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世界文明史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篇1
我们都知道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这个故事源于《圣经》,但是,你是否知道,这更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伟大史诗《吉尔伽美什》。那么,你是否知道神灵的本质以及神灵与人的关系?
这是一本《世界文明史》,与许多专业的学术著作不同,里面几乎没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几乎没有作者的臆想和推断,而是许多第一手的历史资料,涉及到特定历史时期的事件时,使用的又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可以说,这只是一本“非专业著作”,不过,其值得让人一读的也正是因为其“非专业”,没有武断的评介,只是引领读者进行一次次穿越,把对世界文明史的探索乐趣交给了读者,让大家能够用所看到的一鳞半爪,恢复一条龙出来。
说来,这挺符合太史公的“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积累丰富的资料),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这应该也是是著史者最应该下的功夫了,只是现在不少史学家往往只是凭借一点点史实自己臆想编造,而且随意下结论,引读者入迷途,害人非浅。
从书中,你可以读到古罗马一位官员关于日常生活的记述,你可以读到一战幸存都关于残酷战争的描述,你可以看到宗教演进的一幕幕真实的记载。作者还算理性,没有过多地进行美化。
读到公元前18世纪时的《汉谟拉比法典》,看到诸如“如果一位自由民抢动别人而被人抓住,那么他将被处死”;“如果一个儿子殴打他的父亲,他的手将被砍掉”这些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法律,让人不得不深思。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篇2
《世界文明史》一书将第二次布匿战争写的史诗一般,世界文明史读后感。很享受的八这一章看完了。
汉尼拔在九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名将哈米卡尔带到巴力神面前,让他发誓,不要忘记向罗马复仇。我难以想象,邪恶的巴力神面前还有如此集智慧、坚定、美德于一体的完美的人。而迦太基则是败坏、贪婪的过度,一如他们在迦南。
汉尼拔26岁离开父兄经营的新迦太基(西班牙),带着4万名士兵进入意大利。在征战的15年中,他战无不胜。或者说,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取得了所有可能的胜利。
但是,汉尼拔没有攻克罗马。罗马有几十万可以动员的兵力,但他始终只有四万士兵而已。由于迦太基的贪婪和惧怕,他几乎没有得到来自母国的任何援助。
汉尼拔没有失败,他靠自己的意志品质在意大利坚守。但是他的祖国和迦太基都遭到了罗马的打击。45岁的他返回迦太基,失去了很多部队,然后在对抗罗马时战败。
57岁的汉尼拔在迦太基想要除掉他的时候去了东方安条克,继续与罗马为敌。但是安条克还是失败了。他又逃往克里特,但是仍然是罗马孜孜不倦想要获得的人。最终他来到了黑海南岸的城市,那是当时希腊化世界的尽头了。罗马人仍然不放弃抓到他,最终汉尼拔在67岁时候为了不落入罗马人之手,自杀。
迦太基为什么失败?作者杜兰特看的清楚:这是自由人的罗马对雇佣军的迦太基的胜利。罗马人富有爱国心、团结、沉着,而迦太基则堕落败坏,甚至赔款的时候还要克扣百姓的钱款。战略重要吗?当然。但是战争的背后总是民族性格的对决。过去如此,现在还是这样。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篇3
读史不是单纯地看过去的故事,更不是机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处诞生了什么王朝、发生了什么事件和战争、出现过什么横空出世的人物和创举……这两种最常见、浅薄的读史方式,在大众中普遍存在。纠其缘由,实在是和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国的历史老师们自身真会读史的人并不多,历史教学和研究成为许多大中小学老师自娱或是谋生的工具。其二,本质是跑偏了的中国教育体制带来的苦果――应试为旨,拒绝思考。
今年看到了最新一版的《世界文明史》(第四版精装本),共有五位作者,第一作者为丹尼斯?舍曼(Dennis Sherman),五人皆为美国知名高校的历史学教授。这本排版、印制、配图精美的世界文明史,最精妙的是它别具一格的读史方式,让它足以笑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鹤立鸡群于各种“文明史”书之中。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们,怎样读史。
毋庸置疑,读史使人明智,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留下过“以史为鉴”的忠告和劝诫。然而,真正会读史(知道怎么读历史、读得懂历史)的人,其实很少。读史不是单纯地看过去的故事,更不是机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处诞生了什么王朝、发生了什么事件和战争、出现过什么横空出世的人物和创举……这两种最常见、浅薄的读史方式,在大众中普遍存在。纠其缘由,实是和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国的历史老师们自身真会读史的人并不多,历史教学和研究成为许多大中小学老师自娱或是谋生的工具。其二,本质是跑偏了的中国教育体制带来的苦果――应试为旨,拒绝思考。历史课,是最趣味盎然、最容易让学生长智的一门课程,变得已和序列化的乘法口诀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无异。不会思考(或不愿再思考)的老师、总是按照上下五千年一路写来的引人瞌睡的历史课本、永不褪色的“背景—原因—意义—影响”套路学习法……失败的历史教育,导致长大后的学生们不再多读史,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学会怎么读历史,历史没给他们带来智慧。与其如此,何必浪费时间看这些没用的过去的故事?看小说,岂不更乐哉?
历史究竟该怎么读?估计不同的历史研究者和学术大家,都可以给出一大篇洋洋洒洒的读史心得。丹尼斯?舍曼版的《世界文明史》并没有明确写出一个读史模式,它的独特,在于它不按惯有的方式去把历史事实串起来,以告诉大家历史是这样或那样。它没有作者的个人评说、臆想和推断,而是将历史资料精心的编排起来,再加上行文中用心设置的思考问题,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由读者自己思考出来的“世界文明史”。
书中一共有26章和一个主题分类目录,每一章都由三部分(第一手资料,视觉资料,第二手资料)组成,所以,真正读懂了一章,剩下的就都知道该如何去读了。第一手资料(是历史学家们常用的历史文献资料),视觉资料(和主题密切相关的绘画、雕塑、文学等各类艺术材料及历史地图,很像一个微型博物馆),第二手资料(各历史学者对该主题进行研究后发表的重要文章,像专家的研究作品集),这些都不是作者观点的文字,行文间处处渗透的是“思考”二字。历史资料、历史记载、历史事实,就是那些东西,从一大堆表象背后能否看到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读史和看史的'区别了。《世界文明史》就似一位绝佳的领路人,领你踏上读史的正确之路,当然,此后的造化还得靠个人的努力和悟性。
因为作者选取的很多资料,都是人尽皆知而又特别具有可读性的,对世界文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读起来会很轻松。而个人特别希望中国的历史学教育者,能看到这本《世界文明史》,以引领更多的孩子真正走进历史的天空。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此书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料的选择上。虽然作者没有对任何主题发表个人看法,但在资料选择的时候,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带上个人的主观喜好,比如对公元500年以前中国历史资料的选择,就不够具有代表性、不够全面。这种写史方式,对写作者的学识素养和功底的要求非常之高,我们对作者不应过于严苛,但这样的一种读史方式,却非常值得中国的历史学者和教师们学习,也值得每一位读史的人学习。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篇4
读史不是单纯地看过去的故事,更不是机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处诞生了什么王朝、发生了什么事件和战争、出现过什么横空出世的人物和创举……这两种最常见、浅薄的读史方式,在大众中普遍存在。纠其缘由,实在是和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国的历史老师们自身真会读史的人并不多,历史教学和研究成为许多大中小学老师自娱或是谋生的工具。其二,本质是跑偏了的中国教育体制带来的苦果――应试为旨,拒绝思考。
今年看到了最新一版的《世界文明史》(第四版精装本),共有五位作者,第一作者为丹尼斯?舍曼(Dennis Sherman),五人皆为美国知名高校的历史学教授。这本排版、印制、配图精美的世界文明史,最精妙的是它别具一格的读史方式,让它足以笑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鹤立鸡群于各种“文明史”书之中。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们,怎样读史。
毋庸置疑,读史使人明智,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留下过“以史为鉴”的忠告和劝诫。然而,真正会读史(知道怎么读历史、读得懂历史)的人,其实很少。读史不是单纯地看过去的故事,更不是机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处诞生了什么王朝、发生了什么事件和战争、出现过什么横空出世的人物和创举……这两种最常见、浅薄的读史方式,在大众中普遍存在。纠其缘由,实是和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国的历史老师们自身真会读史的人并不多,历史教学和研究成为许多大中小学老师自娱或是谋生的工具。其二,本质是跑偏了的中国教育体制带来的苦果――应试为旨,拒绝思考。历史课,是最趣味盎然、最容易让学生长智的一门课程,变得已和序列化的乘法口诀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无异。不会思考(或不愿再思考)的老师、总是按照上下五千年一路写来的引人瞌睡的历史课本、永不褪色的“背景-原因-意义-影响”套路学习法……失败的历史教育,导致长大后的学生们不再多读史,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学会怎么读历史,历史没给他们带来智慧。与其如此,何必浪费时间看这些没用的过去的故事?看小说,岂不更乐哉?
历史究竟该怎么读?估计不同的历史研究者和学术大家,都可以给出一大篇洋洋洒洒的读史心得。丹尼斯?舍曼版的《世界文明史》并没有明确写出一个读史模式,它的独特,在于它不按惯有的方式去把历史事实串起来,以告诉大家历史是这样或那样。它没有作者的个人评说、臆想和推断,而是将历史资料精心的编排起来,再加上行文中用心设置的思考问题,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由读者自己思考出来的“世界文明史”。
书中一共有26章和一个主题分类目录,每一章都由三部分(第一手资料,视觉资料,第二手资料)组成,所以,真正读懂了一章,剩下的就都知道该如何去读了。第一手资料(是历史学家们常用的历史文献资料),视觉资料(和主题密切相关的绘画、雕塑、文学等各类艺术材料及历史地图,很像一个微型博物馆),第二手资料(各历史学者对该主题进行研究后发表的重要文章,像专家的研究作品集),这些都不是作者观点的文字,行文间处处渗透的是“思考”二字。历史资料、历史记载、历史事实,就是那些东西,从一大堆表象背后能否看到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读史和看史的区别了。《世界文明史》就似一位绝佳的领路人,领你踏上读史的正确之路,当然,此后的造化还得靠个人的努力和悟性。
因为作者选取的很多资料,都是人尽皆知而又特别具有可读性的,对世界文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读起来会很轻松。而个人特别希望中国的历史学教育者,能看到这本《世界文明史》,以引领更多的孩子真正走进历史的天空。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此书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料的选择上。虽然作者没有对任何主题发表个人看法,但在资料选择的时候,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带上个人的主观喜好,比如对公元500年以前中国历史资料的选择,就不够具有代表性、不够全面。这种写史方式,对写作者的学识素养和功底的要求非常之高,我们对作者不应过于严苛,但这样的一种读史方式,却非常值得中国的历史学者和教师们学习,也值得每一位读史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