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篇1
已经是第二次阅读韩兴娥老师的这本套书了。八年前读过她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被她大刀阔斧式的改革精神所折服。20xx年的暑假,在河南长垣一中由教育时报主办的教师成长学院里,跟韩兴娥老师学习了一周,成了她的一名海派徒弟。去之前,主办方寄给了我们她新版的两本书《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I》和《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II》,再一次被她的高超技艺吸引。
书中的韩兴娥老师聪明、善思、干脆,有思想、头脑,不甘平庸,开拓创新的研究精神深深地折服了我。书中她这样说自己,而且她也在许多场合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个笨老师,但我的学生没有一个后进生。这样的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却走在海量阅读夫人康庄大道上,乐此不疲。近20年来矢志不渝,带领她的团队、她的徒弟们,指挥着千千万万的海内外的学子们踏上阅读的快车道上。总结起来,韩老师的以下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一、大刀阔斧的创新精神
韩兴娥老师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她认为单文本教学容易枯燥无味,极易被学生厌烦,所以从海量阅读的教学中让学生识字、写字、阅读。这样的方法举三返一,让学生见多识广。既避免了教师教学的单一性,又避免了学生学习的枯燥。韩兴娥老师这样的教学理念跟语文课程标准是一脉相承的。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韩老师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摒弃了单篇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海量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
韩兴娥老师跟我们一样,一样的普通,她开始所在的教学班的生源,也是一般的家庭子弟,但跟韩老师学完小学后,她的学生走进初中乃至高中后却个个出类拔萃,这就源于小学时候打下的广博的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韩老师潜心研究海量阅读近20年,探索出了海量阅读的一条阳关路。若不是她个人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又怎能采撷到海量阅读的精华呢?韩兴娥老师教学相长,自度度人,练就了极高的文化修养,集文学、历史、地理、政治为一身的多学科素养。难怪语文名师武凤霞听完韩兴娥老师的《滕王阁序》后惭愧地说:“韩兴娥,听了你的课,我都觉得自己是个没文化的人了!”我们知道,武凤霞老师在阅读教学,特别是单文本教学方面造诣匪浅,如果把武凤霞老师的单文本阅读教学比作是好看的“凌波微步”,那么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法就是一招制敌的“降龙十八掌”。
三、扎根课堂的简约精神
韩老师的课堂简约而不简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跟我们一样,善于使用一些“小伎俩”、“小恩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制作班币,表现的好的就发。根据不同问题的难易程度,分发不等额的班币。最后的班币兑换书籍等学习用品。她利用家委会的力量,鼓励学生,爱上读书,迷上读书。韩老师的课堂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力,有的是一次次智慧火花的碰撞美。做她的学生,也是一种幸福。记得韩兴娥上的一堂《宋词的教学》,韩老师通过一节课20首古诗词给我们呈现了这类课例的方法和流程。使我们大为吃惊的是,韩老师竟然把中国的历史、唐宋文学变成一首首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童谣。韩老师引导学生将古诗词的教学同中国的历史、文学史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学习海量阅读的同时,又深深进行了一次“大语文”的教育!
这本书同样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和收获。
一是加深了对海量阅读的认识。
1、海量阅读的精髓在于“海量”,一节课中老师准备的材料要丰富,要多角度,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可以少讲。老师应该尽最大努力地克制自己少讲,让学生多读,才是海量阅读课例每一节课内应有的常态、应有的现象。
2、海量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的文本,对文本采用“不求甚解”处理。
3、海量阅读通过阅读“课内”的途径解决我们课外做的事情,大手笔。
4、海量阅读极大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避免了常规单文本阅读教学的重复、烫剩饭等慢、低、繁等诟病。 这种看似不求甚解的粗略化阅读,恰恰呵护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读书的渴望,这是“取法乎上”的教学策略,与传统的精细化阅读教学并不冲突。从韩老师的所教过学生反馈来的信息来看,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仅是高屋建瓴的迂回战术,更是对学生的初、高中,甚至一生打下阅读童子功最好的办法。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生生都达到这个目标,是很难完成的。唯有海量阅读,课外阅读课内上,这样的教学策略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不二法门。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做到了,她的教学特点是与我们的新课标高度契合,与我们所倡导的学科整合、大语文是密切相关的。
二是刷新了我对自身成长的认识,为自己未来几年的规划指明了方向。首先,从导师韩兴娥老师身上我知道,一个名师的成功绝非偶然。只有你沉下心来教书,根据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识体系、自己对学科的理解、自己学生的学情建立起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就像韩老师,她不喜欢死扣教材,她想让她的学生通过海量的阅读,在量绝对大、面绝对广的基础上积累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历史素养。我在想,韩老师用她的经历在告诉我们,她“这么笨的老师”,都可以教出“没有一个差生”,不是让我们一味的模仿她,而是用她的成长经历启迪我们:做教育要踏踏实实的,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形成自己的风格。其次,要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当成终身为之奋斗不息的职业。韩兴娥老师同余映潮、吴正宪、武凤霞、王彩、黄厚江琴等名师有个共同点:不断学习、不断磨练、热爱这份事业。我读过不少名师的故事,他们无一不是在近乎地狱、魔鬼般的磨课中慢慢走出来的,他们何尝不是吃过许多苦头,也何尝没有经历过失败呢?想想自己,面对困难,总是选择逃避,推脱,是惰性、不思进取挡住了自己前进的步伐。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个不断挑战的过程,就算失败也是一次成功的挑战。我相信这句话的价值所在。韩兴娥老师的案例告诉我,这句话是正确的。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篇2
早就听说过韩兴娥老师的名字,只是一直没有很好的去感悟她的教育教学。这个学期,学校领导把韩兴娥老师《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发到了我们老师手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细细品味起来,当我一页一页、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往下读时,我发现《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韩兴娥老师用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她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读此书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我的教育观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在书中,韩兴娥老师的“气定神闲笑对一年级新生”、“写话、作文教学”、“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几个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韩老师的“高深之处”,就是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读”。通过大量的阅读,连我们学生觉得最累的作文对于韩老师的学生来说都好像是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看到学生写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真让我觉得自叹不如。韩兴娥老师朴实的语言,朴实的教学方式告诉我们:老师的“精讲”,让学生一遍遍的重复性的作业,以及老师疲惫不堪的批作业,使语文教学变得苦、累。而真正的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
现在想来,其实学生不爱读书是不是和老师的引导有关系呢?回答是肯定的。就拿我现在班级学生来说,一学期结束了,可在朗读上效果并不好,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过不了口语这一关,很多上课的时间都在“讲”而不是“读”,因为不能耽误了进度,所以往往因赶进度而忽视了朗读,只顾讲课了,而在学生读不好的基础上讲课,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朗读当作业让学生在家读书的话,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读。我也觉得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朗读,然后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在“精”而不在“多”。
“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
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韩老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其中追寻心平气和的9月中“让课堂静下来”让我获益匪浅。我也由此学到了很多。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安静,可是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呢?老师声嘶力竭的批评、敲桌子等只能获得一时的平静。韩老师认为:老师说话太多、声音太大不利于创设安静的氛围,老师吵、学生闹,一上课老师就亮开嗓门,以后要求学生安静就很困难。老师手指黑板时学生念、一根手指表示念一遍、手放下或背后表示停止、聪明的孩子能跟随老师的指示看黑板、看书,全班教一个学生(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有的学生在集体学习时不抬头、不张嘴,老师指名让他念他一般不会,如果一遍一遍的教他,其他学生就乱了,对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教与不教都不符合面向全体的原则,韩老师的妙招是:全班同学教他三次,于是老师领读一遍,全班齐读三遍;再次让他读,如果不会,让全班学生再次教他三遍。这种情况下那个头不抬、嘴不张的孩子也会跟着念的。)韩老师还采用了很多方式、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令行禁止。这些方法真是又简单又有效。“定能生慧,静能通神”其实就是要强化一个观念;安静。通过阅读此书,我及时地把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了我的课堂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篇3
工作之余,我精心阅读了《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 韩老师的海量阅读实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我知道了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积累。
在今后的读书方面我觉得有几点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让学生把阅读当做消遣,当做生活之必需,一日不可缺。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想方设法哄着孩子爱读书。
二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像韩老师那样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个人阅读某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老师抽查。阅读之前,提出严格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理解文章大意。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具体字数不限。
三是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韩老师在逐句逐篇地听过学生朗读之后,从中选出读得多、读得熟的学生当“小老师”,并为之佩戴“小老师”证卡。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
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老师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喜欢阅读。因为没有阅读,就不会有通过阅读而激发的思维,就好比一块整理好的土地,却没有种子往上播撒,那它就不会有收成。所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是我们所有教师不懈地追求。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篇4
最近读了韩兴娥老师编写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文中韩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示了她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读此书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我的教育观带来了更多的启迪。这本书既没有精彩的语言,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但韩老师所展现的一些方法,简单而又实用,尤其是“气定神闲笑谈一年级新生”、“写话、作文教学”这两个章节正好为我现在所任教的低年级提供了帮助,让我对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了信心。
一、让课堂静下来
“定能生慧,静能通神。”韩老师告诉我们从入学开始我们得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手段,强化一个观念:安静。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安静,可是应该怎样教育这些活泼爱动的娃娃们呢?这也是我经常思考并为之头痛的问题。面对着吵哄哄的教室,即使我声嘶力竭的批评或是用手中的教鞭不停的敲打着桌子,也只能获得一时的平静。静下心来想想,其实老师说话太多、声音太大反而不利于创设安静的氛围,一上课老师就打开话筒、亮开嗓门,以后要求学生安静就很难。所以,我要求自己轻言细语、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们交流。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受韩老师的启发尝试了多种教学组织方式,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比如:1、念儿歌。通过一首首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记易背的儿歌提醒孩子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如:上课读书、听课前背诵《做得正》做得正,像口钟。站得直,像棵松。走路时,挺起胸。写字前背诵《爱护眼睛》。写完字后背诵《谁把文具送回家》等。只要老师先起头,所以孩子都跟着有节奏的背起来,教室里刚才的吵闹声也随之转化成了动听悦耳的读书声。比起枯燥的教导,孩子们更喜欢这种方式。2、听轻音乐。在上课前,放上一小段音乐。这是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学习的一种好办法。上课铃声响后,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孩子满头大汉、气喘吁吁的跑进教室,虽然已经回到座位上了,可从脸上兴奋的表情里不难看出,他们还沉静在刚才激烈的游戏当中。此时,如果马上上课,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何不让他们静静聆听音乐,平复一下情绪,将他们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来呢!当孩子们在课中休息或书写时,我也习惯放上一段音乐。一首首优美的钢琴曲、交响乐响起时,不仅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能自觉的保持安静。如果发出一丁点的吵闹声,都会视为不和谐的音符。
二、低年级写话晚起步
“阅读要早,开笔要迟”,这是韩老师一直奉行的理念。清朝名将曾国藩也不让儿子过早地作文。他认为儿童的精力应花在读书和背诵上。书读多了,需要表达的时候,自然会表达的。我非常赞同他们的观点。有的老师急于求成刚教完拼音就要求孩子们写句子、写话,到了一年二期又忙着布置日记。一年级孩子那双嫩嫩的小手写字很慢,写会课本上要求默写的生字已经不容易了。再要做这些,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几乎都是依赖家长,有的是家长念一个字写一个字,不会写的字还得告诉他们该怎么写,笔顺甚至都教错了;有的干脆由家长代劳了,家长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出来的东西语言成人化,缺乏童趣。说实话,再读此书之前,我也跟风似早早的就开始布置写话的家庭作业,交上来的作品,有一部分孩子写得相当精彩,我还满心欢喜。可到了课堂上再让他们写一写,却是语句不通、错字成堆,完全是两个样。由此可见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不必太早,大量的阅读、背诵更重要,也就是韩老师书中提到的“课内海量阅读”。于是,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正尝试着在学习教材的同时,集体背诵《日有所诵》上的儿歌、古诗,一天一背一首,有精力的孩子不拘泥于一首鼓励往后背。背得越多,奖励的奖品越多。要相信一年级小孩子在背诵这件事上个个是“天才”。我想,一定要充分挖掘孩子们的背诵潜能。另外,我还会每天抽出部分时间,给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秀的读物。通过班级QQ群与家长交流,给他们推荐适宜现阶段所读的书籍并鼓励家长们每晚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总之利用各种手段让他们爱上阅读。正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我相信有了厚厚的阅读积累做铺垫,不愁他们写不出精彩的语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读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韩老师的教学方法借鉴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让课堂教学变得简单、充满智慧。充分利用课内时间进行“海量阅读”,多让学生积累一些知识,做到日积月累,一步步登上阅读金字塔。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篇5
请勿笑我孤陋寡闻,知道韩兴娥这个名字,还是在今年的6月份。
一次偶然的机会,翻看新近的教育时报,看到了上面登载的韩老师“课内海量阅读”的专题报道。透过文字的介绍,仿佛亲眼看到韩老师的孩子们在课堂上高谈阔论、旁征博引,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学生没有家庭作业,却个个成绩优秀,孩子有了快乐美好的童年,教师有了轻松愉悦的心态。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辉煌图景诱惑着我,让我怦然心动,看到报道后面附有韩老师的作品《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马上网购了这本书。趁着暑假的空闲时间,每晚阅读数页,时至今日,终于读了半本。
最为欣赏的是韩老师关于阅读的理念: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
这即是韩老师所谈到的“鲸吞。”为达到此目标,韩老师从一年级进行大量阅读实验,至学生上完六年级时,他们的阅读量大得惊人:
一年级孩子们读《三字新童谣》《读儿歌识汉字》《日有所诵》《好妈妈儿歌四百首》《弟子规》《增广贤文》《拼音报》等;
二年级孩子们读的有不同版本的语文课本,《二年级古诗》《国学启蒙》《语文经典读本》等;
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就已学完小学6年的12册语文课本。中高年级读的书目有《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论语》《道德经》等,当然我所列出的这些只是不完全统计。难怪韩老师的爱徒们个个都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有此“厚积”,怎不“薄发”呢?
韩老师倡导有教无类。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后天的影响各不相同,学习的速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差别。她的“海量阅读”不强求达到同一标准。她根据每本书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星级标准”,对部分学生降低要求,即使学生达到“一星级”的目标,也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她坚信:那些“慢”孩子、“懒”孩子,在“举三反一”“举十反一”的过程中总有头脑开窍的那一天。第一轮实验,她用了两年的时间消灭了学困生。从三年级开始,考试基本上能达到100%的优秀率。
韩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海量阅读”的道路上,能飞的要让他们飞起来,能跑的要让他们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能爬的爬起来。这不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吗?多几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许多好孩子。
最让我叹服的是韩老师在教学上的创新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教学难题,她总是锲而不舍,千方百计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如:面对闹哄哄的一年级课堂,她利用自己编的儿歌小册子让学生在诵读中识字,有事可做不但让孩子们静了下来,也让阅读从开学的第一天就驶入了正道;在识字写字的教学中,利用韵语识字、描空心字识字、编故事识字等;以填空题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以归类的方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由分散转化为集中,以创设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将记忆的知识学以致用……在我的眼里,韩老师就是一个智慧锦囊,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得倒她。
通过阅读,韩老师在我心中竖起的形象是朴素的,是我们教师队伍中无数平民的化身,她用亲身的经历使我们相信“课内海量阅读”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她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们习得了更多的推行“课内海量阅读”的方法而不至于走弯路……
文末,发自内心地说一声:可敬的韩老师,感谢您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这些舵手会在您这盏灯塔的指引下,将孩子们摆渡到幸福的彼岸!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篇6
课题组给每位语文老师发了一本韩兴娥老师写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这本书。一看书名我便迫不及待地捧读起来。
当阅读完整本书,我为韩老师深深折服。她的语言平淡,没有很多修饰的成分,但她的精神却感染着我。她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她不囿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数年来一直锐意改革,在自己所任教的.班上进行“课内海量阅读”的实验。在她的课堂中,学生的朗读个个绘声绘色,童真童趣、童言稚语非常可爱。她的学生没有一个不爱读书的。
还记得到韩老师的学校去参观,她的课堂就像书中韩老师的一个学生写得一篇作文《我们班里乱哄哄》那样,“乱哄哄”的。说得“乱哄哄”不是指班级里同学不遵守纪律,而是上课时大家各做各的事,有的读书,有的写字,有的背诵……在她的课堂里,语文教材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各种课外书籍才是孩子们的书籍的大海。孩子不必要啃食那早已被啃食得无味的教科书,而是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的进度与程度自主阅读。
记得参观时发现韩老师的教室门后,张贴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表格,上面贴着形体各异的星星、笑脸,通过读书,我才详细地了解到那是韩老师为孩子们制定的一系列的奖励制度。韩老师班中学生的家长也积极配合着老师的“海量阅读”,在家中他们常进行亲子阅读,父母就算再忙也会抽出空隙或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或给认字不多的孩子大声朗读故事,或进行相互讲故事。久而久之,学生之间也从玩伴变成了书友,他们都以读书为乐。
一次次地翻阅《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这本书,我的内心很不平静。自己也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语文教师,而我们的课堂始终都是围绕着一本教材,学生每天都在啃食那被咀嚼过无数次的“骨头”,对他们而言,文字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吸引力。他们觉得没意思,所以课堂上就出现了开小差、说话的现象。有时为了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拼命地挤占学生有限的休息时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经常责怪学生不愿意看书,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陪着孩子一起阅读呢?自己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有多少?如果我们也能给学生创设像韩老师那样一个阅读的环境、氛围,提供阅读的素材,老师与学生一起研读,家长与孩子一起亲子阅读,那我们的学生肯定也会爱上快乐阅读。
现在,我们也组建了“书香课程建设实施策略的研究”课题,我们要像韩兴娥老师学习,带领着学生远离苦不堪言的作业,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为孩子们的书香人生奠定基础。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也踏上了阅读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