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文章
倚栏轩精选8篇关于过年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关于过年的文章(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他乡过年
文/王国梁
堂弟在外地上班,今年过年不回家乡了。那天我去三叔家串门,三婶一个劲儿念叨,说堂弟过年不回家她不放心,怕他吃不好睡不好,怕他想家,怕他一个人孤单。说到最后,三婶抹起了眼泪:"这孩子没在外面过过年,今年孤孤单单在外面,这年过得多冷清!"
我见三婶如此不安心,便拿出手机,点开堂弟的微信和他视频通话。三婶在手机上看到堂弟,眼泪又涌了出来:"你这小子,一个人在外面过年能行不?"堂弟说:"能行啊,而且非常行,特别行,十分行!"堂弟兴高采烈地跟三婶打趣,脸上一丝忧伤的表情都没有。
我对堂弟说三婶不放心他在外面过年,堂弟哈哈地笑起来,对三婶说:"妈,我现在呢,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乐不思蜀,不对,是乐不思冀,我已经把他乡当故乡了!告诉你们吧,我们单位很多人过年都不回家,公司出台了很多措施,鼓励我们留下来过年。过年期间,公司食堂每顿饭都会是十二个菜,年三十晚上还让大家吃饺子呢。我们留下来过年的员工,正在准备春节联欢会,到时候我得演节目呢。而且,我现在无牵无挂一身轻松,准备过年期间加班,工资是平时的三倍呢……"
堂弟说得眉飞色舞,三婶的表情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她笑呵呵地说:"你觉得开心就行,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别总想着加班,放假了,一定要好好歇几天,咱家不缺你挣的那点钱。"堂弟说:"妈,我知道,我已经把过年计划拟定出来了,假期我的主要安排是加班和旅游,争取在外面开开心心过个年。我们这里的很多景区都免门票了,我过来三年了,还真没好好玩过。今年正好利用假期,痛痛快快地玩个够!"三婶听堂弟这样说,完全放心了。
堂弟说:"妈,我在外面真没事,就是担心你跟我爸太孤单。不过一想到不回家过年,咱们都安全,还能减轻防疫压力,我就觉得很值得。毕竟平安健康是最重要的事。我给你们买的礼物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到了。过年你跟我爸要开开心心的!"我拿过手机对堂弟说:"家里你就放心吧,有我们在呢,保证让三叔、三婶开开心心的。"堂弟连连点头。
今年像堂弟这样在外面过年的人很多,大家从大局出发,选择就地过年。小姨家的表妹,姑姑家的表姐,还有五叔一家,都不回老家了。表妹说,虽然不回家,但大家族可以实现"云聚会",在网上团聚,照样热闹喜庆。她说,到时候肯定就像春晚一样,主会场在家乡,分会场在祖国各地,大家借助网络互动,一定别有情趣。他们在外面过年,其实所谓的"外面",也是最熟悉的环境,周围都是同事朋友,感觉一样亲切。大家把这个年安排得好好的,过个幸福年,就是最开心的事。
我在想,年,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年,在哪儿过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而且,现如今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故乡变得不再那么遥远,祖国人民是一家,他乡也可作故乡。只要心中有爱和暖,他乡过年亦是福。
过年回家的酸甜苦辣
文/唤醒沉睡的猪
家,很近,却很远。
数数,好像我们之间只隔着两座城市,不过是三四个小时的车程,但是,一年到头却也没能回去多少次。
刚刚工作的时候,没有车,偶尔说要回家,父母总是说来来回回转多少趟车,又苦又累,路费都去了大半个月工资了,不值当,还是逢年过节再回来吧。其实,父母不是不想让我回去,而是看到我刚刚工作,经济拮据,以此为借口叫我省点钱。那时候,每年都特别期盼过年,毕竟,过年了可以名正言顺的回家看看父母,不管有钱没钱,总觉得多少多了些安慰、多了些温暖。
慢慢的,工作有了起色,买了小车,很开心的告诉父母这回可以想回家就回家了,因为有了自己的车,不用再大费周折去转车,来回很方便。可是,父母总说不该花的钱还是不要大手大脚地花,来回几百公里的路程,车油费、过路费这么多,自己也奔波,没事就不要老往家里跑了。每一次说完,都不忘告诉我他们身体都还好,叫我趁着年轻去打拼。还好,即便这样,我还是每年执意要回去那么几次。回到家,才发现父母把我回家当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所有的农活都可以放一边去了。我问父母,还有什么活儿是我可以干的,比如去除草、喂牛之类的,想想这些都是儿时的记忆,也没什么生疏的。可是,父母的回答却让我热泪盈眶。他们说:"你回来是我们这几天最重要的事情,一年你能够回来多少次,好不容易可以一家人聊聊天,活儿是干不完的。"就这样,每一次我回家家里好像就过了一个年,所有好吃的都会摆上桌来,所有三姑六婆可以叫来一起吃饭的都会过来。而每一次回城,车尾箱永远都是满满的地瓜、花生油、土猪肉等等。看着父母和三姑六婆围成一圈送我到村口,不忍离去,而一转身却总是难掩热泪。
去年的春节,对于我而言是一个笼罩着阴霾的节日,我唯一的伯父在除夕前夕过世了。当我辗转回到老家时,伯父已经静静的躺在了棺材里,那一刻,我有那么几分钟是在一片错愕当中度过的,简直不敢相信他是永远的走了,因为,他才六十多岁,比我父亲大不了多少,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把他带走了。在儿孙的一遍遍叮咛中,在儿女们的一声声哭泣中,伯父被连夜送到了山口埋葬,最后在道士们近乎尖叫的呵斥中,他连同他的灵魂都被一起埋进了黄土里,永远的留在了那片无声的荒野里,从此与我们阴阳两隔。那时候,我才真正的明白人死了真的就回不来了,也就在那一刻,生离死别第一次如此刻骨铭心的在我的脑海里下了定义。
这是我记事起,第三次看到死亡,但是,这一次最让我刻骨铭心。因为,奶奶去世的时候,我还不太懂事,就是觉得他们怎么突然不见了,甚至还闹着要找她。而在我高考结束那年,前一天还拿着很多书到我家和我一起睡觉的小姑姑也突然病逝了,她走得更加离奇,一天晚上突然说半夜头痛,后来我父母起来又是针灸又是熬药也不见好,然后送去医院竟然再也不回来了。这是我第二次面对死亡,但是我没亲眼看见,只知道一个人突然消失了。如果说以前都没有真正的亲眼目睹,这次,死亡竟然让我看得这么清晰,这么真实。记得我在和堂姐赶回去与伯父道别的路上,堂姐说过一句话:"生前我们努力的尽了孝道,如今即使我们没能送上最后一程,伯父也该不会怨我们的。"这算是作为儿女自我安慰的话吗?但是,说着说着怎么就泪流满面了呢?也许,是我们亏欠家人太多太多了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漂泊在外的儿女们,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一年也不回家一两次。可是,你可曾知道,此时父母已经白发如霜,而当你在外面花天酒地的日子,你可曾想过,空巢的孤独正一点点侵袭着父母的整个世界。有时候,我们总是说,等我们有了钱,就带父母去远方看风景,等我们有了房子就带父母到城市生活,有了车子就带父母去兜风,可是,当拥有了这些,我们的父母是否依然还有良好的体力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否就真的如我们所说能够来到城市与我们朝夕相处?
当我们一路奔跑,走了很远的时候,回头一看,其实父母已经被我们拉出了好远好远的距离,我们是否也曾质疑过我们的坚持和执着?
最近和一个同学聊天,问他为什么毕业了就回家乡,他告诉我:"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不远游".心里突然特别的崇敬他。也许,家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吧,当你孤独、寂寞、彷徨、无奈的时候,它是拥你入怀的温暖避风港;当你梦想成真、如愿以偿、衣锦还乡的时候,它就是你分享喜悦的心灵驿站。而父母,定是那一个看到你哭他们会痛,看到你笑他们会面露喜悦的忠实守望者。
离家在外的儿女们,不管有钱没钱,早点回家过年,哪怕只是陪陪父母聊聊天、刷刷锅、洗洗碗。
过年的讲究
文/海心
"年",古代传说中为一种怪兽,专门在大年三十出来作恶,所以,人们便在这日举行仪式燃放鞭炮,希望吓走它。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种节日。自此后,中国人无论飘游何方、不管身在何处,新年来临时,再远的路都要赶回家和亲人团聚。
老家过新年,大人们可真是忙碌不堪,如蚂蚁搬家似的购置年货,仿佛要把街上的东西都买回家,才能过个好年。
最忙碌的也最值得纪念的当然是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人们一大早就起床了,有的人则通宵没睡。这天主要是准备年夜饭。各自拿出看家本领,煎、烧、煮、炖……起码要有十几道菜,鸡鱼肉蛋应有尽有。记得老家还专门要烧碗"和菜",希望家人来年和睦相处;"元宝鱼"是千万不能少的,它是把两条鲫鱼红烧后头靠头盛在一个盆子或碟子里,但是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不能吃,要等过完"十五"才能吃,它象征着"年年有余".烧菜时花样翻尽,惟独没有炒菜,意思是"不能一年吵到头".年三十中午随便吃点东西,大约晚上六点前后把所有的菜都摆在桌子上,就准备吃年饭了。先要放鞭炮、点燃卫生香、斟上三杯酒来祭祖,还用鸡毛沾上肉汤刷门槛意味着留住财气,此后才吃年饭。吃罢年饭,要用醋浇在烧着的木炭上,说是"让其散发出气味驱走邪魔",其实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随后洗涮干净换上新衣,孩子们拿到了一年中最想要的压岁钱。一家人围坐桌旁吃着说着笑着守岁,在茶叶蛋的香气里等待子夜的钟声响起。孩子们如果想出去玩也行,于是提着灯笼出去与小伙伴玩,比着谁的灯笼好看。但是,必须在零点前回来。因为父亲要"封门"了。"封门"就是用两条长方形红纸交叉贴在门缝上。在零点后又要揭掉,意思是"开门".之后立即放鞭炮,称之为"开门炮",谁家放得早谁家来年就一切顺利。等"开门炮"响过才能出门,就可以相互拜年恭贺新年好。特别是新年的3天内所有的水都不许倒掉,说是倒掉了财气;这3天不能扫地,说是把这一年的稻谷给扫掉了;这3天也不能拿剪、针之类的利器,说是不吉利……总之,目的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如今,这些过年的讲究已不能被现代人所完全遵守,但它们的精神内涵却渗进了人们的血液中。
回家过年
文/张云鹏
前几天看了兰亭茶客先生写的一篇《回家过年》的文章。说起兰亭茶客我们还有一段故事。
我们都是网络写手,我是个新人,不但写作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那么多的人生阅历,不过偶尔写一些生活小随感而已。他不同,他是个长者,不但文采好,还有着让我难以望其项背的写作生涯。我们有个作者交流群,专门供我们这些网络写手交流写作心得。我钦佩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说实话,那天我们交流的也不是什么写作上的心得感悟,好像交流的是关于《易经》和《道德经》的,后来又讲到基督和释迦牟尼,相谈甚欢,于是我萌生了要拜师的想法,他说,"好为人者,不善为人之师",后来越聊越熟悉慢慢的就成了神交好友。可是,他始终不收我这个学生。
新春佳节,我也写一篇《回家过年》,一来用来纪念我和兰亭茶客先生的友谊顶住了2012的寒冬迎来2013的春天,二来我的确是个很念家的人。
学校还没有放假,我便已经迫不及待了,这倒不是要回家,一个人安逸太久了内心就会有一种走出去的冲动。我就是这样,我想出去走一走。于是就和几个哥们去了无锡。
我经常对朋友们说,我最喜欢的交通工具是火车,特别是那种坐满了乘客的火车。很多时候,当决定是否远行的时候火车往往是迫使我下决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火车与别的交通工具不同。坐火车上的人多,火车上的人不是一般的多,通常是你的肩膀挨着我的胸脯,我的屁股对着你的腰。所以坐惯了火车的人就特别能挤,其实这是我喜欢坐火车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我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看风景的人,人多了故事就多了,人越多好听的故事也就越多。记得有一次听一个年过古稀的老爷子讲"不孝子孙虐待父母"的故事,听得入了神,愣是坐错了站。还有一次,听到半夜人困的不得了还是舍不得睡,最后实在撑不起眼皮子,不由自已的打起盹来,一觉醒来,包被小偷提走了。虽然坐火车给我带来那么多意想不到的"行路难",不过,要是选最心仪的交通工具的话,我还是会选择火车,单单是因为我可以听到些许有趣的故事!
到了无锡已经农历十一月多了。干了几天就看见厂里的老员工开始陆陆续续的回家,忽然想起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来的时候我已经给家里打了包票,今年过年一定回家!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把家比作温暖的港湾的,感觉这种比喻很亲切。去年寒假去南京,实实在在的体验了一回离家浪子的感觉,除夕夜,我和几个哥们儿溜出厂房跑到大街上过春节,厂区很偏僻,大过年的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又是大年夜谁愿意出来喝西北风!
那天,小北风刮得猎猎的,雪花也飘了起来,我和哥们儿到一家将要打烊的超市里买了两瓶二锅头。坐在空旷的马路牙子上,小酒就着雪花,想想远方的家,真的有一种无根浮萍的感觉。当午夜的钟声开始响起的时候,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说她看着一大桌子菜就是拿不动筷子,家里少了一个人就感觉少了半边天,说着说着一家人泪如雨下。那时候我就对着酒瓶子发誓"以后无论在哪里工作,无论我走了多远过年一定回家".来的时候爸就说,过年早回家,对联还等你贴呢!是的,不知道去年我没回家,家里贴对联的时候爸爸该是怎样的心酸。爸爸拿起毛笔写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时候会不会老泪纵横的对弟弟说"往年这几个字都是你哥来写呀!".
春运车不好坐。可是不管能不能买到车票远离家乡的人们总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方式回家。贵州是个平困落后,交通不便的省份,也是中国农民工输出最多的省份之一。看了一则报告,说是上百万的外出农民工因为买不到车票而骑摩托车回家。回家的路上不但有盘旋的山路,也有水流湍急的大河挡道。回家者真是逢山开路遇水造桥,回个家比唐僧取经还难!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他们不也是冒着危险,顶着湍急的河水回家了吗?尽管有人在高速公路上遇到了麻烦,尽管也有人渡河的时候不慎跌进了寒冬的冰河,他们不是一样坚定地迈着回家的步伐!
现在的社会变得越来越物质化了,爱情和亲情也不幸的掺杂着铜臭的恶臭。可家里人常说的那句话依然没变"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的,这句话不但不会随着社会的物质化渐渐消失,反而会越来越深入的扎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是远离家乡打工,还是到更远的地方出国留学,家永远是你最终的归宿,因为,家是温暖的港湾!
过年回家,并不是花费巨资给父母买几样贵重的礼物。也许仅仅是除夕夜的一句"爸妈孩子给您拜年啦"的问候,也许仅仅是吃罢年夜饭简简单单的几句家常,或是空闲的时候给爸妈做几顿饭,一家人在一起合个影,或是讲述一下刚过的一年发生的故事,畅想一下来年美好的未来。
回家过年,应该成为整个中华名族共同的一个信仰。记住这份共同的期待。
回家过年
文/白银玲
姐姐远嫁重庆,刚结婚那会儿条件不好,每到春节,老妈打电话询问她是否回家过年,姐姐都推说孩子小、路途远,不打算回来了。知女莫若母,思念姐姐心切的老妈总是劝她:"有时间的话尽量回来吧,妈知道你日子不易,回家路费妈给你报销!能让我见一见你和孩子就行!"可倔强的姐姐总是不肯示弱:"我这边挺好,就是不方便回去,等明年春节吧!"于是老妈从年头盼年尾,总要落得一场空。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姐姐、姐夫凭着他们的聪明勤奋,把小日子经营得风生水起。日子好了,姐姐再不因囊中羞涩而不敢回家了。每次回家探亲,她除了大包小包地捎带,还不时给我和老妈的口袋里塞钱。
刚进入农历十一月,姐姐就提前订好了回家的车票。微信里也开始适时更新:"回家过年,准备中……"还有两个月才是春节,她的礼物就陆陆续续开始筹备:老爸的衣服,老妈的首饰,小宝的遥控车,我的化妆品,爱人的酒,过年必备的腊肉、香肠……这还不够,每到周末,她只要去逛商场,就会精心挑选一些特产塞进旅行包。很快,两个大包被她塞得满满的。搞得姐夫哭笑不得:"你这是回家?简直像是搬家!春运人多,行李多了不方便,不行咱开车回家吧!"这可是个好主意,姐姐立即响应,并给我们打来电话:"我们决定开车回家,这样就能多带点东西,家里需要什么你们说一声啊!"
母亲心疼姐姐,再三叮嘱:"你们回家就好,什么也别准备!现在日子好了,咱家啥都不缺!"可姐姐哪会听劝,礼物还是越备越多。晚上视频时,我跟姐姐开玩笑:"咱妈说了,你再乱花钱,妈都不让你进门了!"视频那边,姐姐沉默良久才开口:"咱爸咱妈这辈子没男孩,在封建思想严重的农村,她受过别人多少冷嘲热讽?从小我就暗下决心,这辈子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让他俩过得幸福如意,让那些瞧不起咱家的人另眼相看。这些年我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人。从刚结婚时的一贫如洗到现在有车有房,家就是我奋斗的动力。过年了,就让我给咱爸咱妈备备年货,尽尽一个做女儿的孝心吧!"
姐姐的话让我感慨万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相隔多远,家都是游子奋发向上的动力。她让游子魂牵梦绕,她让游子牵肠挂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在异地过年
文/芭茅居士
我是个没有多少节日观念的人,常常把一些节日忘掉,不管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洋节,是民间节日还是国家的法定节日,甚至连自己的生日也往往错过。在我看来,不管什么节日,过的无非是个形式,你纪念也罢不纪念也罢,你过得隆重也罢清淡也罢,它都会一如既往的过去,并不会因为你的怠慢而停止了它急促的脚步。记得1992年的春节,我就是在普陀山海边过的。如今,近二十年过去了,那个春节也随着时间老人的步伐匆匆走过了近二十年,只是在我翻开记忆这本书时,它才又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以前的爱人是十分注重一些陈规陋习的。在她和我在一起的前五年,她每年都要回到一千多里以外的韶山她娘家去过年。本来按道理说,她已经成家,就应该在自己的家里过年,但是因为我对过年过节无所谓,也就随她一起到了她家。没想到她父母把我到他们家去过年视为大逆不道,指责我为什么要到他们家过年,骂我"不忠不孝".我想,他们骂得也许有理,俗话说,叫花子都有自己的年嘛。爱人的父母一直反对他们的女儿和我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与此有关。
在那样的家庭教育下,爱人的"孝"是可想而知的。终于,爱人遵从她父母的意见,离开我回到了她的娘家。女儿随着母亲在韶山读书,但是爱人要照顾她的娘家,我只好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到韶山带女儿。不知不觉间,我和女儿已经在韶山两年多了。
女儿和我一样不喜欢韶山。她时常想起自己的家乡——被称为梵天净土、仁义之城的铜仁,总想回家。女儿经常要我给她说铜仁的故事,总是问我铜仁的事,梵净山、九龙洞的神话传说,锦江、六龙山的绚丽风光,还有我们家乡具有的在韶山看不到的红粑、印盒粑、社饭等食物,都吸引着她稚幼的心。一说起这些,她都会露出神往的神情。对我们自己的家——芭茅草堂,她更是念念不忘。每当我用手机播放《九月九的酒》,她听到"回家的大路,始终在心头","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对我说:"爹爹,我们什么时候回家?"这也难怪,女儿已经有两年没有在家过年了。别说她还是个六岁多点的孩子,就是我,客居他乡,也总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但是女儿的妈妈已不愿意和我们回铜仁了,她已经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住了眼目。她也曾经对女儿说过铜仁的好处,还曾经写过几篇文章,说芭茅草堂是她心灵的家园。其实这只是一种叶公好龙般的喜欢罢了。可是女儿不知道,她还不知道大人的心有多么虚伪。女儿一个劲地喊妈妈回去,遭到拒绝后,六岁的女儿写了一篇《妈妈,我想对你说》的日记,女儿在日记中说,"妈妈,你一定要回芭茅草堂,因为,那才是我们的家。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那里环境很好,不容易生病。妈妈,我爱你,你一定要答应我。"可是女儿的妈妈不为所动,于是女儿只好对我说:爹爹,我们自己回家吧。我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回家过年。
但是女儿的这个愿望也终于未能实现。
1月17日,女儿的母亲在女儿到学校去考试时回娘家了。我和女儿就等着拿了成绩单好回铜仁过年。女儿考试完毕就开始准备回家的东西,假期作业啦,文具啦,童话书籍啦,衣服啦,等等,忙得不亦乐乎。女儿的班主任周老师听说我们要回家过年,就提前把成绩单给了我们。拿到了成绩单,女儿就催促要回家了。于是我和女儿在1月21日就背起行囊,买了从韶山到湘潭的汽车票,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回家的行程。
两天前才下了一场据一些韶山人说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雪,韶山的街道、房屋、公路、田野,到处一片白皑皑。面对这银装素裹的景致,女儿兴致盎然,总把头转向窗边朝外看。女儿问我:芭茅草堂有这么大的雪吗?我说,芭茅草堂的雪比这还大。这不是哄她,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家乡的冬天是时常会下大雪的。
到了湘潭,却见火车站的门关着,看了门口的通知才知道湘潭车站从1月1日到3月1日停止营业。现在都1月21日了,我们一点都不知道火车站停止营业的事。女儿十分失望,尽管她已经晕了车,但是她还是想回家,她说我们从其它地方走吧。其它地方是可以走的,坐汽车到长沙或者株洲或者娄底再乘火车。但是到那些地方要多久才能买上火车票是很难说的。我们本想回家后就送女儿在铜仁读书,但是因为没有联系好学校,女儿就可能还得在韶山读一个学期的书。女儿的开学时间是2月18日,那时湘潭还是停止营业的,我们又还得从其它地方绕回韶山,而女儿又晕车,思来想去,我们只好放弃回家过年的愿望,又坐汽车回了韶山。
回到韶山我们简陋的租房,院子里的雪还依旧很厚,我和女儿又用雪堆了几个雪雕作品:一个巨大的兔子,把它的肚子掏空了变成一个大房子,房子里住着一个猴子;大房子的旁边还做了一栋三个门的小房子。女儿说铜仁有桥——女儿总忘不了铜仁的河。韶山是没有河的,当然也就没有一座像样的桥——于是我们又在小房子旁边做了一铺三孔的人行拱桥,还有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再在桥旁边做了一艘船。这样,加上前一天我们做的一个雪人和一条雪狗,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界了,我们把这一组用雪做成的作品取名叫《家园》。
回家过年的愿望就这样落空了。离过年还有十二天。如果这十二天里不出太阳,我和我的女儿就可以与《家园》里的这些童话人物一起过年。我给女儿许愿说,明年吧,明年我们就可以在我们自己的家里过年了。
在我们和《家园》的伙伴们一起等候过年的日子里,我也在加紧托人联系女儿转学读书的事。终于有了好消息,朋友为我们联系好了铜仁二完小。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过年后趁旅行的人少时回家了,我对女儿许的明年在家过年的愿望就不会落空了。
在过年的前几天,韶山的天又有了点暖气,我们用雪做的伙伴们就逐渐的变小了,终致在过年的前一天融化完了。这样,就只有我和女儿两个人在异地过年了。没有了雪的伙伴,但是我们还有书里的童话世界。于是,2011年,我和女儿在异地过了一个虽然冷冷清清却也欢欢乐乐的年。
大年初二,我和女儿又背起行囊,高高兴兴的回家了。今年我们将在自己的家里过我们快乐的年,不管今年过年时会不会下雪。
过年季最是一年春好处
文/暮色流香
不知不觉转眼十五了,味蕾上的年味已经淡了,餐桌上的温情要被带向山的这一边,海的那一方。眼下春天的风迈着脚步,推起了新的年轮,旧日里时光漏下的记忆疏影斑斓,最为动心是过年季那个最是一年春好处。
曾几何时,过年平淡得如同走过排档,内心里那份对年的崇拜悄然而逝,生活的富裕让年离我们即近又远。尽管节日临近,走在街上,看到的依旧是麻木冷漠的心蜂拥在城市街口,寻找旧日里的年味已遥遥无期,能听到的是叹息抱怨,但我还是喜欢有过年的风吹来,尽管它时而热辣时而清凉。
喜欢过年,那是有浪漫的风夹起创意的水珠,云起时盼望有诗意的生活滋润内心,收获小小的惬意。平淡落寂的日子,心常常似冬天的树孤独光秃,兴致渐渐剥离梦想如飞鸟远去。当过年的阳光照射而来,你发觉光阴越积越短,不禁感叹疏忽的每个过往,错过的每缕情愫芬芳。带着对过年季的期许,走进创意的花开花谢,给过年季一个暂新的定义。
喜欢过年,那是有团聚的风和煦吹来,等候是连心都跳上了五线谱的时候。此刻围坐在一起期盼亲人的归来,激动得连时间都穿上了高跟鞋,你能听到那脚步声,咚咚咚咚,由远至近,漂洋过海,急促有力,而乡愁就是那层薄薄的紧绷在脚上的丝袜,分分秒秒都要小心冲破。无论乡愁褪去了几层颜色,但是每次出了门,乡愁就在那里抓住游子的心,走在哪里,带向哪里,回家是游子高歌猛进的路,团圆的风使过年的气息更加醇厚。
喜欢过年,那是流年的风刮得最热烈的时分,会发现最写真的自己。那些被年月泡制的往事像一条小河缓缓流淌,在某个不经意间,记忆的闸门放开,潮水涌来,酸甜苦辣夹带着岁月的枝枝片片,刷新了你所谓的矜持。童年的记忆细细潺潺,清清澈澈,父母的,你的,孩子的,河道内最开心的是年迈的父母,听他们讲述逆水行舟的故事,亲切而熟悉。微风中渗透出年夜的陈香,任由时间已深灯火微醺。在过年日子里,重拾童年找到了旧日年味,那是一种幸福的滋味,你发现最知足的时候莫过于此。
就这样喜欢过年,过年的日子张扬的是爱,消费的是情,如果有人收获仅仅是过年的劳累喧闹拥堵,那么请推开心窗,看那春风又起,它告诉你,采撷灵感的种子,赏一年的繁华。
留住过年的好
文/孙振佳 孙孜孜
忙碌了一整年,盼望了好多时,年到了。过年真好!
过年虽然只是短暂的几天,但留给人的记忆总是美好的。那么就让我们留住年的好,把它融入每季每月的每一天。
留住过年时欢快的好心情。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不可能万事如意,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亦或曲曲折折,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豁达乐观的心态。遇到不如意时,千万不要自怨自艾,长吁短叹。要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岸前自然直。想开一点,看远一些,抛掉烦恼,忘却忧愁,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散后有晴空。就像过年一样,让我们天天充满快乐吧!
留住过年时打扫卫生的好习惯。年对每个家庭都显得十分神圣,为了除旧布新,就连平时不怎么讲究甚至邋里邋遢的人,也会把家内外清扫打理得干干净净,布置得井井有条;男的去理个发、修个面,女的则会染个发、烫个头,每个人都要清清爽爽洗个澡,换上新衣服,抖擞精气神。就像过年一样,让我们天天多点体面吧!
留住过年时文明的好习俗。过年时,院里邻里,朝夕相见,都会主动向对方问候一声"新年好"!出出进进,来来往往,相识相熟的人老远就会热情地打声招呼,而不相识的人迎面相遇也会相互报以微笑。在街头路边,车站公园,动粗的、撒野的、无事生非的少了,讲理的、行礼的、宽容谦让的多了。就像过年一样,让我们天天保持友爱吧!
留住过年时真挚的好感情。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事,就是亲朋好友也难得凑在一块。过年就像一条感情的纽带,把天南地北的你我牵引到一起相逢相聚,寻寻梦中的相思,聊聊久别的牵挂,晒晒收获的成果,话话未来的憧憬。年过了,彼此虽又各奔东西,也许分别还有好久,但心却不应因此而有一丝分离。就像过年一样,让我们天天真情相拥吧!
过了今年盼来年,来年更比今年好。而当下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莫负光阴,把过年中这些好的东西留下,陪伴我们过好生活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