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语文读后感

2024/08/11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语文读后感(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语文读后感 篇1

最近重读《人生》,感触最大的一点就是——不要在人生低谷时候去谈恋爱,更不要去结婚。处在人生低谷的人,他们缺乏两点:1。归属感;2。价值感。

你缺什么就要到外在找什么,而残酷的外在世界是不可能给予我们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另一半上去寻找。缺归属感,就找能接纳你的人;缺价值感,就找认可你的人;

可是,处在人生低谷的人,大脑都是不清醒的,只要能给他们归属感、价值感,他们都会心存感谢,认为对方就是确认过的眼神的'人。然而,灵魂的伴侣,是需要经过理性思考、不断判断、长期磨合之后选择在一起共同成长,最后促使两方共同达到心智成熟的那么一个人。

高加林不就是在人生的低谷,因为巧珍的热烈感情而暂时忘记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了吗?

上流的成功人士,发达后抛弃陪他们奋斗的原配,也正是因为他们处于人生低谷时候需要别人接纳、认可罢了。

最后,我对巧珍充满怜悯。她不识字,思想境界不高,只是一个农村姑娘,她借仓促结婚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悲痛!我丝毫不怀疑她忠贞马栓一辈子,她也会逐渐爱上马栓。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一定会看着夜空想着加林。

在选择人生伴侣的时候,一定要以内心深处的最大需求为依据。而不是以大脑为依据,尤其是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候。

语文读后感 篇2

——童话是生活最甜蜜的礼物

我在想我是不是唯一一个在20岁的年纪里仍钟爱着读童话的人,当我决定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在读完这本书之前,才看完虹影的《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这两本小说。看着在文革,大跃进、饥荒那样沉重背景下堆积起来的黑暗与爱的回忆,我更偏爱于童话故事里的无忧无虑,看完让生活都变的轻快了许多,至少是轻快了。与其说它是一篇读书笔记,倒不如说它是一篇心情日记更直接更随意些。

《圣诞老人传奇——他的生活和奇遇》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弗兰克·鲍姆的作品。他的代表作《绿野仙踪》是美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与《圣诞老人传奇》一样,都是写给孩子们的。本书是一部专门讲述有关圣诞老人的故事书。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传说有许多个版本,但鲍姆这个充满欢乐与幸福的故事确实最原始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版本。鲍姆营造出来的快乐气氛及善与爱的精神贯穿于该书当中,书中还有大量充满丰富想象力的细节。在他的描绘下,所有孩子敬爱的童年英雄,克劳斯,以一种经典的圣诞形象出现,受到孩子们世世代代的歌颂与追捧。他是每个孩子快乐的源头,因为他给全世界的孩子们制作精美的玩具。

“人类在年幼的时候叫做‘孩子’—我曾停下步伐把这些年幼的人类从苦难中拯救出来。我不愿干涉成年人的人生,自然施加在他们身上的重担也是他们必须要学会承受的。但是那些无助的小婴儿和无辜的孩子们,在他们完全长大之前享有快乐的权利。”这是文章中伟大的森林之神艾克说的一段话,可能也是全书中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一段话。作者的童话故事中贯穿着一种微妙的哲学,他阐述了一种众生皆有权利获取快乐的思想,并且有众生平等的意识,也赋予了对生命的尊重。我喜欢叫自己“孩子”,现在也是,一直都是。我们一天天的在成长着,路上的荆棘一次次的将我们绊倒,一次次的给予我们丑恶的教训。嫉妒、自私、邪恶??这些都是我们不断成长中留下的烙印,永远都无法抹去。当我们渐渐强大起来的时候,自然是学会了披荆斩棘,无但论你仍是多么的和蔼善良,多么的真挚高尚,你的心灵一隅也一定蒙上了一层“可恶的灰尘”,也许这是我们承担着生命的重担所必须,但至少,已经不如婴儿或孩提时代的纯真。或许在某个时刻,我们会感叹,回到童年时代该多好!童年时代应该也就是意味着纯真时代吧。这些灰尘,让长大后的我们的快乐不再那么纯粹,让我们的欢乐不再无所畏惧,我们会为了生活奔波劳碌,会为了病痛折磨流泪,会为了感情纠葛惆怅,会为了??会

时刻担惊受怕着,生怕我们努力得到的一切在某一瞬间轰然倒塌。

在另一方面,鲍姆也创造出了一种细腻浪漫的气息。你会发现任何事物,即使是最简单的小草和溪水,以及克劳斯与仙子们之间的感情,都像一首首温暖明媚的歌谣,在不知不觉中传递出五彩缤纷的爱。在克劳斯离开了布兹森林来到了最东边的霍哈华大山谷的时候有那么一段传神的描写,“在他看来,他脚边的樱草和雏菊都在朝他友好的微笑着;微风经过时会得意的边吹着口哨边轻柔地抚平少年额头上紧锁的眉头;小溪跃过鹅卵石,哈哈笑着冲上迂回波折的翠绿河岸;蜜蜂们哼着甜蜜的歌谣在蒲公英和水仙花之间飞来飞去;甲壳虫在长草地里愉悦的细语——而所有这些画面,都被撒上了愉悦的光芒。”我个人觉得这段话是写的极美的,我也喜欢那些有了生气的东西,只有有了生气,才感觉世界上的这一切都是有感情,而不是那么冷冰冰的。那些喜怒哀乐的情感才会有寄托之处,而不是像一缕孤魂飘荡在无声无息的苍茫大地。

在文章中无处不贯穿着一种众生平等的思想,无论贵贱,无论动物与人类。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出文章的一个小细节。“皇帝罗德的美丽宫殿,和男爵布劳恩高耸的城堡,是克劳斯不愿意去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有孩子,但是宫殿里的仆人当着这位年轻的陌生人的面把门关上,凶狠的男爵还威胁说要用他宫殿墙上的铁钩吧年轻人挂起来。于是,克劳斯只好叹着气回到欢迎他的穷人当中”。克劳恩作为一个由仙子在充满爱与和谐的环境中抚养出来孩子,心中自然不会有贵贱的差别对待,可是当他遇到富人们的粗鲁拒绝后,以为他们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金钱之后就不再需要能给穷人带来欢乐的玩具了。所以当贝西布莱森来到他的木屋前希望得到玩具时,他拒绝了。说道:“您是富贵的国王的女儿,你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我是做给穷人们的孩子们的,他们没有任何其他可以玩的东西”。贝西急切的回答“难道因为我父亲是国王,我就应该受到责怪吗?难道因为其他孩子比我穷,我就不能够得到这些我一直很渴望得到的玩具吗?”抚养他长大的仙子纳尔西说道“对我而言,一个孩子跟另一个孩子都是相似的,他们都是同一种生物。而财富就像一件外套,不管穿上还是脱下,里面的小孩都是不变的。”精灵女王也说道:“不管贫穷富贵,孩子们渴望得到美丽的玩具都是出自于他们的天性。富有的贝西也许像穷孩子玛利亚一样忍受着痛苦,她也会孤独,也会有失落,也会像其他孩子一样有活泼快乐的时候。”通过这三个不同角色的语言描写,直接把众生平等的思想刻画的淋漓尽致。这个是否会让我们想到如今正流行的一个词——“富二代”呢?富有是他们被披上的外衣,而他们的灵魂是不会因为他们的外衣而变得厚重或是单薄。那些仇富心理大可不必要,每个人都有他们各异的皮囊,但不可为此而否认了他们也该有的

善良或是纯真,他们也会有失落,难过或者痛苦。但是值得指出来的一点就是,像郭美美、王思聪这一类人,完全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的人,就不值得把他来平等的看待了,至少他们的灵魂不是那么单纯善良了。

正如所有的童话故事书一般,所有邪恶的东西终将会被正义打败,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将不朽,得到永生。“但在这世界上其实有这样一个规定——邪恶势力不受到反对是他们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但如果遭到正义的反对,正义必然要打败邪恶。”敖格华是人类一切邪恶念头的始作俑者,他们看不惯克劳斯为孩子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欢乐,消灭了他们所煽动的怒火,决定消灭克劳斯。当然,邪恶的敖格华力量是足够强大的,可是在代表正义的克劳斯以及他的布兹森林的朋友们的面前就显得那么不堪一击了。

我喜欢这个故事,我喜欢我们作为“孩子”所拥有的童话故事。童话故事里的真善美,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无论我们成长到了什么程度,我们的心里到底有多少负担。只要拥有了这些,并且一直坚守下去,我们就一直生活在童话故事里。

语文读后感 篇3

读了这一本书,我首先明白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顺应国际教育发展潮流之举,是大势所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要从多方面吸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地用新思想、新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告戒我们:“理念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孩子,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不仅照亮孩子的优点,还要照亮孩子的缺点,特别是在对待学生的缺点上,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要厚待“差生”,关爱学生的“缺点”,要善于理解学生,了解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善于正面引导,尊重学生个体,要善于因材施教,使其能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才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角度探求多种求解途径。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语文读后感 篇4

但非常有幸的是,有一个知心朋友《小学语文老师》一直陪伴着我。《小学语文老师》是我工作中的最爱。十几年来,她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而我在教学上也大有长进。心中真的非常感谢《小学语文教师》。自从与《小学语文教师》结伴以来,我学到了处理教材的技巧,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的方法等。《小学语文教师》有着动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通过她,我还认识了像于永正、支玉恒等教育界的名师,以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滋润了我的茁壮成长,是我成长的摇篮。她十分朴素平实。朴实是其魅力的源泉。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百家讲坛特别吸引人,教学点评格外忠恳,教案设计十分新颖,教学随笔精致过人。她走在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前锋。

《小学语文教师》让我感受到,教育要用心灵去点燃生命。每当我竭尽所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不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照亮前进的道路,让我寻到教学的亮点……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我还认识到“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何面对侃侃而谈的学生?我们语文教师的确要博览群书。掩卷沉思,自己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了,但感觉自己读书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不能坚持。但不管收获多少与否,相信坚持便是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读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让我们畅游在书的海洋中吧!

语文读后感 篇5

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它使我感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军民的懦弱,更可恶的就是那无耻的英法联军!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最大博物馆、艺术馆。

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贺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学完这篇课文,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这些万恶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命令,把洋人做靠山,想依靠洋炮来扫除国内的革命势力。我痛斥这黑暗的清政府。

可是最可恶的`是万恶的洋人,他们不但随意侵略中国,还我国的名胜古迹烧毁或破坏,他们还让我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我国的国格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而清政府和洋人们不明白,在这蒙受侮辱的背后,又有多少万双泪汪汪的眼睛在看着他们;有多少双愤怒的眼睛怒视着他们;有多少万人正准备揭竿而起,他们却丝毫不顾人民的死活。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屈辱历史的一段见证上,它的残垣断壁,仿佛在对人们诉说他辉煌的过去,又好像在向人们诉说洋人的残暴行径。它的毁灭在我国文化史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英法联军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强大,他们能敢吗?所以落后就得挨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劳,不让祖国再受蹂躏,让祖国永远列强国之首!

因此,我们要铭记一句话:莫忘国耻,振兴中华。

语文读后感 篇6

手捧着这本书,温儒敏这三个字引入我的视野,温老师的很多书我都略有耳闻,今天我带着对温老师的憧憬走进了《语文讲习录》的世界。

这本书对温教授近年来关于语文教育的新思考、新探索、新见解和新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温教授所提及的求真务实的'态度还有引导者的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求真务实的态度是最不能缺少的,遇到问题就要实在的去做,专家都需要调查研究,更何况是我们教师呢,我们不能只做情绪印象方面的思考,一切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我想这也是教育很重要的要求。其次是引导者的力量。书中说:语文老师如果不是读书种子,怎么指望学生好好读书呢。大多数同学喜欢教学认真且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而且这些老师一般都比较个性化,并不会根据教学大纲来教学,而是有自己的风格,独立思考,并且带领着学生去读书,将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激发学生的灵感。让我们用心育人。我们应当感谢温教授,他通过研究给我们提供规范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的有担当。同时我想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当引导学生去读一些闲书,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提升素养。

读完温教授的书后,会产生很多思考,最应该让孩子们抓住阅读,我们以引导者的力量来带领孩子们进入另一个语文的世界,同时,我会立志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语文读后感 篇7

我读了很多书。当我读到勇气这本书时,我学到了很多。我想学会控制自己。当我面对美味的'晚餐或冰淇淋时,我的心很挣扎,我无法控制自己。

但今天我读了《勇气》这本书,勇气在我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非常重要。

语文读后感 篇8

这段时间在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时至今日,已经读完,在这本书的开篇,于老师所说的"人生要留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到了他对写作的执着,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怀有"作家梦",就如于老师一样。用他的话来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自己写教学随笔,写教学反思,写"下水文",指导学生写作,并且随时随地他都能发现写作的素材,并且很好的利用,引导学生写作。他经常开玩地说:"写,让我变成了一条猎狗,睁大眼睛看世界,张开鼻孔嗅四周,竖起耳朵听动静。干什么呀?搜寻生活中的真、善、美!"

我看到他对读书的执着,他教的每一篇课文,在课堂上,除了让每一个孩子读好每一篇文章外,还引导学生读课外书,做读书摘录。他自己也大量阅读,坚持阅读,读出人物的年龄,说话的语气,此时的心情,甚至读好标点符号。

他留给我的还有他对教育的执著。他始终秉持着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他的课上得很有意思,他的课堂就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课堂。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于老师自己说道:"和孩子共处时间长了自己便成了孩子",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他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孩子。他时时告诫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是孩子。

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显然于老师是成功的,他对教育的种种执著都源于一个字"爱":他爱教育事业,爱语文,爱孩子!他给我们留下了的这个大大的"爱"字,时刻激励着无数的语文人。

读于老师的这本《我怎样教语文》,给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让我明白了怎样让人生留痕。

一、脚踏实地地做

于老师说:"好文章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都说实践出真知,读于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要脚踏实地做,不得有半点马虎。面对那几十个嗷嗷待哺的学生,我们要认真教学,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为"一日难再晨",她们拥有着人生最美的年华,理应接受实实在在的知识,对于课堂,我们不能有半点虚假,要让孩子明亮的`眼眸里看到真善美。对于备课,不能有经验主义,经历的不同、年龄的不同、知识积累的不同,对相同的文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深层次的理解。

二、简简单单地教

看于老师的课堂,简单到俩字"读写",把书读好,把字写好,把文章内容揉碎了教给学生,学生能深入把握文本内容。我们平时总想着自己的课堂上有"亮点",于是大谈与文本相关的写作背景等等,却忽视了文本本身内容。就如北大教授漆永祥所说的,教师就一节课所讲内容应该重点突出,将关注点放在文本内容上,而不是其他。

于老师所说的简单教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就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看来缺少了"读",对一篇文章的学习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张田若先生说:"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学生读的情况更多在于老师的指导,很多时候,很多老师都做不到这一点,当然包括我自己。因为迫于教学成绩的压力,过多的研究做题策略,反而忽视了语文最基础的东西,总是觉得光"读"怎能出彩?殊不知,"读"是需要真功夫的,是需要充足时间的,是需要真正"以生为本"的。

于老师说,总之,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再说具体一点,是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不正是语文所应该教和学的内容吗?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呀!所以亮点就是基本保底的部分。

写到这里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之前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总是用过多时间放在背景和作者介绍上,以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思想内容,仔细想来,这样难免会哗众取宠,容易误导学生,将他们的注意力迁到文本之外,以后要将更多讲解放到文本本身上,更适应学生所需,教学目标也容易实现。

三、坚持不懈地思

于老师说:"我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写反思。多则长写,少则短写,不可不写。"反思的过程是又一次对自己教学的梳理,是对自己课堂得失的总结,是对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提升。但是我们在上完课后,很多时候有思没写,或者是上过不思。希望以后自己也能用笔记录下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轻轻合上这本书,于老师的话又在耳边回荡"人生留痕".也希望自己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能有更大的收获,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语文读后感 篇9

今天我们学了《画杨桃》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形状,同学们都笑他。老师走的'他的座位上坐下来,看看了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让笑小男孩的同学也都坐在小男孩的座位上观察,这些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分析,对事物才能有正确的认识。以后我也要向小男孩学习,学习他认真观察、不怕别人嘲笑,坚持自己见解的精神。

语文读后感 篇10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他的《余映潮讲语文》一书,受益匪浅。

一、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阵地。余老师的书,为我打开了阅读教学的新天地,我豁然开朗,阅读教学应该这样教。余老师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一切阅读教学艺术手法的运用,都是为了引领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之中。创新的阅读教学设计的不同寻常之处是: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一课多案。课堂教学设计24字口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好的语文课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显现着诗意手法。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要素:诵读、评析、积累。他在教学艺术上孜孜探求这样的境界: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

试看以下课例:《记承天寺夜游》,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篇,余老师从朗读、分析、欣赏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指导。首先是朗读:一读解决生字词;二读读出重点字词;三读读出感情,通过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和老师的范读、指导,学生一步步读出了文言文的味道,读出了夜游的味道,读出了文章中复杂的情感。我惊奇地发现,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不太重视的环节,师生之间竟然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余老师说的好: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课文的味道。果然,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你看在他的引领下,学生似乎越读越想读,越读越带劲,越读越有味道。朗诵课文为学生理解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后是分析课文:这一过程中余老师组织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将课文变形,即划分层次,概括意思,让学生将课文变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看似很普通的教学环节,经余老师的点拨,似乎变得立体起来。同学们各抒已见,经过讨论最终形成了三种意见:

A,分两层前一部分叙事,后一部分抒情;

B,从事情发展的顺序上第一层是起因,第二层发展,第三层再发展,第四层结局;可用起、承、转、合四个字来概括。这个活动使学生们理解了叙事加抒情是叙事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也使同学们对文章的结构安排之精妙略有体会。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有思想能交流的个体,但在教学中如何组织交流探究也是一门学问。我们要学习的是其神而不是形。

最后让每位同学都写课文观感,教学活动设计为请同学们谈谈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法之美等,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打开了,这才是最高效的课堂!学生们俨然成为了一个个小评论家,你看:本文美在篇幅的精短,内容之丰满(一晚、一友、一景、一感);结构的灵动如月色的描写(明写,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暗写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美在情感的波澜,由快乐(欣然起行)到寂寞(念无与为乐者)再到快乐(怀民亦未寝)最后到感慨的情绪(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从余老师的设计的教学环节之中,我看到了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切入点,也就是提问的精妙的重要性。

二、教学研究

余老师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在语文教学中,只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扎扎实实就行教学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奋斗的芽儿才会结出成功的果。耐力是一种智慧,坚持走难走的路,必定能见到不寻常的美景。

中学语文教师的常用研究方法:

1.梳理整合式研究

2.思想火花式研究

3.专项突破式研究

4.论文写作式研究

5.一课多案式研究

6.顺势拓展式研究

7.提炼升华式研究

8.名师跟踪式研究

掩卷沉思,墨香犹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研究方法,追寻名师的脚步,不断提升自己。

语文读后感 篇11

溪水东流,斗转星移,日月梭,时光是那么匆匆,人类何等的伟大,却终是敌不过大自然的规律,打不败匆匆的时光,逃不掉最终的一个“死”字。

我始终相信,时间是上帝的恩赐,它赚不来买不来,而且用完了就不再拥有。时间不会让你紧攥着的`,无论你在做什么,它总会悄无声息地逃走。所以,我们只有和时间赛跑,才不会让太多时间那么快地流逝。

大自然看上去是周而复始的,其实所有东西都是失不再来;燕去了,又归来,可那只曾停留在我肩上的燕子还会回来吗?桃花谢谢,还重开,可那朵最艳丽的桃花还会在桃林出现吗?杨柳枯,能再青,也许这美境仍会出现,可不知我们还有没有机会欣赏这美景了?

朱自清先生说得没错,匆匆的时光一眨眼就不见了,就象我现在写的每一个字,日子都在我的笔尖上过去,任凭我写得多快,它也不稍作停留,匆匆的时光会把所有的痕迹带走,象一缕清烟消失在风中。其实,我认为朱自清先生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他的作品一直留在这个世界上,留在世人心中。他在日子尽数消失前留下了痕迹,这也算和时间赛跑胜利了吧。虽然没人能把什么东西带走,却可以在世上留下很多精神财富,也可以算是带了一份功回去。

你聪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那我们就不要平庸度过了这一生。

语文读后感 篇12

今天,我读了《找骆驼》这篇作文,讲的是有一个人弄丢了一只骆驼,他到很多地方都么有找到,在路上他看见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说,看见了,那人说在哪里呢?那老人说,前面有你骆驼的脚印,结果,那个人真的'找到了自己的骆驼。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做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有耐心去做,找不到的东西都能找回来的,我觉得那位老人也很诚实,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语文读后感 篇13

今天,我们学了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国王御厨里的陶罐和铁罐,它们在争论“谁敢碰谁”随着时间流逝,虚心的陶罐成为很有价值的'东西。骄傲的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了。

铁罐的傲慢无礼像一面镜子一样,告诉我们要懂得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陶罐谦虚而不软弱,处处想着别人的思想品德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语文读后感 篇14

自从我读了《找骆驼》这篇文章,我觉得里面的这位老人非常善于观察,里面骆驼的小小细节都被老人发现了,这就证明老人善与思考。

老人虽然很老,但是非常聪明。

说不定,我还不如他聪明。

啊呀!真希望我也很聪明啊!

语文读后感 篇15

在语文书的115页上,有着这样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了我们祖国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叫作“圆明园”。在当我翻开这一篇课文时,我的心中突然间感到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那种悲伤和仇恨一起交织在我的脑子里的感觉,不可言喻......

圆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由圆明园,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浓缩了我国各地最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颂,这一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才建造出。圆明园中有许多建筑,比如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样如此庞大、精致美丽的`圆明园,怎么不能称得上我国的皇家园林呢?!

可是到了1860年时,让无数人愤怒的事情发生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进圆明圆,他们把一切能拿走的东西通通掳走,一件不剩,拿不走的,就把它们砸破,敲碎。同时,为了销毁罪证,在10月18日到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一直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天空,我国这一园林的珍贵宝物,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就这样被大火烧的灰飞烟灭。我对敌人有着无比仇恨!我国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就这样被侵略者们毁于一旦。

这些侵略者对我国圆明园的所作所为是如此残忍和灭绝人性,是我们应该铭记终生的事情!侵略者太可恶了!

如今的圆明园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我感到悲伤和惋惜,但是它还是我们祖国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永远无法改变!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为祖国奉献自己才能,为祖国付出,让祖国更加发达!

语文读后感 篇16

从《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这本书过来的。夏老师真是博才,不仅仅文学上有造诣,在电影、音乐、绘画上也有独特的见解。

在唐诗那本书里给我最大的触动是这一段话: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都生活在这悠悠天地之下,其实,不管是麻雀,还是鸿鹄,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孤独,因为,麻雀不止一群,鸿鹄也远非一只,真正孤独的是这湛蓝的天,苍茫的大地,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因为权贵的青睐而晴空万里,也不因为富贵的远去而淫雨霏霏。永恒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一起,就是永恒的大寂寞,也是永恒的大孤独,同时,也是永恒的大自在。

夏老师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格局、不一样的思考。

而在这本书中,老师不仅仅在讲一门课,他更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学生不仅仅学习,而要学会美德,学会发现美、变得美,怀有善意,怀有爱。让学生备课不仅激发了兴趣,更提升了自我,找到自我。

弟子不必不如师,夏老师善于接纳新事物、新想法,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待孩子的教育中,更是宽严并济。特别是关于公平与法制问题,他认为真正的.民主是要保护少数人,保护弱势的人,对待强者要强硬,对待弱者要柔和。真的很喜欢。

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加入这个群体中,当然以后有孩子,我也要学习夏老师的做法,希望给孩子有选择权,有自由的思想、自由的人生。

语文读后感 篇17

在我看来,虽然《海底2万英里》很简单,但它也是一本有趣的书。它让我渴望在关注海洋的同时探索;尤其是尼摩船长和他的诺第留斯潜艇的传奇经历唤起了我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尼摩船长的潜艇在海洋中可谓潇洒,不可阻挡:有时穿梭于沉船中,有时在海底行走,有时与鲨鱼共舞。除了无限的向往,我还不断探索传奇背后的.奥秘——尼摩船长为什么能自由驾驭海洋?

首先,他善于探索和创造。他发现了电,这对他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在现实社会中,他应该是一个可以与爱因斯坦媲美的科学家。

其次,他知识渊博。他会说法语、英语、德语、拉丁语和其他语言,这为他与无处不在的人交流创造了便利;他还在伦敦、巴黎、纽约等地学习,这使他有丰富的知识,所以他可以秘密设计自己的图纸;他周游世界,经验丰富,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决定。

第三,他有很深的特殊背景。在原文中,他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很容易地偿还法国数十亿的国债!”可以看出,他很富有,不是一个普通人。

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博学多识、财力雄厚。正因为如此,尼摩船长才能“海阔鱼跃,天高鸟飞”,拥有自由。也就是说,自由需要资本,自由需要付出。

自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词,谁不渴望自由呢?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正是通过逐渐克服自己的无知,人类才能突破自然的禁锢,获得更大的自由。远不说,就说__年吧。6月16日,两个名字备受关注,一个是“神九”,另一个是“刘洋”——中国第一个“女太空人”。数据显示,她自己__今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直到今年6月首飞才走出航天城的大门。培养一个成熟的宇航员通常需要四年左右的时间,而她只用了两年就完成了这一切。因此,当我们都羡慕宇航员能够自由飞越太空时,我们应该记住,不是她运气好,而是她的良好素质和勤奋成就了她。

我们有必要通过这样做来赢得更大的自由。所以,采取行动,让自己更有力量,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自由!

语文读后感 篇18

《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他忍辱负重,努力工作,花了一生的精力。这是一部伟大的历史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曾被鲁迅誉为“史家绝唱,无韵离骚”。

伟大的哲学家培根说:“读历史是明智的”,唐太宗也叹了口气:“以铜为鉴,可以穿衣服;以古为鉴,可以看到兴衰;以人为鉴,可以看到得失。”《史记》生动地展示了宏伟的社会画面,也塑造了大量生动的历史人物,让我们从历史中理解真相,揭露丑陋的行为,赞美高尚的道德。

《史记》中生动生动的历史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对人谦虚、善良、孝顺父亲的.虞禹;受人尊敬、勤政爱民、为治水而不入的大禹,深受大家的喜爱;还有残忍、沉迷于酒色、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最终失去了江山的商周王;只是为了赢得美人的笑容,点起篝火,不惜一切代价戏弄诸侯的周幽王,“宫中美女一破脸,惊尘溅血千年。这是周幽王堕落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忘亡国之耻,卧薪尝胆,最终战胜吴国越王勾践。“这是周幽王堕落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忘亡国之耻,卧薪尝胆,最终战胜吴国越王勾践。知识渊博、见识渊博、始终以祖国兴衰、人民疾苦为思念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以“愤怒抒情”的方式创作了《离骚》,名垂千古。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永恒,映射着未来。读完《史记》,让我读出历史的真相,读懂一点历史发展的规律。读历史使人明智,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把理解历史作为把握人生的关键。明智的人不仅要忘记过去,关注未来,还要全力把握现在,创造未来。从历史的角度看,圣贤真正的精神在哪里?我认为这是阅读史记的最大意义。

语文读后感 篇19

看了余秋雨的这些散文我感触颇深,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带给我一次心灵的洗礼,很是震撼,但最让我喜欢的还是他的《废墟》这篇文章,它里面的话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思想,在极大数的人都认为完整才是美的时代。他却提出了读后感500字大全一个可以说是另类的`想法——废墟也是一种美,也许嫩绿的叶子象征着希望,可是谁又能否定飘落的秋叶就不是一次生命的轮回吗,就不是另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落叶是人们心中“废墟”的代表,可是它却赋予着别样的精彩,难道不是吗?

圆明园曾代表着皇家高贵的身份和无尽的财富,可是现在当我们再回首过去时,看见的又是些什么呢?是一幅残缺破烂不堪的景象,我们已经很难去想象它曾经拥有过的那些光辉岁月。当有人提出修复圆明园的时候,有些人却站出来否定了,因为即使修复了它原有的容貌又能怎么样呢?那些曾经遭受过的屈辱历史就能消失在历史的记录里吗?答案是当然不会了,残缺的圆明园,一个废墟一般的存在,也是一种美,另类的一种美,因为这个残缺般的废墟的存在才让我们更加牢记了历史惨痛的教训和惨象,废墟是一种美,残酷而真实存在的美。它是不会因为它的不完整而被世人所遗弃,相反的,人们只会更加记得它,它将会永远的被人们珍藏在心中最深的那个角落。

在《文化化苦旅》中我能感受到余秋雨那深厚的文字功底,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杰出的才子,他的文章并不是最华丽最优美最感人肺腑的,但却是令我感触最深的,他的文章教会了我许多的哲理,我也能感受到来自他内心深处的真切想法,看完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那纯朴简单的文字是我思想上的一次撼动,是我精神上的愉悦,更是我心灵上的一次完美震撼。

语文读后感 篇20

从学习乌塔这篇课文,我又反省了自己,我自己出去的时候,妈妈总是跟着我,就算是去邻居家,妈妈也是跟着我,生怕我出了什么事情,我就像家里的一个大爷,爸爸妈妈就是我的保镖,天天跟着我,保护我。

以后,我不能这样了,我要学习一下人家乌塔,自理能力非常强,才十四岁,就开始独自一人游欧洲了,而且还是个女孩儿,我以后不能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