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读《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2024/06/29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读《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篇1

第一次阅读时是被书名吸引着,那时候还不知道吴非是谁?因为是一篇篇随笔,我也就随意读了一遍。感受是吴非老师性格率真,语言犀利。

十多年前的一次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王老师的讲座(那会知道了吴非就是王栋生老师)。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屋外雷声阵阵,暴雨如注,但是大家被王老师的讲座吸引着:我清晰地记得王老师告诉我们他的一只眼睛高度近视,几乎失明,但是他的心是明亮的;他给我们展示希特勒那张傲慢的中学毕业照;给我们讲述希特勒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屠杀犹太人的推断;给我们讲述他想写一本《教育失误一百例》……

再读《不跪着读书》,我的眼前就仿佛坐着王老师,低垂的眼袋顶着一双迷茫的双眼,讲述着他的所见所思所感,他直言不讳,他坦诚正直。

王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他说课堂上“小睡有何不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的学生,学业负担并没有因为“减负”的文件,口号而减下来,成堆的作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每天忙着应付着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睡眠,更不用说留点时间给“思考”了。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写作业?为什么考试?为什么这么忙碌?当你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的时候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每天市里的“百校行”总会抓拍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的镜头。总会因此而曝光学校,曝光教师,曝光学生?你可知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睡觉?王老师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时,“请同桌帮他盖件衣服”,并对大家说,以后上课如果谁睡着了,就轻轻地替他盖上一件衣服。读到这的时候,我心里非常感动,为学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高兴。

王老师鼓励每一个老师。他说“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教师”。他鼓励年轻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如果教师都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如何能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我们看看现在学生的作文就知道了。还有几个孩子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话?“假大空”没有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更严重的是“抄袭”“套文”层出不穷,学生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生的作文成了别人文章的“镜像”。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也不会写文章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来抄去,丢失的不是文章,而是独立的'思想与精神。要想有独立的思想,“只要肯读书”。可能有老师会说,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阅读。真的没有时间阅读吗?我们看到很多老师现在上课备课都不备了,拿着陈旧的教案,也能坦荡荡地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是如何能做到不汗涔涔的?我很想知道其中的“诀窍”。

王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矛盾和对现实无奈。正如他在“序”中所写:年轻时以为教育是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没想到后来总是要为教育写申告状,为学校的堕落而愤怒,为教师的尊严而呼喊。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却总在种植悲观,我以为自己的工作对青年成长有意义,没想到青年常常会对一个教师的理想投来同情的目光……

虽然这些文章是十多年前写的,我们从当下的教育场中仍然可以看见王老师所描述的故事。教育是缓慢的,教育的变革更是缓慢的,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在教育的“田字格”里书写一个个“人”。

读《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篇2

说到经典阅读,这似乎与一个数学老师没什么关系。而由一个数学老师来讲经典阅读的现状与重要性,就更可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今天我这读后感悟,还真是如此。

在展示读书感悟时,我先讲两个小故事。

巡视教学楼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拿着一份讲义在读,细听,竟然是《水浒传》的知识要点。课后询问,这才知道是学生“有效”地学习名著的方法。一本书着实太厚,学生自行读找不到考点,而且占用时间。

第二则小故事:有初三家长跟我谈论孩子情况时,忧心忡忡,非常苦恼——她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名家散文。初三时间紧迫,恨不得一分钟都掰成两瓣用,这读课外书就是浪费时间了!

这是两个非常平常的小故事,可即便是作为教数学的人也知道,这两则小故事里反应的是大问题。阅读,是古今中外名人最推崇的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方式。可是眼下,阅读却成了最占用时间的事情,成了不务正业。

无可厚非,初三算是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自然在心里拧上了一根弦;老师们也是卯足了劲儿,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教给孩子最多的得分方式。在他们看来阅读远没有高分重要!此时此刻阅读应试考试所考不到的课外书本,在他们看来自然就是占用了时间,不务正业了。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某学生在谈论某一个新进语文教师时,用了“粗俗无知”四个字。这让我震惊,调查下来才发现,这四个字的评价竟然是因为教师的阅读面窄。新进教师,还是文科类的,多多少少应该能算是年轻人的代表之一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其阅读面居然不如一个孩子,难怪孩子会做出如此评价。

不过,深究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也不得不摇头惋惜。不用猜,这位新进教师必然是遇到了之前我说的老师和家长了。以“高分最重要”绑架孩子的阅读,最终却制造出了一个只会向学生灌输“应试经验”的工具。

一代不读书,必然贻害下一代。浅尝辄止,我们再看看现如今青少年的状况。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势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青少年的犯罪率越来越高,这让人们又是痛心又是迷惑,“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很多老一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用抓紧孩子的文学阅读来缓解这一现象。没错,青少年的.道德养成途径多样,但是通过阅读获得文明教养,通过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回忆我们求学时期,经典作品在手,有哪一篇、哪一部不是都得细细品读个两三遍呢?且不说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够得到名家的精髓,但是阅读短小散文,总能体会里面的情思;阅读名家著作,总能理解里面的美丑善恶……

经典作品是耐读的,反复咀嚼能获得更多的精神滋养。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颗善良的种子,包含善良、真诚、正直等等,这样的种子适时播撒在孩子的心灵,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

良好的阅读,能让我们的孩子第一眼看到最美好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良好的阅读能让爱和美充满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人们能找到开展经典阅读的途径,能利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存的理念指导青少年的文学阅读,社会能真正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风气。

读《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篇3

说到经典阅读,这似乎与一个数学老师没什么关系。而由一个数学老师来讲经典阅读的现状与重要性,就更可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今天我这读后感悟,还真是如此。

在展示读书感悟时,我先讲两个小故事。

巡视教学楼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拿着一份讲义在读,细听,竟然是《水浒传》的知识要点。课后询问,这才知道是学生“有效”地学习名著的方法。一本书着实太厚,学生自行读找不到考点,而且占用时间。

第二则小故事:有初三家长跟我谈论孩子情况时,忧心忡忡,非常苦恼——她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名家散文。初三时间紧迫,恨不得一分钟都掰成两瓣用,这读课外书就是浪费时间了!

这是两个非常平常的小故事,可即便是作为教数学的人也知道,这两则小故事里反应的是大问题。阅读,是古今中外名人最推崇的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方式。可是眼下,阅读却成了最占用时间的事情,成了不务正业。

无可厚非,初三算是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自然在心里拧上了一根弦;老师们也是卯足了劲儿,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教给孩子最多的得分方式。在他们看来阅读远没有高分重要!此时此刻阅读应试考试所考不到的课外书本,在他们看来自然就是占用了时间,不务正业了。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某学生在谈论某一个新进语文教师时,用了“粗俗无知”四个字。这让我震惊,调查下来才发现,这四个字的评价竟然是因为教师的阅读面窄。新进教师,还是文科类的,多多少少应该能算是年轻人的代表之一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其阅读面居然不如一个孩子,难怪孩子会做出如此评价。

不过,深究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也不得不摇头惋惜。不用猜,这位新进教师必然是遇到了之前我说的老师和家长了。以“高分最重要”绑架孩子的阅读,最终却制造出了一个只会向学生灌输“应试经验”的工具。

一代不读书,必然贻害下一代。浅尝辄止,我们再看看现如今青少年的状况。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势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青少年的犯罪率越来越高,这让人们又是痛心又是迷惑,“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很多老一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用抓紧孩子的文学阅读来缓解这一现象。没错,青少年的道德养成途径多样,但是通过阅读获得文明教养,通过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回忆我们求学时期,经典作品在手,有哪一篇、哪一部不是都得细细品读个两三遍呢?且不说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够得到名家的精髓,但是阅读短小散文,总能体会里面的情思;阅读名家著作,总能理解里面的美丑善恶……

经典作品是耐读的,反复咀嚼能获得更多的精神滋养。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颗善良的种子,包含善良、真诚、正直等等,这样的种子适时播撒在孩子的心灵,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

良好的'阅读,能让我们的孩子第一眼看到最美好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良好的阅读能让爱和美充满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人们能找到开展经典阅读的途径,能利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存的理念指导青少年的文学阅读,社会能真正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风气。

读《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篇4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是《做最出色的教师》。读了很有感触,怎样才能成为最出色的教师呢?我根据作者的观点,总结了一下,大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书近十年,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缺乏尊严,没有铁骨。繁琐的工作,使我产生职业倦怠。得过且过,没有个性,缺乏激情,使我见了什么都无所谓。我成了十足的教书匠。我是跪着教书,跪在应试教育的面前,俯首贴耳,惟命是从。

所幸的是,这本书让我彻底清醒,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学生。正如书中序言所写:“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二、教师要不断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

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教师本身就要有让人信服的魅力: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谈吐、较高的业务水平。这些素质并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只有不断地进修,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我。所以只有教师自己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让你的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师还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生活,需要关爱,需要同情,更需要一颗善良的心。善良的'心充溢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教育也如此,一样需要有仁爱,需要有爱心的教师。爱孩子首先要走近孩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理解全班每个孩子的悲哀与欢乐。爱孩子,必须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爱孩子,就必须信任孩子,信任孩子的潜在能力。在师生之间,只有架起“爱”的桥梁,才能到达教育的最理想的彼岸。唯有在教育中注入更多的关爱与希望,生命之花才能永不枯竭地绽放,教育之树才能永远长青。

吴非书中说到,好教师的最高追求不是成绩,而是能将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诱发对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升华。但愿我们都能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争取做一名最出色的教师。

读《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篇5

说到经典阅读,这似乎与一个数学老师没什么关系。而由一个数学老师来讲经典阅读的现状与重要性,就更可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今天我这读后感悟,还真是如此。

在展示读书感悟时,我先讲两个小故事。

巡视教学楼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拿着一份讲义在读,细听,竟然是《水浒传》的知识要点。课后询问,这才知道是学生“有效”地学习名著的方法。一本书着实太厚,学生自行读找不到考点,而且占用时间。

第二则小故事:有初三家长跟我谈论孩子情况时,忧心忡忡,非常苦恼——她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名家散文。初三时间紧迫,恨不得一分钟都掰成两瓣用,这读课外书就是浪费时间了!

这是两个非常平常的小故事,可即便是作为教数学的人也知道,这两则小故事里反应的是大问题。阅读,是古今中外名人最推崇的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方式。可是眼下,阅读却成了最占用时间的事情,成了不务正业。

无可厚非,初三算是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自然在心里拧上了一根弦;老师们也是卯足了劲儿,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教给孩子最多的得分方式。在他们看来阅读远没有高分重要!此时此刻阅读应试考试所考不到的课外书本,在他们看来自然就是占用了时间,不务正业了。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某学生在谈论某一个新进语文教师时,用了“粗俗无知”四个字。这让我震惊,调查下来才发现,这四个字的评价竟然是因为教师的阅读面窄。新进教师,还是文科类的,多多少少应该能算是年轻人的代表之一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其阅读面居然不如一个孩子,难怪孩子会做出如此评价。

不过,深究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也不得不摇头惋惜。不用猜,这位新进教师必然是遇到了之前我说的老师和家长了。以“高分最重要”绑架孩子的阅读,最终却制造出了一个只会向学生灌输“应试经验”的工具。

一代不读书,必然贻害下一代。浅尝辄止,我们再看看现如今青少年的状况。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势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青少年的犯罪率越来越高,这让人们又是痛心又是迷惑,“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很多老一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用抓紧孩子的文学阅读来缓解这一现象。没错,青少年的道德养成途径多样,但是通过阅读获得文明教养,通过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回忆我们求学时期,经典作品在手,有哪一篇、哪一部不是都得细细品读个两三遍呢?且不说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够得到名家的精髓,但是阅读短小散文,总能体会里面的情思;阅读名家著作,总能理解里面的美丑善恶……

经典作品是耐读的,反复咀嚼能获得更多的精神滋养。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颗善良的种子,包含善良、真诚、正直等等,这样的种子适时播撒在孩子的心灵,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

良好的阅读,能让我们的孩子第一眼看到最美好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良好的阅读能让爱和美充满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人们能找到开展经典阅读的途径,能利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存的理念指导青少年的文学阅读,社会能真正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风气。

读《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篇6

《不跪着教书》,听到这么一个名字,我很惊诧,也很迷惑,不知是什么意思,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中国人曾经有着千百年给封建权贵下跪的历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来顺受,从骨子里向外透着奴性。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为了不使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文章对当前教育界的一些问题所作的深入的剖析与抨击,深深地吸引我。读完之后更是受益匪浅!

在书中,吴非老师说:“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是的,社会上许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断糟蹋我们的教育,加上我们老师往往屈服于压力或利益而跪着教书。这样一来,基础教育的光明在何方?当我们说理解教师的艰难处境时,往往忽视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能够对学生身心产生影响的人,一个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教师的思想,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尊严,教师的勇气在哪里?许多中国的教师都在诉苦:考试不改,教学没法改;领导要检查,压力太大,所以只好为了教而教。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生命而教书?教师应该有教育理想,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最后教育必然失去生命。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里传达了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教育。看完这本书,我想说的是当老师首先要当回自己,不需要你刻意扮演,更不要这么去刻意证明自己;因为你无需证明,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尽情在学生面前表现真实的你吧,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尽管你不潇洒漂亮,但是那时候的你是最美的!

《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它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需要站着,站着教书。站直腰杆,不仅仅需要底气,更需要的是信念!一个教育者的信念!有了鉴定的信念,我们还用得着跪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