自己读懂多少,读到什么层次?上课讲的都是教参上的东西,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有收获,怎么会得到提高?我一直奇怪自己怎么越来越不会教课了,现在明白了备课中不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教法,开发教学资源、自我阅读,是在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教师的内功深了,备课才有底蕴,有深度,有针对性。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打开一扇学习语言文字之门,引领学生对看似平常的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思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试想我们教师现在有几个真正静下心来去读书的?我们连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读作品都没有读过,我们怎么指导学生读书?我反问自己:我做到这些了吗?我现在知道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的原因了!

研修期间,我们还始终思考一个问题:农村落后地区教师校本研修积极性本来就不高,为什么大多老师还不愿参加培训学习?就这一问题我曾经与省继教中心王金涛主任在报告现场进行互动交流,并引起参训学员们的兴趣。说老实话,对有专家答疑认为是教师幸福观出现偏差,是因为教师工资待遇低所造成,我有疑惑也有了自己思考后的答案。的确,教师工资待遇低是教师当前工作热情不高,懒于提升专业素养的主因,但问题是我省今年大幅度提高了教师工作待遇,是不是老师们会自觉涌向通往自我成长的校本研修幸福之路呢?我看主要是我们整个校本研修生态出现了问题,北京市十一中学的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校本课程改革,为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试想,如果把你调入北京十一中,你有让学生自觉选你的课并喜欢上你课的自信吗?你还敢不自觉参与校本研修吗?

收获中暗下决心

丰富多彩的国培内容让我反思很多,也收获很多。十天紧张有序的国培学习,专家、教授们的殷切教诲,高屋建瓴的理论,鲜活生动的课例无不在我的心里泛起涟漪。38位“顶天”“立地”的省内外专家名师授课指导,101个“志同道合”的同伴互助交流研讨,我收获着新的理念带给我的快乐,带给我的震撼!顺利完成了傅华强主任提出建立优秀教师“同仁圈”,完成“四个一”即结识几个学科专家、深交几位同行朋友、研究几个专题问题、分享一项特色成果的培训要求和目标。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为伴。有了名师的指导,我暗下决心:培训结束就是我经过“修炼”之后的重新开始,我一定用这些新的理念服务学校、服务老师和学生。叶显发教授要求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大师,而非教书匠。我们可能在教学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遵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力求每节课都上得扎扎实实,让学生课课有收获。再比如多读书,读书能够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提升我们自身的素养,进而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同样,作为教师,只有通过阅读的不断积淀,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具有“性格”。还有,我过去一直头疼的作文课,我要按蒋红森老师、陈水明老师讲的办法,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努力在教会学生“怎样写”和“写什么”上下功夫,做到规划有序,指导有效,以人为本。评上高级教师职称后,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成为在地方上有所作为的名师,20xx年评为“阳新十大名师”以后,我曾迷茫过,现在,国培给我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有所长进,有所追求,力求变教书匠为研究型名师,并引领更多教师走上校本研修的“修炼”之路。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行走在校本研修的路上,任重而道远。培训学习虽然拉上了帷幕,这一刻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征程又将开始,对于我来说,未来的教育之路还很长很长,我会带着这些及时补充的能量,用学到的新理念为导向,在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培训总是有限的,但开启的心智给了我广阔的天地与无穷的动力。培训是暂时的,但进取是终生的。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国培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8

“才饮洞庭水,又食武昌鱼。”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今天我和来自湖南14个地州市100多名优秀的教师一起来到华中师大进行为期10天的20xx年“国培计划”——湖南中小学校本研究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

来到武昌这个集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华中师大等众多中国名校汇集的地方,走在绿桂满园的校园大道,看到座座令人肃敬的学院大楼,还有手持书卷来往穿梭的莘莘学子,一股浓厚的书香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看到这些,立刻对自己这次来学习的目的和态度也有了一个很大的警示,虽然我们都是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离开大学校园也已多年的教师了,但必须充电、继续学习、不断提高的那种要求和需要才是此行的根本目的。

“校本教研”,在很多学校,特别是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学校,关于它的落实和实行,现在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不少教师对待自己的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让教什么就讲什么的状态下,很少也不愿意对教学前后、过程以及和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把它形成文字,变成自己的看法,或者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实践有什么反思的火花,也不愿动笔记录下来,习惯重复性的老驴拉磨式的工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越来越成为每一个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提高的需要。新的一轮教学改革,有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问题、新的教学行为等着我们去实践,去思考,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如何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而我们作为普通的教师却又缺乏专家们具体的指导,无从下手。而这次,湖南教育厅还有华中师大结合国培计划的契机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极好的机会,让我们与专家们面对面进行直接的对话和交流,无论怎样都要好好珍惜,并且也要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昨天和今天一共聆听了四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分别是华中师大雷万鹏教授的《公平质量体制——解读》、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湛卫清教授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武汉六中胡明道老师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行为研究》以及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区教师技术教育中心副主任肖成全老师主讲的《合作研修与教师经验互助成长》四个专题报告。也许是自己刻意带着向专家学习怎样进行“校本研究”的目的去聆听的缘故,除了认真听取专家的报告内容,我还用一种别样的目光去揣摩这些专家在进行报告的同时从自身折射出来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优点与闪光之处。

几位老师中,不少学员对雷万鹏教授、胡明道老师和肖成全老师的授课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给予了很高评价,收获颇丰,同时也感觉报告时间太短,意犹未尽。从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成长和校本教研的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这些教授和老师自身显现出来的素质和能力就已经给我们这些即将走上校本研究的新手来说,就是极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效仿。通过他们,我觉得作为一名普通的校本研究教师,无论是自己从事教学研究还是将来带领团队进行校本研究,必须要着手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从教研型教师的角度来看,必须要具备静心和沉着的基本素质。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华和做作,作为一个真正的教研型教师,不能只做些表面文章,哗众取宠,东拼西凑剪裁一些文字堆砌起来就成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聆听一份好的报告,看阅一份好的教研成果,首先要给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实在——人实在,内容实在,意义也要很实在。所谓“字如其人”,这句话除了平时代表的文字书写能够看出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行外,从研究的角度看,从文字和语言中也可以研究者对待学问的态度和出发点。做好一份研究,应该要有“坐冷板凳”的恒心和决心,能够抛开周围的纷扰去做一份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果整天忙于酒事和人事,然后临时拼凑文字,我想是做不成什么好的研究的。

2、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必须要深入第一线进行实际调查和研究获得建立理论及研究的第一手真实材料和经验素。无论聆听哪一位专家的专题报告,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案例,我们都能够真的真切切地感受到每一个专家的研究报告中每一个文字都是来自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深入调查,每一个实例都让我们觉得亲临其境,许多的方法的指导都让大家觉得倍受启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人今后从事教研都应该具备的品德。

3、作为教研人,除了需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还需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聆听每一个专家的报告,几乎每一次都耳目一新,心头愉悦,从来没有感觉连续几个小时带来什么疲惫,好几次都是在不知不觉、恋恋不舍中结束中精彩的讲座。几天来,雷万鹏教授的博学、胡明道老师的亲和、肖成全老师的幽默和激情……他们的专业引领、侃侃而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较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和这些优秀导师的差距,这次国培更加让我们觉得不虚此行。

昨天聆听了两场专题,晚上举行了一次圆桌论坛,感受颇深。来自几位专家的实用指导和众多同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它给自己今后的教研工作和教学实践带来深深的触动和启发。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不少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管机制等工作都面临亟待改善的境遇,教师的教学实践也遇到很多困惑和瓶颈,需要摸索、思考和解惑。往往,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校本教研作为基础和支撑去完成。但是,在我们的现实工作环境中,校本教研工作的气氛和力度都还很不够,很大部分教师平时工作之余只关心负荷累不累,教学质量和个人评价好不好,至于教学以外的研究工作就很少问津,不愿去涉及,还有不少教师则认为,按部就班、重复往始的教学上课没有什么好研究的。通过昨天的培训,比较我们自己教研工作中的不足,发现今后需要着手和开展的工作有很多,如树立全体教师的教研意识,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课程改革规划的完整构建,高效课堂的有益探索等,一系列的工作都等待我们去拓展,去完善。

学习是为了应用,学习是为了创造,通过国培的学习,内心真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好好地将专家传授给自己的系列理论观点和方法技巧尽快的吸收,想快点把这些经验方法带回去,尽快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加以实施和应用,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研工作和提高我们的教研质量,同时开创出具有自己的教研新天地。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当班级的文艺晚会进入尾声,全场的100多名师生唱响最后一首歌的时候,我的眼眶忍不住涌出热泪,感慨良多。我们100位来自湖南不同地区的中学校本研修国培学员,经过10天的培训学习,由开始的两两陌生逐渐变成相互熟悉,几天来,不论是聆听讲座、班级交流、圆桌论坛、还是班级活动,都做到了服从安排、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和谐默契,还有几天的时间,马上就面临培训的结束,大家的心里都流露出深深的不舍。

x月x日,我们来到华师,接下来的10天时间,大家一起进行了隆重的培训开班仪式,聆听了华中师大雷万鹏教授、吴伦敦教授、雷实教授等15位专家的专题讲座,从详细地解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到本土课程教学的探索,从信息技术的运用到师生的沟通技巧,从教学行为的研究,到教育叙事的撰写,……那么多的专家从校本理论的认识到教学研究的实际操作,每一个讲座都是深入简出、精彩而生动,每一次讲座也都获得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听了雷教授的讲座,真正地感受到了他深入调查的学者风范”、“肖成全老师的激情授课和感恩之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吴伦敦教授、姜瑛俐老师的论文写作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每一天都能够听到很多学员对学习讲座的激动点评。确实,通过国培全方位的课程培训,我们都明显地感觉自己在理论的补充和实践的帮助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和收获。来的时候我们也许很茫然,走出这个培训的时候,我们一个个都是满载而归。

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集体的温暖和友谊。100名同仁,100位朋友,组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大家在微笑中交流互动,在歌声中友情得到升温,在论坛上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相互提醒、结伴而行,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一种乡情的感动让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忘记了自己是身在异乡。

短暂的相聚,别离近在咫尺。真心地感谢华师给我们全体学员的全心指导和周到服务,同时祝福所有的学友事业有成,以后的日子交流无限,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