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2024/07/12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篇1

为提高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的的认识,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校组织了全体老师一起学习了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活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等。通过此次学习,让我们较为准确地理解了各项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明确了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改变了“教师不学教师法,难免迷途象牙塔,受害不知为哪般,困扰不知错在哪”的现状,有利于我们增进守法护法的意识,树立依法维权的观念,自觉落实依法治教的行为。不少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享有“教育教学、学术活动、管理学生、获得劳动报酬、民主管理、进修培训”等权利,并自觉履行“遵纪守法、履行聘约、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制止侵害、自我提高”等义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篇2

作为一名教师,在不同场合经常会听到一些比较“醒耳”的词语,如师德、规范什么的,有时别人还会开玩笑说:“别误人子弟啊!”这把我们教师想成什么了……

近阶段,通过学习师德生规,什么是师德呢?我的理解是:师德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以前的老领导在报告中说过:“师德是师风形成的基础,师风就是师德培养和成长的环境。就一所学校而言,师德师风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人文风格和精神风貌,是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社会的兴衰在教育,教育的成败在于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就要准备着像蜡烛一样燃烧掉自己。我们,作为今天的教师,职责是塑造培养具有高尚人格,有责任感有先进意识的有很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中国一代新人,理应教师自己首先是一个有高尚道德,良好修养并能跟上时代步伐的社会人。

所以为人师者我认为应该:

一、坚定的职业信念,立志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

坚定的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是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只有树立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能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坚定信念的树立,有一个逐步确立,不断加深和巩固的过程。每个教师从它准备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此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实际投入到教育工作实践中去,经过实践锻炼和体验,承受各种挫折,吸取教训之后,不断加深认识,提高思想觉悟,加深情感体验,经过种种思想的矛盾和斗争,最后建立起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坚定信念。 “老师”一词包容了庄重、严肃、亲切、和蔼、刚正、严厉……多重角色的扮演者,于是,在教学中我努力学习,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儿童教育工作中,激活他们的欲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断增强自己的承受力。从学习,自我修养和亲身体验中,争取成就,体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艰辛的事业,而是充满了无限乐趣和幸福的事业,决心为其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二、用师爱唤醒学生的心灵。

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育的美德。我国近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于“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我认为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进一步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受塑造人的心灵的特殊规律所决定。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作为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的行为表现方面。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我国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来影响教育孩子。其次要从自己的外部表现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诸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即“诚实”,“正直。”也就是孔子所说“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诚实、正直、富有正义感的学生。最后,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特别要在教师义务方面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楷模。坚决反对两重人格。

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质之一。它是教师职业品质之区别于其它职业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教育培养人的工作具有它的特殊规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育人的规律,对教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教师必备的宝贵品质,而且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断更换,要不断面临新对象,为了适应新的对象,需要我们不断作调查了解,区别对待。再者,时代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学生的求知欲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所谓的“知识激增”的现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求知渴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的营养。在教育工作中,要求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好学上进,勤于进取,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常流水,这样才能不愧为老师。并且,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的点滴积累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实现的,其间还会出现各种曲折和反复。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具有执着的精神,怀着对学生一片赤诚,以巨大的耐心,坚韧的毅力,对自己的学生孜孜不倦,循循善诱,深刻领悟“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但是现在的老师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存在着做到了“学而不厌”,不一定做到“诲人不倦”。经常歧视潜能生、辱骂潜能生,对潜能生缺乏耐心。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做到“学而不厌”,而且还要做到“诲人不倦”,具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热爱学生,甘为学生任劳任怨,用自己掌握的教育艺术,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能力传递给学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财富。

五、具有文明的仪表风度。

所谓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指教师在教育的职业活动中,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服饰仪容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和特征。它是教师个人的内在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外部反映。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中,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人民教师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有一句有名的格言,“即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我认为,教师的仪表风度,包括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德国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年幼的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崇敬心理。他们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喜欢模仿自己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致于服饰打扮,发型式样等。学生从种种模仿教师的活动中,不知不觉接受有关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对我们教师来说,即使是生活细节也决不能忽视,应时时处处,在一切方面都检点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愿我们的教师都能崇尚师道,敬重师风,尊重自己,对社会负责,做到人人都能仁他人之仁,信他人之信,义他人之义,促使民主播扬,科学昌明,人文之光。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篇3

我今天学习了闫秀杰教师事迹后,深受感动,深受启发,闫秀杰老师是头站乡明德小学优秀教师群体中一位杰出的代表,xx年,刚刚从齐齐哈尔大学专科毕业的闫秀杰,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加入了“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行列,告别家乡五大连池市来到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支教。两年后,龙江县招聘乡村小学英语教师,闫秀杰顺利考取,成为头站乡中心小学的正式教师。

正当闫秀杰在教师岗位辛勤耕耘之时,病魔突然降临。xx年,她得了一种“怪病”,头晕,无力,食欲不振。四处求医一年之后,被确诊为大动脉炎。大动脉炎是一种侵蚀人体全身主要动脉且非常罕见的病。资料显示,这种病的患病率为百万分之二点六。如此低的概率竟然击中了只有27岁的闫秀杰。从此,闫秀杰开始了异常艰难的人生道路——一边教书,一边治病。

为了不影响工作,她赴哈尔滨求医都是利用节假日,而且从不住院治疗,这样,就没法享受到医疗保险的待遇,医药费都得自掏腰包。四年来,闫秀杰每天靠大量的激素和中药、西药来控制病情,一共吃了1400多付中药,西药的数量已经数不清了,医疗费花了20多万元。对于普通乡村教师,这20多万元是闫秀杰东拼西凑借来的。然而,即使付出巨额医药费,也无法治愈所患疾病。四年来,闫秀杰饱受病魔的摧残,牙齿不断脱落,双眼的视力也由原来的5.0下降到要戴400多度的眼镜才能维持视力,体重由60公斤降到45公斤。病情严重时,手指不能屈伸,颈部不能左右摆动,就连最简单的微笑和流泪都做不到。由于长时间服药又影响到肝脏和肾,现在闫秀杰每天只能靠输液来维持肝脏和肾的功能。看着自己满手背的针眼,她多少次都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但是,一想到那50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想到年迈的父母和刚刚四岁的儿子,她渐渐坚强起来。

崇高的责任感使闫秀杰瘦弱的躯体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在患病之后,她仍然勇敢地在工作中挑重担。xx年,她主动请缨成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头站乡中心小学是全县第一个集中办学的乡小学,学生来自全乡各个村屯,大部分学生需要乘校车上学。每天早晨六点,班主任就要到教室等待第一批到校的学生。为了准时到校,闫秀杰做出很大牺牲。因为生病,她没有咀嚼的力量,吃一顿饭需要用半个多小时,为了不耽误上班,早餐她只能喝粥等流食。她每天要将孩子早早送到乡中心幼儿园。工作忙时,她便将孩子送到奶奶家,甚至一周都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可在班级五十多个学生眼里,她是最慈爱的妈妈!

站在小学三尺讲台,决定我们不可能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心怀梦想、做好日常琐事,也一定能做一名有故事的老师、一名幸福的追梦人。

学习了闫老师的先进事迹,我要学习她不惧病魔、积极乐观、敬业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学习她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无私奉献,在病魔面前,微笑面对,在荣誉面前,从不张扬自满;学习她大爱无垠,润物无声,对待班级及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生充满关爱精神。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篇4

五月二十六日,我们马村小学部分教师赴野川中学参加了高平市师德师风报告会。三位优秀教师的精彩演讲,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从她们生动感人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尽管她们所在学校不同,讲述内容各异,但每个人的演讲,都充分表达了她们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体现了她们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崇高的思想品质。

在她们之中,有的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贡献给了自己所从事的特教事业,把大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残疾儿童。有的曾经长期担任代课教师,虽然工资极低,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但她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有的舍小家、顾大家,把自己的孩子锁在家中,而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从不影响学生一个自习……。

我们向她们学习,就是要像她们那样,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事事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甘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身。就是要像她们那样,不怕困难、勇挑重但、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就是要像她们那样,顾大局、识大体,只求奉献、不图索取,永不计较个人得失。就是要像他们那样,积极站在教育改革前列,大胆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拼搏、乐于奉献、争优创先、开拓进取,全面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努力为马村教育的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篇5

为提高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的的认识,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校组织了全体老师一起学习了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活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等。通过此次学习,让我们较为准确地理解了各项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明确了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改变了“教师不学教师法,难免迷途象牙塔,受害不知为哪般,困扰不知错在哪”的现状,有利于我们增进守法护法的意识,树立依法维权的观念,自觉落实依法治教的行为。不少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享有“教育教学、学术活动、管理学生、获得劳动报酬、民主管理、进修培训”等权利,并自觉履行“遵纪守法、履行聘约、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制止侵害、自我提高”等义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和《未成人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篇6

今天在乐东中学听了五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报告,受益匪浅。 “教师”一个多么贴切的名字,遥指一算它已陪我整整走过了15个春秋,里头有艰辛,有泪水,也有欢笑,有甜蜜。

钟老师25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用他的爱和渊博的知识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我是一颗星,注定要镶在自己的空间,默默地散发出那一点点的光芒。”三尺讲台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断充实学生的知识成为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语却令无数学生为之动容“有困难找警察,有心事找钟老师”…….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钟老师选择了做叶的事业,平凡而谦逊的。”做一片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杜培全老师,身患重病,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阵地,永不停歇,他深知农村的孩子上学不容易,是啊!尤其是在农村孩子们能遇上这样一位好老师更是不容易!他把孩子们看做是生命的全部,只要离开这些孩子,他就会感到无限的痛苦和孤独,他始终没有离开孩子们,他为教育事业燃烧着自己的生命,用生命谱写着一曲动人的歌谣。在此,我默默地祈祷:愿好人一生平安!

杨德聪老师,面对突如其来的学生溺水,不晓得自己水性的他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河中,奋力救起这名学生,过后不肯留名,在他心中,老师身如父母,是老师都会这样去做的,整个报告会场他半句不提自己的英雄壮举。杨德聪老师让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十九岁的年轻女教师,在突如其来的地震中她本能地用自己娇小的身躯贪婪地护着自己面前的四名学生,四名孩子存活下来了,然而她却如花一般的凋谢了。是啊!老师就是这样,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永远是那么的无私,永远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们甘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美丽、热情,直到耗尽生命中的最后一丝余热。永远无怨无悔!

樊晓静老师,静静地在大山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她深深地爱着这座大山及大山里的孩子们,“信念是不值钱的,但一旦认定它就立即升值。”在繁多的工作中,她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但她却偏偏选择了教师的平凡,本着平和的心态,用她的爱她的热情谱写着一曲伟大的山之歌。在大山里,她不忘以知识充实自己,饰华自己,知识成为了大山里的她最美的衣裳,孩子们在她身上看到了五彩的光芒。

何凌云老师,他一样选择了大山,默默地在大山里用青春履行着自己的诺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直到桃李满天下,他在丛中笑。他始终坚信着:只要用心浇灌,山区同样可以迎来明媚的春天!

老师,一个多么平凡的名字,却在祖国大地上谱写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凝聚着老师们的青春、汗水和热情,他们在平凡中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共同撑起了一片蓝天0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无悔我选择了当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曾经有人这样对我说:“当一名老师真好!整天就和这些孩子混在一起,即轻松又快乐,还有两三个月的`假期可以旅游,多舒服啊1然而身为老师的我只是淡淡一笑,我深知这些苦只有真正当老师的我们才能体会到,曾经面对着一个个来自乡村的有些自卑心理的孩子,为了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我一次次地俯下过身子告诉他们,老师也曾经在农村生活过,插秧、锄草、赛牛、捉鱼样样都行,看着我一脸的诚恳,孩子们终于露出了甜蜜的笑容;有时为了做好这些贫困家庭里后进生孩子的工作,从不嫌弃饭桌上仅有一碟黄花菜的邀请,也不会心疼那件新买的白色裤子是否会沾染了木凳上的灰尘,为的就是能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放学的路上,明知孩子们不常洗澡,可也会真诚地牵起那双的小手走上一程…….老师,就是这样,永远为了这些孩子默默地奉献着,无私、无怨、无悔。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但我会永远坚守着这一片热土,默默地耕耘、播种,浇灌,我愿待到山花灿漫时,只在丛中笑!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篇7

xxxx年xx月xx日下午,我参加了加信中学组织的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报告会上刘忠波、张淑霞、李相甫、董淑玉四位师德标兵用自己精彩的报告展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通过自身切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中的感人小故事,现身说法,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节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他们的身上得到诠释。四位师德标兵典型的故事,平凡中见伟大,简朴中见真情,体现了他们对教育、对生活、对学生的挚爱,折射出他们高尚的师德。听了师德标兵们精彩的报告,感动之余,感触颇多。通过学习,我对师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一、加强学习,充实与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一位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

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原来的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三、关爱每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爱心,不关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学生们也决不会喜欢的。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

毁坏一个学生。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家长不重视学生的教育而伤透脑筋。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平时我很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在日常工作中,我要用行动诠释师德的真正内涵。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用实际行动向优秀教师学习,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做一名有爱心、有责任感、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篇8

作为一名老师,让我激动和回味的莫过于教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她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生动的教学事例中让我更加的体会到良好的师德是立身之本、为师之魂、育人之需,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就能融会贯通的,需要自己的认真钻研和日积月累,但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必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具有良好的师德。通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新修订的意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的内容和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解读三个板块内容的讲解,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让我不由得就会和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对比,以此为鉴,对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每一条内容都包括了太多的内涵,很值得我位每位教师去细细品味。

在老师的讲座中她最后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只要是教育一线的老师尤其我们班主任我想都会认同,而且一直朝这方面努力去做,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更深刻领会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把这种情怀融入平实的生活,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诚的相待诠释幸福的内涵。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篇9

作为一名老师,让我激动和回味的莫过于教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她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生动的教学事例中让我更加的体会到良好的师德是立身之本、为师之魂、育人之需,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就能融会贯通的,需要自己的认真钻研和日积月累,但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必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具有良好的师德。通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新修订的意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的内容和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解读三个板块内容的讲解,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让我不由得就会和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对比,以此为鉴,对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每一条内容都包括了太多的内涵,很值得我位每位教师去细细品味。

在老师的讲座中她最后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只要是教育一线的老师尤其我们班主任我想都会认同,而且一直朝这方面努力去做,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更深刻领会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把这种情怀融入平实的生活,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诚的相待诠释幸福的内涵。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篇10

作为一名教师,在不同场合经常会听到一些比较"醒耳"的词语,如师德、规范什么的,有时别人还会开玩笑说:"别误人子弟啊!"这把我们教师想成什么了……

近阶段,通过学习师德生规,什么是师德呢?我的理解是:师德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以前的老领导在报告中说过:"师德是师风形成的基础,师风就是师德培养和成长的环境。就一所学校而言,师德师风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人文风格和精神风貌,是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社会的兴衰在教育,教育的成败在于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就要准备着像蜡烛一样燃烧掉自己。我们,作为今天的教师,职责是塑造培养具有高尚人格,有责任感有先进意识的有很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中国一代新人,理应教师自己首先是一个有高尚道德,良好修养并能跟上时代步伐的社会人。

所以为人师者我认为应该:

一、坚定的职业信念,立志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

坚定的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是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只有树立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能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坚定信念的树立,有一个逐步确立,不断加深和巩固的过程。每个教师从它准备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此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实际投入到教育工作实践中去,经过实践锻炼和体验,承受各种挫折,吸取教训之后,不断加深认识,提高思想觉悟,加深情感体验,经过种种思想的矛盾和斗争,最后建立起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坚定信念。 "老师"一词包容了庄重、严肃、亲切、和蔼、刚正、严厉……多重角色的扮演者,于是,在教学中我努力学习,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儿童教育工作中,激活他们的欲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断增强自己的承受力。从学习,自我修养和亲身体验中,争取成就,体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艰辛的事业,而是充满了无限乐趣和幸福的事业,决心为其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二、用师爱唤醒学生的心灵。

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育的美德。我国近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于"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我认为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进一步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受塑造人的心灵的特殊规律所决定。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作为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的行为表现方面。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我国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来影响教育孩子。其次要从自己的外部表现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诸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即"诚实","正直。"也就是孔子所说"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诚实、正直、富有正义感的学生。最后,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特别要在教师义务方面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楷模。坚决反对两重人格。

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质之一。它是教师职业品质之区别于其它职业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教育培养人的工作具有它的特殊规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育人的规律,对教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教师必备的宝贵品质,而且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断更换,要不断面临新对象,为了适应新的对象,需要我们不断作调查了解,区别对待。再者,时代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学生的求知欲也在不断发展。

特别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所谓的"知识激增"的现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求知渴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的营养。在教育工作中,要求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好学上进,勤于进取,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常流水,这样才能不愧为老师。并且,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的点滴积累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实现的,其间还会出现各种曲折和反复。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具有执着的精神,怀着对学生一片赤诚,以巨大的耐心,坚韧的毅力,对自己的学生孜孜不倦,循循善诱,深刻领悟"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但是现在的老师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存在着做到了"学而不厌",不一定做到"诲人不倦"。经常歧视潜能生、辱骂潜能生,对潜能生缺乏耐心。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做到"学而不厌",而且还要做到"诲人不倦",具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热爱学生,甘为学生任劳任怨,用自己掌握的教育艺术,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能力传递给学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财富。

五、具有文明的仪表风度。

所谓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指教师在教育的职业活动中,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服饰仪容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和特征。它是教师个人的内在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外部反映。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中,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人民教师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有一句有名的格言,"即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我认为,教师的仪表风度,包括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德国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年幼的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崇敬心理。他们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喜欢模仿自己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致于服饰打扮,发型式样等。学生从种种模仿教师的活动中,不知不觉接受有关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对我们教师来说,即使是生活细节也决不能忽视,应时时处处,在一切方面都检点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愿我们的教师都能崇尚师道,敬重师风,尊重自己,对社会负责,做到人人都能仁他人之仁,信他人之信,义他人之义,促使民主播扬,科学昌明,人文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