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篇1
今天重新品读《新民主主义论》这部经典,对我们当前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读了《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之前,我先去了解了当时历史的背景,才使我更加理解毛主席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当时的中国正受到日本帝国主义正面打压和政治诱降,而国民党煽风点火,逐渐朝外,且对共产党进行种种污蔑,这时党内外一片朦胧状态,随后毛主席根据当时的这种形势写下这篇具有旗帜性的文章来指明前进的方向,同时也使得在抗战中的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以及有了建设新中国政府的信念,极大地凝聚了人民群众的士气和活力。
可以说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深深令我折服,文章开头第一部分就简明扼要,提出问题——中国向何处去?紧接着在第二部分就给我们一个答案——建立一个新中国:新政治:政治自由,不受压迫;新经济:经济繁荣,不受剥削;新文化:文化先进,不愚昧落后(重点)。既然重点是建设新文化,那么新文化到底是什么样子?接下来便主要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入手进行展开:
1.首先,从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关系展开,即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而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且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在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在此毛泽东还引用了马克思关于意识和存在的关系以及实践的观点。
2.其次,通过对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和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做出相关的阐述,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出发,将中国革命扩张为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指出了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之后便开始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主要内容,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这篇文章除了严谨和独特的文本逻辑值得学习之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阐述,因为文化不仅仅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文化具有的认知、教化、沟通、凝聚、传承、娱乐等方面功能,决定了它在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中的重大战略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里提到文化的形式是民族的,文化的内容是科学的,文化的方向是大众的,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中所包含的思想精髓和重要原则以及提出的正确对待先进文化的方法和文化发展,这些内容对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教育纲领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持久的影响,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探讨的。
《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可以说是毛主席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关于抗日战争和中国前途的种种谬论,澄清了党内外某些人的糊涂思想,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革命热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学习了这篇文章,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历史,也更让我体会到了《新民主主义论》的魅力,同时也由衷感慨毛主席战略眼光。而如今,有些人说道,这篇文章的写作是基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所写出来的,我们如今步入了新时代,已然没有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今天我们还用学习这些内容吗?我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全世界人类的联系更加紧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这个复杂且庞大的群体中,帝国主义也将用以更加隐蔽的形式来进行各方面的渗透和输入,用以新的手段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所以此时我们应该更加警惕,更应该从这些经典著作中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而言之,《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我们在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形势状况来进行把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自己新的启示。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篇2
经验,何为经验?杜威在这一部分开篇就提到经验,并且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经验”。经验就是一个人打算做某件事,这件事的结果又反过来作用于这个人。他提出“只有生长积累的经验才是有生命的”。
在理解“经验”过程中遇到的几个误区:身体和心灵的分离或者是行为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分离,偏重身体或行为的训练则会导致机械地活动,如果只用心而不结合行为,则会注重事物而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反思即是思考,思考事物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仅仅想着是运气或者偶然。
第一,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到思维并且使思维获益。要激发学生的思维,需要的是他们懂得经验或经验情境的意义,注重联系实际而不是学院式的学习。对于判断是否与实际相联系的一个标准是“这是否是一个真正的问题”、“是否是与学生有关的问题”。
第二,思维需要掌握一定的材料而不是凭空捏造,思维的材料是各种行动、事实事件和事物的种种联系。
第三,在思维中,掌握的资料只是一种观念,由这些观念引发一些暗示,而只有依靠行动才能检验这些暗示的正确性。
总之,教育要贴近生活,将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材料联系起来,形成一种观念,激发出一些暗示,最终要回到行动上去检验,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用到思维,才能真正改变思维。
教材与方法的统一,方法是教材的有效处理,是how与what的区别。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一般方法与个人方法,一般方法只是一种参照,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方法,来发掘自己的创造性。
个人的思维与方法:信心与自信的区别,信心是一个人对所做事情一往无前的态度,而自信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虚心,保持一种孩子般天真的态度,专心。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篇3
我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体会最深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主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中国应该更多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还不够。
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借鉴。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扬弃,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篇4
要谈教育哲学,首先得明确什么是教育哲学,哲学以最简洁最基本的形式来描述这个世界,延伸到教育哲学即以最基础的方式来思考整个教育世界,然而,为什么需要教育哲学,如果没有教育哲学,人们就不会思考人类的教育事业,只需人云亦云,赶时髦或不求改进,教育哲学就是要让知其所以然,并指导人们去实行不盲从、不演习习惯的教育(杜威在华教育演讲)。
杜威教育哲学社会基础是民主社会,在民主社会中,资源是共享的、开放的,每个人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他教育哲学的精要是实用主义,批判传统教育中学科与生活断绝联系,导致社会与学校分离,最终导致社会的不公平,这恰好与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从做中获得快乐和知识,让儿童热爱学习和生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我非常赞同杜威关于“做中学”的观点,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要亲身经历,但若能促进其学习的发生,“做”一下又何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更喜欢游戏或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学得更快,并且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紧密地与生活相结合。关键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什么阶段的学生,以及活动或游戏的方式。我认为在初级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这样即使有的学生就此辍学,也不至于与社会脱节;而在中等教育阶段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高等教育的责任应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的人,更加联系实际来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这些理论知识又能回到实际中,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或方案。每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要求儿童在还没有懂得这个社会的状况前,就去研究政治,这是荒唐可笑的。
杜威的实用主义或经验主义我理解为生活主义,中国的成语叫“学以致用”,一种知识学习了如果没有实际的用处,只能作为炫耀或显示地位的东西,这种教育是极其失败的。现今中国的大学教育,文科专业学习的知识与现实脱节,理工科专业学的知识远远落伍于现今的科学发展,这样的教育有何用处?
可是要让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合拍,谈何容易。首先,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恶习,学而优则仕,学习有了一层功利性的色彩,而不是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其次,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与实际生活的分离,教育改革只局限于教材不断频繁地变换,而没有触及实质性的东西——教育理念。最后,要关注的是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的教师,他们思想的.转变直接影响到祖国花朵的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