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山中访友》的读后感

2024/05/03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山中访友》的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山中访友》的读后感 篇1

《山中访友》是李汉荣写的一篇文章,初读题目,我还以为是写作者去深山访问多年好友。直到读了第三段才明白作者访问的朋友不是人,而是山中的动物、植物、景物,大作家写得文章可真独特。

他首先拜访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古桥,我从“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度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不仅仅写出了老桥的古老,还重点突出老桥默默无闻、服务大众的品质。

之后,他踏进树林,把见到的'鸟儿、露珠拟人化,小鸟能叫我的名字,露珠能和我交换眼神,写出了他们很有灵性。连树木也望着我,成了我的知己,我靠着树,却觉得自我也成了一棵树,身上的一切,都成了树的一部分。

走在路上,作者认为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山泉捧出一面明镜,要我重新梳妆;溪流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邀我一齐唱和;瀑布是金嗓子,男高音十分有气质……

在文章中,作者处处流露出对山中一切的喜爱之情。把一种种物体给予生命,令人回味无穷。

《山中访友》的读后感 篇2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这是山中的特征之一:空气清新。

《山中访友》是访一位怎么样的朋友?是访问一位老人?作者访问的第一个朋友解开了迷底——老桥。大家想一想:老桥有什么好拜访的吗?可再仔细一思考,老桥给了人们很多帮助,天天任劳任怨。的确能说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的交流方式很特殊,他是用心灵交流。往后一看,朋友多了起来,鸟儿、露珠、树木、山泉……在作者眼里,他们有了生命,有了感情,能和人类交流了。我发现作者有双发现美丽的眼睛,有个精通各种语言的心灵。是啊,这样并不难!我们又怎么不是和作者一样,与大自然的'一切融为了一体?你走进一个花丛中,你不会陶醉在花的海洋、芬芳、清香的世界中吗?你置身在一片树林,你不会被那些青翠的身影迷得不住赞赏吗?是啊,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搁下笔,去外面走走,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青翠的树木,芬芳的花朵……

《山中访友》的读后感 篇3

早上起来,窗外阳光明媚。当我出去的时候,新鲜的空气吹在我的脸上。我很兴奋,因为我想去山里看望我的老朋友!

心情大好的我,踩着一条狭窄的石路,走进了大山。这时,一条流淌的小溪出现在我眼前,这是我第一个拜访的老朋友。啊!小溪,你在这条沟里跑了几百年了吗?你看到了多少日出和日落?世间万物都在悄然变化,只有你和山中其他风景依旧。这时,小溪发出一声巨响,仿佛在对我说:“老朋友,你终于来了,欢迎来到山里!”

告别了小溪,我要去看我的另一个朋友,老桥——。嗨,老桥!你在这条小溪上默默无闻地站了几百年了吗?你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你就像一支蜡烛,照亮别人却燃烧自己。这种精神太贵了。

风吹草动。是的,我在山里有很多朋友!你好,硬石!最后一次告别后,你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山的有趣的事情吗?你好,盛开的野花!你能再为我跳一支美丽的舞吗?嗨,一只活泼的.喜鹊!你们聊什么呢?也许,你吃的害虫比任何人都多。你好,勤劳的蜜蜂!你今天又去采蜂蜜了?那时候山里的风景好像都活了过来,跟我说着开心的话!我在山里站了很久,和老朋友在一起,不想下山。

太阳已经西斜了,我得下去了。我依依不舍地和他们告别:“再见老朋友!”回答我,是茅草和沙沙的声音。

《山中访友》的读后感 篇4

与其说作者去山中访友,不如说是赶赴一场心灵回归的神圣仪式。

——题记

“崇山峻岭”、“山清水秀”、“奇峰突兀”……这么多形容山的成语,让我们觉得山里风景优美,而《山中访友》把我们带入了一幅更加符合实际的“山水图”。

我最喜爱的是第4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一个“眼神”,一声“呼唤”,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与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作者说这片树林里的每一棵树都是他深交的知己,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仿佛每一棵树都在十分友好地望着他似的。作者靠在一棵树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他似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只留下快乐的事情。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树相融,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境界!作者与鸟儿、露珠,和树林里的每一棵树之间的亲切,和与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让我感动。一个人,与它们没有共同的语言,却彼此“融化”到对方的世界里。

在作者的眼里,山中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互相倾诉心声,似乎都是自己的挚友,从而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这种物我两忘的相容境界激起了我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也让我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