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读经典》有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朝读经典》有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朝读经典》有感 篇1
子言曰:“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读了《朝读经典。君子之表》一文后,我对孔子说的这两句话感触很深,也懂得了其意思:
孔子说:“还是回去吧!君子隐逸不出但德行昭显,不自我夸耀而受人尊敬,不疾言厉色而有威严,不必说话就能取信于人。”“君子不在人面前失去进退的节度,不失去庄严的表情,不丧失说话的分寸。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让人敬服,神色足以令人敬畏,言语足以使人信任。”
君子的容貌举止,言行风度,其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一个人外在的仪容举止需要符合一定的‘礼’;其二,一个人的仪容千姿百态,也有凸显个性、呈现美感的一面。
这使我想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一个四岁的孩童是如此地懂礼貌,言行举止又是如此地恭敬?这一流传千古的故事,不是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吗?礼貌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古代的孔融,堪称君子,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且懂得了礼数,知道谦让,知道尊重,他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中华上下五千年,“礼”一词,让我们明白了懂礼貌、有涵养的重要性。“礼”在我心中,“礼”伴我成长。世界有了“礼”,世人才会有良好甚至优秀的言行举止,世人才称得上君子,“礼”才会流传。
一个人,为人处世,得“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我们要做一个内心温和、举止庄重、严于律己,外表威仪却并不咄咄逼人的好学生好公民,时刻保持谦恭有礼、安详自适的品质与精神状态。
读《朝读经典》有感 篇2
自从上小学起,我就特别喜欢读书。天文、地理、历史、自然,只要是书,我都会细细品读。进入高年级,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又喜欢上了古诗词、小古文。因为我知道,读诗词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记古文能教我们怎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特别是今年我们诵读的经典古文,让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每周二早读,我们就会拿出这本《朝读经典》,聚精会神地读一篇小古文,记一篇小古文。
《朝读经典》分为六章,每章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第一章“志高远”。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当做迈向成功的起点。南北朝的颜之推曾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文章为,有远大理想的人,就会自我磨砺,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而没有志气的人,会变得懒散,成为平庸之人。
从此,我理解了志趣低俗的人势必对诱惑产生玩物丧志的情况;而有远大志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就像楚庄王,他虽然头三年不务正业,可一听劝说,于是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而卫懿公,为了养鹤连百姓的死活都不关心,到了第九年,敌人来攻打,将士们不愿为卫懿公效劳,于是他成了亡国之君。
翻到第三章,“贵以恒”,第11课是《孟子,告天下》的,《一曝十寒》。这一篇小古文虽短,但让我知道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坚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法成功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朝读经典》里面还记载着许多名人名言,使我受益匪浅,希望大家每天也记一点。荀子曾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要认为这点进步太小,而就此放弃!
读了朝读经典,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也希望大家多多学习这些精神食粮。书给了我智慧,我爱读书!
读《朝读经典》有感 篇3
子言曰:“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读了《朝读经典。君子之表》一文后,我对孔子说的这两句话感触很深,也懂得了其意思:
孔子说:“还是回去吧!君子隐逸不出但德行昭显,不自我夸耀而受人尊敬,不疾言厉色而有威严,不必说话就能取信于人。”“君子不在人面前失去进退的节度,不失去庄严的表情,不丧失说话的分寸。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让人敬服,神色足以令人敬畏,言语足以使人信任。”
君子的容貌举止,言行风度,其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一个人外在的仪容举止需要符合一定的‘礼’;其二,一个人的仪容千姿百态,也有凸显个性、呈现美感的一面。
这使我想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一个四岁的孩童是如此地懂礼貌,言行举止又是如此地恭敬?这一流传千古的故事,不是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吗?礼貌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古代的孔融,堪称君子,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且懂得了礼数,知道谦让,知道尊重,他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中华上下五千年,“礼”一词,让我们明白了懂礼貌、有涵养的重要性。“礼”在我心中,“礼”伴我成长。世界有了“礼”,世人才会有良好甚至优秀的言行举止,世人才称得上君子,“礼”才会流传。
一个人,为人处世,得“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我们要做一个内心温和、举止庄重、严于律己,外表威仪却并不咄咄逼人的好学生好公民,时刻保持谦恭有礼、安详自适的品质与精神状态。
读《朝读经典》有感 篇4
自从上小学起,我就特别喜欢读书。天文、地理、历史、自然,只要是书,我都会细细品读。进入高年级,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又喜欢上了古诗词、小古文。因为我知道,读诗词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记古文能教我们怎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特别是今年我们诵读的经典古文,让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每周二早读,我们就会拿出这本《朝读经典》,聚精会神地读一篇小古文,记一篇小古文。
《朝读经典》分为六章,每章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第一章“志高远”。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当做迈向成功的起点。南北朝的颜之推曾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文章为,有远大理想的人,就会自我磨砺,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而没有志气的人,会变得懒散,成为平庸之人。
从此,我理解了志趣低俗的人势必对诱惑产生玩物丧志的情况;而有远大志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就像楚庄王,他虽然头三年不务正业,可一听劝说,于是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而卫懿公,为了养鹤连百姓的死活都不关心,到了第九年,敌人来攻打,将士们不愿为卫懿公效劳,于是他成了亡国之君。
翻到第三章,“贵以恒”,第11课是《孟子,告天下》的,《一曝十寒》。 这一篇小古文虽短,但让我知道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坚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法成功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朝读经典》里面还记载着许多名人名言,使我受益匪浅,希望大家每天也记一点。荀子曾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要认为这点进步太小,而就此放弃!
读了朝读经典,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也希望大家多多学习这些精神食粮。书给了我智慧,我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