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2024/05/07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这里是中国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篇1

我想要对这本书评分的话,就要基于它的定位,它是一本地理科普读物,一方面要有科所代表的专业严谨,而另一方面又要达到普的通俗易懂。

它不是一本纯粹研究的科学著作,也不是一本鼓动人明天就要出发的游记,更没有曲折的情节,动人的故事,撼动心灵的哲思,它所有的只是事实和观点,而且要基于这些事实和观点告诉大家,这就是中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它算是合格的科普读物,毕竟有多少人知道全球气压带,明白30°纬线穿过的地方本应该是什么样子,又有多少人搞得清楚中国的温度带,区域格局。中国是什么可以有一千种一万种答案,而这本书是站在一个地理的角度告诉读者,中国是什么,从三大阶梯的角度带领读者领略中国的地形地貌,区域城市。

只是想要横跨时间与空间去叙述一个弘大的主题往往都是困难的,去粗取精,抓住重点,理清脉络,搭建骨架,稍有不慎就会被人诟病,打下一星,说一句这是什么玩意儿。而这本书在讲第一级阶梯时还是很精彩的,从根源上清楚地阐释对中国意义深远的6500万年前的板块运动,地形的改变对气候、植被、水系以及人类的深远影响,一个个区域的构建,可可西里、阿里、横断山都使人对这一阶梯行程越发清晰的认识。但是后边的内容就明显不如第一部分了,人类走下一级阶梯以后,面对改善了许多的自然环境,开始成为历史的主角,于是书中的历史人文因素开始增多,但只要运用得当,也是很好的人文地理科普。不过有的章节确实觉得越来越无聊,和看旅游宣传册差不多的感觉,有一些虎头蛇尾的感觉。

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篇2

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国家渴望了解中国。《这里是中国》便是一本向世界展示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书籍。

它立足于中俄合拍的大型纪录片《这里是中国(第一季)》,以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展示中国这些年来的奋斗与坚持。它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让世界听到中国新时代充满自信的最强音。

《这里是中国》不仅仅只用文字描述中国的底蕴,其中更夹带着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示着中国的绚烂,图文并茂,以多视角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自然风貌、聚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一言一语,没有太多辞藻的堆砌,却能让读者细细品味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一图一画,没有科技特效的修饰,也能让读者体会到图片背后的波澜壮阔。国宝熊猫,高新科技,武当功夫等,它向读者展示了一面面不同的中国,文字虽然不能发声,但中华璀璨的历史文化回音却萦绕耳边,久久不绝。在观看完书籍《这里是中国》后,兴趣使然,我又观看了纪录片《这里是中国》,纪录片与书籍又有些许不同,它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画面,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带我们走遍中国的角落,仿佛身临其境,亲身经历着中国的发展。

我认为《这里是中国》作为是一本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书籍,你我都可以去尝试阅读这本书籍,相信它一定能够让你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的底蕴,中国的发展。

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篇3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聚焦、深度、视角。三个部分相互交融且逐步升华,带你领略祖国的锦绣河山,给你沉浸式的内心感悟,让你沉醉其中。

聚焦部分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和物质的传承与发扬。其中“国宝熊猫”中大熊猫外柔内刚、不欺人亦不被人欺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刚柔并济、治人有道的血脉与精神相契合。而“雕工镌影”和“国粹京剧”则更是将中华文明中物质文化的传承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一个小的雕刻作品还是一台京剧表演,其间都蕴含了无数的中国哲理与中国文化。若你有幸欣赏到,那么你将会亲身体会到独有的中国魅力,你不仅将感受到它带给你的视觉震撼,而且将会体会到其背后无数中华儿女的坚持与付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继承与发扬,我们才能在今天一睹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

深度部分则是通过更深一步的讲述,让你体会中华文化背后的潜在价值。无论是国宝大熊猫的出国旅行,还是太极拳的荣耀海外,又或是京剧的世界播撒,无疑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逐步走向海外,走向世界。这种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不仅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同国人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意蕴之美,而且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有了空前的提升。这便是文化的力量,它不仅是精神的载体,更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内核动力。

文化传承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有传承,而没有创新,传统就是不流之水;而脱离传统,创新就是无根之木。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就是承上启下。既不能丢了传统,也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继承和发扬好先辈留下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才能让中国文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如果说前两个部分是从小的方面带你鉴赏中华之美,那么第三部分则是通过视觉传达,带你领略中华文化的重要标签——城市名片。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文化传承最宏观的表现便是一个城市的风貌,而重庆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想到重庆,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便是“火锅”、“夜景”、“轻轨”等标签,其实在这些标签的背后,便是这座“山城”的文化底蕴。

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篇4

《这里是中国》是星球研究所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联合出品的一部科普大作。只看这两个出品方的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但是书中用了大量(365张)精美的照片,每一张都可以拿来做电脑桌面了,使得整本书阅读起来是那么生动,眼睛是那么的满足。

我们中学时代地理课都学过,我国的地形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可分成三个阶梯。这本书将便是按照这个顺序描绘了整个中国的地貌,又从每个阶梯选择典型的自然或者人文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试图从地学、历史的角度诠释每个阶梯的特点。

开篇,全书抛出了一个吸引眼球的问题——“中国从哪里来”?然后从地质、地理的角度进行了解读,给出了本书的答案:青藏高原,也就是我国的第一阶梯。并提到了我国正在进行的科研任务——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认为凭借这些研究,甚至能回答“中国将去向何处”。

在第二阶梯,书里挑选了遥远的伊犁、罗布泊、最多元的甘肃、古老又鲜活的西安,都可以用古代的丝绸之路串联起来。从长安城出发,经河西走廊进入到新疆地区,各西域民族的货物、特产在这里交易,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汇。

第三阶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富庶的浙江、城市美学的典范青岛、江河湖海盛宴的江南,书中均从广阔的地理视角和时间尺度,解读了各自的故事,了解了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全书写的最好的无疑是第一阶梯—青藏高原!这是因为得到了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学家们的加持。作为一部地理科普著作,不只有美丽的风光,还有满满的硬核科学知识。书里关于青藏高原“热泵”“水塔”的介绍,深入浅出,配有插图,更直接明了的解释了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解起来毫不费力。

我读研期间曾经多次前往西藏,当看到这本书关于青藏高原的介绍,倍感亲切,关于高原的回忆瞬间涌上脑海。在西藏野外期间,由于工作原因,虽然经常颠簸在那“山路十八弯”的盘山路上,五脏六腑好像都被颠的错位了,但是我见到了世界最湛蓝的天空、最洁白的云朵、最雄伟的山峰、最虔诚的信徒。想起来站在加乌拉山口,眺望远方的喜马拉雅山脉,找到那一座座海拔超过八千米的山峰,瞬间明白为什么它被称为“世界屋脊”;想起来夏天纳木错湖边盛开的不知名的小花、如地毯般的草地;更有那璀璨的星空,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多的星星、最美的星空。

中国之大,风景之美,还有太多的地方没有去,也许,有的地方今后会有涉足,但有些地方,也许一辈子也无缘窥见。本书呈现出了祖国河山的美丽、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彰显着中国日新月异的现在与未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独有的中国魅力,祖国的繁荣昌盛,激励自己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好先辈留下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个创造了中国”,这里是中国,有无限的传奇和精彩,是值得我们珍爱、信任、骄傲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