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读后感 篇1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是霍尼韦尔国际的总裁和游刃于国际500强公司的资深顾问,两个人均有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可以说是深谙此道,我想这也许是此书在全球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原因之一。故在工作之余,我用心读完了这本书。
虽然此书较适合管理者阅读或学习,但其中的许多道理及理念还是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每一部分联系到实际工作中,都是有用的。一部分是讲为什么需要执行,通过鲜活的例子说明执行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讲执行的要素,这一部分里作者阐述了良好执行力的三大要素或基石。要素一,就是领导者必须具有的七条基本行为,分别是:了解你的企业与员工;实事求是;设定明确的目标与优先级;后续追踪;论功行赏;传授经验以提升员工能力;了解自我。这一部分作者试图说明领导者执行一项工作首先必须要清楚的了解自己、了解员工、了解负责工作的真实状况,然后再确定事情的轻重缓急、工作进行中的追踪、员工技能的适时指导,最后是论功行赏,彰显组织的文化。在了解自己一部分中作者特别指出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领导者缺乏"情绪韧性"则会造成执行的巨大障碍,而情绪韧性则包括:真诚、自我了解、自我掌控和谦虚,这应该是一位具有良好执行能力的领导者的素质要求。要素二,讲要建立执行文化,良好的执行能力必须有"软件"也就是执行文化的支撑,作者认为必须使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的绩效联系在一起,通过奖励或鼓励那些正确的行为,而行为的改变则最终带来文化的改变,作者批判了那些要建立执行文化必须首先改变员工价值观的错误观念,提倡通过行为改变来实现文化改变。这一部分作者还强调了领导者的行为将决定下属的行为,说明了领导者与其组织文化的重要关系。要素三,作者强调了组织领导者的重要工作之一:人力资源工作。作者认为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工作是组织领导者必须进行的工作,不可能由人力资源部门或其他部门完全代替,只有组织的领导者才更了解自己的员工并把合适的员工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同时是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否则再美好的策略也没有合适的人去完成。作者同时提出了一些进行人才培养、选择与配置的方法。整个第二部分作者强调了这样一个逻辑:良好执行力的基础是领导者本身必须具有一些良好的工作行为或习惯,同时要做好组织的人力资源工作,知人善任,并通过对正确行为的奖励建立执行文化。在书的第三部分论述了执行力的三个核心流程,即人员流程、策略流程和运营流程。作者认为这三个流程互相联结、互相支持构成了完美的执行力,仅仅有任一部分是无法达成完美执行能力的。而在三个流程中尤以人员流程为核心。这也就是像我们一个班级中的牢固的三角作用是一样的。这一部分中作者认为必须根据组织的策略准备好质量和数量都符合策略要求的人员,对那些绩效差的人员要及时地鉴别,确定关键性的工作并让合适的人员去负责。同时作者还强调了人力资源部门应参与到策略流程及运营流程的整个过程中以促进绩效的完成。策略流程部分作者分析了策略的制定和评估过程及方法,强调要建立一个务实、简单有效的策略而不是仅仅喊口号。如果说策略流程确定了企业前进的方向、人员流程确定了哪些人参与其中,则运营流程是为人员指名路径,将策略流程和人员流程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一部分中作者强调运营流程要务实、符合实际情况,要将长期目标切割为短期目标逐一完成,要让各部门及员工了解整个目标的全貌并同时行动等。
在第二部分三个要素的基础上,加上人员、策略及运营三个流程的完美结合似乎就构成了完美的执行力。但综观全书我们发现其实这些仅仅是达成完美执行力的`方法论,而更重要的则是作者通过全书的每一个角落所渗透出来的一种思想:领导者的主动投入与参与。我认为这才是本书的核心所在。也许有人认为这样做岂不是要领导者更多的进行微观管理。我觉得作者完全没有这样的意思。作者其实也是提倡授权的,而反对的是授权后就不闻不问,只等待结果的做法。作者提倡的是领导者应该对执行的过程主动的投入进去,了解事物的本质、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只有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指导使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正如作者所说:亲自领导执行工作并非事必躬亲,或是专断独裁不肯授权,而是一种主动的投入,进行领导人原本就该做的事。
战略的真正意义在于将这些战略变成现实,否则战略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书读来平平淡淡,但却真诚朴实,将我们从缥缈的管理云雾中拉回到了地面,这应该是一次管理的本源回归,就像作者所言管理就是"进行领导人原本就该做的事",也许这才是本书的真正魅力所在。管理好一个班级,管理好一个组,管理好一个孩子,则都是息息相关,脉脉相连的。这也是我读完本书的领悟所在。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读后感 篇2
近日,翻阅了《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感触颇深,见诸下文。
执行实际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教你学会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单位和他的竞争对手之间差别就在于双方执行的能力,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在执行方面比你做得好,他就会在各个方面领先于你,执行已经成为今天企业界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执行正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而缺乏执行文化的企业将遭遇重重困难,正如柳传志所说:“决定一个企业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战略、人员与运营流程是核心的三个决定性要素,如何将这三个要素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很多企业经营者面临的最大困难。而只有将战略、人员与运营有效地结合,才能决定企业最终的成功。结合的关键则在执行。”
我认为这是在告知我们这样的道理,不能片面地看待某一观点,追求速度的同时还要想到完美。问题的关键是执行人对执行的理解,这取决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高底,对企业文化,对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的认知程度。作者还阐述这样一个观点。执行的关键是如何做到正确的执行。
通过学习《执行》一书中这么多的案例还让我感悟了这样一个观点,企业自身要有良好的执行氛围,让执行植根与企业文化中。让全体员工有良好的执行环境。执行犹如打仗,给你充足的兵力攻占某高地,没枪没子弹只能失败。执行犹如拳击,五指不握紧如何发力击倒对方。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读后感 篇3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把执行定义为一种学问,它更多的是一套具体的行为和技巧,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是一门将战略与实际、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于是,简单的道理,通过理论化的系统化的讲解,加以实例给予佐证,把执行的定义,执行的要素,执行的核心流程作了深刻的剖析。或许是因为职位的局限,经验的欠缺,或是理论知识的匮乏,不能完全领悟其中之精髓,却也开卷有益,略悟一二而自省。
书中明确提出了执行是任何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它能够帮助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得以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作者杜里在描绘他初到联信公司,认为“联信公司根本不能形成任何生产力文化”,其公司的所有流程都是一些空洞的形式,人们很少关注企业发展、提高生产力、扩展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品质等具体的问题,公司只是从工厂这一层次衡量人均小时工作成本,却没有从公司的角度考虑过真正的生产力增长。在他接任以后,立即彻底执行有效的策略,组织了一个新的团队,并带领这支团队全身心的投入到公司的日常运营中,结果使公司整体营运步入快速稳健发展的轨道,其成功的秘诀就在执行!由于对这家公司不熟悉,这里就没有办法对其进行评点,书中也没有详细的描述具体的执行策略,不过毕竟每家公司都有各自的具体情况,这里只能借鉴联信公司的实际情况来思考我们公司的状况。
执行是一种企业文化。书中提到了一个很好的观念:思考并不能使我们养成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而具体的实践却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根本意义上讲,一个组织的文化就是其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不过现在很多公司,特别是私企,公司的企业文化只不过是公司老总们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真善美”,它所涵盖的范围也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而得到了不断的扩充与延伸。“真善美”这三个字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求真,改善,尽美,可见执行的概念已经渗透到了公司的执行文化中去,而且在公司主管的宣导里有这么一句:“企业赖以生存是的纪律,纪律的维持靠执行力”。目前整个公司上下大力进行“品质年”计划。有计划,分步骤的完成品质计划,已经成功的完成了第一阶段,现在都在为99.5%的FPY目标而奋进。在这个过程中,制定战略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份优秀的战略计划就是你所希望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象是一副描述清晰的地图,应当能够给你留下足够的空间来进行调整和运营,而且只有当你真正决定采取哪些具体的行动以及将其与公司的人员和运营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执行方案。
一份真正有效的方案应该由执行者来指定。在制定计划时,不能胡拼乱凑起一份计划,然后等待着奇迹的发生。一开始就要有明确的目标:你希望达成什么目标?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改进?这项计划对我们的真正意义在哪里?目标越详细清晰,取得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者是没有征得实施者认同的目标,却只会把公司引向糟糕的局面。在制定长期目标的同时,必须对其进行分解,考虑如何在短期或中期获得阶段性的成就,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任何战略的基石,是实现长期目标的重要保证。“二五规划”是我们公司的中期目标,“品质年”只是公司战略目标的一部分,品质年又分为两个阶段,当前我们处于第二阶段,需要我们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制定新的计划,计划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同时要善于评估计划。阶段性的评估可以帮助对当前的情况和企业发展阶段有着更好的了解,同时对计划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战略规划必须以适时的方式进行,它必须与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结合起来。很多企业,或者说很多计划的失败原因都在计划的实施者有没有对自己的企业或是计划的执行能力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估。对于制造型的公司来讲,如果制造部门的人员不知道如何改进工厂里的流程,就无法实现客户们要求的成本和质量标准,最后也就没有能力与供应链上游成员共同合作以降低成本。当前公司要求到今年的8月份实现FPY达到99.5%,为了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已经制定了计划,明确了方向,那么就要考量一下:是否已经建立的完善的流程,当前要达成目标的条件是否已经具备,(包括软硬件)?是否具备了合理的人才储备?所要努力和突破的地方分别有哪些?应急措施是否已经完善?可调整的空间是否合理等相关问题。战略的执行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书中提出了关键的一点,就是跟进!跟进是执行文化的核心,所有善于执行的人都是带着宗教般的热情来跟进自己所制定的计划。很多公司都是没有及时跟进而白白浪费了很多好的机会,这也是执行不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领导们的工作只是从上到下地传达数据指标,或是只需站在一旁进行战略性的思考,用你的远景目标激励员工,把具体无聊的工作交给员工,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思考方法。执行不只是一个战术问题,它应该融入到一个公司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它的战略、目标和文化等各个层面。组织的领导者必须是积极的执行者,必须切身的融入到战略的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和细节中去,通过建立一种及时的跟进的机制,能够确保每个阶段目标的实现,能够确保人们执行自己的预定任务,而且是按照预定的时间表,迫使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工作的进展。战略的达成之后,就要谈到奖励。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奖励制度,即将奖励和业绩直接联系,且认为是建立执行文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目前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提到了这,但能做到的几乎没有几个。奖励系统必须导致正确的结果,在进行评选的时候,不能把数据作为惟一的标准,同时应该考虑到人们在工作中的具体行为。好的奖励制度能够让一部分的员工继续游在上面(那些完成了自己目标的),而有些员工则沉了下去。当组织中大部分员工沉下去的时候,这个组织也就开始面临沉没的危险。总之,设定明确的目标,指明具体的执行步骤,选择合适的人执行正确的事情,保持及时跟进并适时调整而后给予合理的奖励的执行文化,才能使得战略计划得以达成。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确实是一本真知灼见的书籍,书中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都是作者管理的宝贵经验,掩卷遐思之余,不见得都有醍醐灌顶之效,但却也是点拨颇深,相信对以后的工作定有帮助。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读后感 篇4
执行力建设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最重要的“软件”,堪称企业的CPU。拉里博西迪认为,同区域同行业的企业出现竞争时,他们之间取胜的最有力武器就是执行力,因为双方执行能力的差别将直接导致竞争结果。通过学习《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使我对企业执行力的建设和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我认为,执行力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一个企业想要长盛不衰,加强企业的执行力建设就是重中之重,也就我常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执行是把思想变成现实的唯一渠道,马克思提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蓝图,也是人类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近两世纪以来,许多人为了这一目标抛头颅、洒热血,一直在忠贞不渝地实现着这个构想,在永不停止地执行着每一个正确的决定。我们随意调取一家世界500强,最初的企业战略和规划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提出的,但最终把战略和规划转化成效益和效果的是成千上万的员工,这些靠的就是合理的执行机构、高素质的执行队伍、健全有效的工作制度、与时俱进的管理团队。
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基础。根据管理学原则,管理模式即部门的划分要取决于企业的战略、规模和区域等情况,首先,按能划分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如总裁,副总裁,生产、销售、财务,销售又可以分为市场研究、广告宣传、销售管理等;其次,企业分布于不同区域时,其区域与一级职能部门是对等的,同时也存在着领导和指导关系;第三,如果客户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那就要按客户来划分,比如银行和保险业,可以设立大客户部,这个部一般直属于总裁直接领导。无论采用何种模式,落实企业的战略、实现领导意图、达到经营目标才是关键的,而且要保证实现利益最大化。
团结高效的管理团队是提高执行力的核心。企业战略制定后,要将规划变成现实,第一步就是要让管理团队全面了解公司的战略意图,我们经常讲“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所以建设好企业的管理团队是执行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执行决策、完善决策的中坚力量。在企业的建设中,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加快培养塑造。只有企业的高层、中层干部拥有了执行力,牢固树立高效执行就是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企业主“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成必优”的效果,特别是企业建立初期,加强这方面的尤为重要。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这方面的建设一刻也不能停止,要随时避免出现“执而不谋、谋而不行、行而无力、力而无果”等顽症,进而提高企业的运筹能力、运作水平和运营效率。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提高执行率的前提。要任何一个执行系统中,人永远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企业员工队伍素质直接决定执行力的强弱,决定每一项决定是否能顺利传达到位。当前,任何一个企业从成立开始,就要始终坚持对员工进行执行力培训,要从以及五方面强化员的执行力:要让员工明确自己应该干什么。企业下达的指令要明确,如果任务指令不清楚,员工只能按照自己以前的方式和理解去执行,这样指令肯定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是要让员工知道怎么去落实指令。企业招收员,要全面开展岗前培训,同时,对于换岗的也进行适应性培训,不能让员工尝试着去做一件自己没有从事过的工作,想干却不知道从何下手;要顺理所有关系。要制定一个管理系统时,要避免相互交叉,要创造好的执行环境和条件,不要人为制造执行障碍;要让员工知道明确的目标,也就是执行决定的前后因果,让员工干有方向、干有目标、干有期望、干有所得;要让员工明白,错误、延误决定所带来的后果,这个后包括公司对自己的惩罚,使员工有紧张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培养素质责任。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保证。建立健全执行力建设的考核奖惩办法,将企业执行力建设工作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建立执行力建设的导向制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任用人品正、有办法、干实事、能吃苦的人,有了示范带动作用,才能使全体员工步入士气高涨、人人争先的良好状态;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将所有工作进行量化,建立科学的衡量评价标准和奖罚机制,明确合理的考核指标合理,推行全面责任管理,实行全面绩效考核,严考核,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评价和考核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当前,各行各业都建立了问责制度,要让员工明白:“不干不行,干不好也不行”,要定期对执行力高的人进行表彰,同时对让那些执行不好,执行不到位甚至不执行的人进行问责,让他们脸上无光,甚至开出。要有专从事考核的机构,对工作不力、没有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启动问责程序对主管进行严格问责。
企业文化是提高执行力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可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同时对提升企业执行力起到强基固本的作用。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要定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要让企业文根植于全体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