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精选1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1
为了有效地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学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须与家长互相沟通,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沟通是连接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重要桥梁,也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如何做好这一个环节,是广大班主任教师所应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
由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难认识不一致,特别是当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时,双方就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如一方怨老师不会“教”,对自己子女有偏见;而另一方则怨家长家教不严,纵容、袒护其子女。此外,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老师了解的较多是学生的在校情况,而家长了解的较多是学生在家的情况,而学生由于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双方缺乏沟通的话,就会由以上的埋怨情绪导致某种对立情绪,最终将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我班就有不少学生在校调皮、吊儿郎当,各项基本工作不做或马虎了事,而家访时家长都声称其子女在家如何听话,如何懂礼貌。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及时地找机会与学生家长坐下来,互相交换意见、看法,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商其解决的办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问题,适时、适当、科学地进行家访。家访中要防止向家长“告状”,要同时尊重家长。因为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有时“恨铁不成钢”,个别家长会在一怒之下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但心底里还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喜欢看到、听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优点,而往往忽视其短处、缺点。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责任的讽刺、挖苦的语言。通过家访,要使家长真正感到:老师是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并适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传递教育的正确方法,以取得家长配合。
二、对学生的要求要达成一致。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都会有所差异,加之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不尽相同,对学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对学生要求的标准不相一致,这样就会导致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产生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家长要求学生考试成绩好,能升学,有“出息”。于是,有的家长就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各项活动,说这些活动会耽误学习。
三、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把学生的种种不是和自己的苦水一股脑倒出来。家长听了难免对老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或对老师产生厌恶情绪,而使沟通产生隔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妨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如何呢?我们班有一个学生,迷上电脑游戏,经常上网吧玩,上课无精打采,放学就往网吧跑,甚至出现旷课。他家人也知道,但无论如何怎么骂、甚至打还是改正不了。对于他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都没有多大的成效。最后到他家与家长会面。家长很主动地向我了解情况,并将这位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作了反映。从他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在初一就已经迷上电脑游戏,可谓中毒至深。要想一下改正恐怕困难,所以对于他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因此本着解决问题的思想,我并没有来一通告状词,而是给其家长一个建议:让学生写一份保证(或是协议)书,给自己一周定个打游戏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外绝对不允许打游戏,然后给其一定时间慢慢改正,然后请家长对其子女的上下学时间进行督促,后来证明效果还可以。因为该学生有了名正言顺的时间玩游戏,他得考虑若不守信可能面对严厉的处罚。因此见了家长就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结果可能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找到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
四、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出,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数学生在学校作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使他能理智地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事实表明家长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也会相对较好。所以,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因此,老师应对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职业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了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客观、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表现情况。在谈情况时,要克服对优生家长谈优点,对差生家长谈缺点的习惯,也要防止报喜不报忧的老好人心理。对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说全面,说透彻,指出其危害性,并表示出想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意愿。在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时,还要注意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以便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沟通无限”,方法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技巧,你都要出于真诚,并力求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2
1、创造聆听的氛围
首先,我们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加,懂得越来越多,有些时候可能感觉父母的思想很陈旧,有些时候,遇到事情先给小伙伴们说,最后没办法,才向父母求助,但是有些时候,做父母的就是一听孩子说这些事情,就开始教育,你不应该怎么怎么,说一大堆,孩子也不愿听。所以,首先就是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晚饭的时候,都在家里面吃饭的话,是很好的时机,却由于父母很忙,没有空或者很累,不想听,从而错过了,如果想改变与子女的关系,那么就抽出时间陪子女一起吃饭,另外也让孩子知道你们对于他们的爱。
2、做一个旁观者
有时候,我们喜欢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孩子有些事情需要做,我们总是认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孩子会很烦的,最好的方法是陪着孩子,他有不会的来请教你,你告诉他方法,让他自己动手去做,不要总是插手,只要是不违背一些规范就好。
3、书信交流
因为一些小事情,和孩子争吵,孩子生气,你也生气,你如果用大道理告诉孩子父母也是为了你好,他是体会不到的,体会到的只是你一直禁锢着他,总是都是他自己的错,因此,想要表达一些情感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写信。这样孩子会认真的去看完,也会思考,也许还会反省的。
4、不要刨根问底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安慰和家长的陪伴,我们不要总是去训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家长或者朋友之间闹了矛盾,心情不好了,回家了,孩子不高兴,我们陪着就好了,不要总是追问,怎么了?一直问个不停,有时候,孩子说了,我们还去判断谁对谁错,我们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陪伴,家人给的温暖。
5、私人空间不要打扰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秘密了。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有秘密不愿意让父母知道的?所以,现在自己的孩子长大了,需要私人空间,不要总是去随意的翻阅或者是偷偷的看,这样很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的。做到和自己好好的交流,也就不要害怕自己的子女有什么秘密瞒着你啦。
6、学会聊天
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不要总是一聊天就是学习怎么样,怎么受到老师的批评了,导致孩子不愿意聊天了,也不要总是和他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等等,这个是绝对不允许一直说的,我们和孩子聊聊家常,平时发生的事情,顺便过渡到孩子周围发生的日常事情,从而让你们之间能正常的去交流,没有矛盾,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良好的开端。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3
1、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在学会倾听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2、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4、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5、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6、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合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了解来自于观察,例如:孩子对音乐声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声就特别兴奋,平时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对音阶的掌握很准确,喜欢各种乐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大潜能,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让他参加音乐类的学习。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4
1创造聆听的氛围
首先,我们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加,懂得越来越多,有些时候可能感觉父母的思想很陈旧,有些时候,遇到事情先给小伙伴们说,最后没办法,才向父母求助,但是有些时候,做父母的就是一听孩子说这些事情,就开始教育,你不应该怎么怎么,说一大堆,孩子也不愿听。所以,首先就是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晚饭的时候,都在家里面吃饭的话,是很好的时机,却由于父母很忙,没有空或者很累,不想听,从而错过了,如果想改变与子女的关系,那么就抽出时间陪子女一起吃饭,另外也让孩子知道你们对于他们的爱。
2做一个旁观者
有时候,我们喜欢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孩子有些事情需要做,我们总是认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孩子会很烦的,最好的`方法是陪着孩子,他有不会的来请教你,你告诉他方法,让他自己动手去做,不要总是插手,只要是不违背一些规范就好。
3书信交流
因为一些小事情,和孩子争吵,孩子生气,你也生气,你如果用大道理告诉孩子父母也是为了你好,他是体会不到的,体会到的只是你一直禁锢着他,总是都是他自己的错,因此,想要表达一些情感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写信。这样孩子会认真的去看完,也会思考,也许还会反省的。
4不要刨根问底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安慰和家长的陪伴,我们不要总是去训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家长或者朋友之间闹了矛盾,心情不好了,回家了,孩子不高兴,我们陪着就好了,不要总是追问,怎么了?一直问个不停,有时候,孩子说了,我们还去判断谁对谁错,我们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陪伴,家人给的温暖。
5私人空间不要打扰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秘密了。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有秘密不愿意让父母知道的?所以,现在自己的孩子长大了,需要私人空间,不要总是去随意的翻阅或者是偷偷的看,这样很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的。做到和自己好好的交流,也就不要害怕自己的子女有什么秘密瞒着你啦。
6学会聊天
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不要总是一聊天就是学习怎么样,怎么受到老师的批评了,导致孩子不愿意聊天了,也不要总是和他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等等,这个是绝对不允许一直说的,我们和孩子聊聊家常,平时发生的事情,顺便过渡到孩子周围发生的日常事情,从而让你们之间能正常的去交流,没有矛盾,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良好的开端。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5
1,深入交谈,明确目标。
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单独沟通,平等交流。
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平等地交流,避免公开的斥责。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单独沟通时,要以朋友式的语气平等交流,父母最好不要同时出面。有些问题需要妈妈来谈,有些事情则需要爸爸交流。尤其是男生,妈妈应主动退位,让爸爸成为初中男生最敬佩的人物。
3,主动放手,理解尊重。
初中学生的教育,家长们要主动放手,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事情。学习上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生活中更要让孩子多些独立自主的.空间。
父母要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变化,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
4,少说多做,以身示范。
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去年,我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5,悦纳错误,积极面对。
在孩子成绩下降或做了什么错事的时候,首先,父母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积极面对,悦纳错误,学会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获得成长。
比如孩子的成绩下降或做错事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6
为了有效地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学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须与家长互相沟通,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沟通是连接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重要桥梁,也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如何做好这一个环节,是广大班主任教师所应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
由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难认识不一致,特别是当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时,双方就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如一方怨老师不会“教”,对自己子女有偏见;而另一方则怨家长家教不严,纵容、袒护其子女。此外,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老师了解的较多是学生的在校情况,而家长了解的较多是学生在家的情况,而学生由于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双方缺乏沟通的话,就会由以上的埋怨情绪导致某种对立情绪,最终将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我班就有不少学生在校调皮、吊儿郎当,各项基本工作不做或马虎了事,而家访时家长都声称其子女在家如何听话,如何懂礼貌。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及时地找机会与学生家长坐下来,互相交换意见、看法,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商其解决的办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问题,适时、适当、科学地进行家访。家访中要防止向家长“告状”,要同时尊重家长。因为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有时“恨铁不成钢”,个别家长会在一怒之下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但心底里还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喜欢看到、听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优点,而往往忽视其短处、缺点。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责任的讽刺、挖苦的语言。通过家访,要使家长真正感到:老师是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并适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传递教育的正确方法,以取得家长配合。
二、对学生的要求要达成一致。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都会有所差异,加之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不尽相同,对学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对学生要求的标准不相一致,这样就会导致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产生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家长要求学生考试成绩好,能升学,有“出息”。于是,有的家长就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各项活动,说这些活动会耽误学习。
三、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把学生的种种不是和自己的苦水一股脑倒出来。家长听了难免对老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或对老师产生厌恶情绪,而使沟通产生隔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妨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如何呢?我们班有一个学生,迷上电脑游戏,经常上网吧玩,上课无精打采,放学就往网吧跑,甚至出现旷课。他家人也知道,但无论如何怎么骂、甚至打还是改正不了。对于他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都没有多大的成效。最后到他家与家长会面。家长很主动地向我了解情况,并将这位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作了反映。从他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在初一就已经迷上电脑游戏,可谓中毒至深。要想一下改正恐怕困难,所以对于他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因此本着解决问题的思想,我并没有来一通告状词,而是给其家长一个建议:让学生写一份保证(或是协议)书,给自己一周定个打游戏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外绝对不允许打游戏,然后给其一定时间慢慢改正,然后请家长对其子女的上下学时间进行督促,后来证明效果还可以。因为该学生有了名正言顺的时间玩游戏,他得考虑若不守信可能面对严厉的处罚。因此见了家长就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结果可能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找到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
四、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出,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数学生在学校作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使他能理智地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事实表明家长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也会相对较好。所以,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因此,老师应对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职业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了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客观、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表现情况。在谈情况时,要克服对优生家长谈优点,对差生家长谈缺点的习惯,也要防止报喜不报忧的老好人心理。对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说全面,说透彻,指出其危害性,并表示出想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意愿。在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时,还要注意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以便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沟通无限”,方法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技巧,你都要出于真诚,并力求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7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表现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教师要想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个别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嘉睿、戎腾、乐添、郑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因此在于家长的沟通中,我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家长尊重不够或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挖苦学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三、激励帮助,搞好配合
为了使家长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教师应激励家长树立教育信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家长,根据学
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后进学生家长来说,应帮助家长指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丰等常有发现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为。事后会推卸责任或接受批评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希望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话语。并建议家长采用“转移注意”法,给幼儿予较多的关注,比方说: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引导幼儿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逐渐转移侵犯性行为。
四、以诚相待,摒弃功利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需要,不是处于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是希望获得老师对孩子多一些照顾和偏爱。因此,百般讨好老师,寻找哪一位是班里的“主管”,哪一位比较好说话,就想办法或利用节日给老师:“意思意思”。倘若事后没有对他的孩子照顾好或存在误解,家长便开始论头品足,与其他家长结起伴来,言谈中表示出不满足或是做“最后发难”,使家长和老师不和谐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阴影,本来很快乐的学习生活,随着成人的议论纷纷而留下伤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坚决反对和杜绝利和交往直接或变相收学生家长的好处的行为,以维护人民教师的形象。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8
为了有效地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学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须与家长互相沟通,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沟通是连接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重要桥梁,也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如何做好这一个环节,是广大班主任教师所应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
由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难认识不一致,特别是当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时,双方就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如一方怨老师不会“教”,对自己子女有偏见;而另一方则怨家长家教不严,纵容、袒护其子女。此外,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老师了解的较多是学生的在校情况,而家长了解的较多是学生在家的情况,而学生由于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双方缺乏沟通的话,就会由以上的埋怨情绪导致某种对立情绪,最终将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我班就有不少学生在校调皮、吊儿郎当,各项基本工作不做或马虎了事,而家访时家长都声称其子女在家如何听话,如何懂礼貌。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及时地找机会与学生家长坐下来,互相交换意见、看法,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商其解决的办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问题,适时、适当、科学地进行家访。家访中要防止向家长“告状”,要同时尊重家长。因为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有时“恨铁不成钢”,个别家长会在一怒之下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但心底里还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喜欢看到、听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优点,而往往忽视其短处、缺点。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责任的讽刺、挖苦的语言。通过家访,要使家长真正感到:老师是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并适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传递教育的正确方法,以取得家长配合。
二、对学生的'要求要达成一致。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都会有所差异,加之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不尽相同,对学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对学生要求的标准不相一致,这样就会导致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产生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家长要求学生考试成绩好,能升学,有“出息”。于是,有的家长就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各项活动,说这些活动会耽误学习。
三、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把学生的种种不是和自己的苦水一股脑倒出来。家长听了难免对老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或对老师产生厌恶情绪,而使沟通产生隔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妨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如何呢?我们班有一个学生,迷上电脑游戏,经常上网吧玩,上课无精打采,放学就往网吧跑,甚至出现旷课。他家人也知道,但无论如何怎么骂、甚至打还是改正不了。对于他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都没有多大的成效。最后到他家与家长会面。家长很主动地向我了解情况,并将这位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作了反映。从他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在初一就已经迷上电脑游戏,可谓中毒至深。要想一下改正恐怕困难,所以对于他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因此本着解决问题的思想,我并没有来一通告状词,而是给其家长一个建议:让学生写一份保证(或是协议)书,给自己一周定个打游戏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外绝对不允许打游戏,然后给其一定时间慢慢改正,然后请家长对其子女的上下学时间进行督促,后来证明效果还可以。因为该学生有了名正言顺的时间玩游戏,他得考虑若不守信可能面对严厉的处罚。因此见了家长就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结果可能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找到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
四、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出,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数学生在学校作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使他能理智地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事实表明家长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也会相对较好。所以,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因此,老师应对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职业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了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客观、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表现情况。在谈情况时,要克服对优生家长谈优点,对差生家长谈缺点的习惯,也要防止报喜不报忧的老好人心理。对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说全面,说透彻,指出其危害性,并表示出想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意愿。在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时,还要注意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以便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沟通无限”,方法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技巧,你都要出于真诚,并力求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9
一、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教师认真工作的态度和言行是家长对老师是否信服的关键。你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地教育学生,并要经常在感情上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好学生做人及为人处事的本领,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怎样与父母交流。教会学生平时经常和父母多谈谈心,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告诉父母,让他们判断一下正确与否,如果和家长沟通不好,就会闹情绪,读书成绩下降,与父母关系不和。
有的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只关心子女学习生活,忽略了孩子心灵成长,造成亲子沟通障碍,甚至造成家庭悲剧。从心理的角度讲,子女与父母沟通非常必要,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利。这样家长看到孩子变化的同时,教师的形象也就在家长的心中树立起来了。
二、“了解”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作为教师也应该有服务意识。由于县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复杂。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各方面的问题。与家长沟通有各种方式方法:可以谈话、发信息、通电话、家访等。老师与家长的谈话都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xx格特点、特长和爱好,优点和缺点等等。我和家长谈话时总是把家长当成熟人或朋友一样“拉家常”,而不是训斥,指责家长,或动辄向家长“告状”。让家长有亲切感,自己得到尊重的感觉。家访时我把家长当成知心朋友,征询家长对自己孩子、对老师对学校的看法,让家长先说,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家长对学生、对老师、对学校的态度。“您觉得你的孩子近来的表现怎么样?”“您对我们各科老师的教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您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吗?”这是我在家访中经常提到的几个问题,让家长感觉到学校对家长的理视,对学生的重视。以心换心,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就可以达到共同解决孩子问题的目的了。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经常帮助家长解决一些生活中对孩子习惯的教育问题,以提高家长对自己的信赖。我就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从不以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家长交谈,不用“必须”、“应该”等词语要求家长怎样做,孩子的错更不会责怪家长,而是尊重家长,积极接纳每一位家长,把家长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多倾听家长的话,引导家长提出宝贵建议,答应家长只要自己能办到的事一定会尽力而为,如果不能办到的我也坦然相告争取家长的谅解。在与家长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常用的句式是“您看这一行不行”、“您觉得这样好不好”等。这样,让家长感觉到得到老师的尊重,更从感情上也拉近了距离,与家长的谈话自然就轻松多了,家长也就会经常愿意主动和我联系和沟通了。
例如:1、有一次,班上一个女孩的妈妈给我发了信息:孩子的外公去世了,她这几天不怎么吃饭,也不理别人,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哭。请老师帮我开导开导孩子。我知道这个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多年,是外公把她带大,所以外公去世对她打击很大。我就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女孩子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例如2:有位家长给我打电话说:“老师,我家孩子到现在都不太愿意吃饭,有时甚至喂他才吃,真是急死人,请你帮我说说。”后来,我就在课堂上把“吃饭”对身体健康的重要xx讲清楚。学生明白了道理,就改掉了“吃饭难”的不良习惯,家长非常高兴。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总之,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我懂得了教师应以一种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只要我们老师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学生,并以平常人的心态,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交谈,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的。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10
多信赖、理解,少指责
一方面有少数家长或忙于工作,或忙于赚钱,家教意识淡薄,家长只管孩子吃穿不管孩子学习成长,家长与孩子、与教师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有的家长缺乏学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能根据时代变化、孩子的需要施教,认为孩子读不读书并不重要,故而放任自流。另外还有少数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对教师存有戒心,只要老师稍加严格,便认为老师跟自己的孩子过不去,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做法导致家长不能和老师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为此,沟通教师和家长的关系,需要双方心理上架起信赖、理解的桥梁,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教师同样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要双方多一点信赖和理解,什么心理障碍都容易克服。教师多考虑家长的难处,不要一味的指责家长;家长要多想想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一个班级50多个孩子,学生情况千变万化,教学事情千头万绪┅┅这样去想去做,互相配合,同步教育,其效果将事半功倍。
多交流、合作,少指令。
教师要主动向家长讲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介绍学生的在校表现和教育孩子成长的方式方法;家长介绍孩子在家情况,交流家教经验。方法可采取家长座谈会、联络本等形式,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教育,不然教师只能指令性的要求家长好好教育孩子,甚至对学生家长不礼貌、批评训诫等,导致家长认为教师素质差、水平低,把孩子不能健康成长的原因归咎到教师身上,这种相互抱怨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成长。
多表扬、鼓励,少批评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提出: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给予及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潜在的积极因素就容易激发。因此,在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接触过程中,要首先肯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成绩以及学生自身的优点,然后再指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样家长容易接受,便于教育。不应只把眼睛盯在家长、孩子的缺点上,一味批评。而要想方设法去发现家长、孩子身上的优点和在消极的现象中积极的因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多家访沟通,少抱怨家长。
教师要主动家访、主动介绍情况,增进教师和家长的了解和友谊,给家长可亲可信之感。不应恨铁不成钢,便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明的暗的“训斥”一顿,抱怨家长“怎么生了这么个孩子,还不管不问”等。家长被老师搞得面红耳赤,其结果不是回家痛打孩子一顿,就是和老师产生敌对情绪。因此,教师要多走访家长,设身处地的为家长、为学生想想,在尊重学生、尊重家长的前提下,转换角度,变换角色,与家长探讨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真诚相待、共同教育的结果。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11
1创造聆听的氛围
首先,我们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加,懂得越来越多,有些时候可能感觉父母的思想很陈旧,有些时候,遇到事情先给小伙伴们说,最后没办法,才向父母求助,但是有些时候,做父母的就是一听孩子说这些事情,就开始教育,你不应该怎么怎么,说一大堆,孩子也不愿听。所以,首先就是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晚饭的时候,都在家里面吃饭的话,是很好的时机,却由于父母很忙,没有空或者很累,不想听,从而错过了,如果想改变与子女的关系,那么就抽出时间陪子女一起吃饭,另外也让孩子知道你们对于他们的爱。
2做一个旁观者
有时候,我们喜欢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孩子有些事情需要做,我们总是认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孩子会很烦的,最好的方法是陪着孩子,他有不会的来请教你,你告诉他方法,让他自己动手去做,不要总是插手,只要是不违背一些规范就好。
3书信交流
因为一些小事情,和孩子争吵,孩子生气,你也生气,你如果用大道理告诉孩子父母也是为了你好,他是体会不到的,体会到的只是你一直禁锢着他,总是都是他自己的错,因此,想要表达一些情感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写信。这样孩子会认真的去看完,也会思考,也许还会反省的。
4不要刨根问底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安慰和家长的陪伴,我们不要总是去训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家长或者朋友之间闹了矛盾,心情不好了,回家了,孩子不高兴,我们陪着就好了,不要总是追问,怎么了?一直问个不停,有时候,孩子说了,我们还去判断谁对谁错,我们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陪伴,家人给的温暖。
5私人空间不要打扰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秘密了。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有秘密不愿意让父母知道的?所以,现在自己的孩子长大了,需要私人空间,不要总是去随意的翻阅或者是偷偷的看,这样很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的。做到和自己好好的交流,也就不要害怕自己的子女有什么秘密瞒着你啦。
6学会聊天
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不要总是一聊天就是学习怎么样,怎么受到老师的批评了,导致孩子不愿意聊天了,也不要总是和他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等等,这个是绝对不允许一直说的,我们和孩子聊聊家常,平时发生的事情,顺便过渡到孩子周围发生的日常事情,从而让你们之间能正常的去交流,没有矛盾,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良好的开端。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1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表现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教师要想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个别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嘉睿、戎腾、乐添、郑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因此在于家长的沟通中,我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家长尊重不够或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挖苦学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三、激励帮助,搞好配合
为了使家长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教师应激励家长树立教育信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家长,根据学
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后进学生家长来说,应帮助家长指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丰等常有发现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为。事后会推卸责任或接受批评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希望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话语。并建议家长采用“转移注意”法,给幼儿予较多的关注,比方说: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引导幼儿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逐渐转移侵犯性行为。
四、以诚相待,摒弃功利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需要,不是处于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是希望获得老师对孩子多一些照顾和偏爱。因此,百般讨好老师,寻找哪一位是班里的“主管”,哪一位比较好说话,就想办法或利用节日给老师:“意思意思”。倘若事后没有对他的孩子照顾好或存在误解,家长便开始论头品足,与其他家长结起伴来,言谈中表示出不满足或是做“最后发难”,使家长和老师不和谐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阴影,本来很快乐的学习生活,随着成人的议论纷纷而留下伤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坚决反对和杜绝利和交往直接或变相收学生家长的好处的行为,以维护人民教师的形象。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13
一、要开诚布公。
老师对学生要有一片赤诚之心。要为学生成长而忧,为学生进步而急,与家长谈话时要坦诚相见,推心置腹。一般情况下,老师应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介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并诚恳地指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二、要动之以情,要晓之有理。
老师要营造好xx的谈话氛围,在家长来校之前理好谈话内容及主题,做到心中有数。语言平实而忠恳,让家长有亲切感,千万不能漫不经心,让家长产生失落感。通过双方的情感交流、信息传递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要实事求是。
老师与家长交流学生的问题时,首先要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切不可当着家长的面,盘点学生的过失,更不能不调查实情,而“添油加醋”,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牢骚嫁接给家长。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的过失,向家长提供合情、合理、合法的教育策略。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学生都会有缺点,同样,学校里不可能存在一无是处的学生,再调皮捣蛋的孩子,他的身上也会有闪光点,关键在于老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强化其优点,逐步转化。
四、要虚心倾听。
老师要充分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帮助家长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子女,取得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虚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听一听他们的教育观,看一看自己是否忽视了学生身上的某些闪光点,反思一下自身工作是否存在不足。老师面对的家长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年龄、xx格、文化修养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与家长交谈时要因人而异,在交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说话的态度和语言的技巧,尽量积极地、正面地、具体地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减少“告状”的情况;与文化修养较高、重视教育的家长交谈时,可与他们一起探讨教育现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与文化修养层次低的家长交谈时,应和蔼可亲,多谈一些实际的问题,并且要以尊重、虚心的态度对待家长,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懂教育,认为自己比家长高明。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用心倾听,给予回应。我们老师应积极、主动的关注他们,经常的与他们保持联系,并注意沟通的方法交流的地点,以尊重为先,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孩子的关爱,以我们的真诚引得家长的'合作。在这里也让我更深的体会到,与家长面对面的交谈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那些“挑剔”的家长。
五、采用角xx置换法
用情和家长沟通并掌握一些沟通技巧。有时一句很普通的问候,一种愉快的语调,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我们老师常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和家长探讨孩子的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做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共同教育好孩子这一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老师有时也要替家长着想,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实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家长谋划,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赢得了家长的信赖,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我们没有诚心,不知道为家长着想,一味的追究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之责,最终我们只会将自己孤立于家庭教育外,失去家长的配合。所以教师和家长沟通时,要做到换位思考。我们只要能从换位体验中做到换位思考,就能与家长达到最佳的交流状态,取得最佳的家庭教育效果。从而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配合。
六、“文明用语”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润滑油。
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多使用文明用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常用的文明用语有:
⑴今天,您的孩子过得好吗?
⑵您有空吗?我们谈谈您的孩子好吗?
⑶谢谢!多亏您的支持与帮助,这件事才办得这么好。
⑷请您放心,我们会记着提醒他……。
⑸对不起,这件事我不太清楚,待我了解一下好吗?
(6)您好,需要我的帮忙吗?
⑺您的孩子最近xx方面进步很快。
⑻请问您是来接哪位孩子的?
⑼对不起,请您稍等片刻。
⑽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14
1尊重是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尊重家长是做好沟通的前提,不能一见面就对家长指责学生的错误,把学生家长当学生来教育。这样会使沟通无法顺利进行。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互相尊重。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应该把家长放在对等的位置和家长沟通,而不要拿对自己的学生说话的语气居高临下的和家长交流。否则,很容易造成家长对老师的抵触和不认同,就不能很好的和家长进行沟通。
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要明白,和家长沟通的目的是探讨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把学生家长当做出气筒。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得家长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对孩子的教育形成一个互动的局面,才能增进教师对一个学生的全面的了解。这种“互补性沟通”会更好的`帮助出现问题的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小”问题。
2 “家访”是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家访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学校与家庭紧密结合的有效形式,通过家访,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也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与在校是否一致。总之,家访在教育工作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手机、电脑及通讯器材的普及,现在的教师很多都采用电话、邮件等方式和家长沟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各不相同。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是由家庭的因素造成的。相对来说,传统家访能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以及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等,有利于教师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
另一方面,传统家访能让教师和家长面对面地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会让家长感觉到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一个普通朋友,缩短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使家长更乐意和教师配合,更好地关注孩子成长。所以我们家访的时候应该注意新旧方式的结合,使沟通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家访时要讲点艺术性,家访不是告学生的状,反映情况要讲究点策略,语气要婉转、和气,从成绩入手,以表扬为主,进行疏导,使家长乐于接受,愿与我们配合,共同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3真诚是与家长沟通的催化剂
每个家长的文化层次和素质修养都不尽相同。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也不一样。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我的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就是学校的责任。这时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家长理解学校,理解老师。最好的事实是学生对你的喜欢、对你的爱,用学生对你的肯定开启家长的心扉,让学生架起你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家长自然会被软化,给你多一些理解,家长会认同我们的教育措施,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少一些阻力。由于学生家长与教师的接触不多,与教师沟通交流时,不容易做到畅所欲言。我们应该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这个家庭的朋友,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
为了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老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如果我们真诚以待,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诉,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确实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