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读后感

2024/05/0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经典养生书籍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读后感 篇1

《中医体质养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傅杰英教授所著,傅教授,是黄帝内经的专业硕士研究生,针灸学博士研究生,中医养生专家,长期从事中医美容、中医养生、中医体质的教学及临床工作。在这本书里,傅教授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大家,人与人是非常有个性差异的,有的人月经21天一次,有的人月经45天一次,但是都能正常怀孕生子;有的人的基础血压是80/60毫米汞柱,有的人就是120/80毫米汞柱。差异不可谓不小,大家都能正常生活工作;有的人吸收好,合成代谢旺盛,恨不得喝凉水都要榨出些“油”来储存,有的人吸收差,分解代谢又旺盛,就算胡吃海塞,体重也难见增加;有的人常年畏寒怕冷,怕过冬天,有人去,长年手脚心发热,怕过夏天。这既不是亚健康,更谈不上疾病,而是反映了一个人的生命的特点——体质。

《中医体质养生》里的体质,用学术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特质。她将体质大体分为八类:平和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痰湿体质、淤血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每一类体质都有其固有的特点,我们应认识体质、接受体质、尊重体质、顺应体质、不伤体质,更应预防体质易感疾病,这是我们养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生命是复杂的,作为生命现象的体质也是复杂的,但仍有一些必要的共性规律必须要遵循。

一、养生的共性特点。养生的目的,是生活得健康、幸福,不得疾病或少得疾病。之所以人类们会产生各种疾病,原因相当复杂,除了从遗传学角度进行评判外,还和性格情绪、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性格源于遗传并由家庭和社会共同塑造,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这些都是医学、医生不容易操控和介入的,所以,我们防病治病,一定要对自己有个基本的了解,所以,本书第一讲,就是客观《认识你自己》,不管你是高官富商,白领精英,还是贩夫走卒,都需要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认识,因此,养生其实是,对于成年人生存智慧的教化,养生,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傅教授认为,单纯的躯体疾病相对简单些,医生自己一个人,就能把这些病解决掉。但养生更关键的是——调心养神,调心养神始终是养生的前提和基础,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会不自主地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会接受健康之果,不良的生活方式会结出病痛之国,这叫因果报应,很准。

养生有三个“普适性原则”,适合各种体质。

一是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各种体质都是必须的,当然怎么运动还要因人而异。

二是不论什么性格,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要相对通畅,不要压抑。

三是三餐要规律,食品要安全。

二、养生的个性特点。

养生既有共性的东西,更应照顾个性的的东西,不同的人,在养生方法上必须注重差异,这是这本书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体质”概念的提出,可以更有针对行的预防疾病,减少过度治疗,不同的体质,健康标准是有差异的,一些轻微的疾病对于某些体质来说,可能就是身体对于环境变化的正常反应。

其实道理很简单,人本来就不同,后天对应的方法就应不同,千篇一律的养生办法从哲学角度上看就是错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应每一种体质,傅教授都从6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包括:主要表现(形、神),形成原因,主要优势,常见兼加体质,易感疾病,养生方法(形、神)。

例如:阳虚体质的人主要表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手脚冰凉,大便溏烂,容易发胖,月经周期长,脉象沉细等。易感疾病是肥胖、骨质疏松、痹症、慢性肠胃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痛经、不孕不育等,但不论患什么病,出现症状一定会有遇寒加重、得温减轻、舌头淡嫩、脉象沉细的寒象。

养生方法有:生活、工作中最大限度的不伤阳气,少吹空调,避免衣着过于暴露、单薄,根本不能熬夜,应 加大运动量,动能升阳,振奋阳气;万物生长靠太阳,到室外沐浴阳光,坚持下去就是养生。还可以通过艾灸、食疗、腹式呼吸等。

其他体质由于篇幅所限不在赘述。

在躯体疾病外,傅教授阐述了影响身体状态更为关键的性格、情绪问题。

傅教授说:不生病的时候,生命体验的幸福与否取决于性格、情绪;得不得病,得什么病,好不好治,很多情况下也取决于性格、情绪。许多疾病实际上就是性格、情绪在躯体上留下的深深烙印。适度畅通的七情有助于气机升降出入;郁结过度的七情扰乱气机的升降出入。好人做好事,如果纠结,也不会长寿;坏人做坏事,如果不纠结,也可能长寿。长时间拧巴、扭曲自己,在厌恶、抱怨、无奈下生存,是非常不好的,养生就是去纠结、展拧巴、书憋屈,人只能自己救自己。不论什么样的体质,只要拥有相对良好的性格心态,体质就是生命最好的载体,扬长避短,就会获得良好的生命体验。

如果想更多的了解养生,不得病、少得病,生活的健康、快乐,请阅读《中医体质养生》,它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读后感 篇2

进入中医药大学两年多了,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基础,之後还读过与专业相关的玉龙赋、标幽赋等,但就是不曾正式拜读过黄帝内经,却又总能在讲学中获知一言半语,且这些引用对所对应的病症总是描述得恰到好处,这就挠的我心痒痒的。不禁想:黄帝内经会是怎样的奇书呢?

怀着这样的心理,我翻开了黄帝内经素问。简单看过注家对黄帝内经的介绍,就开始进入正篇。

素问不愧是经典言论,一开始就道出了"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问题,并提出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又常,不妄作劳……可谓是一针见血,但这不是它最厉害的,最难得的就是找到了生命与自然的联系,并用非常通俗却又变化无穷的阴阳反映其规律。古人以阴阳论道,可敬可叹。

我认为,黄帝内经的伟大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提出理论前长期的观察探究。比如,"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的阐述就是对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概括,还有四季虚邪与脏器的对应,等等,无不体现了黄帝内经非常扎实的观察验证基础。这种发现问题,观察矛盾,寻找规律的探究精神正是每个医者所需要继承的。

很多外行人认为黄帝内经太老了,已经跟不上新时代要求了。但黄帝内经的思想偏偏是超前的,其中提出的养生之道还被到处引用,被奉为圭臬。而且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疗思想不知又比西方预防观念早提出了多少年,而且至今仍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之所以我们常称其为经典,正是其中的'很多话都是不刊之论。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学,甚至是所有医学的必读书,并不是说它囊括了所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而且它也做不到,真正值得借鉴的就是其中对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做出了基础论述,正所谓名不正啧言不顺,要论治,就要辨证,要辨证,就要审症求因。有因才有果,正是黄帝内经给出了因,才会有中华医学这个果。在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篇等篇里,黄帝内经记述了五脏六腑的基本特点;在三部九候篇、玉机真脏论篇等篇中,黄帝内经论述了切脉的部位与方法,脉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黄帝内经的宝命全形篇、八正神明篇等篇中找到了当初学习刺法灸法学时的原: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後乃存针……这些熟悉的字句让我对黄帝内经更加亲切了。另外,黄帝内经中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中心的邪正盛衰理论,合并经络,阐述热病、咳、痹、痿、厥等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减轻百姓遭受病厄之苦。

要说黄帝内经的特点,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变化",举个例子,在咳论篇中的一个问题:肺之令人咳何也?而回答是: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中,我认识到即使是一个症,也是无穷变化的,更何况治疗方法呢?黄帝内经的思想很博大,能包容,在异法方宜论篇中说到,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势使然也。东方之砭石,西方之毒药,北方之灸焫,南方之九针,中央之导引按蹻,雑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

而黄帝内经之灵枢,别名针经,大多是针灸经脉腧穴的理论,在经络腧穴学的程的学习过程中多有背诵,其中的内容让我对人体又有了新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解剖的层面上,也从中更加深刻理解了脏腑之间的联系,启发我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路:例如,讲手太阴肺经运行时,一句"还循胃口"便提示了治疗肺病时兼顾胃的调理以增强疗效的可行性。

我只是愚笨初学者,尚能有所感悟,对于圣贤前人,当然更不在话下:仲师之伤寒,金元四大家之寒凉攻邪补土滋阴,明清之温病,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内经。一部经典,竟成就了一部部新的经典,真是蔚为壮观。

事实上,黄帝内经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它还不够全面,也不够准确,但它有留白,给後人完善的可能。譬如,黄帝内经对五脏六腑具体形状位置的论述并不详尽,但後就有人在一本叫医林改错的书中进行了纠正。我很佩服医林改错的作者,但更让我敬畏的是这隐藏在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传承,这是伟大的。

书读百便,其意自见,但黄帝内经的内涵可能是我用一生也探求不完的,但很值得,不是吗?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读后感 篇3

中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黄帝开始,经由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人传承至今,算得上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就在20xx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医的拔火罐火遍了全世界,被外媒认为是中国运动员争金夺银的秘密武器,是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中医曾被认为是糟粕,也因被一些江湖术士用来招摇撞骗,使得大众对中医产生了深深地误解;相较西医,中医的诊治依靠经验更多一些,大多好的中医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医生,且中医的疗效不像西医那样立竿见影,所以大众对西医持有将信将疑的态度。

但仔细想一想,中华五千年,曾有多少大病小灾,如果中医真的不靠谱,也不会流传至今。去年就有一本《说医不二》,用轻松诙谐的漫画方式普及中医的基础知识,这本《医本正经》延续了《说医不二》搞笑雷萌的风格,但更具实操性,涵盖了41种家庭常见病解决方案,列有120个中医的经典妙方,面对小病,自己可以“懒”在家里治病。

西医有时候治标不治本,中医虽然疗效慢,但能去病灶。西医头疼治头,脚痛治脚,中医将人的身体看做一个整体,人的五脏六腑、经脉穴道是一个圆,人要是健健康康的,说明这个圆是在正常地运行,身体要是出了问题,说明这个圆停止转动或者逆转了,这时就要推动这个圆正常运转。

例如,书中提到,西医认为脚气是细菌感染,用激素药膏来抹一抹,一段时间脚气没了,但之后有很大几率会复发;但脚气在中医眼里是身体湿气过重,身体自我调节,自行排湿,所以脚气不是病更不是细菌感染,而是湿气的症状,要根治湿气就要从整个身体出发,调整身体体质;而头痛也并不一定需要治头,止疼片止得住一时的痛,但药效过去以后,疼的可能更厉害,从身体的整体来看,其实是胆经出了问题,酸梅汤就可以收敛胆火,有较好的疗效,当然最重要的办法是早睡,让胆、身体得到充足的休息。

除了好的睡眠,心态也要好,因为心病是最大的病,心病了身体肯定会病。“过思伤脾,过怒伤肝,过悲伤肺,过喜伤心,过恐伤肾。”身体出现的毛病,都是情绪问题在身体上的映射。

我们要学会放下,没有谁比谁活得更高明;我们要学会聆听和陪伴,聆听和交流是最好的治愈方法,陪伴是对家人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读后感 篇4

《中医体质养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傅杰英教授所著,傅教授,是黄帝内经的专业硕士研究生,针灸学博士研究生,中医养生专家,长期从事中医美容、中医养生、中医体质的教学及临床工作。在这本书里,傅教授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大家,人与人是非常有个性差异的,有的人月经21天一次,有的人月经45天一次,但是都能正常怀孕生子;有的人的基础血压是80/60毫米汞柱,有的人就是120/80毫米汞柱。差异不可谓不小,大家都能正常生活工作;有的人吸收好,合成代谢旺盛,恨不得喝凉水都要榨出些“油”来储存,有的人吸收差,分解代谢又旺盛,就算胡吃海塞,体重也难见增加;有的人常年畏寒怕冷,怕过冬天,有人去,长年手脚心发热,怕过夏天。这既不是亚健康,更谈不上疾病,而是反映了一个人的生命的特点——体质。

《中医体质养生》里的体质,用学术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特质。她将体质大体分为八类:平和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痰湿体质、淤血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每一类体质都有其固有的特点,我们应认识体质、接受体质、尊重体质、顺应体质、不伤体质,更应预防体质易感疾病,这是我们养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生命是复杂的,作为生命现象的体质也是复杂的,但仍有一些必要的共性规律必须要遵循。

一、养生的共性特点。养生的目的,是生活得健康、幸福,不得疾病或少得疾病。之所以人类们会产生各种疾病,原因相当复杂,除了从遗传学角度进行评判外,还和性格情绪、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性格源于遗传并由家庭和社会共同塑造,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这些都是医学、医生不容易操控和介入的,所以,我们防病治病,一定要对自己有个基本的了解,所以,本书第一讲,就是客观《认识你自己》,不管你是高官富商,白领精英,还是贩夫走卒,都需要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认识,因此,养生其实是,对于成年人生存智慧的教化,养生,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傅教授认为,单纯的躯体疾病相对简单些,医生自己一个人,就能把这些病解决掉。但养生更关键的是——调心养神,调心养神始终是养生的前提和基础,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会不自主地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会接受健康之果,不良的生活方式会结出病痛之国,这叫因果报应,很准。

养生有三个“普适性原则”,适合各种体质。

一是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各种体质都是必须的,当然怎么运动还要因人而异。

二是不论什么性格,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要相对通畅,不要压抑。

三是三餐要规律,食品要安全。

二、养生的个性特点。

养生既有共性的东西,更应照顾个性的的东西,不同的人,在养生方法上必须注重差异,这是这本书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体质”概念的提出,可以更有针对行的预防疾病,减少过度治疗,不同的体质,健康标准是有差异的,一些轻微的疾病对于某些体质来说,可能就是身体对于环境变化的正常反应。

其实道理很简单,人本来就不同,后天对应的方法就应不同,千篇一律的养生办法从哲学角度上看就是错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应每一种体质,傅教授都从6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包括:主要表现(形、神),形成原因,主要优势,常见兼加体质,易感疾病,养生方法(形、神)。

例如:阳虚体质的人主要表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手脚冰凉,大便溏烂,容易发胖,月经周期长,脉象沉细等。易感疾病是肥胖、骨质疏松、痹症、慢性肠胃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痛经、不孕不育等,但不论患什么病,出现症状一定会有遇寒加重、得温减轻、舌头淡嫩、脉象沉细的寒象。

养生方法有:生活、工作中最大限度的不伤阳气,少吹空调,避免衣着过于暴露、单薄,根本不能熬夜,应 加大运动量,动能升阳,振奋阳气;万物生长靠太阳,到室外沐浴阳光,坚持下去就是养生。还可以通过艾灸、食疗、腹式呼吸等。

其他体质由于篇幅所限不在赘述。

在躯体疾病外,傅教授阐述了影响身体状态更为关键的性格、情绪问题。

傅教授说:不生病的时候,生命体验的幸福与否取决于性格、情绪;得不得病,得什么病,好不好治,很多情况下也取决于性格、情绪。许多疾病实际上就是性格、情绪在躯体上留下的深深烙印。适度畅通的七情有助于气机升降出入;郁结过度的七情扰乱气机的升降出入。好人做好事,如果纠结,也不会长寿;坏人做坏事,如果不纠结,也可能长寿。长时间拧巴、扭曲自己,在厌恶、抱怨、无奈下生存,是非常不好的,养生就是去纠结、展拧巴、书憋屈,人只能自己救自己。不论什么样的体质,只要拥有相对良好的性格心态,体质就是生命最好的载体,扬长避短,就会获得良好的生命体验。

如果想更多的了解养生,不得病、少得病,生活的健康、快乐,请阅读《中医体质养生》,它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读后感 篇5

《中医体质养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傅杰英教授所著,傅教授,是黄帝内经的专业硕士研究生,针灸学博士研究生,中医养生专家,长期从事中医美容、中医养生、中医体质的教学及临床工作。在这本书里,傅教授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大家,人与人是非常有个性差异的,有的人月经21天一次,有的人月经45天一次,但是都能正常怀孕生子;有的人的基础血压是80/60毫米汞柱,有的人就是120/80毫米汞柱。差异不可谓不小,大家都能正常生活工作;有的人吸收好,合成代谢旺盛,恨不得喝凉水都要榨出些“油”来储存,有的人吸收差,分解代谢又旺盛,就算胡吃海塞,体重也难见增加;有的人常年畏寒怕冷,怕过冬天,有人去,长年手脚心发热,怕过夏天。这既不是亚健康,更谈不上疾病,而是反映了一个人的生命的特点——体质。

《中医体质养生》里的体质,用学术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特质。她将体质大体分为八类:平和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痰湿体质、淤血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每一类体质都有其固有的特点,我们应认识体质、接受体质、尊重体质、顺应体质、不伤体质,更应预防体质易感疾病,这是我们养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生命是复杂的,作为生命现象的体质也是复杂的,但仍有一些必要的共性规律必须要遵循。

一、养生的共性特点。

养生的目的,是生活得健康、幸福,不得疾病或少得疾病。之所以人类们会产生各种疾病,原因相当复杂,除了从遗传学角度进行评判外,还和性格情绪、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性格源于遗传并由家庭和社会共同塑造,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这些都是医学、医生不容易操控和介入的,所以,我们防病治病,一定要对自己有个基本的了解,所以,本书第一讲,就是客观《认识你自己》,不管你是高官富商,白领精英,还是贩夫走卒,都需要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认识,因此,养生其实是,对于成年人生存智慧的教化,养生,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傅教授认为,单纯的躯体疾病相对简单些,医生自己一个人,就能把这些病解决掉。但养生更关键的是——调心养神,调心养神始终是养生的前提和基础,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会不自主地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会接受健康之果,不良的生活方式会结出病痛之国,这叫因果报应,很准。

养生有三个“普适性原则”,适合各种体质。

一是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各种体质都是必须的,当然怎么运动还要因人而异。

二是不论什么性格,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要相对通畅,不要压抑。

三是三餐要规律,食品要安全。

二、养生的个性特点。

养生既有共性的东西,更应照顾个性的的东西,不同的人,在养生方法上必须注重差异,这是这本书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体质”概念的提出,可以更有针对行的预防疾病,减少过度治疗,不同的体质,健康标准是有差异的,一些轻微的疾病对于某些体质来说,可能就是身体对于环境变化的正常反应。

其实道理很简单,人本来就不同,后天对应的方法就应不同,千篇一律的养生办法从哲学角度上看就是错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应每一种体质,傅教授都从6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包括:主要表现(形、神),形成原因,主要优势,常见兼加体质,易感疾病,养生方法(形、神)。

例如:阳虚体质的人主要表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手脚冰凉,大便溏烂,容易发胖,月经周期长,脉象沉细等。易感疾病是肥胖、骨质疏松、痹症、慢性肠胃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痛经、不孕不育等,但不论患什么病,出现症状一定会有遇寒加重、得温减轻、舌头淡嫩、脉象沉细的寒象。

养生方法有:生活、工作中最大限度的不伤阳气,少吹空调,避免衣着过于暴露、单薄,根本不能熬夜,应 加大运动量,动能升阳,振奋阳气;万物生长靠太阳,到室外沐浴阳光,坚持下去就是养生。还可以通过艾灸、食疗、腹式呼吸等。

其他体质由于篇幅所限不在赘述。

在躯体疾病外,傅教授阐述了影响身体状态更为关键的性格、情绪问题。

傅教授说:不生病的时候,生命体验的幸福与否取决于性格、情绪;得不得病,得什么病,好不好治,很多情况下也取决于性格、情绪。许多疾病实际上就是性格、情绪在躯体上留下的深深烙印。适度畅通的七情有助于气机升降出入;郁结过度的七情扰乱气机的升降出入。好人做好事,如果纠结,也不会长寿;坏人做坏事,如果不纠结,也可能长寿。长时间拧巴、扭曲自己,在厌恶、抱怨、无奈下生存,是非常不好的,养生就是去纠结、展拧巴、书憋屈,人只能自己救自己。不论什么样的体质,只要拥有相对良好的性格心态,体质就是生命最好的载体,扬长避短,就会获得良好的生命体验。

如果想更多的了解养生,不得病、少得病,生活的健康、快乐,请阅读《中医体质养生》,它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读后感 篇6

关于养老防病的研究,早在孔孟、老庄学说及《内经》中就有关于养生之道的记载,而且论述甚详,历代名医的著作也有论及。由此可见祖国医学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通过养生来延长人的寿命,是很有研究价值。中医养生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与中医各科的宏观临证思维和诊治大-法有很多共通之处,所以很多中医名家精通养生之法,并有各自的独特经验。

从之前开始读中医方面的书开始,就对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疗法佩服的五体投地。

食疗也是中国古代中医上的重大贡献之一,人们常说,药补不如食补,说的就是食补对于人身体的重要性。其实我们每天都会从各种食物中,摄取很多营养成分,因为肠道,是人身体就主要的吸收器官,一日三餐又是人所必不可少的,所以食补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有时候,我们的身体还并没有到生病的地步,但是用饮食调节,能够使我们更加健康;有时候我们的身体又过于虚弱,一位的用重药根本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这个时候饮食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总之,民以食为天,而如果能在普通的一日三餐之中辅以养生之道,那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