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小故事
倚栏轩精选9篇哲理小故事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哲理小故事(精选9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自嘲
文/苗君甫
周末和惠子一起逛街买衣服,我们怕自己搭配的不时尚,就跟店员说让她直接帮忙搭配一套算了。店员前前后后拿了好几套,结果上身都很老气,我和惠子都不满意。
经理看我们还没有选好,就重新拿了衣服搭配了一下,效果马上就出来了。经理向我们道歉,说店员是新来的,请我们不要介意。然后转头对店员说:"知道什么原因吗?你刚才挑的衣服年龄偏大了一点,你没有分析顾客的年龄,肯定搭配不好。"
看到店员一副想哭的样子,惠子赶紧说:"不怪人家,都是我长得太着急了,我就是自来旧的类型,20岁看着也跟40岁一样。"听了惠子的话,经理和那个被"训斥"的店员都笑了。
从那家店出来,我忍不住笑:"惠子,你自来旧?"惠子笑笑:"那有啥,我不自嘲一下,多尴尬!替那店员解一下围,又不损失啥,何乐而不为?"
突然想起上周一中午吃饭时,笑笑忧虑地说:"去医院检查的结果到周三才能取,我自己百度了症状,竟然那么严重,好害怕。"惠子一本正经地说:"我前几天额头疼,百度出来的结果是建议我眉毛以下截肢。"我们笑得前仰后合,笑笑也乐了,关键是周三取完化验结果,笑笑才知道,"百度"真的让她自己吓了自己。
惠子总能不经意间蹦出经典话语,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善于自嘲,跟她在一起,气氛总是很轻松。
其实,自嘲并不是自我贬低,更不是损人不利己,自嘲凸显的是度量,考验的是随机应变的能力。喜欢自嘲的人往往心胸豁达、内心强大,用幽默的方式化解糗事,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
柴米油盐酱醋茶,鸡零狗碎孩子娃,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面对不如意的处境、接受不甘心的结果,甚至某些时候,还要被迫忍受不公平的待遇,这个时候,自嘲就特别重要,学会自嘲其实也是保护自己的方式,不仅能为自己加分,还能为生活增色。
珍惜身边喜欢自嘲的朋友吧,跟他们相处,我们会卸下压力、如坐春风。
被优待的高考
文/蔚新敏
高考被优待,有的加分,有的优先录取,1994年我高考,优待睡竹躺椅。
高考前,邪门了,白天下雨晚上晴天,潮乎乎的热。我家有一个躺椅,竹板做的,躺上去,倍儿凉快,那是我爸的宝椅,平时谁都不能躺。7月6号晚上,我爸说:"明天你高考,今晚上躺椅归你,想躺到几点就几点。"我受宠若惊呀,这"小灶"开得别具一格,可能是我爸表达对我高考重视的唯一途径。
那天晚上,我和衣躺躺椅上看书,我爸把落地扇脑袋调成对着我呼呼吹,我是大暑天下河,凉快透了。
那么一躺就睡着了,一夜都没翻身。
早晨醒来,我的胳膊、脖子、腰、腿都好像坠着沙袋般发沉,各个关节都不活泛了,第一是让躺椅的竹板硌的,第二是电扇吹着了。我也不敢说,就那么去参加考试了。
我的座位在最后一排,我屁股上扎着蒺藜似的,坐不住凳子。腰酸,我就把腰挺得倍儿直溜,直着不舒服了我瘫桌上,过会儿再脖子拉长了腰板挺直了"眺望远方"……总之,人家都低头答题,我摇头晃脑可忙乎了,字都没写多少。
监考的老师走过来,也不问我怎么回事,给我脖子上抹了点风油精,以为我是被蚊子咬了呢。见我还不"老实",估计是以为我偷看左右同学的答案,也不经过我同意,提溜起我的身体,直接把我的凳子往后拽,桌子往后挪。另外一个老师走过来,身体挡在我前面,恰好头顶一个吊扇,忽闪忽闪转,吹得我更难受。俩老师配合默契,瞅着我,意思是"这下你可凉快了".我何尝不知道其实是防着我抄袭。那天的考试,我成了药店的抹布,苦透了。
第一天的考试不怎么好。可也不敢跟家里人说啊,吃罢晚饭,我爸说:"你辛苦了,今儿晚上,躺椅还归你,电扇还归你。"我赶紧溜到自己的床上,佯装睡着,待我爸叫我去睡躺椅,我假装睡得死死的,呼噜那个响哦,睡得那个沉哦,怎么叫都叫不醒。那天晚上,真热,我整夜大汗淋漓,第二天,浑身酸疼的感觉没了。
后来我就总结,把高考平常化,别给孩子太特殊的待遇,万一不适应,反而弄巧成拙。
旧书不厌百回读
文/积雪草
每次搬家,我都会丢弃一些可有可无的物品,不能穿的衣服鞋子,不能用的杂物等。能丢的都丢,能舍的都舍,唯有书,我是一本也舍不得丢弃的。
那些旧书曾是我千挑万选出来的,在时光中跟着我辗转、迁徙,在柴米油盐里浸润。有的纸张已泛黄,闻上去甚至有股淡淡的霉味,有的缺角少页,不再完美,但我就是舍不得丢掉它们,像宝贝一样珍藏着。
偶尔从书柜里拿出一本书,里边会有折痕,或者掉出一两片风干的树叶、花瓣。我知道,那是我曾经在书里留下的足迹。
生命中,能和一本书相遇也是缘分。
那些书,也许是从书店里买来的,也许是在旧书摊上淘来的,能让我下决心掏出口袋里的银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在书店里流连的时候,往往只看不买,若买,定是爱不释手,做好了一辈子不离不弃的打算。
人说旧书如老友。
旧书重看,会有新的理解和体悟;老友重逢,会有新的认知和感动。把手言欢,时光或许会使他的容颜模糊,却掩盖不了他的内涵。就算许久不见,就算只是在人群中匆匆看了一眼,那本书依然是自己所喜欢的,那个人依旧是自己所挂念的。
晚唐文学家皮日休曾俏皮地说:"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大诗人苏东坡在《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中说得更直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一本旧书放在家里,读上百遍,其义自见。只是大多数时候,我并没有这样勤奋,能读上几遍,就算很好了。
旧书也好,老友也好,每一次重读,都是一段曼妙而美好的时光,都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和慰藉。这是旧书的魅力,是老友的魅力,也是时光的魅力。
旧书不厌百回读,那些旧书曾见证一段岁月,于人生的风风雨雨中与我一同走来,我怎舍得与它们分开?
处世之道
文/凤仙苗
俺娘当过小学教师,当过村干部,在乡医院当过妇产科大夫,后来回村开诊所当赤脚医生。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现在在老家安度晚年。
俺娘常说——狼走遍天下吃肉,羊走遍天下吃素。俺娘的意思是说,人都有自己的天性。有的可以改变,有的难以改变。一人一姓,一马一缰。你只需做好自己就行,很难改变别人。俺娘大约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鼓励我要努力奋斗,要有精气神,做个拼搏向上的、有锐气的有志青年。
人别在人之下,树别在树底下。她老人家这是教育我要积极奋斗力争上游,别让自己过得吃不上喝不上,别让老婆孩子跟着受穷。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人没志气抽了筋,人没骨气扒了皮。这句话教育我要志气昂昂向前看,要有志气,要有骨气,要有恒心,要有拼劲韧劲毅力,不轻言放弃,不灰心丧气。
有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是小人。俺娘的意思是要记住亲戚朋友对我的帮助、关心和培养。我记住了娘的话,把前行路上对我有恩的亲戚朋友做了个感恩名单。心形的红色名单上一大溜的师长亲朋,让我常记心间,时常想起,促我奋进。
大人干大事,大笔写大字。俺娘说,说话不要叽叽歪歪娘娘们们,行事不要鬼鬼祟祟偷偷摸摸。俺娘大半辈子不会小声说话,也从来没偷听过别人说话,也从来不趴到别人耳朵上说话。有一次,一个邻居大娘趴到俺娘耳边说话。俺娘有点生气,就对她说,大嫂,你要说就坐在沙发上大声说,你要怕别人听见干脆就别说了。时间一久,大家也就都知道她这脾气了,也就没人再趴到她耳朵边扯闲事了。
人不到八十八,别笑话人家瘸和瞎。我老家邻居有个患癌的,有段时间经常到我家串门,一是因为俺爹俺娘都是医生,二是知道二位老人不小看人。但我的小辈们对此有点反感,俺娘对他们说,人不到八十八别笑话人家瘸和瞎,你们怎么能这样呢?!小辈们一看老太君急眼了,吓得都没敢再吱声。对有难处的,俺娘能帮就帮,不看人笑话,不说人风凉话。
人抬人抬上天,人贬人结仇怨。俺娘常说,要多看别人的闪光点,不抓别人的小辫子。要多说赞美人鼓励人的话,不说贬低人小瞧人刺激人伤害人的话。记住了俺娘的话,平时我喜欢说好听的话,为此赢得了好人缘。
互相体谅冲突少
文/王祖远
儿子因为工作的关系,一家4口住在城中心的西边,我和妻还有我94岁的母亲住在城中心的东边,两地开车在正常情况下大约四十五分钟。但遇到高峰时段,开车得需要一个多小时,因此我很少到儿子家,大部分是周末或假日,儿子一家回来看我们。
一天下午,我刚好有事到西边,办完事已经是傍晚时分,我心想可以顺便到儿子家看看两个小孙子,就发短信给儿子,问他几点下班。儿子先问我几点到,要不要一起晚餐?因为我就在附近,15分钟内到,可以吃晚餐。没想到几分钟后,儿子打电话来,说今天不方便,语气中可以听出他非常不高兴,追问之下才知道,他刚刚因为我临时通知要来访,和媳妇吵了一架。
听了之后,我心里虽然也有一点不高兴,但我回头一想,若因为我的突然来访引起小两口失和,让他们小家庭发生波澜,就得不偿失了。正在思索时,儿子电话中说,爸爸难得要过来,媳妇却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还讲了一些让他很生气的话。儿子说:"为什么我对她的家人都很好,她却好像不欢迎爸爸过来?"我知道自己儿子的脾气,他是那种对方不对,一定要马上弄清楚的个性。
我马上想到,可能是因为我临时起意,刚刚下班的媳妇没有准备,辛苦上了一天班,还得安顿两个小孩子,已经没有心力接待公公,所以对儿子有些怨言。我立即跟儿子说,没有关系,我带了一盒小孙子喜欢吃的豆沙小包送过去,我回家再吃晚餐,就不进去打扰了。我特地叮咛说,"是我临时起意,是我不对,你们小两口千万不要为此吵架。"
当我到了儿子家门口,儿子已经带着两个孙子在前院等着,6岁和3岁的孙子还捧着碗,边等爷爷边站着吃晚餐呢!下车把那盒豆沙小包给了儿子,和齐声叫"爷爷"的两个小孙子抱一抱,再跟儿子叮咛了下:"别为这事吵架影响你们的感情喔!"
过了两天,正好周末,儿子说他们全家会回来看我们,我当然高兴,因为小两口听我的话,没有为此吵到不可开交。
他们回来那天,媳妇特地买了一盒我最爱吃的西点面包,表示她的歉意,一切都在不言中。
当天,我们都绝口不提那天的事,反正误会已经化解就没事了。儿子要回去前,我偷偷问他有没有再为这事吵架?儿子说,他听了我的话,没有再吵架,但是当晚他写了一封长长的电子邮件给妻子,让她知道他内心的看法和感想。
"体谅"是被动的,"体贴"却是主动的。家人之间相互"体谅"是必须的,可以避免误会,但"体贴"的个性是需要培养的,为人父母有体贴别人的个性,才能让小孩也养成体贴的性格。家庭要幸福美满,是需要互相体谅,更需要互相体贴。
闲事正做
文/阎建设
自从进了这家公司工作,忙了多年,某天静下来一想,突然发觉曾经的理想悄然消失了,每天花里胡哨、应付的事情倒是做了不少。别的不说,只说泡在会场和用于吃喝打牌的时间,加起来也着实吓人。这一想,不免惊慌失措,感觉剩下的日子已经少得可怜了,怎么说也要做点属于自己,但在别人看来是无名无利的闲事。
所谓闲事,按我的理解,就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苏轼的左牵黄,右擎苍,浩浩荡荡去出猎;是柳永的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烟花陌巷寻佳人;是张岱的深夜不眠,独自划着小船到湖上看大雪;是会持家,会健身,会养生,会读书,会旅游,会一手好菜,会一点琴棋书画,还要会吹拉弹唱……
我羡慕有人功成名就,依然有做闲事的那分热情。我羡慕像王世襄这样的文物名家,不仅学问好,而且做得一手好菜。《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有文章回忆说,为了买到新鲜蔬菜、鱼肉,此老经常一早骑车逛菜市。如有朋友请他参加便宴,他还是骑着自行车,车前挂着淘洗后的蔬菜,车后捆着自己专用的锅、勺,兴致勃勃地来到尊府掌勺。
我同样羡慕在公园晨练认识的一群人。一位70多岁的老头,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的动作,标标准准,一口气做了20多下。他对旁人说,从退休到现在,没有报销过一分钱医药费,还说要争取活到100岁。还有一位老头,膀子上的肌肉如碗口粗。每天下午仍然定时来扒双杠,风雨无阻,雷打不动。跟人比手劲,有老的,有少的,反正没有赢他的。闲谈中听得,他们大多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辈,地位虽低,薪水虽低,因为身体棒、心平气和,普遍活得实在、神气!
从现在起,我要向那些乐于做闲事的人们看齐,不再关心谁腰缠万贯,谁有权有势,谁的脸好看,谁的脸难看,谁喜欢什么,谁不喜欢什么;不再关心耀眼的头衔和荣誉。借用诗人海子的一句诗:"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具体于我,就是要好好锻炼身体,读一点书,写一点喜欢的文字,为家人做可口的饭菜,让生活不再一成不变,让生命不再一潭死水。
闲事正做,是人生的一种态度,是理想的一种绽放!
知足常乐是修为
文/陈世渝
我有一个朋友,每次见到他都乐呵呵,好像从来没有忧愁烦恼的时候。出于好奇,我问他,每天这么高兴,像中了大奖似的,有什么秘诀吗?他哈哈大笑,说,哪有什么秘诀呀,就是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所以才开心快乐。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为啥要自寻烦恼呢?把任何事情看淡点儿,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心胸就宽广豁达了。现在退休了,每月有退休金拿,钱多钱少,知足就好。每天早晨去爬爬山,既呼吸了新鲜空气,又锻炼了身体,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
有个老太太,在菜市场摆了个饺子摊,一边包,一边卖,常常有人排队等她的饺子。她的饺子干净卫生,货真价实,皮儿筋道,馅儿好吃,可老太太每天只做半天,卖完就收摊。
那天,我对她说:"你生意这么好,怎么不请人来帮忙多赚钱呢?"老太太说:"一个人吃不过两碗饭,睡不过三尺床,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每天能挣几十元,我就心满意足了,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
我退休后,不再忙碌地赶时间。每天买买菜做做饭,看看书报写写稿,闲适惬意。别人开宝马奔驰,我则安步当车。不攀比,不羨慕,过自己的日子,做喜欢的事情,享受每一天,尽力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倒也其乐融融。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一首这样的打油诗:"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总不如。回头再一看,还有挑脚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知足常乐,不是平庸和无为,而是一种心态,是更高层次的修为。做个知足常乐的人,快乐才会一生相随。
父亲"教"我三句话
文/史红民
今年农历三月初四,是父亲88岁诞辰。然而,我们全家已不能再团聚在一起为他祝寿了,因为他已离我们而去。在弥留之际,手捧着政府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老人家泪流满面,虽然此时他已不能讲话,但我们知道父亲内心的感受,那就是自豪和荣耀。
一九二九年,父亲出生在宜阳,不满十六岁就参加了八路军。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随部队转战山西、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出生入死,九死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父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是在山西山区工作,那里条件十分艰苦,他坚持在工作一线,却从不叫苦叫累;回到家乡后,他经历了十年动乱,并被错打成"走资派".他心中始终有党,不在乎自己的进退得失,仍为党为国担忧。
这期间,父亲有八年时间是在当地最偏远的山区公社做领导工作。那里距县城的家有五六十里,山路崎岖,不通公交车,出行全凭两条腿,有时好不容易碰上一辆运货的卡车,还经常被父亲让给老乡。
几十年过去了,遇到当年熟识父亲的人,没有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的。这竖起的大拇指,就是对父亲的最好奖赏。
进入晚年,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父亲最珍惜的,直到离休,他对自己的待遇都很满意,从未给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曾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有那么多战友在战斗中献出宝贵的生命,我能活下来就很知足了,不能给组织再增添任何麻烦。"
父亲的工资在同事中不算低,可他生活俭朴,睡觉穿的背心洗得几近透明,给他买了新衣,旧的他还是不舍得丢掉。然而,当每天读书看报的父亲得知汶川大地震后,心急如焚,不顾腿脚不方便,让家里的保姆叫了出租,坐车将500元捐款交给组织……钱虽不多,但体现了一个老党员赤诚的爱国之心。
按国家规定,父亲可享受医药费实报实销的待遇。多年前,就有熟人想借此便利报销个人的医药费。父亲知道后,严肃地告诫说:"这是国家给予我个人的生活待遇,不能钻国家的空子,不能让国家吃亏。别说是你,就是我的老婆孩子都不能沾这个光。"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父亲没有机会上学念书。参加革命后,父亲跟着首长学认字。慢慢的,他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选送他到军校学习,提高文化知识水平,锤炼过硬政治业务本领。父亲极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非常刻苦。从他保留下来的学习笔记和作业本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笔记和作业非常工整和认真。也正因为此,在后来的岁月里,父亲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保留着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个好习惯一直伴随父亲到生命的尽头。
父亲的遗物中,几十枚各种军功章、奖章,都被他细心地包好,并写上该奖章的具体名称和由来,整齐地放在箱子里。我想,父亲对自己革命的一生应该是甚为自豪的,这是父亲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我会将它们作为传家宝永远珍藏。
然而,我知道,除了这些,父亲还以他的一言一行"教"给我三句话:爱党爱国、艰苦朴素、活到老学到老。这是父亲留给我及我的家庭的人生箴言,它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得理也要饶人 理直不必气壮
文/一池月光
谚语"得饶人处且饶人"源于一个民间故事。
古时候,有个道士不仅棋艺高超,而且待人和善,凡与别人对弈,总让对方先走一步。后来道士得了病,临死前,拜托村里一位老人一件事。几年后,老人遵照嘱托为道士改葬,打开坟墓,发现棺材内没有道士的遗骸,只有几件衣服和一首诗:"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告诉人们:得理也要饶人,理直不必气壮,给别人留点余地,也是善待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得理不饶人,一旦得理,就觉得有了底气,用不着退缩和畏惧,就会揪住别人的缺点,穷追猛打,非逼对方竖起白旗不可,不给对方留一点儿余地和情面。
在一次采访中,相声演员岳云鹏流着泪讲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岳云鹏15岁那年当服务员。一次在接待中,酒水一栏写错了,顾客不乐意了,骂他,他说尽了好话,各种赔礼道歉,甚至愿意自掏腰包为顾客埋单。可那个顾客就是不依不饶,一直纠缠了3个多小时……那个顾客的得理不饶人,成了岳云鹏内心永远的伤痕。
得理时,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当然没错。但怎么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理,还真是一门学问。得理时,最重要的是明是非,让对方心服口服,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
汉代刘向的《说苑》里有个故事。
战国时,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一阵大风吹灭了蜡烛,一人趁黑抓了楚庄王王妃的衣袖,王妃一把扯断了他的帽缨,并叫楚庄王赶快亮灯捉人。但楚庄王没这么做,而是叫所有人都摘下帽缨,继续饮酒。后来,楚庄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郑国,不料被郑国的伏兵围困住,正在危急时刻,楚军的副将唐狡单人匹马冲入重围,救出了楚庄王,楚庄王重赏唐狡,唐狡辞谢说:"绝缨会上,扯王妃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报。"楚庄王听后感慨万千。楚庄王的得理饶人,成就了一位誓死也要保护他的猛将,赢得了一场战争。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冲突,多半不是因"理"而争,而是因"气"而起。得理饶人,更容易解决矛盾,平息纷争,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若以理压人,甚至恶语相向,不给对方留余地,结果往往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