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哲理
倚栏轩精选6篇小故事哲理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小故事哲理(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和靠谱的人做事,和厚道的人交友,和乐观的人谈心
文/李思圆
1
都说靠谱的人适合共事,可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太靠谱的人,答应好的事总是敷衍,约定好的日期也总是拖延,甚至工作出了问题就只会推脱。
做事靠谱,看似是一种能力,其实也是一种态度。凡事多想一层,干活多做一步,这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及时做好该做的事,完成好该完成的任务,有困难一起面对,有问题一起解决。总之,跟靠谱的人在一起,你不用一个人去收拾"烂摊子",也不用为队友"掉链子"而担心。
一个人做再大的承诺,都不及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事更让人放心。
2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狗和狐狸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它们遇到了死神。死神说:"你们两个只能活一个,你们猜拳吧。"结果,狐狸输了……狗抱着死去的狐狸说:"说好一起出石头的,为什么我出了剪刀,你却出了布。"
在生活中,有太多人聪明过头,反而栽了跟头。算计太多,反而让自己吃了亏。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过是将心比心。对你有求必应的人不是笨,而是一直把你放心上。肯让你占便宜的人不是傻,而是觉得没必要计较。
不要一味去透支别人对你的好,也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看作理所当然。跟厚道的人在一起,彼此真心相对、厚道相待,情谊才能维系得更长久。
3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烦恼和不如意。当我们感到压力太大或者沮丧时,就非常需要一个可以倾诉谈心的人。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需要一个不断给你鼓励,而不是一味打击和挖苦你的人;在生活上遇到不开心时,或许需要一个会给你安慰,而不是一个把你越说越丧的人。
一个满身负能量的人,只会让你更加伤心和失望。相反,一个正能量的人,会让你充满信心和希望。
我们都渴望身边能有一个可以给我们带来阳光的人,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美好和积极。愿你能找到靠谱的人共事,少些麻烦少出错。愿你能找到厚道的人交友,远离计较和纠缠。愿你跟乐观的人谈心,早日驱散雾霾看见光。
思考的力量
文/张勇
有人说:"现在我们忙得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了。"
不少人想要成功,急于成功,付出一分努力恨不得明天就有十分回报。处在浮躁之中,没有停下来认真想想做事情到底应该拥有什么心态,要采取什么步骤。如何把一件事情从小做大?有些人认为要靠运气和机缘,有些人认为是靠人脉和资源,还有些人认为得靠家庭和背景,然而这些都是外在因素。
我感觉这是非常可怕的事。试想,哪件事情成功的背后,不是思考的力量在推波助澜呢?
17世纪60年代的一天,牛顿正坐在自家庄园的苹果树下沉思,一个苹果不偏不倚地砸中他的脑门。牛顿顿时灵感一来,如梦方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虽然有人说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但谁能否认牛顿为万有引力所作的思考呢?
在一所私塾学校的课堂上,一位老先生正在聚精会神地讲授《大学章句》,忽然坐在后排的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噼里啪啦一连串提了十几个问题,老先生一下子被问得无言以对,面红耳赤。这名爱动脑筋,敢于质疑的小孩后来在天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学科都有深入研究,成为一代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名字叫戴震。
一个人问哲学家:"你每天思考,但你的思想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让我们感受到你思想的重量吗?""当然可以。"哲学家说。为了证明自己的思想是有重量的,哲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让自己平躺在跷跷板那样的天平上,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哲学家思考时,天平竟向着他脑部的那端倾斜。哲学家说,当一个人思考时,智慧、快乐、成功以及真理都会向他倾斜。那人觉得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便去请教一位科学家。而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当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脑子就要供应更多的血液,从而增加了脑部的重量,跷跷板自然也就向大脑的那端倾斜。
思考,一种"提取"的过程。提取得越多的概念,会被大脑安排更高的优先级,更容易被提取。对一个概念的思考,会同时提升它自身,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概念的"优先级".也就同时提高了这部分概念的利用率。
魏格纳是德国著名气象学家。一天,他生病住进医院,不经意间把目光落在了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便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突然他发现大西洋西岸的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凹进去的几内亚湾,像是正好能够拼凑起来,而巴西海岸每一个凹进的海湾在非洲沿岸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凸出的一块。"莫非大陆以前本就是一整块,而后才因某种原因分裂为若干个零散小块的?"在这个疑问的驱使下,魏格纳终于在1912年独创性地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轰动了整个地理学界。
思考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它可以海阔天空超出环宇浮想联翩,也可以钻进牛角尖里窄得身都转不过来。有时思维仿佛被套进圈子,头上有个摆脱不了的紧箍,孙悟空也无可奈何。思维定式的泥潭也就是思维的自闭,思维跳不出来,思想也就见不得阳光。
有位富商为避战乱,化装成百姓,将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藏在一把旧雨伞的伞柄里带回乡野老家。不料,途中在一个村庄歇息时雨伞不翼而飞。此时,富商不慌不忙,静下心来作了一番细察之后,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依然完好无损,因此断定拿雨伞之人不是掌握伞柄秘密的专业盗贼,而是当地爱占小便宜的一介乡民。他于是决定在当地租住下来,做换伞生意:以旧换新,一文不添。果然,那把魂牵梦萦的旧伞很快送上门来了。富商的名画失而复得,靠的不是"急",而是"智",而这"智"则完全来自于冷静之后的"慢"思考。
人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要训练他的大脑,在大脑里面装东西,使大脑有思考的能力,要使我们的大脑能够起飞。其实这种起飞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当你看到抽象的东西的时候,你应该尽量使它变得具体,反过来说,当你看到具体的东西的时候,你应该尽量使它变得抽象。
让我们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独立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许真正的聪明就在于,不自作聪明。
爱情,婚姻,人生
文/秩名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最难莫过于自己
文/Louis-V
人最难学的是什么?年轻气盛时说的很多最后都是难以实现的,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而已,究竟什么是最难学的?
常言年少痴狂,年轻时如果爱上那一串串名字终究是爱上了虚无,自以为寻辟巧径,最终却是难以破除这威名和虚无。曾经夸下的海口最终是老来的谈资,还是被讥讽的对象。
某大学教授说,苏格拉底将德尔菲神庙的阿波罗神谕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认识你自己),而我将苏氏的名言作为座右铭(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我一开始便问那个问题,人最难学的是什么,那我在这里告诉你我的答案,人最难学的知识,便是你自己。
我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现实生活的问题,也是我内心的问题。如果说年近二十的人在追问这样的问题,几乎是被外界认为是疯子的人。连自己都不认识,真是很搞笑。可是世界上能有几人认识自己呢?从两千年前提出这个命题的苏格拉底至今,仍只有他一人是认清自己的。认识自己,对于人生而言是多么大的课题,也是多么难的课题。
我始终在追问,也始终在沉沦,在回避。人难于触碰自身的内心,无法使自己摆到真正能被称之为谦逊无知的地位。如果到不了那种境界,傲慢偏见是不可能真正能避免的。我始终不能正视自己也不能将自己展现给任何人,害怕自己无知被人讥讽,更是被所谓的恭维所吓倒,于是始终无法鼓足勇气向人们揭示自己是怎样的人。
人活着一辈子,无法认识自己是多么悲凉的事,思想浑浑噩噩,行为自相矛盾,无法能摆出一个坚定的,一贯的目标。
昨夜思来想去,一直想解决一个本源的问题"我是谁"但是始终不能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我一直在说喜欢哲学,然而真正却总是在其门口徘徊不前,难道这真的是一门让人糊涂的学问?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但我想每一门学问都是可以对生活进行指导的。正如认识自己一样,如果能认清自己,那对人生具有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正如苏氏所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这二十年来,真正算的上是经历人世的不过十五年,而在这十五年里,真正算得上是看明白人世的才不到五年,而五年时光里却是人世的错得错失,患得患失。人本不应该相信命运,但是最后人却总是相信命运的人世。
我不知道说这些有什么用,但我知道要认识自己,不仅要扪心自问,也要去认识生活,自身来源于内心,也是来源于经验。
人很难去分辨自己曾经做过什么,更是难于回首去承认自己。这一切的一切,我想就是人最终难于认识自己的原因吧(可能苏格拉底他没有什么可以放不下的,人生正直客观,始终认为自己无所知)。我是极其崇拜苏格拉底的,可是圣贤又有谁不崇拜呢?我始终在巨人的影子下生活,想走自己的路,但你会发现没有出路可走。于是我把目光投向同行的伴侣,但是最终发现无人愿意与我为伴,更是无人愿意去了解你所想了解的。人们更愿意去追求消遣的生活,不想去过似苦行僧班的求道旅途。确实如此,我也不断的在这中间摇摆,人的欲望是人自身难以摆脱的,人很难像苏格拉底一样执着的去追逐"是什么"的问题,可能古代对于这种问题的答案更为迫切吧,又或者是俗世的诱惑更少吧。
我很难去追问我身边的人,有些自认为应该是好友的人,其实关系实质一般,我不清楚他们到底要什么,在追求什么,我似乎和整个时代脱节,总是在后面追赶他们,却又害怕跑出太远。许多人分开以后不再联系,可能与我自身也有关系,很多时候不愿打扰他们,于是把心声放在压力锅里。我一味的从先贤那里希望找到解压的秘法,于是不断的去追问一些关于人生哲学的问题,有时更是喜欢去探求一些理性的问题,因为只有那些冷冰冰的难于反驳的逻辑和教条是摆脱感性最好的方式。我去做了,最终将自己推向了角落。然而我也渐渐地看清了,原来俗世间很少有人愿意去看那些冷冰冰的东西,人们所谓的学习只不过是生活而已,很少有人是真正当作兴趣的,有些人所谓的爱学习只不过是卖弄风骚而已。
曾经某君说,"不必试图努力让别人了解自己,或者试图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如果谁都轻易的就理解你了、喜欢上你了,那还要缘分这东西干嘛呢?无缘的、不喜欢你的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衬托那些有缘的、懂你的人的可贵。"我无力反驳这样的观点,我始终抱着让人理解的方式去生活,直到我看到了叔本华,以及他那对于孤独的伟大论述。人生不肯避免的孤独,不如直面他。苏格拉底也是孤独的,我如今也是如此认为。我甚至找到了这样诡异的论断,世界上的人必然孤独:造物主不可能造出同样的人,让他们思所思,念所念尽是相同的,除造物主本身可体会一切意识,人不可能有其本体以外的任何同样意识。
五年时光便看倦人世。古人云,当局者迷。确实如此,在尘世生活中的人,很难出于理性去做事,便无法认清自己本身。每每有人在深夜自问"我是谁",我相信几千年来始终是存在那些无法认清自己的人,他们急于寻求答案,却始终在门外徘徊。
忠告当如刀割水
文/张念龙
劝人是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劝的方式与方法很重要。劝得好,被劝者高兴,劝人者也自豪;相反,劝得不好,被劝者不高兴,不感激,甚至心生怨恨,或当面互怼,劝人者也没面子,后悔多事。
前段时间报道,有一医生劝老人不要在电梯里吸烟,老人非但没听劝告,反而火气顿生,结果心脏病突发,死了。人家家属不干了,将劝人者告上法庭,劝人者被判经济赔偿。当然,劝人者作为医生劝诫,肯定是出于爱心,吸烟有害身体,也出于公心,公众场合吸烟对别人也有害。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一个赔了钱,一个送了命,感觉有些犯不上。
当然,不能再回过头去追究谁对谁错,劝人者出于公德意识本无可厚非,老人习惯养成一时难改也不能非议,其中关键是劝人的方法和艺术。如果都是刚性,彼此互不相让,劝诫的话就好像屠龙宝刀砍在了倚天剑上,刀剑相斫,两败俱伤,刀断剑也断了。如果换个角度,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化刚为柔,那么也不会产生双方都不想看到的悲剧。
《触龙说赵太后》记述: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却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疼爱儿子,当然不肯了,而且放出狠话,谁再提这件事,我老太婆就把口水吐到他脸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如果再硬碰硬强谏,那么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钉子碰吗?触龙进谏就很艺术,他不从国家的角度给赵太后扣上大帽子,而是让赵太后以一个母亲的角度考虑长安君的长远发展,委婉地点出赵太后不让长安君作为人质不是爱子,而是害了他一生。于是打动赵太后心里对长安君期待的那根弦,终于同意让长安君作为人质。
或许那个医生的话太硬,像钢刀,很伤人,所以发生了谁也不想看到的结果,而触龙的话像软刀子一般,直接扎在了赵太后心里最柔软的一面,最后让赵太后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与应俱适,心与境两忘矣。劝人的话一般都不好听,都如钢刀一般,难免碰钉子。但是如果以利刀割水的方式去劝,讲方法,讲艺术,那么自己身不受损,别人还受益。这样的劝谏,不是更好吗?
人生处处皆考场
文/肖群华
又是一年高考时。从曾经的"黑色七月",到现在的"黑色六月",高考的压力、学子的紧张、家人的担忧,几十年未变甚至还越演越烈。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当年考上大学基本上就有一个铁饭碗,别说大学,就是大专、中专、技校,那都是包分配的。而现在的孩子呢?考进大学、拿个文凭比以前容易多了,就业却比以前艰难多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高考的重要性在于它提前为4年后的毕业垫下一块敲门砖,如果够优秀、够勤奋、够幸运,这块砖够闪亮,孩子就能更容易在将来的竞争中胜出;否则,他将会承受更多的艰难。一次考试,往往影响一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影响,并不代表决定。在当今社会,高考胜利或失利只是人生无数次考试中最关键的考试之一。4年后,想出国?考!想读研?考!想进体制内谋个饭碗?考!想进好的外企国企?考!除了自由创业的,人生处处是考场。比如说,考进体制内后,如果你想从基层到机关,从乡里到县里、市里、省里、中央,一次公务员考试胜出后,还有无数个选调、遴选的机会等着你。所以,无论今天你在什么样的大学、读着什么样的专业,或者说无论今天你卷子上涂的ABCD正确率有多少,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你的考试,也才刚刚开始。
其实,在人生的考场上,有形的考试是有限的、而无形的考试是永恒的。你可能因为年龄、学历等限制不能、不会再去参加各种考试,但你将永远要回答来自工作与生活的挑战,这是两道必答题。而要答好这两道大题,恐怕不能不永远保持一种学生的态度、考生的心态。什么是学生的态度?谦虚、好学、热情,永远对新生事物好奇,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去吸纳,吐故纳新、完善自我。什么是考生的心态?冷静理性,落笔无悔,能出色的发挥自己的水平,用综合优势去搏取胜利。
人生处处是考场,唯愿长作读书人。用明目去观察,用慧心去体会,用头脑去分析,用践行来答卷。让我们永远像一名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我们永远做一名考生,冷静思考,细致答题,出色完成自己人生的这一张大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