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周易》读后感

2024/05/27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周易》读后感(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周易》读后感 篇1

作者:杨珺程。《读书求学(三)》主要讲了《周易》和《书经》两本书。《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那是因为孔子韦编三绝,认真学习,所以才会这样的。而《书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它的内容上起尧、舜,下至春秋秦穆公。它还是儒家重要经典四书五经中的一本。

孔子写的《论语》之所以用了很多《周易》里的词,是因为孔子韦编三绝,刻苦钻研,决心要把这本难读的书弄懂,他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我,在一次背第三阶段古诗《木兰诗》的时候,由于字句太多,我怎么也背不下来,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把它背下来,而且是在十分钟之内,我先熟读《木兰诗》一遍、二遍、三遍……一直到十遍,我又从网上查找了《木兰诗》的大意,这种“和时间赛跑”的.精神,促使我把《木兰诗》不到五分钟就背了下来。

我们学习的时候也必须像孔子一样,要有“韦编三绝”的韧劲,才能收获好的效果。

《周易》读后感 篇2

一首好诗,必须包含有深刻的感情,诗请越深,则诗味越浓。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就是一首充满忧国思家感情的好诗。

这首诗写于公元757年3月,当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在景色明媚的暮春三月,目睹百姓被叛军屠杀、抢劫的种种残状,感慨万千。山河依旧,物事人非,竟管草木欣欣,印入诗人眼中的却是满目凄凉。因此,诗人不禁发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几句诗,把国事家事紧紧联系在一起,生动地写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和诗人憎恶战争、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精神。

回顾中国的历史,就是一副长长的战争图画。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明清两朝,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了争当权利至高无上的帝王,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到了近代,则更是内忧外患,战火连绵,人民得不到安宁,国家得不到发展。

二场战争,我国不仅失去了最大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而且还割地赔款,失去了大片宝贵的土地和无数金银珍宝。

抗日战争,虽然是一场捍卫国家民族尊严、保护领土完整的正义之战,但同样也给人民带来了无穷苦难。日本强盗在中国实行的“三光”政策,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好不容易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八年抗战再加三年内战,中国真正变成了一个满目疮痍的贫困国家。

只到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年,国家才真正得到了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地耸立起来,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这一切,都只能是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里才能做到啊。

《周易》读后感 篇3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全世界都在研究与讨论。这本书包罗万象,天文,历史,军事,哲学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一样,世界观不同,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同。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谈不上研究,但是书中的文字与哲理,我认为是很值得我们一看和把玩的。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人,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不安分,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周易》读后感 篇4

最近徜徉在《易经》的境界中,发现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太大,简直大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甚至可以说,没有孔子的引领和介入,我们是没有办法解读这部天书的。没有孔子的“十翼”作为翅膀,这部书便很难穿越历史的时空而流传下来。这里只简单讲讲“十翼”《系辞传》中孔子思想的闪光点。

《十翼》是孔子关于易经的十篇文章,包括《象传》《彖传》《系辞传》各分上下,是六篇,还有《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四篇,共十篇。《文言传》是文饰“乾”、“坤”两卦的,与其他卦爻无关,《序卦传》是讲解六十四卦顺序排列原因的,非常值得研究,拟另撰文说明。《说卦传》是推论八个原始卦象,所谓的经卦意义的,是孔子对于八个卦象的理解。《杂卦传》则是讲综卦、错卦原理的。这三篇文章都属于专门的论述,只有《系辞传》是很分散的议论,有人说相当于《易经》通论,有一定道理,但似是而非,我认为还不是通论,而是孔子解读《易经》心得的总汇。

《系辞传》是孔子读《易》随感录

《系辞传》上下篇各分十二章,孔颖达《易经正义》和朱熹《易经本义》的说法比较有道理,今依其说。上篇前七章都属于总论,是从不同角度来诠释易经的。如开头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是对《易经》整体精神的理解和阐释。大意说:天高而尊,地卑而低,乾坤的位置便确定了。低下和崇高的位置一旦依次显现出来,事物高低贵贱就各居其位。天的动和地的静有一定的规律,阳刚和阴柔的的性质便判然分明了。这是对《易经》产生根源的解释,也是把自然和人类活动联系起来的理解。第二章开头几句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圣人设置八卦的卦象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在卦象上设置言辞来说明吉凶,用阴爻和阳爻相互推移变动而产生变化。是对八卦产生以及运用的进一步解释。

《系辞传》下篇第二章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文字是阐释八卦是如何产生的,是研究易经的开篇之语,被后世反复引用,很多人耳熟能详。如果全面考虑写作易经文章或者通论的话,应该是《系辞传》的开头语,不应该出现在下篇第二章。因此我曾经感觉《系辞传》是孔子读《易》时随笔所写。弟子在传述时不敢调动位置,保持原貌,因此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易经》中的“十翼”是孔子传给弟子商瞿,以后代代相传下来的。和《论语》不一样,《论语》是弟子们集体编撰的,故弟子们有编辑思想在。“十翼”是弟子直接传递下来孔子的话,他们不敢随便改动。因此,我说《系辞传》不是通论,而是孔子读易经的随感录。

旧瓶装新酒—孔子寄寓思想的载体

孔子曾说自己是“述而不作”,即自己是陈述传承古代文化而不是创作,那么就是说自己所作的文化工作都是有根据的,是经过古代历史验证过的。他笔削《春秋》,实际就是在鲁国原有史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所谓的“笔则笔削则削”,而对于《易》,他则采用不修改原文而是随笔写出自己感受以及意见的方式。或总论,或分说,借助卦象爻辞等发表自己对于宇宙、天地、人类社会关系的看法,在原本枯燥的符号体系中注入了人类生活以及伦理等生动丰富的内容,使我们看到了人的身影。

《系辞传》第八章基本是记载孔子对于一些个别爻辞的解释,如:“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前面说“同人”卦的爻辞“先号啕而后笑”,孔子对这句爻辞解释说,君子待人处事的道理,有时可以出行,有时可以安居,有时可以保持沉默,有时可以议论风发。二人同心合力,犹如利刃可以削铁如泥,二人的意志理想相同,说出的话如同兰草般芬芳馨香。强调同心协力的重要性。我们经常运用“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个成语,但不太注意这是孔子的话。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前面的话是“谦卦”九三的爻辞。这个爻辞应该是原来存在的,是早于孔子的语言,后面则是孔子对这句爻辞的解释。其大意说:勤劳而不自夸,有功而不居功,不自以为有恩德,这是极其厚道的表现,把自己的功劳推让给下级的做法。道德要高,礼节要谦卑。谦虚的意义,正是要用恭敬的态度来保存自己的美德和功劳。孔子的解释丰富了原来爻辞的内容,更加人性化,增加了我们阅读的快感。

在《系辞传》全文的最后,是这样几句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翻译过来就是:“将要叛变的人,他的言辞中有惭愧,心中有疑虑的人,他的话吱吱呜呜显得枝蔓,君子说话简明,焦躁激进的人话多,诬蔑好人的话游离而漫无边际,失去操守变节的人言辞绕弯委曲。将非常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浓郁的人情味融入到对于《易经》卦爻辞的解释中,这才是《易经》被重视和流传下来的关键。

《周易》读后感 篇5

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四书五经”,而《周易》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儒家经典都是孔子编修的,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的扎根于国人心中,至今被奉为经典。有人认为《周易》很神秘,不仅因为它能用来预测个人前景吉凶,还因为它的内容是极其简单的“—”和“--”型符号的排列组合,虽然单调,但高度抽象。正因为高度抽象,所以常人难以揣测它象征的具体事物极其含义。而正是这些高度抽象的文字却能定吉凶,测前景。其实,把《周易》当成一部纯粹的占卜书是把它浅薄化和庸俗化了。毫无疑问,《周易》是一部高深的哲学著作。说他高深,是因为它既有简单而神秘排列的符号,又有很多明了和晦涩相间的对符号的文字说明。它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洗礼,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必然有其高明之处。

说《周易》是占卜的书也好,是高深的哲学著作也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及与认识相适应的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周易》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绎八卦并作“卦辞”,周公作“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等。《周易》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集体智慧。《周易》的集体创作说明: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性;在思想认识上的同一性,也即是说,对事物根本规律的理解,这些哲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至少都认同了一致的方向。毋庸置疑,《周易》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这个经典著作被太多的人研究了,传道了,我深知自己对它理解不深,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谈谈由它而起的一些想法。

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这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好像是万能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很多人甚至藉着它的幌子以达到各种私人目的。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书,探察如今的中国图书市场,关于《易经》的书可以说已到了泛滥的地步,有关《周易》的图书则大约相当于其他十二经的图书总和。 “《周易》搭台,钞票唱戏”的专谈预测、风水、占卜、医法的“运用型”图书纷纷问世(这其中包括大量的非法出版物),城乡各地与网上的指引百业、点拨万家的“易学大师”与“易学文化公司”层出不穷。由于《周易》在大多数中国人头上有着既神圣又神秘的光环,所以这些欺世盗名、恐吓无知的江湖骗子就得以大售其奸。

对于《周易》,我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是我知道它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我也知道,它并不玄妙,并不是不能读懂,更不是金庸笔下的《易筋经》。我们作为祖宗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不能沉浸在前人的成就中,更不能无中生有,夸夸其谈。我想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解梦,起名这样的事情上。应该负起《易经》的使命,除去浮燥和浅薄,方能避免文化颓势。

《周易》读后感 篇6

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四书五经”,而《周易》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儒家经典都是孔子编修的,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的扎根于国人心中,至今被奉为经典。有人认为《周易》很神秘,不仅因为它能用来预测个人前景吉凶,还因为它的内容是极其简单的“—”和“——”型符号的排列组合,虽然单调,但高度抽象。正因为高度抽象,所以常人难以揣测它象征的具体事物极其含义。而正是这些高度抽象的文字却能定吉凶,测前景。其实,把《周易》当成一部纯粹的占卜书是把它浅薄化和庸俗化了。毫无疑问,《周易》是一部高深的哲学著作。说他高深,是因为它既有简单而神秘排列的符号,又有很多明了和晦涩相间的对符号的文字说明。它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洗礼,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必然有其高明之处。

说《周易》是占卜的书也好,是高深的哲学著作也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及与认识相适应的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周易》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绎八卦并作“卦辞”,周公作“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等。《周易》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集体智慧。《周易》的集体创作说明: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性;在思想认识上的同一性,也即是说,对事物根本规律的理解,这些哲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至少都认同了一致的方向。毋庸置疑,《周易》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这个经典著作被太多的'人研究了,传道了,我深知自己对它理解不深,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谈谈由它而起的一些想法。

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这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好像是万能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很多人甚至藉着它的幌子以达到各种私人目的。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书,探察如今的中国图书市场,关于《易经》的书可以说已到了泛滥的地步,有关《周易》的图书则大约相当于其他十二经的图书总和。 “《周易》搭台,钞票唱戏”的专谈预测、风水、占卜、医法的“运用型”图书纷纷问世(这其中包括大量的非法出版物),城乡各地与网上的指引百业、点拨万家的“易学大师”与“易学文化公司”层出不穷。由于《周易》在大多数中国人头上有着既神圣又神秘的光环,所以这些欺世盗名、恐吓无知的江湖骗子就得以大售其奸。

对于《周易》,我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是我知道它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我也知道,它并不玄妙,并不是不能读懂,更不是金庸笔下的《易筋经》。我们作为祖宗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不能沉浸在前人的成就中,更不能无中生有,夸夸其谈。我想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解梦,起名这样的事情上。应该负起《易经》的使命,除去浮燥和浅薄,方能避免文化颓势。

《周易》读后感 篇7

《读书求学》这篇文章讲了:《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更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和源头。后来孔子读《周易》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把串联竹木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了还几次了,换了许多次新带子。这使得他在自己的著作《论语》中也有多处引用了《周易》的词语。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叫作“韦编三绝”,以此来形容孔子勤奋好学。

这使我深受启发:我应该学习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有时候我学习累了、遇到困难了,我总会用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激励自己。孔子都那么老了,学习起来不叫累,我才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涯,怎么能叫累呢?到了三年级,我的作业越来越多了,学习各种知识也越来越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不会做的题目我就反复想,反复试算;背不下来的古诗,我就每天坚持熟读,坚持一天背一首,不断积累;画不好的导图,我就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修改,疏理思路,不断完善;弹琴也是一样,九级的曲子难弹篇幅又很长,我就一只手一只手的学,每天坚持联系,纠正指法,增加连贯性和节奏感,不断熟练。渐渐地,我也养成了勤奋努力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不叫累,奋发图强不怕苦,不断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让自己各方面的成绩稳步向前。

《周易》读后感 篇8

《周易》被古人认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理由在于,《周易》最鲜明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特点。近人徐复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周易》之为大道之源的理由。他认为,文王为忧患意识所诱发而作《易》,而此忧患意识之所以发生,是殷周之际整个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活动的结果,创制《周易》的周初正处于中华文明从原始宗教向人文精神发展的转换期,而忧患意识就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心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每当中国文化遭遇外来文化冲击或陷于自身困境的时候,《周易》经传总能发挥大道之源的功用。魏晋玄学之兴起,《周易》经传的作用显而易见。佛家文化从印度传入之后,宋明理学也利用《周易》经传打开与之对话的局面,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颐的《程氏易传》和朱熹的《周易本义》都体现了这一点。西学东渐以来,《周易》经传再次发挥作用。新儒家借助《易传》建立新的本体论与宇宙论体系,证成超越与内在的贯通及天人合德的意义。

《易传》在现代仍应得到重视,这是因为与西方哲学相比,其核心的形而上学思维格外引人注目。已有学者从《易传》着手建立属于中国文化的形而上学,如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体系。

《易传》确有类似于西方形而上学的思维,所谓“形而上学”,其本义是“在物理学之后”,表达了希望探求现象背后真理的愿望,而《易传》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正表达了在器物之上还有更重要的“道”。《易传》成就了两个理论系统,其阴阳观念把神或神明客观化为阴阳二气,用以说明宇宙创生的过程,成就了宇宙论的系统;其性命观念打通了天人之间的联系,成就了道德形上学系统。如《说卦传》中所谓:“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即明确地表达了上述两层意思。

《周易》读后感 篇9

《周易》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认为《周易》就是一本算命的书,其实不然,它是一本启迪人类智慧的书,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历史上很多人都很喜爱读《周易》,其中就包括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也把《周易》研习运用到哲学思想中。

阅读《周易》,重在理解其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它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看法。纵观《周易》全篇,有三大理论、三大法则和三大原则。三大理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既对立又统一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自然界的一切的规律。“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要我们与自然和谐统一,顺应宇宙,自然。三大法则指的就是理、象和数,探索宇宙、人生变化的原因;用卦象,爻象来表示万物的特征与特性;用现象中数理研究变化过程,预测万事万物的因果联系。有些人说这是占卜迷信,其实不是。当你要去做某事时,让你考虑周详,谨慎做事,做到万无一失。看完三大原则,能让你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宇宙自有的规律必须去遵循,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宇宙在不断变化中,而我们人也在不断发展中,其中就包含了自我否定。

作为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论述辩证法的经典,《周易》历经种种磨难,至今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阅读《周易》时,只有通晓以上这些道理,明白生活中所隐藏的哲理,才能利用书中的思维辨析和判断我们自身所处的时势,做出明智的选择。

《周易》读后感 篇10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全世界都在研究与讨论。这本书包罗万象,天文,历史,军事,哲学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一样,世界观不同,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同。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谈不上研究,但是书中的文字与哲理,我认为是很值得我们一看和把玩的。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人,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不安分,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周易》读后感 篇11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仍至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年老时,工作很忙,但仍然坚持学习。一次,他得到一本《周易》,为了弄懂它,反复读了好多遍,直到明白书中的意思为止。孔子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要像孔子一样,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要反复的读,反复的学,直到弄明白为止。这学期,吕老师布置了第三阶段的古诗背诵。这阶段的古诗比一、二阶段的古诗,每篇篇幅长了很多,意思也更难懂了,而且非常绕嘴。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心想:我一定要把这几首古诗尽快背下来。我先请妈妈帮我查找古诗的译文,把古诗的意思理解了,不会读的字再标上拼音,便反复地读起来,一遍、两遍、三遍……。就这样,我很快就背下来了一首古诗。

到现在,我已经背下来了三首古诗,就差两首没背,我争取这个星期把它们全部背诵完毕。所以,读书学习必须要勤奋刻苦。正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周易》读后感 篇12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仍至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年老时,工作很忙,但仍然坚持学习。一次,他得到一本《周易》,为了弄懂它,反复读了好多遍,直到明白书中的意思为止。孔子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要像孔子一样,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要反复的读,反复的学,直到弄明白为止。这学期,吕老师布置了第三阶段的古诗背诵。这阶段的古诗比一、二阶段的古诗,每篇篇幅长了很多,意思也更难懂了,而且非常绕嘴。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心想:我一定要把这几首古诗尽快背下来。我先请妈妈帮我查找古诗的译文,把古诗的意思理解了,不会读的字再标上拼音,便反复地读起来,一遍、两遍、三遍……。就这样,我很快就背下来了一首古诗。到现在,我已经背下来了三首古诗,就差两首没背,我争取这个星期把它们全部背诵完毕。所以,读书学习必须要勤奋刻苦。正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周易》读后感 篇13

《周易》被古人认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理由在于,《周易》最鲜明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特点。近人徐复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周易》之为大道之源的理由。他认为,文王为忧患意识所诱发而作《易》,而此忧患意识之所以发生,是殷周之际整个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活动的结果,创制《周易》的周初正处于中华文明从原始宗教向人文精神发展的转换期,而忧患意识就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心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每当中国文化遭遇外来文化冲击或陷于自身困境的时候,《周易》经传总能发挥大道之源的功用。魏晋玄学之兴起,《周易》经传的作用显而易见。佛家文化从印度传入之后,宋明理学也利用《周易》经传打开与之对话的局面,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颐的《程氏易传》和朱熹的《周易本义》都体现了这一点。西学东渐以来,《周易》经传再次发挥作用。新儒家借助《易传》建立新的本体论与宇宙论体系,证成超越与内在的贯通及天人合德的意义。

《易传》在现代仍应得到重视,这是因为与西方哲学相比,其核心的.形而上学思维格外引人注目。已有学者从《易传》着手建立属于中国文化的形而上学,如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体系。

《易传》确有类似于西方形而上学的思维,所谓“形而上学”,其本义是“在物理学之后”,表达了希望探求现象背后真理的愿望,而《易传》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正表达了在器物之上还有更重要的“道”。《易传》成就了两个理论系统,其阴阳观念把神或神明客观化为阴阳二气,用以说明宇宙创生的过程,成就了宇宙论的系统;其性命观念打通了天人之间的联系,成就了道德形上学系统。

如《说卦传》中所谓:“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即明确地表达了上述两层意思。

《周易》读后感 篇14

《周易》被古人认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理由在于,《周易》最鲜明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特点。近人徐复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周易》之为大道之源的理由。他认为,文王为忧患意识所诱发而作 《易》,而此忧患意识之所以发生,是殷周之际整个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活动的结果,创制 《周易》的周初正处于中华文明从原始宗教向人文精神发展的转换期,而忧患意识就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心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每当中国文化遭遇外来文化冲击或陷于自身困境的时候,《周易》经传总能发挥大道之源的功用。魏晋玄学之兴起,《周易》经传的作用显而易见。佛家文化从印度传入之后,宋明理学也利用《周易》经传打开与之对话的'局面,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颐的《程氏易传》和朱熹的《周易本义》都体现了这一点。西学东渐以来,《周易》经传再次发挥作用。新儒家借助《易传》建立新的本体论与宇宙论体系,证成超越与内在的贯通及天人合德的意义。

《易传》在现代仍应得到重视,这是因为与西方哲学相比,其核心的形而上学思维格外引人注目。已有学者从《易传》着手建立属于中国文化的形而上学,如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体系。

《易传》确有类似于西方形而上学的思维,所谓“形而上学”,其本义是“在物理学之后”,表达了希望探求现象背后真理的愿望,而《易传》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正表达了在器物之上还有更重要的“道”。《易传》成就了两个理论系统,其阴阳观念把神或神明客观化为阴阳二气,用以说明宇宙创生的过程,成就了宇宙论的系统;其性命观念打通了天人之间的联系,成就了道德形上学系统。如《说卦传》中所谓:“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即明确地表达了上述两层意思。

《周易》读后感 篇15

以前只是听说过《周易》,有人说它是用来算命的,也有的说计算机的发明缘于《周易》的思想,反正在我心目中《周易》是深奥的.,是很玄的学问。最近聆听了《周易》的精彩讲解,感触颇深,也对《周易》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易》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周易中哲学思想也尤能给人以启迪,“满招损,谦受益”、“祸福相因”、“过刚则折、以柔济刚”等哲学思想,读后深有感触,尤其是其中“祸福相因”辩证思维对我有很大启发。

想起我一朋友发生的事情,觉得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常常思考这一道理,居安思危,困难的时候也要充满希望。我有一友,住在一县城,家庭条件很好,家有别墅、轿车,拥有娇妻和可爱的儿子,工作条件很好,收入不错。我友也好交往,有很多朋友,经常相聚,生活很有滋味。但我这个朋友也有弱点,就是平时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常常喝醉,酒后还喜欢开车。我也常常告诫,但收效不大。

去年年底,我友酒后驾车出事,致人死亡,被刑事拘留,后赔偿20余万元才免去牢狱之灾。事故后,我友常常自责,闭门不出。但经多位朋友劝导,人生之路很长,遇到挫折后还应振作,不能就此沉沦,我友才逐步走出这段灰暗日子,但此事带来的影响可能一生中也很难忘怀。

正如《周易》中体现的“祸福相因”思想,人在顺境时要考虑今后还会面临的困难,否则,“乐不思蜀”,真的遇到困境时可能就难以承受了。我友在平时就犯了这个错误,人活太好了,太顺了,未能居安思危,结果呢,就出了这样的事故,于已于人都是极大的创伤。我友在困境时,开始也灰心丧气,此时也应理解《周易》的“祸福相因”的哲学思想,应对未来存有希望,切不可就此不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友在今后人生之路上能谨记教训,也许会有更好的生活。

《周易》的确是一本天书,深奥难懂,但领会其中做人做事的思想,会终生受益。用心学习,用心领会,从《周易》中寻找人生的道理,用《周易》的哲学思维指导生活和工作,人生之路也许会平坦许多。我在以后也将更多的学习《周易》,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周易》。

《周易》读后感 篇16

一首好诗,必须包含有深刻的感情,诗请越深,则诗味越浓。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就是一首充满忧国思家感情的好诗。

这首诗写于公元757年3月,当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在景色明媚的暮春三月,目睹百姓被叛军屠杀、抢劫的种种残状,感慨万千。山河依旧,物事人非,竟管草木欣欣,印入诗人眼中的却是满目凄凉。因此,诗人不禁发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几句诗,把国事家事紧紧联系在一起,生动地写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和诗人憎恶战争、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精神。

回顾中国的历史,就是一副长长的战争图画。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明清两朝,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了争当权利至高无上的帝王,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到了近代,则更是内忧外患,战火连绵,人民得不到安宁,国家得不到发展。

二场战争,我国不仅失去了最大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而且还割地赔款,失去了大片宝贵的土地和无数金银珍宝。

抗日战争,虽然是一场捍卫国家民族尊严、保护领土完整的正义之战,但同样也给人民带来了无穷苦难。日本强盗在中国实行的“三光”政策,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好不容易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八年抗战再加三年内战,中国真正变成了一个满目疮痍的贫困国家。

只到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年,国家才真正得到了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地耸立起来,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这一切,都只能是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里才能做到啊。

《周易》读后感 篇17

以前只是听说过《周易》,有人说它是用来算命的,也有的说计算机的发明缘于《周易》的思想,反正在我心目中《周易》是深奥的,是很玄的学问。最近聆听了《周易》的精彩讲解,感触颇深,也对《周易》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易》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周易中哲学思想也尤能给人以启迪,“满招损,谦受益”、“祸福相因”、“过刚则折、以柔济刚”等哲学思想,读后深有感触,尤其是其中“祸福相因”辩证思维对我有很大启发。

想起我一朋友发生的事情,觉得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常常思考这一道理,居安思危,困难的`时候也要充满希望。我有一友,住在一县城,条件很好,家有别墅、轿车,拥有娇妻和可爱的儿子,工作条件很好,收入不错。我友也好交往,有很多朋友,经常相聚,生活很有滋味。但我这个朋友也有弱点,就是平时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常常喝醉,酒后还喜欢开车。我也常常告诫,但收效不大。

去年年底,我友酒后驾车出事,致人死亡,被刑事拘留,后赔偿20余万元才免去牢狱之灾。事故后,我友常常自责,闭门不出。但经多位朋友劝导,人生之路很长,遇到挫折后还应振作,不能就此沉沦,我友才逐步走出这段灰暗日子,但此事带来的影响可能一生中也很难忘怀。

正如《周易》中体现的“祸福相因”思想,人在顺境时要考虑今后还会面临的困难,否则,“乐不思蜀”,真的遇到困境时可能就难以承受了。我友在平时就犯了这个错误,人活太好了,太顺了,未能居安思危,结果呢,就出了这样的事故,于已于人都是极大的创伤。我友在困境时,开始也灰心丧气,此时也应理解《周易》的“祸福相因”的哲学思想,应对未来存有希望,切不可就此不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友在今后人生之路上能谨记教训,也许会有更好的生活。

《周易》的确是一本天书,深奥难懂,但领会其中做人做事的思想,会终生受益。用心学习,用心领会,从《周易》中寻找人生的道理,用《周易》的哲学思维指导生活和工作,人生之路也许会平坦许多。我在以后也将更多的学习《周易》,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周易》。

《周易》读后感 篇18

《周易》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认为《周易》就是一本算命的书,其实不然,它是一本启迪人类智慧的书,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历史上很多人都很喜爱读《周易》,其中就包括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也把《周易》研习运用到哲学思想中。

阅读《周易》,重在理解其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它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看法。纵观《周易》全篇,有三大理论、三大法则和三大原则。三大理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既对立又统一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自然界的一切的规律。“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要我们与自然和谐统一,顺应宇宙,自然。三大法则指的就是理、象和数,探索宇宙、人生变化的原因;用卦象,爻象来表示万物的特征与特性;用现象中数理研究变化过程,预测万事万物的因果联系。有些人说这是占卜迷信,其实不是。当你要去做某事时,让你考虑周详,谨慎做事,做到万无一失。看完三大原则,能让你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宇宙自有的规律必须去遵循,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宇宙在不断变化中,而我们人也在不断发展中,其中就包含了自我否定。

作为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论述辩证法的经典,《周易》历经种种磨难,,至今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阅读《周易》时,只有通晓以上这些道理,明白生活中所隐藏的哲理,才能利用书中的思维辨析和判断我们自身所处的时势,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