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心得

2024/06/2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心得(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心得 篇1

为贯彻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学习讨论活动的具体要求,本人对相关活动内容和有关材料进行了学习研究,深入领会,对照检查,主要体会有:

一、存在的问题

1、解放思想有待提高。

面对中央提出“百年世界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公共资源交易这一尚处于较新的领域和社会现象,在思想认识、精神内涵的领会上,还存在守旧封闭、迟缓等待、思路偏窄,套旧框框,穿新鞋走老路等问题,主动跟上,开拓创新、服务主体的意识有待转变和提升。

2、担当实干有待加强。

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态势,担当干事的付出还不足,攻坚克难的本领还不强,敢于碰硬的意志还不够,应对打压的办法还不多等。

我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改革大约在20xx年左右开始,当时在全国的该领域的改革中,无论从体系构架、思想理念、发展态势等,还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和很有发展前景的形势;但时至今日,我区该领域的改革,由于种种原因,在全国而言已经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这其中的缘由和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不得不引人深思。

二、对策措施

1、以本次学习讨论为契机,在改革大环境中,进一步解决思想上的束缚和弊端,深刻吸取这些年来在我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在改革实践探索中进一步弄清“我是谁、我来自何处、将去往哪里”这一问题,进一步明晰个人以及单位的工作性质、职能与内容,通过“六破六立”,真正领会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讲话的精神内核,紧密团结在我中心党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谋发展,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向前进。

2、比学先进,查找差距。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路,广泛学习身边的优秀人物和事迹,取长补短,大步跟上,更好的为事业、为单位贡献力量。做好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工作,本人要在认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和政策研究,为做好工作提供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建议单位充分学习国内先进省份相关机构的制度安排和具体做法,加强与高校的对接交流,尤其是国内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有一定研究的学者及高校的沟通交流,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扩大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影响力,为我区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3、狠抓工作提升。加强对本领域以及相关行业发展的学习和了解,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工作本领,具体在自身的工作即为政府集中采购业务尤其是监督检查质疑答复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力求“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建议单位立足于把握当前“自治区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的地位和性质,顺应公众呼声,尽快落实统一场地及相关场内交易管理和服务,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抓好业务流程再造,抓好主业务“交易服务水准”,改变公共资源相关行业分散交易、管办不分导致的假公济私、权力寻租、“后花园”、“自留地”等固有顽疾,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建议单位及主管部门继续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接,协商进场交易服务具体事项及行业监管不到位的薄弱环节,研究场内交易、服务及管理的环节要点,注重事中、事后的交易跟踪服务,设置提供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对接端口,按照不同项目性质,提供通用性和专用性服务和管理事项,体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价值,为业务流程再造及推进分类统一的制度规则及服务办法创造条件。

4、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对区本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的职能,组织申请研究课题,向到平台开展交易工作的市场主体、社会公众以及相关交易当事人进行调研,向国内先进的省份进行调研,向有关行业调研,让市场主体说话,让群众说话,让事实说话,有针对性的找到“应进不进”,脱离监管,腐败暗藏的典型案例,形成调研报告供有权部门处理。利用承担交易信用评价的有限职能,将原来单一的仅由个别行政主管部门的单一评价组织实施,向行业组织、社会主体、同行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维度信用评价体系转变。

5、加强请示汇报。对于工作中的困难和考虑,本人要主动向中心领导进行请示汇报和情况反映;对于各种部门、团体利益纠葛的形势,也建议我单位对于面临的实际情况和障碍,通过专题汇报、代表委员开放日等各种可以采用的形式,向党委人大政协及政府有关部门多反映,争取更广大的支持和理解,不畏固化和既得利益势力,不受人为干扰,努力消除误解,争取舆论支持,更好地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作用。应当坚信,无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和发展是动了哪些人的奶酪,无论前行的道路有多少复杂曲折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的,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就是我们所从事工作的最大靠山和不竭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心得 篇2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在人才快速流动的巨大洪流中,“留住人”一定程度上比“引来人”更难。要坚持思想联系、感情交流,加强对专家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全力培育“拴心留人”沃土,织密人才服务“网络”,竭力让人才享受高质量的“礼遇”,以联系关怀、政策奖励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专家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心同德”。

加大人才扶持力度,提升创业“大舞台”。近年来,在支持人才发展、加强人才培用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说,吸引高校毕业生、青年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青年到农村就业创业,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青年,及时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相关政策,激发了广大群众创造潜能。要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献才智、建功立业,在岗创业或到省内企业兼职,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离岗创业,并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同时紧扣发展战略和民生保障需要,支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门急需紧缺及高层次人才需求,推广“揭榜挂帅”等项目,建立“人才编制池”,力争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创新创业。

选树典型示范引领,打造人才“强引擎”。当前,迈上“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国家出台了中央1号文件、新国发2号文件,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盛。要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通过先进典型的充分挖掘和先进事迹的广泛宣传,大力发现和选拔具有较强生产管理经验,并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或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开发方面取得较大成果、且服务乡村振兴发展能力较强的农村实体经济经营者,通过一系列人才典型的评比、选树,不断营造健康向上、求实奋进的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生态,促使更多人才向先进学习、向模范靠拢,不断催化产生更为生动、更为激烈的科技创新“化学反应”。

以赤诚之心服务人才,营造留才“好生态”。对人才的关心关爱不仅要做好物质上的后勤保障和奖励激励工作,保障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创造宽容、和谐的工作环境,还要加强与人才的联系沟通,让广大人才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支持。要持续推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机制,通过“一对一”方式与专家人才密切思想联系,与专家真诚交朋友、结对子,采取印发联系卡、通信、网络、电话等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结合工作到生产、教学、科研一线看望专家,面对面深入谈心交心。同时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走访慰问优秀人才活动,仔细询问专家人才的生活、工作、创业等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征求广大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另外建立人才联络员工作机制,明确人才服务专员工作职责,常态化开展为专家人才提供建议诉求、跑腿代办、人才项目申报、职称评聘等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心得 篇3

为提升边境地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黑龙江省抚远市以提升党组织基础、加强教育学习、规范制度标准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全面推动边境地区“两新”党组织提质增效。

打牢“底板”,提升党组织向心力。建立健全“两新”党工委统一领导,乡镇和主管部门密切配合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对全市“两新”组织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底数,“两新”组织“两个覆盖”率达到100%。按照“六有”标准,统筹整合资源,建设规范性活动阵地6个,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1个,使党组织活动有阵地、工作有规范。以“筑边关堡垒,争做‘东极之星’”党建载体为牵动,扎实开展“三亮三创”活动,即亮明党员身份、亮明党员职责、亮明党员承诺,创党员先锋、创党员示范岗、创党员责任区。通过布局选点、重点培育、规范建设、创新提高四个程序,党工委“点对点”指导非公企业打造党建示范点2个,以示范促全面、带整体,全面提升边境“两新”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补足“短板”,增强党组织凝聚力。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党史教育,充分发挥“两优一先”示范引领作用,组织优秀党员代表到各“两新”组织送学送教20余次,解决边境地区“两新”组织较为分散问题。一年来,举办“两新”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2期,参训120余人次。选派4名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深入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党建业务指导工作20余次,有效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积极开展“奉献服务月”主题活动,“两新”组织党员主动参与,全年围绕环境卫生、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

箍紧“桶箍”,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研究制定“两新”党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推动党组织作用发挥深度融入企业治理架构,62家非公企业均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公司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比例达70%以上。发挥“两新”组织党建联盟优势,逐步健全“五共(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人才共育、文化共兴)”工作机制,解决边境地区“人稀”难开展活动问题。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星级评定机制,从党员队伍建设、党支部书记履职、党建活动开展等5个方面赋值打分,评定相应星级,作为推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心得 篇4

农场为进一步引导全场党员干部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重构现代农业新模式,重聚产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经营销售新体系,我部门组织了"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通过此次座谈会的讨论和学习,我的思想和认识得到一次全面升华。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农场农业战线上的工作者,我有了很多的感想,结合此次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情况,谈谈以下心得体会:

一、激活固有思维,在更高的层次看待此次活动

此次讨论内容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农场第十八届二次职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重构现代化农业新模式,重聚产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经营销售新体系,具体探讨内容:一是针对小微企业开展招商工作;二是省内为主的内部创业孵化;三是外出招商考察等内容。

二、联系农场发展,更深入的剖析座谈学习内容

自1955年到20xx年,一代又一代的垦荒人为共青农场的发展奉献着青春,为农场的建设添砖加瓦,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断开拓进取,农场已经发展成为以生产绿色产品为主的现代化农业国有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形成了较为完成的`农业生产科研、开发和推广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已经建设黑龙江一流的高标准农业科技园、水田科技示范园、水稻育秧示范基地、农机园区等四大农业科技。

五十多万亩的耕地潜能已经被最大化的挖掘出来,农场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破解耕地资源瓶颈,冲破耕地资源的束缚,如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农场持续增效、职工持续增收的发展之路。

从《共青农场开展解放思想构建产业与经营体系推动北方共青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可以看出,场领导已经探索到前进的方向。农场的工作重心已经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向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农产品营销等方面倾斜,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下发展商业,为职工增效益,为农产品找市场,为农场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结合工作实际,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今后的工作

当今,"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已成为农场发展的主题,我们必须站在全局高度,用战略眼光审视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求得大突破、实现新飞跃,切实增强做好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为促进产业发展,结合此次学习内容,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小微项目招商引进工作。加大农场小微项目招商引进力度,加强宣传工作,增加农场项目种类,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使农产品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二是为农场"绿展会"提供各项服务工作。做好"绿展会"管理区产品展销工作,统筹农场十个管理区产品,对各管理区进行实地调研,增加展会产品的‘种类及类别。三是做好各种展会产品展出工作。利用各类展会展示农场绿色产品,加大对外宣传"北共青"品牌绿色产品力度,增强农场产品的知名度,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北共青。四是深入管理区挖掘产业项目。走访各管理区、作业站,从管理区主任、作业站站长、农场职工等渠道,挖掘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丰富农场产品种类和规模。五是发掘有意愿创业的职工群众。为创业职工提供信息服务,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创业人员,自主创业,引导有意愿创新、创业的人员通过产业致富。六是鼓励职工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和精深加工,让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引导管理区种植有市场前景的经济作物。

为推动农场产业事业更进一步,产业办将用学到的新理论知识渗透于今后的工作中去,务求实干不遗余力抓改革、促发展,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心得 篇5

党的十七大报告精辟地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回想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倒了“两个凡是”,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思索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拨开了“姓资姓社”的迷雾,重新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紧跟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的“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热潮.结合巫山教育发展实际,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实现学校管理的优化,树立什么样的评价观,引领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从而促进办学水平的发展和适应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恐怕这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尤其是学校领导干部,需要认真思考并切实解决的问题。就此我谈一些看法。

一、实施人本管理,树立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教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种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评价促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文主义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

作为学校管理者,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底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领导方式的艺术化,推行人性化管理.在对教师评价中,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在统一的评价标准下,允许异步发展,即对教师的发展要求因人而异,人人发扬,发展自己的长处,优势起步,达到矫正自己的不足、劣势的目的。

管理需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横向比较,但更要注重教师发展的纵向比较.管理者要看到每一位教师的`自身进步,并且让教师感到自身的不断提高。只有在教师自我提高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较客观地进行横向比较,从而调节自我实现的目标。

二、坚持以法建章,引导教师自我评价。

建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保障。制度平台不建立起来,学校管理就是一句空话。而制度平台建立后也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时间和经验加以修订,补充和完善.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制度的科学化、精确化、评价标准制订得非常细致和繁琐,难于操作,管理的量化应该是宜粗则粗,宜细则细。过细的死板量化管理,只能是弄得教师不是潜心教学研究,而是诚惶诚恐的去应付那一张张的量化表格。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师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刚柔相济”的原则,以教师为主体,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从而通过评价变管理中的”他控”为”自控”。

三、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措施,确保教师发展的实现。

学校的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这就离不开激励.而激励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动人积极性的过程,当前,社会多元化的道德观念并存,人们很难有统一的价值观念,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单一的,而对学校的管理机制来说,如果激励方式单一和激励对象片面,就会使多数教师得不到成就感,丧失工作热情,产生失落情绪。那么就应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措施:⑴政治上的激励。学校管理者首先在政治上帮助教师树立追求目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事业心,成就感,树立起人人都有发展机会的信念,促使他们更能够大胆去创造机会,不断给自己创造出一片“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的发展时空。⑵业务上的培训。学校创设条件,建立奖励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促进教师素质地自我完善。

总之,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内涵是一个思想认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核心。教育中必须以制度管理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从划一的考试成绩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到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多样化评价为主的管理中来。通过为全体教师创造机会,保证自身主动.全面发展,从而达到谱写巫山教育新篇章的目的。

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心得 篇6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在人才快速流动的巨大洪流中,“留住人”一定程度上比“引来人”更难。要坚持思想联系、感情交流,加强对专家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全力培育“拴心留人”沃土,织密人才服务“网络”,竭力让人才享受高质量的“礼遇”,以联系关怀、政策奖励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专家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心同德”。

加大人才扶持力度,提升创业“大舞台”。近年来,在支持人才发展、加强人才培用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说,吸引高校毕业生、青年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青年到农村就业创业,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青年,及时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相关政策,激发了广大群众创造潜能。要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献才智、建功立业,在岗创业或到省内企业兼职,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离岗创业,并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同时紧扣发展战略和民生保障需要,支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门急需紧缺及高层次人才需求,推广“揭榜挂帅”等项目,建立“人才编制池”,力争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创新创业。

选树典型示范引领,打造人才“强引擎”。当前,迈上“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国家出台了中央1号文件、新国发2号文件,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盛。要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通过先进典型的充分挖掘和先进事迹的广泛宣传,大力发现和选拔具有较强生产管理经验,并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或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开发方面取得较大成果、且服务乡村振兴发展能力较强的农村实体经济经营者,通过一系列人才典型的评比、选树,不断营造健康向上、求实奋进的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生态,促使更多人才向先进学习、向模范靠拢,不断催化产生更为生动、更为激烈的科技创新“化学反应”。

以赤诚之心服务人才,营造留才“好生态”。对人才的关心关爱不仅要做好物质上的后勤保障和奖励激励工作,保障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创造宽容、和谐的工作环境,还要加强与人才的联系沟通,让广大人才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支持。要持续推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机制,通过“一对一”方式与专家人才密切思想联系,与专家真诚交朋友、结对子,采取印发联系卡、通信、网络、电话等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结合工作到生产、教学、科研一线看望专家,面对面深入谈心交心。同时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走访慰问优秀人才活动,仔细询问专家人才的生活、工作、创业等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征求广大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另外建立人才联络员工作机制,明确人才服务专员工作职责,常态化开展为专家人才提供建议诉求、跑腿代办、人才项目申报、职称评聘等个性化、精准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