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2024/07/09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观察儿童》心得体会(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篇1

《观察儿童》是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记录是一种证据形式,无论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要求你这么做,还是因为你工作单位的记录体系要求你这么做,有一点是肯定的,通过呈现出观察记录,你将展示出你在儿童发展方面的丰富知识,以及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观察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而作为记录的一种方式,还要考虑不同记录方法各自的优点、缺点以及可能的偏差。

书中告诉我们怎样使用这本书?

对于新手教师,我们只需要跟着章节顺序通读一遍,收获是良多的。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这本书内容是逐步加深,让我们读者逐渐掌握观察实施的全部过程,尤其是观察的案例写的非常详细,书中还有很多练习题目,帮助我们构建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书中的内容体系很清楚:为什么要观察;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现观察;试验观察技术、拓展和运用观察、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等,通读整书后,我们对观察这件事有了新的认知和概念。尤其是指导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去观察儿童,观察些什么呢?心中了然。

而这本书不仅仅是指导幼儿园教师,很多新手父母也值得来研读本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才是孩子的根基,孩子如同小树苗一样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茁壮的成长,所以父母得看懂孩子的发展、内心的需求才能在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啊。

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观察儿童绝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通过观察,我们会了解儿童当前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而后我们能将他们的进步与这个年龄段群体应当达到的水平范围作比较,从而继续引导他们发展各种活动。作为一位父母,如果是个有心人,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会及时捕捉到您的孩子是否落后于其他孩子或者能力超出一般孩子的需求,这样也许不会错过一些最佳治疗期,以及最好的定向培养与栽培。

观察是让老师和父母体会每个儿童、每个生命的独特之处。

当父母和孩子静静在一旁注视着您的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这一份力量和链接,孩子能更加安心、稳定、专注自己手里的小事,内心需求被满足。

观察不仅局限儿童,少年也是可以的。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我记得在7年前,小班新生入园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小朋友,在亲子活动中,我发现了孩子明显的异常,有攻击性行为,眼光不触及人群,不会表达,我第一时间跟家长沟通,家长也信任我,没有任何不舒服,去常州医院咨询,特别幸运的是没有错过最佳治疗期,休学去康复中心康复了2年时间,大班的时候回到我们的班级,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现在这名孩子已经5年级,基本上能跟上班级同龄孩子的学习步伐,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所以,即便孩子已经5年级,这位家长还是时常和我保持联系,每个节日问候祝福必到,我被深深感动。从新疆回来,给我送来特产,在新疆旅游时,沿途给我发风景美照。力邀我们全家去新疆旅游。

这份情谊,作为一名普通幼儿园老师,是不是太厚,我把当作我真诚付出的回报。爱出者爱返。

我是很普通的幼儿园老师,但是我得到太多家长的厚爱,尤其当孩子,很多年,一部分家长转化为朋友的独特感受。

不过,我们也要正确对待这个家庭背景情况。为什么这名儿童的家人当时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异常呢,一方面家长的认知水平不够,一方面来说,本身这个男家长离异独自带养孩子,内心也是有点扭曲的',自己的爱不够如何能够把爱给到儿子呢。目前,我并不清楚医生是如何判断孩子的病情,而从我的角度看,孩子更多需要心理的营养和观察。攻击性行为、眼神不触及人群、不会表达,这样典型的症状都说明孩子在0到3岁安全感嫉妒缺乏,不被爱,不被正确的爱。这是家庭的问题,而家庭背后又是整个家族的问题。一并在孩子的身上凸显。当然这个不仅仅是今天我来谈观察儿童这本书的范畴。我想表达的是,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需要家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不能守旧固有思想,今天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同于20年前、30年前的我们,我们还沿用老旧的育儿思想去教育孩子,我们必将和孩子渐行渐远。

文末,我还是呼吁家长,新家长,老家长,养育孩子这件事,不是小事,我们不仅仅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的外在需求,我们更应关注孩子内心需求,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鼓励,一个赞叹,都深深滋养到心灵深处。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篇2

自从在两年前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之后,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充满兴趣,一种追探的愿望十分强烈,陆陆续续读了他的几本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迪。尤其是一个个小案例给我提供了教育的对比,如同一面面镜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径,也透视出我的教育反思点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对比事例谈谈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情景对比一: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搀着一位小孙子正从我家楼下经过,老奶奶看见花坛中有一棵月季花树上盛开真粉色的月季花,一边走一边对小孙子说:“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儿园。”小孙子说:“老师说:‘公园的花不能摘,大家要爱护。’”老奶奶说:“老师又没看见,你对老师说自己家的,不就行了。”说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开得最大、最艳的一朵。我亲眼见证摘花经过,却没有上前阻拦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教师的教育价值究竟是什么?只是纯粹的课堂或是口头文化还是应该体现在教育波及的'整个生活?”在这个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无为者。

情景对比二:在艺术主题活动《秋》的活动背景下,小婕带来了香扑扑的桂花,整个班级弥漫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温馨和甜蜜。

小忆低声说:“这个花我看见在滨河花园摘的。”小婕的脸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忆。眼神中仿佛说:“谁让你说的!”我相信小忆的话,因为他是小婕的邻居,他们又是好朋友。听后,我了小婕花真正来源,小婕不置可否。这时,老师采用说教的口吻说:“小婕把花带到幼儿园,说明她有关心班级,爱同伴的心意,但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接着说:“如果有了这份心意,最好怎么做合适呢?”

又接着说:“公园里的花是公共绿地,大家要爱护,才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

三个相似的事例,却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种不同教育行为,也反映出不同儿童观影响下的教育行为,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事例,却发人深省。我的教育起点在行为规范的本身,是幼儿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的规则,缺乏人性和情感性,显得比较生硬和枯燥,以说为主,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说说都会、听听都懂、就是做做脱轨。”第二个教育无力的案例就是这种教育方式下的产物。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却意味深长,让教育者记忆终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教育学当成一门“目中无人”的学科,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帮助人成长的学问,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情感性。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更需要有唯美的灵魂、高尚的道德、资深的专业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锻造他们完美纯洁的心灵。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篇3

近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平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形式主义,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篇4

通过阅读《观察儿童》一书,让我对观察记录有更多的理解,也更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

书中清楚的告诉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

一、观察方法形式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观察

观察儿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是你要想好要观察他的什么行为,了解儿童在这个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我们应当合理选择方法观察幼儿。在书中介绍了多种观察儿童的方法,但是应该因人而异,要根据活动中的现实情况,选择观察方法。另外,我们不仅可以从儿童的`行为上观察儿童,也可以从儿童的绘画成品、拼图成品等来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儿童,可以分析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学习。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分析出的观察结果,找出更适合儿童发展的方法。

二、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现观察

在第2章中以书面、叙事风格来组织和呈现观察时该怎么做。用例子让我们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是什么样子的,对我们以后写观察记录时,有了参照,能更好的写出观察记录。在清楚知道了观察记录是如何展现出来后,又给出了一个案例,让我们尝试在这个案例中找到它要告诉我们关于儿童的什么,清楚了这一点,在接下来的观察中你能针对一个领域进行细致的记录,告诉你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所以这本书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读,从书中能解决你在写观察记录时的一些困惑。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儿童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这么做,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观察。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篇5

《绘本舞台剧快乐大巴,快乐出发》是一篇幼儿园观察记录,为了孩子在舞台上的那一刻,老师们付出了太多的辛劳与汗水。

清晨,孩子早早就起床了,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怎么了?还没等我问其中的缘由,孩子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今天不上课”我想:不上课也不至于这么开心吧?“下午2点,我们表演节目!”原来如此,怪不得孩子这么兴奋呢,起来的这么早。整个一上午孩子都在兴奋与期盼中度过。

中午,孩子的午饭吃得特别快。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吃饭慢慢吞吞,边吃边玩。吃完饭,孩子急切地让妈妈帮他化妆,妈妈简单地为孩子化了妆。化完妆之后,孩子就匆匆奔向幼儿园。来到幼儿园,老师们早已在教室里,正忙着给孩子们化妆。为了让孩子在舞台上更有表现力,老师还重新帮孩子化了妆。化妆后的孩子显得更加兴奋与得意,不时地说“看我,帅不帅!”。

2点左右,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陆续来到宣城中学体艺馆,家长们坐在指定的区域,此时离正式演出还有半个小时。老师们见缝插针,利用这段空闲时间,让孩子们来到舞台上再次熟悉一下环境,耐心而又细致地给孩子们讲述演出时的注意事项,帮孩子们找一找、定一定他们在舞台上的位置。

2点30时,开元分园和思佳分园庆“六一”经典绘本舞台剧专场演出正式开始。本次演出的主题是经典绘本舞台剧,这是绘本与舞台剧的完美交融。节目精彩纷呈,台下的家长掌声雷动。可孩子的老师们却无法安心欣赏节目,因为她们的心思与注意力全部放在班级孩子的身上。孩子的节目排在第12个,到了第9个节目的时候,老师提醒家长们做好准备工作:带孩子解小便,准备好服装道具,换好舞鞋。准备工作完毕后,老师带领学生走下看台,准备入场。我们家长们也纷纷做好拍摄准备,等待孩子们表演的那一刻。

音乐响起,快乐大巴驶来。司机——小狮子开着大巴来到舞台中间,“谁想和我一起去旅游?”“我想去,我想去……”“这么多人啊!那你们比一比,谁表演的节目最精彩,谁先来?”“我先来,我先来……”接着出场的是8只长颈鹿,左右各一列,缓缓走向舞台中央,翩翩起舞。长颈鹿们的表演很精彩,小狮子司机允许他们搭车,并同时提醒他们:“可是坐车时,不能把你们长长的脖子伸到窗外。”“我来了……”接下来登场的是一群活泼的小刺猬,18只小刺猬一字排开,一个接一个,他们来到舞台中央围成一个圆。这群功夫刺猬在舞台大展拳脚,功夫非凡。小狮子司机啧啧称赞,同时告诫他们:“坐车时,可不能打打闹闹呀。”“狮子爷爷,我们也来了……”8只可爱的小兔子匆匆赶来,她们身着漂亮的服装,跳着欢快的舞蹈。她们的表演引来了台下家长们的阵阵掌声,狮子爷爷不忘提醒他们:“在车上,可不能蹦蹦跳跳呀”。所有“小动物们”的表演得都很精彩,“大家一起去旅行吧,我们出发吧。”大家在狮子爷爷的带领下一起跳起幸福的舞蹈,快乐出发。表演圆满成功,孩子们得到了家长们如潮般的掌声。在孩子们表演的过程中,三位老师在舞台前面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程老师手持相机为孩子照相,马老师和沈老师引导孩子走位,提示孩子们动作。

孩子表演结束后,老师把孩子带上看台交给父母。此时,三位老师才稍微闲了下来,有时间看看演出。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精彩的演出很快结束了。家长们带着孩子纷纷离场,我家的宝宝还有些恋恋不舍,他再一次来到舞台上和小朋友们嬉戏。伴随人群的渐渐离去,喧嚣热闹的体艺馆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二幼的老师们在清理场地。走出体艺馆,外面飘着如丝细雨,孩子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场完美的演出结束了,为了孩子在舞台上的那一刻,老师们付出了太多的辛劳与汗水。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篇6

这是为了补单位作业,写的不够走心。

但是也有一点浅显价值。

《观察儿童》是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记录是一种证据形式,无论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要求你这么做,还是因为你工作单位的记录体系要求你这么做,有一点是肯定的,通过呈现出观察记录,你将展示出你在儿童发展方面的丰富知识,以及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观察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而作为记录的一种方式,还要考虑不同记录方法各自的优点、缺点以及可能的偏差。

书中告诉我们怎样使用这本书?

对于新手教师,我们只需要跟着章节顺序通读一遍,收获是良多的。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这本书内容是逐步加深,让我们读者逐渐掌握观察实施的全部过程,尤其是观察的案例写的非常详细,书中还有很多练习题目,帮助我们构建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书中的内容体系很清楚:为什么要观察;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现观察;试验观察技术、拓展和运用观察、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等,通读整书后,我们对观察这件事有了新的认知和概念。尤其是指导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去观察儿童,观察些什么呢?心中了然。

而这本书不仅仅是指导幼儿园教师,很多新手父母也值得来研读本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才是孩子的根基,孩子如同小树苗一样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茁壮的成长,所以父母得看懂孩子的发展、内心的需求才能在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啊。

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观察儿童绝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通过观察,我们会了解儿童当前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而后我们能将他们的进步与这个年龄段群体应当达到的水平范围作比较,从而继续引导他们发展各种活动。作为一位父母,如果是个有心人,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会及时捕捉到您的孩子是否落后于其他孩子或者能力超出一般孩子的需求,这样也许不会错过一些最佳治疗期,以及最好的定向培养与栽培。

观察是让老师和父母体会每个儿童、每个生命的独特之处。

当父母和孩子静静在一旁注视着您的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这一份力量和链接,孩子能更加安心、稳定、专注自己手里的小事,内心需求被满足。

观察不仅局限儿童,少年也是可以的。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我记得在7年前,小班新生入园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小朋友,在亲子活动中,我发现了孩子明显的异常,有攻击性行为,眼光不触及人群,不会表达,我第一时间跟家长沟通,家长也信任我,没有任何不舒服,去常州医院咨询,特别幸运的是没有错过最佳治疗期,休学去康复中心康复了2年时间,大班的时候回到我们的`班级,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现在这名孩子已经5年级,基本上能跟上班级同龄孩子的学习步伐,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所以,即便孩子已经5年级,这位家长还是时常和我保持联系,每个节日问候祝福必到,我被深深感动。从新疆回来,给我送来特产,在新疆旅游时,沿途给我发风景美照。力邀我们全家去新疆旅游。

这份情谊,做为一名普通幼儿园老师,是不是太厚,我把当作我真诚付出的回报。爱出者爱返。

我是很普通的幼儿园老师,但是我得到太多家长的厚爱,尤其当孩子,很多年,一部分家长转化为朋友的独特感受。

不过,我们也要正确对待这个家庭背景情况。为什么这名儿童的家人当时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异常呢,一方面家长的认知水平不够,一方面来说,本身这个男家长离异独自带养孩子,内心也是有点扭曲的,自己的爱不够如何能够把爱给到儿子呢。目前,我并不清楚医生是如何判断孩子的病情,而从我的角度看,孩子更多需要心理的营养和观察。攻击性行为、眼神不触及人群、不会表达,这样典型的症状都说明孩子在0到3岁安全感嫉妒缺乏,不被爱,不被正确的爱。这是家庭的问题,而家庭背后又是整个家族的问题。一并在孩子的身上凸显。当然这个不仅仅是今天我来谈观察儿童这本书的范畴。我想表达的是,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需要家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不能守旧固有思想,今天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同于20年前、30年前的我们,我们还沿用老旧的育儿思想去教育孩子,我们必将和孩子渐行渐远。

文末,我还是呼吁家长,新家长,老家长,养育孩子这件事,不是小事,我们不仅仅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的外在需求,我们更应关注孩子内心需求,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鼓励,一个赞叹,都深深滋养到心灵深处。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篇7

《观察儿童》是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记录是一种证据形式,无论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要求你这么做,还是因为你工作单位的记录体系要求你这么做,有一点是肯定的,通过呈现出观察记录,你将展示出你在儿童发展方面的丰富知识,以及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观察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而作为记录的一种方式,还要考虑不同记录方法各自的优点、缺点以及可能的偏差。

书中告诉我们怎样使用这本书?

对于新手教师,我们只需要跟着章节顺序通读一遍,收获是良多的。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这本书内容是逐步加深,让我们读者逐渐掌握观察实施的全部过程,尤其是观察的案例写的非常详细,书中还有很多练习题目,帮助我们构建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书中的内容体系很清楚:为什么要观察;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现观察;试验观察技术、拓展和运用观察、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等,通读整书后,我们对观察这件事有了新的认知和概念。尤其是指导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去观察儿童,观察些什么呢?心中了然。

而这本书不仅仅是指导幼儿园教师,很多新手父母也值得来研读本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才是孩子的根基,孩子如同小树苗一样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茁壮的成长,所以父母得看懂孩子的发展、内心的需求才能在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啊。

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观察儿童绝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通过观察,我们会了解儿童当前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而后我们能将他们的进步与这个年龄段群体应当达到的水平范围作比较,从而继续引导他们发展各种活动。作为一位父母,如果是个有心人,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会及时捕捉到您的孩子是否落后于其他孩子或者能力超出一般孩子的需求,这样也许不会错过一些最佳治疗期,以及最好的定向培养与栽培。

观察是让老师和父母体会每个儿童、每个生命的独特之处。

当父母和孩子静静在一旁注视着您的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这一份力量和链接,孩子能更加安心、稳定、专注自己手里的小事,内心需求被满足。

观察不仅局限儿童,少年也是可以的。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我记得在7年前,小班新生入园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小朋友,在亲子活动中,我发现了孩子明显的异常,有攻击性行为,眼光不触及人群,不会表达,我第一时间跟家长沟通,家长也信任我,没有任何不舒服,去常州医院咨询,特别幸运的是没有错过最佳治疗期,休学去康复中心康复了2年时间,大班的时候回到我们的班级,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现在这名孩子已经5年级,基本上能跟上班级同龄孩子的学习步伐,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所以,即便孩子已经5年级,这位家长还是时常和我保持联系,每个节日问候祝福必到,我被深深感动。从新疆回来,给我送来特产,在新疆旅游时,沿途给我发风景美照。力邀我们全家去新疆旅游。

这份情谊,作为一名普通幼儿园老师,是不是太厚,我把当作我真诚付出的回报。爱出者爱返。

我是很普通的幼儿园老师,但是我得到太多家长的厚爱,尤其当孩子,很多年,一部分家长转化为朋友的独特感受。

不过,我们也要正确对待这个家庭背景情况。为什么这名儿童的家人当时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异常呢,一方面家长的认知水平不够,一方面来说,本身这个男家长离异独自带养孩子,内心也是有点扭曲的,自己的爱不够如何能够把爱给到儿子呢。目前,我并不清楚医生是如何判断孩子的病情,而从我的`角度看,孩子更多需要心理的营养和观察。攻击性行为、眼神不触及人群、不会表达,这样典型的症状都说明孩子在0到3岁安全感嫉妒缺乏,不被爱,不被正确的爱。这是家庭的问题,而家庭背后又是整个家族的问题。一并在孩子的身上凸显。当然这个不仅仅是今天我来谈观察儿童这本书的范畴。我想表达的是,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需要家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不能守旧固有思想,今天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同于20年前、30年前的我们,我们还沿用老旧的育儿思想去教育孩子,我们必将和孩子渐行渐远。

文末,我还是呼吁家长,新家长,老家长,养育孩子这件事,不是小事,我们不仅仅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的外在需求,我们更应关注孩子内心需求,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鼓励,一个赞叹,都深深滋养到心灵深处。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篇8

通过阅读《观察儿童》一书,让我对观察记录有更多的理解,也更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

书中清楚的告诉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

一、观察方法形式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观察

观察儿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是你要想好要观察他的什么行为,了解儿童在这个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我们应当合理选择方法观察幼儿。在书中介绍了多种观察儿童的方法,但是应该因人而异,要根据活动中的现实情况,选择观察方法。另外,我们不仅可以从儿童的行为上观察儿童,也可以从儿童的绘画成品、拼图成品等来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儿童,可以分析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学习。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分析出的观察结果,找出更适合儿童发展的方法。

二、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现观察

在第2章中以书面、叙事风格来组织和呈现观察时该怎么做。用例子让我们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是什么样子的,对我们以后写观察记录时,有了参照,能更好的写出观察记录。在清楚知道了观察记录是如何展现出来后,又给出了一个案例,让我们尝试在这个案例中找到它要告诉我们关于儿童的什么,清楚了这一点,在接下来的.观察中你能针对一个领域进行细致的记录,告诉你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所以这本书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读,从书中能解决你在写观察记录时的一些困惑。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儿童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这么做,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观察。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篇9

阅读本书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略看,二是精读。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以及第三部分的第17章精读,其它章节略看。

全书围绕一个关键词“观察”来讲述,主要表达这样两点内容:一是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二是如何去观察。

首先,对儿童的观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备观察能力,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我们就不能与我们正在照看的儿童有效互动,无法理解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也不能保护他们免遭危害。

其次,观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的最真实的评价方式之一。

一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为参与式观察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能保证观察的隐蔽性,保证获取观察资料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观察呢?

为此要增强观察技能

观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你观察时所依据的理论观点以及你的观察技能。

增加你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方面:客观描述、解释或说明、评价

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观察不是偶然的随机的,在观察之前要知道观察什么,到哪里观察,以及怎样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切记“行为是观察和记录的核心要素”。

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详细阐述八种观察和记录方法:(1)叙述性描述(2)时间取样(3)事件抽样(4)轶事记录(5)日记记录(6)频次统计(7)检核表(8)等级评定量表。

对于每种观察和记录方法都有很详尽的讲解,并以举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阐明了各类观察和记录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提供的一些观察记录表,我们在设计自主性游戏观察表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在介绍完观察方法后,又以新生儿(0—1个月)、婴儿(1—24个月)、幼儿(2—5岁)、学龄阶段(6、7—8岁)三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动作、感知觉、情绪、社会行为、语言发展、认知与智力发展、游戏、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练习的具体讲述。这部分内容具有可操作性,试用价值较大。

总之,读完《观察儿童》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从实践上,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提供指导,为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提供范本和依据。对于幼儿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并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没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完此书,犹如被特训一番,尝试着在幼儿游戏中学着去“看”,

去“听”,从孩子的观察中会收获很多,学会观察的同时,不仅更加了解幼儿,也是在一次次的真实性观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学会观察”,从观察中有所思、有所行!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阅读《观察儿童》一书,让我对观察记录有更多的理解,也更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

书中清楚的告诉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

一、观察方法形式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观察

观察儿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是你要想好要观察他的什么行为,了解儿童在这个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我们应当合理选择方法观察幼儿。在书中介绍了多种观察儿童的方法,但是应该因人而异,要根据活动中的现实情况,选择观察方法。另外,我们不仅可以从儿童的行为上观察儿童,也可以从儿童的绘画成品、拼图成品等来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儿童,可以分析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学习。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分析出的观察结果,找出更适合儿童发展的方法。

二、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现观察

在第2章中以书面、叙事风格来组织和呈现观察时该怎么做。用例子让我们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是什么样子的,对我们以后写观察记录时,有了参照,能更好的写出观察记录。在清楚知道了观察记录是如何展现出来后,又给出了一个案例,让我们尝试在这个案例中找到它要告诉我们关于儿童的什么,清楚了这一点,在接下来的观察中你能针对一个领域进行细致的记录,告诉你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所以这本书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读,从书中能解决你在写观察记录时的一些困惑。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儿童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这么做,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观察。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篇11

近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平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形式主义,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认真的通读《观察儿童》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后让我受益匪浅,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书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反思我们现在的个案观察,通常是以叙事型、描述性观察,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并不是特别规范,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认真学习一下叙事型观察的记录和描

述方法,在书中特别指出“要求你安静地坐着,尽可能不引起丝毫的注意,要记得,你若与儿童发生互动,他们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从这一点可以解读到,保持幼儿的自然状态,发现孩子的真实反映,教师尽量做到回避而不是介入。记录的细致和客观是叙事型观察的书写要求,通过一个实例让我感受到观察者的细致性:她把一个儿童的动作、时间段、语言、语气、表情都描写的十分详细具体,看着这一段文字,我的脑海中也随之浮现出当时的场景。我想这个范例给我的启示就是不要放过观察对象的细节,往往细节就是反映对象的特殊性,更能帮助我们分析出观察者的发展状态,有利于帮助教师进一步规划对象的发展前景。

总之“观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想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尝和摸索,形成一套适合班级幼儿发展的观察方法。让我们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话来勉励自己吧: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儿童最殷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