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大江东去》读后感

2024/04/10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大江东去》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1

从宋运辉再说回小说,忽然发现《大江东去》的问题是,像《水浒传》一样,主角不讨人喜欢。一般来说,小说的主人公的价值观是与作者比较一致的,比如《红楼梦》,如果不那么一致的话,这个小说会给出一个批判的或同情的态度,比如《高老头》或者《红与黑》。但《大江东去》的价值观与宋运辉是基本一致的,是小说结尾里给出来的:“先发展,再调整。”阿耐有一句话印在小说的封底:“我有幸生活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这是一种非常之不“文学”的态度,因为基本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与“时代主旋律”保持距离,或者给出一种“复调”——不同的人在这个时代的不同感受。

《大江东去》只写强者,它的主人公也都是“弄潮儿”,因而有一种贯穿全书的乐观主义态度。但对这个时代,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被裹挟于具体的事件而无暇对历史与现实作出反省,小说的作者却要有一个更高屋建翎的思想境界,这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复活》为什么千古垂范的原因。到了第三卷的结尾时,我有点担心,再写下去,写宋运辉官做得越来越大,梁思申钱赚得越来越多,意义都不大了。这两个人现在官已经够大,钱已经够多,他们的最大问题是,他们两个都不“痛苦”,安娜是痛苦的,聂赫留朵夫也是痛苦的,有没有一个真正“痛苦”的人,成为一个小说已经解决了主题,情节,人物这些问题之后的问题。

6/没有痛苦,则没有诗。宋运辉有无数解决问题的良方,故而没法进入“痛苦”的境界,不能苦吾苦,就也不能及人之苦,所以他身上总是少几分人气。《大江东去》写得大气磅礴,湍流直下,但我觉得可惜的是,作为一个全景式的小说,它没有真正写到底层,它最终还是一本“成功史”。另外从文字的角度来说,写长篇对文字的要求不那么高,因为更难的是结构与情节,但一个好作家归根到底要有对一个语言的深刻把握,鲁迅,沈从文,张爱玲,文笔俱佳,余华,王安忆,迟子建,也有各自的风格,阿耐的小说推动力极强,是靠见识和情节来推动的,文字只能称顺畅无华。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2

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内心抑郁,来到黄冈城外的赤壁矶,留下了这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

那滚滚的长江,奔流不息,犹如历史长河一般,不分昼夜,一去不返。大浪淘沙,千百年来的风流人物,都被这滔滔江水,带向远方。

这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啊,这是周瑜以弱胜强的最好见证。这里乱石穿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奔流而下,掀起了雪白的浪花,这壮阔的景观,好似画一般让人陶醉。一时间,多少的英雄豪杰在此相聚。

遥想当年的周瑜,英俊潇洒,韵华似锦,迎娶了东吴的美女小乔,可谓是春风得意,年纪轻轻就为国家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手中羽扇,头上纶巾,好一身儒雅之气。

这赤壁之战他必须要赢,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如果他输了,不免会像杜牧写的那样“铜雀春深锁二乔”。作为少年英雄,他既保了江山,也保了美人。

天公作美,借了东风与他。黄盖驱船前往,借着东风,把敌船点燃,直直的向着曹操去了,仅仅是谈笑的功夫,曹操的船灰飞烟灭,逃回了北方。从此,再也无力南下。

神游往事,苏轼对周瑜的敬佩从心而生,情深意切。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被贬黄州,一腔报国热血无法实现,这心中的抑郁是多么痛苦啊。

苏轼年纪轻轻的,已长出了花白的头发,可这一腔热血却一直不减,直想象公瑾那样,抵御外侵,报效国家,战死沙场!

人生如梦,多少事不能随心,渐渐地,天暗了下来,月亮升起,举杯对月,洒酒祭天,祭那公瑾,更祭心中不灭的梦想!

放下酒杯,苏轼挥毫写下千古名篇《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3

因为欢乐颂的热播,认识到了阿耐这位作者。所以读了她的《大江东去》。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改革的印象都只是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冷冰冰的文字。可是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上世纪的深刻变化。

在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惊讶于居然会有这样一本让我内心激荡起伏的书,让我获得了很大的内心力量。当时我想,应该不会再有像这样一本好书了吧。可真的我居然碰到了《大江东去》!《平凡的世界》带给我的是内心上的感受,是理想世界中的。可《大江东去》却让我更深入了解到改革的细节。如果没有碰到这本书,真的会是我的损失。《激荡三十年》更多的是以客观理性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的变迁史,可我更喜欢《大江东去》这样有些有肉有笑有泪的生活。

宋运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做到了很高的地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从一个技术工人,变成了一个阴谋家,政治家。

他的成功虽然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读学出来干出来的。但“因人成事,因人废事”这句话在他身上体现的很到位。

如果不是水书记一开始就对他有着超乎常人的优待,没有人脉,他很可能会像其他人一样只是个小工,每日埋头工作。甚至正如书中所说,他可能连安静的坐在图书馆里的座位上看书都不可能。其次,他的第二次机遇是与程开颜的婚姻。借助程开颜搭上了程副厂长。因此,他在程副厂长这里得到了程副厂长的教导,为人处事的栽培,技术上的指导,收获颇丰。

而他与程开颜的婚姻是不存在爱情的。最初他只是对程开颜的付出有所感动。这样的婚姻也是基于感动而不是爱。在金州厂,这是个比较封闭的地方,程开颜和孙运辉的差距,眼光还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可以像家人一样继续生活下去。可当他走出去的时候,他的社会地位,思维格局都有很大的变化,而他本身也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人而程开颜的世界很小,也只不过是想安稳过一生,不想进步,跟不上宋运辉的脚步,两个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我,生活习惯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最后的分开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其实,这样也是最好的选择,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世界。程开颜也不错,最好的选择是找一个和她价值观相同的人。爱上宋运辉,冷暖自知。

梁思申绝对是作者的宠儿,拥有美貌,财富,智慧,良好家教修养,高的事业格局。或许,她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善良吧。不得不说的是出国对她的视野格局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出国,见识非凡,她看见了更广阔的天地,变成了一个很强大的女性。这其中也有很多艰辛,小小年纪就要与亲人打官司争家产,即使自己是资本主义利益既得方,也靠自己的能力学识来站稳世界。对弱者有很强的同情心,有自己的道德职业操守。

她和宋运辉的结合也是必然。她们相知相识这些年分隔两地却保持通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互相对对方有着人生的指导帮助,亦师亦友亦知己。在某些地方,他们是同道中人。

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杨巡。如果不是看了这本书,我不会知道原来中国的个体户发展举步维艰。杨巡,坚韧,能屈能伸。在遭受几次巨大受损后还能顽强的站起来。在梁思申一事上,甚至不惜下跪,即使与萧然有恩怨却依然愿意为了利益买他的地。最初小小年纪却承担家里所有重担,为了活下去不放过每一个商机,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雷东宝也是代表那个年代的集体经济的典型人物。敢想敢做,大胆!就是因为最初勇于迈出第一步才会有最后的大事业。可他最后的失败也是因为他的大胆,没有科学根据。他带领小雷家从落后封闭变得富裕开放,心中所想都是为了公家。可最后结局却被小雷家联合反抗下台。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滚滚长江,大浪淘沙。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4

断断续续这么久终于读完了。长大了以后才会明白,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灰色也并不代表错。每个时代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才70年而已,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纠正,但也不能否认发展成果和其中的不易。

我一直都觉得宋运辉很好,其实他真的很好了。官僚?可是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有几个不官僚?如果让一个没有真本事只懂得官僚的人坐上那个位置,岂不宋运辉去坐更好?

宋、杨、雷,三个人,其实都不是普通人,他们是时代特征非常强的三类人的典型吧。从一开始对雷东宝的敬佩到最后的愤怒,他后期真的太刚愎自用,思想和学习的局限性让他无法有更高远的眼界。我们需要被鼓励被赞美,但是一定不能缺失清醒的头脑和正确自我认知。这本书目前来说,三个人的结局都挺好的,有人剧透了民企江湖里面的结局。

每个主角人物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努力是他们的共性,宋运辉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因为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才得以掌握话语权;杨巡头脑非常灵活善于变通,雷东宝有足够的魄力。最后说梁思申,于我个人而言,她是一个完美的存在,个人能力、专业能力、知识水平、思想深度、礼貌周到,她是我很想成为而无法成为的人。如果说缺点,那也许是她过于理想化,可是如果可以,谁不想过得理想化一点?还不是生活所迫,只能接受不理想。任遐迩也是我喜欢的女性人物,工作以后再学习其他课程对一般人来说真的有困难,我很讨厌自己的惰性但是却总是不去改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谨记自己所讨厌的样子,不要让自己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你脚下的土地,就是中国,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我不能要求别人,只能要求自己,谨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成为更好的自己。珍惜眼前,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