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读《呼兰河传》有感

2024/07/26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读《呼兰河传》有感(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1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是刘冬颖与《诗经》相遇时的欢喜和喜悦,而我的欢喜和喜悦,是与《呼兰河传》的相遇。无论何时打开《呼兰河传》,都有一个新颖的故事映入我的眼帘。小团圆媳妇、有二伯、王大姐……各种各样的人进入了我的脑海。

我觉得有二伯非常搞笑。因为他的草帽没有边沿,只有一个帽顶,他的脸焦黑,他的头顶雪白。黑白分明的地方,正是草帽扣下去被切得溜齐的`脑盖的地方。他每一摘下帽子来,是上一半白,下一半黑。就好像后园里的倭瓜晒着太阳的那半是绿的,背着阴的那半是白的一样。

而冯歪嘴子,他与王大姐结婚,家里又增加了一个孩子。冯歪嘴子给孩子带馒头回来,争着不让王大姐干活儿。这就是爱。爱就是一切快乐和希望的源泉。有了爱,一切苦难都不怕。

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全装入我的脑海,一遍又一遍读着,一遍又一遍被催生,这些故事是如此新颖,让人看得神迷。

如果没有《呼兰河传》,世界就会失去一些光彩!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2

“在死水一般的生活里,唯一起着作用的是历史的惰性力量。呼兰城的子民们正是无怨无尤地在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成规中生活着。”这是钱理群给萧红《呼兰河传》的评价,这本书也给了我许多面对生活的启示。

萧红的童年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她的祖父给了她许多童年美好的回忆。正是这本书,记载了萧红的童年往事,也饱含了她对呼兰河深深的爱。书中每一句话都抒发了萧红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情,她的童年是从憧憬自由和光明出发的。

萧红童年的自由是一种天性的放飞。她祖父的花园就是她的游乐场,在那里,她可以追蜻蜓,啃黄瓜。每一次和祖父在园子里,她就跟祖父转,祖父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有时会帮祖父种菜,但只不过是在瞎闹。在她眼里,整个大花园都是自由的。她的眼里,蝴蝶、蜻蜓、蚂蚱都应该有自己的自由。每一次当别人提到呼兰河时,我脑海似乎常常浮出这样的美好场景:一个小女孩的身影,一只被女孩追着跑的蝴蝶,一个被咬了半截的黄瓜;我又仿佛听到了一个女孩欢乐的笑声,一只蜻蜓振动翅膀的声音,春涧流淌的泉声。在别人眼里,萧红的童年不那么美好,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小城里,生活也不像现在那么高科技。但是我觉得她的童年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这种自由并不是没有负担的`自由,而是能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自由。

相比之下,我们童年的玩具可能确实比他们丰富,高科技。他们的玩具很稀少,但他们会自得其乐,常常会把一个我们觉得无聊,索然无味的东西玩出不同的花样。他们每天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成长,他们以植物为伴,动物为友,每一天都能享受大自然的自由美好。而我们现在的玩具比他们多得多,但似乎感触不到大自然的美。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被机器、电子产品取代了大自然的生活中。我们做不到每一天都不接触电子产品,但愿有一天,我们也能放下电子产品,感受大自然的自由、美好!

自由,是人本身,它创造了我们活动的空间。让我们向自由一起出发!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3

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感触颇深,她用童年的视角,谱写了一方水土的风俗人情,一部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给我们看的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

一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是多么单调呵!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后花园都有些蝴蝶、蚂蚱、蜻蜓……堆满了破东西,漆黑尘封的后房是她玩耍消遣的地方;此项而富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虽然一年之中也必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等的热闹、隆重的节日,而这些节日却也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单调而呆板。如果这样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么突然冒起来的浪花,那也无非就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病了,老胡家又跳大神了,小团圆媳妇终于死了;那也无非就是磨坊的冯歪嘴子有老婆有孩子了,而后老婆突然死了,留下刚出世的第二个孩子……

呼兰河就是这么个小城,单调,呆板,可又不是没有一丝色彩的。每一间茅舍内,都充满争吵、欢笑、唠叨。那儿的人民多是善良的,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思索、生活,有时显得麻木,愚蠢,但他们按照他们的想法,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就是因为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老胡家的婆婆“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思索、生活”,就因为她的小团圆媳妇“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羞”,“十四岁就长那么高”,说这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小团圆媳妇,坚信得狠狠管教,打啦骂啦,到最后花了五十吊给他家小团圆媳妇治病,而结果呢,却是把这个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名为十四其实不过十二的'小团圆媳妇送回了老家去!

《呼兰河传》里的人物,似乎都是些甘愿做传统思想的奴隶的可怜虫,似乎都缺乏积极性。冯歪嘴子是他们中间生命力最强的一个——强的使人不禁想赞美他,特别顽强,是原始性的顽强。

这本书,尽管凄婉,尽管忧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合上书,我的心是寂寞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4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这本书就是作家萧红在生命末期于香港完成的小说《呼兰河传》。这本书与往常我看到的书截然不同。整本书,萧红都以灰色的笔调描写了在呼兰河这座小城中生活的人们,但她却用轻盈活泼的笔调描写了自己的童年。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拉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呼兰河城。在那里的的人都像被抽了灵魂的木偶一样,死板,没有色彩,他们宁愿相信天意,也不愿相信事实。只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干着一样的工作,过着一样的生活。整个村庄就像被大块大块的乌云笼罩着,见不到半点阳光。在这个令人忐忑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旧思想、笨方法。但在这个故事中还是有一个人有着丰富的色彩,那就是——萧红的爷爷。萧红的爷爷是一个乐观、看得开的人。当萧红的爷爷看到萧红调皮的恶作剧时,不会一昧的责怪她,而是和萧红一起开心地玩起来。

与萧红的那个年代比起来,我们比他们不知道幸福多少倍。穿着漂亮的新衣服,玩着崭新的玩具,破了就把它嫌弃在垃圾桶中,叫爸爸妈妈再买其他的玩具,时常还能得到零花钱。游乐场里的娱乐设施五花八门,超市里的物品一应俱全……

翻到了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就这样,《呼兰河传》这本书被我看完了,但我的心情还一直沉浸在那一片灰暗之中……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5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感受颇多。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以散文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呼兰河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愚昧。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述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摆出来,回味着那份属于童年、乡土的气息。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个性分明。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胡家做童养媳。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地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最后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开始给团圆媳妇看病,用尽了各种方法但是还不见好,最后听取跳大神的意见,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开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了。

在当时,她的遭遇在人们眼里看来是司空见惯的。可在我们现代,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多么令人悲愤的一件事呀!这些愚昧又狠心的人,看得我咬牙切齿,团圆媳妇和我一般大,但她却不幸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是迷信害死了她,是那些麻木、冷漠的人们害死了她,想想都觉得太可悲了。有病应该是请医生看病,并不是用跳大神来解决问题。我们要相信科学,抛弃迷信。

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文明时代,是一个远离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个摆脱落后、愚昧的知识时代。所以,我们更加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6

寒假期间,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但身体却很虚弱,战争的破坏和感情的冲击使她长期身心疲惫,患上多种疾病。与此同时,她的文学水平、创作理念和技巧也达到了顶峰。这本书分为七章,里面的内容与现在或未来无关,只是萧红对童年的回忆。她既没有美化也没有丑化,而是以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漫长的旧梦。呼兰河小镇的人既善良又丑陋。民俗的描写让我领略到了呼兰河小镇的风土人情。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我的心和萧红一样愤怒。她才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但她早就被卖给了老胡家做童养媳,没有母亲的`痛苦,这已经够可怜的了。但即使她努力工作,她仍然会被婆婆殴打和责骂,并遭受“教导”,这是为了让她更听话和理智。《呼兰河传》既没有批评,也没有谴责,反而流露出一丝幽默和调皮。

《呼兰河传》也是东北民间文化的说明书。萧红为人们不知道的故乡作传,为一群卑微的凡夫俗子作传,体现了萧红独特的写作视角。儿童讲述的《呼兰河传》看似松散跳跃,但并没有脱离整体结构。也正是因为借用了孩子的语气,小说才显得简单朴素。萧红用她动人的笔调描述了她童年的趣事。希望大家也去看看吧!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7

今天暑假,作业很快就写完了,在百无聊赖之际,我从书架上随意拿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

本文的主人公萧红,其实就是一个平常的女孩子,但她因为生在旧社会,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受尽了苦头。人的一生,童年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就像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样,但是相比之下,萧红童年受的罪,简直比我们苦一千倍、一万倍,她连一段最温馨的、最美好的童年回忆都没有,她只有在祖父的园子里与祖父相处在一起时幼小的心灵才能得到一点安慰。现在有些我们的同龄人,住在农村,生活环境不好,于是就整天抱怨这、抱怨那,可是你们在仔细想想,你们的童年至少还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与关心啊!可是萧红呢?她什么都没有,除了她的祖父,没有人会关心她的死活,没有人会关心她是不是冷了,是不是饿了,就连爸爸妈妈也是这样,你们有想过这对她的心灵是有多么大的伤害吗?所以,正在童年时期的朋友们,别在抱怨了,珍惜你们现在的童年时光,你一定会过一个活在欢声笑语里的童年。

记得,在前一段时间,放学后,我想让妈妈带我去买一双好看的平底鞋,妈妈说:“你先穿穿凉鞋,等天冷了再买。”于是我就耍起了我的小脾气来了,说道:“你这人怎么这么抠呢?你自己就可以买好多衣服鞋子,就不给我买。”当妈妈正要说话时,我立马用手堵住耳朵说:“不听、不听、不听……。”但是,讲完这几句话后,我就后悔了,我又想到萧红,想到了她的悲惨命运,于是,我沉思了一会儿,开口说道:“妈妈,要不然平底鞋我等到秋天再买吧。”妈妈说:“这才对嘛,这样才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通过这本书,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抱怨自己的生活,只要你有家人的陪伴,有别人的关怀,心中就有光明,你就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8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每当听到这熟悉悦耳的歌声时,便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最近,我阅读了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玲玲、田娣,黑龙江省哈尔滨呼兰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呼兰河传》让我们看到了萧红的童年生活。文中字里行间体现对童年的眷恋,回忆。在那精彩的`语言中,看出童年是那样美好,使人向往。

作者儿时,跟随祖父来到了他的园子。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给了她幸福,所以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美好、那样温馨、那样难以忘怀。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自由快乐的生活的追求。

童年,是一幅画,勾勒出生动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支短笛,演奏出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块宝石,闪烁着灿烂人生的光辉;童年,是一支笔,记录下自由快乐的足迹……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9

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感触颇深,她用童年的视角,谱写了一方水土的风俗人情,一部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给我们看的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

一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是多么单调呵!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后花园都有些蝴蝶、蚂蚱、蜻蜓……堆满了破东西,漆黑尘封的后房是她玩耍消遣的地方;此项而富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虽然一年之中也必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等的热闹、隆重的节日,而这些节日却也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单调而呆板。如果这样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么突然冒起来的浪花,那也无非就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病了,老胡家又跳大神了,小团圆媳妇终于死了;那也无非就是磨坊的冯歪嘴子有老婆有孩子了,而后老婆突然死了,留下刚出世的第二个孩子……

呼兰河就是这么个小城,单调,呆板,可又不是没有一丝色彩的。每一间茅舍内,都充满争吵、欢笑、唠叨。那儿的'人民多是善良的,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思索、生活,有时显得麻木,愚蠢,但他们按照他们的想法,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就是因为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老胡家的婆婆“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思索、生活”,就因为她的小团圆媳妇“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羞”,“十四岁就长那么高”,说这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小团圆媳妇,坚信得狠狠管教,打啦骂啦,到最后花了五十吊给他家小团圆媳妇治病,而结果呢,却是把这个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名为十四其实不过十二的小团圆媳妇送回了老家去!

《呼兰河传》里的人物,似乎都是些甘愿做传统思想的奴隶的可怜虫,似乎都缺乏积极性。冯歪嘴子是他们中间生命力最强的一个——强的使人不禁想赞美他,特别顽强,是原始性的顽强。

这本书,尽管凄婉,尽管忧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合上书,我的心是寂寞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10

《呼兰河传》是一本记载了很多事情的小说,但其中最让我感慨的‘盛举’却是从团圆媳妇的悲剧命运中引申出来的跳大神。

跳大神虽然在当地被誉为‘盛举’,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跳大神是一种迷信,是一种禁锢了人类的思想的迷信。

越跳,就会让人越分不清什么才是真正有用的、有好处的。人们往往被这种迷信蒙蔽了双眼,生病时,宁肯去请毫无用处的大神,也仍不去相信那些真正对我们有好处的‘药’。

跳大神是封建社会一种极端愚昧的活动,从小团圆媳妇的死来看,之所以会有跳大神,就是出于些许人们的不信任现实,因为人们不信任现实,才会让这种愚昧渗透每个人的灵魂。

跳大神是一种骗取钱财的作为,但当时的人们根本没有能力去看透他的本质,他们都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当时,连萧红这样有思想的人都忍不住回去瞻仰一次跳大神,那,其他人对跳大神的狂热程度我们就可想而知。

当时的人们,将跳大神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有时跳大神,就是为了让别人说三道四,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家里热闹起来,这种孤陋的思想道是很配得上跳大神这项愚昧的活动。

当地跳大神跳多了,妇女们看到服装也都想起了大神的服装,男人们谈天说地也都想起了跳大神中的`念念有词,可以这么说,跳大神已经完完全全封闭了当时呼兰河城里的人们的思想,让他们不愿意接受新东西。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认为也存在着‘跳大神’,我们时常会对周边的现实和自身的状况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所以,那种潜伏在我们心里的某种物质,在这时,便打起了鼓,这种鼓,会让我们急躁、退却,甚至自暴自弃,会让我们在怀疑的心态作祟下,分不清好与坏,这就是我们内心存在着的"大神"。

当我们不愿意接受新东西或听取别人的意见时,那我们内心的‘大神’肯定又是在封闭我们的思想。"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接受新东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相当于是丰富了自己的见闻,增加了自己的知识。

总而言之,跳大神是一切愚昧的代名词,是悲剧的起点,通常也会是悲剧的终点。

呼兰河,一个跳出来的小城,而众多的悲剧,也都是因为愚昧而产生的‘跳出来的悲剧。’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11

初中的时候就知道《呼兰河传》这本集子的存在,语文课本里曾经有一段节选的课文《我与祖父》。看了那篇节选,又看了后一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片面地以为《呼兰河传》讲的大概也就自己与祖父的快乐时光,似乎也没什么有意思的。

如今从头到尾看完了这本《呼兰河传》,我才知道即使是那段节选的我与祖父也是如此的荒凉。

萧红在这本书中不下五次地提到过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我想她小的时候也不懂这么多,长大后想起自己童年那些琐碎的东西才明白荒凉这种复杂的心情。矛盾先生在序中提到:‘如果有使我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老压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却,但又不忍轻易忘却的,莫过于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

小时候的萧红也许不明白,她的童年已经埋下了寂寞的种子,祖父与祖母对待她的天壤之别,母亲对她似乎也无太多关心,父亲更是在整本书中不见踪影。小的时候不明白,等到长大回想起来,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童年的痛啊……她曾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孤寂的心情:“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萧红童年的不幸是无奈的,正如呼兰河的人们在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下的不幸。那种把别人寻死当做茶余饭后的新鲜事、把对团圆媳妇的虐待叫做管教、把别人救命的东西偷偷留藏一些下来讨好长辈的媳妇,这一切一切的变态心理和愚昧无知,真是令人发指,当时的人们却以此为生活的乐趣,饶有兴趣地聊着谈着在现代科学下显得极其可笑的东西和观点,他们的这种生活状态让我觉得太可悲太可悲。可是,在当时的闭塞农村里,那些可悲的人们还有什么办法呢?而‘有意识地反抗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萧红则以含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小城,怀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壮的斗争的大时代。

当时的社会面临的是愚昧迷信,现今的社会面临的是现代的升级过的愚昧迷信。打着高科技的幌子,靠着化学添加剂的掩护,为了高额的利润不择手段,贪官奸商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美国欧盟借着保护人民的旗帜,一次次地要把非洲的国家俘虏成自己的奴隶。这个世界已经缺少正义,连把摔倒的老太太扶起来都要背上推倒她的莫须有的罪名。

如果说过去是因为落后使得人心愚笨,那么现在是因为发达使得人心因欲望而复杂险恶,处处都是别人为你挖好的现成的陷阱,等待你为他当做替罪羊,这样的社会景象若是给萧红看到怎会不更感悲凉?她的孤独、她的寂寞,又会更深吧……

面对这个社会曾经的和现在的无奈,我们有时候除了扼腕叹息,别无所能。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12

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凉的歌谣,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这是我读《呼兰河传》的最初印象。

《呼兰河传》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中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部回忆性长篇小说,讲述了呼兰城的小团圆媳妇、二伯、冯歪嘴子等人的遭遇,表现了呼兰小城人们精神上的愚昧和麻木。

我读完《呼兰河传》,尤为书中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而唏嘘。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被迷信陋习活活折磨死了,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欺凌,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我深切体会到了他们的悲惨生活,对那些弱小者充满了同情,但我也同样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遭遇如此的命运?他们为何不以自己的努力而改变命运?那是因为那个时代是如此灰暗,那时人们的思想是如此落后。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的。时代在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现代。我们有父母的`呵护,有老师的关爱,衣食住行都不用担忧,每天只管好好上学。但有时候我们还觉得生活对自己不公,还经常使性子发脾气。与小说中小团圆媳妇等人的遭遇相比,我们的所谓不如意实在不算什么,我们应该为生长在这个时代而庆幸。

读了《呼兰河传》之后,更加激发起我对现在生活的热爱,更加触发我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