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2024/04/1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朱自清冬天读后感(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篇1

这篇文章是我从我表姐的语文书上看到的。它的名字是《冬天》,作者是朱自清。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儿时住在扬州,他在那住了13年。长大以后他著有《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等脍炙人口的著作。晚年患有严重胃病,而且朱自清家境贫穷,但他坚决不吃美国资助日本的面粉。最后朱自清因病在北京去世。

这篇文章像三张照片一样,第一节像一张照片:爸爸从氤氲的热气中夹起一块块豆腐,送往朱自清和哥哥的酱油碟中;第二节也像一张照片:朱自清、s君和p君乘着小船在西湖上划着;第三节也像一张照片:朱自清、孩子和妻在台州天真的笑着……

写到这里,我想,为什么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能足以温暖寒冷的冬天?然后,我又想到了我自己……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地上堆满了积雪,我非常开心,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雪。地上一片白茫茫的,我赶紧奔下楼梯,迫不及待地扑进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可是,刚一下楼梯,脚一滑,就“扑咙”地摔了一个“狗啃泥”。我疼得哇哇直叫,这时,哥哥看见我,赶紧跑过来,扶起我,对我说:“弟弟,你摔疼了吗?”他帮我拍了拍腿上的积雪。我们面对面,笑了。

还有一次,我急匆匆地给老师送作业,结果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这时,一位大哥哥走过来,把我扶起来,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啊!我明白了!亲情!友情!爱情!风雪无情人有情,只要这个人间充满爱,无论外面多么的冷,我们的心永远都是温暖的!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篇2

今年的冬天真是特别的冷!几场鹅毛大雪把我们的世界装扮一新。凛冽的北风呼呼的吹着,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肆无忌惮的奔跑着。怕冷的我只好和孩子呆在温暖的家里,看着窗外的冰天雪地。无聊之际翻开了手边的《每周一读》,无意之间看到了朱自清先生的《冬天》,中学时的《背影》给我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细细品读起这篇《冬天》,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的冬天。看着看着,一股股温暖的溪流流入自己的内心。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冬天,非但没有一般人感觉中的寒冷、萧索,反而给人一种春日融融阳光般的温暖。以“冬天”为题,不是像我们想象介绍季节,也不是描写冬天的特有景物——冰雪。而是回忆发生在冬天的三件事情,用质朴的语言在平淡的叙事中展示了三个场景——父亲为孩子夹豆腐,冬夜与朋友泛舟西湖,一家人在台州过冬。三个场景,都是白描式的简单勾勒,寥寥几笔,意味全出。犹如三副淡淡的水墨画,没有浓墨重彩,却散发着淡淡清香,沁人心脾。品味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场景,我们仿佛和作者一样,也在寒冬里体会到了一股暖流,从而沉浸在朱自清先生所营造的爱的氛围里。

朱自清先生在第一段开头“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很自然地把豆腐与冬天联系起来,然后作者描写了冬天的晚上父子们在一起吃热豆腐驱寒的情景。用纤细的笔调描写了父亲的形象:“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的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神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仿佛我们也身临其境来到了当时的温馨情景:父子们围炉而坐,父亲给孩子门夹起还冒着腾腾热气的豆腐,孩子们眼巴巴地“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的那种期望的心情。无不让人感到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画面,体会到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朱先生将这种天伦之乐之情暗暗融进了叙事与描写之中,让人倍感亲情的融融。

第二段中朱先生用清新隽永的语言描写了冬天西湖月夜的美景:“有点风,月亮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上只剩下淡淡影子,山上偶尔有一两星灯火。”淡淡的笔墨,创造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朱先生平和宁静的心境也融进了这梦境般的景象之中,我们都在“微笑”。淡淡的笑,驱散冬天的寒意了,浓浓的友情,化解了冬天的严寒。

第三段朱自清先生写到有一回他上街回到家,看到厨房窗边“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向着我”的情景时。情不自禁地感到归来的温馨,感到“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家的`温馨与浓浓的亲情都蕴含在朱先生笔下的“微笑”之中,它们仿佛温暖着“好像老在过着冬天”的台州,难怪作者也深有感触: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统观全文,朱自清先生以“冬天”为线索,将发生在冬天的三件事串联起来,用质朴的语言,说着平平常常的事,诚恳亲切,让“情”贯穿着三个平凡的场景。直到文章的最后,才直抒胸臆吐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无论怎麽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总是温暖的,并以此来升华文章的主题。浓浓的亲情及友情,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悄然或融于叙事之中,或融于描写之中。

放下书,看着眼前皑皑白雪,思绪飘荡起来。多么不起眼的三件小事,多么感人至深的三件小事。为什么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呢?为什么我们的心没有去体会呢?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关爱的眼神,往往不注意朋友为自己添加的茶水,但生活中让我们感动,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我们或许该略微停一停忙碌的脚步,来发现身边美丽的故事,体会故事的蕴涵,让心田充盈真情的暖流……相信,自己做到了,自己的朋友们,我的学生们都会慢慢的随之感动,慢慢融化于真情的暖流中。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篇3

读了《朱自清散文》确实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比起那些浮夸绚丽的文字,还是逼真、细腻来的深入人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潭荷塘月色揭示了思乡;“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父亲虽身老凄凉,但挺着微胖的身躯,艰难的给我买桔子,那虚弱的背影负载着父亲厚重的爱……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话用来形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是恰如其分。印象中,盈盈的月,朦胧的烟霭,碧阴阴的水,断续的歌声,微漾的醉,秦淮河美极了。就像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自己的情感交融其中。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寄情山水,追求一时的宁静和一切均皆适度的生活情趣。但是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使他不能真正超脱,为她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慨。于是作者眼里“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森森的水影、一星两星的灯光渲染了作者的心中凄凉。平静的文字下,隐藏了心情的起伏;真情的流露,铺垫了自己执著的追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读完《匆匆》后脑海中浮现出的论语。“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我们要靠的是自身能力而非守株待兔似的徒守成功。人生苦短,现实残酷,山不过来我过去,我们是主宰万物的精灵,我们有能力不让时间偷偷在眼皮底下溜走,我们有能力“把玩”时间,而非浪费时间。我们不会掩面叹息,我们会让时间折服于自己手中。

“盼望着,盼望着……”这样阳光的开头,给人心灵以不小的动力。这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从万物复苏,到动人春天,碧悠青草,花木争荣,和煦春风,由远及近,由视觉到感觉,把一顺带的景物自然的连接起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有的是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心灵上经过了洗礼,对这些诗美、景美、朴质美的文章更是爱不释手。“不虚美,不隐恶”的平淡中包孕了神奇。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篇4

这篇文章是我从我表姐的语文书上看到的。它的名字是《冬天》,作者是朱自清。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儿时住在扬州,他在那住了13年。长大以后他著有《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等脍炙人口的著作。晚年患有严重胃病,而且朱自清家境贫穷,但他坚决不吃美国资助日本的面粉。最后朱自清因病在北京去世。

这篇文章像三张照片一样,第一节像一张照片:爸爸从氤氲的热气中夹起一块块豆腐,送往朱自清和哥哥的酱油碟中;第二节也像一张照片:朱自清、s君和p君乘着小船在西湖上划着;第三节也像一张照片:朱自清、孩子和妻在台州天真的笑着……

写到这里,我想,为什么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能足以温暖寒冷的冬天?然后,我又想到了我自己……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地上堆满了积雪,我非常开心,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雪。地上一片白茫茫的,我赶紧奔下楼梯,迫不及待地扑进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可是,刚一下楼梯,脚一滑,就“扑咙”地摔了一个“狗啃泥”。我疼得哇哇直叫,这时,哥哥看见我,赶紧跑过来,扶起我,对我说:“弟弟,你摔疼了吗?”他帮我拍了拍腿上的积雪。我们面对面,笑了。

还有一次,我急匆匆地给老师送作业,结果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这时,一位大哥哥走过来,把我扶起来,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啊!我明白了!亲情!友情!爱情!风雪无情人有情,只要这个人间充满爱,无论外面多么的冷,我们的心永远都是温暖的!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篇5

第一次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便被文中的情感感动着。那仿佛是春天哪。

提起冬天,人们自然会想到的是那无边的.寒冷,然而朱先生不愧是写情的高手,他笔下的冬天,没有漫漫的白雪、飕飕的冷风,而是可以一家围在热腾腾的炉子边享受着白水豆腐的天伦之乐,几个人在西湖上泛舟赏月,这样的冬天其实寄托了春天般的情,如温暖的春天,一种人间温情充盈其间。“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

今天,当我再次朗读的时候,文中那朴素而温馨的情感气息扑面而来,也洋溢在我心间,相信每一位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被感染。“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这篇文章所写的都是生活中非常平淡的小事,是一种非常平凡而朴素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在严冬的衬托下,特别温暖、温馨!很多文人都写不出这种感人的意境。“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这句话是全文最打动我的地方:即使自己的妻子已死了四年,但他的希望并未消失。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我想这就是他最真切的感受吧。朴素洁净的文字,暖人心灵的细节,略带写忧伤的情怀——这篇短短的散文凭借着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动让心间充盈真情的暖流。朱先生的散文很美,真的很美,我很喜欢轻声细读他的文字,细细品位着字里行间的韵味,细细地品味那些辛酸往事。一切的底蕴只是淡泊。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篇6

这篇文章是我从我表姐的语文书上看到的。它的名字是《冬天》,作者是朱自清。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儿时住在扬州,他在那住了13年。长大以后他著有《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等脍炙人口的著作。晚年患有严重胃病,而且朱自清家境贫穷,但他坚决不吃美国资助日本的面粉。最后朱自清因病在北京去世。

这篇文章像三张照片一样,第一节像一张照片:爸爸从氤氲的热气中夹起一块块豆腐,送往朱自清和哥哥的酱油碟中;第二节也像一张照片:朱自清、s君和p君乘着小船在西湖上划着;第三节也像一张照片:朱自清、孩子和妻在台州天真的笑着……

写到这里,我想,为什么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能足以温暖寒冷的冬天?然后,我又想到了我自己……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地上堆满了积雪,我非常开心,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雪。地上一片白茫茫的,我赶紧奔下楼梯,迫不及待地扑进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可是,刚一下楼梯,脚一滑,就“扑咙”地摔了一个“狗啃泥”。我疼得哇哇直叫,这时,哥哥看见我,赶紧跑过来,扶起我,对我说:“弟弟,你摔疼了吗?”他帮我拍了拍腿上的积雪。我们面对面,笑了。

还有一次,我急匆匆地给老师送作业,结果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这时,一位大哥哥走过来,把我扶起来,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啊!我明白了!亲情!友情!爱情!风雪无情人有情,只要这个人间充满爱,无论外面多么的冷,我们的心永远都是温暖的!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篇7

读你,真是一种享受!

第一次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便被文中的情感感动着,这篇写于30年代的散文淡淡的却又充满温暖与诗意,朱自清先生是少数几个文笔细腻得能与女性媲美的男作家。文品如人品,朱先生的文风就如同他的为人,他的散文贴近生活、富涵感情,却又不瘟不火、清新自然。我们读他的文章毫不费力,看似简单,但其中的情感却需要仔细体会、品位,这样的文章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提起冬天,人们自然会想到冬天的寒冷,会想起皑皑白雪和凛冽的寒风,朱先生不愧是写情的高手,他笔下的冬天,不是冷风飕飕、白雪漫漫的冬天,而是可以一家围在热腾腾的炉子边享受着白水豆腐,几个人在西湖上泛舟赏月,可以微笑的冬天,这样的冬天其实寄托了春天般的情,如温暖的春天,一种人间温情充盈其间。“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今天,当我再次朗读的时候,朱自清文中那朴素而温馨的情感气息扑面而来,也洋溢在我心间,感染着每一位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人。“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读完这最后一句,我仿佛都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而沉浸在了朱自清所营造的爱的氛围里……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选取了互不相干的三个场景:父亲为孩子夹豆腐,冬夜与朋友泛舟西湖,一家人在台州过冬。三个场景,都是白描式的简单勾勒,寥寥几笔,意味全出。犹如三副淡淡的水墨画,没有浓墨重彩,却散发着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冬天》在这里不只是为了单纯写冬天,我觉得朱自清写冬天是为了写出对过去往事的怀念,对友情亲情的怀念。而这些体现友情、亲情的事都发生在冬天。这篇文章所写的都是生活中非常平淡的小事,而且溶注的感情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生离死别之类的,而是一种非常平凡而朴素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在严冬的衬托下,特别温暖、温馨。我们不妨关注朱先生散文中的细节!吃豆腐,“眼巴巴地望着那锅”是细节;划船,“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是细节;还有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也是细节;打动人的总是细节!还有“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这是细节……细节描写是这篇散文动人心扉的原因之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这句话深切反应了先生的感情。也难怪家人们站在家里对他亲切地微笑的那幕短短的画面他会一直不忘,还有妻子在漫天风雪里自在的样子——即使自己的`妻子已死了四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我想这就是先生的感受吧。冬情如春。冬情如春。

朴素洁净的文字,暖人心灵的细节,略带写忧伤的情怀——这篇短短的散文凭借着这些优点让读者感动。如今,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脆弱的心里也需要抚慰。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的关爱,往往不注意朋友的叮咛,但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篇短文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略微停一停忙碌的脚步,来发现身边美丽的故事,让心间充盈真情的暖流……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很美,真的很美,一如你的名字。有人说它们“清丽”,有人说它们“清秀”,也有人说它们“清幽”,可都离不开一个“清”字,朱自清的“清”。炎炎夏日,我乐意坐在安静的书吧里,吮着冷饮,和着优美的古典乐,轻声细读你的文字,细细品位着字里行间的韵味,细细地读你,读一个洒脱的你,淡泊的你。

读你,真是一种享受!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篇8

读了《朱自清散文》确实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比起那些浮夸绚丽的文字,还是逼真、细腻来的深入人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潭荷塘月色揭示了思乡;“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父亲虽身老凄凉,但挺着微胖的身躯,艰难的给我买桔子,那虚弱的背影负载着父亲厚重的爱……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话用来形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是恰如其分。印象中,盈盈的月,朦胧的烟霭,碧阴阴的水,断续的歌声,微漾的醉,秦淮河美极了。就像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自己的情感交融其中。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寄情山水,追求一时的宁静和一切均皆适度的生活情趣。但是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使他不能真正超脱,为她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慨。于是作者眼里“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森森的水影、一星两星的灯光渲染了作者的心中凄凉。平静的文字下,隐藏了心情的起伏;真情的流露,铺垫了自己执著的追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读完《匆匆》后脑海中浮现出的`论语。“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我们要靠的是自身能力而非守株待兔似的徒守成功。人生苦短,现实残酷,山不过来我过去,我们是主宰万物的精灵,我们有能力不让时间偷偷在眼皮底下溜走,我们有能力“把玩”时间,而非浪费时间。我们不会掩面叹息,我们会让时间折服于自己手中。

“盼望着,盼望着……”这样阳光的开头,给人心灵以不小的动力。这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从万物复苏,到动人春天,碧悠青草,花木争荣,和煦春风,由远及近,由视觉到感觉,把一顺带的景物自然的连接起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有的是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心灵上经过了洗礼,对这些诗美、景美、朴质美的文章更是爱不释手。“不虚美,不隐恶”的平淡中包孕了神奇。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篇9

散文《冬天》超前地运用了当今摄影艺术手法,用变幻的镜头摇出了三幅冬日的大特写,主画面中又重现出若干连动的小画面,大中套小,大小衔接粘合,主次相间补充,形成一组冬天里独有的不同景观,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幅画面:古老的房子,昏暗的“洋灯”,乌黑的锅炉,父子四人围坐在一起就着氤氲的热气吃着白水煮豆腐。热流在老屋里滚动,驱走寒潮,给这地冻天寒的夜晚带来了如春的暖意。温馨中父子之间尽情品味难得的天伦之乐。这幅画面看似平实,物都是见惯的,无奇可言,但将乌黑的铝锅,雪白的豆腐,桔黄的灯光这些细物叠印放大,就会突发成空间上的视觉形象的。拓展,暗示出昔日生活的时空,这便是一种摄影艺术的再现。亲子们眼巴巴望着“鱼眼睛”似的豆腐块,嫩嫩的、滑滑的从父亲的筷子下掉进自己的酱油碟里,好贪吃好可爱的形象。谁人不曾有过这等往事?围着炉火一家人吃着煮山药煮红薯,听凭呼啸的北风吹打着窗棂。此刻的回忆竟变得那么清晰,顿时勾起一份诗化的温柔。父子情,父子爱被这幅放大的特写无限扩展延伸,构成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如今白水煮豆腐不多见了,电火锅涮羊肉涮海鲜倒成为家家冬天的一大景观。旧时与现况在想象的世界里幻化为一体,这就是画面摇动下的魅力。

第三幅画面叠印出另一番情韵:静静的冬夜,“我”和友人泛舟西湖,头上一弯明月,远处一抹湖山,山下一星灯火,身边一阵桨声。我们无言相视,荡着飘着,似醒非醒,似梦非梦。与第一幅画面比,这里少了黑白反差,少了动的知觉,少了喧闹的音色,强化渲染了清幽宁静,映衬出友情的悠远流长。平和冲淡才是一种永恒。这是一幅无声的画面,却胜似有声的世界,在艺术创意上作者玩味出一种佳境。

第二幅画面推出一个空寂的山城峡谷——台州。画面跳出了喧嚣的尘缘,进入松风鸟影的情境。在作者笔端摇曳出一组新的视觉形象,白天不见人’,“夜晚点火把”的长街,好似“老在过冬天”,临街的“大方窗”时时闪现出母子三人的微笑迎着“我”归来。这组画面取像上采取了对比的技法,外空内实。外在景观是“天地空空”,一片寂寥,而内心世界既隐含着作者难以言表的孤寞又流露出对妻子的无限满足和怀念,对比中幻化出母子微笑的特写镜头定格在整幅画面上,醒目清晰,难以忘怀。

《冬天》运用蒙太奇的方法,将长焦、广角、短镜头揉在一起对准一幅幅不同的冬景,推出、摇近、定格、幻化,使画面中的景色与人物深浅有致,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虚实掩映,营造出“冬天里的春天”的意境和氛围,展现了人间亲情、友情、爱情永恒这一主题,是文与画合一的佳作。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篇10

今年的冬天真是特别的冷!几场鹅毛大雪把我们的世界装扮一新。凛冽的北风呼呼的吹着,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肆无忌惮的奔跑着。怕冷的我只好和孩子呆在温暖的家里,看着窗外的冰天雪地。无聊之际翻开了手边的《每周一读》,无意之间看到了朱自清先生的《冬天》,中学时的《背影》给我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细细品读起这篇《冬天》,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的冬天。看着看着,一股股温暖的溪流流入自己的内心。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冬天,非但没有一般人感觉中的寒冷、萧索,反而给人一种春日融融阳光般的温暖。以“冬天”为题,不是像我们想象介绍季节,也不是描写冬天的特有景物——冰雪。而是回忆发生在冬天的三件事情,用质朴的语言在平淡的叙事中展示了三个场景——父亲为孩子夹豆腐,冬夜与朋友泛舟西湖,一家人在台州过冬。三个场景,都是白描式的简单勾勒,寥寥几笔,意味全出。犹如三副淡淡的。水墨画,没有浓墨重彩,却散发着淡淡清香,沁人心脾。品味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场景,我们仿佛和作者一样,也在寒冬里体会到了一股暖流,从而沉浸在朱自清先生所营造的爱的氛围里。

朱自清先生在第一段开头“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很自然地把豆腐与冬天联系起来,然后作者描写了冬天的晚上父子们在一起吃热豆腐驱寒的情景。用纤细的笔调描写了父亲的形象:“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的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神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仿佛我们也身临其境来到了当时的温馨情景:父子们围炉而坐,父亲给孩子门夹起还冒着腾腾热气的豆腐,孩子们眼巴巴地“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的那种期望的心情。无不让人感到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画面,体会到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朱先生将这种天伦之乐之情暗暗融进了叙事与描写之中,让人倍感亲情的`融融。

第二段中朱先生用清新隽永的语言描写了冬天西湖月夜的美景:“有点风,月亮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上只剩下淡淡影子,山上偶尔有一两星灯火。”淡淡的笔墨,创造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朱先生平和宁静的心境也融进了这梦境般的景象之中,我们都在“微笑”。淡淡的笑,驱散冬天的寒意了,浓浓的友情,化解了冬天的严寒。

第三段朱自清先生写到有一回他上街回到家,看到厨房窗边“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向着我”的情景时。情不自禁地感到归来的温馨,感到“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家的温馨与浓浓的亲情都蕴含在朱先生笔下的“微笑”之中,它们仿佛温暖着“好像老在过着冬天”的台州,难怪作者也深有感触: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统观全文,朱自清先生以“冬天”为线索,将发生在冬天的三件事串联起来,用质朴的语言,说着平平常常的事,诚恳亲切,让“情”贯穿着三个平凡的场景。直到文章的最后,才直抒胸臆吐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无论怎麽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总是温暖的,并以此来升华文章的主题。浓浓的亲情及友情,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悄然或融于叙事之中,或融于描写之中。

放下书,看着眼前皑皑白雪,思绪飘荡起来。多么不起眼的三件小事,多么感人至深的三件小事。为什么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呢?为什么我们的心没有去体会呢?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关爱的眼神,往往不注意朋友为自己添加的茶水,但生活中让我们感动,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我们或许该略微停一停忙碌的脚步,来发现身边美丽的故事,体会故事的蕴涵,让心田充盈真情的暖流……相信,自己做到了,自己的朋友们,我的学生们都会慢慢的随之感动,慢慢融化于真情的暖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