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

2024/05/10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 篇1

最近我正在看一本《捕捉儿童敏感期》的书,它作者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这本书主要是通过一些真实的小案例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新妈妈和幼教工作者更好的陪同孩子快乐的成长。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提到了几点:

1、大人有大人的得失标准,孩子有孩子的取舍。在大人的价值观中,一个价值的东西就应该换同等价值的东西。但对于幼儿来说,他换东西就是凭自己的喜欢,我喜欢这个东西我就和他换,不在乎物品的价值,这在家长的眼中是不可以的,大人用钱来衡量幼儿的决定,认为这是不可以的,从而否定幼儿所做的决定。这个时候应该支持幼儿。

2、秩序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如果秩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儿童带来内在的极大混乱和不是。这是儿童的'思维,有时称为"直线思维".在这点上我认为对我们幼儿教育者来说可以很好地利用孩子的"直线思维"来培养幼儿的各项常规。

3、大孩子照顾小孩子,不打小孩子,小孩子打大孩子,大孩子不还手,不记恨,这不是教育出的道德品质,而是生命成长之后的正常状态。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经常就会出现抢东西、打架等等各种麻烦事件。但是让一个大班的孩子看一个托小班的小朋友这个时候他就有了责任感,有责任照顾好比自己小的孩子,也不会欺负。每次中午吃过饭,下去散步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经常乱跑,我就让大班的孩子牵着我们班的孩子散步,散步后送回我们教师睡觉,他们都能够做好这件事情,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感,在这件事情中他们也有了成就感。

4、我终于明白,一个没有爱的幼儿园,无论它多么高级,也能毁掉一个敏感,脆弱的孩子,一个缺乏自由的家,也很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爱和自由"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个有爱的家,可以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的性格。一个有爱的幼儿园,孩子会喜欢来幼儿园,喜欢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让我们给孩子创设一个有爱和自由的环境吧。

印度有一个大师说:"头脑和头脑的沟通是语言,心灵和心灵的沟通是感受,灵魂与灵魂的沟通是沉默。这是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 篇2

时光飞逝,转眼半个学期又过去了,荔枝班的宝贝已进入中班下学期了,每天跟他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你不用费心的猜他们心中所想,因为他们就是一面镜子,生气了他会怒、会哭、会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高兴了他们会开怀大笑,完全不会在意任何人的想法。有时,甚至他们还会跟别的小朋友“打架”,但是没过多久你会发现他们两个合好了,感情好象比之前还好,其实每个孩子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成长,他们每渡过一个敏感期,说明他们又长大了一点。

有一阵子听班里的小宝贝特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要开灯”,“为什么吃饭前要洗手”“为什么要喝水”“为什么有白天晚上”总之他们的问题千奇百怪,有时你会被他们问的哑口无言,不知如何面对,狠不得自己是一部百科全书。这些都说明宝宝进入了语言敏感期,每个家长在家里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在某一时期对于某一样东西特别情有独,比如有的小朋友看到电视上的一些画面,一个劲的拉着你说,完全不在意你在干什么,这个时候的家长不要给他们一个玩具或好吃的东西把他们打发了,这样你或许会错过很多。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每次在玩米,玩玩具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为了一个玩具抢来抢去,老师会适时的来一句,小朋友之间要懂得分享,实在不行就问谁先拿到,要后者征求别人的同意才可以玩。如果在家里有小客人来,小朋友不喜欢跟其它小伙伴分享他的玩具,这时作为家长的你千万不要因此而责怪他,这就是他正处于“我的”占有敏感期。如果特意强制他,会让他有恐惧感和危机感。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慢慢学会和他人分享或交换。

每次上课或睡觉,就会有几个小朋友咬自己的指甲或吮吸自己的手指头,比如像Tony,他每次一坐下就会咬手指甲;像Peter,Micheal他们每次睡觉前就会把自己的被角或枕头拉到嘴巴里咬,每次看到他们湿呼呼的被角,我总是特意制止,还跟他们的家长有交谈过,强制让他们改掉这个所调的坏习惯,现在才知道这些所谓的坏习惯都是孩子进入了口腔敏感期。

孩子想学就让他学,不想学就让他玩个够,作为家长就是每天细心的发掘他们的每个敏感期,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 篇3

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他们总会有一些非常令人不解的行为,让家长们为此懊恼,比如爬楼梯时专门走一些不平坦的地方、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或是开始崇拜偶像并内化喜欢的角色等等。而作为家长,也许我们会习惯用成人的视野去理解孩子们的世界,殊不知孩子们这些看似执拗的行为正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所避免不了的敏感期。我一直对于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些敏感期倍感困惑,读完了孙瑞雪老师的这本书,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书中提到:敏感期是指在0至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指出当敏感期发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失。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孩子的某些行为是这个年龄阶段正常的发展,而不是所谓的调皮或是性格缺陷。比如我家孩子在某段时间内非常注重秩序感,家里的鞋子一定要摆放整齐,如果阻止他这种行为,他会表现地很生气甚至大哭大闹。但过了那一段时间,这样强烈的秩序感就慢慢变弱消失了。因此,在我们观察到孩子有某些行为的时候,要留意是不是某个敏感期到来,不要随意阻止孩子的行为。书中提到,如果孩子的许多敏感期被阻碍、被破坏、被推迟了,这些敏感期就可能延迟到成年甚至老年。孩子就长成有各种心理问题、有各种行为障碍的人。

那么我们要怎么来面对孩子们敏感期出现的这些行为呢?书中给出了我们答案:

1、我们要尽可能的陪伴和观察孩子,并理解孩子的行为。

2、给孩子自由。比如给孩子买回家的玩具,我不会因为玩具被弄坏而批评他,会给予孩子拆玩具的自由,培养他自由探索并研究的精神。孩子有了自由,他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会产生专注,这样他才能把那项东西发展成他的天赋。

懂得孩子心理固然好,但家长们也可能疲于工作不能很好地去学习和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那么我想有一个秘诀和一个方法能让我们很好地应对孩子的敏感期并和他们共同成长,那就是给予孩子宽厚和淳朴的爱,以及当困惑出现时,我们要和孩子站在一面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一起去为难孩子。我想家长们做好了这两点,孩子们就会感受到快乐,孩子快乐就会健康地成长。

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 篇4

最近幼儿园传阅的一本书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刚开始,我连书本都没有拆封,但是我听老师们说这本书写的真的很不错,值得看看。这个时候才拿出书本来看看,觉得哎呦,不错哦!往后翻了两个事例,和我们班孩子很像很像,看了这本书之后,发现可以了解到孩子很多东西,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各个年龄段的敏感期,印象深刻记在大脑里面。

"成人粗糙的感情有时很难体会孩子细腻的心灵",这句话我很喜欢,我赞成,在与我们班孩子一起相处的日子里,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我们孩子很爱帮助老师阿姨做事情,他们常常喜欢等待,等待你分配事情给他,有一次,我手头上的事情很多,我们班的姐姐妹妹就在等老师忙好,就问老师要不要撕字宝宝。她俩就会很安静的在等待,孩子的心灵是细腻的。

爱与自由这个教育甚好。有段时间我们班小男生特喜欢带玩具过来在放学时和好朋友交换,我并没有干涉,既是放学时间又是孩子的自由,而他们的家长也很配合,都没有干涉。我觉得这样的机会能在周围世界中活生生地去经历与他人的`交往,体会各种喜乐和忧伤。这是成长所必需的过程。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我很幸运也很开心能参与孩子的敏感期,他们是需要被疼爱的。多给孩子一点微笑,多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中快快乐乐的成长。

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 篇5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一直比较相信的教育方法,因为教会孩子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让他们在未来遇到不同的问题时,能够较为从容不迫的应对。可是当我面对班里这一帮还不会穿衣、甚至还不能自理,每天上学还会哼唧哼唧、吵吵闹闹地不肯来上学托班小朋友的时候,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完全乱了套。开学的第一周都处在哄孩子的阶段,秩序与规则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每天最担心的是一是户外活动,怕排在后面的孩子掉队;二是安全事故,班里有温柔听话的小朋友,当然也会有完全听不进的"调皮捣蛋王",而这些"捣蛋王"分走了我大半的精力,做老师的斗志荡然无存。

读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好似为我赶走了头顶的乌云,解开了重重的困惑。书中崇尚给孩子带去爱与自由,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关于孩子空间敏感期的一章,那里的孩子能够充分利用感官去探索他们感兴趣的空间,你会看到有孩子所在狭小的柜子中,有孩子钻在大的'车轮胎中,有的孩子爬上了高高的体育器械上。这些要是放在我们班,我肯定是会阻止孩子的行为的,而且会美名其曰"这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但是孙瑞雪老师说,老师要相信孩子,他会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既然他能爬到那么高的地方,自然他也会有办法下来。而我总是呵斥孩子的这种探索行为,企图通过向孩子传递"危险"的信号让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但是可能这样的举动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我想"授之以渔"也不是一个好方法,但是一味地放任孩子自己探索,不参与他们的成长也一定不是好的教育方法,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孩子,应该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在一个允许他自由探索的空间内成长。

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 篇6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一直比较相信的教育方法,因为教会孩子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让他们在未来遇到不同的问题时,能够较为从容不迫的应对。可是当我面对班里这一帮还不会穿衣、甚至还不能自理,每天上学还会哼唧哼唧、吵吵闹闹地不肯来上学托班小朋友的时候,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完全乱了套。开学的第一周都处在哄孩子的阶段,秩序与规则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每天最担心的是一是户外活动,怕排在后面的孩子掉队;二是安全事故,班里有温柔听话的小朋友,当然也会有完全听不进的"调皮捣蛋王",而这些"捣蛋王"分走了我大半的精力,做老师的斗志荡然无存。

读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好似为我赶走了头顶的乌云,解开了重重的困惑。书中崇尚给孩子带去爱与自由,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关于孩子空间敏感期的一章,那里的孩子能够充分利用感官去探索他们感兴趣的空间,你会看到有孩子所在狭小的柜子中,有孩子钻在大的车轮胎中,有的孩子爬上了高高的体育器械上。这些要是放在我们班,我肯定是会阻止孩子的行为的,而且会美名其曰"这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但是孙瑞雪老师说,老师要相信孩子,他会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既然他能爬到那么高的地方,自然他也会有办法下来。而我总是呵斥孩子的这种探索行为,企图通过向孩子传递"危险"的信号让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但是可能这样的举动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我想"授之以渔"也不是一个好方法,但是一味地放任孩子自己探索,不参与他们的成长也一定不是好的教育方法,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孩子,应该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在一个允许他自由探索的空间内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