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
所谓健康,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强健的体魄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我认为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讲座,对于我们这些还很年轻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师生关系、家长关系和同伴关系的不协调是导致当今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要克服这些我们应该做的措施就是调适好师生关系,按照人际关系中的互动的规律去做。其中,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人类的心理变态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失调。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虚的,还是喜欢听。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赏识、赞赏。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因为赞赏可以改善机体气氛,有利于搞好儿童教育,提高教师的领导艺术,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这些赞赏必须是真诚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况下人都是在利益相关的时候为自己考虑的多一些,不过这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还有就是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嫉妒之心,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观察了解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否则有的后果会很严重。还有一种就是就是羡慕之心,这是产生在一种美好基础之上的。
还有就是心理归属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很惧怕孤独、希望能够远离孤独,尤其是差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自己也是这个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从它的闪光点出发,逐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觉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担,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有很多学生跳楼自杀的、离家出走的、误入歧途的这些悲剧发生。我也在想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能够及时地去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关心他们、去教育他们,也许就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了。
通过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讲解后,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的包容和帮助,我们老师不应该嫌弃他们,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会觉得有乐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庆幸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去学习,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最后几天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2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3
所谓健康,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强健的体魄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我认为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讲座,对于我们这些还很年轻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师生关系、家长关系和同伴关系的不协调是导致当今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要克服这些我们应该做的措施就是调适好师生关系,按照人际关系中的互动的规律去做。其中,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人类的心理变态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失调。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虚的,还是喜欢听。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赏识、赞赏。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因为赞赏可以改善机体气氛,有利于搞好儿童教育,提高教师的领导艺术,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这些赞赏必须是真诚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况下人都是在利益相关的时候为自己考虑的多一些,不过这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还有就是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嫉妒之心,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观察了解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否则有的后果会很严重。还有一种就是就是羡慕之心,这是产生在一种美好基础之上的。
还有就是心理归属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很惧怕孤独、希望能够远离孤独,尤其是差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自己也是这个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从它的闪光点出发,逐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觉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担,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有很多学生跳楼自杀的、离家出走的、误入歧途的这些悲剧发生。我也在想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能够及时地去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关心他们、去教育他们,也许就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了。
通过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讲解后,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的包容和帮助,我们老师不应该嫌弃他们,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会觉得有乐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庆幸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去学习,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最后几天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4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5
我这次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教师心理健康网上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聆听了专家的视频讲座,对心理健康有了了解,学习了专家的专题讲座,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次培训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安排得当,收获很大,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忙。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认真学习培训课程,完成作业,用心互动交流。透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让我掌握了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了调控职业倦怠感、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心理压力的潜力,增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的潜力,收获颇丰。
如果没有这次心理健康培训,我或许还是会认为教师是没意思的职业,或许还是不会更理智更清醒地认识我自己,认识教师。此刻我懂得了,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离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太远。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有着渊博的学识,还有着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就应乐意去理解生活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做一个教师,就不可避免地要扮演着多重主角,变换着多重身份。要很好地调适这种不可避免的主角冲突,首先就要自强素质,让自己有潜力去应对这些主角的需要。而不是总说此刻的学生怎样怎样不好管,做教师有如何如何难。要学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因生活而影响工作,也不要因工作而影响生活。当自己有足够的潜力,能把自己工作中的各种事情处理好,那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怨言,自然就能更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职业和日常工作,就能在工作中有热情,有干劲,并最终有成就感。因此,我们务必重视自身地继续教育,不断加强各方面学习,让自己与时俱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不断变化的学情,做一个至少合格的教师。
透过本次培训,1、让我掌握了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明确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2、让我掌握了调控职业倦怠感、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心理压力的基本技能.3、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4、增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的潜力。5、我更进一步懂得:教师在生活中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一个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
因此,在安排工作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不要把自己当成工作的机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养足精神才会有更好的工作效果。不管工作有多忙,也要抽空为自己泡点儿茶或者冲杯咖啡,长时间的坐着从事一项工作的间隙必须要站起来活动活动。假期,多去户外散散步、爬爬山,参加朋友聚会等。只有这样,才能以用心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要明白成功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首先要认识自己,读懂自己。我们到底有多少对手,到底有多少条路子,恐怕我们说不清楚。但有一个对手,正是我们自己;有一条路子,那就是勇于走你自己的路。说实话我们无权选取我们的工作环境,但我们要尝试着在教育这块沃土里展示自我形象,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我将把我这一个月学习的成果与我的同行们一齐分享、交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心理健康的园丁,为祖国培育出美丽健康的花朵。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6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7
这学期能够参加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关于这次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这学期分别对健康自我意识重要性,人际交往心理,情绪管理带给我的心理,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恋爱能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带给我的心理展开了具体的学习。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而如何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以上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大学生呢?如下是我总结的一些途径与观点:
一、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三、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五、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六、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近来,发生于富士康的十余起大学生毕业生坠楼事件,令人深思,其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据调查,其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这与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弱而不稳定和强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他们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也很少有人去心理咨询,从而长时间自我封闭,产生无助感和无望感。
当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自杀。可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8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9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0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1
学习《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后体会颇多。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中的《散落的钞票》一文中,通过人们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中,使学生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和谐是要大家来共同维护的。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关键。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3
学习《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后体会颇多。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中的《散落的钞票》一文中,通过人们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中,使学生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和谐是要大家来共同维护的。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关键。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4
我这次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教师心理健康网上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聆听了专家的视频讲座,对心理健康有了了解,学习了专家的专题讲座,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次培训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安排得当,收获很大,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忙。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认真学习培训课程,完成作业,用心互动交流。透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让我掌握了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了调控职业倦怠感、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心理压力的潜力,增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的潜力,收获颇丰。
如果没有这次心理健康培训,我或许还是会认为教师是没意思的职业,或许还是不会更理智更清醒地认识我自己,认识教师。此刻我懂得了,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离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太远。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有着渊博的学识,还有着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就应乐意去理解生活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做一个教师,就不可避免地要扮演着多重主角,变换着多重身份。要很好地调适这种不可避免的主角冲突,首先就要自强素质,让自己有潜力去应对这些主角的需要。而不是总说此刻的学生怎样怎样不好管,做教师有如何如何难。要学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因生活而影响工作,也不要因工作而影响生活。当自己有足够的潜力,能把自己工作中的各种事情处理好,那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怨言,自然就能更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职业和日常工作,就能在工作中有热情,有干劲,并最终有成就感。因此,我们务必重视自身地继续教育,不断加强各方面学习,让自己与时俱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不断变化的学情,做一个至少合格的教师。
透过本次培训,1、让我掌握了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明确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2、让我掌握了调控职业倦怠感、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心理压力的基本技能.3、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4、增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的潜力。5、我更进一步懂得:教师在生活中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一个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
因此,在安排工作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不要把自己当成工作的机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养足精神才会有更好的工作效果。不管工作有多忙,也要抽空为自己泡点儿茶或者冲杯咖啡,长时间的坐着从事一项工作的间隙必须要站起来活动活动。假期,多去户外散散步、爬爬山,参加朋友聚会等。只有这样,才能以用心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要明白成功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首先要认识自己,读懂自己。我们到底有多少对手,到底有多少条路子,恐怕我们说不清楚。但有一个对手,正是我们自己;有一条路子,那就是勇于走你自己的路。说实话我们无权选取我们的工作环境,但我们要尝试着在教育这块沃土里展示自我形象,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我将把我这一个月学习的成果与我的同行们一齐分享、交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心理健康的园丁,为祖国培育出美丽健康的花朵。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5
做幸福的老师,拥有健康的心态是关键。
心理健康的指标是无心理疾病,即有幸福感和积极的心态。“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当现实无法改变的时候改变自己的心态”。
我想:决定幸福的健康心态应该是阳光般的吧。阳光普照大地,温暖每一个人,也是宽容平等的。教师的心态也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健康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教师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的心态。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就比如我们经营一个班级,总是希望班级样样都好,不知不觉地用尖子生的`标准来要求全班学生,这样一来不仅教师累、学生累,而且做老师的越累,学生反而越是反感,教师不禁会陷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的困惑,学生也会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怎么谈得上幸福快乐呢?这一点又与前面刘老师介绍的优化一般心理素质的方法相吻合——“将‘应该’变成‘希望’”。我们可以希望班级各个学生都品学兼优,但要用平常心去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6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7
学习《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后体会颇多。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中的《散落的钞票》一文中,通过人们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中,使学生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和谐是要大家来共同维护的。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关键。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8
一、认识自我成为首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对于初中年级学生的青春期心理,提出要培养其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提出培养初中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对于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最开始我是没有想到的,但是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觉得这真的是比较有用的一件事。在现在的中国各家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都到了20多岁还要被家长宝贝的当成小孩一样来对待,相应的这些祖国的下一代缺少了他们应该拥有的最起码的独立自理能力。有许多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只是漫无目的的跟着老师学习,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没有什么规划,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坚持不到最后,而且还会产生厌学的情形。但是如果老师及早的知道学生规划他们的职业目标,让学生有一个目标,这样再来学习就会增加很多的动力。
二、开展心理辅导
开展心理辅导尽管在许多大的城市都比较受重视,但是对于我们所在的乡镇农村学校来说,还没有收到很大的重视。但是《纲要》指出,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心理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相信在我的提议下我们的学校以后也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上。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伦理。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指平和、稳定和愉悦。
良好的认知状态是指自知、自控和自律。
情绪化的人往往使他人难以适应,也很难与人共处,当然也影响自我判断力和学习、工作的效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处于一种愉快和忧伤相互交替的矛盾状态,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平和稳定愉悦的情绪状态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张也是相当的有作用。
良好的认知状态即良好的自知自控自律的能力是中学生很难达到的一种能力。现在的社会各种学校以外的诱惑更是考验着他们的自控自律的能力。在这方面适当的引导而不是激烈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好。而对于自知的能力,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并且发展的很快的一个阶段,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青少年常见的心里异常:
(1)焦虑,是由紧张、不安、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大多是因为遭遇到威胁和内心冲突而引起的,不过这些威胁的象成分一般多于真实成分,焦虑中的人往往夸大威胁的严重性。正常/病态;偶尔发生/持续存在。
对于这些青少年的焦虑情绪,主要辅导策略是:通过创设宽松环境、做松弛训练、调整预期等方法,减轻他们过重的心理负担。
(2)抑郁,是一种持续的心境低落、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综合而成的情绪状态。抑郁与焦虑是有一定联系的。严重焦虑者常常伴有抑郁的心境。
(3)恐惧,是指面对某些特定对象(如人、物或场景)时产生不合情理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体验,并伴有回避行为的一种情绪障碍。恐惧与恐惧症的区别:恐惧症存在典型的回避行为,而一般人的恐惧可以有回避行为,也可以没有回避行为;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自主神经系统征象(如心悸、心慌、脸红、手抖、出汗等;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导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是指儿童智能正常,但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等问题。
(5)攻击性行为是指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学生攻击性行为可能有下列原因:①生理上内分泌不平衡;②错误模影视暴力行为,以此为荣;③参加了不良团伙,染上恶习;④被别人过度压制,心里过于紧张,一遇机会全部释放;⑤不能控制自己冲动过激的情绪。
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学生的身上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重担,那么我们身上就肩负着这如何让他们肩负起祖国未来的重担。所以这是一个光荣的职业也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职业。无论怎样的学生问题我相信只要你有心,有爱心有职业心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9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我认为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透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忙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带给心理援助的过程。
透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必须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参与到了群众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忙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到达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必须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构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带给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齐共同努力,不仅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带给心理方面的服务。个性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
而且在那里我能够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忙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能够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忙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20
我认为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透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忙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带给心理援助的过程。透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必须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参与到了群众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忙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到达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必须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构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带给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齐共同努力,不仅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带给心理方面的服务。
个性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那里我能够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忙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能够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忙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21
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我想讲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二、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试验者从几个班中随机抽取出一些个学生,这些学生有学习好的,大部分是平平常常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差生。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学生有特殊的`潜能,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一年之后,试验者发现这些学生真的个个成为了优等生。不管原先的基础是好是差,每一个学生都比他们原有的水平有了极其显著的进步。试验者将试验的真相及试验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们也相当吃惊。事实上,教师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是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已。可见教师的心理对学生的影响有多么大啊!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常烦躁,学生也会受影响,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同样积极,积极的学,积极的思考。因为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要么阳奉阴违,使教师难以下台,这里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师心理素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22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23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24
0xx年x月xx日学校举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听了xx精彩而生动的讲解,不仅提高了广大师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调节能力。
作为正处于青春期未涉足社会的我们,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之娇子的我们,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消除我们的心理障碍呢?其具体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的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又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心理金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不断的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健康。
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听了x老师的讲座在座的我们都受益匪浅,他不仅从心态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决定作用、心理压力的来源、大学生心态调整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还分析了大学生在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矛盾,对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进行了指导。通过对这次讲座的学习对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态调整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今后我们更加注重对自己的心理保健,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25
在上大学前就听说大学要开设心理健康科,于是我就一直在猜测,心理课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老师会给我们讲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呢,是不是社会心理学、职场心理学这一类听起来很高深的课程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上了第一次心理健康课。四个班的同学们一起在 一个大阶梯教室里上课,气氛跟高中的时候很不一样,教室里回响着 老师扩音器的声音,感觉上课的气氛比高中要轻松很多。同学们对这门课程都不了解,但是在老师生动的讲解下,教室里变得很活跃,同 学们都很激动,积极的讨论起来。老师跟我们讲了很多心理学上的有趣知识,比如情商的高低和智商的高低对人以后的发展的影响大小。
心理健康课与大学生活也息息相关,比如谈到的大学生宿舍关系,现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大学宿舍里寝室之间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娇生惯养,从没做过粗活,家里的人都围着他转,说白了就像小皇帝一样,到了大学以后,在宿舍里没人围着他转没人听他指挥,没有人帮他做任何事,这个重大的转变就会使他突然变得很不适应, 而这时候心理的调节就十分的重要。有的人在初中高中的时候一直是学校里的好学生,老师眼里的宝,天天被老师表扬着,被同学羡慕着,难免会心高气傲,自大起来,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在一个层面上,自己就是要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人,然而上了大学之后,发现没有人崇拜自己了,没有一群人来仰 望自己了,心里的落差不是一点点,而在宿舍里还是自认为高人一等, 一副不屑与别人为伍的模样,久而久之就被大家疏远了,如果再加点 儿坏脾气,就会被大家排挤,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宿舍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生活习惯的差异。宿舍的室友都是天南地北聚到一块儿的,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的人一个月不洗澡,有的人每天半夜煲电话粥,有的人特别自私,一点儿东西都不让别人碰......这些久而久之都会成为引起矛盾的导火索,但其实只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用为别人着想的方式,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大学其实是个小型的社会,每一个人在大学的生活就是在模拟着以后走入社会的生活,在大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以后走入社会能够如鱼得水的基础,也是在走进社会之前提前的演练,所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现代的“微表情”知识。微表情是指人在极 短的时间内所作出的表情,这个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实情绪,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而这个微表情多用在刑侦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微表情我们也能够知晓对方的真实情绪,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真实 的交流。
心理健康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人处在社会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坎坷需要经历,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在打击之后变得更强,有的人永远悲观,所以他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在每次挫折之后都暗示自己“我能行” ,所以他终将成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的乐观的态度,才会将你引向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26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人格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渗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学生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渗透健全人格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至于做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去引导。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其次,健全人格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面向百百的学生,应该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心理素质教育是教学方法上的渗透。第一,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一个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会影响他一辈子。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二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第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第三,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健全人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格教育并不是短期奏效的,不可能朝夕就获成功的。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我们教师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碰撞每个学生的心灵,直至生产出灿烂的火花。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