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2024/07/19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习惯养成心得体会(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1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2

生活是人生的第—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平凡而琐碎,由许许多多生活细节组成。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教师会利用游戏化课程,培养教导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说明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坏习惯一旦形成,我们要花掉十倍、百倍的努力将他改正,会使幼儿终身受其害。有许多叶曾指出一些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追根溯源,都是由于早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应最先培养最先形成,它是幼儿成人之根本。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指出:德行应在邪恶尚未占居心灵之前,早早就教。所以,早期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扎实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时候,幼儿园游戏化的课程会曾加幼儿的兴趣,起到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儿生活方面的习惯养成在家庭中的更为重要。长期以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殊不知,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项工作应是家长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孩子是家庭中的“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健康就好,认为穿衣服、吃饭等能力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会学会。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顿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幼儿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开始。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首先,家庭成员要统一认识。这样才能使幼儿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巩固已有的好习惯。

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很多家长在家中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当,即使家长再努力,效果也不好。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这两个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环境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重要是健康的心态。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能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养成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外向的性格;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的过程也不是永无错失和疏漏的。教育的错失和疏漏,可能会使幼儿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但是,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一些不良习惯虽已形成却尚未根深蒂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纠正,还是可以亡羊补牢的。

总而言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育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3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优秀品质。

今天我们认真学习了市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我心颇动,久久不能平静,乱谈几句心得体会,请同流指导……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方案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学生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

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还提出,对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

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一些家长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教师找家长理论时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

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 我认为:"所谓习惯就是稳定、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它分为动作型习惯、智慧型习惯和思维型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在培养习惯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讲求科学。要有针对性地注重个体差异,制定培养习惯的计划,设置培养习惯的恰当方式,一个一个地来,在一个时期可以培养一方面,如一年两年,一个学期两个学期,一个月两个月,重点培养一个习惯,由易而难、循序渐进。 二是要讲点道理。由自己的人生体验给孩子讲道理,以大组、小组的讨论方式探究式学习,围绕习惯做主题。 三是榜样示范。可以给孩子找优秀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更好地利于习惯的形成。我们现在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四是加强教师身教。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深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事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五是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

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敬爱哦于的同步性。 六是加强检查评比工作。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七是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 八是不断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力度。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集体的影响而形成。因此,学校必须抓好班主任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4

人们渴望上天赋予自己高智商,盼望拥有大智慧,却往往忽略了最大的智慧——习惯。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卢致新在谈到成功的人们似乎永远在成功,失败的人们似乎永远在失败的原因时说:“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地到处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

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在《培根论人生》一书中,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专门论述了习惯与命运的关系。他深刻地指出:“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即使是人们赌咒、发誓、打包票,都没有多大用,都不如习惯有力。”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是在幼儿园。”

“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最主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这段对话是颇让人深思的,从幼儿园学到的最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说明从小养成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起作用。

有这样一首小诗:

丢了一颗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战匹马,伤了一位骑土;

伤了一位骑土,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

这首小诗,它雄辩地说明了一颗钉子与一个国家的关系,细细品味,就可以看出小诗里寓含着一个大哲理,那就是:要想成功,必须有良好的习惯,而这种良好的习惯就是要从小事做起,诚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养成好习惯。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5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是学生轻松、快乐、有序、有效地学习的必要前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收益终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求知求识的同时,更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重点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和其它习惯比起来,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麻烦更大。比如说一篇课文,学生要是没有提前预习的话,那就对课文一点不熟悉,字音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是不了解。老师在安排的课时内进行教学活动的话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佳。由此,我为了提高课堂35分钟的效率,一直以来,我对我班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一篇课文最低阅读五遍,多则不限,读第一遍时,熟悉一下课文;第二遍读时,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三遍读时,把读不通的句子反复地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第四遍读文时,想想课文中有哪些句子不懂的就划上“波浪线”或“直线”,(同时要求所画的线条规范,让人看了舒服)再反复地读,如果能读懂的话,就在句子旁写上简单的体会,不懂的话就在句子旁边打上“问号”或是“△”,等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予以解决;第五遍读文时,要求学生深入地读,并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家庭作业本上。几年来,我对这一届学生是这样要求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记得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字是门楼,书是屋”,“字是人的第二容貌”,可见写字的认真和美观是多么重要,再说学生的各种作业都离不开写字哟。

语文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写字习惯的好去处。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每篇文章学完后最后要写三种作业,另外学生每天的日记、单元中的作文训练都要写不少的字。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作业习惯,他们的这些作业就无法顺利完成。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写字作业习惯。在低段教学工作中,我每上完一些字词或是一篇课文后,我就留出不少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在学生写字前,特别强调写字姿势,握笔方法,人的坐姿,眼睛与作业本所保持的距离。在学生进入写字状态时,我在教室来回巡视,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姿势不对时,就写上提醒其注意。以上这些,是我对学生写字、作业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写字、作业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现在已取得的成绩是:班里大多数学生写字姿势正确,再不用老师时刻提醒了;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了;大多数学生的字迹一丝不苟了。

成绩的取得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少数学生的不足还是存在的。如班里还有极少数顽固性不做作业的学生,还有少数字迹潦草的学生,还有预习作业投机取巧的学生。存在着这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学生是中途插入本班的;还有个别学生中途生病,假期长达几个月。他们一时半会儿难以适应本班学习习惯的要求。

尽管存在以上这些不足,但我还是有信心让这些学生慢慢适应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全体同学共同走向明天。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6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建了绚丽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传统美德。

文明是对人才的共同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明要求更高。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实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素养高、有教养的人,都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被人敬重,受人欢迎,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假如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实行不欢迎看法,怎么发展事业,立足社会?去年六月,东南高校一个学习成果始终很优秀的毕业生在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竞聘,却输给了成果一贯不如自己的同班同学,缘由很简洁,他在上楼时无意吐了一口痰,正好使企业一个负责人看到了。

文明礼仪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会产生主动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我们全面提高。因此,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我们小学生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当自觉做到尊师守纪,举止文明,留意礼貌,重视卫生,改正不良行为,做到敬人、自律、适度、真诚,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以起床、熬炼、集会、就餐、进出校门等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认仔细真做到排好队、唱好歌、扫好地、做好操、走好路、吃好饭、写好字、语言文明优雅,仔细思索并做好这些并非小事的小事,向不文明行为告辞,培育良好的文明习惯。

坚持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应当持之以恒,从校内延长到校外,无论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都要遵守肯定的礼仪。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学文明礼仪、做三好学生,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为之不懈的努力,促进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上一个新台阶,让自己成为懂文明礼仪的高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在此大队部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将良好的文明礼仪的种子带到千家万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坚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文明公约,普及生活礼仪常识。提高文明素养,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净化我们的心灵,美化校内,增加我们的文明礼仪修养,促使我们健康、全面发展,提高我们的整体思想道德素养,让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做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文明的学生。

新的挑战,新的希望。展望将来,我们满怀激情、充溢信念!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学到不少的文明礼仪学问,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三好学生,记住我们的目标在校做个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诚恳守信道德规范的好公民。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7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好的习惯能让人一生受益,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就结合笔者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要及早开始培养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注意培养,否则,当不良习惯养成后再纠正就困难了。笔者从抓课堂常规入手,因为课堂常规是正常教学的保证,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小学生课堂常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用品放置的位置。应培养学生到校后就按当天课程表将书包里的教科书和作业本一一取出放在一定的位置,每节课后要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上课时不能削铅笔打墨水借学习用品等。

2、坐、站的姿势要正确。坐的姿势:头要正,眼睛看前方,两肩要平,背要挺直,两腿并拢,双手放在膝上或自然下垂;站的姿势:向左或向右侧跨出一步,呈立正姿势。课前向老师行礼,课上发言都要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

3、课前发言要举手,不随便插嘴。一般举左手,举起手时五指并拢,肘关节与肩平。老师指定某一同学发言后,其他同学将手放下。

4、听到预备铃声立即不再讲话,以最快的速度跑进教室,入座后静候老师到来。通过这样的常规训练,班上一般都能形成较好的教学秩序。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养成,也不能全部一下子养成,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少到多,由部分到整体,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增多,到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更高要求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加强训练,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对做得好的个人或小组给予语言鼓励或授予小红星,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老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在班上多表扬上课认真听讲、开动脑筋、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本整洁、认真检查的学生,举办优秀作业展览会。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怎样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发挥“主导”与“主体”的和谐作用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要发挥巨大的作用,必须要靠教师正确的、合理的、及时的引导。在学生学习行为出现异常时,及时与之探讨互商对策,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一味的“讲”“灌”“压”。只要师生关系融洽了,“主导”与“主体”的作用也就体现了,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监督者的身份来教育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主导”与“主体”之间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取得最佳的培养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变革,培养的策略也要与时俱进。要适应21世纪的教育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8

“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具有很强的力量,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坏的习惯则让人从成功的'宝座上跌下来”。保罗盖蒂的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是啊,古今中外,哪个名人不是从小养成了好习惯?如果没有好习惯,那他们的成功从何而来?我们也要养成适量看电视的好习惯。

以前,我很爱看电视,每天晚上,我总是抱着电视不放,可是看多了对健康也不太好。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我一吃完饭,作业马马虎虎地写完了,就开始看我的电视,那动画片一个接着一个,设计我目不暇接,一会儿吃口苹果,一会儿吃口饼干,别提有多悠闲了!只听见秒针滴滴哒哒地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九点半,。妈妈催着说:“睡觉去吧,明天还要上学呢!”我一边答应妈妈,眼睛一边瞅着电视,说:“我再看十分钟就睡。”妈妈信以为真,关上房门就睡了。我又接着沉浸在动画片中。在一段广告间,我看了看钟表,“妈呀,十点半了!”我吃了一惊。连忙关上电视,上床睡了觉。

第二天,闹钟响了,我按了一下,又接着睡了。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妈妈在喊我,我睁开眼睛看看钟表,都七点十五了!我一跃,跳下床,连忙洗脸刷牙,也顾不得吃早饭了,就赶忙“飞”到了学校。刚进班,也正好打上课铃,总算没迟到。这时,组长向我收英语作业,我一摸书包,呀,没带!这时,队长又发话了:“你今天没扫地,是要扣分的!”“都是电视惹的祸!”我心里气愤地想。

从那天起,我每天晚上都在九点睡觉,早上六点半就起床了。经过两个星期,我终于养成了早睡早起,适量看电视的好习惯。可是,没过几天,我又打起了“退堂鼓”。妈妈说:“多看电视,对眼睛不好,每天就睡几个小时,会影响你的正常发育的!”我暗暗下了决心:每天看电视就两个小时,睡觉要十个小时。渐渐地,我彻底摆脱了这个坏毛病。

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成果,是瓜熟而蒂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成。”人生的旅途还很漫长,学习的道路更为艰苦,如果想要班上高峰,那么,就从小养成好习惯吧!让好习惯陪我们同行吧!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9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好的习惯能让人一生受益,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就结合笔者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要及早开始培养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注意培养,否则,当不良习惯养成后再纠正就困难了。笔者从抓课堂常规入手,因为课堂常规是正常教学的保证,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小学生课堂常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用品放置的位置。应培养学生到校后就按当天课程表将书包里的教科书和作业本一一取出放在一定的位置,每节课后要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上课时不能削铅笔打墨水借学习用品等。

2、坐、站的姿势要正确。坐的姿势:头要正,眼睛看前方,两肩要平,背要挺直,两腿并拢,双手放在膝上或自然下垂;站的姿势:向左或向右侧跨出一步,呈立正姿势。课前向老师行礼,课上发言都要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

3、课前发言要举手,不随便插嘴。一般举左手,举起手时五指并拢,肘关节与肩平。老师指定某一同学发言后,其他同学将手放下。

4、听到预备铃声立即不再讲话,以最快的速度跑进教室,入座后静候老师到来。通过这样的常规训练,班上一般都能形成较好的教学秩序。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养成,也不能全部一下子养成,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少到多,由部分到整体,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增多,到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更高要求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加强训练,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对做得好的个人或小组给予语言鼓励或授予小红星,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老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在班上多表扬上课认真听讲、开动脑筋、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本整洁、认真检查的学生,举办优秀作业展览会。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怎样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发挥“主导”与“主体”的和谐作用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要发挥巨大的作用,必须要靠教师正确的、合理的、及时的引导。在学生学习行为出现异常时,及时与之探讨互商对策,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一味的“讲”“灌”“压”。只要师生关系融洽了,“主导”与“主体”的作用也就体现了,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监督者的身份来教育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主导”与“主体”之间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取得最佳的培养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变革,培养的策略也要与时俱进。要适应21世纪的教育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10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的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但是我告诉你们这是真的,这样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那些驯象师在大象小的时候,就用一条小小的链子将他们绑在水泥地的柱子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人们说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事实上大象是被行为习惯绑住的。同学们,你们瞧,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啊!

习惯又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力量。曾国藩是清代名匠,一生勤奋,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可谓“百科弊病,人人皆懒,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机会,死前一日手不释笔,一生中给自己订了十二条规则。他读书持之以恒,博守求约,不拘门户,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得他博闻强记,学富五车,所以他被封为清代文人武侯第一人。

当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容易的,开始时需要时常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个磨炼我们意志品质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种行为习惯重复21天以上就会成为习惯,重复90天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不懈重复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养成。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充分说明习惯的重要性;“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的道理就是差不多。有一次,“差不多”先生没赶上吃饭,他对自己说:吃饭和没吃饭不是差不多吗?有一次他没有搭上火车就说:搭火车和走路还不是差不多;甚至在咽气的那一刻还说:“活着和死了不也是差不多吗?这还不能说明坏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吗?这种坏习惯如鬼魂一样缠绕着你,影响着你的生活。

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用认真的态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去养成一个有利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好习惯,伴随着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11

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和能力,既有利于幼儿健康,也是幼儿园文明美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幼儿园应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坚持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卫生习惯,使幼儿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最大限度地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己坚持在保教活动中采取多种方式、措施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写出来供幼教同仁参考:

一、充分利用教学活动

幼儿学习有两种情况,被迫与自愿,后者来自幼儿主动、积极的反应,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年龄越小,尤其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在活动中多采用童话故事与富有童趣的儿歌,如《洗手歌》、《小猪变干净了》、《打喷嚏》等相关教学内容。让幼儿扮各种小动物参与表演等教学手段从而大大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实践生活体验,让幼儿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进而从内心发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适时开展游戏活动

幼儿好玩、爱做游戏,这就为我们寓教于乐提供了很多契机。在组织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喜爱模仿大人这一特点,把各种生活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如适时开展“洗手帕”、“刷刷牙”、“拖地板”、“倒垃圾”等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孩子们的卫生意识与习惯。

三、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

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受年龄特点限制,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我们无论在教学态度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幼儿保教工作更应该持之以恒。我们应和幼儿约定一些“规定”和“办法”,让幼儿“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如在洗手、喝水这两个环节,我们可以规定:幼儿每天在幼儿园必须用毛巾擦手、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喝水尽量定时进行,要求用自己的杯子,喝完再接,避免疾病传染与水资源浪费。同时,我们要注重引导:在要求幼儿喝水时,我也与幼儿同时进行;幼儿洗手,我也与幼儿共同洗手,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严格的要求和反复的练习,会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逐渐形成,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

四、坚持督促检查

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需要不断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可使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如有些孩子由爷爷奶奶带,老是不洗手,不剪指甲。我就天天检查,检查完后,我也不说什么,帮孩子把指甲剪了,剪了两回,以后再也没发生这种事。督促检查可以使幼儿容易记住,下次不会忘记。

五、家园合作,家园同步

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幼儿生活卫生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密切配合。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所以,我在加强幼儿在园教育引导的同时,充分利用家长接送、来访及家长会等时机和途径,要求家长特别注意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卫生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习惯养得好,终生爱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这就需要我们幼儿园的教师负起责任,倾注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诚心,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12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本人就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心得。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班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开学初我就在全班中开展了“一人一岗,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和抹黑。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和努力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和荣誉。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拥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我为他们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个学生,只有他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他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周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讲台,倒垃圾,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等。卫生部长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

每个周末留一定的时间让各个部长对一周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总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下一周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要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提出要求。

(2)、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热爱学习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一方面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表现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如白元贵、陶文忠、陶文斌等已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劳动好榜样;李婉媚、秦勇、潘颜春等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勤奋学习好榜样对于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总会给予肯定、表扬。特别对于个性强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影响一大批学生。如班上的何海莲同学,平时顽皮淘气,大大咧咧,做事和学习也马马虎虎。可我发现在开学初的大扫除中,她劳动特别卖劲,她把瓷砖擦得干净、铮亮,擦好瓷砖后,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干干净净。这对于她来说,不简单。大扫除结束后,我把“表扬何海莲认真做卫生”几个字写在白板上边,把她洗过的毛巾给大家看,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并要求全体同学向她学习,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在那一刻,我发现孩子脸上的微笑是多么灿烂!这又何尝不是孩子学习、生活旅途中一个新的起点呢?一学期来,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纪律上何海莲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他的表现还时有反复,但终究在进步,令老师、同学感到高兴。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风班貌良好,学生自觉、自律、自信、自强。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行为习惯训练还需关注细节,注意从细小处入手。我们的学生多数是进城务工子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普遍不高。家长与老师携手共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13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传统美德。

文明是对人才的共同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明要求更高。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素质高、有教养的人,都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被人尊重,受人欢迎,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态度,怎么发展事业,立足社会?去年六月,东南大学一个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的毕业生在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竞聘,却输给了成绩一贯不如自己的同班同学,原因很简单,他在上楼时无意吐了一口痰,正好使企业一个负责人看到了。

文明礼仪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我们全面提高。因此,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我们小学生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该自觉做到尊师守纪,举止文明,注意礼貌,重视卫生,改正不良行为,做到敬人、自律、适度、真诚,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以起床、锻炼、集会、就餐、进出校门等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认认真真做到排好队、唱好歌、扫好地、做好操、走好路、吃好饭、写好字、语言文明优雅,认真思考并做好这些并非小事的小事,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坚持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应该持之以恒,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无论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学文明礼仪、做三好学生,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为之不懈的努力,促进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上一个新台阶,让自己成为懂文明礼仪的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在此大队部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将良好的文明礼仪的种子带到千家万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坚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文明公约,普及生活礼仪常识。提高文明素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净化我们的心灵,美化校园,增强我们的文明礼仪修养,促使我们健康、全面发展,提高我们的整体思想道德素养,让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做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文明的学生。

新的挑战,新的希望。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学到不少的文明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三好学生,记住我们的目标——在校做个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好公民。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14

一个人如果希望自己获得成功或者活得充实,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又需要不断地强化,这样最后才能变成无意识的行为而让人自觉遵行。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坚持得并不是很好,总是断断续续的。从今年开始,我对自己严格要求,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写日记。每天睡觉以前,我都安排好自己第二天的工作、学习、读书和运动的时间,这叫原定计划。例如某一天的计划为工作10小时、读书两小时、体育锻炼两小时、应酬两小时。到晚上睡觉以前,我就会检查一下自己完成计划的情况。如果是超额完成原定计划,我就会很开心。如果没有完成原定计划,我就会找找原因。比如有的时候是应酬时间超时了:原本需要两个小时,但事实上却花费了四个小时。于是我就会在下一次去应酬的时候,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酬,不耽误原计划的读书时间。当然,原定计划并不意味着一直紧张地工作。有的时候,我的原定计划就是一天爬山八个小时,那么在这八个小时里,我就一心一意地爬山。当天的日记里,我会给日记配上照片,图文并茂,让记忆变得真实、美好。当我老了,记性不好的时候,文字和图片可能是唯一能够提醒我当年做过什么事情的印记。

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最终就成了命运。所以,人的个性并不是天生的。脾气有急缓,智商有高低,长相有不同——这些都是天生的。但我们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遇到事情时的应急反应都是基于过去养成的习惯。很多时候,决定你命运的是你面对事情的态度,而非事情本身。曼德拉进监狱后把监狱当成了民族统一大业的基地,监狱岁月见证了他为人民谋求自由和民主的过程。所以,在20xx年的监狱生活中,他始终志向不改。而如果换一个人,这个人也许会把进监狱当作生命的终结,从此自暴自弃,甚至在监狱里了却自己的生命,何谈坚持与成功。这就说明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将造就不同的.人生。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你要明白是什么决定你的命运的。养成良好的时间规划习惯就是改变命运的开始,因为时间浪费不起,浪费了就永远追不回来。现在,很多人把钱看得太重,认为浪费不起的是钱,而不是时间。别人拿了你十元钱,你可能会记一辈子。记得有一个朋友很久以前曾经借给我五元钱,后来我忘记还了,过了十年他从国外回来,喝酒的时候还说:“你当年还欠了我五元钱呢。”当时的五元钱还是值钱的,因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几十元。这个例子表明人对钱很看重。但我们却很少看到有人这么看重时间的。浪费两个小时你会觉得难受吗?你有多少时间是和别人在一起浪费掉的,或者是自己荒废掉的?你为此感到难过吗?也许只有不再年轻的人才真正明白,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可贵。

如果想充分利用时间,首先,我们就必须设立一个目标,并力争完成这个目标。比如我曾设立了一个每年读50本书的目标,此目标一旦设立,我就告诉自己必须完成,年底盘算时,阅读量必须达到50本书,一本都不能少。其次,我们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是否有进步,每天睡觉前想一想:我今天做的事情有进步吗?背了十个单词,记住了两个英语句子,纠正了某个单词的发音——这些都是有进步的表现。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放松和思考,学会有张有弛地使用时间,这样才能抓住生命的重点。有张有弛是什么?就是你紧张地学习五天以后,要放松一天,到郊外徒步一天,或者爬山一天,或者在原野之间逛荡一天,或者和朋友们娱乐一天,这样才能重新激发你继续做事的热情,保持精神的弹性。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养成好的习惯,把握住有限的生命,你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15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中班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觉得效果真的很不错,其中效果最好最明显的是普通话的运用和区角活动时玩完玩具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等。

我们是怎样来给幼儿养成和巩固这些好习惯的呢,要求幼儿一进幼儿园必须讲普通话,我利用了。

1、表扬鼓励法,如:在某一幼儿用普通话与老师和小朋友交谈时,我会及时表扬鼓励,某一小朋友普通话讲得真好,老师要奖给他一颗小红五角星,然后把红五角星贴在他的额头上。引起其他幼儿的关注,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讲普通话的激情。

2、家庭教育要和幼儿园教育要保持一致。孩子在幼儿园得到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家长应予以了解,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园教育出现脱节,不利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为此我们利用家园共育栏和家长会,与家长讲解原由、举案例等,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讲普通话的巩固方法。 由于我们在农村,是村办幼儿园,对农民来说,他们讲惯了方言,讲普通话还是有点儿别扭,比如:一次有一位家长来送孩子时,孩子还在哭泣,我忙问孩子是怎么回事,家长很生气的对我说:“老师,这孩子不好好说话,我揍他了。”我忙问怎么啦,这位家长说:“我送他上学,他嚷着要解大便,我问他什么,他还在说解大便,我又听不清什么意思,最后他说,我要拉屎,把我这个气,拉屎就拉屎,还解什么大面,你还解馍馍呢,所以我就狠狠的揍了他一顿。”听了这些话让我哭笑不得,后来我弄清因为这个孩子说话咬词不清楚,把“大便”讲成“大面”,家长对大便的意思又不是很明白,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事情虽小,但对孩子来说很不利,本来孩子在幼儿园刚刚形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可在家却因讲普通话挨了打,孩子还有学讲普通话的`兴趣吗?所以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给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生活环境,孩子很自然而然的形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班幼儿的普通话已经讲的很好,孩子与孩子之间交流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更是用普通话,久而久之,孩子已形成了与任何人交流都会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对于玩完玩具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更是巩固得特别好,以前孩子们玩完玩具后把玩具弄得乱糟糟,还得老师帮助他们收好玩具,自从提出培养让孩子分类收放玩具的习惯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渐渐的养成了分类收放玩具的良好习惯。孩子们再玩玩具时再也没有出现乱扔乱放的,收玩具时会摆放的整整齐齐,老师也变得好像有点很清闲的样子,不再忙于帮孩子们收放玩具了。

经过这一学期的培养,孩子们已经养成了很多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些好的习惯都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联手教育。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16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17

生活是人生的第—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平凡而琐碎,由许许多多生活细节组成。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教师会利用游戏化课程,培养教导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说明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坏习惯一旦形成,我们要花掉十倍、百倍的努力将他改正,会使幼儿终身受其害。有许多叶曾指出一些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追根溯源,都是由于早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应最先培养最先形成,它是幼儿成人之根本。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指出:德行应在邪恶尚未占居心灵之前,早早就教。所以,早期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扎实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时候,幼儿园游戏化的课程会曾加幼儿的兴趣,起到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儿生活方面的习惯养成在家庭中的更为重要。长期以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殊不知,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项工作应是家长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孩子是家庭中的“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健康就好,认为穿衣服、吃饭等能力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会学会。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顿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幼儿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开始。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首先,家庭成员要统一认识。这样才能使幼儿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很多家长在家中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当,即使家长再努力,效果也不好。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这两个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环境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重要是健康的心态。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能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养成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外向的性格;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的过程也不是永无错失和疏漏的。教育的错失和疏漏,可能会使幼儿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但是,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一些不良习惯虽已形成却尚未根深蒂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纠正,还是可以亡羊补牢的。

总而言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育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18

各位老师们、家长们,大家好!我是145班谢一生的家长。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心得体会。教育的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应施于不同的教育方法。假若我的观念与大家的观念有分歧,诚恳的希望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提出批评指导意见,我将万分感激!下面,我就开始把本人的一点浅显的体会和大家同探讨。

教育孩子之前,先了解孩子。我家的孩子对钢性教育有抵抗情绪,通俗的说就是吃软不吃硬,我就让孩子的妈妈来主导教育,我就打下手,偶尔唱一下白脸。观念一:慈母为主导教育,严父为辅导教育。

遵循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天生爱做作业的。如何孩子爱上做作业?方法一:言教不如身教,陪同孩子一块写作业。方法二:让孩子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并喜欢上它。第二个方法最好,可惜本人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有限,还没做到这一点。观念二:言教不如身教,让孩子的身边有个学习榜样!

家长要学会如何爱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注意: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爱孩子的宗旨就是一“度”字。本人的感觉是,把握这个“度”很难!原因是:教育的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我认为要严厉时,孩子的妈妈可能会持有不同看法。观念三:给孩子适宜的爱,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家长给孩子爱的“度”数也要不断调控!

孩子的良好习惯要从小就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父母的个性特点、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应加强对孩子的传统教育,及时纠正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气,让他们养成许多优秀品质。小孩子就好比小树苗,小树苗小时候是歪着成长的,大了必然是颗歪树!观念四:小孩子的不良习气要及时纠正!当孩子长大了,性格已定型,你想扳正也很难啦!

小孩子上学之后,家长的主导的地位会逐步被老师代替。有句话是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有时不愿听家长的意见,但老师的意见会被首先采纳。原因是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权威的榜样!观念五:术业有专攻,要相信老师的科学教学!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19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的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但是我告诉你们这是真的,这样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那些驯象师在大象小的时候,就用一条小小的链子将他们绑在水泥地的.柱子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人们说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事实上大象是被行为习惯绑住的。同学们,你们瞧,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啊!

习惯又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力量。曾国藩是清代名匠,一生勤奋,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可谓“百科弊病,人人皆懒,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机会,死前一日手不释笔,一生中给自己订了十二条规则。他读书持之以恒,博守求约,不拘门户,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得他博闻强记,学富五车,所以他被封为清代文人武侯第一人。

当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容易的,开始时需要时常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个磨炼我们意志品质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种行为习惯重复21天以上就会成为习惯,重复90天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不懈重复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养成。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充分说明习惯的重要性;“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的道理就是差不多。有一次,“差不多”先生没赶上吃饭,他对自己说:吃饭和没吃饭不是差不多吗?有一次他没有搭上火车就说:搭火车和走路还不是差不多;甚至在咽气的那一刻还说:“活着和死了不也是差不多吗?这还不能说明坏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吗?这种坏习惯如鬼魂一样缠绕着你,影响着你的生活。

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用认真的态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去养成一个有利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好习惯,伴随着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20

10月11日,参加了本溪市教育局召开的本溪市小学行为习惯培养专题报告会。 会上,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做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专题报告。孙老师就培养好习惯的方式方法,习惯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一个人养成了好的习惯,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可见习惯的重要性。可惜现在有一些孩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中的某些学生,做巩固习题时东张西望、玩玩学习用品、和前后同学讲话,一天的作业都要到放学后在老师的“穷追猛打”下才能完成;还有的学生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经常开小差,甚至于和同桌讲悄悄话,经老师再三提醒,一会儿就又走神儿了。这样的学生学习会好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必定有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孩子如有以下十个基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必定是优秀的:学习有目标、提前预习、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正确使用学习用具、规范书写、积极提问和讨论、经常阅读、持之以恒等。

什么时候培养孩子的习惯最好呢?是从幼儿开始。“学会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从幼儿学到的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这正说明了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并时时处处起作用。就像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一生。”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一定要从小开始。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孩子活泼、开朗、能言善辩,看似优点而实际上也成了他的缺点,随意、马虎、做事缺乏恒心,这种种成了他学习上最大的障碍。虽然已是初中生可是做事依旧马虎,学习总是定不下心来,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有时甚至为了逃避责任而说谎。怎么办?我想尽办法:批评、打骂、说教、谈心、鼓励。作为一名教师,我每天都承担着教育学生的责任。

看了孙老师的著作《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后,我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反思。看来的问题还是出在习惯上,虽然一直以来我针对学生的性格特征采取了一定的教育方法,但是由于说教过多,可能有的学生产生了厌烦心理,他们还特别调皮、好动,又怎么能安分守己呢?长此以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他们的习惯又怎么会有改善呢?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做父母、老师首先给孩子好习惯养成起个表率作用。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21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爱说、爱跳,跨入集体生活后,常常使班级充满了无限生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正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习惯意识非常薄弱,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与工作实践中,我认为小班幼儿习惯的培养应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现象抓起。

一、以师爱感化幼儿。

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娇气、任性,尤其是小班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不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离开父母的呵互来到幼儿园生活,心理上多少有些恐惧。教师要和孩子主动进行沟通,和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激发孩子喜爱老师的情感,消除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戒备心,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幼儿园就像家一样,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敬,一样可以信赖。记得我们班的豪豪小朋友,上学期每天来园前总是拉着爷爷的手不放,哭着闹着不让爷爷离开,无论老师怎么说怎么劝都无济于事,只要他爷爷一走,他就马上追出去,他爷爷被弄得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抱着他来到老师的身边,让老师抱着才能离开,后来我多次和幼儿交流,才得知孩子不想在幼儿园里睡觉,因为奶奶说在幼儿园睡觉没家里好。”我恍然大悟,后来我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得知他爸爸在汉中工作,妈妈每天忙于上班,一直是爷爷奶奶照顾他,连睡觉都是奶奶陪着他。为了帮助这个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后来午睡时,我就特别关照这个孩子,先帮他脱衣服和鞋袜,课间休息时尽量多陪他说说话,让他真切的感受到幼儿园就像家一样,感受老师对他的爱,渐渐的孩子上学也不哭闹了,午觉也睡得特别香,并且喜喜欢上了幼儿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学会蹲下身子,从孩子的立场替他们着想,学会宽容他们的“缺点”,学会包容他们错误的思想,先学会不与他们计较,通过多种途径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工作中学会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幼儿都融入到大集体中,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以平静的心态、理智的头脑、慈爱的胸怀关爱每一个孩子。

二、抓契机多表扬少指责幼儿。

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的点滴进步在受到老师的表扬后,他们会更加自信,更加快乐。教育幼儿时如能抓住契机多表扬少指责,幼儿更容易接受。记得我首次担任幼教工作上的第一个早班,刚把玩具发下来不到三分钟,地上就是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孩子们洒落的玩具,我一边自己捡,一边要求孩子们和我一起捡,可是捡玩具的孩子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孩子就像是没有听到,我刚捡起这边的玩具,那边的玩具又掉在了地上。我正要生气的时候,突然发现吴雨松小朋友动手捡起了地上的玩具,并把它放进了前面的框里,我摸了摸他的小脑袋,顺便说了句:“你真乖。”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这个孩子听到我的表扬,手脚更勤快了,又捡起了地上的玩具。无意间无意中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竟然有了这么大的回应,我欣喜万分,再次说了声“你真乖”,话刚落脚,捡玩具的孩子就多了起来,刚才还在乱扔玩具的孩子,为了得到我的表扬,也主动拾起了地上的玩具。由此可见,幼儿是需要老师的表扬和赞美的,在后来的幼教工作中,我就适时采用表扬的方法来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性,把“要孩子们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

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全赤”,更何况是三四岁的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学会发现幼儿的闪光之处,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亮丽的一面,老师要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行为差的幼儿进行正面引导,久而久之使之巩固,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班的欣欣小朋友是一个活跃份子,看上去特讨人喜欢,每天来园总会主动跟老师打招呼:“老师好!”可他又是典型的捣蛋鬼,很容易和其他的小朋友发生矛盾,大家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的交往方式不对,以至于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站队时不听指挥,推、挤身边的小朋友,但我又发现了他身上有许多亮点,他用餐习惯好,午睡时能安静入睡。针对这种情况,在用餐和午睡时我一次次表扬他,在表扬的同时,我激励他在其他方面也要改进。我还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关注他,每当看到他不守规矩时,就走到他的跟前,摸摸他的头,有时给他一个会意的眼神,使他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并利用课间时间与他单独交谈,站队时要遵守规则,不能乱跑,不能推挤小伙伴,要学会谦让别人,这样老师和班里的小伙伴才会喜欢你,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我不乱跑、推挤小朋友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打他小报告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玩,现在的他上课可认真了,发言也很积极,看到掉在地上的毛巾,也会主动捡起来。因此,老师要善于抓住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为,把握好教育时机,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教师的紧密合作是关键。

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郝有3位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如果一个老师一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行为习惯就会居无所,所以教师的密切配合尤为重要。各个环节要统一明确的要求,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去做,并教绉孩子方法,让孩子最初就明白老师的意图,能够按照要求有方法的去完成,让幼儿形成一个定式的概念,循序渐进,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我认为教师分工要明确。不光孩子要建立常规,自然有序,老师也要如此,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单枪匹马是不行的,而是靠师幼整个集体力量努力的过程,教师的紧密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习惯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行为不能淡然处之、随心所欲,老师今天心情高兴了,就让幼儿放任自流,老师心情不好了,就严加管教。尤其是在开学初,老师经常大张旗鼓的抓常规,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学习等习惯,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松懈了,有的学期末索性就不管不问了,幼儿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造成了前紧后松,以至于当你想提出要求让幼儿遵守时,他们却不听指挥了。所以说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并不是几个月就能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是需要老师的时常督促与监管,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

总之,小班幼儿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智慧启迪、爱心、耐心和细心,抓住契机对幼儿的教育多表扬少指责,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加强教师间的紧密合作,并且常抓不懈,只有这样,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22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好的习惯能让人一生受益,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就结合笔者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要及早开始培养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学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注意培养,否则,当不良习惯养成后再纠正就困难了。笔者从抓课堂常规入手,因为课堂常规是正常教学的保证,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小学生课堂常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用品放置的位置。应培养学生到校后就按当天课程表将书包里的教科书和作业本一一取出放在一定的位置,每节课后要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上课时不能削铅笔打墨水借学习用品等。

2、坐、站的姿势要正确。坐的姿势:头要正,眼睛看前方,两肩要平,背要挺直,两腿并拢,双手放在膝上或自然下垂;站的姿势:向左或向右侧跨出一步,呈立正姿势。课前向老师行礼,课上发言都要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

3、课前发言要举手,不随便插嘴。一般举左手,举起手时五指并拢,肘关节与肩平。老师指定某一同学发言后,其他同学将手放下。

4、听到预备铃声立即不再讲话,以最快的速度跑进教室,入座后静候老师到来。通过这样的常规训练,班上一般都能形成较好的教学秩序。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养成,也不能全部一下子养成,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少到多,由部分到整体,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增多,到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更高要求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加强训练

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现异常时,及时与之探讨互商对策,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一味的“讲”“灌”“压”。只要师生关系融洽了,“主导”与“主体”的作用也就体现了,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监督者的身份来教育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主导”与“主体”之间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取得最佳的培养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变革,培养的策略也要与时俱进。要适应21世纪的教育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