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被看见的力量》读后感

2024/04/1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被看见的力量》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被看见的力量》读后感 篇1

一些行内的人士认为,快手的草根性是比较突出的,形成了大量的老铁,粉丝的忠诚度较高,头部效应不很明显。然而,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一书中认为,一个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最大的威胁就是马太效应的形成,少量的头部用户吸引了大量的流量,导致大量的一般用户缺少流量的支持,于是平台活力下降。曾经的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均经历了这一阶段,形成了头部特征。如果正在风口上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也出现这样的趋势,同样是会影响平台活力的。显然,快手对此保持着警惕,坚持通过智能技术,让更多平凡的人“被看见”,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避免,对于某些头部用户的争夺,必然会影响普通用户“被看见”的机会。

《共享经济》一书认为,平台的发展一般会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控制内核,“无规则”是最重要的规则,开放,简捷,创新,不要提早设计复杂的规则,让平台的灵活性实现最大化,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到第二个阶段,则是欢迎人人参与,激发个体的能量与力量,通过前期培养的种子用户,让平台得到迅速推广,用户开始呈现指数级增长,相应地要不断进行改进,让平台的使用尽可能保持简单易行和简捷明了;第三阶段开始出现权力失衡,快者与强者之间开始竞争,特别是大量专业机构的涌入,让平台的权利从分散转为相对集中,机构更知道如何在游戏中获得胜利,从而对那些相对弱小但数量众多的群体发展形成潜在威胁,许多成熟的互联网平台都经历了这一阶段;在第四阶段,必须进行再平衡,因为一旦形成垄断,就会损害平台的多样性,也就抽走了平台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会让大量的用户转移,因此必须保持各方的势力均衡,避免过度头部化,但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而且其平衡点并不好把握。如电商上的淘宝平台,随着流量增长的放缓和平台机构的增加,一些草根的淘宝创业者先后转向了微商和今天的拼多多及直播、短视频平台。

除过平台的治理机制这个根本性问题外,直播平台还必须认真思考六个现实问题。

第一个问题,短视频与直播的风口还能持续多久?互联网的`演化太快了,仅仅是近十年来,我们就先后经历了团购网站的“千团大战”、生鲜电商的争相烧钱、O2O生活领域的你争我夺、网络约车的补贴大战、共享单车的兴勃亡忽、新零售的黯然伤神。在每一次风口的追逐中,能够笑到最后的,总是极少数,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平台时代,往往有赢者通吃的现象。直播的风潮还不知道可以汹涌到什么时候,但有一点却是需要警惕的,即直播平台的寡头化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下,流量总是向大平台和优质的客户进行集中,野蛮生长、激烈竞争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垄断,如何突破这种僵化格局尤其值得思考。

第二个问题,直播用户的增长极限在哪里?用户是不可能无限制增长的,在飞速的增长过后,一定会进入增长的平缓期,这个时候隐藏的矛盾就会爆发,迎来真正的考验。如平台的赢利模式,补贴终归不长久,而一旦将平台的增值服务作为主要赢利点,则不可避免地成为新的中间环节,也不排除会店大欺客,免费的表象之下就会是沉重的规费负担转嫁,平台活力下降,用户流失。

第三个问题,直播内容供应者如何避免精英化?初期的草根可以野蛮生长或者可以在平台的扶持下迅速成长,而其内容供应可能并不专业,甚至是粗糙的,但却原汁原味,十分自然。但当大量的专业机构介入后,内容供应者开始被批量化、专业化培养,“制造”的痕迹十分明显,这样留给一般草根的机会已经很少,特别是平台的新用户,再要白手起家已经很难。平台主动的培训、遴选、扶持或许是一条路子,但依然需要借助专业机构来承接,又是另外一种精英化路径。

第四个问题,直播平台商业化如何张弛有度?现在已经可以看见这个苗头,为了迅速上位,新的直播网红开始购买流量,采购相关服务,这是新的中间环节成本。直播带货也一样。传统电商平台时代,虽然卖家入住是免费的,但是相关服务费用支出却是惊人的,特别是在流量费用的花费上。在支出增加而竞争却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成本高企,收入下降,平台活力受到损害。比如好多企业选择在拼多多平台上卖货,就是隐性成本相对要低一下,有利可图。

第五个问题,直播的市场极限在哪里?就像电视,虽然一度看似能够替代电影院一般,但最终无法替代。同样,还有电子商务,目前社会商品零售的电子商务占比刚过20%。那么直播也应该是可以替代一部分传统媒体,但终究不可能完全替代,那么其渗透比例,极限又在哪里?而直播最终又会被什么新的传媒形式替代呢?

第六个问题,直播带货的合理区间如何把握?直播带货是一把双刃剑,商业化本身是对社交的一种侵害。当然,利用社交所形成的粉丝群体,适当的商业变现是可以的,但其黄金分割点又在哪里,社交与商业化又如何完美结合呢?现实中,既有直播选择了电商,也有电商选择了直播,这让直播开始高度商业化,虽然风行一时,但直播归根结底是社交媒体,社交对商业一向都是警惕的,微商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

《被看见的力量》读后感 篇2

快手红人手工耿,16岁起就是焊工,但能焊接不锈钢的机会少之又少。直到他在快手上用不锈钢来制作各种无用但搞怪的发明。此前,他被母亲斥责“就是个没用的人”;如今,在短视频界成为网红之后,他反而凭借自己的“无用良品”,收获了粉丝“耿哥出品,必属废品”的骄傲盛赞,以及来自海内外媒体的好奇追捧。

粗糙的短视频中透露出个体的奇思妙想与差异化的生活状态,粉丝从普通人的影像里找到有关自我的情感共鸣。

短视频究竟连接了什么人?手工耿的感慨很有代表性,这种连接跨越阶级、地域及工种。“一开始我以为看我作品的人,多是三四线城市的小青年,后来发现不是这样。一些高端粉丝,比如,房地产老板和文化圈的人都和我互动过。”在前不久快手举办的活动中,手工耿还与房地产大佬潘石屹PK了手艺。

观看差异与寻找共性,是快手短视频世界中的目光诉求。观者寻求的不只是奇观,还有慰藉与共鸣。这是特定社会群体能在快手短视频社区里成群结队出现的原因,透过视频与直播内外的陪伴,当代人在寻求原子化生活的之道。

中国有3000万名开大卡车的司机,他们为生计长年在外奔波,与家人聚少离多,还可能遇到车匪路霸。他们有自己的快乐与痛苦,很少被关注,除了亲友、货主之外,也很难与外人沟通。他们的生活点滴似乎都与外界无关。短视频改变了这种孤绝状态。

快手网红卡车司机宝哥,在32岁之前也是典型的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他生长在农村,家贫、地少,没读过几年书,是社会成功价值观下黯淡无光的人。从事大卡车长途运输这一高危行业,意味着每天都在独孤行进的路途中。但反过来,这种长年“在路上”的状态,也意味着他的生活犹如一部始终在上演的“公路电影”。当无聊的运输生活,以碎片化的形式一点点被记录下来,被其他大卡车司机以及过着完全不相关的生活的人看到时,无聊的日常碎片成为纪录片式的现实生活写照,变得有趣起来。而快手成为社交工具,也将背后的卡车司机群体连接起来。

“我也不会别的,就用手机拍拍我的生活、运输生活,拍拍我见到的花花世界。我没想到这会让我成为焦点”,宝哥的困惑意味着,当沉默之人获得发声机会时,为世界带来了多少精彩。这同样也让我们更清晰地意识到:当学者和精英仍选择古早的文字,抒写鲁迅式的乡村怀想时,反而是民间及底层社会在用更时髦的新媒介影像记录日常生活:每个城市都有给殡仪馆开车接送遗体的司机,全世界的海洋上漂着无数的长年不能回家的海员,无数田地里都有热衷热歌的农民。

鸭绿江上的放排人,把高山上的木材顺着水流运出来,这种古老的水运方式以前鲜有人知,如今却被数百万人关注。

城市建筑工地的潜水员,很小众的职业,但一二线城市的每一座高楼大厦都需要他们。建高楼打地基时,需要用电钻挖几十米的深坑,电钻头掉了需要他们潜到几十米深的浑浊泥水中,把电钻恢复原位。

这大概是社会学家、非虚构写作者、小说家、纪录片导演、记者更容易被快手吸引的原因,因为那些原本附丽于现实丰富土壤的职业,正在经历经验世界的降维与差异人群的隔离。时光倒退五六年,这些内容不可能由如此庞杂的个体亲手拍摄发布出来,大众也没有机会看到这些场景,或一键下单购买场景中的相关商品。

对于很多外人而言,很多短视频过于琐碎,缺乏意义,毫无美学价值,但对于拍摄者自己而言,日常影像记录却是生活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他们看到并表达了自己的快乐、痛苦和压力,彼此找到共鸣,更加自信,也构筑了从线上到线下的不同层次的社群。

短视频的世界,也是未来社会学的田野。当“老铁”和“双击666”的语言节奏将你带入快手世界,就如同早年跟随一声“亲”的召唤,而进入淘宝的奇妙世界。城市人在快手上围观平行世界里不同行当的活法,寻求一种“参差的对照”。GQ实验室的《我上哈佛,也上快手》,公路商店的《没有什么能阻止社会学家刷快手了》等文章,不约而同强调快手的社会学属性,要潜入短视频软件里认识中国。

新媒体也总能在快手中发掘到话题和流量有关。经过视频软件中介的中国,满足了很多人对“真实”的想象。快手创始人、CEO宿华曾称,几百年以后,快手会是一个记录博物馆。这种通过快手“读懂中国”的说法,恰恰是快手能满足“基层文娱刚需”的某种表现,人们也因而得以在此观看他人的生活。

民间草根网红,提供了一种原汁原味的想象,一个广阔天地、大有所为的真实场景。快手的生命美学,蓬勃与粗粝,这不是残酷物语式的绝望,而是“存在即是完美”的感慨。据说,一线城市市民成为这类内容的热情转发者,以代偿自己日常生活之中能量与热情的消耗。

《被看见的力量》读后感 篇3

快手科技CEO宿华在其新书《被看见的力量——快手是什么》中写道,幸福感最底层的逻辑是资源的分配,而注意力是互联网的核心资源,快手的使命就是,用有温度的科技,尤其是AI技术,让更多的人得到注意力,提升每个人独特的幸福感。

在宿华看来,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时代,互联网能够跨越距离的限制,让人和人之间更快、更便捷地连接起来。快手有大规模计算的能力,有做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能力,这是世界上很多人不具备的能力。“我们应该发挥好这种能力,去帮助那些不掌握这种能力和资源的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也能够变得更好。这是科技革命带来的进步和效率的提升,把效率产生的增量反哺到国民身上,这是我一直在想的事情,希望未来也能够一起探索把这件事持续做下去。”

作为一个“AI+大数据”驱动的公司,快手不断强化自身的IT能力建设,特别是在AI方面。快手之所以能成为风靡全国的短视频平台,与其产品有着良好的用户体验有关,这离不开AI在其中的应用。快手提出了一整套基于AI技术的解决方案,贯穿视频生产、内容理解,用户理解,系统分发等使用快手的每个环节。

AI在短视频上的应用包括人体姿态估计、手势检测、语义分割、AR相机姿态估计、图像画质检测、视频标签等等。例如,在快手平台很火的“激光雨”、“社会摇”等都是在人体姿态估计上,可以对人体姿态重建,并基于识别做出来各种特效和应用;用手控雨的特效就是手势检测。AI还能做到可以实时监测贴背景,如果主播觉得自己屋子很乱不想让粉丝看到可以用到语义分隔……这些视频特效的呈现都要归功于AI技术。

在内容生成上,AI让每一个人的记录形式更丰富有趣高质量,包括魔法表情、肢体识别、AR特效、全智能化P图。在内容分发方面,AI通过对海量用户兴趣、用户关系等数据的分析,让AI机器深度洞察用户,实现视频用户双向感知和精准匹配,同时分析用户所有的历史行为,如曾点击、点赞过的视频,从而推理出用户对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智能算法理解为用户的标签。

目前在深度学习方面,快手拥有业界领先的端到端的在线训练技术,包括全链路目标自适应学习,支持亿级视频池,而且快手在业界大规模的推荐系统上应用了强化学习,可以实现一组视频的推荐。

如上所述,AI在快手的业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过快手日均新增1500万+作品的内容数据,千亿级展示带来的行为数据,以及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带来了存储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在训练和推理当中因为特征参数越来越多,深度学习模型越来越深,导致模型变得越来越大,由此带来这些数据在网络当中传输的挑战。再加上每天千亿级的展示,这当中也带来了计算和内存挑战。

从20xx年开始,本着“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的原则,快手的团队开始与英特尔的技术专家沟通协作,使用英特尔在AI方面的解决方案,解决业务发展中遇到的IT挑战,构建AI基础设施。

快手通过开展基于英特尔傲腾数据中心级持久内存、英特尔第二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及英特尔FPGA在快手AI应用中的实践,双方共同建立起强大的IT系统,推动业务不断发展。

《被看见的力量》读后感 篇4

这是快手官方推出的一本书,没有讲任何的操作方法或技能,而是以30个生动案例,讲述了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普通用户通过短视频创作在农村电商、脱贫、教育、非遗传承、音乐等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当前智能手机普及、4G通讯资费下降、移动支付便捷、物流高效的条件下,哪怕是处于中国国土神经末梢的人们都有机会通过拍摄短视频来认识外面的世界,也可以通过直播将当地的风景、特产、劳作、技艺等等展示出来。依托快手强大的后台算法和内容匹配机制,获得关注、获得自信,收获粉丝也收获朋友。正如这本书的书名所写,这是“被看见的力量”。被看见,被了解、被改变。表达观点和输出生活方式,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人人可享有的基本权利,“数字鸿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

虽然平时偶尔也会读到关于快手的观察文章,但是第一次认真读一读快手研究院自己写的书,看看快手自己对公司发展定位、对重新定义“知识”、对乡村扶贫、对快手电商、对非遗传承的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不仅了解快手,更是了解那些因为过往没有发声能力而被忽视的群体,而这个群体是我们社会的大多数,同时也是极富生命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