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拾花时
感觉不过眨眼功夫,农场便到了棉花的收获季节了。
农场从棉花播种到收获,一个生育期下来,算起来要几个月时间。然而,当你天天伴着棉花从出生到收获时,一天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还没等你反映过来,这棉苗便到了吐絮的季节。
农村人靠的是庄稼,农场人常常只依靠那棉花。每逢这个季节,农场人便做着拾花前的准备了。
很多年前,从内地到新疆拾棉花的民工。他们到了团场,人员基本上由连队安排好房子,随处搭上几张地铺,或是拉上几捆稻草,就地一铺,几张拾花季节工的住宿问题就解决了。
拾花季节,从内地来的民工们,那时的男人和女人们基本上都是分开来住的。两口子一起来拾花的,到了这里基本上就分开来住了。因为这样的住宿条件,让你不得不分开。也有两口子难以分开的,常常会在一间屋子里住上两三对以上的夫妻,虽说同样的地铺,然而,每家人与每家人之间,常常会用一些编织袋拼到一起,作为分割床铺的隔段,每两口子自成一家。晚上睡到床上,各办各的事,互不打扰。不过也有动静大一些的夫妻,常常会让同屋的人,开着玩笑调侃他们,并一笑而过。第二天起来,照样走进棉花地里快乐的拾着棉花。
多年以后,这样的情景也常常出现。在外打工嘛,不求吃住得好,只求有一个好的收入。贫困山区的农民,吃这样的苦不算个什么,他们在野地里为了防止野兽对庄稼的糟蹋,他们常常是夫妻结伴,在野地里用三根圆木支一草篷,能容得下二人合睡时遮风挡雨就行了。对于能在屋内打一地铺这样的事,与野地里比起来好了许多,因此他们从无怨言。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能住什么楼房,睡什么席梦思。只要两个人能笑笑和和地过日子,把孩子养大成人,让孩子能成家立业,这辈子的事也就完成了。那想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儿时的我,也就那想法,没有别的追求了。那时,反倒觉得特别的开心。
如今,时代变了,生活条件改善了。
又是拾花季节到了,农场人也开始忙碌了。忙碌着为拾花工准备住房,现在搭地铺已经很难找到拾花工了,让几对夫妻合住一间屋子,用编织袋隔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得给拾花工准备床,那怕是木板搭就的也行,两口子的得给他们准备个单间,这样才人性化。除此之外,还得备上些灶具,甚至连液化汽都得为他们预备好。条件越优越,越能招募到拾花工。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呢?就因为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民工的待遇也得跟上,这样才让自己过意得去。
多年前,连队只要到了拾花季节,每个早晨,连队的干部业务们,都会早早的起床来放广播。一个拾花季节,要一百多天,这一百多天里,每天早上天不亮,连队上的高音喇叭至少在天明前两个小时就响了。更有甚者还会挨家挨户去叫床的。那个时代,没有人会因此而说你的不对,也没有人说你侵犯人权了。一个拾花季节,不光是拾花工辛苦,连队干部业务辛苦,就连老人和孩子都是很辛苦的事。退休工人有拾棉花的任务,小学生有拾棉花的任务。农场人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家无闲人,地无懒汉。要老人发扬传统,孩子从小锻炼。只要是人,无论你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能拾棉花农场都要,一天拾一公斤不嫌少,一天拾一百公斤不嫌多。农场人,到这时真才叫做全民皆兵。
时代在发展,现代农业,让更多的劳动力得到了解放。现在的农场,每到拾棉花的季节,依然是需要劳动力的高峰。然而,与几年前或十几年前比,已经要得少得多了。机械采棉技术的运用,让劳动力渐渐地得到解放了。实在没有人拾棉花了,农场人只要把机车通道提前拾出来,只要机车能调头,一二百亩的棉花地,一台采棉机不出两天,并全部采收结束了。农场人算过,一个成年壮劳动力,拾一季棉花下来,最多能采拾8亩的棉花。这已经是多年来人们的经验之谈了。然而,现代机械采棉,一台采棉机,一个收获季节下来,却要采上五千来亩棉花。人与机械相比,根本就不能去比较。
农场人以前包地,最愁的事就是采收棉花了,然而,当机器劳动代替手工作业时,农场人再也不那么愁了。如果有人,就用人拾,没有人了,采棉机上就行了。
农场父辈们当年最怕自己孩子在农场包地了,他们常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一人包地,全家闹忙。如今却是一人包地,个个轻闲。
转眼又到拾花时,当年的愁容逝去,如今的笑容常存。时光啊!你咋变得这么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