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十年》读后感

2024/04/1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十年》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十年》读后感 篇1

一看到《十年》这本书,不由地就被它吸引了,有些华丽的封面,甜蜜的,梦幻的,又似乎透着些不易察觉的青涩,如一件包装精美的礼物,就那么轻易地打动了我的心,让人爱不释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十年,那是生命中最好的、最美的、最难忘的十年,光阴的流沙总会将那样的日子慢慢掩埋,而阅读《十年》,却让读者与雪小禅一起,走回到生命中那样的日子,一起走回记忆深处的校园,走进记忆中熟悉的操场,体味那时的青涩,迷茫,甜蜜,忧伤,固执,勇敢,还有单纯的,只是为爱而爱的年代。 阅读《十年》,有的时候,作者像一个朋友,拉着我们到故事里的西湖边上漫步,在夏日的傍晚轻轻讲述爱的故事;有的时候,作者又是一个表演者,在慷慨激昂的音乐声中用丰富而华丽的舞姿,尽情展现青春的爱与恨,还有挣扎中的辛酸苦辣;又有些时候,作者如一道风景,碰不到,却感受得到,美丽让人神往,完全可以忽略却其中的忧伤。

看完《十年》,在作者优美而略带伤感的文字中,轻易被青春的爱情打动了,有甜蜜,也有无奈,但爱,从未停止。 是的,青春,就是如此。用尽全力去爱,不计成败。而读者,能有幸与雪小禅一起,走回那样的青春年代,回顾那别样的十年,或是用心去体味未曾经过的感情,未曾了解过的爱,就算不全是甜蜜,就算有辛酸与无奈,但也是一种幸福吧……

《十年》读后感 篇2

用了不长的时间,我便读完了季羡林的《留德十年》,留德十年 蒋贞。它是季羡林在耄耋之年用来回忆往昔的著作,它简单而直白,可它却不是我的那杯茶,我无法对它产生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但是,季老毕竟是大家,在这本普普通通的书中,还是有不少值得深思的地方的。比如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时代背景下的那群人们。我认为,这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到德国之前的时期,在哥延根的时期,回到大陆之前的时期。下面我想以时间为线索,谈谈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到德国之前的时期不得不说,我在读这段经历时是相当开心的。

因为我看到大师也有像普通人一样为未来彷徨不知所措的时候。当时的季羡林,在工作中由于“很安静”而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想要离开,却觉得人海茫茫,没有一个归宿。这样孤单迷茫的心情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吧。

可是大师比我们究竟强在哪里呢?往下读你就会知道,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季羡林就是这样,他知道自己的追求,所以尽管家庭困难,前路不明,他依然踏上了去德国的求学之路。在哥廷根的时期告别了最初的迷茫,季羡林毅然选择了印度学作为自己的主系,可是他在选择副系的态度上却让人惊讶。他写道,“我在国内就立下大誓:决不写有关中国的博士论文。”我不大了解季羡林,不知道他是在何种情况下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想,他大概是因为太厌恶那些投机取巧的留学生,所以急切的想要和他们划清界限吧。在国外用老庄谋得博士的头衔,回来却讲康德和黑格尔,这样的中国留学生是季羡林明确鄙视的对象。可是,从我内心来说,一个人难道不能既倾心于老庄的睿智,又爱慕康德和黑格尔思辨吗?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偏颇,但是季羡林对老师的虚心,对治学的严谨,以及对艰苦生活的积极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回到大陆之前的时期当季羡林完成学业之后,他终于要回到祖国了,可是它却对德国产生的深深的留恋和不舍。

这一点上我是非常理解他的,不是他爱国爱的不深,而是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实在是给了他很多东西。那里有欣赏鼓励他的良师,有能陪他畅谈的益友,有温暖慈祥的女房东,还有那个为了他终身未嫁的美丽女子。更重要的是哥廷根给了他一个能让他安静做人,安静治学的环境,这对于一个学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啊。就像季羡林的老师吴宓说的,“世事纷纭果造因,错疑微似便成真。”有时候,生命中的一个很小的细节,就有可能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莫大的影响,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啊。就写到这里了,突然觉得没啥话好说了。

其实我看书总是抓不住重点,比如看《留德十年》,我就没看出(“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友人情深。”------百度百科)之类的东西,反而记住了他在德国虽清贫但可以从心所欲的生活。这也算是种另外的收获吧。另附回复:以耄耋之年,回忆前尘过往。自然不是让你以他的心态来品味人生。而是试图让你了解,人生一世,有些事情,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看淡——比如名利。有些事情则是伴着岁月流逝,历久弥香——譬如友情。不是要你完全读懂没有领略过的人生阅历。而是希望你能看到,人生如戏,到未必是空话。跌宕起伏的景色,自己也曾领略,往往身如不系之舟,如何能从容招架,才是你需要去慢慢修炼的学问。人生何其短暂,往往来不及回顾,悠然一世,便悄然而过,所以,能够记得年轻时的事情,并将其一一誊抄纸上,供人分享实在是件幸运的事。然而以现在的阅历,来回顾年轻的故事,始终带有主观的色彩。即便一再告诫自己,不能沾染迟暮的情绪,可是笔下的那份从容到底是掩盖了事实的真相。然而,人生也未必要一一还原。有些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如你所说,不是你的茶,自然喝不惯。年轻的那杯茶,年老的时候,其实一定不记得滋味。可是谁又能权衡,哪一杯更香?人未必要追求卓越,但一定不能甘于平庸。从清华到哥廷根,又从哥廷根返回故国。

生命的意义也许不再于突破,而在于重来。一段结束,另一段开始,花开花落,其实结果都不重要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了解自己追求的路,并为之付出,这样的人生,真的很精彩!

《十年》读后感 篇3

十年,很漫长的阶段。十年里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比如爱情。我和老公就是十年前相恋的,从那时起,生命便胶着在一起,不曾分离。与我们的幸运不同,《十年》中的每个主角似乎都是不幸的,十年苍茫,还不如回到最初。

于北北是幸福的,拥有众多人的爱,最重要的是拥有所爱的人的爱。她和楚江南的爱是唯美的,单纯的,好像童话一样,从中学青涩时代的一见钟情,到走入社会的互相扶持,中间虽有外界的诱惑,虽有沟通的缺乏,却一直不离不弃,可惜造化弄人。卡莲从一开始就是悲剧的,骄傲的多金女却在情感上惨败,几次争取却毫无进展,所爱之人被最好的'朋友吸引,更是让她痛彻心扉。

她在十年前同时失去了所爱的人和最好的朋友。孤单的她开始行事偏激,甚至接受了同性美女索颜的爱。而后又疯狂的陷入一场明知是骗局的恋爱中,最终甚至导致家人受到致命的伤害。我不喜欢她,因为她的任性,因为她的自暴自弃。不明白很多人遇到感情问题都喜欢用自虐的方式发泄,就像书中的索颜,一包针在腹中是什么感受?又何必如此,很难理解。

虽然故事的结局像极了《佳期如梦》,但还是令我感动了。我发现我对这种一个人躲起来受罪的情节真是毫无抵抗力,屡看屡哭,小鄙视自己一下……

《十年》读后感 篇4

马云这个名字,我想现在大家都不陌生,可谓是家喻户晓,是他开创了中国电子商务时代,让电子商务进入千家万户,马云十年读后感。他出名不仅是他干的事,更因为他的背景,一个起初名不经传,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后在杭州工业学院教英语。他的学历在我们这些现代大学生眼里好像并不起眼,但是就是他做出了和他的学历知识好像并不匹配的大事,这有怎能不让人目瞪口呆。他向我们证明了学历不代表什么,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马云十年》这本书里,我首先学到的便是马云精神。1995年他带领着一群人跟他走,他扬言去干一番大事业,做一流的电子商务,听众们的眼中充满了迷离,当时便开始让大家马上凑钱马上就干。细节中他又强调要用家中多余的钱,这就证明了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从他创业开始,他就是这样,一个口出狂言,一个风风火火的人,那是他自己的思想在支撑他,他被自己的思想驱使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他本人并不懂计算机,并不懂电子商务,却能将电子商务做到如此之大,这和他自己的思想、性格都是分不开的。他在众人都反对,众人都不相信的眼光中,做出了众人都目瞪口呆的事情。

在这本书中,他的精神和理念是我最欣赏的地方,虽然他很成功,他有成功的方法,但那不是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向他一样活出自己,找回儿时的梦想,马云认为人不能缺少梦想、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你没有了他们也就没有了自己,人要永远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才能做出自己的事情。这何尝不是在告诉我们大学生再去找回孩提的自己吗?在学校中,我们害怕批评的眼神,我们多少次在课堂上眼下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学会胆怯,学会紧张,因为我们不自信自己,我们怕被嘲笑,我们在尽可能的和大家做一样的事,吃饭、睡觉、玩。最后也和大家一样,用一样的模版简历,用一样的语气词语去附和面试官,结果往往是大家都没有应聘上,这就是当代大学生的悲哀,这是当代中国思想和人才缺失的悲哀。

马云也同样指出他并不比别人强多少,只是他一直在跟着自己的心走了这么多年,并且他一直坚持着。这里有两个字坚持,也许大家还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想,又有谁做到坚持,多少个晚上有着宏伟的计划和目标,就有多少个早上从床上爬起来做和昨天同样的事。我们有的是懒惰,有的是逃避,有的是享受生活。我们没有自己的目标,没有自己的行动,没有了自己的语言,却忽视了现实有一天会如期到来。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的成就,因为他也许也是某个晚上在朦胧中的思想,可是他却在第二天早上就付诸于实践。任何人的差异其实并不大,当你有自己的思想,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自己的突破,自己的成功。

马云告诉我们,想法和实践的重要性,电子商务告诉我们,有需求就有市场,市场是在不断完善不断追求效率最大化中发展规范的。面对电子商务的未来,我们面临的挑战还很大,IT技能是未来发展必须掌握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紧跟市场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