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2024/04/1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用心做教育》有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篇1

初次登上讲台,不知道怎样讲课的他把书念了一遍,二十年后的他成为了一名享有国家津贴的特级教师,并在数学教学上形成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以及以“数学课题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这就是北大附属中学的张思明老师。当我捧起他的《用心做教育》一书,我被张老师深深的爱所感动。

记得有人把教师分为四类:以谋生为目的;以自傲为动力;以教育为己任;以爱为根本。而张老师可以说是第四种,因为他认为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核心。

用心爱教育

张老师说:“用心与用力不一样,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当看到学生不愿意学数学时,他反思数学的教法方式,于是新的学习模式诞生了,在他的引领下,学生们掌握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本领,提出并解决了一大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在美国看到中国学生都很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可是在工作中却出不了最好的成绩时,张老师开始反思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张老师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反思着,琢磨着,同时也享受着教育为他带来的快乐。

我们的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这就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一边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那就会事半功倍。

用心爱学生

张老师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比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道德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和所学知识的联系。”而且张老师的爱不留痕迹。他让一位残疾的学生鼓励一位心情沮丧的战士,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张老师的师德就是体现在这种对学生深深的、不图回报的.爱上。

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和学生时常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学生多些鼓励,少一些责备。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予以肯定的赞扬;当学生犯错误时,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学习好的要爱,学习差的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的要爱,踏实的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也要爱,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用心做教育

成功需要付出,人生需要磨练,我们教师时常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以及困惑,只要我们自己拥有一颗上进的心,用“心”去研究解决问题,真正让思考与实践同行,在实践中去品味与学生心灵碰撞的乐趣,新课改更是需要我们去创新,去探究。我们应该向张老师那样,开凿一眼泉,不断学习,自主探索,不断超越自己,为自己和学生找到新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孤立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旁敲侧击,从点到面,提倡发散思维,提供多种解法,扩大题型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语文老师更是需要这样,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应该把品德的教育、学习的方法渗透其中,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我愿意把张思明老师的这句话作为今后自己在工作中的原动力,不断前行。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篇2

说实话,我是一个不爱看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书籍的人,可为了工作的需要,有时也不得不看看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因此,今年一开学我就在朋友处借来了当代教育家张思明老师所著的《用心做教育》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它不象其它的理论书籍那么枯燥;同时我也被张思明老师的事迹深深地吸引了,因为他没有引经据典的讲大道理,有的只是娓娓道来,通过一件件身边的小事,折射出一个个深刻的哲理。

张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因为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但是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张老师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张老师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有一颗爱心。他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着,从而使他获得了桃李满天下的硕果,我想作为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通过阅读它的教育教学的诸多方法,让我深深的感受到:

1、作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必须要过得去。以前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们要想办法去开凿并拥有“一眼泉”。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孤立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旁敲侧击,从点到面,提倡发散思维,提供多种解法,扩大题型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深入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那就会事半功倍。

2、作为教师,要真正了解和关心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领路人。因此我们要经常与学生进行心与心情感交流,在与学生谈心时,通过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平等对话,多点鼓励、少些责备,以便有针对性的教育他们。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予以肯定的赞扬,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学生犯错误时,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我们老师是可依赖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的件成效的,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对我们教师来说,体会到的只是“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这样的日复一日的重复,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换来了学生的变化:个儿长高了,年龄长大了,知识增多了,变得懂事了,有礼貌了,能与人友好相处了……我们每位教师也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我们的真诚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学生的进步的。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篇3

读了张思明的《用心做教育》后,心中体会颇多。张思明的这本书教给了我许多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和管理方法,更教我怎样才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怎样教书育人。

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核心。《放飞美国》的作者别出心裁的把教师分为四类:以谋生为目的,以自傲为动力;以教育为己任;以爱为根本。我想张老师的教育就已经达到了以爱为根本的这种境界吧!

张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因为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

从张老师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有人将学生比作花朵,脆弱而敏感,稍微照顾不周就不会开出令人满意的花朵,如果对他们多一些关爱与细心,就会开出又大又美的花朵来。

张老师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有一颗爱心。他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的继续着他们的教与学,这是他获得了桃李满天下的硕果,我想作为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篇4

说实话,我是一个不爱看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书籍的人,可为了工作的需要,有时也不得不看看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因此,今年一开学我就在朋友处借来了当代教育家张思明老师所著的《用心做教育》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它不象其它的理论书籍那么枯燥;同时我也被张思明老师的事迹深深地吸引了,因为他没有引经据典的讲大道理,有的只是娓娓道来,通过一件件身边的小事,折射出一个个深刻的哲理。

张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因为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但是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张老师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张老师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有一颗爱心。他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着,从而使他获得了桃李满天下的硕果,我想作为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通过阅读它的教育教学的诸多方法,让我深深的感受到:

1、作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必须要过得去。以前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们要想办法去开凿并拥有“一眼泉”。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孤立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旁敲侧击,从点到面,提倡发散思维,提供多种解法,扩大题型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深入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那就会事半功倍。

2、作为教师,要真正了解和关心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领路人。因此我们要经常与学生进行心与心情感交流,在与学生谈心时,通过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平等对话,多点鼓励、少些责备,以便有针对性的教育他们。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予以肯定的赞扬,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学生犯错误时,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我们老师是可依赖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的件成效的,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对我们教师来说,体会到的只是“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这样的日复一日的重复,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换来了学生的变化:个儿长高了,年龄长大了,知识增多了,变得懂事了,有礼貌了,能与人友好相处了……我们每位教师也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我们的真诚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学生的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