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2024/04/22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篇1

在这个世界上竟存在着德兰修女这样的奇迹——她直面墙外的地狱,为了帮助那些被称为穷人都奢侈的人们,不惜面临可能失去修女身份的风险走出修道院,凭着瘦弱的双手和微薄的物资,帮助了一个又一个陷于苦难的人,一步步创立一个个慈善机构。她的。事业如今已遍布全球,被感动的人们或是加入她的队伍,或是给她以支持。

为了回应耶稣在十字架上那声替穷苦者喊出的呼召,她不惧蛆虫和污秽,不惧仇恨的目光,不惧恶意的揣测,不惧一无所有的可能,不惧宗教间的差异,以自己的一生去追随他的道路。

她将自己全然交付给神,倒空了自我的幻觉,神因而得以充满她,她身上便展露出天堂般的光芒。她是如此耀眼,许多人因她看到希望,回应了她传递的号召,去帮助更多的人。

她看似卑微实则伟大,看似愚蠢实则智慧,看似弱小实则强大。她崇高,却又平易近人。她是一座桥梁,人们得以在她那里找到通往天国之路。她以自身行动呼唤我们和她一起追随耶稣,在各自的朝圣中照亮别人,也发扬人类灵魂中蕴藏的神性。

她面对这世界的深重苦难,没有选择沉沦于悲伤,也没有选择以仇恨灼伤他人,更没有逃避到幻境中,而是选择以爱去直面。她所做的看似有限,但她传达的爱是无限且有力的。她看到社会不公时内心可能也愤恨过,但她没有以恨的力量革命,而是以更博大的'爱去治愈深陷伤痛的人们,因她深知失控的仇恨会将人引向毁灭。

她看到我们现代人已经严重被框架所束缚,成为工具的奴隶,所以她很小心地让她的机构不要显得那么"官方",保证给予者和受助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这也是她的智慧所在。

她的爱单纯得像孩子一般,只是想把糖分给所有人。没有区分和前提条件,博大、平等。在天主面前,只有孩子不会因羞愧而躲避上帝,而是爱着他的亲人。

真正的贫穷是心灵的贫穷,是被抛弃、被忽视的感觉。在她看来,人们只有愿意彼此帮助,身心的贫穷才会消失。帮助是平等和双向的,给予者留下了照顾收获了喜悦,受助者留下了祝福收获了照料。暂时弱小的人们因别人的帮助而强大,他们又去帮助和他们一样暂时弱小的人,并坚信大家终会走向强大,因奉献而向神靠近。

她在爱中行走,本身便成为了行走的奇迹。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篇2

20世纪,有一位让世界为之惊叹的人物,她就是《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中的主人公——德兰嬷嬷,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怎样爱别人,怎样宽容别人。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描写了德兰嬷嬷非常奇妙的一生:在还没有成为修女之前,她就立志成为一位帮助穷人的人。她信仰基督,后来成为一名修女。36岁时,她听到了神的旨意,让她帮助全世界的穷人。两年后,她获得了罗马教皇的许可。此后,她创办了修道院。德兰在各国奔走数十年,建立200多所儿童之家麻风的疾病收容所等。她把爱撒向世界。

嬷嬷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很多大的公司巨子给她捐钱,她却用来全部捐给印度穷人。1997年,德兰嬷嬷在仁爱修女会总部安然去世时,她走后所有的财产仅仅是三套衣服、一双凉鞋还有一张耶稣受难图。她把一切献给了穷人。

德兰嬷嬷使我懂得了,穷人也是有价值和尊严的。嬷嬷认为,饥饿的人所恳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的,不单是衣服。他们更需要爱、关心、接纳与认同。老年的德兰嬷嬷长年为心脏病所困,但她却能以一颗残缺的心去包容整个世界,她虽然不良于行,却能够跋涉千山万水,走遍天涯海角。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她心中有爱,有大爱。

德兰嬷嬷在演讲中说:“当别人对我说,修女们并没有开展一些伟大的工作,其实他们正默默耕耘,做着一些小事。我会对她们说,就算她们透过这些事情只能帮助一个人,也是值得的。”

有一首赞颂德兰嬷嬷的诗:

因为有了她,这个世界感受到了母亲般的爱。

因为有了她,这个世界变得温暖。

她是伟大的女性,她是伟大的`母亲,

她就是忒瑞莎嬷嬷。

德兰嬷嬷将她想献的,能献的都献给了世界。她为了爱,耗尽了自己。她看上去那么柔弱瘦小,然而在她身上,却充满何等强大的的尊严与力量。

爱是最高超的道,爱超越一切,是各种美的的灵魂。其它的一切最终都会消失或终止,但爱会留下。《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迪。嬷嬷用她奇妙的一生告诉我们:她用毕生的时间去爱穷人,让人们懂得,穷人也应该被爱,被尊重。德兰嬷嬷是一个能点亮你我心灵的人,我从她身上学到,我们需要接过她手中传递爱的火把,照亮自己,照亮别人。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篇3

刚刚读完《德兰修女传》就发现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现在能深深的体会到作者想要描述的那个人的一个心境和做事风格。同时也能感同身受在其中。

当德兰修女第一次去救一个人的时候,要知道那是一个非常非常脏的老人,满身都是污垢,而且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而且就快死了。要抱这样的一个人,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勇气,意志和力量。但是德兰修女做到了,为穷人中的最贫困者服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仅仅有爱心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极大的耐心和无私的爱。

当今社会上的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当然了,我说的也不是绝对的,但是总是能有那一部分人就像一个老人摔倒了,现在舆论都不敢去扶,生怕老人家扶起来后直接赖着不走。首先第一时间的是拿一个机照拍了下来再去搀扶,还有的人视而不见很冷漠的就走了,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当然这也不乏为有的老人的就是为了这个摔跤而赚钱的。后来我觉得有句话说没文化很可怕,但是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更可怕。德兰修女就是凭着自己信仰一直走到最后。她觉得所有的行为都是上帝的指引,她只是来实践的。同时也认为自已是基督手中的一个工具,每天努力做一点点小事儿就会离开。这种深厚的谦卑特别值得我们好好领会。在姆姆看来认识自己,也就意味着认识上帝,因而这种对自我的认知,能够帮助我们心存谦卑。

当我看到姆姆离开我们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但是在姆姆看来,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生命的延续。

就这个话题,我们上个星期五读书会的时候也讨论过。当时说的就是有一本书上我看到说当人们去世的时候,这种物质痛大于生孩子的痛十倍。这时候,有一个同学就站出来说,请你不要把这种恐惧强加到我们身上。当然了,她也是好心去提醒我不要让痛苦的感觉停留在身内。其实是我还有后半句的话还没说完,当我们人生有信仰的时候就不会惧怕死亡,正如姆姆所说那样的。

还有一段姆姆说的“你若要爱人,首先要爱你的家人,同样你如要爱神,也要首先爱你的家人,通过爱你的家人来爱神,然后通过爱你的邻人来爱神,家是你爱人的起点也是你爱神的起点。涟漪就是这样扩展的,那更大的波浪也是这样开始的。”

这段文字对我也触动很大。首先要爱我们自己,同时有能力在爱我们最亲近的家人,邻居和身边的朋友,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我们再来爱众生。这也是我需要践行的路。

德兰修女在爱中行走,就是这么一个瘦小的女子却做着这么伟大的事情。她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效仿。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篇4

在这个世界上竟存在着德兰修女这样的奇迹——她直面墙外的地狱,为了帮助那些被称为穷人都奢侈的人们,不惜面临可能失去修女身份的风险走出修道院,凭着瘦弱的双手和微薄的物资,帮助了一个又一个陷于苦难的人,一步步创立一个个慈善机构。她的事业如今已遍布全球,被感动的人们或是加入她的.队伍,或是给她以支持。

为了回应耶稣在十字架上那声替穷苦者喊出的呼召,她不惧蛆虫和污秽,不惧仇恨的目光,不惧恶意的揣测,不惧一无所有的可能,不惧宗教间的差异,以自己的一生去追随他的道路。

她将自己全然交付给神,倒空了自我的幻觉,神因而得以充满她,她身上便展露出天堂般的光芒。她是如此耀眼,许多人因她看到希望,回应了她传递的号召,去帮助更多的人。

她看似卑微实则伟大,看似愚蠢实则智慧,看似弱小实则强大。她崇高,却又平易近人。她是一座桥梁,人们得以在她那里找到通往天国之路。她以自身行动呼唤我们和她一起追随耶稣,在各自的朝圣中照亮别人,也发扬人类灵魂中蕴藏的神性。

她面对这世界的深重苦难,没有选择沉沦于悲伤,也没有选择以仇恨灼伤他人,更没有逃避到幻境中,而是选择以爱去直面。她所做的看似有限,但她传达的爱是无限且有力的。她看到社会不公时内心可能也愤恨过,但她没有以恨的力量革命,而是以更博大的爱去治愈深陷伤痛的人们,因她深知失控的仇恨会将人引向毁灭。

她看到我们现代人已经严重被框架所束缚,成为工具的奴隶,所以她很小心地让她的机构不要显得那么"官方",保证给予者和受助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这也是她的智慧所在。

她的爱单纯得像孩子一般,只是想把糖分给所有人。没有区分和前提条件,博大、平等。在天主面前,只有孩子不会因羞愧而躲避上帝,而是爱着他的亲人。

真正的贫穷是心灵的贫穷,是被抛弃、被忽视的感觉。在她看来,人们只有愿意彼此帮助,身心的贫穷才会消失。帮助是平等和双向的,给予者留下了照顾收获了喜悦,受助者留下了祝福收获了照料。暂时弱小的人们因别人的帮助而强大,他们又去帮助和他们一样暂时弱小的人,并坚信大家终会走向强大,因奉献而向神靠近。

她在爱中行走,本身便成为了行走的奇迹。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篇5

看完书的那一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真的难以想象世界上竟然有这样一个颗伟大的灵魂。她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闪烁着最灿烂的光芒,再名贵的宝石在她的面前都将暗淡无光。

德兰修女一生所给予人们给与世界的爱久久盘旋在我的内心深处,挥之不去。她一生在爱中的行走,见证了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真爱,一种来自上帝的爱。用娇小羸弱的身体发出最后一点爱的光芒。不停的去爱不停地去给予,直到成伤。在见证爱的同时也深深的刺痛这个世界,刺痛了人们的冷漠和灵魂深处的寂寞。德兰姆姆本是一个在高墙内享受鸟语花香的修女。修道院的高墙把加尔各答分隔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高墙内是鲜花与绿草,是美丽和优雅,是高贵和体面,是安全和舒适。而高墙外,却是混乱是流浪,是贫穷是疾病,是饥渴和奄奄一息的垂死。离开和舍弃是需要勇气的,难道只是嘴上说说吗?不,绝不是。德兰姆姆的毅然舍弃,她走出修道院最后的一瞥,已经吹响了爱的号角,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爱的呐喊,这个娇小的躯体内来自上帝的爱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很多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爱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他们被德兰那美丽光芒所温暖和照亮。爱是让人跳跃的力量。很多在路边垂死的人,他们说他们一生活的像个牲畜,死时却像个人。像人一样有尊严的死去。很多的病人他们被遗弃在社会的角落,被人们恶毒的诅咒着,然而德兰姆姆却抚摸他们,为他们擦洗溃烂发臭的身体。一群被否定和自我否定的人们,一群卑贱的生命,在德兰身上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来自上帝的温暖和阳光。生命也随之苏醒了。你也许说身边没有病人,可我们身边有需要爱的人。你,我去爱了吗?去爱身边的人,去感受他们,去抚慰他们吧。也许你已经努力的去爱了,受伤了,正躲在自己的角隅里舔自己的伤。但德兰姆姆说:“如果爱到受伤了,就不会再受伤,只会从此得到更多的爱。”德兰姆姆像一个爱的战士越战越勇,越战越爱。

德兰姆姆同时也呼吁和平,极力反对堕胎,她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被誉为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很多救济中心和救助机构。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然而当她去世的时候啊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德兰姆姆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德兰姆姆所诠释的爱是来自上帝的爱,一种恒久的爱,一种忍耐的爱,一种到死都去爱别人的爱!而这个世界恰恰在慢慢迷失了德兰姆姆的这种片爱!“人类缺少爱心,是导致世界贫穷的根本原因。而贫穷是我们拒绝与他人分享的结果。如果你怀着喜悦给予,你将会得到更多。一颗喜悦的心来自一颗燃烧着爱的心。快乐不须探寻;若以爱待之,旋即得之。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到成功。”德兰姆姆,这个瘦小的修女,释放出如此惊人的能量,感召了如此众多的民众,靠的只是她那份几乎是无限的、但却是坚韧的爱。诚如她所说的,爱是没有界限的,生命就在这里!

联想到我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最大的体会是:教育也绝对离不开爱,“爱”这种教育方式是永恒的。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爱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再好的教育方法也会变得苍白无力。从《在爱中行走》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教育中,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德兰姆姆给我带来的爱的启迪,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在学生面前应是导师,应是慈母,应是朋友。给学生导师般的厚爱,多一点教导和激励,多一点严格和期待,多一点训练和督促,多一点召唤和鞭策;给学生慈母般的仁爱,多一点信任和搀扶,多一点温暖和体贴,多一点表扬和鼓励;给学生朋友般的挚爱,多一点平等和尊重,多一点帮助和支持,多一点理解和关心,多一点肯定和赞赏。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爱的泉水中得到滋润,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象这样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良好的教育也就有了最真切的保障。我们的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可思议的孩子,有的生性木讷,有的个性迥异。这个时候,爱的力量会是一盏心灯,照耀孩子心灵跋涉的路,对学生要去爱!

感谢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德兰姆姆伟大的一生。在这里我想对德兰姆姆表达我最崇高的敬意。她让我懂得了对学生无私的爱是一名教师最崇高的追求,我的学生就是我自己的孩子。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篇6

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落泪。记录三次印象最深的。

一、“真正的爱,是能忍受别人的一切缺点,对别人的软弱毫不见怪,对别人的小德小行,却要感奋取法。尤其我明白,爱不应埋藏在心底,因为“没有人将灯点在斗里,都把它放在灯台上,使进来的人得见光亮”。这灯光便代表着爱。爱不能仅仅施与我们所爱的人,它必须光照满堂,让人人都感到愉快。”

落泪的原因,是因为看见了自己内心的柔弱,承认了柔弱,拥抱了柔弱,也理解了苍生的柔弱。这柔弱,也是内心的呼唤,是黑暗中的一点亮光。因之,我们向往光明,只见光明。而任何的小德小行,就是心灵透发的光,自自然然的,我们珍惜,呵护,发扬。

二、德兰修女邀请老年记者哈普答应她做最后一件事,给重病的老人喂饭。哈普突破心里的障碍,做到了,尽管很笨拙。当得知老人在不停地祝福他时,哈普吃惊,而我在那个瞬间,为老人心中纯粹的光明而感动落泪。尽管老人忍受着难以忍受的身体煎熬,他依然在爱的阳光中微笑,风儿是他的祝福,世界随之芬芳盈满。

三、文末的最后一个故事,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我很久以前读过,也听过多次,然而这次因德兰修女生命纯粹的爱的光芒,照亮我心中黑暗的角落。

我依然记得,大学里有相当一段时间,我喜欢感受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说话,却对人产生了隔离和封闭,那种封闭,令我对自己的心灵的感受处于迟钝状态。后来,经历了一番心路曲折后,我欣喜自己,心儿渐渐敞开,关照自身的直感。我是多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感受他人的感受!“我疼知人疼”,我的感受,不仅是我自己的,也是苍生的。以前,我大量的时间,都沉浸在小我的世界里头,未能关照更多生命。而《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又令我见到生命就是爱,这爱本身,就是令生命奔流不息的源头。德兰修女,也和古圣先贤一样,他们心里,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圣贤在我们心里,而我们是圣贤心里的圣贤。在我心中,国学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圣贤的生命去演绎的,他们是光明,他们是源头活水,而我们就是这活水中的鱼儿,鱼不可脱于渊啊。当我发现这源头活水时,我无比喜悦。而在读圣贤的事迹时,坚定我心中纯粹信仰的同时,又令我找到行为的参照,让我看到,我的心,可以更广大,更博厚,更悠远。

我愿我身,成为爱的道具,文化,就是身体的呼吸。在文化这条路上,我非常感激明师的指引,令我的向往,有了踏实的脚步。昨日听闻霍韬晦教授的离世,感知身边人的轻轻叹息和遗憾,我明白,人对身体长寿,同样期待。在我,也同样期待,但不管我能活多长,我都要多花时间读书,多思考,多聆听,少说话,多做实事,减少欲望,实修实证。知书达理,明经致用,纯净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