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2024/08/14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4月17日—21日,浙江省20xx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在金华市东苑小学举行。本次评比共有11位教学高手参加,他们将围绕“生命科学领域”专题,分别选择了《食物中的营养》(四下)、《食物链和食物网》(五上)、《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六下)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了现场教学观摩。和历届省课堂教学评比不同,本次活动在评比内容上进行了创新,除了“现场课”,增加了“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写评课稿和教学改进意见”、“理论考试”等内容。

两年一度!四项全能!专题研讨!同课异构!这一个个醒目的字眼,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当然让能亲临现场观摩的我无比兴奋——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作为网络管理团队的成员,我要负责现场大屏幕切换和QQ群中的宣传,无法静下心来好好观赏各位高手的精彩课堂,自然没有多少触及内心的感受。而今,市研修班的作业截止日期已在眉睫,不想背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恶名,只能是绞尽脑汁,继续在键盘上打出一段段文字。

一、电子白板——不能不学的绝技

这次课堂教学评比,金华市的王伟文老师第一个登台,他一出手就让所有的观众眼前一亮。在《食物网和食物链》一课中,他率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借助屏幕捕获、层技术和图形编辑等功能,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效果十分明显。而之后杭州市的陈滔老师,更是把电子白板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其中出现了点小失误,但瑕不掩瑜,让全体看课老师深刻感受到了白板的魅力。最终,两人都拿下了省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其中电子白板的巧妙使用可谓功不可没。

写到这里,我脸红了。这个学期,在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的资助下,我校终于有了一个第一个小学科学专用实验室——新课程探究实验室,其中就有电子白板。而我,一直把它作为普通的投影使用,没有真正去学习和开发其强大的功能,实在暴殄天物。前段时间听一朋友说她已经通过自学掌握了不少白板技术,看来我也该好好地琢磨琢磨了。

二、实验操作——规范离我有多远

这次评比“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的内容是作喷泉,要求用酒精灯烧制玻璃管喷嘴,并把玻璃管插入软木塞中。说实话,完成这个制作对我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是我不能保证整个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回想起自己的平时教学,因为材料准备的困难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许多课堂实验操作被省略或偷工减料,从而制约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做的实验首先教师自己要会做,而且是规范的操作,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心中有数,而这一切对我来说是一软肋。曾经协助过初中科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发现他们的实验要求是相当的具体和规范,以后要向他们多学习!

三、专家点评——被说出来的秘密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答。师:“刚才大家说的是不是正确?我们要怎样来证明?”学生齐声回答:“做实验。”这样的问答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啊!肯定有许多老师会这样认为。是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猜测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也要求让学生动手探究。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对此,浙江教育学院徐月明副教授的观点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有些不做没有关系。用实验方法得出的观点与严谨的科学现象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不做。”

这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在自己和别人的课堂里,发现许多时候学生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非常不靠谱的,老师花很多的口舌也无法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很难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这让我很是苦恼和困惑,而现在,我到实验进行取舍的时候终于有靠山了。

百度了一下,科学实验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制订实验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地选择仪器和方法,人为地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使某种事件或现象在有利于观察的条件下发生或重演,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严密地整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准确的定性结论或精确的定量的结论。并不是获得正确的东西非要科学实验,而且科学实验也不一定确保能获得真理,但有科学实验在内的探索活动往往比仅凭一般实践、亲眼目睹、经验证明等等获得真理的可靠性高许多。看来,在条件允许下,多做实验还是很需要的。

四、简约课堂——永无止境的追求

和在萧山举行的省小学科学教育学会活动比,本次观摩课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有了明显好转,大多数老师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估计这和喻伯军老师提出“追求简约课堂”的观点有很大关系。我概括了一下,要实现简约课堂,重点要从“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教学环节整合简化”、“新课导入有效聚焦”、“活动组织紧凑衔接”、“辅助媒介实用恰当”和“板书设计浓缩精华”这些方面去努力。

上个星期,终于收到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的订购光盘,其中包括11节评比课、1节观摩课,还有专家精彩感言,我一定会抽空好好地品尝,弥补心中的遗憾。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在书的原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教师们简化这个过程,办法是:提出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要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计划、适用于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师和各种不同气质的孩子,又要能同新的课程设置、现有的直观教材、视听教材和各种新版的教科书联系起来。

这本书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探究—研讨”教学法。

兰本达提出“探究—研讨”教学法目的是让教师简化复杂的教学过程,让这种教学法有更大的适用面。这种教学法就只有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比起我们现在的科学探究的七大环节简单很多。

在“经历是发现意义的中心环节”这一小节中谈到了“经历”。在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我们经常谈到要让学生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在未读这本书前,我浮浅的认为经历就是有参与过,有动手做过,有得出结论。兰本达是这样阐述“经历”:我们认为,发现意义、领会意义的是经历、卷入、参与的结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就不可能演化出意义。然而,在没有经历、没有卷入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并不领会意义的学习。有两个学习的例子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论点。乔迪在幼儿园里整齐的队伍中站得笔直,面对着国旗高唱:“我的祖国叫人乱花花,甜蜜的土地出肝茶,为了你,我歌唱!”显然乔迪学会了按一定的次序发出这些音节来,并使这些音节合上一定的调子;可是他有没有经历过什么——有没有卷入什么呢?尽管老师讲过祖国的重要和自由的好处,乔迪唱这首歌时却没有想到任何意义。无疑他听过这首歌,但是听并不会激发出任何意义来。乔迪学会了一首歌,但是他没有经历过。他完全是背下来的,没有一点意义。

因为他现在可以参加上早操了,他的行为有了变化,但是从我们对经历这个术语的含义来说,他还没有过什么跟这首歌的内容有关的经历。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贝丽尔对生长着的会爬会飞的'东西都感兴趣。一天,她正专心地注视着水缸里金鱼的运动。她问金鱼是怎么呼吸的。她姐姐信回答说鱼类通过把鳍刺伸入水里的气泡中进行呼吸。贝丽尔卷入了这个问题。姐姐的解释对她来说是有意义的,她可以想象出鱼这样呼吸的情景。这是不是一种经历呢?过了很久暑假中的一天,贝丽尔的父亲带她到一个湖上去钓鱼。

当一条小狗鱼被钓到船上时,贝丽尔观察到了鱼的鳃盖发喘似地运动,注意到了鳃盖下面忽隐忽现的血红鳃瓣。“它是在设法得到空气吗?”她问她父亲。“不错,”他回答说。“这些是鳃。”“鳃是象肺吗?”再后来,贝丽尔俯身观看一池鲤鱼。她注意到鱼象用手臂和腿一样用鳍使自己保持平衡。她还看见它们在不停地往嘴里吞水。

她想,“这些水到哪儿去了呢?”也许你想和一位朋友讨论一下乔迪和贝丽尔的学习方法的不同。这两种学习跟你曾经列表比较的自己上学时认为有趣的和没有趣的课程的因素有没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呢?

书中两个例子让我很好的理解什么是经历,乔迪学会了唱歌,是一种经历吗?如果他是理解了歌词,知道歌的意思。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

9月16日上午,培训伊始,聆听了教科版小学科学统编教材编写组成员、浙江省杭州市教研室教研员、杭州市实验小学科学老师饶正辉先生的精彩讲座。首先,他就教科版科学教材的修订目的做了简单说明,他强调了调整后教材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一、调整情况。

即在教材的设计安排上指向大概念的发展,单元内容以大单元的形式来呈现;在教材结构上,让科学探索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结构协调发展,科学态度、科学社会与环境的目标隐含在其中,这四个目标协同发展;在教材呈现方式上,采用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与旧教材的用探究过程来呈现相比,新版教材让老师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重点,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探索和研讨中充分呈现。

二、调整后的教材框架特点。

现在我们看到新版教材的大单元结构和学习周期的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创新得来的,对于学生理解科学和对科学的解释是更有效的。第一,课程标准与教科版课程文化的结合,造就了大单元的结构,保证了课程设计的连贯性,对于学生认知和形成核心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二,教科版教材的具有连续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第三,教材中用了少而精的主题来架构课程,在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连续以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从而保证了课程标准中十八个科学概念的落实。

三、对调整后的框架结构和内容说明。

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并界定学业水平。

2.利用大单元的灵活、包容和综合特质,对学段内的目标进行交叉和整合。

3.根据不同学段儿童的认知特点,采取不同的目标达成方式。

4.与相关学科建立协同发展的关系。

他谈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是众多专家老师、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结晶,他们在编写新教材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让孩子学好科学,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新版教材沿用了20xx年教材的思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经验,发展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教材需要在一次次的试教中完善,将理想的教材变成教师的教材,把理想的课程变成教师的课程,最后转变成学生的课程。所以老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先了解教材,在逐步实践中领悟教材。做到基于教材,超越教材,不被教材束缚,对教材领会透彻。

接下来饶老师着重针对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做了单元教材分析?,并提出了实施建议。他分别从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为我们讲解了大量理论知识,并且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范例以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鲜活事例,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9月16日下午的培训由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院的.杨迪娜老师主持。杨迪娜老师主要就《给小鸡设计保暖的家》设计了一节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参与式公开课。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思路的大门!她的讲解不单单是从理论上的讲授,更是以集体参与,让学员当小学生演课的真实场景,让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操作、轻松玩中过了一把瘾的同时,深刻反思在平时科学教学中存在的欠缺。

9月17日上午的培训安排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由杭州外国语学院的专家杨迪娜主持,她主要根据教科版二年级上册为我们设计了一节精彩纷呈的科学实践课《帽子招商会》,她先创设场景、提供关键词(炎热、刮风的海滩),将学员们分成8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一小组?,分配顾客和设计师的角色。根据有限的材料,在规定的时间(10分钟)内设计一顶适合这个场景的帽子?,学员们真可谓是百花争艳,大展才华。最后的帽子秀,学员们精彩的汇报讲解及模特模仿展示,更让整堂课的气氛升华到极点。也让迪娜老师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课堂魅力。

第二个环节由杭州外国语学院的饶正辉来主持,他主要针对《读懂儿童,践行低段科学教学》做了专题讲座。他主要对小学低段科学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分析了小学低段科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及低年级学段小学生的认知现状。他指出,低年级科学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科学素养。

培训会最后由饶正辉老师做活动总结,他在总结本次活动意义之后,给在座的科学教师提出了用好新教材的六点建议:一是要认真研读新教材,领会意图,下水实验;二是要基于儿童立设计教学,尊重儿童认知,建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三是要把握每课教学指向的学科核心概念、主要概念;四是要设计好适合儿童的驱动性问题;五是要做好关键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与落实;六是要做到大单元视角备课。中肯的教学建议和有方向的工作部署,让在座的科学教师明确课堂教学实践要努力践行的方向,及时有效!

通过本次培训,我接受到很多前沿的信息。掌握了教材的整体特点,明确了各个单元的编写思路和编写意图,学习到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线科学教师,今后必须深入细致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教法,力争把先进的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断探索实践,让这些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转化为自己的实际教学行为,以此次培训为指导做出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在不断的实践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真正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以新的姿态,将新课标、新教材融入自己的新思考,带领学生走进新课堂。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

11月1日—2日临沂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在罗庄隆重召开,本人有幸在我县教研室钟英老师带领下参加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自我感觉收获颇丰,不虚此行,现将主要收获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依次观摩了邢丽梅执教的《地震》,周晓静执教的《我们的呼吸》,颜世萍执教的《四季更替》,吴士珂执教的《弯弯的月亮》这四节属于“解暗箱”课型的课。总的来说这四位老师的课上的非常精彩,教师把握教材,组织教学,调控课堂的能力都很强,知识底蕴十分丰厚,科学态度十分严谨。无伦是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还是在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探究活动,都能灵活恰当地运用解暗箱的教学方法。他们能够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外部的可感知到的事物和现象的研究,去想象、猜想、推断出不能直接感知的道理或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提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后四位老师还进行了说课和反思。然后由听课的各县区老师针对这四节课进行研讨交流。大家通过激烈的研讨把看课时产生的困惑、疑问通通拿出来进行交流。

最后,王玉强主任对“解暗箱”课型教学提出了七点要求:

1、注重猜想的合理性,

2、注重问题的针对性,

3、注重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4、注重动手操作的可行性,

5、注重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6、注重汇报交流的深刻性,

7、注重感知材料的丰富性、典型性。

徐文达主任作了大会总结,并要求我们运用“解暗箱”教学法上课时要首先感知哪儿是“暗箱”,“解暗箱”后学生知道了什么,“解暗箱”突破口在哪儿,“暗箱”打开的时机,什么时候打开。这样我们对“解暗箱”课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会议休息期间,我们到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室进行了参观。我们发现很多作品集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节约性为一体,呈现出“小处着手,大处寓意”的特点,作品新颖、科学、实用、小巧,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等特征,实用价值高。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认识到今后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营造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调动学生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加了这样的培训活动,我感觉很有实效性。对于“解暗箱”课型教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今后如何有效的上好科学课更有信心了。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科学课的学习逐步让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能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身边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做到这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作为一个科学课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必要的,但一定要不断的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改善教学摸式探究更合适自己教学的方法。做到教师教的轻松,而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乐于探究学习。

2、“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着”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才能自主探索,才能学好科学课。科学是什么,科学是指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要想让学生乐于探索,就要提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提一些偏离生活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特点的问题,只有那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对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乐于自主探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所有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要探究的问题要出自学生本身,让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事半功倍。

4、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方法目标。”三者在课堂上完整体现才是一堂好课,三者缺一不可。学到课本上的知识就是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目标,但不掌握过程和方法就是纸上谈兵,科学课的学习,只有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经历每一次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才能使知识和技能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为日常生活所用。还要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品格,激发其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不断增进其自信心和进取心,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的课堂。

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要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做一个“乐知者”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做为一个科学课教师更应不断探索,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教学,科学合理的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快乐长大。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

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科学课的学习逐步让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能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身边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做到这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作为一个科学课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必要的,但一定要不断的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改善教学摸式探究更合适自己教学的方法。做到教师教的轻松,而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乐于探究学习。

2、“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着”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才能自主探索,才能学好科学课。科学是什么,科学是指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要想让学生乐于探索,就要提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提一些偏离生活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特点的问题,只有那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对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乐于自主探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所有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要探究的问题要出自学生本身,让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事半功倍。

4、深入领会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要素。

速度———学习时间。

收益———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安全———学习体验。

“学习的结果是关键,学习的体验是灵魂。”好的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学习的质量,才是关键。恰到好处的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让学生即有所学,又知所用。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性,照顾个体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5、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方法目标。”三者在课堂上完整体现才是一堂好课,三者缺一不可。学到课本上的知识就是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目标,但不掌握过程和方法就是纸上谈兵,科学课的学习,只有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经历每一次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才能使知识和技能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为日常生活所用。还要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品格,激发其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不断增进其自信心和进取心,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的课堂。

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要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做一个“乐知者”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做为一个科学课教师更应不断探索,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教学,科学合理的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快乐长大。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

20xx年4月17日—21日,浙江省20xx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在金华市东苑小学举行。本次评比共有11位教学高手参加,他们将围绕“生命科学领域”专题,分别选择了《食物中的营养》(四下)、《食物链和食物网》(五上)、《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六下)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了现场教学观摩。和历届省课堂教学评比不同,本次活动在评比内容上进行了创新,除了“现场课”,增加了“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写评课稿和教学改进意见”、“理论考试”等内容。

两年一度!四项全能!专题研讨!同课异构!这一个个醒目的字眼,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当然让能亲临现场观摩的我无比兴奋——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作为网络管理团队的成员,我要负责现场大屏幕切换和QQ群中的宣传,无法静下心来好好观赏各位高手的精彩课堂,自然没有多少触及内心的感受。而今,市研修班的作业截止日期已在眉睫,不想背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恶名,只能是绞尽脑汁,继续在键盘上打出一段段文字。

一、电子白板——不能不学的绝技

这次课堂教学评比,金华市的王伟文老师第一个登台,他一出手就让所有的观众眼前一亮。在《食物网和食物链》一课中,他率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借助屏幕捕获、层技术和图形编辑等功能,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效果十分明显。而之后杭州市的陈滔老师,更是把电子白板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其中出现了点小失误,但瑕不掩瑜,让全体看课老师深刻感受到了白板的魅力。最终,两人都拿下了省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其中电子白板的巧妙使用可谓功不可没。

写到这里,我脸红了。这个学期,在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的资助下,我校终于有了一个第一个小学科学专用实验室——新课程探究实验室,其中就有电子白板。而我,一直把它作为普通的投影使用,没有真正去学习和开发其强大的功能,实在暴殄天物。前段时间听一朋友说她已经通过自学掌握了不少白板技术,看来我也该好好地琢磨琢磨了。

二、实验操作——规范离我有多远

这次评比“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的内容是作喷泉,要求用酒精灯烧制玻璃管喷嘴,并把玻璃管插入软木塞中。说实话,完成这个制作对我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是我不能保证整个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回想起自己的平时教学,因为材料准备的困难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许多课堂实验操作被省略或偷工减料,从而制约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做的实验首先教师自己要会做,而且是规范的操作,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心中有数,而这一切对我来说是一软肋。曾经协助过初中科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发现他们的实验要求是相当的具体和规范,以后要向他们多学习!

三、专家点评——被说出来的秘密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答。师:“刚才大家说的是不是正确?我们要怎样来证明?”学生齐声回答:“做实验。”这样的问答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啊!肯定有许多老师会这样认为。是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猜测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也要求让学生动手探究。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对此,浙江教育学院徐月明副教授的观点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有些不做没有关系。用实验方法得出的观点与严谨的科学现象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不做。”

这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在自己和别人的课堂里,发现许多时候学生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非常不靠谱的,老师花很多的口舌也无法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很难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这让我很是苦恼和困惑,而现在,我到实验进行取舍的时候终于有靠山了。

百度了一下,科学实验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制订实验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地选择仪器和方法,人为地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使某种事件或现象在有利于观察的条件下发生或重演,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严密地整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准确的定性结论或精确的定量的结论。并不是获得正确的东西非要科学实验,而且科学实验也不一定确保能获得真理,但有科学实验在内的探索活动往往比仅凭一般实践、亲眼目睹、经验证明等等获得真理的可靠性高许多。看来,在条件允许下,多做实验还是很需要的。

四、简约课堂——永无止境的追求

和在萧山举行的省小学科学教育学会活动比,本次观摩课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有了明显好转,大多数老师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估计这和喻伯军老师提出“追求简约课堂”的观点有很大关系。我概括了一下,要实现简约课堂,重点要从“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教学环节整合简化”、“新课导入有效聚焦”、“活动组织紧凑衔接”、“辅助媒介实用恰当”和“板书设计浓缩精华”这些方面去努力。

上个星期,终于收到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的订购光盘,其中包括11节评比课、1节观摩课,还有专家精彩感言,我一定会抽空好好地品尝,弥补心中的遗憾。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

11月1日—2日临沂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在罗庄隆重召开,本人有幸在我县教研室钟英老师带领下参加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自我感觉收获颇丰,不虚此行,现将主要收获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依次观摩了邢丽梅执教的《地震》,周晓静执教的《我们的呼吸》,颜世萍执教的《四季更替》,吴士珂执教的《弯弯的月亮》这四节属于“解暗箱”课型的课。总的来说这四位老师的课上的非常精彩,教师把握教材,组织教学,调控课堂的能力都很强,知识底蕴十分丰厚,科学态度十分严谨。无伦是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还是在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探究活动,都能灵活恰当地运用解暗箱的教学方法。他们能够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外部的可感知到的事物和现象的研究,去想象、猜想、推断出不能直接感知的道理或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提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后四位老师还进行了说课和反思。然后由听课的各县区老师针对这四节课进行研讨交流。大家通过激烈的研讨把看课时产生的困惑、疑问通通拿出来进行交流。

最后,王玉强主任对“解暗箱”课型教学提出了七点要求:

1、注重猜想的合理性,

2、注重问题的针对性,

3、注重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4、注重动手操作的可行性,

5、注重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6、注重汇报交流的深刻性,

7、注重感知材料的丰富性、典型性。

徐文达主任作了大会总结,并要求我们运用“解暗箱”教学法上课时要首先感知哪儿是“暗箱”,“解暗箱”后学生知道了什么,“解暗箱”突破口在哪儿,“暗箱”打开的时机,什么时候打开。这样我们对“解暗箱”课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会议休息期间,我们到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室进行了参观。我们发现很多作品集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节约性为一体,呈现出“小处着手,大处寓意”的特点,作品新颖、科学、实用、小巧,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等特征,实用价值高。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认识到今后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营造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调动学生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加了这样的培训活动,我感觉很有实效性。对于“解暗箱”课型教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今后如何有效的上好科学课更有信心了。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

我有幸参加了罗庄举行的全市小学科学“解暗箱”课堂教学研讨会,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一、对“解暗箱”课堂教学的认识

在前几年,县教育局曾经组织一次课堂教学中,在执教《不倒翁的秘密》时,提到过“解暗箱”教学法,我知道有“解暗箱”教学法,但不知道“解暗箱”教学法的具体策略。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学习,我终于有了一定得了解,但这只是粗浅的认识,我应继续深入的学习它、认识它。

“解暗箱”源于上世纪提出控制论,一种方法论,一种逻辑思维方法。“解暗箱”教学法是小学科学课上常见的教学方法。小学自然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是不能直接感知的,但根据一定的可感知的外部情况,可以间接推断出来。这一类内容在教材中常以“解暗箱”的形式出现。此种课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很有价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引导开展丰富的想像,是解开暗箱的钥匙。其操作程序如下:展示暗箱—解开暗箱—升华。

二、“解暗箱”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通过听课,四位教师给我们奉献四堂精彩的解暗箱课,表现出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很值得我去学习。

1、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把握教材、恰当的运用教材,为解暗箱教学提拱了清晰的思路

2、运用准确、多样的视频、图片、语言文字等资料。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自己教学设计的实际需要,选择了大量的多样的有利于学生感知资料,服务于教学,例如邢丽梅老师在讲《地震》时,列举了本地的地震断裂带,作为感知资料。这些资料的运用为解暗箱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推理理论依据。

3、教师有着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为“解暗箱”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恰当的视频资料,对教材内容作出语言难以表达的效果,形象直观,学生看了很容易理解。例如颜世萍老师在讲授《四季更替》时,用一组“植物秀”,演示了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引出课题。对四季更替成因总结时,用天文演示视频资料进行演示,一目了然。充分显示了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学效率的提高。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学到了以前不理解的知识,感到高兴,真不虚此行。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古人曾这样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小学科学教学反思。”那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我根据自身经验谈一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一、要充分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能不能真正地达到反思的作用,关键是看他们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否有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广,因为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因为科学学习需要有结构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早已变成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而这一过程教师必须要及时“反思”中快速地转变过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接受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学反思《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能力。

从上述看来“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的捷径,因此教师必须总结出自我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要认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二、要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误区

虽然当前科学课还不如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受社会重视,但教师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师不能进入以下误区:

(1)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需要整合不同的学习方法,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

(2)过分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形成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形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

(3)过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科学概念的形成。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依赖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内容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内容而孤立进行的。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思考。学生答出来有的营养吸收了,有的不用的东西成了大便排除体外去了;这时,教师又问,食物在体内旅行,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人体简图,让学生自己画出自己的认识。画完后小组交流,形成小组统一认识。然后在班内,利用实物展台,分组汇报各组的认识。六个小组,六种认识。教师问:正确的只能有一种。你们有六种。怎么办呀?学生回答:查资料、百度、问家长、问老师、问医生、有一个同学甚至说出了解剖一个人,等等。这时,教师采取了放映视频,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食物经过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的作用?看完后,每组再修改各组的图片,再选一组汇报修改后的图片,其他小组补充。最后对食物在人体内的旅程有了基本正确的认识。教师总结消化器官的重要作用后,问:怎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最后小结,教师让学生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从中午的午饭开始,你想养成什么良好的饮食习惯?

2、科学读物。学生阅读科学图书的过程,也就是科学启蒙的过程。包括科学美文、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科学漫画以及科学数码、动漫等电子类资料都是科学读物。徐杰老师还提出了科学阅读的方法,1、比较性阅读;2、求解性阅读;3、质疑性阅读;4、创造性阅读。他还提出了科学阅读的教学策略:1、阅读材料为情境,设疑激思,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以阅读材料为切入点,引导分析,深刻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3、以阅读材料为依托,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材料为连接点,多向链接,拓展学生的视野。他还解释了指导孩子科学阅读的重要性和怎样指导孩子的科学阅读等。

张元喜老师展示的是:《比较水的的多少》,在这节课中,张老师注重的是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理解水占据空间的意义,理解体积单位毫升的意义。他的讲座题目是:《浅说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4—辑思考,学会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的意义,画食物链;通过ppt在生物链中的传递,认识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曾老师讲座题目是《思考的力量—从“超越实证”到“超越逻辑”》,有他自己深刻的思考和深度。

对照这些特级教师,自己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

1、加强科学学习。针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多学习科学理论,认真阅读科学史,科学原著,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

2、向优秀教师学习。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多听听优秀教师的课和讲座。学习优秀教师的优秀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3、加强科学教学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学理论,认真阅读《科学课》等科学杂志,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研讨会内容包括中青年名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研讨和专家主题讲座,来自长郡雨花外国语第一附属小学的科学教师雷镇带来了展示课《不同材料的餐具》,长沙市天心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科学教研员康龙带来了展示课《热起来了》,还有来自浙江杭州、湖州、嘉兴、丽水等地的科学名师纷纷进行了课例展示。听了这么多科学教育专家的讲座和报告,并进行交流学习,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感触:

一、更明确了作为一个科学老师的责任。

自20xx年9月开始,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科学课。课时更多了,如何把传统的侧重于科学知识传递的科学课,转变成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的科学课?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实践真正有价值的科学探究?这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虽然每一个科学教师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汇聚起来就是一片天地。有了这样的使命感,职业才会变成事业,培育出的学生才会有思想、会学习、人品好,并能够适应未来,成为未来需要的人。

二、有效的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更是孕育创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叶军老师上的《电动机》一课,当学生玩过电动机之后产生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例如:电动机为什么会动?为什么要拨到中间才会动?与旁边的磁铁有什么关系?老师将这些问题一一梳理,引导学生聚焦到电动机怎么才会转起来?是什么力使它转起来?这两个问题上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使学生更加关注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还有一节钱军红老师的《电磁铁》也让我眼前一亮,非常重视提出学生的问题和想法,问题来源于老师不如直接来源于学生,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后认识一项新的事物,非常值得我学习!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这也是我本次学习最大的体会。科学的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次学习在这方面体会最深刻的一节课是康龙老师的《热起来了》,这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赵老师把基于感觉的经历转化成测量,用一堆棉花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认真的思考:把一个从冰块取出的铜管放在棉花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一个暖袋放进棉花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的教学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握,教师为其提供充足的教具和时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收获知识。《电磁铁》这一课,叶老师全程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寻找证据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就在这种开放式的交流讨论中,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科学研究更加地深入和完善。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的这次宝贵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作为一个科学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多参加鼓励,适当引导。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情,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始,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索活动的导火索。让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自觉的发问,围绕问题,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让课堂成为了展示个性和思维的平台。希望以后自己能守住课堂,把教学研究的根本放在课堂中,真正的让学生有效的动手动脑,向有思维有深度的探究课迈进,这才是我不断进步的基石和方向。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9月26日,我有幸与同事赴长沙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活动中有名师精湛的课堂展示,专家精彩的讲座点评,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几位名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孩子亲切和蔼的评价、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我充分领略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彩与魅力。

9月27日第一节课是由江苏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蔡宏圣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蔡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课堂表现活跃,新知识接受快,掌握牢固。

第二节课是由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田立莉老师执教的《周长》,田老师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以运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运动中发现数学中的知识,课堂学生表现活跃,让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锻炼了身体。

第三节课是有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带来的《乘法的初步认识》,钱老师一步一步让学生掉入陷阱的方式,使课堂充满了乐趣,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

互动构成了有效课堂。

9月28日第一节课是由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柏继明老师执教的《逆序推理》,柏老师注重数学课堂的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课堂以方位判断为引,让学生理解“相逆”,又以算式让学生利用“逆

推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第二节课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执教的《烙饼问题》,徐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习。课堂以“节约”二字开始,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应提倡节约。在突破重难点上,又以快乐的游戏进行,老师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肢体动作,学生积极的参与配合。课堂显得轻松而又紧凑,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

授课完毕,就是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首先是从蔡宏圣老师的课堂与讲座活动中,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进一步理解“数学味”这个词,要注重课堂的数学性,学生的思考性,以及教师授课的过程性,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时间,也要舍得花费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更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答案,有句话“错是好的反衬”更让我印象深刻。

其次是田立莉老师精炼的讲座,田老师联系自己真实的教学事例,让我体会了教师的伟大。一个伟大的教师应该是

无私的,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呵护,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作为一名四年级的数学科任教师,班级里的学困生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听了田老师的讲座后,突然让我觉得他们也是有希望的,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加尽心做好学困生工作,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更合适的学习方法。

最后,徐长青老师的讲座:让教师做高度自觉的反思实践者,进一

步加深我们对课标的认识,促进我们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及反思能力的提高。

听了专家的讲座,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需要去改进与提升:

1、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课堂语言组织的能力,既能做到简洁明了,又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2、要对每节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次听课活动中,教师都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景教学,既贴近生活又有创意,一是调节好课堂气氛,二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3、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既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

在探索、思考中学习,并对学生的汇报及时评价,尊重学生的答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鼓励,多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课堂活动参与面大,争取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此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反省,也定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学习,多反思,逐步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10月8日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研讨会内容包括中青年名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研讨和专家主题讲座,来自长郡雨花外国语第一附属小学的科学教师雷镇带来了展示课《不同材料的餐具》,长沙市天心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科学教研员康龙带来了展示课《热起来了》,还有来自浙江杭州、湖州、嘉兴、丽水等地的科学名师纷纷进行了课例展示。听了这么多科学教育专家的讲座和报告,并进行交流学习,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感触:

一、更明确了作为一个科学老师的责任。

自20xx年9月开始,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科学课。课时更多了,如何把传统的侧重于科学知识传递的科学课,转变成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的科学课?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实践真正有价值的科学探究?这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虽然每一个科学教师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汇聚起来就是一片天地。有了这样的使命感,职业才会变成事业,培育出的学生才会有思想、会学习、人品好,并能够适应未来,成为未来需要的人。

二、有效的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更是孕育创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叶军老师上的《电动机》一课,当学生玩过电动机之后产生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例如:电动机为什么会动?为什么要拨到中间才会动?与旁边的磁铁有什么关系?老师将这些问题一一梳理,引导学生聚焦到电动机怎么才会转起来?是什么力使它转起来?这两个问题上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使学生更加关注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还有一节钱军红老师的《电磁铁》也让我眼前一亮,非常重视提出学生的问题和想法,问题来源于老师不如直接来源于学生,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后认识一项新的事物,非常值得我学习!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这也是我本次学习最大的体会。科学的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次学习在这方面体会最深刻的一节课是康龙老师的《热起来了》,这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赵老师把基于感觉的经历转化成测量,用一堆棉花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认真的思考:把一个从冰块取出的铜管放在棉花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一个暖袋放进棉花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的教学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握,教师为其提供充足的教具和时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收获知识。《电磁铁》这一课,叶老师全程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寻找证据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就在这种开放式的交流讨论中,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科学研究更加地深入和完善。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的这次宝贵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作为一个科学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多参加鼓励,适当引导。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情,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始,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索活动的导火索。让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自觉的发问,围绕问题,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让课堂成为了展示个性和思维的平台。希望以后自己能守住课堂,把教学研究的根本放在课堂中,真正的让学生有效的动手动脑,向有思维有深度的探究课迈进,这才是我不断进步的基石和方向。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20xx年4月17日—21日,浙江省20xx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在金华市东苑小学举行。本次评比共有11位教学高手参加,他们将围绕“生命科学领域”专题,分别选择了《食物中的营养》(四下)、《食物链和食物网》(五上)、《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六下)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了现场教学观摩。和历届省课堂教学评比不同,本次活动在评比内容上进行了创新,除了“现场课”,增加了“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写评课稿和教学改进意见”、“理论考试”等内容。

两年一度!四项全能!专题研讨!同课异构!这一个个醒目的字眼,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当然让能亲临现场观摩的我无比兴奋——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作为网络管理团队的成员,我要负责现场大屏幕切换和QQ群中的宣传,无法静下心来好好观赏各位高手的精彩课堂,自然没有多少触及内心的感受。而今,市研修班的作业截止日期已在眉睫,不想背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恶名,只能是绞尽脑汁,继续在键盘上打出一段段文字。

一、电子白板——不能不学的绝技

这次课堂教学评比,金华市的王伟文老师第一个登台,他一出手就让所有的观众眼前一亮。在《食物网和食物链》一课中,他率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借助屏幕捕获、层技术和图形编辑等功能,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效果十分明显。而之后杭州市的陈滔老师,更是把电子白板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其中出现了点小失误,但瑕不掩瑜,让全体看课老师深刻感受到了白板的魅力。最终,两人都拿下了省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其中电子白板的巧妙使用可谓功不可没。

写到这里,我脸红了。这个学期,在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的资助下,我校终于有了一个第一个小学科学专用实验室——新课程探究实验室,其中就有电子白板。而我,一直把它作为普通的投影使用,没有真正去学习和开发其强大的功能,实在暴殄天物。前段时间听一朋友说她已经通过自学掌握了不少白板技术,看来我也该好好地琢磨琢磨了。

二、实验操作——规范离我有多远

这次评比“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的内容是作喷泉,要求用酒精灯烧制玻璃管喷嘴,并把玻璃管插入软木塞中。说实话,完成这个制作对我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是我不能保证整个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回想起自己的平时教学,因为材料准备的困难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许多课堂实验操作被省略或偷工减料,从而制约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做的实验首先教师自己要会做,而且是规范的操作,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心中有数,而这一切对我来说是一软肋。曾经协助过初中科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发现他们的实验要求是相当的具体和规范,以后要向他们多学习!

三、专家点评——被说出来的秘密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答。师:“刚才大家说的是不是正确?我们要怎样来证明?”学生齐声回答:“做实验。”这样的问答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啊!肯定有许多老师会这样认为。是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猜测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也要求让学生动手探究。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对此,浙江教育学院徐月明副教授的观点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有些不做没有关系。用实验方法得出的观点与严谨的科学现象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不做。”

这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在自己和别人的课堂里,发现许多时候学生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非常不靠谱的,老师花很多的口舌也无法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很难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这让我很是苦恼和困惑,而现在,我到实验进行取舍的时候终于有靠山了。

百度了一下,科学实验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制订实验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地选择仪器和方法,人为地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使某种事件或现象在有利于观察的条件下发生或重演,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严密地整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准确的定性结论或精确的定量的结论。并不是获得正确的东西非要科学实验,而且科学实验也不一定确保能获得真理,但有科学实验在内的探索活动往往比仅凭一般实践、亲眼目睹、经验证明等等获得真理的可靠性高许多。看来,在条件允许下,多做实验还是很需要的。

四、简约课堂——永无止境的追求

和在萧山举行的省小学科学教育学会活动比,本次观摩课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有了明显好转,大多数老师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估计这和喻伯军老师提出“追求简约课堂”的观点有很大关系。我概括了一下,要实现简约课堂,重点要从“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教学环节整合简化”、“新课导入有效聚焦”、“活动组织紧凑衔接”、“辅助媒介实用恰当”和“板书设计浓缩精华”这些方面去努力。

上个星期,终于收到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的订购光盘,其中包括11节评比课、1节观摩课,还有专家精彩感言,我一定会抽空好好地品尝,弥补心中的遗憾。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本学期,学期已经过去近半,我们科学小组开始了教研组活动。每一次的活动对新教师而言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活动之后受益匪浅,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勉励自己。

第一,研讨了一节课,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空气的热胀冷缩》,科学小组进行了三轮磨课:盲备、共备、上课。活动中,每个人都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见解,通过自己备课再共同整合每个人的思想到最后付诸于实践。索然过程比较漫长而繁琐,但是从课堂的反响来说还是显而易见的。一堂好的科学课,有的时候需要反反复复的备课,试教,并且需要集合多数人的力量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自己去探究发下科学的奥秘。

第二,正确认识科学课程、注重学习。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刚开始教科学,对科学这门课程知之甚少,从这学期刚开始我就亦步亦趋的跟着师傅学习教科学。通过这次教研活动之后,我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要想教好科学,首先要学好课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习科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及内容标准。在学好课标的基础上再学习教材,研究教材,专研教法,才能目标明确,不偏离正确航道。在学好这些的基础上,再象董老师指导的那样继续深入学习。当然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但要注重吸收式学习,还要积极参加各级论文、案例等评比活动。更重要的要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以研促学。

第三,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是科学教学的关键。

要想达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必须整合,没有其他学科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没有做到有机渗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只有与其他学科整合,特别是与青少年科技活动整合使学生积极参与青少年科技各类活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我们学校两个科学老师开了两个第二课堂,科学实验课堂和探究试验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我的一些见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作为年轻的老师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继续努力吧。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2月11日,在实验小学进行了今年的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暨期末试卷分析,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这次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先由实验小学的五位教师解说五六年级的科学,然后是教研室的许老师解说,我认真倾听并记录了每位教师的说课指导、演示过程,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一、这次培训,我真正体会到科学就是要有严谨的态度,只有教师的态度严谨了,才会影响到学生,学生才会有严谨的态度。

二、一节好的科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科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科学,抓住科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科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乐学、爱学科学。

三、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通过学习我让学生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科学课堂教学的成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向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要安排好实验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各个踊跃发言。

四、在学习中,我既为那些一线的科学教学“专家们”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样是兼职科学教师,自己花在教学、教研上的时间要少得可怜,在教学、教研上的努力显得是那么渺小,也让我对同行们的丰富的知识感叹。很多老师是从常识、语文、数学、美术甚至是英语专业转到小学科学行业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样兼顾着其他的课程教学,但是他们能真正与学生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这让我颇为感动。今后一定要好好研读教材,做好课程资源的研究,真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与学生共成长。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使我深深体会到要上好科学课,课前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的演示、示范,一定要规范,来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上课时的细节问题一定要注意,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做出科学表述总结的能力。从教小学科学课程的第一天起,实验培养的目的就时时记心里。便开始从教科学(以前叫自然)的我,或者领悟能力太差,或者教学技巧不足,直到最近两年才真正领悟了实验教学的魅力,才明白实验的课堂同样是以学生为主体。

自从教以来,对待工作绝对是勤奋负责,我所教的科学可以说年年在镇里名列前茅。可是我知道,那是自己付出了太多心血,太多时间的结晶。同时我心里也明白,无怨无悔的付出与学生的表现并不成正比,问题出在哪里呢?

认真审视自己,我发现,自己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保姆”,孩子们已经不小了,他们完全有能力研究完成实验操作,而我却一直做着越俎代庖的“傻事”。

我想,许多年轻的老师一定和我一样犯过同样的错误:生怕学生想不到,生怕学生做不好,生怕学生不会观察和分析,课堂上一遍又一遍的讲,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累得嗓子都哑了,还是执迷不悟!事实上你所操作的只是你的想法,孩子们未必和你想的一样。而你所强调的`,仅仅是你看中的,孩子也未必就接受。于是,你会发现,尽管操作中你强调了好多次,可孩子们操作时仍然会出错。因为,你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就拿这节《怎样使杠杆尺平衡》的实验教学来说吧。学生操作前,我把实验步骤讲解,重点部分强调,之后边演示边强调。学生开始试验了,我却发现有好多同学还是把螺钉方向装反了,(我没有批评而是静静在一旁观看)不过学生发现这样杠杆尺转动不灵活后自己又调了过来。还有我演示的时候只在左右边的一个挂钩上挂钩码,而学生则给我展示了左右多个挂钩上挂钩码杠杆尺平衡的情况。从而将实验进一步深入,经过反复试验,学生总结出杠杆平衡的规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另一种是支点到一个阻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支点到另一个阻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支点到一个动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支点到另一个动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这节实验过后,好多同学都爱追着问我老师哪天还上实验课啊?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谨记你强调的操作,然后就能熟练地对实验进行操作。但是,这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他知道怎么做。这节课他才是主人公,他应该有能力对错的操作进行判断与改正,应该有能力对实验操作进行自主研究,应该有能力对实验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实验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力争做个优秀的引导者,让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验的研究中,相信他们也会感受到实验操作中研究问题的吸引力。铭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强了,对于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实验课堂,大多数孩子都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对于教师来说,课也会上得轻松,所谓“一举两得”啊。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本学期,我参加了乡饮教办组织的的科学教研活动,观摩了多位科学前辈的示范课,接着又听了多位老师的反思和多位老师的评课。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活动之后受益匪浅,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勉励自己。

第一,正确认识科学课程、注重学习。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刚开始教科学,对科学这门课程知之甚少,从这学期刚开始我就亦步亦趋的跟着刘静老师学习教科学。通过这次教研活动之后,我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要想教好科学,首先要学好课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习科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及内容标准。在学好课标的基础上再学习教材,研究教材,专研教法,才能目标明确,不偏离正确航道。在学好这些的基础上,再象董老师指导的那样继续深入学习。当然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但要注重吸收式学习,还要积极参加各级论文、案例等评比活动。更重要的要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以研促学。

第二,观摩了一节课例。

林霞老师的三年级课例。我感触良多,因为我也是教三年级的科学课,而且我在上周也在三年级上了这节课。整一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语言点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学生学习评价、探究活动等方面都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本节课让我感受到:

(1)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是尤为重要。林霞老师先用课件展示了几幅图片并创设疑问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有了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都表现得激情洋溢。

(2)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林霞老师注重了实验探究的层次性。他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问题,感觉出其中的不便,比如怎么可以自由的。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可以用开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林霞老师就因势利导得让学生们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实验——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更复杂的。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分层次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和保持学生探究的兴趣,更有利于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和创造思维的开发。

(3)本节课还有一大亮点,在实验完毕展示汇报的时候,老师不但让实验成功的小组上台展示成功的方法,而且让没成功的小组展示他们的连接方法以发现问题,在这一点上老师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张丽老师的课非常精致,无论各方面都值得我去学习。老师的导课非常新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她的整节课都充分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在这节课中,我认为尤其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材料的准备和组织上,就像她说得那样她为学生提供了有结构的材料:观察材料——实验材料——拓展材料。

第三,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是科学教学的关键。

要想达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必须整合,没有其他学科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没有做到有机渗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只有与其他学科整合,特别是与青少年科技活动整合使学生积极参与青少年科技各类活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我们学校两个科学老师开了两个第二课堂,科学实验课堂和探究试验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的见解,现在我对科学这门课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后我会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学习,努力耕耘,在张丽老师和各位前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在书的原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教师们简化这个过程,办法是:提出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要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计划、适用于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师和各种不同气质的孩子,又要能同新的课程设置、现有的直观教材、视听教材和各种新版的教科书联系起来。

这本书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探究—研讨”教学法。

兰本达提出“探究—研讨”教学法目的是让教师简化复杂的教学过程,让这种教学法有更大的适用面。这种教学法就只有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比起我们现在的科学探究的七大环节简单很多。

在“经历是发现意义的中心环节”这一小节中谈到了“经历”。在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我们经常谈到要让学生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在未读这本书前,我浮浅的认为经历就是有参与过,有动手做过,有得出结论。兰本达是这样阐述“经历”:我们认为,发现意义、领会意义的是经历、卷入、参与的结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就不可能演化出意义。然而,在没有经历、没有卷入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并不领会意义的学习。有两个学习的例子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论点。乔迪在幼儿园里整齐的队伍中站得笔直,面对着国旗高唱:“我的祖国叫人乱花花,甜蜜的土地出肝茶,为了你,我歌唱!”显然乔迪学会了按一定的次序发出这些音节来,并使这些音节合上一定的调子;可是他有没有经历过什么——有没有卷入什么呢?尽管老师讲过祖国的重要和自由的好处,乔迪唱这首歌时却没有想到任何意义。无疑他听过这首歌,但是听并不会激发出任何意义来。乔迪学会了一首歌,但是他没有经历过。他完全是背下来的,没有一点意义。

因为他现在可以参加上早操了,他的行为有了变化,但是从我们对经历这个术语的含义来说,他还没有过什么跟这首歌的内容有关的经历。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贝丽尔对生长着的会爬会飞的东西都感兴趣。一天,她正专心地注视着水缸里金鱼的运动。她问金鱼是怎么呼吸的。她姐姐信回答说鱼类通过把鳍刺伸入水里的气泡中进行呼吸。贝丽尔卷入了这个问题。姐姐的解释对她来说是有意义的,她可以想象出鱼这样呼吸的情景。这是不是一种经历呢?过了很久暑假中的一天,贝丽尔的父亲带她到一个湖上去钓鱼。

当一条小狗鱼被钓到船上时,贝丽尔观察到了鱼的鳃盖发喘似地运动,注意到了鳃盖下面忽隐忽现的血红鳃瓣。“它是在设法得到空气吗?”她问她父亲。“不错,”他回答说。“这些是鳃。”“鳃是象肺吗?”再后来,贝丽尔俯身观看一池鲤鱼。她注意到鱼象用手臂和腿一样用鳍使自己保持平衡。她还看见它们在不停地往嘴里吞水。她想,“这些水到哪儿去了呢?”也许你想和一位朋友讨论一下乔迪和贝丽尔的学习方法的不同。这两种学习跟你曾经列表比较的自己上学时认为有趣的和没有趣的课程的因素有没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呢?

书中两个例子让我很好的理解什么是经历,乔迪学会了唱歌,是一种经历吗?如果他是理解了歌词,知道歌的意思。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1

20xx年xx月xx日——xx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小学科学研讨会暨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我的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这次主要培训了科学教学中“解暗箱”这一课型。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而应跃出课本,鼓励学生亲历、体验,以促进学科教学有质的飞跃。现将我的心得小结如下:

作为一名初次接触科学的老师,我感到很迷茫。在科学课上,我究竟该教什么?怎样教?这些问题时时刻刻萦绕心头,一直得不到顺利的解决。通过这两天的培训,使我对科学的课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在这次学习中,我很幸运的聆听了四位优秀老师的研究课。邢丽梅老师的落落大方、周晓静老师的温文尔雅、颜世萍老师的淡定从容、吴士珂老师的幽默诙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均立足于生活实际,关注课堂的生成点,使学生在有趣、有序、有目的的科学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一堂课。课上,授课老师对课堂的掌控,对细节的处理,无不表露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对三维目标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对科学知识加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模糊意识,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实验,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所欠缺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听课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位老师都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我们很多农村小学普遍容易忽视的问题。“好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培养习惯关键在小学时期。四位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这也让我进一步反思了我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大会总结时,王玉强老师对科学这一科目提出的“七个注重”使我受益匪浅。“七个注重”即注重猜想的合理性、注重问题的针对性、注重设计方案的实用性、注重动手操作的科学性、注重小组讨论的实效性、注重汇报交流的深刻性、注重感知材料的丰富性和典型性。很有价值的总结,也给我的科学教学很好的导航。我将认真反思,争取早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所以平时我要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以防“掉队”。

这次培训是充实、忙碌、有序交织在一起的,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2

小学科学课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担任科学课的教学以来,每次上课,我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以下是本人对科学课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最后将各部分知识组成整体,学生只需听、练、背,记住教材中的知识即可。教师的角色是教学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材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了这种角色,总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那么,当代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在他们的摸索过程中给予帮助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系统知识。教师充当的角色应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应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⑴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⑵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

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探究,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者。

二、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

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教师得用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

如果学生有了这种寻找知识的办法,将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到哪儿去寻找知识,就能知道在众多的知识中,知道怎样挑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知道用这些知识可以干什么,知道怎么去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希望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⑴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认真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回答问题,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共同度过这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四十分钟。

⑵同学们开始实验,在动手之前要先动脑,小组中先研究一下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共同制定一份实验计划,然后再进行实验

。⑶实验后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⑷同学们,关于电磁铁,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⑸谁能就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这些带有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课堂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主

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动手做”,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计划。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参与度高,课堂研究的兴趣才浓厚,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将科学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然教学中,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我们教师本人,也要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断学习,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3

在书的原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教师们简化这个过程,办法是:提出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要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计划、适用于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师和各种不同气质的孩子,又要能同新的课程设置、现有的直观教材、视听教材和各种新版的教科书联系起来。

这本书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探究—研讨”教学法。

兰本达提出“探究—研讨”教学法目的是让教师简化复杂的教学过程,让这种教学法有更大的适用面。这种教学法就只有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比起我们现在的科学探究的七大环节简单很多。

在“经历是发现意义的中心环节”这一小节中谈到了“经历”。在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我们经常谈到要让学生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在未读这本书前,我浮浅的认为经历就是有参与过,有动手做过,有得出结论。兰本达是这样阐述“经历”:我们认为,发现意义、领会意义的是经历、卷入、参与的结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就不可能演化出意义。然而,在没有经历、没有卷入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并不领会意义的学习。有两个学习的例子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论点。乔迪在幼儿园里整齐的队伍中站得笔直,面对着国旗高唱:“我的祖国叫人乱花花,甜蜜的土地出肝茶,为了你,我歌唱!”显然乔迪学会了按一定的次序发出这些音节来,并使这些音节合上一定的调子;可是他有没有经历过什么——有没有卷入什么呢?尽管老师讲过祖国的重要和自由的好处,乔迪唱这首歌时却没有想到任何意义。无疑他听过这首歌,但是听并不会激发出任何意义来。乔迪学会了一首歌,但是他没有经历过。他完全是背下来的,没有一点意义。

因为他现在可以参加上早操了,他的行为有了变化,但是从我们对经历这个术语的含义来说,他还没有过什么跟这首歌的内容有关的经历。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贝丽尔对生长着的会爬会飞的东西都感兴趣。一天,她正专心地注视着水缸里金鱼的运动。她问金鱼是怎么呼吸的。她姐姐信回答说鱼类通过把鳍刺伸入水里的气泡中进行呼吸。贝丽尔卷入了这个问题。姐姐的解释对她来说是有意义的,她可以想象出鱼这样呼吸的情景。这是不是一种经历呢?过了很久暑假中的一天,贝丽尔的父亲带她到一个湖上去钓鱼。

当一条小狗鱼被钓到船上时,贝丽尔观察到了鱼的鳃盖发喘似地运动,注意到了鳃盖下面忽隐忽现的血红鳃瓣。“它是在设法得到空气吗?”她问她父亲。“不错,”他回答说。“这些是鳃。”“鳃是象肺吗?”再后来,贝丽尔俯身观看一池鲤鱼。她注意到鱼象用手臂和腿一样用鳍使自己保持平衡。她还看见它们在不停地往嘴里吞水。她想,“这些水到哪儿去了呢?”也许你想和一位朋友讨论一下乔迪和贝丽尔的学习方法的不同。这两种学习跟你曾经列表比较的自己上学时认为有趣的和没有趣的课程的因素有没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呢?

书中两个例子让我很好的理解什么是经历,乔迪学会了唱歌,是一种经历吗?如果他是理解了歌词,知道歌的意思。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4

在书的原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教师们简化这个过程,办法是:提出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要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计划、适用于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师和各种不同气质的孩子,又要能同新的课程设置、现有的直观教材、视听教材和各种新版的教科书联系起来。

这本书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探究—研讨”教学法。

兰本达提出“探究—研讨”教学法目的是让教师简化复杂的教学过程,让这种教学法有更大的适用面。这种教学法就只有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比起我们现在的科学探究的七大环节简单很多。

在“经历是发现意义的中心环节”这一小节中谈到了“经历”。在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我们经常谈到要让学生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在未读这本书前,我浮浅的认为经历就是有参与过,有动手做过,有得出结论。兰本达是这样阐述“经历”:我们认为,发现意义、领会意义的是经历、卷入、参与的结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就不可能演化出意义。然而,在没有经历、没有卷入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并不领会意义的学习。有两个学习的例子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论点。乔迪在幼儿园里整齐的队伍中站得笔直,面对着国旗高唱:“我的祖国叫人乱花花,甜蜜的土地出肝茶,为了你,我歌唱!”显然乔迪学会了按一定的次序发出这些音节来,并使这些音节合上一定的调子;可是他有没有经历过什么——有没有卷入什么呢?尽管老师讲过祖国的重要和自由的好处,乔迪唱这首歌时却没有想到任何意义。无疑他听过这首歌,但是听并不会激发出任何意义来。乔迪学会了一首歌,但是他没有经历过。他完全是背下来的,没有一点意义。

因为他现在可以参加上早操了,他的行为有了变化,但是从我们对经历这个术语的含义来说,他还没有过什么跟这首歌的内容有关的经历。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贝丽尔对生长着的会爬会飞的东西都感兴趣。一天,她正专心地注视着水缸里金鱼的运动。她问金鱼是怎么呼吸的。她姐姐信回答说鱼类通过把鳍刺伸入水里的气泡中进行呼吸。贝丽尔卷入了这个问题。姐姐的解释对她来说是有意义的,她可以想象出鱼这样呼吸的情景。这是不是一种经历呢?过了很久暑假中的一天,贝丽尔的父亲带她到一个湖上去钓鱼。

当一条小狗鱼被钓到船上时,贝丽尔观察到了鱼的鳃盖发喘似地运动,注意到了鳃盖下面忽隐忽现的血红鳃瓣。“它是在设法得到空气吗?”她问她父亲。“不错,”他回答说。“这些是鳃。”“鳃是象肺吗?”再后来,贝丽尔俯身观看一池鲤鱼。她注意到鱼象用手臂和腿一样用鳍使自己保持平衡。她还看见它们在不停地往嘴里吞水。她想,“这些水到哪儿去了呢?”也许你想和一位朋友讨论一下乔迪和贝丽尔的学习方法的不同。这两种学习跟你曾经列表比较的自己上学时认为有趣的和没有趣的课程的因素有没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呢?

书中两个例子让我很好的理解什么是经历,乔迪学会了唱歌,是一种经历吗?如果他是理解了歌词,知道歌的意思。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5

20xx年3月30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20xx年小学科学新教科版教材教法培训,使我收获很多,获益匪浅。回首培训的足迹,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许多疑问得到了启发解决……

新的科学课程改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各个层面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师层面上看,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科学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网络互动学习方式等),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从学生层面看,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必然要开口说,动手做,产生参与活动的冲动,在缺乏自制力的.前提下,使课堂出现难控制的局面。但仔细分析这很正常,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空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

随着小学科学课堂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通过培训我感觉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有望,教育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2、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在猜想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

3、探究学习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把握好探究的时间和材料。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5、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

总之,科学课堂困难重重。只有作好科学教学的充分准备,进行精心的预设,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6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笔者作了如下几点心得:

一、设计新颖的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验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正是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的基础。如果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能利用和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加以引导,就能引起学生对科学课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二、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

三、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时实验时,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多种渠道开展实验,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学生要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是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科学课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定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7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在实验的现象分析和总结中,知道用三棱镜、水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彩虹,牛顿盘能把多种颜色光混合成白光。知道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知道了彩虹多形成于夏天雨后的原因。

《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你们真棒!”。“你们真像一个小科学家!我都要向大家学习了,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更多的自然科学问题”......这些语言的肯定与鼓励,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课上时,我经常说:“你们真棒!”,这不仅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对于学生的.评价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评价以师生评、生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科学课教学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8

20xx年xx月xx日——xx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小学科学研讨会暨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我的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这次主要培训了科学教学中“解暗箱”这一课型。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而应跃出课本,鼓励学生亲历、体验,以促进学科教学有质的飞跃。现将我的心得小结如下:

作为一名初次接触科学的老师,我感到很迷茫。在科学课上,我究竟该教什么?怎样教?这些问题时时刻刻萦绕心头,一直得不到顺利的解决。通过这两天的培训,使我对科学的课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在这次学习中,我很幸运的聆听了四位优秀老师的研究课。邢丽梅老师的落落大方、周晓静老师的温文尔雅、颜世萍老师的淡定从容、吴士珂老师的幽默诙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均立足于生活实际,关注课堂的生成点,使学生在有趣、有序、有目的的科学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一堂课。课上,授课老师对课堂的掌控,对细节的处理,无不表露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对三维目标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对科学知识加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模糊意识,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实验,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所欠缺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听课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位老师都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我们很多农村小学普遍容易忽视的问题。“好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培养习惯关键在小学时期。四位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这也让我进一步反思了我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大会总结时,王玉强老师对科学这一科目提出的“七个注重”使我受益匪浅。“七个注重”即注重猜想的合理性、注重问题的针对性、注重设计方案的实用性、注重动手操作的科学性、注重小组讨论的实效性、注重汇报交流的深刻性、注重感知材料的丰富性和典型性。很有价值的总结,也给我的科学教学很好的导航。我将认真反思,争取早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所以平时我要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以防“掉队”。

这次培训是充实、忙碌、有序交织在一起的,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9

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县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的带动以及在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与组织理论学习

首先,每有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我校总能最大限度的组织人员前往参加学习。几年来,我校数学组成员几乎每人都参加过多次外出培训学习。不仅有县教研室、市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数学小课题研究、全国远程教育培训等,还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在我省济南、青岛等地及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各类数学培训。培训学习返回之后,学校要求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都要认真书写培训心得,并尽快组织二次培训。

其次,学期开始,教导处都将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第一次教研活动,而每次学习交流中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教学理论升华。这学期,学校教导处统一下发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由教研组组织各组员进行了研读,边读边划边书写研读后的思考、体会。

再次,教导处带领教研组充分利用《__教育》组织理论学习,做好“一刊三用”。“一刊”指《__教育》,“三用”是用这本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学生管理经验、学习教学实践。每一期的学习共分三步:一是浏览感受,刊物到手后,教师首先要浏览一遍,对整刊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感受;二是精读剪辑,对自己有兴趣、感触深、帮助大的、与自己任教学科有关的内容进行精读,剪辑整理在“学习剪报”上,并对有些文章进行批注;三是品读感悟,对优秀的文章进行品读,读出其中的味道,品出蕴涵的哲理,写出读书收获。其他业务书籍有选择的阅读,大力提倡网上阅读。“一刊三用”从理论上武装了教师的大脑,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提升了教师执行新课程教学的自觉性。

二、教研活动方式

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题式: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讨。我校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组织领导下,定于周二下午办公时间在教导处进行主题式教研活动。(除有几次因客观情况修改了时间或未能组织外)交流在这之前所确定的`主题,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等等。活动中既有认可也有争论,但总会有颇多的收获。活动结束再共同确定下次交流主题,以便各位数学教师能够充分的思考准备。

(2)对比式:师徒、学科年级同课异构。我校数学教研组确定有数学教学骨干教师___老师带领两位新参加工作的数学教师参与数学教研,组织了多次听课、评课活动。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组织下进行了低年级组数学教师和高年级数学教师的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活动分年级组确定同一课题——《三角形的分类》进行备课及分析,并确定XX老师进行了试讲。

(3)评比式:组织赛课,展示课堂教学成果。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的指导下,组织了以青年教师为主赛课活动。有时集中于中心小学进行,讲课结束后及时组织评课交流活动;有时则由教导处_主任带领教研组成员到村小组织听课评课活动。

(4)案例分析式:组织听课后进行针对性评课。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全镇课堂教学展示课。全镇教研活动和每次赛课及课堂教学展示后,教研组都会在学校多功能教室组织全体参与教师进行案例分析交流活动。

(5)网络式: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进行交流。数学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博客。在博客中,阐述观点、交流经验,撰写教学心得体会、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作业设置、数学小课题研究等等。

三、数学教研组各组员成绩

近几年,数学教研组在组织教研活动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教研活动有所完善和发展。而且,各成员在教研教学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教学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而且在校、县、市等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教学活动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校数学教研组成员中,___等老师在县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比赛中获奖;___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讲课比赛中获奖;还有很多老师在其它数学教研教学比赛及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当然,新参加工作的几位数学教师还很少有机会参加县级以上的'公开课、优质课等活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培养青年教师、新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上级组织的教研教学培训学习活动;骨干教师要心贴心、手把手的帮助新教师树立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确定教学方法,将新老师推向教研教学一线,展示自我,完善自我。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0

11月1日—2日临沂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在罗庄隆重召开,本人有幸在我县教研室钟英老师带领下参加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自我感觉收获颇丰,不虚此行,现将主要收获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依次观摩了邢丽梅执教的《地震》,周晓静执教的《我们的呼吸》,颜世萍执教的《四季更替》,吴士珂执教的《弯弯的月亮》这四节属于“解暗箱”课型的课。总的来说这四位老师的课上的非常精彩,教师把握教材,组织教学,调控课堂的能力都很强,知识底蕴十分丰厚,科学态度十分严谨。无伦是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还是在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探究活动,都能灵活恰当地运用解暗箱的教学方法。他们能够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外部的可感知到的事物和现象的研究,去想象、猜想、推断出不能直接感知的道理或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提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后四位老师还进行了说课和反思。然后由听课的各县区老师针对这四节课进行研讨交流。大家通过激烈的研讨把看课时产生的困惑、疑问通通拿出来进行交流。

最后,王玉强主任对“解暗箱”课型教学提出了七点要求:

1、注重猜想的合理性,

2、注重问题的针对性,

3、注重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4、注重动手操作的可行性,

5、注重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6、注重汇报交流的深刻性,

7、注重感知材料的丰富性、典型性。

徐文达主任作了大会总结,并要求我们运用“解暗箱”教学法上课时要首先感知哪儿是“暗箱”,“解暗箱”后学生知道了什么,“解暗箱”突破口在哪儿,“暗箱”打开的时机,什么时候打开。这样我们对“解暗箱”课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会议休息期间,我们到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室进行了参观。我们发现很多作品集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节约性为一体,呈现出“小处着手,大处寓意”的特点,作品新颖、科学、实用、小巧,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等特征,实用价值高。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认识到今后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营造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调动学生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加了这样的培训活动,我感觉很有实效性。对于“解暗箱”课型教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今后如何有效的上好科学课更有信心了。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1

在市教研室、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今年于5月13日——14日在市中区鑫昌路小学举行的我市第三界小学科学教学年会。来自全市的优秀小学科学教师代表峄城区底阁镇甘沟小学参加这一盛会。

会议共安排了三项内容:

1.进行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研讨课堂教学。

2.进行优秀课堂评课。

3.科学优秀教案经验交流。

科学,一个崇高的词语,常常敲击着我们的心灵。“神七”的问天更是我国科技力量的最好见证,这是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无比自豪的盛事。

科学教育,一个沉重的话题时时催促着我们的脚步。回看我们的教学现状常令我们叹息,只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还时常存在,索然无味的接受式学习,取代了自主式探究。学生的科学兴趣何来?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急待改变的现状。所以,怎样用好新教材,更好的使三维目标在每节课上得到落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成为此次研究活动的主题。

作为从事科学教学的我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我倍加珍惜,认真听取了每一堂课,并做了详实的记录,感受深刻,收获很大。这必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促进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综合两天来的听课和学习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过程精致。

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从导入到拓展,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知识的深度、难度的把握上处理的好,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科学探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善于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在所展示的课堂教学中都遵循了这一理念,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研究。教师课前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为学生提供了所需的实验材料,可见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

三、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薛城区临山小学的陈文老师执教的《地球上有什么》为例:他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探究基本方法为支撑,采用“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生活的经验的反思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最后再利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类似的生活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其他的科学学习的方法,如:整理处理资料的方法、讨论与交流的方法等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所体现。

四、过程扎实有效。

这是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如此重大的课堂比赛中能做到扎扎实实,不走过场,足见教师的课堂教学素质和教学意识在提高。看到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细致、反复地观察、分析、记录信息数据,将探究活动进行到底,真是难能可贵呀!

五、借助多媒体,丰富了学生的认知。

如:滕州市北关小学张英老师执教的《斜面》。课开始放映怎样搬运物体。再比如山亭区北庄中心校的陈静老师执教的《苹果为什么回落地》,在上课开始时播放了一段关于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视频,让生调动各种感官初步知道地球引力的发现情形,引发起探究苹果落地是怎么回事的欲望。现在多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倍受师生的青睐。

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

如:教师所采用的实验都是课本上提供的,可自己创新设计实验,这样会更出彩。再比如:出现了不少拖堂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指导的过多,过细,恐怕实验失败,其实在试验失败中发现问题,此时的指导更具有实效性。

如何更有效的发挥课堂四十分钟的作用,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相信都会得到解决。让我们共同期待科学教学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2

9月16日上午,培训伊始,聆听了教科版小学科学统编教材编写组成员、浙江省杭州市教研室教研员、杭州市实验小学科学老师饶正辉先生的精彩讲座。首先,他就教科版科学教材的修订目的做了简单说明,他强调了调整后教材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一、调整情况。

即在教材的设计安排上指向大概念的发展,单元内容以大单元的形式来呈现;在教材结构上,让科学探索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结构协调发展,科学态度、科学社会与环境的目标隐含在其中,这四个目标协同发展;在教材呈现方式上,采用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与旧教材的用探究过程来呈现相比,新版教材让老师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重点,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探索和研讨中充分呈现。

二、调整后的教材框架特点。

现在我们看到新版教材的大单元结构和学习周期的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创新得来的,对于学生理解科学和对科学的解释是更有效的。第一,课程标准与教科版课程文化的结合,造就了大单元的结构,保证了课程设计的连贯性,对于学生认知和形成核心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二,教科版教材的具有连续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第三,教材中用了少而精的主题来架构课程,在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连续以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从而保证了课程标准中十八个科学概念的落实。

三、对调整后的框架结构和内容说明。

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并界定学业水平。

2.利用大单元的灵活、包容和综合特质,对学段内的目标进行交叉和整合。

3.根据不同学段儿童的认知特点,采取不同的目标达成方式。

4.与相关学科建立协同发展的关系。

他谈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是众多专家老师、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结晶,他们在编写新教材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让孩子学好科学,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新版教材沿用了20xx年教材的思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经验,发展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教材需要在一次次的试教中完善,将理想的教材变成教师的教材,把理想的课程变成教师的课程,最后转变成学生的课程。所以老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先了解教材,在逐步实践中领悟教材。做到基于教材,超越教材,不被教材束缚,对教材领会透彻。

接下来饶老师着重针对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做了单元教材分析?,并提出了实施建议。他分别从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为我们讲解了大量理论知识,并且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范例以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鲜活事例,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9月16日下午的培训由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院的杨迪娜老师主持。杨迪娜老师主要就《给小鸡设计保暖的家》设计了一节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参与式公开课。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思路的大门!她的讲解不单单是从理论上的讲授,更是以集体参与,让学员当小学生演课的真实场景,让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操作、轻松玩中过了一把瘾的同时,深刻反思在平时科学教学中存在的欠缺。

9月17日上午的培训安排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由杭州外国语学院的专家杨迪娜主持,她主要根据教科版二年级上册为我们设计了一节精彩纷呈的科学实践课《帽子招商会》,她先创设场景、提供关键词(炎热、刮风的'海滩),将学员们分成8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一小组?,分配顾客和设计师的角色。根据有限的材料,在规定的时间(10分钟)内设计一顶适合这个场景的帽子?,学员们真可谓是百花争艳,大展才华。最后的帽子秀,学员们精彩的汇报讲解及模特模仿展示,更让整堂课的气氛升华到极点。也让迪娜老师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课堂魅力。

第二个环节由杭州外国语学院的饶正辉来主持,他主要针对《读懂儿童,践行低段科学教学》做了专题讲座。他主要对小学低段科学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分析了小学低段科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及低年级学段小学生的认知现状。他指出,低年级科学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科学素养。

培训会最后由饶正辉老师做活动总结,他在总结本次活动意义之后,给在座的科学教师提出了用好新教材的六点建议:一是要认真研读新教材,领会意图,下水实验;二是要基于儿童立设计教学,尊重儿童认知,建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三是要把握每课教学指向的学科核心概念、主要概念;四是要设计好适合儿童的驱动性问题;五是要做好关键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与落实;六是要做到大单元视角备课。中肯的教学建议和有方向的工作部署,让在座的科学教师明确课堂教学实践要努力践行的方向,及时有效!

通过本次培训,我接受到很多前沿的信息。掌握了教材的整体特点,明确了各个单元的编写思路和编写意图,学习到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线科学教师,今后必须深入细致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教法,力争把先进的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断探索实践,让这些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转化为自己的实际教学行为,以此次培训为指导做出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在不断的实践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真正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以新的姿态,将新课标、新教材融入自己的新思考,带领学生走进新课堂。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3

20xx年4月13日至15日,我和兄弟学校的十余名教师,在潍坊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名师大讲堂:小学科学创意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期间,听了徐杰、张元喜、房富本、李霞、曾宝俊等五位特级教师的展示课,也聆听了这五位特级教师的报告。自己觉得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深受启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接受了新的理论,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受益匪浅。现简单汇报如下:

我先简述徐杰老师的一节课。徐杰教师展示的是《食物的消化》一课。他先让学生说早饭吃得什么,继而联系到午饭、晚饭,这些年吃了多少饭。问:吃过的食物能堆个小山了。你没像小山,那么,吃过的食物哪里去了?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答出来有的营养吸收了,有的不用的东西成了大便排除体外去了;这时,教师又问,食物在体内旅行,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人体简图,让学生自己画出自己的认识。画完后小组交流,形成小组统一认识。然后在班内,利用实物展台,分组汇报各组的认识。六个小组,六种认识。教师问:正确的只能有一种。你们有六种。怎么办呀?学生回答:查资料、百度、问家长、问老师、问医生、有一个同学甚至说出了解剖一个人,等等。这时,教师采取了放映视频,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食物经过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的作用?看完后,每组再修改各组的图片,再选一组汇报修改后的图片,其他小组补充。最后对食物在人体内的旅程有了基本正确的认识。教师总结消化器官的重要作用后,问:怎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最后小结,教师让学生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从中午的午饭开始,你想养成什么良好的饮食习惯

徐杰老师的这节课好在哪儿呢?我认为,好就好在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出了学生对消化器官的原本真实的认识,也就是展示出了学生的前概念。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后通过观看视频,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概念重释,纠正前概念中的错误成分,进行了概念重建,使学生对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在人体内的旅程,有了正确的认识,形成了科学的概念。

徐杰老师做的讲座题目是《加强科学阅读,提升科学素养》,他介绍当前的科学课阅读现状,提出了科学阅读的概念。科学阅读就是通过阅读科学文本、绘本以及电子类的读物,来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他解释了科学阅读的重要性,提出了科普读物是进行科学阅读的重要途径。他还提出了科学阅读的目标:

1、科学阅读,有助于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和发展。

2、科学阅读,有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讲解了科学阅读的类型:

1、《科学》教科书,

2、科学读物。学生阅读科学图书的过程,也就是科学启蒙的过程。包括科学美文、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科学漫画以及科学数码、动漫等电子类资料都是科学读物。

徐杰老师还提出了科学阅读的方法:

1、比较性阅读;

2、求解性阅读;

3、质疑性阅读;

4、创造性阅读。

他还提出了科学阅读的教学策略:

1、阅读材料为情境,设疑激思,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以阅读材料为切入点,引导分析,深刻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以阅读材料为依托,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材料为连接点,多向链接,拓展学生的视野。他还解释了指导孩子科学阅读的重要性和怎样指导孩子的科学阅读等。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4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科学实验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环节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材料,因地质宜笔者在教学“油菜花开了”时选择了黄瓜花,原因是学生了解和熟悉这花而且容易收集。

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笔者在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时选择木头、纸、塑料等几种玩具型的材料,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代表性的材料不仅决定了学生实验的有效性,而且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如笔者在教学“种子的萌发”时选择玉米种子作为研究对象。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体验

在教学“蜗牛”“蚯蚓”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观察这两种动物。为了达到“充分”的目的,笔者准备了挨饿的蜗牛、菜叶、苹果片、火柴、放大镜、蚯蚓、潜水碟子、树叶、记录纸等。学生在3个课时的充分活动中,了解了蜗牛不吃有蜡质的树叶,会游泳,怕烟火,运动时腹足如波浪般前进;蚯蚓不能生活在水中,运动时身体伸缩前进。

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兴趣。

“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正在和必将成为这个学科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很多新的理念正在向我们旧有的东西挑战。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使用《科学》教材以来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课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问,《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老师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老师要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出错,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讽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

2、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

每一位科学老师都应有这个认识: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已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科学

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3、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生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等。此外,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

二、科学课教学要强化实验教学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一点上,由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这主要是因为: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靠眼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靠耳听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靠鼻闻物体的香、臭等气味等,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2、实验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3、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我们知道: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供学生反复观察;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础知识。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无疑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科学教学要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

和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事例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作为《科学》这门学科,再不能在“粉笔+黑板”的这种老模式里大讲“科学”了。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它能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维空间,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眼睛的科学》一课,用计算机动画来演示晶状体的调节过程,让学生直观清楚地看到了人的眼睛,看不同距离物体时肌肉、晶状体的变化过程,有效地弥补了实验不足。这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枯燥知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许多新观念,新方法正冲击着我们传统的观念,

作为一个一线的科学课教师,让我们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同时,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努力学习,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如何更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相整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科学课的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要求科学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如果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那么他的教学就富有了创新的活力,就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自行探究、求知的创新精神,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