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有段时间不读这类的作品,我通常喜欢把文字分类。简单的、沉重的、激励的、消沉的……这本书是被我化为沉重的一类,我不大触摸这一类,情绪难以平静。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友人推荐我看这本书。不明白什么原因一向拖到这天。当翻开这本书,读过第一章,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伏案苦读了三天,这天早上最后泪眼婆娑的结束了这部作品。但是一向到下午我仍回旋在故事当中,感受着一个个主人公的生与死,爱与恨。
回族女作家霍达用玉和月两条鲜明的主线,以独特的结构阐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代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以及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下的感情杯具。当看到书的题目时,我认定这是个杯具,葬礼,从字面意思看,肯定有主人公死了。看完才明白,书中的葬礼不仅仅仅是生命的结束,还埋葬了汉人与回回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下的感情。感情在那个年代,穿但是伦理、世俗和信仰的鸿沟,杯具一个接一个的产生。无论你爱的多么执着,那么激烈。我不禁为美丽而聪颖的新月和才华横溢的'楚老师惋惜,也为玉儿和韩子奇感到悲哀。
作者的笔法也令人佩服,该书以玉和月为主线,自然也少不了对他们的描述。玉给人以纯洁、灵气的感觉,月给人以恬静、幽美,但是玉是易碎的,月是悠远的。故成就了如此让人回味、清美忧伤的作品。
记得上学的时候写读后感通常是把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拿出来评论一大段。我不明白真正的读后感是不是该那样,那时是为了完成任务凑齐字数。如今不会去在意那些,真正对穆斯林的葬礼有兴趣的人会亲自去领会其中的意境的。何须咀嚼别人品尝过的呢?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篇2
这本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学奖经典作品我也记不清翻阅多少遍了,每次都为其陷入深深的沉思。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它以其独特的情节和行文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间的家庭故事.关于回民我所知甚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觉得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诗篇,充满悲剧的美感。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这本书场面十分宏大,头绪那样纷繁,通过一个玉器世家几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惊叹。
我想这是玉的长河,不,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到新月之死,我实在无法抑制,不能不流下眼泪。如果不是把人生的真谛写得如此深邃,如此动情,能有如此摧肝裂胆的艺术魅力吗?
的确,一页一页读下来,我进入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独到《玉殇》梁亦清之死,这是一个大斧铿锵的雕塑,悲壮淋漓,令人震撼;读到《玉王》,韩子奇青云得意,勾心斗角,用笔如此老练,千万世态,游刃有余,我深为这种艺术动力而赞叹。围绕着这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梁军璧,韩子奇,各有鲜明的性格,各有独特的内心世界。但在这庞条的人生之林中,却响起一支幽幽的乐曲,它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由弱而强,一个形象而轻盈而出这就是新月,正是这一纯洁、幽静、美丽的灵魂。本来是一道活泼的小溪,却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难,由梁启璧之拒绝楚雁潮波澜乍起,掀起可怕的命运的巨变... ...似的,正如作者所言,她是为人心作传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志正是从这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的。
我的室友说这本小说的结局太悲惨了,但是在尾声部分,梁冰玉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门边,洁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色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新月!新月!... ...她一把抱住了少女似的,默默苍天,沉沉大地,过去的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梁冰玉抱着的人不是新月,而是梁家的三代人,她抱住的不是一个新的新月,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梦,一个希望。
梁冰玉轻轻地走过去,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女儿。和那个人一样。
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目温馨的清香。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篇3
读了回族著名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之后。心里十分困扰,好像跨越了时空,经历了人的生老病死。
一个爱与悲,痛与冷,生与死的世界里有那样感人的深情!一个回回的民族,演绎着那么悲哀的故事,却是那么深深切切,一幕幕在眼前凄凉的流过。我的心随之碎了。
作者以新月的母亲带着《月梦》而来为开始,以她携着《月魂》而区为结局。其中梁君壁是一个不朽的人物,她个性鲜明,性格刚强,书中说:“壁儿比母亲更胜一筹,天资聪明,长于心计,家里内外开支,一切都比母亲有数,虽不识字,却全凭心算,安排的井井有条。刚刚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大半,几乎是梁亦清小小的账房,梁冰玉却叫他管家婆。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能干,作做事果断刚强,但眼泪不容沙子的人。
她与妹妹矛盾最为突出,只因为是韩子奇的妻子,由于战争爆发,韩子奇不得不带着他最爱的宝贝远走他乡,就在此时,受到爱情挫折的梁冰玉执意与韩子奇前往,但没有想到,战争一起就是十年,他们俩人相依为命,而且产生了爱情,不久生下了新月。战争结束后,他们又执意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但不懂爱情的梁君壁又怎会容忍自己的丈夫与自己的妹妹的苟且之事呢?一气之下,将妹妹赶出了家门,在梁冰玉的一再恳求下,留下了自己的女儿,自己回到了英国。
这也造就了新月的痛苦,她丢下了女儿一人独自面对情感世界。爱情常会对错误视而不见,永远只以幸福和欢乐为念。如果他勇敢的站出来,与新月一起用清醒的头脑,明亮的眼睛,坚强的心,陪伴新月在不忙迷雾的人生中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闯过一道道难关,或许新月的命运是另一种结局。
在书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弱点,看到了人生的无奈,更看到了生命的价值,我们是否该惋惜,在新月生命花开之时,却带着对爱情的憧憬,走向了生命的无常。比起而来,我们又是多么幸福,我们有的权利,又去爱的权利,难道这还不够吗?但我们还不满足,以至于我们永远不会快乐。
然而这本书中,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它让我明白了知足常乐的道理。贪欲多少可怕,它只会给你带来痛苦,带来烦恼。所以我们要热爱生命,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穆斯林圣洁的诗篇,充满了悲剧的美感!
让我的眼泪放肆一次吧,眼前的世界从清晰变得模糊不清,我的心接受了一次生命的洗礼和膜拜,被什么洗涤过了,慢慢的随流水荡漾开去,久久不能平息。隐隐约约,一曲用小提琴弹揍的歌曲,在我耳边响起。
只因为有这个社会,悲剧不再上演。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曲终掩卷,荡气回肠。心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一挤,便会泪雨滂沱。仓央嘉措说:“这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与你相遇。”我想,你是我人生最美好的相遇。纵使最后的结局,你我阴阳相隔,纵使最后的爱情化成一场悲剧,我依稀记得初见时,你美好的容颜······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穆斯林的葬礼》通过塑造的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入揭示了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融合;展现了穆斯林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心路历程;诠释了人生的真谛、爱情的真谛;读罢仿佛让人在这场悲剧中接受了一场圣洁的洗礼。
“悲伤逆流成河”,用这句话概括这部五十万余字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再合适不过了。它如同一部忧伤的画卷,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玉器世家由盛转衰的悲剧,一个父辈韩子奇与梁冰玉对真爱的执着却败给了红颜俗世的悲剧,一个子辈韩天星与容桂芳因为门户阻碍而使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悲剧,更有本书主人公韩新月与楚雁潮的还原了爱情本来面目的的感情却败给了残酷命运的悲剧。这些都恰如安意如说过的那样:“我们的情感一直是缠绵深重的,好像作茧自缚的蛾,将自己和对方深深缠绕,一代一代人,前赴后继。”纵使人定胜天,在死亡面前,一切伟大都渺小到不堪一击。
本书主人公韩新月和她的老师楚雁潮的爱情之路一路艰辛。艰难感动,幸福并且疼痛。他们顶着“师生恋”的舆论压力,冒着“回族人不能与汉人通婚”的宗教阶级,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楚雁潮在我看来十个内心极苦的人,新月纵然还是个孩子,一切责备之词都会只针对他,压向他。一个人不哭,不是因为他不悲伤,或许是他学会了伪装,伪装起自己的一切痛苦与眼泪,习惯性地去坚强。他要成为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一把伞,一把遮风避雨的伞,让新月的世界里只有温暖。但命运,万恶的命运却又给这个苦命的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新月的病倒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就是命运。曾经做过一道选择题“机会和命运,你会选择哪个?”现在的我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命运,不是对命运的苟且与屈服,是命运的力量,真的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得多。
韩新月,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让人如沐春风。这个纯洁的女孩毫无心机,淡然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期而至的爱情让青涩的她措手不及,但作为新时期女性的代表,她勇敢的接受了这份真爱。在外人看来衣食无忧的她同样压抑着内心各种的痛楚。看似和睦实则危及潜伏的家庭,迷离的身世,还有疾病都这位少女承受这本不该她这个年龄承受的一切。是的,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旦不堪回首的或是清楚或是模糊的往事。
张爱玲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不仅仅是对红颜俗世的感悟,更是对宿命的妥协。这世界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新月,她盼望着天明,她在天明时死去,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活在今天,活在当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未必明天就有以后。我们习以为常的庸常生活也总是在人心力交瘁的时候给人一个恰倒好处的拥抱,告诉我们活着这件事并不总是那么艰辛。我们总是害怕岁月,却不知道活着是多么可喜,到底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为自己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
回首过往,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去总是比现在美好的多。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两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用英语交谈,她笑靥如花,他温尔儒雅,未名湖畔见证了那份初见的幸福······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篇5
《穆斯林的葬礼》我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就觉得这本书一定是在讲葬礼有关的,结果葬礼这个词就没出现过几次。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韩子奇,由他引出了梁冰玉,梁君璧等人。韩子奇他来到梁亦清身边时他才十几岁,他因为打碎了梁亦清的玉碗,他为了赔偿所以留下了。当他和师傅完成《郑和下西洋》这件玉雕后,梁亦清却“无常”了。之后蒲老板向韩子奇讨回他师傅生前问蒲老板借的钱,韩子奇为了帮师傅还债就和蒲老板走了,自那时起梁君璧就和韩子奇反目成仇,在铺老板那他认识了沙蒙?亨特,在他的帮助下韩子奇回到了博雅宅后向梁君璧说明了情况,这时梁君璧才知道韩子奇当时的苦衷,之后便与韩子奇结了婚,之后便有了天星。韩子奇重振“奇珍斋”不久,就举行了“览玉盛会”韩子奇也因此获得了“玉王”的称号。几个月后日本人打进了中国,沙蒙?亨特准备回英国,韩子奇和梁冰玉也随着他去了,在英国梁冰玉考上了牛津大学在那也得到了沙蒙?亨特家人的热情款待可是好景不长,纳粹派飞机来攻打英国,他们全都躲进了地下室,之后韩子奇和梁冰玉也有了星月,这使韩子奇不敢回去了。她鼓起勇气回到家中,遭到了璧儿的破口大骂,之后梁冰玉带着新月回来璧儿看了更火,玉儿不愿被璧儿骂就撇下新月自己一个人走了,几十年后他又回到了“博雅”宅,结果谁都看不到了。
在这本书中具有双性的人就是韩子奇。在一开始,梁亦清为了雕琢一件《郑和航海图》,将生命作为代价。这个时候,韩子奇为了感谢梁亦清的收留之恩,为了师父未竟的事业,他韩子奇什么都豁出去了,于是毅然走进了蒲老板家的大门。这该要何等的勇气!然而在后来,随着玉儿与韩子奇的关系,当韩子奇从英国回来时,以前那个正义刚强的韩子奇好象也在战争中死去了,代替而起的则是一个在妻子面前低声下气、忍气吞声的韩子奇。所以我认为,韩子奇应该是包容了懦弱的刚强,因为在一开始他是刚强的,充满斗志的,然而从英国回来后却变成了另外一个懦弱的韩子奇,所以他也就成为了那个最有双面性的人。
书中最最让人揪心的是楚雁潮为新月试坑的那一段,他用手掌将穹顶和三面墙壁抹平,把那些坑坑洼洼都抹平;他仔细的抚摸着地面,把土块和石子都捡走,把碎土铺平,按实,不能有任何一点儿坎坷影响新月的安息。从这一段中我看到了楚雁潮对新月的死感到遗憾,因为他没有在新月生前见她最后一面,对新月的不舍。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些美好的东西甚至可以超越种族和宗教,幻想总是美好的,可现实总是残酷的!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曲终掩卷,荡气回肠。心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一挤,便会泪雨滂沱。仓央嘉措说:“这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与你相遇。”我想,你是我人生最美好的相遇。纵使最后的结局,你我阴阳相隔,纵使最后的爱情化成一场悲剧,我依稀记得初见时,你美好的容颜······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穆斯林的葬礼》通过塑造的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入揭示了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融合;展现了穆斯林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心路历程;诠释了人生的真谛、爱情的真谛;读罢仿佛让人在这场悲剧中接受了一场圣洁的洗礼。
“悲伤逆流成河”,用这句话概括这部五十万余字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再合适不过了。它如同一部忧伤的画卷,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玉器世家由盛转衰的悲剧,一个父辈韩子奇与梁冰玉对真爱的执着却败给了红颜俗世的悲剧,一个子辈韩天星与容桂芳因为门户阻碍而使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悲剧,更有本书主人公韩新月与楚雁潮的还原了爱情本来面目的的感情却败给了残酷命运的悲剧。这些都恰如安意如说过的那样:“我们的情感一直是缠绵深重的,好像作茧自缚的蛾,将自己和对方深深缠绕,一代一代人,前赴后继。”纵使人定胜天,在死亡面前,一切伟大都渺小到不堪一击。
本书主人公韩新月和她的老师楚雁潮的爱情之路一路艰辛。艰难感动,幸福并且疼痛。他们顶着“师生恋”的舆论压力,冒着“回族人不能与汉人通婚”的宗教阶级,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楚雁潮在我看来十个内心极苦的人,新月纵然还是个孩子,一切责备之词都会只针对他,压向他。一个人不哭,不是因为他不悲伤,或许是他学会了伪装,伪装起自己的一切痛苦与眼泪,习惯性地去坚强。他要成为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一把伞,一把遮风避雨的伞,让新月的世界里只有温暖。但命运,万恶的命运却又给这个苦命的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新月的病倒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就是命运。曾经做过一道选择题“机会和命运,你会选择哪个?”现在的我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命运,不是对命运的苟且与屈服,是命运的力量,真的'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得多。
韩新月,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让人如沐春风。这个纯洁的女孩毫无心机,淡然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期而至的爱情让青涩的她措手不及,但作为新时期女性的代表,她勇敢的接受了这份真爱。在外人看来衣食无忧的她同样压抑着内心各种的痛楚。看似和睦实则危及潜伏的家庭,迷离的身世,还有疾病都这位少女承受这本不该她这个年龄承受的一切。是的,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旦不堪回首的或是清楚或是模糊的往事。
张爱玲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不仅仅是对红颜俗世的感悟,更是对宿命的妥协。这世界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新月,她盼望着天明,她在天明时死去,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活在今天,活在当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未必明天就有以后。我们习以为常的庸常生活也总是在人心力交瘁的时候给人一个恰倒好处的拥抱,告诉我们活着这件事并不总是那么艰辛。我们总是害怕岁月,却不知道活着是多么可喜,到底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为自己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
回首过往,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去总是比现在美好的多。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两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用英语交谈,她笑靥如花,他温尔儒雅,未名湖畔见证了那份初见的幸福······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篇7
很久没有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了,上一次还是《活着》,同样是三代挣扎在特定历史洪流中的人,同样是生死变故、悲欢离合交替上演,但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我看到的更多是美的意象,以及生命的不屈和伟大。
爱是一个容纳百川的字眼,用它来体现生命之美最为合适:父母子女之间深沉细腻的爱,手足同窗互相挂念的爱,男女之间纯粹的爱,对宗教信仰虔诚的爱,把一生献给事业的爱等等。在这其中,爱情最为人所寻求追逐,它连接两个个体,使他们的生命有了光和亮。
韩子奇梁冰玉:“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战争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两个在异国他乡漂泊无定的人带来了爱情。伦敦空袭,地下室里的两人第一次离死亡那么近;抱团取暖,互相安慰,真正的爱情从不因迟到而逊色半分。尘埃落定,回国后却发现,世俗的眼光和身份是跨越不了的羁绊。刚强的女子选择离开,去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男子却不敢也不能远走高飞,只好隐忍留下,这一留,就是二十多年。韩子奇到死也没能等到“玉儿”,当洒脱的女子再度归来,已经是满头银丝的老人。遗憾无限,还好拥有共同度过的十年,那段彼此最为颠沛也最满足的时光。
韩新月楚雁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离不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第一次见面,未名湖畔,新月是北大西语系新生,明媚又充满希望;楚雁潮是刚毕业一年的教员,意气风发。作为师者,他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后来因对翻译事业的共同热爱,两人逐渐成为知己。他曾鼓励她说民族无贵贱之分,人人平等;在爱情面前,他们同样平等,“献上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那么对一个刚踏上人生路,前途一片光明的少女来说,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应该是极具悲剧性了吧。但是,即便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两个人还是如同飞蛾扑火一般走到了一起。对于逝者来说,“永远”是十八岁到二十岁的两年,对于留在世间的爱人来说,“永远”则是漫漫余生独自度过了。
最后以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来结尾吧:“人生虽然艰难,生命毕竟可贵,人生应该像鲲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篇8
《穆斯林的葬礼》我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就觉得这本书一定是在讲葬礼有关的,结果葬礼这个词就没出现过几次。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韩子奇,由他引出了梁冰玉,梁君璧等人。韩子奇他来到梁亦清身边时他才十几岁,他因为打碎了梁亦清的玉碗,他为了赔偿所以留下了。当他和师傅完成《郑和下西洋》这件玉雕后,梁亦清却“无常”了。之后蒲老板向韩子奇讨回他师傅生前问蒲老板借的钱,韩子奇为了帮师傅还债就和蒲老板走了,自那时起梁君璧就和韩子奇反目成仇,在铺老板那他认识了沙蒙?亨特,在他的帮助下韩子奇回到了博雅宅后向梁君璧说明了情况,这时梁君璧才知道韩子奇当时的苦衷,之后便与韩子奇结了婚,之后便有了天星。韩子奇重振“奇珍斋”不久,就举行了“览玉盛会”韩子奇也因此获得了“玉王”的称号。几个月后日本人打进了中国,沙蒙?亨特准备回英国,韩子奇和梁冰玉也随着他去了,在英国梁冰玉考上了牛津大学在那也得到了沙蒙?亨特家人的热情款待可是好景不长,纳粹派飞机来攻打英国,他们全都躲进了地下室,之后韩子奇和梁冰玉也有了星月,这使韩子奇不敢回去了。她鼓起勇气回到家中,遭到了璧儿的破口大骂,之后梁冰玉带着新月回来璧儿看了更火,玉儿不愿被璧儿骂就撇下新月自己一个人走了,几十年后他又回到了“博雅”宅,结果谁都看不到了。
在这本书中具有双性的人就是韩子奇。在一开始,梁亦清为了雕琢一件《郑和航海图》,将生命作为代价。这个时候,韩子奇为了感谢梁亦清的收留之恩,为了师父未竟的事业,他韩子奇什么都豁出去了,于是毅然走进了蒲老板家的大门。这该要何等的勇气!然而在后来,随着玉儿与韩子奇的关系,当韩子奇从英国回来时,以前那个正义刚强的韩子奇好象也在战争中死去了,代替而起的则是一个在妻子面前低声下气、忍气吞声的韩子奇。所以我认为,韩子奇应该是包容了懦弱的`刚强,因为在一开始他是刚强的,充满斗志的,然而从英国回来后却变成了另外一个懦弱的韩子奇,所以他也就成为了那个最有双面性的人。
书中最最让人揪心的是楚雁潮为新月试坑的那一段,他用手掌将穹顶和三面墙壁抹平,把那些坑坑洼洼都抹平;他仔细的抚摸着地面,把土块和石子都捡走,把碎土铺平,按实,不能有任何一点儿坎坷影响新月的安息。从这一段中我看到了楚雁潮对新月的死感到遗憾,因为他没有在新月生前见她最后一面,对新月的不舍。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些美好的东西甚至可以超越种族和宗教,幻想总是美好的,可现实总是残酷的!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篇9
“雁归有时,潮来有汛,唯独明月不再升”。天为什么还没亮,楚,手掌抹平坑底与周围……那一刻,潸然泪下,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痛,情投意合却要生死相隔。“我很喜欢你,但也只能是喜欢而已了”
楚雁潮那肝肠寸断的痛令人心碎……明知没有结局,仍飞蛾扑火,爱的无所顾忌,只为延长新月的生命,哪怕用一生去守侯!故事始于情,止于情。始于葬礼,也止于葬礼。凄美的爱情,心灵的葬礼,纯粹,干净。新月的死让我在黑暗长夜中流泪,而当接近四十岁头发已有花白的楚雁潮在墓园中拉奏《梁祝》时,我的心就像灌满了水的海绵,沉重的不敢触碰,念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因为有情,梁与祝“今生缠绵意”报于“来世蝶双飞”;因为有情,陆游与婉妹只能“人成各,今非昨”;因为有情,虽贵为天子,却也只能“此恨绵绵无绝期”。世间百态,人间情真!
不认同故事的男主人公韩子奇,虽然在生意方面精明能干,但在情感方面自私,懦弱,不负责任。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伦理法责。更可笑的是,他最爱的还是他的“玉”坚守一生,到最后还是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
女主人公梁君壁本性善良,乖巧,懂事,却被生活打磨的日益刻薄和凶悍(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丈夫和妹妹同时离开了她。自己一个人独自抚养着孩子支撑整个家,最后还要抚养丈夫和妹妹的孩子…?)我无法想象对于她的内心那是何种的创伤和折磨……
妹妹梁冰玉表面上纯洁善良骨子里却也是极致的自私,不考虑亲人的感受。(受西方思想的浇灌,她随心所欲,以爱为先)她的为所欲为注定了她凄凉的一生,在那个特有的时代或许她也是无可奈何吧!
爱是一种感觉,但生活需要理性!
情犊初开时,爱,善良、纯粹,干净。而人间烟火时,爱,更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智慧。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有段时间不读这类的作品,我通常喜欢把文字分类。简单的、沉重的、激励的、消沉的……这本书是被我化为沉重的一类,我不大触摸这一类,情绪难以平静。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友人推荐我看这本书。不明白什么原因一向拖到这天。当翻开这本书,读过第一章,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伏案苦读了三天,这天早上最后泪眼婆娑的结束了这部作品。但是一向到下午我仍回旋在故事当中,感受着一个个主人公的生与死,爱与恨。
回族女作家霍达用玉和月两条鲜明的主线,以独特的结构阐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代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以及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下的感情杯具。当看到书的题目时,我认定这是个杯具,葬礼,从字面意思看,肯定有主人公死了。看完才明白,书中的葬礼不仅仅仅是生命的结束,还埋葬了汉人与回回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下的感情。感情在那个年代,穿但是伦理、世俗和信仰的鸿沟,杯具一个接一个的产生。无论你爱的多么执着,那么激烈。我不禁为美丽而聪颖的新月和才华横溢的楚老师惋惜,也为玉儿和韩子奇感到悲哀。
作者的笔法也令人佩服,该书以玉和月为主线,自然也少不了对他们的'描述。玉给人以纯洁、灵气的感觉,月给人以恬静、幽美,但是玉是易碎的,月是悠远的。故成就了如此让人回味、清美忧伤的作品。
记得上学的时候写读后感通常是把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拿出来评论一大段。我不明白真正的读后感是不是该那样,那时是为了完成任务凑齐字数。如今不会去在意那些,真正对穆斯林的葬礼有兴趣的人会亲自去领会其中的意境的。何须咀嚼别人品尝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