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2024/05/25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陶行知故事》读后感(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篇1

我专心研读了《陶行知文集》。读了之后深深感叹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我想我会再一次去阅读,反反复复地将先生的思想精髓内化于心,直到真正能指导我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止!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改革中国教育,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伟大的实践教育家。学习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对于今天我们搞好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陶行知的文集,内容丰富,娓娓道来,深邃的思想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出来。我谈谈两点感想:

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在“答朱端琰之问”一章中详细解答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及做法。我理解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要学生学得“自得”,学得“自动”。并且,学得的知识与现实应是一致的。这让我想起我们的春游,带着孩子来公园之前我们教育孩子要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然而到了公园,孩子扔垃圾的时候,老师有时却熟视无睹,这不是“教学与做”分离吗?这应该引起我们老师注意,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否则,学校学的知识就变得贫乏,苍白无力。

陶行知先生又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因材施教”吗?。

在“教学合一”的理论中,陶行知先生还强调:先生不仅要拿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买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的,自己也要进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断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陶行知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吗?

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他杜威教师那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篇2

陶行知常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而是对学习的伤害。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纪律,爱里有教育。作为现代的教师,在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能去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铁块,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当一些学生辍学,是否反思自己将爱洒向他的心间去了呢?有一个乡村女教师为走访学生翻山越岭,不幸摔伤,但第二天又冒雪走访了,她硬是以满腔的爱找回20多个辍学生。我们能否用自己的爱将孩子牢牢留住,不让他们流失呢?

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自己的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篇3

读了陶行知的故事我明白了,改错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一味的用暴力来解决。实行前要先想一下,做完之后他会不会改,会不会恨你?后果会怎么样,然后再去实施。

我觉得陶行知的`方法用的很好,是因为他不会像其他老师一样直接体罚,而是以奖励的方法,让学生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做不会伤到学生们的自尊心,对其造成心理阴影,而闷闷不乐,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好,让同学们承认错误并改正,可以用不同的途径去解决,以上是我读《四块糖的故事》的想法。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篇4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除了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还要多学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为人处世,不假、不虚、不滑,做个“真人”,做个“实人”,将“诚信”作为立身之本。诚信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诚信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在一个小镇上,有个锁匠,修锁技艺高超,并且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大家都喜欢到他店里修锁。每次他修完锁都会说:“我修过的锁,若是不满意或有任何问题,随时等候你们来换。”他的正直和诚信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锁匠经营的小店规模越来越大,锁匠也渐渐老了。为了把自己的修锁技艺传下去,他培养了两个徒弟。

两个徒弟性格各异,大徒弟性格外向,脑子也很灵活,老锁匠教给他的技巧,他一学就会。小徒弟呢,平时不喜欢说话,有时候,反应也有些慢,不过师傅教给他的知识,他一直很认真地学习。

老锁匠有些为难了,两个徒弟,他都很喜欢,但是只有一个人能得到真传。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准备对他们进行一次考验。老锁匠在两个房间各放了一个加锁的箱子,让两个徒弟去开锁。很快,大徒弟把锁打开了,小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大家都以为大徒弟是胜利者。老锁匠问大徒弟:“箱子里有什么?”顿时,大徒弟眼睛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啊。”老师傅转向小徒弟,小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注意里面有什么。”

片刻之后,老锁匠郑重宣布,小徒弟为他的惟一接班人。大徒弟很不服气,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做我们这一行,要讲究一个信字。我收徒弟,不仅仅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还要有高超的职业道德——诚信。”

老锁匠接着说:“一个成功的锁匠,必须做到心无私念,对钱财视而不见,心中装的只有锁。否则,一念之差,用修锁的技法去打开门锁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诚信,是人生的一大考题。在考试中,我们能否拒绝作弊,捡到钱财,我们能否坚持还给失主┉┉

而你想怎样在你的人生考卷上作答呢?

近年来,很多人失去了诚信。欺骗隐瞒多了,社会上的假冒伪劣也泛滥了。但是我们要坚信,社会中还是有诚信,在你我他身上都可以看到诚信的.影子。毕竟,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倡导并和千千万万善良的正直的人在一起。呼唤诚信,让我们身边共同种植培育起诚信的森林,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人生,漫长路远,面对的诱惑也很多,在人生的考卷面前,拥有诚信,做最真诚的自己。

没有信,没有德,惟有能力,是修不成正果的,还极有可能误入歧途。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心中才能有一把永远打不开的锁。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篇5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著名的一句名言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在他的人生里,这件大事就是为中国的孩子能够读书。

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火烧扑克牌和拆表的故事。

“火烧扑克牌”主要讲的是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下,为了放松心情,开始玩扑克牌。陶行知校长知道以后,十分气愤。为此他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给同学们讲清了道理。同学们听后主动上交了扑克牌,令人没想到的事,他竟然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扑克牌都给烧掉了。

为什么要烧掉呢?原来在当时抗日需要人才,建国也需要人才!所以他要求同学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来读书学习,累了,可以唱歌跳舞下象棋……

“拆表的故事”主要讲了陶行知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欢拆东西,甚至连家里新买来的'表也给拆了,这令***妈很生气,特别想把他的“坏毛病”给改掉,甚至还经常动手打孩子,陶行知校长知道后便专门来到朋友家,告诉他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但不能阻止孩子,还要特别培养孩子的这一爱好,说不定还能培养出一个中国的小爱迪生呢!

这两个故事给了我深深的感触,那就是:一要充分利用时间读书学习,以免造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后果,二是告诉家长们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和发展孩子,而不是阻止孩子。

多么优秀的校长啊!多么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啊!我多想让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来读一读陶行知校长的故事啊!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篇6

陶行知的故事有很多,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

这故事的最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标题、我只听说过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个“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是什么意思?

于是我认真把它看完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张先生是晓庄学校的指导老师,戴子俺在晓庄追随张先生学习幼儿教育。有一天陶行知先生说河南需要一个先生,想派遣戴先生去。戴先生认为跟着张先生去广西比较省力,于是他拒绝了,然后陶先生指着不远山坡上的两棵树让戴先生看、一棵树树高大、挺拔、在大树的下面有一棵小树,这棵小树躲在大树底下,阳光、水分、雨露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小树生长的不是很好。同样的一棵树,小树没有一块自由的生长土地、就显得苍白无力!然后陶先生让自己的学生把这棵小树从大树的荫影下移出来,换一个地方栽,它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戴自俺听了若有所悟,他明白了陶先生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他能够独当一面地去接受锻炼,最终戴先生接受了陶先生的安排,离开上海,奔赴河南百泉,走上了乡村教育的道路。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若要想成才,长成参天大树、就要有生活自理能力,要学会自立、自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要有独立能力,独当一面的去接受锻炼!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篇7

我非常喜欢一个教育家,他是大名鼎鼎的陶行知,我读了陶行知的修表的故事,我感触很深!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天,陶行知的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望他,他问那个夫人:“你孩子怎么没有来呢?”夫人气呼呼地说:“他把我气坏了,我把他揍了一顿。”陶行知问:“怎么回事?”夫人回答道:“看看这我刚买的表,被他弄的七零八落。”陶行知说她的教育方式不对,他去夫人家看了看,孩子正聚精会神的观察蚂蚁,夫人刚想骂他,却被陶行知拦住了。陶行知走上前去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手表拆了呢?”孩子回答道:“我听见里面有啪啪的声音,想看看是什么在响”。陶行知便把孩子带上一起去修表,孩子在修表师傅旁边看的津津有味。表修好后,陶行知又买了一个旧钟送给小孩。夫人问为什么,陶行知回答:“我们大人应该关心小孩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夫人听了,连忙低下了头。

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应该培养观察、研究的兴趣。在我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位这样培养我的人,她就是我的妈妈。还记得有一次,妈妈买了一把玩具抢送给我,我兴奋极了,拿起来就往我房间里跑。过了5分钟,妈妈来看我时,看到崭新的玩具枪已经面目全非,但妈妈没有生气,她教我枪有怎样的构造,让我了解了枪的组成。

陶行知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呀!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篇8

陶行知的故事有很多,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

这故事的最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标题、我只听说过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个“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是什么意思?

于是我认真把它看完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张先生是晓庄学校的指导老师,戴子俺在晓庄追随张先生学习幼儿教育。有一天陶行知先生说河南需要一个先生,想派遣戴先生去。戴先生认为跟着张先生去广西比较省力,于是他拒绝了,然后陶先生指着不远山坡上的两棵树让戴先生看、一棵树树高大、挺拔、在大树的下面有一棵小树,这棵小树躲在大树底下,阳光、水分、雨露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小树生长的不是很好。同样的一棵树,小树没有一块自由的生长土地、就显得苍白无力!然后陶先生让自己的学生把这棵小树从大树的荫影下移出来,换一个地方栽,它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戴自俺听了若有所悟,他明白了陶先生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他能够独当一面地去接受锻炼,最终戴先生接受了陶先生的安排,离开上海,奔赴河南百泉,走上了乡村教育的道路。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若要想成才,长成参天大树、就要有生活自理能力,要学会自立、自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要有独立能力,独当一面的去接受锻炼!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篇9

我非常喜欢一个教育家,他是大名鼎鼎的陶行知,我读了陶行知的修表的故事,我感触很深!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天,陶行知的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望他,他问那个夫人:“你孩子怎么没有来呢?”夫人气呼呼地说:“他把我气坏了,我把他揍了一顿。”陶行知问:“怎么回事?”夫人回答道:“看看这我刚买的表,被他弄的七零八落。”陶行知说她的教育方式不对,他去夫人家看了看,孩子正聚精会神的观察蚂蚁,夫人刚想骂他,却被陶行知拦住了。陶行知走上前去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手表拆了呢?”孩子回答道:“我听见里面有啪啪的声音,想看看是什么在响”。陶行知便把孩子带上一起去修表,孩子在修表师傅旁边看的津津有味。表修好后,陶行知又买了一个旧钟送给小孩。夫人问为什么,陶行知回答:“我们大人应该关心小孩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夫人听了,连忙低下了头。

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应该培养观察、研究的兴趣。在我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位这样培养我的人,她就是我的妈妈。还记得有一次,妈妈买了一把玩具抢送给我,我兴奋极了,拿起来就往我房间里跑。过了5分钟,妈妈来看我时,看到崭新的玩具枪已经面目全非,但妈妈没有生气,她教我枪有怎样的构造,让我了解了枪的组成。

陶行知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