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培训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育专家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育专家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从教十几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 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不好之分,“学困生”之所以“落后”,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学困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教育专家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从教十几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 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不好之分,“学困生”之所以“落后”,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学困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教育专家培训心得体会 篇3
4月17日,我到星光俱乐部参加了生本教育广州专家来校培训会,本次培训会,首先听了三节生本教育课,由张店区凯瑞小学的王丽娟老师、高新区宝山学校的宋杰老师和傅山小学的邢文杰老师分别讲授的。然后专家进行点评,下午是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主要是交流在实施生本教育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通过本次活动,给了我很多启迪与思考,自己对生本教育的课堂有了更深的感受和认识。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在这三节课上老师都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有序地学习,获得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我们认为难以掌握的内容,所以自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去主动学习。这是三节课给我的启示,而来自广州的两位专家更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对这三节课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让我受益匪浅。
三节语文生本课堂,可以说每一节语文课都有不同的风格。当然,她们都是亲赴广东学习的实验教师,从课堂上可以看到生本的影子,尤其是宝山学校的宋杰老师执教的《沙漠中的绿洲》,在这节课中以读引读,以读带说做得充分到位。从课前一分钟开始,到课文的讲解,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学生说和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桌互读,学生间的相互指导;学生的指名朗读,同学互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话,这也是在读中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没有给学生固定模式,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交流。宋老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上也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在课堂上大量地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种以说养读的形式又成了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更好文章的动力,不仅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当堂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宋老师在这一节课上不仅仅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角色是知识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整节课都是学生的“质疑——释疑”的过程,而老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和鼓励,教给了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只是负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一节课,真正做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和载体,值得学习。
下午是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一位是徐纯校长,一位是余行秀所长。每一所实验学校都有一名老师说说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听了那么多的老师的交流,他们的困惑也正是我的困惑,如:怎样保证教学的进度,每节课的任务完不成该怎么解决?怎样才能打开孩子说的思路?……对于老师们的疑惑,徐纯校长结合中午的三节课,给在座的老师们解答了一部分,重点谈了语文是什么?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这两大问题就构建了我们语文的任务。同是告诉了我们生本课堂的模式是必须有前置性作业和小组交流这两大环节,其中前置性作业要突出:低入、根本、开放:小组交流要由浅入深的过度和强化性语言的运用,如:请把目光转移到××段,我认为...我发现…我想问…但实质性的问题,真是没有解决。余行秀所长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指出不要着急,现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对以前教学的颠覆,要相信自己,相信学生,把教学设计做得越简单越好,生本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反观我的课堂:小组交流时一派热热闹闹的场面,老师巡视时参与其中,学生有时理解回答的较有新意,但是在展示环节确是让人感到失望:刚才巡视时回答较好的同学,一言不发左顾右盼;只有少数学生发表意见,每次的课堂小组展示似乎都只属于一部分人,还有少数学生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无法让他们专心听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乐于合作探究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这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喜欢展示自我。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阵地,做课堂的主人。作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更大的自主空间,更广阔的合作舞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适应未来生存空间做好准备。
当然,实施中,可能还有很多疑惑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仍有一部分孩子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前置性作业,有些同学搜集资料的途径太狭窄,或者根本就没有途径,针对这些问题,今后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不过,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反思,不断进取,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教育专家培训心得体会 篇4
4月17日,我到星光俱乐部参加了生本教育广州专家来校培训会,本次培训会,首先听了三节生本教育课,由张店区凯瑞小学的王丽娟老师、高新区宝山学校的宋杰老师和傅山小学的邢文杰老师分别讲授的。然后专家进行点评,下午是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主要是交流在实施生本教育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通过本次活动,给了我很多启迪与思考,自己对生本教育的课堂有了更深的感受和认识。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在这三节课上老师都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有序地学习,获得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我们认为难以掌握的内容,所以自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去主动学习。这是三节课给我的启示,而来自广州的两位专家更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对这三节课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让我受益匪浅。
三节语文生本课堂,可以说每一节语文课都有不同的风格。当然,她们都是亲赴广东学习的实验教师,从课堂上可以看到生本的影子,尤其是宝山学校的宋杰老师执教的《沙漠中的绿洲》,在这节课中以读引读,以读带说做得充分到位。从课前一分钟开始,到课文的讲解,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学生说和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桌互读,学生间的相互指导;学生的指名朗读,同学互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话,这也是在读中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没有给学生固定模式,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交流。宋老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上也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在课堂上大量地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种以说养读的形式又成了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更好文章的动力,不仅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当堂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宋老师在这一节课上不仅仅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角色是知识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整节课都是学生的“质疑——释疑”的过程,而老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和鼓励,教给了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只是负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一节课,真正做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和载体,值得学习。
下午是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一位是徐纯校长,一位是余行秀所长。每一所实验学校都有一名老师说说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听了那么多的老师的交流,他们的困惑也正是我的困惑,如:怎样保证教学的进度,每节课的任务完不成该怎么解决?怎样才能打开孩子说的思路?……对于老师们的疑惑,徐纯校长结合中午的三节课,给在座的老师们解答了一部分,重点谈了语文是什么?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这两大问题就构建了我们语文的任务。同是告诉了我们生本课堂的模式是必须有前置性作业和小组交流这两大环节,其中前置性作业要突出:低入、根本、开放:小组交流要由浅入深的过度和强化性语言的运用,如:请把目光转移到××段,我认为...我发现…我想问…但实质性的问题,真是没有解决。余行秀所长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指出不要着急,现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对以前教学的颠覆,要相信自己,相信学生,把教学设计做得越简单越好,生本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反观我的课堂:小组交流时一派热热闹闹的场面,老师巡视时参与其中,学生有时理解回答的较有新意,但是在展示环节确是让人感到失望:刚才巡视时回答较好的同学,一言不发左顾右盼;只有少数学生发表意见,每次的课堂小组展示似乎都只属于一部分人,还有少数学生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无法让他们专心听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乐于合作探究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这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喜欢展示自我。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阵地,做课堂的主人。作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更大的自主空间,更广阔的合作舞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适应未来生存空间做好准备。
当然,实施中,可能还有很多疑惑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仍有一部分孩子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前置性作业,有些同学搜集资料的途径太狭窄,或者根本就没有途径,针对这些问题,今后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不过,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反思,不断进取,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教育专家培训心得体会 篇5
9月下旬我参加了省电教馆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通过为期一周的学习,使得我平时教学积累的经验碎片,得到系统化、理论的升华,现就联系平时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所得,谈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仅与同仁共勉:
人类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逐渐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自然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整合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很多一线教师认为运用整合资源上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格格不入。无可非议,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但是,课堂教学无论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作为辅导教或辅导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方面要求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情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改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从这个意义上讲,整合并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二、明确整合的目的。
众所周知,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授课教师在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中,应密切注意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为中心,盲目运用丰富的媒体资源来博得学生一笑,而忽视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整合是没有意义的。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听、评课活动,所听的课全都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课。其基本模式大都是:课前授课教师搜集整理了大量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制成多媒体演示文稿,并拷贝到多媒体电脑里(称作“资料库”),也做了课件保存在教师机中,可谓是运用了不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准备这节课。然而45分钟时间大部分仍然是老师在控制,其教学过程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这些课有精心设计的课件,有丰富的媒体资源,也有轰轰烈烈的小组讨论,更有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些课自始至终都被老师那只无形的指挥棒操纵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在其中偶尔充当演示或做练习的工具,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自主探究或协作交流。学生的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仍然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至多只能算是浅层次上的信息组合。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课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并紧密围绕目标组织课堂教学。
三、整合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还要再增加一个教学媒体要素。既然是一个教学系统,几个要素就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因为整合涉及的问题很多,如:学科间的差别、资源的性质、设备的性能、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水平等等,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照某一固定模式来进行整合。如果根据某一学科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特点提出现代教育技术与该学科整合的一个基本教学模式。那么随之而来的将是所有有关该学科的研究课、观摩课、评优课等都千篇一律地按照这一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无情境想办法捏造情境,没有协作内容搞个游戏活动也说成是协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即没有科学性,也没有实用性,更缺乏针对性。生搬硬套,只会束缚教师的手脚,对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极为不利。因此,整合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整合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加上学生活动。
近年来,我校把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广大教师大胆尝试,努力实践,远程教育设备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使用。但是,大部分老师又走入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整合就是“课件+学生活动”。因此,他们的改革仍然停留在内容、手段和方法上,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课件仅仅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它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教学内容,更没有改变教学结构。而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所创建的理想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因此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不过,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课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所以整合也并不完全排斥课件。对于以计算机或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整合的各个环节之中。
教育专家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本次培训以《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为主要内容通过每个模块的理论学习、案例观摩、案例研讨、设计任务、完成作业等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员在完成每个模块的任务中理解培训教程、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本次教育培训的学习、讨论、交流,使我对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我们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某一节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在这个具体细小的教学内容上进行教学设计,而本次学习中,提出根据主题单元进行教学规划,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全面,也更有针对性。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如何把所有的课程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使所有教育教学资源综合整合,是传统教学急需克服的诟病,不仅仅教育技术是资源,相关课程是资源,老师自身也是资源,老师的思想品德、外在形象、人格魅力都可能成为教学资源,学校的文化建设也是资源。如果说,之前我们掌握的教学设计是微观的话,那么现在学习的正是宏观的部分。其实,任何事物都要从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去研究才能更全面、更清楚,这次的主题单元的规划设计的学习恰好是弥补了之前的不足,让教师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对。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如何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方法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现代教育强调,要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更符合也更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要求。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实际、地域特点、生活环境等,把教学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全方位的力量,让所有资源都为教学服务,而不是生硬地简单叠加,生搬硬套。
然而,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一道难题。这次培训专门用了一个模块来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设计,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通过培训的学习、参与和体验,使我们逐渐明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深入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了主题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以课堂教学、校园教学为主,让学生在学校的氛围内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其不可忽视的缺陷性,即一旦学习者离开校园,则丧失了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机会。我们一直倡导教育要具有终身性、及时性、有效性,要“活到老、学到老”,显然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本次培训中,有一个内容是“创建并利用主题资源”,主要是学习各类资源的教学功能,学会围绕教学所需资源,设计并创建主题资源网站,掌握了这个方法后,可以根据教学资源的不同,设计和制作教育资源网站,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基本只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手段等内容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我明白了评价方式多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教育的改革进程中,为实现信息化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形成与教学过程、教学要素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种教学评价更加关注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的运用,重视学习者的能力变化。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视为教学资源,在了解学生个性差异、学生分类差异化、目标设置差异化、内容设计差异化、方法指导差异化、课外辅导差异化、学习评价差异化、课堂管理差异化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探索,科学提炼、构建出有差异性、全面性、科学性、多样性的信息化教育评价模式,才是现代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反思不能停留在表面,从深层次对教学的整个实施方案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的组织策略、授递策略、管理策略等方面,只有对教学过程的深层次反思,才能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当今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等。
总之,短短的培训让我学习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任重道远,在教育事业上要勤奋耕耘,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希望今后能接受更多更好的这样的培训。
教育专家培训心得体会 篇7
4月17日,我到星光俱乐部参加了生本教育广州专家来校培训会,本次培训会,首先听了三节生本教育课,由张店区凯瑞小学的王丽娟老师、高新区宝山学校的宋杰老师和傅山小学的邢文杰老师分别讲授的。然后专家进行点评,下午是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主要是交流在实施生本教育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通过本次活动,给了我很多启迪与思考,自己对生本教育的课堂有了更深的感受和认识。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在这三节课上老师都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有序地学习,获得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我们认为难以掌握的内容,所以自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去主动学习。这是三节课给我的启示,而来自广州的两位专家更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对这三节课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让我受益匪浅。
三节语文生本课堂,可以说每一节语文课都有不同的风格。当然,她们都是亲赴广东学习的实验教师,从课堂上可以看到生本的影子,尤其是宝山学校的宋杰老师执教的《沙漠中的绿洲》,在这节课中以读引读,以读带说做得充分到位。从课前一分钟开始,到课文的讲解,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学生说和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桌互读,学生间的相互指导;学生的指名朗读,同学互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话,这也是在读中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没有给学生固定模式,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交流。宋老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上也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在课堂上大量地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种以说养读的形式又成了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更好文章的动力,不仅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当堂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宋老师在这一节课上不仅仅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角色是知识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整节课都是学生的“质疑——释疑”的过程,而老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和鼓励,教给了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只是负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一节课,真正做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和载体,值得学习。
下午是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一位是徐纯校长,一位是余行秀所长。每一所实验学校都有一名老师说说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听了那么多的老师的交流,他们的困惑也正是我的困惑,如:怎样保证教学的进度,每节课的任务完不成该怎么解决?怎样才能打开孩子说的思路?……对于老师们的疑惑,徐纯校长结合中午的三节课,给在座的老师们解答了一部分,重点谈了语文是什么?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这两大问题就构建了我们语文的任务。同是告诉了我们生本课堂的模式是必须有前置性作业和小组交流这两大环节,其中前置性作业要突出:低入、根本、开放:小组交流要由浅入深的过度和强化性语言的运用,如:请把目光转移到××段,我认为。我发现…我想问…但实质性的问题,真是没有解决。余行秀所长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指出不要着急,现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对以前教学的颠覆,要相信自己,相信学生,把教学设计做得越简单越好,生本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反观我的课堂:小组交流时一派热热闹闹的场面,老师巡视时参与其中,学生有时理解回答的较有新意,但是在展示环节确是让人感到失望:刚才巡视时回答较好的同学,一言不发左顾右盼;只有少数学生发表意见,每次的课堂小组展示似乎都只属于一部分人,还有少数学生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无法让他们专心听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乐于合作探究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这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喜欢展示自我。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阵地,做课堂的主人。作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更大的自主空间,更广阔的合作舞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适应未来生存空间做好准备。
当然,实施中,可能还有很多疑惑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仍有一部分孩子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前置性作业,有些同学搜集资料的途径太狭窄,或者根本就没有途径,针对这些问题,今后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不过,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反思,不断进取,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教育专家培训心得体会 篇8
转眼间,为期三天的“国家知名教育专家xx现场培训会”已经结束。细细回味,自己参与整个活动组织安排、具体操作的过程,特别是现场聆听专家的授课讲座后,更是触动极大,感慨颇深。既有见识大家,方知自己是井底小蛙之痛;也有聆听真谛,顿有天地开阔之感。三日太长,腰酸背痛学习之累不言皆明;三日太短,汲汲以求专家之智我心独晓。细心思量,盘点获益,具体概括为:
一、一种观感。
六节课听毕,精彩无伦,难以言说。回头翻检听课笔记,却发现自己的记录寥寥数行,简略之极,与以往听课时惯于详尽记录大相径庭。诧异之间,突然自省。是自己听得不认真、想得不专注、记得不迅捷吗?不是!再作思量,才发现六节课给自己留下的一种总体观感:好的课堂往往是难于记录的,就如同水之无形,淌向何方,经常是无迹可觅、难于寻踪的!正是因为每个瞬间都如此精彩,正是因为我细心关注每个细节,才空白了笔记,充实了大脑。这其中,细思量,当是缘起于如下三处:
一是容量太大,手忙脚乱。六位专家的课堂,可以说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是,一个首要的共同点是六节课全都容量极大。课堂上师生交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所经历的过程方法、所体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信息量,是我们平常所见课堂的几倍!其中涉及的内容,既有上升到道德品质做人道理的渗透教育,也有具体到一个课题“卖鱼的人”的反复正音读得准确;既有联系课外知识拓展了解世界历史的方方面面,也有追求严谨紧抠过程探索数学奥妙的细致入微;既有从图形对比发现总结规律的逐层深入,也有从魔术入手解决问题策略的不断求证。俯仰天地间品味语文意境之大,溯古追今中探微数学奥秘之奇。以王文丽老师的《渔歌子》课堂教学为例,开始王老师先是暖场融洽气氛,四个不经意间提出的判断问题,看似表面与全课教学毫无联系,实则细究缘由与课堂密切相关。不仅拉近了师生初次见面的距离,而且考察锻炼了学生听与思的能力,并渗透了学习语文是为了生活和交流的教学思想。接下来,指导学生进行了四组“词语积累”,好像也与后文教学关联不大,实际为下文品味全词景物和写作意境埋下了伏笔。这样两处看似闲散的课前热身,实为精彩之至的关键铺垫,为后面教学的流畅有序、多样有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至此,王老师才正式引入正课。一段美轮美奂的《渔歌子》MTV视频,拉开了全课的教学序幕。之后,学生试读全词、认读生字(先猜读、再正音、然后教师引导观察字形、分析结构,获得对形声字的初步认知)、集体朗诵、个人30秒练读、指名朗诵(强调不唱读)、学生主动朗诵、推荐同学朗诵、教师示范朗诵逐步展开。再接着,疏通文字后以逐句感知的方式,整体领悟全词的意境,中间穿插运用课前“词语积累”的四组词语,进行了对“白鹭飞”的形象慕拟、“鳜鱼肥”的精到品味、以及“斜风细雨”的肢体表现,小结以“这真是的江南!”归纳收尾,层层相连,环环紧扣,浑然一体。最后,学生反复吟诵加深理解,直至熟能成诵,并再次播放《渔歌子》视频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寄情山水、不慕俗世的写作主旨。到此,整节授课结束,留下一首课外的《渔歌子》补充作业全当回味,余音绕梁,耳犹不绝!这样丰富的容量,全部浓缩于短短的一节课之中。旁听学习的我们,怎能不手忙脚乱、穷于记录?
二是方法太多,应接不暇。六节课堂教学,或语文或数学,内容不同,形态各异,但是,另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措施与策略丰富多样,各具实效。语文课上的讲解示范、谈话讨论,个人探究、小组合作,词语品味、意境体会,逐层分析、整体感知,多媒体整合等;数学课上的演示实验、推理探究,主动学习、小组合作,猜测练习、举例验证等等,不胜枚举,不一而足。这些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不仅为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创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展示形式与载体,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从而去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听课的教师来说,如此多教学方法的运用,确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缤纷之至,怎能不应接不暇,穷于记录?三是效果太好,物我两忘。科学严谨的整体设计,丰富多样的方法手段,再加之专家深厚功底基础上的精彩演绎,六节课,节节生动,课课精彩。课堂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的碰撞、情感与思想的交流、掌声与笑声的呼应。特别是最后一节,来自天津市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授课和讲座,俨然就是教学技艺与曲艺表演的完美结合。整个下午,学生学得愉快满足,教师听得兴趣盎然,怎能不物我两忘,穷于记录?
二、两类回归。
追根溯源,六位专家的精彩授课与讲座,固然与其个人的专业素养、课堂的严谨设计、方法的多样有效密切相关,但是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了“两类回归”的教育思想,即回归文本、回归课堂。以王文丽老师的《渔歌子》教学为例,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学生拓展延伸的内容范围极其丰富广泛,但归根结底,最终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后,一定会回到文本、回到课堂找到与文本知识、课堂教学的结合点联系起来,产生放大的教育教学效果。如讲饭店菜谱中的“清蒸桂鱼”的“桂”是错别字,是为了让学生深刻记住“鳜”的正确书写。用《渔歌子》的MTV视频,是为了借助唯美画面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课后补充介绍了另一首《渔歌子》,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初识词牌写作的格律特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总之,所有的设计,一切的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文本学习、服务课堂教学。回归文本、回归课堂,真正围绕这两个中心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