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2024/07/02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危机管理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篇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国先人很早就提出了"危机管理"的概念。

华为任正非的生存观念、微软比尔盖茨的破产危言则是我国先人危机意识的生动的演绎。

通过20xx年3月14—15日2天的学习,通过丁兆林教授的生动、别致、高效的危机管理课程的"教""练",使我在对危机的感受上又提升了一个高度,现对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新认识危机:

没有爆发的危机称之为风险,失去控制的风险就是危机,简单的说,风险变成了事实就成了危机,风险事故就是危机。

细节无处不在,风险无处不在,问题表现出的不被人认识的、不引人注意的细节,蕴藏者巨大的风险危机。

企业的危机主要有:质量危机、人员危机、品牌危机、财务危机、公害危机、犯罪危机、事故危机、天灾危机。

企业或管理者的恐慌、短视、沟通不足则是应对危机时的大忌。

危机的突发性、严重性、迅猛性、敏感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做到危机管理的制度化。

1、企业要有危机意识,要分析研究为什么样的危机做好准备,列清单,"未雨绸缪"。

2、集思广益(召开管理层全员危机意识动员会),借助外脑,整合资源(组织内外专家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工作组),制定危机管理制度,做好人力资源储备(成立企业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委员会),建立融合危机意识的企业文化,制定全面的危机沟通计划,

二、危机处理:

危机处理三大原则:

1、事实虽重要,态度是关键;千万不要与老百姓讲理,要讲情。

2、金钱虽可贵,时间价更高;要立即处理。

3、诚意放在前,补偿不吃亏。

必要时寻找外协(借脑),拓展思路,危机之中有商机。

危机处理三大法宝:

1、人心

2、人性

3、人情

三、关于管理的悟性问题:

管理是一种技能,思考的'技能,博弈的技巧,智慧的决策,思维的艺术,更是想到与想不到的问题,是"悟"的学问,不断去"悟"的学问.。

古语云:"未雨绸缪";"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三株董事长吴炳新的一句失败经验之言,使我明白了作为企业中的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理指挥水平,而且时刻要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危机防范意识。人的事业、地位到了一定位置后,伴随着周围人的恭维、媒体的吹捧,会从思想上、行动上、语言上有所放松,飘飘然,昏昏然,不知所以然,一天到晚忙于应酬、形式主义,全然没有了当初创业时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思想上开始懈怠。但也就是这个时候,内部管理容易出现纰漏,工作监督落实不到位,对一些事物的判断能力减弱,竞争对手们正是抓住了这一时机,通过"诱倒"、"捧倒"或"打倒"的方式,对我们实施攻击,一旦我们没有防范或防范措施不到位,极易被对手打败。这种案例不止发生在企业,中国五千文明发展史上同样发生了很多.

通过学习"东航集体返航事件",特别是丁教授的"东航集体返航事件"课程的生动的课堂互动,使我深刻的感到,作为管理人员在关键时刻要会如何巧妙的应对和化解危机,避免给自己和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但处理危机的水平和能力不是一招一夕就具备的,而是长时间积累和正确管理的结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果遇到危机,我将本着以下几点做法去处理:第一,不管责任在哪方,首先态度要端正,积极、诚恳、有诚意,本着先处理问题后追究责任的原则去处理;第二,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化解危机,避免事态扩大话;第三,要有底线,不管什么事,在自己能力范围的不能违背原则,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要积极汇报。第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出现危机时刻,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量,把劣势转化成优势,化危机为商机。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篇2

危机是种普遍现象。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危机

危机的爆发大致分二类:一是事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可称为“积发”;二是不可预测的事物的突然袭击,可称作“突发”。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不同利益群体,表现为媒体追逐、舆论责声、情绪对抗、群体间搏奕谋利等等冲突。企业如何应对,进行危机管理?关键在于事前预防,检视潜在危险,研定防范措施;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统筹兼顾,谋取利益。

培育公司危机意识至关重要。中学时读《扁鹊见秦桓公》的故事,至今尤新,秦桓公对扁鹊的提醒无动于衷,最后竟从“汤熨、针石之所及”的小毛病变成“在骨髓,无请也”的大病并死亡,就在于他没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缔造出世界电子帝国,在于他有“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理念。必须让每位员工知道: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公司的印象。市场经济下正视危机,对企业成长是一种考验和砥砺。

二、正确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二点: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二是主管单位和新闻媒体对事件的评论。注意:事件本身的性质并非不能改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在于如何与当事方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特别要化解媒体的过度报道和聚焦,尤其是网络媒体,要设法引导舆论、分散或转移媒体视线,迅速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平和心态、主动积极、低调处理、控制范围、好的定性,对危机管理最要紧;主要手段则是刚柔相济、整合资源、先急后缓、着眼稳定、内外有别、主动积极。

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应对机制、健全危机预案,才能发现危机,临危不惧,快捷响应,正确处理。危机可分三级:一般紧急、重要紧急、特别重大事件。不同的危机状态,启动相应的处置方案,才能保证危机处理组织有力、人员到位、物资支援、信息通畅,工作有序高效。

2、构建和谐媒体关系

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和谐的公司媒体关系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众多案例说明,好的媒体关系能为企业所用,对宣传企业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差的媒体关系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甚至可以把企业导向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企业要重视与地方媒介和新闻单位的团结合作,与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键时刻才能让它为我服务。

3、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和谐的政企关系也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掌握着行政资源,代表着公众利益和公平正义,政府对危机事件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事件的定性和公众舆论,因此企业要善谋政企关系,建立感情,在危机出现时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汇报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既要查找政府的责任,又要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双赢思维是当前处理好政企关系的导则,往往事半功倍。

4、评估总结改进提高

评估总结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毕竟主要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评估总结可以发现危机预警、危机处理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完善,进而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企业要明白:养兵不在于用,而在于防和治。

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使企业免遭损失”而是“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篇3

危机是种普遍现象。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危机

危机的爆发大致分二类:一是事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可称为积发;二是不可预测的事物的突然袭击,可称作突发。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不同利益群体,表现为媒体追逐、舆论责声、情绪对抗、群体间搏奕谋利等等冲突。企业如何应对,进行危机管理关键在于事前预防,检视潜在危险,研定防范措施;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统筹兼顾,谋取利益。

培育公司危机意识至关重要。中学时读《扁鹊见秦桓公》的故事,至今尤新,秦桓公对扁鹊的提醒无动于衷,最后竟从汤熨、针石之所及的小毛病变成在骨髓,无请也的大病并死亡,就在于他没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缔造出世界电子帝国,在于他有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理念。必须让每位员工知道: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公司的.印象。市场经济下正视危机,对企业成长是一种考验和砥砺。

二、正确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二点: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二是主管单位和新闻媒体对事件的评论。注意:事件本身的性质并非不能改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在于如何与当事方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特别要化解媒体的过度报道和聚焦,尤其是网络媒体,要设法引导舆论、分散或转移媒体视线,迅速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平和心态、主动积极、低调处理、控制范围、好的定性,对危机管理最要紧;主要手段则是刚柔相济、整合资源、先急后缓、着眼稳定、内外有别、主动积极。

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应对机制、健全危机预案,才能发现危机,临危不惧,快捷响应,正确处理。危机可分三级:一般紧急、重要紧急、特别重大事件。不同的危机状态,启动相应的处置方案,才能保证危机处理组织有力、人员到位、物资支援、信息通畅,工作有序高效。

2、构建和谐媒体关系

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和谐的公司媒体关系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众多案例说明,好的媒体关系能为企业所用,对宣传企业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差的媒体关系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甚至可以把企业导向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企业要重视与地方媒介和新闻单位的团结合作,与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键时刻才能让它为我服务。

3、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和谐的政企关系也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掌握着行政资源,代表着公众利益和公平正义,政府对危机事件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事件的定性和公众舆论,因此企业要善谋政企关系,建立感情,在危机出现时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汇报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既要查找政府的责任,又要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双赢思维是当前处理好政企关系的导则,往往事半功倍。

4、评估总结改进提高

评估总结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毕竟主要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评估总结可以发现危机预警、危机处理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完善,进而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企业要明白:养兵不在于用,而在于防和治。

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使企业免遭损失而是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篇4

危机是种普遍现象。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危机

危机的爆发大致分二类:一是事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可称为“积发”;二是不可预测的事物的突然袭击,可称作“突发”。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不同利益群体,表现为媒体追逐、舆论责声、情绪对抗、群体间搏奕谋利等等冲突。企业如何应对,进行危机管理?关键在于事前预防,检视潜在危险,研定防范措施;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统筹兼顾,谋取利益。

培育公司危机意识至关重要。中学时读《扁鹊见秦桓公》的故事,至今尤新,秦桓公对扁鹊的提醒无动于衷,最后竟从“汤熨、针石之所及”的小毛病变成“在骨髓,无请也”的大病并死亡,就在于他没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缔造出世界电子帝国,在于他有“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理念。必须让每位员工知道: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公司的印象。市场经济下正视危机,对企业成长是一种考验和砥砺。

二、正确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二点: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二是主管单位和新闻媒体对事件的评论。注意:事件本身的性质并非不能改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在于如何与当事方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特别要化解媒体的过度报道和聚焦,尤其是网络媒体,要设法引导舆论、分散或转移媒体视线,迅速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平和心态、主动积极、低调处理、控制范围、好的定性,对危机管理最要紧;主要手段则是刚柔相济、整合资源、先急后缓、着眼稳定、内外有别、主动积极。

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应对机制、健全危机预案,才能发现危机,临危不惧,快捷响应,正确处理。危机可分三级:一般紧急、重要紧急、特别重大事件。不同的危机状态,启动相应的处置方案,才能保证危机处理组织有力、人员到位、物资支援、信息通畅,工作有序高效。

2、构建和谐媒体关系

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和谐的公司媒体关系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众多案例说明,好的媒体关系能为企业所用,对宣传企业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差的媒体关系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甚至可以把企业导向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企业要重视与地方媒介和新闻单位的团结合作,与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键时刻才能让它为我服务。

3、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和谐的政企关系也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掌握着行政资源,代表着公众利益和公平正义,政府对危机事件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事件的定性和公众舆论,因此企业要善谋政企关系,建立感情,在危机出现时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汇报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既要查找政府的责任,又要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双赢思维是当前处理好政企关系的导则,往往事半功倍。

4、评估总结改进提高

评估总结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毕竟主要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评估总结可以发现危机预警、危机处理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完善,进而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企业要明白:养兵不在于用,而在于防和治。

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使企业免遭损失”而是“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篇5

危机是种普遍现象。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危机

危机的爆发大致分二类:一是事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可称为“积发”;二是不可预测的事物的突然袭击,可称作“突发”。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不同利益群体,表现为媒体追逐、舆论责声、情绪对抗、群体间搏奕谋利等等冲突。企业如何应对,进行危机管理?关键在于事前预防,检视潜在危险,研定防范措施;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统筹兼顾,谋取利益。

培育公司危机意识至关重要。中学时读《扁鹊见秦桓公》的故事,至今尤新,秦桓公对扁鹊的提醒无动于衷,最后竟从“汤熨、针石之所及”的小毛病变成“在骨髓,无请也”的大病并死亡,就在于他没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缔造出世界电子帝国,在于他有“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理念。必须让每位员工知道: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公司的印象。市场经济下正视危机,对企业成长是一种考验和砥砺。

二、正确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二点: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二是主管单位和新闻媒体对事件的评论。注意:事件本身的性质并非不能改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在于如何与当事方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特别要化解媒体的过度报道和聚焦,尤其是网络媒体,要设法引导舆论、分散或转移媒体视线,迅速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平和心态、主动积极、低调处理、控制范围、好的定性,对危机管理最要紧;主要手段则是刚柔相济、整合资源、先急后缓、着眼稳定、内外有别、主动积极。

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应对机制、健全危机预案,才能发现危机,临危不惧,快捷响应,正确处理。危机可分三级:一般紧急、重要紧急、特别重大事件。不同的危机状态,启动相应的处置方案,才能保证危机处理组织有力、人员到位、物资支援、信息通畅,工作有序高效。

2、构建和谐媒体关系

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和谐的公司媒体关系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众多案例说明,好的媒体关系能为企业所用,对宣传企业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差的媒体关系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甚至可以把企业导向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企业要重视与地方媒介和新闻单位的团结合作,与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键时刻才能让它为我服务。

3、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和谐的政企关系也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掌握着行政资源,代表着公众利益和公平正义,政府对危机事件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事件的定性和公众舆论,因此企业要善谋政企关系,建立感情,在危机出现时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汇报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既要查找政府的责任,又要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双赢思维是当前处理好政企关系的导则,往往事半功倍。

4、评估总结改进提高

评估总结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毕竟主要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评估总结可以发现危机预警、危机处理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完善,进而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企业要明白:养兵不在于用,而在于防和治。

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使企业免遭损失”而是“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篇6

最初接触危机传播管理,大概是在开始选课的时候,从七八个科目中,一眼就选了危机传播这门课程。

还记得,第一节课老师就让我们猜她的年纪,就觉得张老师真是个幽默自信的人。听了张老师的课我感到受益良多、体会颇深。老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信息丰富、解读深刻,系统讲解了危机的内涵及特征、危机管理组织与危机利益相关者、危机管理的对话模式等内容,既有高屋建瓴的科学理论,又有生动具体的典型事例,比如华南虎事件、王菲李亚鹏离婚事件、星巴克危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同学中引发了强烈共鸣。老师能否受学生接纳乃至欢迎,与是否具有表演才能关系不大,关键在于能否拿出真东西,能否有使学生信服而受到教益的本领。这门课程使我对危机类型、传播途径、处置措施及善后处理有了深入了解,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传播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习这门课程最深刻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处理危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1、成立危机处理的组织,这是有效处理危机事件的保证。

2、深入现场,了解事实。企业领导要亲临现场查实情况,并及时做出应对。

3、尽快采取一切措施,控制损失,尤其是要重视在舆论上、信用上对企业的市场前景可能造成的'损失。

4、当掌握危机事故第一手资料和了解公众的舆论反应后,企业高层确定对策,采取措施。

5、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信息。向新闻界介绍实情及应对措施,恳请新闻媒体密切合作,防止舆论向不利的方向转变

我认为,这门课的一大亮点是,老师课前让同学上去分析近期危机事件,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危机传播管理知识的把握,也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何为危机管理。如果说有什么意见的话,大抵是希望老师可以针对每组同学的案例分析进行评价,这样同学们就能知道自己做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此外,我觉得我们确实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却没有真正去实践,空谈案例只会让学生缺乏思考,放手把问题抛给学生吧!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篇7

危机管理,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应当包括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危机事件也和其他事件一样,其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只是该过程长短不同,危机状态也是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危机发生前,一般会有一些先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先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可能防止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将危机化解于萌芽阶段,避免危机的发生,并且为积极应对危机做准备。因此,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将对危机的事前预测、控制纳入日常管理中。

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出乎人们意料的。同时,危机事件又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危机事件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范围等在事前均是未知的。比如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其发展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危机采取的处置措施不同,也会对危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应对危机,应当在平时进行主动监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若发现可能引起危机的征兆则应尽快采取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而当危机一旦发生,则应当尽快采取措施,隔离、控制危机,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危机管理中两项最基本的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公共紧急状态给民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的巨大破坏。

危机发生前的准备阶段对于危机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阶段。通过收集到的大量信息,根据科学的依据进行分析,能够对可能引发危机的事件的前兆进行防范、加以疏导,争取将危机的前兆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危机的发生。但是,建立了预警机制,也并非所有的危机都能完全避免。

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等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危机都可以事先通过预警机制发现其征兆,采取措施使之避免,很多危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即使预测到了危机的征兆,也可能没有十分有效的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危机征兆都能得到有效处置以防止危机的发生。根据预警信息,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作好各种准备,当危机真正发生,能降低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当危机一旦真的发生了,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对危机进行处置,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将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对危机的处置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比如,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大量的药品、医疗设施、运输工具,需要医疗、公安、运输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危机应急反应机制,保证危机一旦发生,能够尽快正确处置,尽可能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由于危机本身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机一旦发生,则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危机的决策者应当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果断的决策,调动各个部门,动用各种资源,尽快控制危机的发展,恢复社会秩序。

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应急机构,包括军事上的应急机构,也包括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治安、医疗救护等方面的应急机构。危机一旦发生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比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参与,物资、交通、公安等许多部门都要参与到应对危机中来。面对突然爆发的危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非易事,因此,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应当建立统一的决策和指挥机构,负责危机发生时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并依据决策对整个危机处置进行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公共危机管理为应对危机不仅仅需要统一的指挥决策机构,还需要统一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如前文所述,为应对危机需要的往往是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在目前我国分部门、分灾种的危机管理体系下,应急机制中各个部门是相互独立的,这些部门之间应当进一步加强配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危机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统一规定政府在处理紧急事务中的职能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的法制原则。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运做是依托于一定的组织结构的。一个完备的危机管理体制应当由五大系统构成:指挥决策机构、职能组织体系、信息参谋咨询组织体系、综合协调部门和辅助部门。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有效的管理体制上,而每一个部门的职能、权限等必须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以使机制的运行有法律保障,真正做到预防和处置危机。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篇8

企业危机管理是指企业为避免或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策略。也可以说,任何防止危机发生的行为、任何消除危机的措施都是危机管理。

1、走近危机,了解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

步入21世纪以来,企业危机频发,其影响力和破坏力也越来越大。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处理危机的手法缺少专业性。一些国内大企业已经着手建立危机处理机制,但与一些跨国企业相比,总体而言,手法尚不娴熟,对危机管理尚未有成型的模式,使得国内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表现出不知所措,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管理者危机意识较弱

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公关活动只是停留在产品、服务和品牌传播阶段,而对的企业的全面管理尤其是危机管理难以把握。国内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具有较好的危机管理理念,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也采取了一定的危机管理措施,但和西方的一些大企业相比,我们的危机意识普遍较弱。一部分原因是现有体制导致经营者没有“恐惧”心理,没有危机观念。

1.2企业危机处理措施不力

很多企业不注重日常的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当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不知所措,无力应对,以致事态恶化。调查显示:当企业出现危机时,9.2%的企业认为企业经营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不采取任何措施”;25.5%的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当出现危机时,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39.3%的企业会按照企业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

1.3企业不能有效应对媒体

传媒在公众心中普遍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媒体的报道有时能左右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调查发现:对于媒体不利于本企业的不真实报道,11.5%的企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36.3%的企业要视公众的反应之后再反应;33.2%的企业要投诉该报道的记者。这些消极被动或者过激的反应均不利于企业与媒体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企业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企业对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与媒体的合作主要是常规的、表层的合作,缺乏积极有效的深层次合作。

2、把握程序,寻求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

危机管理分预防危机、处理危机、事后完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而这三个环节中,预防危机是重点,避免危机发生是最理想的管理效果,即使无法避免至少也可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2.1预防危机

树立危机意识是最首要的工作,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时刻留意市场变化,加强内部管理,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不断奋进。微软公司原总裁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就是企业危机意识的具体体现。企业还

应当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让员工明白企业不警惕危机就会被市场淘

汰,员工不警惕危机就会被企业淘汰。危机意识是开展危机管理的基础,危机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正是树立危机意识,许多企业已将危机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其次,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先要成立危机管理组织,一般是危机管理小组或危机管理委员会。危机管理小组是一个智囊团,需要各个领域的专才和危机管理专家,由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和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然后,危机管理体系需要制定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和计划,做到工作开展有条不紊、面对危机胸有成竹。只有将危机管理规范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2.2处理危机

处理危机的措施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危机发生初期的应急措施;另一类是危机发生中后期的解决措施。

危机发生初期是最紧张的时期,其损失和影响扩散的速度最快,所以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及时处理,采取应急措施。危机一般是突发事件,当企业知道危机发生后,应该沉着冷静,立即隔离危机防止其蔓延。20xx年4月20日发生的BP公司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突然爆炸事故,在处理过程中也没有采取“一步到位”的办法,而是先后尝试了安放巨型钢筋水泥罩、开启止喷阀、设置吸油管等多种堵漏方案,在均毫无成效后,才最终使出“盖帽法”成功堵漏。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大约490万桶的原油泄漏,其中410万桶流入了墨西哥湾,曾经的英国石油巨头由此被拖垮。这就是由于在危机发生初级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所致。

等危机发生一段时间后,紧张感降低,主要是进行一些例行的工作,此时企业可将重点放在解决措施上。解决措施不同于应急措施,不是为了控制事态,而是要真正地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实实在在地把已出现的危机处理好;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危机的根本问题。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措施:第一,补偿受害者损失。让受害者基本满意,是衡量企业渡过危机的第一个基本标准。第二,通过法律调控危机。利用法律手段处理危机,是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处理问题,可以较公正地结束整个事件。第三,利用权威处理危机。权威人士和权威机构是公众信任的对象,他们的意见易被接纳。第四,公布危机产生原因。补偿损失只能让公众基本满意,说明原因和防止措施才能使公众真正满意。

2.3事后完善

危机是企业的一次特殊事件,通过危机可以让企业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缺陷,还可以锻炼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每一次危机过后,企业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就会丧失用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同时,危机过后还有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开展,就会丧失宝贵的完善时机。

无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处理结果如何,必然都会影响企业形象。因此处理完危机后,企业还应重塑企业形象。通常树立企业形象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平时,另一个是关键时期。企业形象需要长时间积累,企业必须在日常经营中保持良好的形象。这个时期,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保持持久的毅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塑造稳定的形象。但是在关键时期,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在公众的关注下,是塑造形象的最佳时机。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企业的每一个行动都会透露出企业的内涵,公众会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印象。在危机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可以抓紧时间巩固在危机中树立的良好形象。

总之,危机并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危机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长期规划。企业在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一系列创新的同时,应将危机管理创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一个企业在危机管理上的成败能够显示出它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成功的企业不仅能够妥善处理危机,而且能够化危机为商机。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篇9

企业危机管理是指企业为避免或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策略。也可以说,任何防止危机发生的行为、任何消除危机的措施都是危机管理。

1、走近危机,了解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

步入21世纪以来,企业危机频发,其影响力和破坏力也越来越大。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处理危机的手法缺少专业性。一些国内大企业已经着手建立危机处理机制,但与一些跨国企业相比,总体而言,手法尚不娴熟,对危机管理尚未有成型的模式,使得国内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表现出不知所措,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管理者危机意识较弱

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公关活动只是停留在产品、服务和品牌传播阶段,而对的企业的全面管理尤其是危机管理难以把握。国内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具有较好的危机管理理念,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也采取了一定的危机管理措施,但和西方的一些大企业相比,我们的危机意识普遍较弱。一部分原因是现有体制导致经营者没有"恐惧"心理,没有危机观念。

1.2企业危机处理措施不力

很多企业不注重日常的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当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不知所措,无力应对,以致事态恶化。调查显示:当企业出现危机时,9.2%的企业认为企业经营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不采取任何措施";25.5%的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当出现危机时,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39.3%的企业会按照企业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

1.3企业不能有效应对媒体

传媒在公众心中普遍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媒体的报道有时能左右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调查发现:对于媒体不利于本企业的不真实报道,11.5%的企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36.3%的企业要视公众的反应之后再反应;33.2%的企业要投诉该报道的记者。这些消极被动或者过激的反应均不利于企业与媒体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企业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企业对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与媒体的合作主要是常规的、表层的合作,缺乏积极有效的深层次合作。

2、把握程序,寻求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

危机管理分预防危机、处理危机、事后完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而这三个环节中,预防危机是重点,避免危机发生是最理想的管理效果,即使无法避免至少也可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2.1预防危机

树立危机意识是最首要的工作,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时刻留意市场变化,加强内部管理,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不断奋进。微软公司原总裁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就是企业危机意识的具体体现。企业还

应当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让员工明白企业不警惕危机就会被市场淘

汰,员工不警惕危机就会被企业淘汰。危机意识是开展危机管理的基础,危机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正是树立危机意识,许多企业已将危机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其次,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先要成立危机管理组织,一般是危机管理小组或危机管理委员会。危机管理小组是一个智囊团,需要各个领域的专才和危机管理专家,由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和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然后,危机管理体系需要制定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和计划,做到工作开展有条不紊、面对危机胸有成竹。只有将危机管理规范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2.2处理危机

处理危机的措施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危机发生初期的应急措施;另一类是危机发生中后期的解决措施。

危机发生初期是最紧张的时期,其损失和影响扩散的速度最快,所以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及时处理,采取应急措施。危机一般是突发事件,当企业知道危机发生后,应该沉着冷静,立即隔离危机防止其蔓延。20xx年4月20日发生的BP公司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突然爆炸事故,在处理过程中也没有采取"一步到位"的办法,而是先后尝试了安放巨型钢筋水泥罩、开启止喷阀、设置吸油管等多种堵漏方案,在均毫无成效后,才最终使出"盖帽法"成功堵漏。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大约490万桶的原油泄漏,其中410万桶流入了墨西哥湾,曾经的英国石油巨头由此被拖垮。这就是由于在危机发生初级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所致。

等危机发生一段时间后,紧张感降低,主要是进行一些例行的工作,此时企业可将重点放在解决措施上。解决措施不同于应急措施,不是为了控制事态,而是要真正地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实实在在地把已出现的危机处理好;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危机的根本问题。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措施:第一,补偿受害者损失。让受害者基本满意,是衡量企业渡过危机的第一个基本标准。第二,通过法律调控危机。利用法律手段处理危机,是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处理问题,可以较公正地结束整个事件。第三,利用权威处理危机。权威人士和权威机构是公众信任的对象,他们的意见易被接纳。第四,公布危机产生原因。补偿损失只能让公众基本满意,说明原因和防止措施才能使公众真正满意。

2.3事后完善

危机是企业的一次特殊事件,通过危机可以让企业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缺陷,还可以锻炼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每一次危机过后,企业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就会丧失用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同时,危机过后还有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开展,就会丧失宝贵的完善时机。

无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处理结果如何,必然都会影响企业形象。因此处理完危机后,企业还应重塑企业形象。通常树立企业形象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平时,另一个是关键时期。企业形象需要长时间积累,企业必须在日常经营中保持良好的形象。这个时期,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保持持久的毅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塑造稳定的形象。但是在关键时期,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在公众的关注下,是塑造形象的最佳时机。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企业的每一个行动都会透露出企业的内涵,公众会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印象。在危机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可以抓紧时间巩固在危机中树立的良好形象。

总之,危机并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危机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长期规划。企业在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一系列创新的同时,应将危机管理创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一个企业在危机管理上的成败能够显示出它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成功的企业不仅能够妥善处理危机,而且能够化危机为商机。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篇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国先人很早就提出了"危机管理"的概念。

华为任正非的生存观念、微软比尔盖茨的破产危言则是我国先人危机意识的生动的演绎。

通过20xx年3月14—15日2天的学习,通过丁兆林教授的生动、别致、高效的危机管理课程的"教""练",使我在对危机的感受上又提升了一个高度,现对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新认识危机:

没有爆发的危机称之为风险,失去控制的风险就是危机,简单的说,风险变成了事实就成了危机,风险事故就是危机。

细节无处不在,风险无处不在,问题表现出的不被人认识的、不引人注意的细节,蕴藏者巨大的风险危机。

企业的危机主要有:质量危机、人员危机、品牌危机、财务危机、公害危机、犯罪危机、事故危机、天灾危机。

企业或管理者的恐慌、短视、沟通不足则是应对危机时的大忌。

危机的突发性、严重性、迅猛性、敏感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做到危机管理的制度化。

1、企业要有危机意识,要分析研究为什么样的危机做好准备,列清单,"未雨绸缪"。

2、集思广益(召开管理层全员危机意识动员会),借助外脑,整合资源(组织内外专家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工作组),制定危机管理制度,做好人力资源储备(成立企业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委员会),建立融合危机意识的企业文化,制定全面的危机沟通计划,

二、危机处理:

危机处理三大原则:

1、事实虽重要,态度是关键;千万不要与老百姓讲理,要讲情。

2、金钱虽可贵,时间价更高;要立即处理。

3、诚意放在前,补偿不吃亏。

必要时寻找外协(借脑),拓展思路,危机之中有商机。

危机处理三大法宝:

1、人心

2、人性

3、人情

三、关于管理的悟性问题:

管理是一种技能,思考的技能,博弈的技巧,智慧的决策,思维的艺术,更是想到与想不到的问题,是"悟"的学问,不断去"悟"的学问.。

古语云:"未雨绸缪";"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三株董事长吴炳新的一句失败经验之言,使我明白了作为企业中的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理指挥水平,而且时刻要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危机防范意识。人的事业、地位到了一定位置后,伴随着周围人的恭维、媒体的吹捧,会从思想上、行动上、语言上有所放松,飘飘然,昏昏然,不知所以然,一天到晚忙于应酬、形式主义,全然没有了当初创业时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思想上开始懈怠。但也就是这个时候,内部管理容易出现纰漏,工作监督落实不到位,对一些事物的判断能力减弱,竞争对手们正是抓住了这一时机,通过"诱倒"、"捧倒"或"打倒"的方式,对我们实施攻击,一旦我们没有防范或防范措施不到位,极易被对手打败。这种案例不止发生在企业,中国五千文明发展史上同样发生了很多.

通过学习"东航集体返航事件",特别是丁教授的"东航集体返航事件"课程的生动的课堂互动,使我深刻的感到,作为管理人员在关键时刻要会如何巧妙的应对和化解危机,避免给自己和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但处理危机的水平和能力不是一招一夕就具备的,而是长时间积累和正确管理的结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果遇到危机,我将本着以下几点做法去处理:第一,不管责任在哪方,首先态度要端正,积极、诚恳、有诚意,本着先处理问题后追究责任的原则去处理;第二,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化解危机,避免事态扩大话;第三,要有底线,不管什么事,在自己能力范围的不能违背原则,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要积极汇报。第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出现危机时刻,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量,把劣势转化成优势,化危机为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