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游记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清明游记日记(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清明游记日记 篇1
4月4日下午,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借着这难得的好天气,我们一家三口骑着电动车,向县城西南的贤子峪进发。
贤子峪位于平阴镇东蛮子村北,距县城5公里。素有“平阴桃花源”之称。此处东南北三面环山,谷口西向,蜿蜒数公里的山峪幽深寂静。《平阴县志》有“曲涧潺潺,古木蓊蔚”之记载。它是明代贡生张宗旭所建,当时因他舍弃功名,在此创建函山书院,并且在书院中培养了不少的文人贤士,因此而得名贤子峪。典型的明代八进士中,其中就有五位在贤子峪的函山书院读过书。
一路上我们迎着拂面的春风;闻着香甜的油菜花香;欣赏着路边的春色美景,和孩子说笑着,顺着平坦的马路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可能为了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当时正赶上修路,路面已被轧路机轧过,很是平坦宽阔。按照老乡的指引,我们沿路骑车来到了山脚下,把车停放好,徒步向山上走去。
沿着不算宽阔的石板路向山上走,将近半山腰的时候,几声鸡叫犬吠声传入耳中,再往上走看到一个屋顶上有一个大锅盖似的卫星电视接收器,由此看来山上还有人家居住。后来下山的'时候听村里人说山上还有两三户人家,大部分都搬到山下来了。
具有400多年历史的贤子峪,至今仍完好保存着明代古村落的原始风貌。一个个的院落高低排列、错落有致,因年代久远,房顶大都坍塌,只留下坚固而结实的墙体。走在这天然氧吧式的小村子里,新鲜干净的空气、浓荫蔽日的清凉、鸡犬相闻的叫声、清泉石上流的美景,让我们顿感这里的古朴自然幽静和心情的放松,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绝对是一处远离喧闹和纷扰“世外桃源”式的避暑胜地。
现古村中有明代祠堂——三泉庵、函山书院、伏魔殿、桃花流水、抱珠泉等著名景观。
进入村子,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抱珠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两个相临的泉池,大的直径约4米,水从东南侧石缝中涌出,汇而成池,水满溢入北侧的小池,小池直径约2米,水满后从西侧溢入山沟,顺峪向西流,形成了锦水河的源头。四百多年来,抱珠泉的水不但养育了贤子峪的百姓,同时也为整个县城人的饮水补给水源。其实,在“抱珠泉”这个名字之前,当地人称他为“井泉”。后来,明代贡生张宗旭夜游贤子峪,他发现,月光下这个泉的两个一大一小的池子,在群山怀抱之中,像两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于是灵感忽来,大笔一挥写下了“抱珠泉”三个字。
清明游记日记 篇2
今天是清明节,我给大家讲一下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天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共有十五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经过去,春意盎然,天气晴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接下来,大家就去踏青吧!
今天大家要去的地方叫“祥峪”,路上桃花盛开了,玉兰花也开了,芬芳扑鼻。开始进山时,我有点耳鸣,但到了大门口,我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下车往前走,我发现了一条小溪,溪边柳树翠绿翠绿的随风飘荡,使人看了十分舒服。我和哥哥、姐姐下去玩水。玩呀,玩呀,鞋子湿了,裤子也湿了,感觉清爽极啦!接着大家继续爬山,爬累了我就在路边找了一根树枝作“登山拐杖”。
清明游记日记 篇3
今天我和舅舅、姥姥、哥哥、妈妈一起到汉中洋县的“朱鹮生态园”去看朱鹮,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很高兴,立马收拾好行李,就出发去生态园啦。
朱鹮春天时身体表面的毛是灰黑色的,其他季节都是白色的。为什么朱鹮春天的毛是这样的呢?因为春天是它们产卵的季节,灰黑色是是它的保护色,他头上会分泌出灰黑色的液体,他们就似化妆一样把这种液体涂满全身,所以他们到了春天身体表满就会变成灰黑色。真是有趣又可爱的一种鸟呢!
还有他们的孵卵和别的鸟不同,其他鸟都是雌的孵卵,但是朱鹮是雌雄轮流孵卵的,有个性吧!
我们还看了关于朱鹮的电影,还有其他鸟的'标本和金丝猴、大熊猫、羚牛的标本。
之后我们去吃饭。我们吃的是江团鱼和石头鱼。石头鱼其实不是用鹅卵石做的,而是把鱼肉用鹅卵石烫熟的。
吃完饭,我们就回了酒店。
这真是愉快的一天。
清明游记日记 篇4
今日清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放假在家,闲来无事,一家三口来到龙源湖公园春游。
出游的人真是不少,人们说说笑笑,时而拍照,时而赏花。那红的花、黄的花、紫的花、白的花开得正浓正艳!朵朵花开最诱人,醉游人。在微风中甜甜地笑着向鸟儿说着话……
这儿的一切,让人看不出“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凄凉,只有挡不住的生机!挡不住的花儿、草儿、树儿的每一次生命的轮回。多好呀,这些生命,可以轮回的生命!在生命时间的'感叹里,每到春天,每当看到办公室窗外那正在吐绿的杨树,我就在想,下辈子一定要做一棵有着生命轮回的树,深深地扎着根,看着这世间的风风雨雨、花花草草、以及为生命的奔波受累的人们,只是看着,给这些劳累的人群撒片绿荫,足矣。
天阴暗了下来,伴着凉风,可能要下雨吧,赶快回去,到家一会儿便下雨了。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雨虽然不大,但节气在那赶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雨对农人应当是好雨吧!
清明游记日记 篇5
今天是清明节假期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老家。这里有地道的农家乐,我还看到了白色的苹果花。
最让我激动的是我在屋檐下面发现了一个燕子窝,爸爸说等过几天就会有燕子飞来,在这里度过夏天,这个窝,我希望永远都在,这样小燕子就有家了。
清明游记日记 篇6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可不好像以往充满了湿润的雨珠,雨已经停了两天了,空气清新,正是踏青的好日子。早上九点,天空中带着一缕阳光,我们一家三口带着好心情出发了,登上了踏青扫墓的路上。
矶山是我的先辈们墓所在地,我和奶奶等一些家里人在那里会和,一起去扫墓。
快到矶山了,大老远就望见了我的奶奶在路口等我们一家,我不由自主的向她招手,就算是见面礼吧。下了车,就和奶奶走向了山上,地上的泥土还非常柔软,走起来“脚感”很好;周围的.池塘发绿,都被污染了,因为周围像有什么个工厂;空气也不怎么清新,那个工厂所散发废气直冲入鼻。终于走出了工厂所在的那座小山,隔着一座小山,来到了一个非常美的田野,到处都是油菜花,充满了浓浓的春意。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矶山上,可能是因为被花的美所迷住了吧。山上鞭炮声震耳欲聋,因为这一代坟墓很多。这是。我六伯伯来打了这里,一起来祭祀先辈拿出了纸钱,草纸在那里烧,烧了纸钱之后,我的身上就好像被煮熟了一般,被那纸钱所燃烧的火给熏的。马上就放鞭炮,我赶忙跑到一边,去躲避鞭炮声,我怕嘛。就这样祭祀了几个先辈后,就去别人家吃饭去了。
吃完午饭之后,玩了一会了就回家了,总之,今天一天非常累,一回家就好像软蛇一般坐在了沙发上,休息了一阵。
清明节是那么的“欲断魂”,无数人带着怀念先辈的心情去祭祀他们,祝愿先辈保佑自己:平平安安,具有浓厚的祭祀意义。
清明游记日记 篇7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和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和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今年清明节放假三天,老爸、老妈悄悄告诉我,我们张家三代人准备一起回趟老家祭拜祖先。因脑血栓后遗症,爷爷的腿脚不灵活,一直行动不便,近二十年都没有回过老家,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爷爷时,爷爷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你长大了,真的懂事啦。俗话说的好,叶落归根,让我们一起回老家看望一下祖先吧。”
我的老家在河南鄢陵县柏梁镇康王庙村。素有“中国花木第一县”的鄢陵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远古时期就有许多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周武王分封天下,称为“鄢国”。东汉“郡县制”设“鄢陵县”,是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曹操屯田等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花卉园艺业誉满华夏,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盛誉。
这天上午,我们张家三代九口人驱车一个半小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鄢陵县柏梁镇。回村的乡间小路,崎岖而又坑洼不平,小汽车走起来比较颠簸。因此,我和爸爸、爷爷下了车,步行走在乡村的土路上,因为刚刚下过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怡人的花木味道,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向成片的苗圃,人工培育的小树苗吸取阳光变得充满活力,躺在地上的鲜花津津有味地听着小鸟唱歌。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鞭子,一手指着杏花林深处的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忽然一阵风拂过,把我的脸颊吹的生凉,路边的杨树抖动起来,婆婆娑娑,哗哗作响,宛如惊涛拍岸。
到了村口,两头肚儿溜圆的黄牛,甩打着尾巴,伸长脖子,嘴里磨动着,闲闲散散的显得心满意足。几只小狗不是趴在门口睡觉,就是趴在墙根晒暖。爷爷十几年没有回来了,这里变化很大,他也不认得家在哪里了,忙向路人打听。村里的一位叔叔热情地回答,还自告奋勇作了我们的向导,带领我们找到了祖屋。此时我想起了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这里,我看到了“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的景象,也切实感受到了朴实温馨的乡情,品味到了亲切和睦的田园风味,已近正午时分,春风和煦,桃花红,杏花白。遥望天际,我看见一片云彩,似人,似景,似情。很远而又很近,模糊而又清晰,我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我。我知道不用说什么,它们也明白我的心事。而此时我的思念就像一缕轻烟,在家乡的上空百转千回,久久不肯散去。
我们在家族的陵园中拜祭过先祖后,就去了鄢陵县城,我们看到县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绿树成荫。爷爷语重心长地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家乡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里乡亲的日子也过得殷实了。中国这艘巨轮正义无返顾,乘风破浪,驶向国强民富的彼岸呢。”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傍晚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乡。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沉浸在纯朴、宁静、祥和、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画卷中,又仿佛看到了爷爷在家乡度过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