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写景的随笔

2023/09/05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写景的随笔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写景的随笔(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橘园之恋

文/伍中正

我把那个有着三十棵橘树的园子称做橘园。每一棵橘树上有我的梦想,有我的等待。橘园也因此有我的爱,有我的无奈,还有我的伤痛。

橘园起初是菜园。娘在菜园里种出四季的蔬菜来,萝卜白菜、辣椒茄子在雨水和阳光里生长,在我的梦里开花结果,韭菜和青葱,在醒来的早晨挂着露珠。我喜欢的三十棵橘,也在菜园里扎根。只要那些藤菜往树上爬了,娘便哗啦一阵扯,菜就不敢在橘树上爬了。不出几年,一棵棵橘树就长大长高了。最后的几垄莴笋砍回来,娘就不在园子里种菜了。菜园改变了身份,真真切切就是橘园了。

橘园是潮湿的,更是阴凉的。雨季显得漫长,我在橘园等橘树开花。我坐过的那个早晨,所有的橘花全开了,一朵朵点亮了那些枝,春天的气息迅速地传遍了我的周身。我就在那些花树边无语站立,眼里的蜜蜂,辛勤的样,不放弃吮每一朵花,在一朵跟另一朵间寻找、飞动。很久了,我感觉到那个橘园的安静、潮湿、还有阴凉。我把这种安静一直保存到后来的岁月。

橘园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这部分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也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橘园,放在那些翠绿了又金黄的橘上。满园的橘给了我意想不到的甜蜜。一有空,我就走到橘园,跟橘树亲切,跟橘子说话。除了微风吹动那些渐渐长大的橘之外,再就是看见露水在叶子上闪亮,看见阳光在橘子上闪亮。

金灿灿的橘是花的果实,是花最后的等待。那一年,我把橘树上的橘子送两个人外,其余的都卖了。

我把橘子送了一篾篮给向午叔。向午叔是村里的能人。当年,他给了我30棵橘苗,而他自己只留了20棵,我这事,他很跟他女人狠狠地干了一架,我很感动也很内疚。心想,往后得了橘,我每年都给向午叔送一篾篮橘子。

我把橘子还送了一篾篮给我喜欢的梅。梅接过我送她的橘,还告诉我,愿意嫁过来。梅是我的女友。我喜欢梅的简洁,喜欢梅素面朝天。梅是那年的橘快要成熟的时候认识我的。就来过我家一次,恰好那一次,我把她带到橘园里,让她看看橘。在橘园里穿行,梅的脚步很慢,然后在那棵橘树前站定。那些绿得有些夸张的橘惹了她的眼睛。我一看,那一棵树上的橘结得最密。

后来的秋天,我摘下那些橘,一担担挑到常德城,分斤拆两,卖给城里人。卖给那些爱吃橘的人们。

乡村有很多的事物在我的眼中渐去渐远,忘掉它,已成为一种可能。向午叔说什么也不让我给他送橘了,他说过,自己有那20棵树的橘子,够吃了!梅也没有必要要我给她送橘了,那年送过她橘子后,在一阵阵的鞭炮声里,做了我的新娘。常德城北门的改造,让那位姓于的老太太搬进了我不知道的新家。经历了这一些,经历了跟橘跟橘园发生的一切,忘掉橘园,真的太难。

走进七星台

文/牧羊大叔

癸巳立秋三日,天气变为凉爽;辰时出发,与雪堂、汝生、景战、列才五文友乘车奔驰,赶赴"七星台"大观赏光。

一路沿逶迤山道环行,两面看山清水秀风光。但见峰峦雾裹云环、形态各异:近处为"七仙捧桃""佛祖打坐""哪吒弄枪",远处是"九俊驰骋""悟空追妖""嫦娥奔月".来到海山湖,但见湖面清澈荡漾、垂柳环岸,青山倒映,醉舞狂然。走过一幢幢精致的小楼;拜别一幅幅泼墨般画卷,穿越"S"道路步步登高,又爬上陡坡左拐右旋,终于到达七星台圣地。

三层门楼的武圣门,是七星的主要景观,它斗拱飞檐、宏伟壮观,兵圣孙武的雕塑威武站立于门楼前。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兵家创始人,所着《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他的祖父田书曾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功,齐景公赐"孙"为姓,成为孙氏之鼻祖。武圣门坐落的山峰为一方宝地"马鞍山",与官营、大射跺、小射跺逶迤相连,以此看出,这里曾是孙武的用兵之地,这里,曾是他研究兵法的摇篮。到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才离开齐国,到了吴国的都城姑苏。看到这高大的武圣门,对我国的兵圣敬仰肃然。

七星台的山:峭壁危岩,亘峰缠绵;七星台的树:葳蕤挺拔,顺山势起伏蔓延。山风穿林,有"大河奔腾、浪拍浪打"之声;烟霭萦回,有"疑入仙间、腾云驾雾"之感。豁然听到钟声,林荫中的青龙禅寺展现眼前。相传远古时代,七星台地域有一青龙任意呼风唤雨,使旱涝失调,百姓无法居住。正值王母娘娘寿诞要开蟠桃大会,托塔天王接御旨上天赴宴,路过此地见洪水泛滥,百姓居住的草屋坍塌无数,这才知有恶龙肆意捣蛋。托塔天王大怒,欲抛塔镇除,正巧东海老龙王来规劝儿子伏法,这才让青龙留下一命。此后,小青龙自新悔过听从民意耕云播雨,使之风调雨顺、丰收五谷。为此,建青龙禅寺纪念。听完这个传奇故事,笔者仔细查看此山山脉,竟是一条伸爪、翘尾昂头的龙体。感叹,大自然早就真乃鬼斧神工。

沿逶迤小道,赏两旁花草:缃色衬红,绿托紫蓝;跨淙淙小河,听汩汩喷泉:如笛似萧,凄迷婉转。不知不觉,来到一小山头,见有凉亭便在此小歇,掏出手巾擦擦热汗。这时,宁兄才讲,这就是章丘、莱芜、泰安、历城的圻山——"四界首".首乃头也,四县商议来往事宜之地,以前曾有驿馆。一方石碣,上书"一脚踏四地,一步跨两国",以此可见位置重要。为了一处霸王兴业,这里曾有多少战火燃起,刀枪剑戟,同胞血肉相残。山河依旧,历史沧桑变幻,昔日兵家是非之地,今朝已成为游览大观。只有人民没当家作主的和谐时代,悠悠千古中华才能国泰民安。

登上古来的长城岭,迎面看见一块巨大的泰山立于跑马岭山端。此时,日头透过树木的隙缝照在呈豆青色的岩石,呈现光芒万丈、五彩斑斓。泰山石为中华宝石,相传能镇妖驱邪,今日见到能闪射五光十色,真是感慨万千。

站在天罗顶回望,对面聚仙谷苍松遮岗,不时有云朵游荡。据说,人站在那里有得道成仙的感受,这才引诱游人徒步盘上。再看那剔透的王母池碧波荡漾,犹如镶嵌在山谷中的明镜闪闪放亮,水面上鸟鸣鹫旋,手捧仙桃的慈母温和亮相。这里是最美的境界,这里是能悟出真善美的地方。

沿长城岭步步登高,来到高高的烽火台上,巍峨蜿蜒的齐长城似肖龙昂首翘尾,越低谷,攀高峰,高高屹立在白云之上。再看一座座山头修筑的烽火台,那争鸣的远古号角回响在耳旁;又想起史册中那"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一代君王为博爱妃一笑而点燃烽火,落了个国破人亡的可悲下场。悲哉,爱美人不爱江山;哀哉,不计民生必然灭亡。

走险谷,越陡峭,一路谈笑,化解登山疲劳,终于来到七星台最高点。擦擦脸上的热汗,不顾斯文脱掉上衣,任凭呼呼地长风吹着脊梁,嗨,真是舒坦,真是清凉。探身城墙垛口,近观脚下,一缕缕炊烟在山谷村庄上空徐徐飘杨,一种久违了的宁静、纯朴情感涌在心上——这,怎不令人想起推车挑担的青年时代;这,怎不令人回忆起砍柴、薅山韭、逮蝈蝈的儿童生活状况。再往远看,亘岭起伏无沿无疆,呈大河奔腾之相,又令人想起一代伟人"苍山似海"的千古绝唱……看云际之处,山峰叠连成海龟群像,这又为"似海的苍山"加上一个奇观景像。

七星台山上山下处处是水,山多高,水多高,泉水或流、或趵或溢、或渗,无论那条山沟,都是水的世界,泉的殿堂。崖上、岩罅,处处涓流,滴滴答答;堰跟、林荫,叮咚作响,咕噜翻花。询问那条山沟里的小村村名,得知叫"岳滋".嘿,这村名不就是对泉的描写:岳,高山也;滋,喷射也;村名如是说:此处高山流水也。

路边一位老人,他是岳滋村的。他说,岳滋村又叫撂子峪,传说唐朝一大将,因妻子亡故只好带着孩子,行军到此处,怕影响出征,便将孩子撂在山峪中。后人为宣扬他的精忠报国之心,给山村取名"撂子峪".一个遥远的故事,让我们陷入了深思,普普通通村名,就渲染了先人的爱国之志。

走上鹊桥,清风抖擞着衣袖,就像神仙腾云驾雾一般。往下观看,下边游人只是画卷中的小小斑点。走着,逛着,思索着,我突然机灵一动,想出了一幅楹联:

走云中鹊桥,思索织女追牛郎,男耕女织享福也;寻残城古道,笑谈诸侯点烽火,猎艳追欢来祸焉。

哦,七星台,一首唱不完的歌儿,一幅看不够的画卷……

烟雨三湾

文/孙成栋

与镶嵌在老步湖路上的明珠——三湾村,离别已有十多个春秋。没想到和她的重逢,发生在一个烟雨迷蒙的日子。

那个乍暖还寒的下午,与几位朋友一起驱车到三湾观光。虽然天气阴沉,我的心头却是阳光灿烂,充盈着拥抱故里的喜悦。说起来,三湾是我老家所在镇的一个村子,离老家约莫十多里路,由东湾、中湾、西湾三村合并而成。年轻时的我经常沿步湖路去古镇伍佑,每次都会路过三湾,虽然总是匆匆忙忙地擦身而过,但时间一长,对这个秀丽的小村竟产生了一份别样的亲切感。如今,久违的三湾成了闻名遐迩的新农村建设排头村、城乡统筹示范村,成了美丽乡村和文明家园的样板,成了展示乡土旅游底蕴的一张名片,令我的心湖上不时漾起向往的涟漪。

一行人一边逡游在三湾如画的景致里,一边感叹着这片土地孕育的传奇。蓦地,一丝凉意拂过脸颊、滴落颈隙。哦!是春雨,柔如柳条,细似茅针,密若丝线,漫天飘洒着、轻曳着、曼舞着,如同无数枚小珍珠编成的水晶帘,悠然而降。这雨,下得小心翼翼,徐徐地、细细地、轻轻地亲吻大地,像是不愿打搅种子、小草、杏苞们甜蜜的梦;这雨,被微风柔柔地抚摩着、吹拂着、翻转着,如梦如幻,似云似烟,若雾若纱,又仿佛轻盈、娉婷的豆蔻少女在翠溪旁流连;这雨,在春泥上描绘出无数个清清浅浅、纤纤细细的水涡,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悄悄地也任性地融化着所剩无几的冻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温和地通知着冬的结束。

儿时,在邂逅三湾之前,我无数次在梦中想象着,这个名字里含着那么多"湾"的村子,应是一个飘在水上、悠在船上、桨声欸乃、湿润秀美的所在。乃至到了后来的青春之季,在对三湾一次次若即若离的远望之中,这个梦仍是一个绝美的诱惑。今天,真正地走进三湾,第一次零距离地携手三湾,斜风细雨轻柔地亲吻着村庄、绿地、河流、小船、田野和游园,让我很久以前的那个梦更加清晰而灵动。特别是这里的水,绵长、细腻而清冽,让我的视野里掠过一片片映着蓝天白云的晶莹,梦里梦外全是淡淡、粼粼的柔波。村如其名,这里的小河星罗棋布、穿村绕户、如网如练,且每一条都呈现水清岸绿的景象,宛若一泓泓温馨的心灵港湾。面对这秀美的一切,同行者中有人担心这雨会不会影响游览的兴致,我想,雨中游三湾也许会领略到别样的风采,产生如诗如画、如歌如咏的独特意趣呢。

走入一个小区的时候,一度渐趋稀疏的烟雨又浓密地飘洒起来,窗户玻璃上传出淅淅沥沥的声音。纯澈的雨点飘落在假山旁的池塘里,替点点枯荷注入生命的意韵,给水藻间穿梭的鱼儿送上喁喁的私语,为寂静的塘面绣出一圈圈浪漫的涟纹。随着万千道雨涡的彼此叩击、晃荡、渗透、摩挲、拥抱,池塘里连绵不断地盛开一朵朵水晶般的雨花,皎澈中含着几丝迷离,令人眼前恍若浮现出西施浣纱的清溪。在沁人的春雨中漫步,心头不时涌过一缕微醺的感觉,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座典雅大方的休闲园。五色的伞伴着轻盈的步履、清脆的笑声,流连在一个个蘑菇状的亭子间,漾动在挂满藤蔓的窗棂边。放眼远眺,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垂柳迎着雨幕随风起舞,草坡泛着水光翠意朦胧,人与自然和谐交织,绘成了一幅隽永的田园烟雨图,让人忘情地沉浸其中。轻轻拂去衣袂上湿润的落花,我好似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徜徉在故乡的唐风宋雨中。

黄昏降临,潺潺不绝的烟雨将纤尘不染的三湾水染得更加清幽而多姿。几叶保洁的小扁舟在一片片水面上逡巡,长橹摇醒了河流的酣梦,竹篙点破了季节的寂寥。已经习惯了每天一次巡河的河长们,穿过层层叠叠、飘飘洒洒的雨幔,灵巧而娴熟地操控着保洁船,从容地在石岸边停下来又荡开去。在另一些水面上,载着鸬鹚的小木船上一片繁忙,身着雨衣的船娘们晃动着纤细的腰肢,挪移着修长的双腿,以一种优雅而柔和的节拍指挥着、料理着鸬鹚捕鱼。那青的船篷、红的布幔在烟雨中溅湿了双眼,那方的石阶、长的虹桥在河风中丰满了记忆。

浑然不觉间,已到华灯初上时分。雨丝轻飞,如烟如梦,映衬着渐次绽放的灯影。眺望夜色中的三湾,当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律早已沉匿于历史的尘烟中,代之以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眼前,早春的料峭依然,古村三湾却日益年轻,璀璨的灯火燃亮每一双期冀明天的眸子,满村氤氲着蓬勃的、温煦的、来自春天深处的气息,纵烟雨霏霏也遮掩不住其独特的魅力。

烟雨三湾,三湾烟雨,有一种永恒的美丽在我的心原流淌,仿佛一切都融化在澎湃的春潮里……

水吟金丝峡

文/师立德

乙未年重阳,与三老游商南县金丝峡。细雨中,撑伞策杖,从北门沿木栈而下,相携入谷。

黄山之险,人在险外;华山之险,人在险中;金丝峡之险,人涉险而能自安。峡长七里,削壁千仞,谷深纵曲;底洼溪流,连绵潺湍。上有雨,下有泉,人在水中鱼贯而行。转角不见前人;树间不闻风声。葱翠迷目,空蒙难知进路;台阶湿滑,履步不晓踏石。虽有怖惧之惕,但周遭静寂润情,让人心闲神定。心闲认路明;神定则知避险之机。人不走险,平常一生;走险而神定,人自有出奇之处,斯峡是矣。

峡为终南山脉谷,披盛世之德泽,疏凿芜秽而成胜境。徐步蹒跚,一瀑一潭,扭若委蛇,仿若串珠。瀑有千姿:似匹练、白发、玉柱、蝉翼、银丝。瀑响跌宕,入潭无声。潭有百形:或圆、或方、或深、或浅。水似碧玉,沙崩水栏。瀑为流,潭为宿。动静相谐,实得天然之气。瀑潭两岸,红叶如花,萋木晃荡;草色连雾,晦明交替。雨声吟诗,溪漩作画。深秋帘幕,如影似幻。人化于境,境融入心,可谓得至乐之趣。

顺溪前行三四里,草亭短息,有金狮洞突兀眼前。在黑崖绝壁间,山岚缠翠,楼阁重叠,虬节九折,有行廊直通山顶。城洞覆苔,石栏露冷。洞基石隙中,有泉水斜流而出,散若飘雪凝石。洞之高,溪之低,俯仰而视,足见沉浮之难易。金狮洞之后,峡中渐次昏暗,云木沉沉,山水苍苍,在风雨急迫中,终见灯火栏栅处的南大门。

回望隐入暗夜的山峡,心生无限眷恋之意。峡以山为骨,有龙吟虎啸之态;峡以水为魂又有凤歌鸾舞之韵。峡之奇在变,举步异景,转眼色殊,是洗涤心灵的大走廊。山常在,水独流,此生恐难有再游之幸。唐朝许浑有诗:

昔日不知方外乐,

暮年初悔梦中忙。

红虾青鲫紫红菜,

归去不辞来路长。

潇洒桐庐

文/潘潘

桐庐在杭州城西大约七十五公里的位置,古来便有"杭州的后花园"之誉。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古城,桐庐之中颇有景致,锦峰秀岭,飞瀑流泉,皆可以"大美"称之。行走其间,闻蝉噪、鸟语、虫鸣、花香,兼得山水之乐与田园之趣。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桐庐,多半是因为瑶琳仙境和富春江。而我最早听说桐庐则是因为读了范仲淹的《潇洒桐庐郡十咏》。"潇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一连十首这样的诗,如海浪般汹涌袭来,让人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便被击溃了。虽然范所吟咏的桐庐与如今的桐庐在地理上并不完全一致,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对它的向往——仿佛不到彼处一游,这一生就白活了。人们常常因为一个个执念的支撑,才实现了许多看似难以实现的理想。而我也因为放不下少时的渴盼来到了桐庐。

既到桐庐,自然不得不说桐庐的山和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古人的诗句,耳上听来总觉虚,惟有亲身到过、体验过,方知此处风景原比古人所描绘的还要生动。白云源,通天河,桐君山,富春江……就算不提前人留下的诗作和题词,光是那一程山,一程水,都已够我们说上几日几夜的。"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山在静默里相望,江水如柔软绸带缓缓飘远,鱼在水中悠游,则有种万物不萦于心的感觉。那一刻我便想,若是有机缘做这富春江中的一尾青鲫或红鲤,倒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弯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山寻。"如果说诗情画意是桐庐风光的底蕴,那么潇洒便是它骨子里的神韵。

桐庐的山是潇洒的,水是潇洒的,人也是潇洒的。如果非得找几个代表,首推桐君山上的桐君老人。这个人相传是黄帝的臣子,后人虽将他奉为"中药鼻祖",却不知其姓甚名谁。唯一知道的是,自从他来到了桐君山以后,便在此结庐炼丹,悬壶济世,且从不收病人的诊金,观其形状,颇有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趣。想来,这位不知名姓的桐君也是个洒脱之人,不想为声名所累。他帮老百姓治好了病,老百姓说你就算不求回报,好歹告诉我们一个名字啊,方便称呼。他指了指山道旁边的一棵古桐树说,那便以此为姓吧。于是,"桐君老人"的名字就此传开了。放得下才能行得远,这是桐君老人的潇洒,也是人生的真正况味。

东汉初年,那个敢把腿搁在皇帝肚子上睡觉的严子陵也来到了这里——他是为了躲避做官而来的。面对老同学一次又一次的邀约,他不胜其烦:"你自做你的皇帝,我还是回乡下钓鱼去的比较好。"说完这话,便携妻归隐于富春江畔,耕田垂钓,终老林泉。"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严子陵当然也是潇洒的。

后来,此处又来了个姓苏名轼号东坡的人。那一年,三十六岁的苏轼因为得罪了主张变法的宰相王安石被贬到杭州做一个通判。仕途不顺本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然而他却说"得郡江南差可喜",尤其一行桐庐之后,他的心境愈发达观:"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岂惟浊世隐狂奴,时平亦出佳公子。"有了这一片秀丽山水,贬官又算得了什么呢?

若论潇洒,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是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其人"长词短曲,落笔即成,人皆师尊之,尤能作画。"虽然关于他的祖籍何处至今说法不一,但谁也不否认,他曾归隐于此,艺成于此,他那幅被后世称之为"中国古代山水画巅峰之作"的《富春山居图》便是以富春山水为蓝本创作而成的,不过这富春山具体指富阳还是桐庐我就不得而知了。黄公望的为人也很洒脱,与他同时代的郑元■在《侨吴集》写道:"姬虞山,黄大痴,鹑衣垢面白发垂。"不过,或许正是因为他痴于作画,才能创作出让人觉得"直性命殉之"的画作吧。

登临山水,想起这些或轻狂散漫、或傲骨铮铮的人物,想起他们的潇洒个性,没来由地自脑海浮现了宋人朱敦儒的《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本也是潇洒的,可惜后来晚节不保,依附了秦桧,以至于被人嘲笑说:"如今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着眼看。"与之相比,桐庐的潇洒方为真正的潇洒。"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千年以后,住在这里的人仍是潇洒的吧。山是旧时的山,水是旧时的水,人则有旧时的情怀。

走进桂林的山水

文/白衣居士

从小我就听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在日记本里面我也曾看过桂林山水的图片,但在我幼小的心里那美景只能是一幅画。前些年,我的一个网友去桂林经营旅游大巴车,她曾给我发来一些桂林山水的照片,那景色简直美轮美奂,仿佛人间仙境,山神奇,水灵异。于是,我就有了去桂林旅游的梦想,憧憬亲身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

今年暑假,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和妻子随团参加了《漓江之歌》五日游,也了却了我和妻子多年的夙愿。当飞机飞到桂林上空时,我就通过机窗向下极力远眺,想亲眼目睹桂林山水的神奇秀丽,抚慰自己多年的相思之苦。

飞机经过桂林市区时,下降了飞行高度,我也终于逼真地看到了千姿百态,高耸入云、葱茏滴翠的峰峦叠嶂,而且山腰上还有一道道、一层层色彩斑斓的诡谲梯田。在飞机降落的瞬间,映入眼帘的是无穷无尽的翠绿。桂林真的太美了,桂林我来了!我仿佛嗅到了八桂大地上桂花的芳香。

负责接站的是穿着侗族服饰的两个少女,看到她们,我似乎看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在去临桂宾馆的路上,我目不转睛地欣赏沿途的花草树木,八桂大地到处都是桂花飘香,还有挺拔的杉树,秀颀的凤尾竹,高大的芒果树等,让人眼花缭乱,心情荡漾,精神愉悦。

在宾馆短暂休息后,我和妻子便迫不及待的来到宾馆外面,寻找桂林灵异的山水。宾馆东北方向有一个人工湖,湖面波平如镜,湖中玉立着一株株的荷花,旁边是一个幽静的公园,里面绿草如茵,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临桂是桂林的新城区,林立的一栋栋楼房崭新崭新的,街道非常干净整洁,但这些都不足以吸引我们的眼球。我们情不自禁地来到桂树下,嗅嗅桂花的清香,聆听数以万计的知了的轰鸣声。最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是远处矗立着的两座几乎一模一样的姊妹秀峰,像两个穿着绿色外衣的婀娜少女,面带羞涩地窃窃私语。我们忙用手机留下它们的美丽倩影,秀丽的山峰为城市增添了独特风光,真的是景在城中,城在景中。

第二天,我们随团乘坐旅游大巴车,去兴坪畅游漓江。美不美,漓江水,关于漓江的美景在我心里早已潜滋暗长了,而且漓江风景区是此次旅游的主景区,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美的岩溶山水胜地。漓江具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漓江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堪称天下第一美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负责我们旅游团的导游姓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瑶族清秀女人,如果不是她自己说是瑶族的,我们还以为她是汉族的呢,因为她的普通话非常标准,而且口若悬河,当然导游一般都能滔滔不绝。但我还是很欣赏这位女导游,因为她很博学,很有家国情怀和爱心,从她口中我了解了桂林2000多年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桂林的名人,桂林的风土人情,桂林的经济,桂林的留守儿童,"自卫反击战"等;从她口中我也知道了在桂林,"狗肉"是朋友的意思。黄导游最显着特点是她身上少了些许金钱味道,而多了文化色彩。

沿途我看到了很多秀丽的山峰,也看到了漓江支流的神韵,桂林阳光很火辣,没有风,一下了车,我浑身便湿透了,全是汗,我感觉在桂林旅游的几天,留了我半生的汗。

到了兴坪码头,那里全是游客,也许是因为前几天这里下了暴雨,封航了,今天刚开航。我们是幸运的,如果没有游览漓江,必然是最大的遗憾。导游让我们先自由活动,她去排队买票。

在这景区,有一道特别的风景,有一群孩子穿着少儿军装,脖子上挂着一个冰棍箱,到处吆喝着"卖老冰棍!"我猜想,这就是导游说的桂林是全国留守儿童最多的地区,这群卖冰棍的孩子们应该大都是留守儿童。

码头上还有不少带着斗笠,担着扁担,扁担上蹲着鱼鹰的渔夫,只是这群渔夫有的是渔翁,也有的是老妪。近距离接触渔人和鱼鹰,让我和爱人很兴奋,乐呵呵地与他们留影。

我记得20元人民币的背景就是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的漓江山水风光,今天我真的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神奇之地。

漓江两岸的山峰太美了,形态俊朗,风情万种。满山钟秀,郁郁葱葱,雄奇险峻,峡谷幽幽,就像水墨画中的山峦一样,倒映在水中,水天一色,堪称绝美。只是稍稍有些许遗憾,此时漓江水面暴雨过后激流奔腾,没有了平时的清澈宁静。"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真是名副其实,看到这样的灵山秀水,可谓大饱眼福,心旷神怡。"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即使我这个俗人,也完全被这灵山秀水征服了,桂林山水真不愧是我中华锦绣河山的代表。

临近中午,我们终于登上了游船,江水汹涌奔腾,江面百船竞发,人头攒动,呐喊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坐在船上欣赏高山和绿水,别有一番情致。山脚下的成片凤尾竹,格外引人注目,解说员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解漓江山水的传奇和灵秀,我们也用手机和相机不停地拍摄秀色可餐的美景。

为了留下这永恒的瞬间,我和妻子也让专业摄影师给我们拍了照片,美景怡人,山水醉人,山水让人增色,拍摄出的照片,张张漂亮。"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天上蓝天白云,地上青山绿水俨然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难怪有人说:"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

这里的山翠滴,这里的峰秀美;这里的江浩淼,这里的水娇柔;这里的树葱郁,这里的竹婉约。苍穹下群峰起伏,苍郁幽雅;漓江宛如一位靓丽妩媚的少女,身披一条绿色绸带,飘飞在群山峻岭之间。眼前的景色,让我不由得想起了着名诗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陶醉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我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在乘船游览,听到船舱里响起的美妙音乐声,让我似乎听见了当年刘三姐那甜美嘹亮的山歌。好美的漓江风景!真可谓"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美妙的时光总是十分短暂,游船靠岸,我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漓江的山水,漓江的山水也好像很有灵性,它们好像也在含情脉脉地在送别远去的游人。其实我们很愧疚它们,是我们打扰了它们的宁静,我挥挥手和江中竹筏上的渔翁与鱼鹰告别。

离开漓江我悄悄许下一个心愿,如果有来生,如果有选择,我愿出生在漓江岸边,我愿喝着漓江的江水慢慢长大。还有十年我就退休了,也许十年后我会回来在阳朔蛰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亲近这如梦如幻的灵山异水,做个有智慧,有仁爱,懂自然,懂感恩的桂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