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2024/07/28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教师的职业幸福源自何处?这一次去参加思品高效课堂构建成果交流会感悟很深,回想我的课堂教学只所以没有享受到职业幸福,是因为存在如下错误观念。

1、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视为基础知识的障碍。

2、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错误认识,课改开始我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不用教材教,自己可以不用教材教,可以随意打乱教材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可以随意增删教材内容。

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使学生没有幸福成长,自己没有职业幸福感。

教育就是引导,引导必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形式要做到活泼,做到学生喜闻乐见,切忌简单生硬和形式主义。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是能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老师,强迫学生背划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不可能成长为合格的老师,也不可能成长为大师。市教研室陈老师给思想品德下了这样的定议:思想品德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人文课程。

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基础。人是有情感、有内心世界的。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下。没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基础,正确的思想就没有基础,良好的行为就缺乏价值目标。所以作为人文学科角度我们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以,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是把育人放在首位的课堂,而不是知识本位,名师绝不会逼学生死记硬背的。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不会把课堂教学任务延伸到课前或课后。

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首先,要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支撑,从知识教学转向德育教学,做到德育无痕。还要有人格魅力支撑,要有宽广的知识和胸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其次,还要有一片爱心。精心打造每节课。深入钻研教材,保证教学效果。创造性使用教材。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景。建立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

这是本人这次学习的一点感悟,也许很幼稚可笑。恳请各位领导及同行批评指正,敬请评论。谢谢!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2

xx年11月9日我参加了呼伦贝尔市《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培训。自3月份调入本校我就开始从事品德学科的教学,对品德课的教学很茫然,因为它的知识面很广,内容很丰富,因此对这次学习我是加倍珍惜,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然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心灵的震撼与教育观念的转变。

这几天来听了几堂讲座。整个讲座结构紧凑,主题鲜明,十分精彩。让我在愉快的心情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知识。感触很多,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以下几位的讲座。

首先是呼伦贝尔市教培中心,“贾恩亮”的专题讲座《思想品德教学漫谈》,在他的讲座里主要是让教师们要懂得爱。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的艺术去理解学生,感染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畏。使我深受感动,她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品味。

呼伦贝尔市教培中心,“梁光荣”的专题讲座是《课程标准解读》她结合一些典型事例,多方面对新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剖析教学案例,并无私地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材料,提出教学建议及操作策略。对我们今后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使纯理论的课标学习变得富有生活的情趣。让人感觉到课标不是自上而下的纲纲条条,而是自下而上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升。

莫旗教研培训中心,李艳华的《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她就针对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结合我旗团队活动的开展成效进行了精彩的讲演。她动听的声音,精炼的语汇,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习者及领导,成为了这次学习中的亮点。课下各地区的教研员与教师纷纷向李老师讨教经验,从而也使我们树立了自信心,一定要努力向前上好思品课。

这次学习共听了两节课。一位是海拉尔市南开路小学的王灵云老师的《我学会了》,另一位是海拉尔区正阳小学王静飞老师的《做聪明的消费者》。两位教师的课很成功都能做到情感的培养与能力知识的培养,起到了资源开发的引领作用。教态自然,经验丰富,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使我受益匪浅,从中明白了自己教学中的缺陷。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很多的收获,非常感谢领导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3

本人在这次的新课程培训当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对于新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在这次的学习中,体会是深刻的,也为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就学习后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一、课程设置的变化。

课程模块是建构高中课程体系的基础。《思想政治》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共8个学分。思想政治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思想政治”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选修课程是为满足所有学生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发展需要提供的相关课程,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课程模块和选修Ⅱ课程模块。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必修模块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教什么”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第二是“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的行为动词,如辨析、归纳、比较、评述、感受等等。综合探究作为必修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设定必要的教学时数。第三是“如何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通过“提示与建议”的内容来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一些重要的、或以往课程中没有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要求给予重视;二是活动建议,即根据相应的内容目标,提出开展课内外活动的要求,如撰文、讨论、讲演、辩论、调查、设计等等。这说明新课程的内容调整并不仅仅反映在建构思路上,而且也表现在对教学总量的控制上。对此,新课程对教学总量的控制,并不单纯地表现在知识点的增减上,而是通过“内容标准”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对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做出了程度和范围的限定,包括要求的侧重不同、难易不同、详略不同。也就是说,实际上降低或限定了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必修课实验教学的初期一定要更新观念,克服现行课程教学时数所带来的惯性,积极主动有目的的控制好教学总量。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教学受到多元价值取向、多渠道信息来源。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

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

(二)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表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三)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会选择、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探索、形成方法、主动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教学软环境,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富有启迪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帮助学生求得新的发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教师自身的体验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4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文化多样多元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每日每时发生着深刻变化。教育战线也在发生着改变。课堂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师生观念都在发生转变,通过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期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牢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课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传承和培育优良文化传统、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新思想、新思潮得到广泛的传播,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去认识和辨别这些新思想和新思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然成为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老师成为关键,老师一定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提升自己,跟上时代潮流,否则无法驾驭课堂,无法与学生沟通交流。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例如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能够有效提升老师的能力,无论是知识上,还是方法上更有使老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伍与学生无法沟通。总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武装自己,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丰富元多化课堂,使自己不仅会教书,而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思想品德科目,喜欢思想品德的课堂。

二、新课改下的课堂课程设计思路以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为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提取、组织知识模块,把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标准。这要求师生之间要积

极主动合作。要求教师要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愿意走近老师,接受老师的引导,让老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这样教师才能完成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的任务。

三、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旧课标“知识——能力——情感”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一过程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某个结论或知识点,更应关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道德观的形成和人格塑造。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是每位学生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合法公民。

四、新课改下教师怎样驾驭课堂。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要求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清闲的站着,而是要去看、去听,随时掌握课堂的动态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步伐,随时考虑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要随时注意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学会激励和赞赏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做到最好的自己,做到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对于课堂上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品尝艰辛后的成果,这样课堂才是成功的。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10月15号—18号,我参加了临沂市思品优质课评比及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我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次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从课堂教学的精彩展示到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不成熟的,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但是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

针对本次学习和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艺术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动听悦耳的教学语言能引领学生联系身边生活案例,走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因此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根据自己学习的新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重组与加工的能力,使教学材料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也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掌握知识提升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往我们的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中心,课上老师在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总是被牵着走,完全没有主动权。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的开拓,也影响了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听了专家们的精彩点评后,让我茅塞顿开。给与学生思维的空间,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也锻炼了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三、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评价。

以往的课堂老师们的评价很少,而且语言单一,往往吸引不住学生,特别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得到老师的评价就更少了。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消弱,从而不利于教学的实施。如果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从而会使整个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教学语言的使用都有助于教学的实施,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了,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老师上课也会很轻松。

四、要进一步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去武装自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可是,怎样才能传道、授业、解惑?我觉得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倘若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总是不能很快准确地回答,那么,我们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就下降了。因此,平时要多“充电”,不光只读本专业的书,应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渐渐丰厚起来,这样,面对学生时,我们就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学生见你知识渊博,自然就会佩服你,他一佩服你,自然就会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学科的学习上。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开辟新教法,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反思是每一个教师终身的事,政治教师更不例外,我们要经常反思,形成“反思—–教学—–再反思—–再教学”这样一个教育链条,唯有如此,才能提升我们的教学品位。我认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自己当前急需努力的方向。

五、要让学生“动”起来

动心---学生的心灵触动,情感教育不是最后设计一个环节去进行专门的情感教育,应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或者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设计中,给学生恰当的评价,恰当的鼓励,避免评价太单一,可以抓住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进行评价。

思维灵动--材料的选取新颖,要与时俱进,形式多样,有情景剧,小品,问题设置要有梯度,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要有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要过于迂回

有效的活动--能有效拉近学生跟教师的距离,学生跟教材的距离,有一位老师设置了一个活动:假如你是联合国的代表......在经历了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能够很轻松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有话可说。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体会,以后我会不断的学习,脚踏实地,明确目标,,取长补短,认真分析,不断总结,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使我的课堂教学氛围轻松而又愉快。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6

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施已有好年多的时间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经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我对新的教学改革有了更高层次认识。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改变过去那种“一考定终生”的单一评价模式,转而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将教师的评价、小组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更关注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让他们觉得自己“真伟大”、“很了不起”。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

2、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事实上,有的实验区已经开始了综合课的实践,如深圳南山区开设的《历史与社会》,就综合了各学科的知识。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参与式)学习:新的课改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分组或集体讨论;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布置的作业是诸如观察、制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在活动课上放手发动学生,从组织、主持到课程的实施都交给学生,老师在旁边协助;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当中等。

2、合作学习:新的课改中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在活动课中,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在共同的任中有个人的责任;小组的成员要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建立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等。这种合作的学习完全有别于以往的学习。

3、探究性(创新)学习: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

在新的课程改革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我既感到欣喜更感到压力的巨大和责任的巨大。成为改革中的“弄潮儿”不容易,成为其中的胜利者更难。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转变观念,充实自己,迎接挑战。

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已开始尝试。课堂中真正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还需要我们教师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师的辅助作用。我们还需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7

我参加了“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认真观课,与作课教师进行课后互动交流,使我深受感染且收获颇丰。

一、“同课异构”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对新课改的精神领会更加深刻、更加具体,从模糊的理念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使我们在听课中明确了自己今后在教育教学中的方向。同时,通过与听课教师的互动活动,也增进了我们新老教师相互间的交流学习。正是“同课异构”活动使我们在交流与沟通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会促使年教师不断进步与成长。

二、“同课异构”感受了不同课堂的教学魅力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感受了教学的魅力。

一是感受了底蕴魅力。底蕴是引人入胜的精髓。授课老师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没有深入的教学钻研,是很难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辟的讲解,精彩的发挥,也很难做到把握好课本,吸引住学生。

二是感受了亲和魅力。亲和是引人入胜的钥匙。在他们的课堂上,你会发现他们的亲和力不仅表现在脸上,更渗透在师生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老师虽然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但完全与学生没有陌生感,学生与他们的.互动很亲切很融合。教师注重了教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三是感受了互动魅力。讲课老师做到了“三个转向”,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自助学习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8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期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牢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课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传承和培育优良文化传统、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本次的学习我有深刻的体会,它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现就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式的优化。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9

本人在这次的新课程培训当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对于新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在这次的学习中,体会是深刻的,也为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就学习后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一、课程设置的变化。

课程模块是建构高中课程体系的基础。《思想政治》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共8个学分。思想政治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思想政治”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选修课程是为满足所有学生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发展需要提供的相关课程,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课程模块和选修Ⅱ课程模块。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必修模块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教什么”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第二是“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的行为动词,如辨析、归纳、比较、评述、感受等等。综合探究作为必修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设定必要的教学时数。第三是“如何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通过“提示与建议”的内容来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一些重要的、或以往课程中没有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要求给予重视;二是活动建议,即根据相应的内容目标,提出开展课内外活动的要求,如撰文、讨论、讲演、辩论、调查、设计等等。这说明新课程的内容调整并不仅仅反映在建构思路上,而且也表现在对教学总量的控制上。对此,新课程对教学总量的控制,并不单纯地表现在知识点的增减上,而是通过“内容标准”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对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做出了程度和范围的限定,包括要求的侧重不同、难易不同、详略不同。也就是说,实际上降低或限定了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必修课实验教学的初期一定要更新观念,克服现行课程教学时数所带来的惯性,积极主动有目的的控制好教学总量。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教学受到多元价值取向、多渠道信息来源。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

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

(二)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表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三)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会选择、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探索、形成方法、主动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教学软环境,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富有启迪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帮助学生求得新的发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教师自身的体验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0

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面对新课改形势下出现的问题,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者,我有以下体会:

一、充分树立政治教学新理念,多多运用情景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它使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调适心理的过程。这种心理,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可以从多种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体情景中所形成、与具体情景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二、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诚然,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近几年,一些有责任感的教师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②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③、倡导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研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以便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与技能。这显然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思想政治课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我们可以主导学生自己去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搭起知识的支架),分析探索问题,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和世界的意义。

三、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①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

②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

③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信,新课程实施以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将充满活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会发生可喜的变化。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一定能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1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教师的职业幸福源自何处?这一次去参加思品高效课堂构建成果交流会感悟很深,回想我的课堂教学只所以没有享受到职业幸福,是因为存在如下错误观念。

1、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视为基础知识的障碍。

2、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错误认识,课改开始我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不用教材教,自己可以不用教材教,可以随意打乱教材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可以随意增删教材内容。

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使学生没有幸福成长,自己没有职业幸福感。

教育就是引导,引导必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形式要做到活泼,做到学生喜闻乐见,切忌简单生硬和形式主义。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是能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老师,强迫学生背划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不可能成长为合格的老师,也不可能成长为大师。市教研室陈老师给思想品德下了这样的定议:思想品德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人文课程。

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基础。人是有情感、有内心世界的。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下。没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基础,正确的思想就没有基础,良好的行为就缺乏价值目标。所以作为人文学科角度我们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以,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是把育人放在首位的课堂,而不是知识本位,名师绝不会逼学生死记硬背的。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不会把课堂教学任务延伸到课前或课后。

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首先,要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支撑,从知识教学转向德育教学,做到德育无痕。还要有人格魅力支撑,要有宽广的知识和胸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其次,还要有一片爱心。精心打造每节课。深入钻研教材,保证教学效果。创造性使用教材。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景。建立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

这是本人这次学习的一点感悟,也许很幼稚可笑。恳请各位领导及同行批评指正,敬请评论。谢谢!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2

我参加了“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认真观课,与作课教师进行课后互动交流,使我深受感染且收获颇丰。

一、“同课异构”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对新课改的精神领会更加深刻、更加具体,从模糊的理念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使我们在听课中明确了自己今后在教育教学中的方向。同时,通过与听课教师的互动活动,也增进了我们新老教师相互间的交流学习。正是“同课异构”活动使我们在交流与沟通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会促使年教师不断进步与成长。

二、“同课异构”感受了不同课堂的教学魅力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感受了教学的魅力。

一是感受了底蕴魅力。底蕴是引人入胜的精髓。授课老师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没有深入的教学钻研,是很难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辟的讲解,精彩的发挥,也很难做到把握好课本,吸引住学生。

二是感受了亲和魅力。亲和是引人入胜的钥匙。在他们的'课堂上,你会发现他们的亲和力不仅表现在脸上,更渗透在师生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屈老师虽然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但完全与学生没有陌生感,学生与他们的互动很亲切很融合。教师注重了教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三是感受了互动魅力。讲课老师做到了“三个转向”,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自助学习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3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现在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

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

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

“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4

这一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激励、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我谈一下自己的感悟。

一、教师的提问技能

如何设问,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作为现代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时候,应该反复自问: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设问需进一步改进?

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第三,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

第四,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供知识获得的科学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第五,教师的提出的“问题”还能促使学生有计划学习,并合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让学生正确评价学习的态度、方法、过程、结果,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经验,并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足,促使学生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第六,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师生之间多次质疑、交流、评价,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生成状态等,对于学生对问题思考引发新的有效问题进行及时的再组织利用。

二、教师“讲”的艺术

新课程需要老师“少讲”。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少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

课程改革下有着很多的教学模式,比较 “三三六”教学模式, “诱思探究教学”,实际上也就是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他们的课堂很活跃,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效果也很好。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课堂上较强的驾奴能力。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合作学习?

(一)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二)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三)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5

通过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聆听专家的讲解,学习专家的智慧,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因此而倍加珍惜。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的体会感悟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操作。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有变动,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新课标改动的内容魏云桂老师专门给我们谈到一些,让我对新课标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真正要想领悟其精神还必须下功夫认真解读。

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在新课程标准有专门的活动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让视频、图片、音乐等直观性教学模式为课堂增光添彩!

3、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师生平淡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同时要始终遵循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标准评价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

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新的评价方式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客观上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四点感悟。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认真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渐渐的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过去我们把她过于功利化,一切以分数来说话也不复存在。在新课程标准下,我猜想学生的心扉会慢慢向老师敞开,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老师和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探讨学习问题、分享点滴快乐。“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时我的座右铭,我相信我也会“因新课程标准而感到幸福”!在此,感谢为我们做讲座的吉秀丽老师和魏云桂老师,您们的精辟讲解让我受益颇深。

以后每天都问问自己:今天,你按照新课程标准做了吗?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6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教师的职业幸福源自何处?这一次去参加思品高效课堂构建成果交流会感悟很深,回想我的课堂教学只所以没有享受到职业幸福,是因为存在如下错误观念。

1、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视为基础知识的障碍。

2、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错误认识,课改开始我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不用教材教,自己可以不用教材教,可以随意打乱教材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可以随意增删教材内容。

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使学生没有幸福成长,自己没有职业幸福感。

教育就是引导,引导必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形式要做到活泼,做到学生喜闻乐见,切忌简单生硬和形式主义。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是能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老师,强迫学生背划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不可能成长为合格的老师,也不可能成长为大师。市教研室陈老师给思想品德下了这样的定议:思想品德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人文课程。

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基础。人是有情感、有内心世界的。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下。没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基础,正确的.思想就没有基础,良好的行为就缺乏价值目标。所以作为人文学科角度我们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以,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是把育人放在首位的课堂,而不是知识本位,名师绝不会逼学生死记硬背的。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不会把课堂教学任务延伸到课前或课后。

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首先,要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支撑,从知识教学转向德育教学,做到德育无痕。还要有人格魅力支撑,要有宽广的知识和胸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其次,还要有一片爱心。精心打造每节课。深入钻研教材,保证教学效果。创造性使用教材。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景。建立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

这是本人这次学习的一点感悟,也许很幼稚可笑。恳请各位领导及同行批评指正,敬请评论。谢谢!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7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现在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

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

“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8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期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牢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课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传承和培育优良文化传统、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本次的学习我有深刻的体会,它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现就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式的优化。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