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

2024/05/1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 篇1

九百多万,这是目前中国中小学教师的人数,这是个庞大的数字。但是很少有教师体会到做教师的快乐。总觉得作为中国教师缺点什么。缺什么呢?看了黄燕的《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心情陡然沉重了许多。

翻开目录看见赫然几个大字:

第一部分 缺乏爱

第二部分 缺乏服务意识

第三部分 缺乏生命意识与等待意识

第四部分 缺乏理想与激情

第五部分 缺乏创造

第六部分 缺乏健康与关怀

很早以前就有人把教师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我们在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早已没有了那种光辉感、自豪感,我们感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张。

作为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教师,我看到我的同事们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在教书育人这个岗位上辛勤劳作着。他们很多人在教育教学上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他们跟进的脚步慢了一些。因为他们对当前的教育都有自己见解。尤其是在这几年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中,他们步履显得蹒跚了,因为他们有了一些困惑和矛盾。素质教育如何推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不是不要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靠什么?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要摒弃的吗?……还有一些让中国教师头痛不已的问题是学生普遍厌学现象和社会一直在滋生的读书无用论。

谁说我们的教师缺少爱?我们爱每个孩子。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出来的时候,那些学困生始终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还能爱得起来吗?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嫌弃他们,经常抽空给他们补课,但是人的能力有所不同,有些学生就是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差些。可是我们的教育评价却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老师的。导致教师对学困生产生厌弃情绪,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教师身上吗?

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为学生服务的。没有学生,教师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生的发展,应该是教师最直接的,也是教育终极的目的。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教育就是为孩子服务,为家长服务的。这一点教师们都有共识。现在教师最大的忧患是教育的无奈。我们的教师都知道社会对教师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给教师的权利太少。一则“班主任有教育学生的权利”的新闻在教育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只要是教师都对学生有教育的权利,怎么只有班主任有这个“特权”呢?难道教育学生还要谁来批准吗?面对那些在新型教育下出现的“异类”,教师除了无奈还有一丝担忧“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能担当重任吗?”

有人指责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是教师的惰性造成的。其实你可曾看见我们的教师是在怎样条件下上课的?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仅此而已。创新需要动手、动脑。可是一个六七十人的班级,你能让多少学生有动手、动嘴的机会?

当我们在一味追求教师的改变的同时,是否思考过教师在多大程度上需要改变,能够改变?是否所有的教师都需要改变?是否需要改变教师的所有,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教师形象?因此,我们在对教师提出种种要求之前,我们更应该理智地分析一下,教师到底缺少什么?需要改变什么?

冷静地看完《中国教师缺什么》,我心底满是辛酸。我觉得,现如今教师最缺少的是真正的理解和关爱。正如文章在第六部分所说“沉重不是教育的本质,憔悴也不是教师的本色。……教学不应是师生共难,教学应是相得益彰;管理不能只是检查与考核,管理应是平等和谐的交流与对话。那种只顾给教师下指标、压任务,只想把教师的自由空间挤占、挤占再挤占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赚取教师的‘今天’,预支教师的‘明天’,只能使教育的活力丧失,使教学的灵气泯灭。”

《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 篇2

最近,本人有幸拜读了黄燕老师写的《中国教师缺什么》。黄燕老师从中国教师缺乏爱,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生命意识和等待意识,缺乏理想与激情,缺乏创造,缺乏健康与关怀等六个方面,从不同层面进行追问与思考,颇受启发。

的确,教育生活世界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有心人去关注,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本人进行了再思考,觉得中国教师还缺乏以下几点。

一、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事实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孩子长得漂亮些,有的孩子长得难看些;有的孩子比较聪明,有的孩子比较愚钝等。如果教师不能正视这些差异,不能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看待,那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平等以及服务意识,更是“空中楼阁”。

记得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讲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两种人都感到不快乐。先吃最好的人认为他的每一颗葡萄越来越差,第二种人认为它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中最坏的。

原因在于,第一种人只有回忆,它常用以前的东西来衡量现在,所以不快乐,第二种人刚好与之相反,同样不快乐。

为什么不这样想,我已经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么好后悔的;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为什么不开心呢?

这其实就是生活态度的问题。我们教师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听老教师谈到,那些成绩不怎么样的,毕业后反而跟老师很亲,常到学校来看望母校老师,在街上遇到也很热情,尊敬老师;而那些成绩优异,曾被一度器重的部分学生却“人间蒸发”了。

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缺乏良好的校园氛围及名师的引领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名校,比如镇海中学,今年出一个特级教师,过几年又出两个特级教师。同样是师范院校毕业生,在大学的学习成绩、能力、素质都差不多,但因为工作的学校不同,他们的成长及成才速度各不相同。我觉得这一方面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努力,而另一方面则是学校良好的.校园氛围及名师的引领,哪怕是不同学科的,名师的敬业精神,钻研精神,创造意识,也会深深打动和影响周围的老师。

长此以往,名师名校现象愈演愈烈,让人欢喜让人忧!

三、缺乏领导的肯定与赏识

曾看到有一位教育博士曾在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开始时,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一百五十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成绩。”

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挑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因为这三位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学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能够积极地工作并对工作产生兴趣,是靠领导的智慧。

在现实工作中,领导经常从横向比较和考察教师的能力、水平,很少从纵向比较,使许多暂时处于落后的教师始终找不到信心和动力。

在接暂时相对落后班级的时候,领导更多强调的是班级的均衡。其实,这比承认差距更伤接班教师的心。领导应更多地从纵向来比较教师工作的得失,减少横向的比较,更多地肯定和赏识教师。在择校、择班热的今天,如何形成良性循环,使年轻教师更快成长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我觉得领导对每位教师的肯定和赏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抓手。

《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 篇3

最近,本人有幸拜读了黄燕老师写的《中国教师缺什么》。黄燕老师从中国教师缺乏爱,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生命意识和等待意识,缺乏理想与激情,缺乏创造,缺乏健康与关怀等六个方面,从不同层面进行追问与思考,颇受启发。

的确,教育生活世界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有心人去关注,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本人进行了再思考,觉得中国教师还缺乏以下几点。

一、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事实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孩子长得漂亮些,有的孩子长得难看些;有的孩子比较聪明,有的孩子比较愚钝等。如果教师不能正视这些差异,不能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看待,那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平等以及服务意识,更是“空中楼阁”。

记得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讲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两种人都感到不快乐。先吃最好的人认为他的每一颗葡萄越来越差,第二种人认为它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中最坏的。

原因在于,第一种人只有回忆,它常用以前的东西来衡量现在,所以不快乐,第二种人刚好与之相反,同样不快乐。

为什么不这样想,我已经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么好后悔的;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为什么不开心呢?

这其实就是生活态度的问题。我们教师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听老教师谈到,那些成绩不怎么样的,毕业后反而跟老师很亲,常到学校来看望母校老师,在街上遇到也很热情,尊敬老师;而那些成绩优异,曾被一度器重的部分学生却“人间蒸发”了。

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缺乏良好的校园氛围及名师的引领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名校,比如镇海中学,今年出一个特级教师,过几年又出两个特级教师。同样是师范院校毕业生,在大学的学习成绩、能力、素质都差不多,但因为工作的学校不同,他们的成长及成才速度各不相同。我觉得这一方面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努力,而另一方面则是学校良好的校园氛围及名师的引领,哪怕是不同学科的,名师的敬业精神,钻研精神,创造意识,也会深深打动和影响周围的老师。

长此以往,名师名校现象愈演愈烈,让人欢喜让人忧!

三、缺乏领导的肯定与赏识

曾看到有一位教育博士曾在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开始时,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一百五十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成绩。”

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挑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因为这三位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学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能够积极地工作并对工作产生兴趣,是靠领导的智慧。

在现实工作中,领导经常从横向比较和考察教师的能力、水平,很少从纵向比较,使许多暂时处于落后的教师始终找不到信心和动力。

在接暂时相对落后班级的时候,领导更多强调的是班级的均衡。其实,这比承认差距更伤接班教师的心。领导应更多地从纵向来比较教师工作的得失,减少横向的比较,更多地肯定和赏识教师。在择校、择班热的今天,如何形成良性循环,使年轻教师更快成长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我觉得领导对每位教师的肯定和赏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抓手。

《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 篇4

九百多万,这是目前中国中小学教师的人数,这是个庞大的数字。但是很少有教师体会到做教师的快乐。总觉得作为中国教师缺点什么。缺什么呢?看了黄燕的《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心情陡然沉重了许多。

翻开目录看见赫然几个大字:

第一部分 缺乏爱

第二部分 缺乏服务意识

第三部分 缺乏生命意识与等待意识

第四部分 缺乏理想与激情

第五部分 缺乏创造

第六部分 缺乏健康与关怀

很早以前就有人把教师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我们在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早已没有了那种光辉感、自豪感,我们感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张。

作为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教师,我看到我的同事们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在教书育人这个岗位上辛勤劳作着。他们很多人在教育教学上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他们跟进的脚步慢了一些。因为他们对当前的教育都有自己见解。尤其是在这几年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中,他们步履显得蹒跚了,因为他们有了一些困惑和矛盾。素质教育如何推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不是不要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靠什么?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要摒弃的吗?……还有一些让中国教师头痛不已的问题是学生普遍厌学现象和社会一直在滋生的读书无用论。

谁说我们的教师缺少爱?我们爱每个孩子。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出来的时候,那些学困生始终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还能爱得起来吗?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嫌弃他们,经常抽空给他们补课,但是人的能力有所不同,有些学生就是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差些。可是我们的.教育评价却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老师的。导致教师对学困生产生厌弃情绪,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教师身上吗?

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为学生服务的。没有学生,教师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生的发展,应该是教师最直接的,也是教育终极的目的。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教育就是为孩子服务,为家长服务的。这一点教师们都有共识。现在教师最大的忧患是教育的无奈。我们的教师都知道社会对教师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给教师的权利太少。一则“班主任有教育学生的权利”的新闻在教育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只要是教师都对学生有教育的权利,怎么只有班主任有这个“特权”呢?难道教育学生还要谁来批准吗?面对那些在新型教育下出现的“异类”,教师除了无奈还有一丝担忧“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能担当重任吗?”

有人指责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是教师的惰性造成的。其实你可曾看见我们的教师是在怎样条件下上课的?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仅此而已。创新需要动手、动脑。可是一个六七十人的班级,你能让多少学生有动手、动嘴的机会?

当我们在一味追求教师的改变的同时,是否思考过教师在多大程度上需要改变,能够改变?是否所有的教师都需要改变?是否需要改变教师的所有,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教师形象?因此,我们在对教师提出种种要求之前,我们更应该理智地分析一下,教师到底缺少什么?需要改变什么?

冷静地看完《中国教师缺什么》,我心底满是辛酸。我觉得,现如今教师最缺少的是真正的理解和关爱。正如文章在第六部分所说“沉重不是教育的本质,憔悴也不是教师的本色。……教学不应是师生共难,教学应是相得益彰;管理不能只是检查与考核,管理应是平等和谐的交流与对话。那种只顾给教师下指标、压任务,只想把教师的自由空间挤占、挤占再挤占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赚取教师的‘今天’,预支教师的‘明天’,只能使教育的活力丧失,使教学的灵气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