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向孩子学习》读后感(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1
《向孩子学习》,一本看似平淡的小书,以大量的事实,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惊心动魄"的变化:人高马大的父母在小孩子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或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新闻记者被自己上小学的不起眼的孩子问得"一愣一愣"的……《向孩子学习》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的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孩子常常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智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能静下心来,放下架子,听孩子说话,是种境界。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父亲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对孩子期望较高,但孩子却不满父亲的管教,经常早出晚归,我行我素,终于导致了父与子之间的战争。在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之后,儿子对父亲提出了一个意见——在我说话时您不要出声,我说完一句您重复一遍,在您说话时我也会这样,就这样父亲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样体会到了父亲的苦心。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变成了春天,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是北纬30°上下,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
《向孩子学习》一书,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2
成人的世界里,孩子是不懂事的。他们这些孩子,每天就只知道疯疯癫癫,没有个正经。要不中国人怎么会有句古话叫: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是的,小孩子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特别是逻辑性要求很严密的问题的时候也许他们的解决办法和回答答案很是令人费解,但是我们仍然能从他们那里学到一些东西。
最近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有61篇,由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永不厌倦的话题,“为人父母”不单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更暗示着人的一生真正成熟。在随之而来的岁月里,新任父母面对纷至沓来的教育问题,不断争论、借鉴、修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了家庭教育的口头禅。
然而,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呢?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和点心时,切不可把他当作小宠物而轻视;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3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而谈。要想读懂就得像作者一样的去思考,跟他们有一样的关注,体会他们那颗美丽的心灵,真切的去感受他们的困惑、痛苦和焦虑。只有人才能影响人,也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我将多一些从容,多一些关心,用平和感悟的心,开始自己幸福的阅读生活。
读完这本《向孩子学习》一书,我受益匪浅。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经历构成,每一个小故事看似平淡、平凡,但每个故事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找到了自己和孩子之间存在的距离。
通过阅读本书,让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去“尊重孩子、了解孩子、赏识孩子、解放孩子”,看似简单的问题,里面却深藏奥妙之处。
尊重孩子,我们如何做到尊重孩子?在大多数人眼中认为的尊重或许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意。但通过阅读本书让我了解到尊重不单单是晚辈对长辈的敬意,同样也是长辈对晚辈爱护的体现。
了解孩子,如何去了解孩子?身为教师我们应在日常的接触中怀揣着一颗发现新鲜事物的心,一点一滴的积累,身为父母我们应在日常的`生活中挑选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哪怕是一顿早餐、一句鼓励的言语、一个肯定的眼神,生活中的日积月累都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让孩子的自信心得以成长。
赏识孩子,是父母发自内心对孩子的欣赏,这种欣赏不仅可以通过亏赞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在不经意间,通过表情、肢体动作流露出来。而这些微妙的信息,孩子都可以敏锐的捕捉到。所以,真正的赏识孩子,父母需从自身的修心开始,由内而外的赏识,才能够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解放孩子其本质就是信任孩子,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也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
《向孩子学习》里面的小故事教会我们的不单单只是尊重、了解、赏识与解放孩子,而是让我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发现孩子更多的潜能,去激励、鼓励他们,让孩子能够更好更完美的将自身潜能挥发出来。
让我们一同向孩子学习吧,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真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限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笑脸,感受到孩子成长、成功的历程。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4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觉得很好奇。向孩子学习,学什么呢?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向孩子学习,孩子有什么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呢?一个个的疑问在我的脑海中盘旋着。
《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给我印象很深刻。一天,上课铃响过之后,任课老师拿着课本走进教室,当看到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时,便生气地问道:“今天谁是值日生?为什么不擦黑板?”班里一片寂静。老师见没有人答应,就又问了一遍。忽然,一个矮个子的小男孩跑上去,迅速地擦了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认真地擦着黑板的每一个角落,许多地方够不着,他不得不搬了一把小椅子来,站上去擦。班里仍是一片寂静。这时老师咳了一下,发话了:“同学们,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不负责而引起的,耽误了大家这么宝贵的时间。”班里一片骚动,不知是谁小声说了一句:“今天不是他值日。”随后,一个学习成绩拔尖的女生慢慢地站起来说:“今天是我值日。”老师的脸色变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要注意。”这时,那个矮个子小男孩擦完黑板,搬着椅子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想想,如果这位老师当时能够抓住那位同学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那位同学的自尊心一定会得到提高。可遗憾的是,老师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式。
读完这个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能想象到上面的事例中,老师的话会怎样打击小男孩的自尊心。老师只看孩子的成绩来判断孩子行为的好坏,本应该受到鼓励的孩子,却遭到老师的批评,他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这个故事使我想到了自己在平时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中也会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他们需要被尊重。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美的话也会使他们心花怒放,也可能是一句简单的赞美的话就能使他们对自己有了自信,有了学习的兴趣。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第一次和孩子们打交道,不会去揣测学生的心里,而且怕和学生走得太近导致学生不害怕你,教学质量体现不了,和学生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上课的时候,总想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想让学生能顺利的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特别是在公开课的时候,预设好的环节,结果学生却不能顺着自己的思路,相信这是令教师头痛的问题。往往这时我总会把学生硬生生地拉回到自己的预设环节中,最后导致学生学得糊里糊涂,自己则感觉上得太累。细细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强硬灌输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我不能虚心地向孩子学习,不知道静下心来听孩子说说自己心里对知识的感受,没有给孩子平等交流的机会。
孩子常常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智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能静下心来,放下架子,听孩子说话,是种境界。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父亲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对孩子期望较高,但孩子却不满父亲的管教,经常早出晚归,我行我素,终于导致了父与子之间的战争。在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之后,儿子对父亲提出了一个意见——在我说话时您不要出声,我说完一句您重复一遍,在您说话时我也会这样。就这样父亲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样体会到了父亲的苦心。
孩子天真的话语,常常使大人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孩子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给我们父母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冰心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和孩子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向孩子学习,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教育者自身的需要。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5
暑假就这样过去了,感觉没有什么特别,少了一份儿童时期焦急的期待,或许,也少了一份老年人对于时间的紧迫感,日子总是这样,表面上没有什么东西,其实总觉得内心缺少点什么。
假期里,觉得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就是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现在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
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却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
有些东西我们本都拥有,是我们没有好好珍惜。或者在我们还不懂得珍惜的时候,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们遗失了。当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们想起了它们,才意识到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珍宝,而这些珍宝,却已经永远地离你远去了。纯真你还有吗?悄悄的问问自己,失去了,别担心慢慢把它找回来,拥有了记得要珍惜,让我们用一个纯真的心,生活着、工作着,享受着。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6
孙云晓老师的《向孩子学习》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赏识孩子、解放孩子”时时萦绕在脑际。近段时间在用心听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学习》。是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主题曲?歌里唱道:“学会不加装饰的制造句子,学会不必兜圈的表达意思,学会不修篇幅的蕴酿构思,学会简简单单将快乐透支,学会欢欢喜喜的积善布施。“在书中,在歌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师,就是纯洁无暇的玉。
掩卷细思,才猛然发现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孙云晓老师的想法一样。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冰心、泰戈尔把一生的重要时光都献给孩子,孩子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无穷的诗意激情。大家们如是,我们呢?我呢?作为一线上的教师,我一直都觉得孩子总是懵懂无知的、孩子总是调皮任性的,孩子总是要我们大人来调教、来指导、来教育的。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
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和点心时?切不可把他当作小宠物而轻视。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7
《向孩子学习》这本书,是由孙云晓主编的一本书,也是向各位教师及家长朋友们推荐的一本好书。这本书由六十一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里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我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另外一面,这一面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一篇叫《蛋筒冰淇淋》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一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我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候的我们,就像一张白纸,没有收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们伟大的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他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斥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和点心时,切不可把他当作小宠物而轻视;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作为现代老师,我慢慢地发现了孩子身上也有我们所需要学习之处,本书《欢乐蹦蹦跳》中“童言无忌逗你笑”板块中,孩子天真的话语把荧屏前每个人都逗得笑弯了腰,是的,也只有他们,不会顾忌太多现实的东西,否则,流传至今的《皇帝的新装》中怎能把骗子的把戏揭穿呢?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近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得不不自愧不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地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所以在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运用“尊重”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锁,培养出健康活泼、诚实勇敢、富有个性的新一代接班人。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8
《向孩子学习》这本书,是由孙云晓主编的一本书,也是向各位教师及家长朋友们推荐的一本好书。这本书由六十一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里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我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另外一面,这一面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一篇叫《蛋筒冰淇淋》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一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我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候的我们,就像一张白纸,没有收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们伟大的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他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斥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和点心时,切不可把他当作小宠物而轻视;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作为现代老师,我慢慢地发现了孩子身上也有我们所需要学习之处,本书《欢乐蹦蹦跳》中“童言无忌逗你笑”板块中,孩子天真的话语把荧屏前每个人都逗得笑弯了腰,是的,也只有他们,不会顾忌太多现实的东西,否则,流传至今的《皇帝的新装》中怎能把骗子的把戏揭穿呢?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近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得不不自愧不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地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所以在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运用“尊重”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锁,培养出健康活泼、诚实勇敢、富有个性的新一代接班人。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9
《向孩子学习》一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奇的看到孩子的另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育教学中尚未体会到的。看似平淡的小书,以大量的事实,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惊心动魄”的变化:人高马大的父母在小孩子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或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新闻记者被自己上小学的不起眼的孩子问得“一愣一愣”的《向孩子学习》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孩子常常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智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能静下心来,放下架子,听孩子说话,是种境界。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父亲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对孩子期望较高,但孩子却不满父亲的管教,经常早出晚归,我行我素,终于导致了父与子之间的战争。在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之后,儿子对父亲提出了一个意见——在我说话时您不要出声,我说完一句您重复一遍,在您说话时我也会这样,就这样父亲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样体会到了父亲的苦心。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变成了春天,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是北纬30°上下,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
《向孩子学习》一书,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源,使教师“知识传授者”的传统权威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教师再也不能长期将自己置身于施教者这个固定位置,也不能把孩子只看成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要把孩子当成有时可以让老师学习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放手向学生学习的心理品质,这也是现代教师非常重要的观念。这种观念,对于培养中国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敢想敢说敢干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受“师道尊严”和“天地君亲师”封建伦理思想的影响和统治。现在要动摇教师在学生面前这种统治地位,变成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的、交互式的学习教育模式,有可能使教师的心理失去一种平衡,因此,我们要在“向孩子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洗礼中战胜自我,必须进行心理调适。
1、向孩子学习,教师要消除失落心理。
“向孩子学习”,教师最大的心理障碍是失不起面子,放不下架子,似乎是孩子向教师学习是天经地义,而教师向孩子学习是有失尊严,有失威信,是教师无知和浅薄的表现。这种理念导致的行动是,有的教师明明是自己错了,也要坚持到底,宁愿委屈孩子,也要维护自己的面子和权威。有的教师甚至采取高压政策压抑孩子,在孩子面前横眉冷对,装得神圣不可侵犯。有的'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臣服于自己的权威。这些情况尽管愿望可能是好的,但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现在的孩子不同于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了,教师如果一味地看重那种虚假的面子和权威,势必导致教育的失败。不懂就承认不懂,错了就勇于改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放下架子,消除失落心理,与孩子构建一种亲和平等、交互式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2、向孩子学习,教师要有善待孩子的宽容心理。
孩子处于成长之中,问题和缺点自然是很多的,但这并不妨碍老师向孩子学习,这正像老师自身也有缺点和问题,但孩子却在向我们学习一样。因为孩子们学习的是老师的长处和优点,而善待了老师的错误和短处,同样道理,老师为何不能虚心地学习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善待他们的问题和缺点呢?“向孩子学习”很明显并不是学习孩子的全部,更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迁就孩子的问题和缺点而不
加管教,放任自流,相反,它是要求我们根据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或缺点来不断地修正我们自己,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反思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教育水平和艺术,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3、向孩子学习,教师要有憧憬未来的发展心理。
中老年人爱怀念过去,青少年受憧憬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总趋势。向孩子学习,体现了人类自身“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规律,任何人都是从孩子过来的,任何正常的孩子都有令长辈赞赏和欣慰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或特长时,应该给予赞赏,并虚心向孩子学习,教师如果用发展的观念看问题,就会对孩子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指责,心理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须知没有状元先生,只有状元学生,孩子在某方面优于老师是完全可能的,也是正常的,只有孩子优于我们,后代优于前辈,我们的人类才有希望。孩子代表着新生,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发展,如果教师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并从未来社会发展的远处理性地思考问题,向孩子学习就不会存在太大的心理阻力的。
4、向孩子学习,教师要有完善自我的成就心理。
像千千万万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有出息,师傅希望徒弟把自己的技能继承和发扬下去一样,教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是好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寄托在孩子的成功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值得教师学习的东西越多,教师的成就就越大,因此,向孩子学习,并不失教师的面子,相反,主动坦诚地承认某些方面的不懂,请教孩子,反而使孩子更感到老师的可亲和可敬,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同时对于激励孩子求知欲,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向孩子学习,是教育者使自己永葆青春、不断地完善自我的应有的心理品质,体现了现代教育新型的师生关系,标志着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海纳百川的宽广的情怀。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10
《向孩子学习》一书由孙云晓主编,书中主要记载了他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的心得和感悟。这几年的教育教学使我学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使我意识到向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了对我业务素质的提高,在工作之余我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感触颇多。
向孩子学习,学习那份单纯的快乐。单纯的笑,如天籁之音。向孩子学习,学习那份得失之间的坦然。向孩子学习,寻找那份一笑泯恩仇之后的快乐。向孩子学习,学习那份真。
当我们有一天真诚地坐在孩子面前,放弃虚伪的自尊,平等地与他们交流时,你会发现孩子的确长大了,不再是你想像中的样子。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孩子的认识丝毫不亚于成人。这不仅会令你感到惊奇,甚至感到有些自愧不如。我记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要当好一个先生吗?那要先当好一个学生,只有当好了学生,才能当好先生。
在接受新事物方面,孩子的反应常常比成人迅速得多。由于他们在思想上没有束缚和禁锢,因而对于新事物往往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接纳并吸收了新事物的年轻人,从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再创造、再学习,从而使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成年人怎能不向孩子学习?
从客观上讲,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今天的孩子所生活的环境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就我国而言,与我们当年封闭的生活环境相比,今天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国家对外开放、社会日新月异、知识变化更新、信息大量流通、生活丰富多彩……从主观上讲,今天的孩子由于极少保守思想和陈旧观念,同时喜欢追求新事物,勇于开拓未知领域,具有较强的自我生存意识和判断能力。显而易见,他们不可否认地成为了当今社会与时代脉搏合拍的重要群体。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充满着旺盛的生机,充满着新鲜的空气,令人振奋,令人惊奇。
记得小时候,我常听大人们说:“小孩子懂什么?大人的事儿少插嘴。”每当此时,我心里总是不舒服。其实,对于有些事儿,大人们如果也能听听孩子们的意见,说不定那些复杂的事儿也许会变得简单些。如今,自己也长大成人了,面对新生的一代,儿时的记忆依旧挥之不去。因此,我常对自己说:别忽略了眼前的孩子们,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片蔚蓝的天空,也有无数颗充满智慧的星星。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11
我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这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它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这一本看似平淡的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故事很平凡,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
这本书以大量的事实,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文化传承等方面出现的“惊心动魄”的变化:人高马大的父母在小孩子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或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新闻记者被自己上小学的不起眼的孩子问得“一愣一愣”的。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和教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向孩子学习》一书,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12
《向孩子学习》一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奇的看到孩子的另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育教学中尚未体会到的。看似平淡的小书,以大量的事实,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惊心动魄”的变化:人高马大的父母在小孩子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或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新闻记者被自己上小学的不起眼的孩子问得“一愣一愣”的《向孩子学习》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孩子常常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智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能静下心来,放下架子,听孩子说话,是种境界。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父亲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对孩子期望较高,但孩子却不满父亲的管教,经常早出晚归,我行我素,终于导致了父与子之间的战争。在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之后,儿子对父亲提出了一个意见——在我说话时您不要出声,我说完一句您重复一遍,在您说话时我也会这样,就这样父亲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样体会到了父亲的苦心。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变成了春天,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是北纬30°上下,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
《向孩子学习》一书,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源,使教师“知识传授者”的传统权威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教师再也不能长期将自己置身于施教者这个固定位置,也不能把孩子只看成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要把孩子当成有时可以让老师学习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放手向学生学习的心理品质,这也是现代教师非常重要的观念。
这种观念,对于培养中国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敢想敢说敢干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受“师道尊严”和“天地君亲师”封建伦理思想的影响和统治。现在要动摇教师在学生面前这种统治地位,变成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的、交互式的学习教育模式,有可能使教师的心理失去一种平衡,因此,我们要在“向孩子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洗礼中战胜自我,必须进行心理调适。
1、向孩子学习,教师要消除失落心理。
“向孩子学习”,教师最大的心理障碍是失不起面子,放不下架子,似乎是孩子向教师学习是天经地义,而教师向孩子学习是有失尊严,有失威信,是教师无知和浅薄的表现。这种理念导致的行动是,有的教师明明是自己错了,也要坚持到底,宁愿委屈孩子,也要维护自己的面子和权威。有的教师甚至采取高压政策压抑孩子,在孩子面前横眉冷对,装得神圣不可侵犯。有的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臣服于自己的权威。这些情况尽管愿望可能是好的,但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现在的孩子不同于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了,教师如果一味地看重那种虚假的面子和权威,势必导致教育的失败。不懂就承认不懂,错了就勇于改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放下架子,消除失落心理,与孩子构建一种亲和平等、交互式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2、向孩子学习,教师要有善待孩子的宽容心理。
孩子处于成长之中,问题和缺点自然是很多的,但这并不妨碍老师向孩子学习,这正像老师自身也有缺点和问题,但孩子却在向我们学习一样。因为孩子们学习的是老师的长处和优点,而善待了老师的错误和短处,同样道理,老师为何不能虚心地学习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善待他们的问题和缺点呢?“向孩子学习”很明显并不是学习孩子的全部,更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迁就孩子的问题和缺点而不加管教,放任自流,相反,它是要求我们根据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或缺点来不断地修正我们自己,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反思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教育水平和艺术,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3、向孩子学习,教师要有憧憬未来的发展心理。
中老年人爱怀念过去,青少年受憧憬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总趋势。向孩子学习,体现了人类自身“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规律,任何人都是从孩子过来的,任何正常的孩子都有令长辈赞赏和欣慰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或特长时,应该给予赞赏,并虚心向孩子学习,教师如果用发展的观念看问题,就会对孩子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指责,心理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须知没有状元先生,只有状元学生,孩子在某方面优于老师是完全可能的,也是正常的,只有孩子优于我们,后代优于前辈,我们的人类才有希望。孩子代表着新生,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发展,如果教师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并从未来社会发展的远处理性地思考问题,向孩子学习就不会存在太大的心理阻力的。
4、向孩子学习,教师要有完善自我的成就心理。
像千千万万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有出息,师傅希望徒弟把自己的技能继承和发扬下去一样,教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是好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寄托在孩子的成功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值得教师学习的东西越多,教师的成就就越大,因此,向孩子学习,并不失教师的面子,相反,主动坦诚地承认某些方面的不懂,请教孩子,反而使孩子更感到老师的可亲和可敬,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同时对于激励孩子求知欲,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向孩子学习,是教育者使自己永葆青春、不断地完善自我的应有的心理品质,体现了现代教育新型的师生关系,标志着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海纳百川的宽广的情怀。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13
《向孩子学习》一书由孙云晓主编,书中主要记载了他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的心得和感悟。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学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使我意识到向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了对我业务素质的提高,在工作之余我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感触颇多。
向孩子学习,学习那份单纯的快乐。单纯的笑,如天籁之音。向孩子学习,学习那份得失之间的坦然。向孩子学习,寻找那份一笑泯恩仇之后的快乐。向孩子学习,学习那份真。
当我们有一天真诚地坐在孩子面前,放弃虚伪的自尊,平等地与他们交流时,你会发现孩子的确长大了,不再是你想像中的样子。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孩子的认识丝毫不亚于成人。这不仅会令你感到惊奇,甚至感到有些自愧不如。我记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要当好一个先生吗?那要先当好一个学生,只有当好了学生,才能当好先生。
在接受新事物方面,孩子的反应常常比成人迅速得多。由于他们在思想上没有束缚和禁锢,因而对于新事物往往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接纳并吸收了新事物的年轻人,从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再创造、再学习,从而使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成年人怎能不向孩子学习?
从客观上讲,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今天的孩子所生活的环境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就我国而言,与我们当年封闭的生活环境相比,今天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国家对外开放、社会日新月异、知识变化更新、信息大量流通、生活丰富多彩……从主观上讲,今天的孩子由于极少保守思想和陈旧观念,同时喜欢追求新事物,勇于开拓未知领域,具有较强的自我生存意识和判断能力。显而易见,他们不可否认地成为了当今社会与时代脉搏合拍的重要群体。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充满着旺盛的生机,充满着新鲜的空气,令人振奋,令人惊奇。
记得小时候,我常听大人们说:“小孩子懂什么?大人的事儿少插嘴。”每当此时,我心里总是不舒服。其实,对于有些事儿,大人们如果也能听听孩子们的意见,说不定那些复杂的事儿也许会变得简单些。如今,自己也长大成人了,面对新生的一代,儿时的记忆依旧挥之不去。因此,我常对自己说:别忽略了眼前的孩子们,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片蔚蓝的天空,也有无数颗充满智慧的星星。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14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相交。近日,我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书中提出的“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口号让我无比震撼,受益匪浅;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向孩子学习》由六十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组成,都是生活中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故事。仔细读完,静心思考,发现每个小故事都真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都用心体会,都被我们忽视了。
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是啊!每个孩子身上有着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大人好好学习。只要我们静心观察,你会惊讶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个性十足,就像那树上的叶子一样独一无二!
比如快乐,孩子很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很容易快乐,而大人为了更多地赚钱、更高地升职等等永无止境而烦恼;比如情感,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总是主动投入母亲的怀抱,主动邀请父亲玩闹,而大人各种应酬除了忙还是忙,有多少时间真正地与家人交流;又比如,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我们大人真的自愧弗如……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孩子的身上有着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令我们惊讶、感慨和反思!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孩子的世界里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有着惊人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大人。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大人最好的镜子,大人的不良习惯会悄无声息地传染给孩子,孩子的纯真美好也会无声地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不仅是成就了大人的发展,更是成就了孩子的成长;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主题,两者在生活、学习中互相教育、互相感染、共同提高。
“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值得每位家长、教师深思。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15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而谈。要想读懂就得像作者一样的去思考,跟他们有一样的关注,体会他们那颗美丽的心灵,真切的去感受他们的困惑、痛苦和焦虑。只有人才能影响人,也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我将多一些从容,多一些关心,用平和感悟的心,开始自己幸福的阅读生活。
读完这本《向孩子学习》一书,我受益匪浅。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经历构成,每一个小故事看似平淡、平凡,但每个故事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找到了自己和孩子之间存在的距离。
通过阅读本书,让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去“尊重孩子、了解孩子、赏识孩子、解放孩子”,看似简单的问题,里面却深藏奥妙之处。
尊重孩子,我们如何做到尊重孩子?在大多数人眼中认为的尊重或许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意。但通过阅读本书让我了解到尊重不单单是晚辈对长辈的敬意,同样也是长辈对晚辈爱护的体现。
了解孩子,如何去了解孩子?身为教师我们应在日常的接触中怀揣着一颗发现新鲜事物的心,一点一滴的积累,身为父母我们应在日常的生活中挑选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哪怕是一顿早餐、一句鼓励的言语、一个肯定的眼神,生活中的日积月累都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让孩子的自信心得以成长。
赏识孩子,是父母发自内心对孩子的欣赏,这种欣赏不仅可以通过亏赞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在不经意间,通过表情、肢体动作流露出来。而这些微妙的信息,孩子都可以敏锐的捕捉到。所以,真正的赏识孩子,父母需从自身的修心开始,由内而外的赏识,才能够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解放孩子其本质就是信任孩子,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也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
《向孩子学习》里面的小故事教会我们的不单单只是尊重、了解、赏识与解放孩子,而是让我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发现孩子更多的潜能,去激励、鼓励他们,让孩子能够更好更完美的将自身潜能挥发出来。
让我们一同向孩子学习吧,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真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限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笑脸,感受到孩子成长、成功的历程。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16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看完《向孩子学习》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由61篇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国伟大的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本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样一篇文章,叫做《蛋筒冰淇淋》。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炎热的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到镇上去买烟,可两个女儿在他走之前已经坐在车子上了,父亲只好领上她们。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父亲要求孩子们别下车,临走前孩子们肯求父亲“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想都没想就说“我没有钱。”当父亲拿着雪茄烟回去的时候,早就忘记了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他打开包装拿出一支打了几次都没打着,这时小女儿伤感却直率地问父亲:“你不是没钱买冰淇淋吗?怎么有钱买烟呢?”这个问题让这位父亲感到措手不及却很无奈,后悔之情充盈着他的心灵。那位父亲马上郑重地给孩子们说:“是我搞错了,我现在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儿的?”当他拿着冰淇淋回到车里的时候,他感到自己嘴里的雪茄烟已经苦不堪言了。从此,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地戒掉了烟,孩子的一句话让他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绝对无恶意,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正是这份纯真打动了父亲,也让我们这些读者的心灵受到了洗礼。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我们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作为教师,我们要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能挖苦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能力的差异也各不相同,但他们又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作为教师应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有时我们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首先要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心中要有一个是非标准,再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所应该做的。孩子虽小,他们也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有他们的是非标准,道德评价标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标准和道德观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铸就良好的个性行为和道德品质,也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的确在孩子的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孩子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当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的各种行为时,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平时的各种言行,都能在他的学生身上找到影子。只有不断的向孩子学习、不断的反思,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老师。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所以在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运用“尊重”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锁,培养出健康活泼、诚实勇敢、富有个性的新一代接班人。希望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能和孩子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17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相交。近日,我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书中提出的“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口号让我无比震撼,受益匪浅;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向孩子学习》由六十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组成,都是生活中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故事。仔细读完,静心思考,发现每个小故事都真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都用心体会,都被我们忽视了。
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是啊!每个孩子身上有着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大人好好学习。只要我们静心观察,你会惊讶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个性十足,就像那树上的叶子一样独一无二!
比如快乐,孩子很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很容易快乐,而大人为了更多地赚钱、更高地升职等等永无止境而烦恼;比如情感,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总是主动投入母亲的怀抱,主动邀请父亲玩闹,而大人各种应酬除了忙还是忙,有多少时间真正地与家人交流;又比如,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我们大人真的自愧弗如……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孩子的身上有着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令我们惊讶、感慨和反思!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孩子的世界里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有着惊人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大人。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大人最好的镜子,大人的不良习惯会悄无声息地传染给孩子,孩子的纯真美好也会无声地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不仅是成就了大人的发展,更是成就了孩子的成长;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主题,两者在生活、学习中互相教育、互相感染、共同提高。
“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值得每位家长、教师深思。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篇18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跟上潮流,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要作,在工作上做得更出色。暑期我有幸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读后让我耳目一新,感触很多。我现在身为教师,也是孩子的母亲,有时也为教育问题生感到困惑,为女儿的不听话而烦恼,读了这本书,让我的思想更进一步,是它教会我如何面对现在的学生,如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它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相处,让她能把我当成她的朋友。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成年人向孩子学什么,成年人为什么向孩子学习,成年人怎样向孩子学习。本书是各位课题组成员访谈诸位专家所记录的一些真实的事例所得出的向孩子学习的结论。本书中的各个小故事都很吸引人,并且每个故事都会让我从中吸取不同的经验,对我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启发。为了人类的生命之树常青不老,在我们正值壮年的时候,更应该去发现并张扬这一代孩子的优秀品质。本书年选择的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个课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当然不是一昧的向孩子学习,而是要知道今天的孩子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教授康丽颖说:同是跨过一条河,当年父亲走的是公路桥,而今天孩子走的是立交桥。桥发生了变化,两代人过桥时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自己过公路桥时的感觉,但是没有理由告诉孩子走公路桥的人一定比走立交桥的人伟大。社会文化的传递肯定是由上一代向下一化传递,作童愈小,愈得接受上一化影响。但是这种传递过程到了一定年龄,到了15岁、18岁,情况就发生了变化。70岁的人要向50岁的人学习,这是肯定的,因为他接受什么都慢了,记不住了,守旧了。50岁的这一化肯定要向30岁的这一化学习。30岁的要向20岁的人传递好多东西。我们家就有个例子。我弟弟25岁,刚参加工作,我就得向他学习,因为他花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时间比我多得多。他可以直接从网上读各种报纸,从中了解各国对中国的任何事情的评价。这些事情我就做不到,虽然我有这个技术,但我没有他那么精通,接受新事物那么快。在饭桌上,我们可以从他那获得很多非报刊、非广播的信息。他每天可以从网上获得3万—10万字的信息,而且很快就能看完。现在还有很多15、13岁的孩子也能做到,我们不得不向他们学习。
从本书中所调查访问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进入家庭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孩子。他们不仅获得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新型“玩具”,找到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新窗口,也从中获得了一份自信,拥有了向自己父母解释电脑的权威性,寻觅到了在这方面施展才华的机会。又如,现在的小学生在新学期开始,自己用电脑为全班同学打课程表。班级组织春游,个别同学会从家里扛来摄像机,跑前跑后为大家拍摄,运用得非常自如,好多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在学习和使用新科技成果方面,成年人常常不如孩子。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告诉你做人之道,向你传授学问,帮你解决疑难问题的人,皆可称之为师。古人在谈及教师资格时,并没有对教师的.年龄做出说明。年幼者为师的人也不是没有。当年,曹冲称象的时候只有8岁,却惊动满朝文武,让那些耋耋老臣自愧不如。同样在今天,我们更有以年龄的大小判断人的知识的多寡,也不能认为孩子年幼就无法为师。
当然向孩子学习是学习孩子的优点,受其积极的影响。今天的孩子身上也存在深刻的弱点,如在克服一定困难取得某项成功方面的动力较弱、在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勤俭表现较差等等。如何正确教导,指引学生呢?了解孩子是向孩子学习的基本前提。
人们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是新世纪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我们要让孩子身上的优点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