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优秀文章 > 正文

冬至的日记

2024/01/19优秀文章

倚栏轩整理的冬至的日记(精选17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冬至的日记 篇1

步入初三,压力蛮大的,初三光字眼,就令我感到心寒,其实我真的蛮想蛮想考个好点的高中,其实我还蛮想读书的。可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毅力,说好要好好听讲,可心不在焉。我也曾努力过,始终不能坚持好底,我有时好恨自己。恨自己不争气,恨自己不成才。

我想我已快被我自己打倒了,直至自己自己站不起来了,也不想站起来。因为我的坚强被我踢到遥远的未知名的国度,而我却和软弱勾肩搭背。

感觉自己的人生好迷茫,尽管对未来我有着无数的憧憬,有着N大的向往,但仅仅是空梦一场而已。

初三的生活对于我来说,很累。有时真的很想趴下来休息,但醒来后一切都会怎样?会不会因为我在中途睡了一会,初三就把我落下了。当自己发觉时,奋力赶跑,可它都不等我,不管我怎样嘶声力竭地叫,它都不会停下来。直到我满头大汗,再也跑不动了,于是我真的躺下来,休息,休息。

上课+黑板=电影+屏幕

坐在教室里,看着所谓的电影,老师的动作像是给我演了一场无言的哑剧。所以我只清楚它的大致轮廓。又恰似在看自己的一生的戏剧,眼看它一幕幕的流逝,青春一点点的消逝。看完了自己的一世,希望自己能早点转世。

冬至的日记 篇2

寒冬已至,冬天的阴霾与萧条让我对它有些不喜欢。光秃秃的树干上几片枯黄的树叶孤零零地挂在枝头,做着最后的挣扎。放眼望去,单调的、毫无生气的灰褐色是冬日里的主打色。

坐在车里,老爸老妈一遍遍的叮嘱着我:下周要变天,棉衣给你放在包里了,冷了要多添衣服。天气干燥,要记得多喝水我无心听爸妈的唠叨,缩在车座里,无精打采的望着窗外。忽然,一片绿色映入眼帘----是一片麦田。在这单调的冬日里,这绿色显得格外温暖。我忽的一震,父母的叮咛不正如这单调冬日里那抹绿意吗?

冬日里的温情无处不在。宿舍里,生活老师把宿舍收拾的干净整洁,每晚提前把空调打开,等待我们下课回去。在班里,细心地薛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嘴干裂了,一个劲的叮嘱大家多喝水,还从家里拿来香油,为我们擦在干裂的嘴唇上。有同学身体不舒服,班里的其他同学热情的问候,为他接热水,帮他干值日。

想到这一切,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温暖。这个冬日不再单调,因为有温情相伴,它将绚烂无比,如春般温暖,如夏般灿烂,如秋般火红。

冬至的日记 篇3

那一阵阵感人肺腑的呐喊声,那一件件朱朝晖真是的事情,那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使我受益匪浅。

就在那一次,我们学校邀请来了感恩教育万里行教育团的谭战讲师为我们讲课。

在操场上,四千多名学生.老师.家长济济一堂。大家有序的坐着,站着。谭老师围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两大方面演讲了一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讲座。谭老师的演讲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的感恩之心。

看!那些被点上主席台的同学都说出了自己在家不敢说的话与对父母的歉意。大家的呐喊声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场内翻滚着一股热浪。现场互动来大家发自内心的呐喊声中开始了,一名名同学跑过去紧紧抱住老师,而我在旁边看着眼泪就像调皮的小精灵蹦了出来。我又望了望其他同学他们都在小声哭泣呜咽

这时,我想起了二十四孝故事当中的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就连古人都知道感恩

父母,我们为什么还做不到呢?

这一次活动使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那就是感恩。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以变成桑田。但我们感恩的心不能变。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来感恩父母,孝亲敬老。

冬至的日记 篇4

早上,我还在梦中飞檐走壁,忽然,传来妈妈的一声:“快起床,去外婆家吃冬至圆喽!”我一听到有好吃的,一骨碌爬出被窝。吃了早饭,我和妈妈开车来到外婆家。

刚走进外婆家,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我已经口水直流。外婆已经在包冬至圆了,她给我一个小面团,让我也亲手做一个。我先把面团搓成一个小球,再用小拇指戳一个小洞,顺着这个小洞捏,捏成一个“小花苞”,接着往里面装肉,最后封口。我捧着这个“小桃子”满心欢喜,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蒸笼里,把盖子盖好。

“小桃子”在蒸笼里一点一点长胖,过了十分钟,冬至圆就可以吃了。我咬着软软的皮,香喷喷的.肉,乐开了花。外婆说:“吃了一个冬至圆,就大了一岁。”

“十月一,冬至到,我们来吃冬至圆。冬至圆,圆又圆,家家户户幸福又团圆。”

冬至的日记 篇5

12月21日是冬至夜,妈妈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于是,爸爸妈妈和我邀请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去海运堤吃饭。我最喜欢一大家子人出去吃饭了,因为特别热闹。

到了吃饭的地方,我看到今天来吃饭的人好多呀,基本都坐满了。幸亏爸爸早早地定好了位置,不然,我们还得坐板凳等着呢。餐厅的.生意真是好,菜也就出得特别慢,趁着这个时间,爸爸就说来个头脑风暴。

爸爸可真厉害,看着人来人往的餐厅,问题就来了:这个餐厅有一桌人,数量比10人多,比15人少,2个2个地数多1人,3个3个地数少1人,这桌一共有多少人?

我可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一桌一桌地数,一桌一桌地猜,得分析分析。于是,我开始思考起来:数量比10人多,比15人少,那就是11、12、13、14中的一个答案。四选一,这个概率有点低,我还得再想想;2个2个地数多1人,那就一定是单数,所以不是11就是13,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了!还有一个条件,3个3个地数少1人,在11和13里面,只有11是符合条件的,13,3个3个地数可是多了1个。

哈哈,答案出来了,这可真有劲,就像拨竹笋一样,一层一层,终于揭晓了答案。我还给这个方法取了一个名字,泷泷三十六计之层层递进。

妈妈说:我也来凑个热闹,还有一桌,6个6个数多1个,9个9个数也多了1个,这一桌有多少人啊?

6个6个数多1个,不就是6×(*)+1,9个9个数也多了1个,9×(*)+1,我马上想到了6×9+1=55,一共55人,可是我一说人数,爸爸妈妈就笑了起来……我挠挠头,“哪里不对啊?”“哪有这么大的桌子?”爸爸说。也是,55人,得多大的桌子,不符合实际情况。

那可怎么办?有了,还是得层层递进。我先考虑9个9个数多1个的情况,10、19、28、37、55……然后这些数还得符合6个6个数多1个,那就是19、37、55……原来有很多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之间都相差了18,而服务员说了,最大的桌子可容纳20人,那就只能是19……

今天的冬至夜大餐收获真是“丰富”啊!不仅满足了胃口,还让我“脑洞”大开!

冬至的日记 篇6

今天是我来到一中的第四天了,就剩几天就正式上课了,我特别珍惜这几天,因为每天都会有好的活动等着我。 今天下午,我们全年级都在操场上练习跳大绳。我们班分为五组,其他四组已经拿出了大绳开始练习,可我们组的绳子怎么也解不开,浪费了很多练习时间。最后在大家的努力,绳子终于被解开了。

我们开始练习,大家都说不会,可练一练跳的也挺好。我们开始认真练习了,人人心里都鼓足了劲,认真的跳好每一次。

豆大的'汗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像一颗宝石。大家都想打败其他组,跟学校其他班争夺第一,为班级争光。训练的过程是缓慢的,大家十分卖力,每次都要跳到喉咙冒烟,满脸通红才肯停下。

经过一两个小时的训练,大家都不错,可是获得和其他班级竞争比赛的并不是我们队。不过大家并没有气馁,因为我们知道跳绳是为了健康和快乐,而不是名利。 我非常期待下一次的跳大绳比赛。

冬至的日记 篇7

这个节日打破了冬天的宁静,无论怎么寒冷总也离不开吃的话题。是啊,好久没有吃过父母做的饺子了,尤其是在冬至。

依然清楚记的小时候,母亲说过,冬至那天不吃饺子会冻耳朵。为了吃饺子,父亲总会提前准备好豆腐、大肉、香葱、鸡蛋等食材。和面、拌馅儿、捏皮、包圆,母亲忙的不亦乐乎。我和两个妹妹守在灶台跟前等着饺子下锅,口水咽了又咽,直到热腾腾饺子到了碗里方才安心。吃之前父亲会出个谜语,一群小白鹅,抢着下水游......没等讲完,我们就会说,煮饺则。其实这个谜语已经猜过很多次了,我和妹妹都已经习惯了。

时间是最无情的,也是最不可抗衡的。弹指间,沧桑尽显,岁月在父母的脸上刻下沟壑,头上降下霜花。

今天,电话里头叮嘱,吃上饺子,别冻着。一句话包藏着多少牵挂,我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走太远了,很想守护在你们身边,儿不孝,太多的辜负,太多的泪水。此刻,只想和你们一起吃饺子,我做的饺子。

父亲是巍峨的山,母亲是温柔的河。没错,我欣赏这个比喻。因为我们也已经或将要成为山或河,给予孩子最好的呵护和关爱。已经感受到了为人父母的心情,同时也忘不了父母的艰辛和付出,细腻、伟岸!

今天,虽然没有吃饺子,但期待着下一个冬至日,把热腾腾的饺子端到你们身边。

冬至的日记 篇8

今天是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在每年的这一天里,我们一家都会在一起吃饺子,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下午我们一家人聚集在一块,吃着各种各样的饺子,有羊肉的,大肉的,萝卜的......吃着吃着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冬至吃饺子是中华民族的习俗,但是为什么要在冬至吃饺子呢?我问奶奶,奶奶说:“冬至吃了饺子就不冻耳朵了!”“可是每年冬至过后,我还是要带耳套的呀,这该怎么解释呢?”“别着急,爷爷给你讲”,爷爷说,“关于冬至吃饺子还有一个故事呢。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医圣,一天他回家看见一些穷人连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他就把一些驱寒的药放进锅里熬,然后用面片做成耳朵的形状,放到锅里煮,让那些穷人吃了,耳朵不出半个月就好了......好了,不多说了,饺子来喽~~~~~~”吃着热腾腾的饺子,我心想,没想到吃饺子还有一段故事呢,我这知识面真是太浅了,我必须得好好补充补充我的知识才行啊!

冬至的日记 篇9

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冬至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祭祖等。而我要说的是我做汤圆的事。

记得前年冬至,我看见奶奶和妈妈在厨房做汤圆,就心血来潮。我想做汤圆,妈妈看出我的心思,说:“想来试试吧!”我点点头,走了过去,准备大显身手。

妈妈和奶奶因为做过很多次,所以这对她们来说小菜一碟。我本以为做汤圆很容易,可做起来很难:我那出一点面团,放在手心,我搓、我磨,汤圆在我手心转动。我感觉差不多了,我把手抬起来,这汤圆圆不圆的,像个鬼,妈妈和奶奶看了,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手把手教我,我左耳听,右耳出,总是做不好。最后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出了一个比刚才好一点点的汤圆,可我还是觉得它不像汤圆,凭着感觉继续做,可汤圆好像不情愿待在我的`“五指山”下,越搓它越破。这汤圆老是给我唱反调。我就不信治不了它。它一破,我就补。这样一来,汤圆变得跟碟子一样大了。这时老妹经过厨房,看到了这个汤圆,捂着肚子大笑:“这哪是汤圆,这简直就是飞碟,哈哈······”老妹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等一下整个人都笑倒在地上了。我看都不看,仍继续做我的汤圆。哎!瞧,别人做的都出锅了,而我的“四不像”还在手里呢!

啊!冬至,这个传统的节日,让我感受到家庭的和谐,也明白了做事样样都有门道,要摸着规律,才能做好事情。这真是一个让我难忘的冬至啊!

专家点评:

这篇作文“难忘的冬至”的主要特色是叙述具体,细节真实,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并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妈妈手把手教我做汤圆”写得非常传神,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冬至的难忘之情。

冬至的日记 篇10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冬至一般在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古代认为阳盛则阴生,阴盛则阳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故称冬至为“一阳佳节”。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并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关于扫墓渊源,翻阅一些典籍,无论皇室还是民间,极少有关于冬至扫墓的记载。《红楼梦》第十一回讲到,冬至前后贾母异常关心秦氏病情,因为按中医理论,逢节气是疾病恶化或好转的.一个关口。另据清代《大兴县志》和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关于冬至的记载,仅有“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的礼制,均无冬至扫墓的风俗。

记者从网上搜索,发此刻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已故父母尊长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我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此刻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也就逐渐延伸为扫墓。

据说,按杭州当地风俗,如果是新墓穴,头三年冬至当日,必须风雨无阻前往祭扫。其它地方的随当地的风俗而异。

冬至的日记 篇11

一年一度的中华传统节日冬至快到了,我们又能吃到香喷喷的饺子了。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传统,比如:赛龙舟、吃粽子、吃月饼、吃饺子等一些文化。

我最爱吃饺子了。看着妈妈在厨房里很忙的样子,我就跟了过去,只见妈妈把剁好的肉馅,还有韭菜放进盘子里,又放了各种香油,饺子正在煮。

妈妈给我说了一个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名医,他医术很高,什么病他都能医,妙手回春,人们称他医圣张仲景。有一年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张仲景从外行医回来,一路上看到很多人穿的破烂单薄,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熬好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耳朵一样的东西,分给大家吃。

故事讲完了,饺子也煮好了,我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冬至的日记 篇12

可想而知,每个地方的冬至节的风俗都不同。今天是冬至,我就来说说南北方的习俗吧。

北方有个冬至小传说:冬至节如果不吃面食,耳朵就会掉。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饺子大多数都做成耳朵的形状。冬至时,屋外寒风凛冽,北方人会在炕上放上张小桌子,炕下点着柴火,一家人坐在热腾腾的'炕上,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兴致来了,还会从门框上摘下一颗红辣椒嚼一嚼,在寒冷的冬天再也没有比这更温馨的事了。

在我们南方,尤其是台州,冬至圆,却是台州百姓的首选。饺子和冬至圆,两者的味道不同。饺子,咸而鲜美,而冬至圆是甜甜的,稠稠的。我想这应该是和两地的气候有关系。北方很冷,天天下着鹅毛大雪,到处一片雪白,那些生机勃勃的东西都到雪底下去了,就像饺子,外面的皮白白的,最鲜美的东西都躲在皮里面。南方相对热一点,大冬天的也有太阳照,冬至圆也就被晒“黑”了,所以冬至圆是橘黄色的。

饺子和冬至圆的形状不同,一弯一圆,颜色不同,一白一黄,味道不同,一咸一甜,自然做法也不同。饺子是在饺皮里包上一些猪肉、冬笋等,然后把皮捏起来,放进锅里煮几分钟,才能消灭这“月牙儿”。冬至圆,是将面粉做成一个个大团子,在团子里嵌上一些豆沙,补圆,最后烧熟捞起,在豆黄粉上滚几下,即可入口。

朋友,冬至节是个传统节日,你那边是吃什么的呢?请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吧。

冬至的日记 篇13

小学时,常常幻想初中的生活,初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有过一万种猜想。

可步入初中,我发现她和我的那一万种猜想完全不一样,今天,我找出了许多不同点,和大家一起分享。

科目:上小学的时候只有五个科目,可到了初中有七个,每一个科目都有两本练习册,这下学习任务变重了,每天还要跟练习册,要想学习好,只能加倍努力了。

体育:小学的时候,什么达标测试也没有,多轻松。可到了初中呢,什么男生一千米跑,女生八百米跑,全都上来了,等跑完了,不都底坐轮椅了。

办公室:初中的办公室可大了,除了音乐,体育,美术和政治老师外,整个初一老师全在一个办公室里,本事就害怕老师,一进办公室看到了这么多老师,可吓死个人了。

还有,初中的算了,这么多,说到明天晚上也说不完,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冬至的日记 篇14

冬至是第xx个节气,代表着寒冬要来了,冬至的那一天是夜晚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是中华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节气。听说如果冬至那天不吃饺子话,耳朵就会冻掉得。

冬至那一天,我们学校举办了包饺子活动。妈妈们拿来了包饺子的器材和我们一起包饺子。学校的食堂准备了肉馅和面粉,让我们来包饺子。首先妈妈们和一些同学一起擀面皮儿,剩下的同学就开始包饺子,我们分成三个小组,其中我们组包了各种各样的饺子,有太阳形状的;有戒指形状的;还有许多的造型的。我看了我们班的饺子,密密麻麻的饺子数也数不清形状各异。我们把饺子包好了,妈妈们把我们包的饺子放进了锅里煮了起来。

饺子终于煮好了,饺子的香味儿飘满了整个教室,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摆满了香喷喷的饺子,大家开开心心的吃了起来,同学们吃了一盘子又一盘子,同学们都吃的饱饱的,自己包的饺子就是香啊!

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冬至节日,我希望明年还能再过一个这样开心的节日。

冬至的日记 篇15

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冬至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祭祖等。而我在冬至忘不了的是我学会了做汤圆。

那天,我看见妈妈和爸爸在厨房忙,他们一定在做汤圆。我心血来潮也想做几个,妈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来,我们一起做吧!”我十分开心,准备大显身手。

爸爸准备了一些糯米粉、白砂糖,一切准备就绪了,爸爸把糯米粉、白砂糖放入锅里,伸出双手在锅里压来按去。只见那些零零星星的糯米粉慢慢地开始凝结,由“小雪花”在爸爸灵巧的手里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皮球”。而它的身上还残留了一抹淡淡的来自糯米的沁香。

爸爸说:“好了,现在你可以拿一小块做汤圆了。”于是,我从又大又白的'粉团上捏了一块下来,小心的搓成一个小圆球,然后在球上捏一个洞出来,接着在里面放上了馅,把开口封好,最后将它搓圆,一颗汤圆出现在我手心,我很是欢喜。

汤圆搓好了,妈妈把搓好的汤圆放入锅中,看着锅中白白胖胖的团子,真是有趣极了!最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汤圆,团团圆圆,真是其乐融融呀!

冬至的日记 篇16

白白胖胖的大胖子要来咯,猜猜它是谁?没错,就是汤圆,没到冬至这天我家总是高兴的迎接它的到来。

明天就是冬至了,妈妈说今天让我过把搓汤圆的瘾,我喜出望外地说:“好呀!好呀!”妈妈把糯米粉加上水,又是揉又是搓的,松松干干的糯米粉被妈妈这么一搓一揉变成粘粘湿湿的一团。我好奇极了,就伸手揪了一小块,捏了捏,咦!米粉团怎么像橡皮泥呀?

开始搓啦,妈妈掰了一小块放在手掌上轻柔地搓起来,我也学着她的样掰了一点放在手掌上,双掌合上使劲地搓呀搓。唉呀!怎么软软地米粉团会碎成一块一块地呢?你瞧,妈妈搓的小汤圆又圆又光滑,别提有多可爱了,看得我直着急。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用力要均匀,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学着妈妈轻柔地搓起来,嘿!这下成功啦!看来搓汤圆还有诀窍呢!我们一鼓作气,继续搓着。不一会儿就搓了两盘。我看着那珍珠似的汤圆,馋得垂涎三尺。问妈妈能不能煮一盘给我吃,妈妈说:“好啊!”妈妈把水烧开,再把汤圆放进锅里,一个个小汤圆一齐贴在锅低,不知它们为什么和锅底这么亲热。妈妈把锅盖盖上,一会儿直冒热气,妈妈忙掀开锅盖,呀!一颗颗小汤圆像一粒粒洁白晶莹的珍珠在水里上下翻滚追逐嬉戏。妈妈把汤圆装进碗里,泡上花生磨成的粉,软滑细腻,可好吃啦。几分钟我们就把一盘汤圆给吃完了,就像秋风扫落叶。

都说冬至吃汤圆是好的象征,象征来年家庭圆圆满满!

冬至的日记 篇17

大伙都了解每年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那就是冬至。冬至要吃汤圆,大家孩子子最喜欢。

晚饭后,我和父母一同去奶奶家,奶奶家可真热闹,有很多人正在等大家,哥哥、姐姐、等很多人都在。开始搓汤圆了,大家围成一桌,爷爷和奶奶在搓一条一条糯米粉,父亲和母亲将爷爷奶奶搓好的'糯米条切成一段一段,我和哥哥负责搓汤圆,老少一家齐动手,不一会就搓好了,父亲将大家搓好的汤圆拿去煮,看着锅里一颗又一颗地浮出水面,汤圆煮熟了。父亲盛着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粒汤圆,吃完之后,我大声地说:“太美味了。”我吃着自已亲手搓的汤圆,感觉又香又可口。

我从这次搓汤圆中,感觉做每一件事都认真、仔细,若是集体的事情大家就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认真对待,才有美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