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有关少年的散文

2023/08/27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有关少年的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有关少年的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少年如风

文/夏风雨翼

偶然听见一首歌,忆起一段时光,落下一纸纯白。

那时候,喜欢斜倚窗前,看落红满天,喜欢独立风中,恋满庭花雨,喜欢轻趴桌前,梦天上人间……

那时候,不懂人世悲欢,不懂别绪离愁。

如今,再看彼时的你我,你哭了吗?笑了吗?你遗忘了吗?你还记得吗?那时的天真烂漫,那时的单纯美好。

那时曾以为的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那时曾许的天荒地老,那时曾说的你不来,我不老。

我都记得,我将遗忘。

少年时光恰似一抹刺目的艳阳,偶尔零散的泪影斑驳,但终归还是温暖如初。

也许,你曾经历过无数次的遇见,无数次的离别,然后再错过,再遇见,再离别,再错过,从此相忘于江湖。

别太想我,别太寂寞。

你知道吗,风之所以可以那么轻易的就带走浮云,因为天空,永远承载不了云朵的哀伤。

青春,是一场盛大的错过。你的世界,我来过便好;你的笑容,我想念便好;你的未来,我仰望便好。

这场错过,交给时光便好。

记忆里有一条逆风的轨道,我们分割在两旁,你沿着轨道一路向南,而我,则一路向北,因为听人说,一路向北,会找到幸福的痕迹。

突然有一天,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竟莫名的哭了,想起曾一起走过的街角,一起追逐的梦想,一起偷偷骂过的老师,一起往别人家秧田里扔的大石头……

那如风的年少,是坠落的星光,即使消逝,却也在闪烁的那一刻便注定成为了永恒。这世界的光芒,便也注定更加夺目。

七月,初夏,毕业季,老照片。

所有被称之为离别的一幕幕都在一个夏天上演,所有被称之为梦想的东西都在一个夏天完成了所有的飞跃。有人哭了,有人笑了,分开了,我们的故事快结局了吗?

远方来了,也近了,过去远了,模糊了,渐渐的看不见了。

再次捧起厚重的同学录,扉页上的清香不再,却有淡淡的霉味,像是旧时光的味道。一页一页的翻过,熟悉的笔迹,远行的人。你们如今又在何方,可还安好如初?是否已经忘记了我最初的模样?

泛黄的老照片,铭刻的又是谁的风花雪月?

我记得曾经,不会遗忘,不会远去,不会别离。所以,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局。

好了,别去惊扰,如风的少年要继续远行了……

追逐海浪的少年

文/杨润泽

冬天的北国尚在严寒之中,厚厚的积雪一片茫茫。此时的南方却与北方截然不同,树依旧是绿,人们身上穿着单薄的衫衣,好不让北方的朋友羡慕不已。在一个阳光似夏的冬日,我们一行去了南国的岛屿。

沙滩,碧海蓝天,形形色色的人们。

很少见到这般的海滩,光着脚丫去感受冬日里清凉的海水。同行的胖大哥更是欢喜,穿着泳裤奔到海里,哗哗地划着水。我不会游泳,只挽起被管光着脚站在沙滩上轻轻碰触冲到岸上的海水。语晴也如我,光着脚丫,闭着眼唱着郑智华的那首《水手》:"年少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总是幻想,海洋的尽头有另一个世界……"

幸运的,我们碰到了涨潮的时段。海水一波一波地向我们涌来。胖大哥被海浪冲击了两次灰溜溜地跑上岸,和我们一样披着外衣站在沙滩上。

"小心啊,阿耀——"一个女人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她的面前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冲进海水里,伸开双臂迎接着一个又一个的海浪。

胖大哥称赞那少年:"厉害,我这么强壮都受不了海浪的冲击,海浪两次就把我击倒了。你看那的少年,那么弱小的身体,却一次又一次去迎浪而上。"

语晴说:"人家那叫乘风破浪。"

一波巨浪袭来,把少年击了个趔趄。他身子左右摇晃了两下,又很快站直了。岸上的人们不断地为少年叫惊,招着手唤少年上岸。少年回头望着女人,女人依旧只有一句台词:"小心啊,阿耀——"

浪滔越大,少年越是高兴,当浪击打海岸,激起如雪的浪花涌回大海时,少年高兴地跳着,用脚丫踩踏即将离去的浪花。

我们为少年担心,少年的母亲却笑着,笑着眼角流出了泪水。

我们上前问少年的母亲:"为什么不把他拉上岸呢?你看海浪那么大。"

少年的母亲擦着泪,说:"只要他喜欢,他高兴就好。"

对于少年的母亲的言语我不解,当我还想再追问个究竟时胖大哥拉了我的衣角,轻声对我讲:"你真是眼拙,你看不出来那少年有点不正常么?"

我摇头。

胖大哥说:"这我么正常的壮汉都受不了海浪的冲击,你看那少年却一个劲地迎浪踏花,还乐得不可开支,他不如果不是脑子有病,我就把头割下来让你让球踢。"

少年的母亲似乎听到了胖大哥的话,她转向我们,眼神里充满了伤感。胖大哥像是犯了错,脸一下变得通红,低了头转身拉着语晴离去。

我站在岸上,看着海边嬉戏的少年,跟着他一起乐起来。

少年的母亲靠近我,她说:"别人都说这孩子精神上有点不正常。"

我说:"孩子的天性应是如此。"

她说:"这孩子真是精神上有问题,他总是嚷嚷着要去看海,看真实的海。他的小房间里都是海的图画。他说,海的对岸就是他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到海洋里去,捧一捧浪花,与它们做好朋友。"

我想那少年定时幼小时童话故事看得过多而"走火入魔"的原因吧。

少年的母亲又说:"前几日碰到一个儿童精神方面的专家,他建议我把孩子带到海边去看看,专家说孩子怎么玩就随了,高兴了或许就有了成效。"

我说:"你看他多高兴啊。"

她高兴地笑了,又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她说:"希望能如愿吧。"

退潮了,少年奔向大海,用脚丫轻触从他身边哗哗跳动着的浪花。少年不断地笑着,不时地回头望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边抹泪,嘴角向上翘着,咯咯咯。

我们离去了,远远地看着南方的冬日下,如火的黄昏,远远地两个人影立在海边,一位母亲站在沙滩,一个少年在海里不断到跳动。

回望这一幕,我也像那少年母亲的咯咯咯地笑了,在那个少年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的影子。在浑浑噩噩的生活里,我们都在追逐着自己想要的那朵浪花,不是么?

少年与气味

文/王太生

一个少年跟气味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在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气味曾经影响过他们?

我小时候,就很喜欢闻一种香味。那种气味来自一块有机体——— 别人丢弃的一枚私章,阴阳凹凸,刻着一个人的名字,色白,几近透明。我和小伙伴拿来,在电线杆上磨蹭。磨过的章有一种特别的香味,我们叫它"苹果香。"

感谢那个叫"刘德才"的陌生人,他丢失的章还能给孩子类似水果的香气。苹果香,大概是那时候小孩子很少吃到苹果,猛地嗅到那一股香甜气味,会想到果汁丰盈的大苹果,得到片刻的心理安慰。

有些孩子喜欢闻汽油的味道。作家赵丽宏在小时候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他那时认为,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就是汽油味,比那种绿颜色的明星牌花露水气味要美妙得多。而汽油味中,最喜欢闻汽车排出的废气。于是跟大人后面走在马路上,拼命用鼻子吸气,有汽车开过来时,鼻子里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汽油里有一种物质乙醛(Acetaldehyde),天生是一种水果香味。一个孩子,初次接触到类似于汽油这种味道,并没有厌恶的感觉,相反还喜欢这种味道,这是乙醛在其中作崇。

张爱玲就曾率真地承认自己喜欢闻汽油的气味,"像汽油,有人闻见了要头昏,我却特意要坐在汽车夫旁边,或是走到汽车后面,等它开动的时候‘布布布’放气。"

油墨气味历来被点赞为书香,少年也喜欢。好多孩子拿到新课本时,喜欢贪婪地闻纸页间的气味。我小时候,香茗一杯,新书一卷,坐在老屋的小窗下,在油墨芬芳中读书,那些纸页间的字,也都一个个活色生香。

艾草气味也是一个少年喜欢闻的味道。

在少年时,我曾经那么喜欢闻艾草的气味。五六岁时在一个村庄里待过,那个水泽之中的乡村,尽长艾草和青苇,我在这仅有的时间不长的农耕生活中,记住了带有浓烈药香的艾草气味。我对这种气味带有天生的好感,觉得它亲切,以至于在多少年之后,在某一片水泽地遇到艾草,总觉得它还是少年时混沌纯真的味道。

旅行的少年,一个人在外,走在陌生城市的小巷深处,闻到油烟机"突突"排出炒菜的气味,他想家了,想母亲做的蛋炒饭,父亲做的玉米炒虾仁。

这个世界就很奇妙,男人喜欢闻身边走过女人的香水味,啫酒者喜欢闻酒精的味道,农人喜欢闻泥土和牛粪的气味。有时候,一个患鼻炎的人能够闻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气味,一个心智成熟者,会闻到别人身上的市侩气。而那些翩翩少年,在他们的嗅觉还不成熟,不懂得区别和鉴别的时候,曾经可笑地迷恋丁烷所散发出的气味。

有个人在朋友圈里异想天开,说是要开一家气味小馆,将花草、树木、果蔬、泥土等杂七杂八的气味,通过蒸馏和真空的方法提炼出来,装在小瓶里,用来安慰失恋者,或是那些想念老家,有乡愁的人。

一种气味在激荡,每一种气味都有它的故事,让你想起某个人,一段往事。

少年会记住他从前生活过的小镇的那种气味、乡村的气味、住过的老房子的气味。

闻过的气味越多,他的嗅觉经历也越丰富。只是那些气味,他曾经闻过,从他鼻翼如风般掠过,与记忆有所不同的是,那些失败的气味、成功的气味、高兴的气味、沮丧的气味,都无从保存。

当然,不论是香气、浊气、酸气、酒气,还是俗气、稚气、傲气、霸气……那些气味,终如风而散。

喂鱼少年

文/蔡晓莉

一位身着白色T恤、蓝色牛仔裤的少年,恬静地坐在阳光下的水洼边,扬起右手给鱼喂食,面前的水底,成群结队的红色鱼儿欢畅地拥挤在一起,张着嘴儿抢少年撒下的食物。这是我的摄影作品《我眼中的风景》里的一张照片。

每每看到这张照片,都让人心生希望、暖意和美好!然而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美好青春,就有多少痛心。

周末休息,我在楚都公园拍细雨中的荷,拍完之后来到一处亭子里,见一男孩很悠闲、专注地盯着手机屏幕,却未有一丝声响,估计是在看小说之类的文字,我在亭子里另一旁的休息条椅上坐下,翻看起自己拍的图片。不知什么时候,亭子一侧的花坛上,又悄无声息地坐着一位背对着我们的女子,我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突然间来了两对十四五岁的孩子,他们言语轻佻放荡,一下子打破了亭子里的恬静。

好在他们只待了一会儿就离开了,看到他们搂搂抱抱的瘦小背影,我心里五味杂陈。惋惜之余,又想起那个喂鱼少年。

端午节假期最后一天,我到习家池拍花草,走到一水洼处,隔着十多米宽的水洼,看到那少年静静地坐在水洼旁的大石上。初夏的阳光已显锋芒,而他独自一人专注地坐在太阳下干啥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绕了大半圈走了过去。

原来水洼里有好多红色的鱼儿,那少年正将手中的袋装饼干捏碎喂鱼。恰在这时,一对游玩的乡村教师夫妻,请我帮忙选个景拍张照,我看少年坐的石头硕大洁净,背景又是树木掩映的古香古色的亭子,说,就这里吧。

少年一听我们要在这里拍照,便默默拿起一旁的双肩帆布挎包,移到另一端的石头上。待我帮乡村教师夫妻拍完照,一转头发现那少年还在悠然自得地喂鱼时,赶紧将相机镜头对准他,咔嚓咔嚓,一阵连拍。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好像变得越来越浮躁,一些孩子也过早成熟、功利,失去了本该有的纯净羞涩。我想那两对孩子到了真正谈恋爱的年龄,会不会感觉索然无味,无法再拥有那种让人心悸的美好?而喂鱼少年却可以享受人生中一切细小绵绵的幸福!

前方有少年

文/悲伤炫笑

踩着回忆胡乱涂鸦,才会无所顾忌痛定思痛。于是少年我有了前一秒的回忆,于是少年我有了这一秒的路。

----题记

北风吹过这片土地的时候还有那么几丝不安缓慢地涌过心头,似乎像是流浪者的躁动一般,还在重复着岁月飘来荡去为了没有理想没有方向的不得已而寻求不到奢望。这样的悄然独行是与生俱来的孤独,也曾是自以为是的骄傲。可悲的是,花开雨季梦落千秋,晓颜残醒泪流华发。想起这些,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这将不会是我要的,但却又无可避变的不能不想

自己是否会拥有这样的年月。

记得我那满是爬行字体的小本子上还记载着这样一些文字:人的情绪是这么的复杂,我们平淡的饰演了每个表情,也许,现在的我挂满了满面的忧伤。这是我在兵荒马乱的黑暗高中时代匆忙写下的,后来看到时还自觉可笑,现在想想逝去的那些年,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可笑,而曾经满口不会怀旧,不会后悔的话才真的是可笑至极!

我忘却了生活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只是忙忙碌碌走着无暇欣赏路旁的风景,或许转身,或许停留一刻,停在路上把人们当做我的邻居,记下一个陌生的名字和熟悉的笑容,全当是路人甲,过客。这样的走似乎没有迷惑,没有慌张,只是要朝着梦中的麦田,去守护那片金黄。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后来眼睛看困了的时候,心也困了,沉重的脚步越发挪不动。终究还是停下来,努力地去闭眼。但心灵的休克总让我跌跌撞撞,碰的满是伤痕。彷徨,呐喊,只是不敢奢望。而总是不曾奢望的,竟初现,竟出现!我也才明白,路上不只有孤寂的我,另一些孤独的人,就在身边,偶尔会给你安慰。其实我一直以为等我伤了你们的时候才会发现我不是只有自己。现在终于懂得了,这是个悖论!庆幸的是,我至少知道了路上不只有我。伤心的是,陈旧的破网中,我似乎也成为了别人的路人甲。不过还好,我们都像是汽车。虽说汽车就像一群漫无目的的鱼在干枯的城市游来游去,但他们总会梦见海洋,也会回到故乡。这不是奢望,只是像我们读过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本名著一样,我们也都读懂过的:‘钢铁',就是那样炼成的。

在某时我似乎翻开每个前一秒的经过,快乐痛苦不说,我都诗兴大发的给它们取了一个很好的名字:’阑珊碎梦了无痕‘。只是为了纪念走过的过去,其他并没有什么多余的目的。

忽然想到我决绝地不得已上路,不仅仅为了自我的证明,为了残留的自尊,为了不安分的心。更重要的是,我将去努力发现世界,发现我身边孤寂的人。不去想未来也罢,过去已走过也无妨,想想现在,有人问起,定知道少年我一直在路上。

少年樵夫

文/燕山樵叟

少年时,贪睡,觉总睡不醒。清晨,我讨厌母亲用铁勺刮锅底的刺耳声,那声音比课间调皮的男生用指甲挠玻璃窗更甚,像蛇一样钻进我的耳朵里,浑身起鸡皮疙瘩,顿时,睡意全无。

我知道那是母亲无奈之举。在缺粮少柴的年代,她每天清晨起床点火做饭前,习惯持一把长柄铁勺,把胳膊伸进灶膛,用勺子刮下头天做饭留下的锅底灰,为的是让锅底着热快,节省柴火。母亲作为家庭主妇,穷日子过得艰难。

烧柴是农家大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为首,可见其作用不亚于粮。因为柴不仅可以将生米煮成熟饭,而且在寒冷的北方,还要靠它取暖。有了柴,有了粮,农家的日子才叫温饱。

在农村生产队吃大锅饭的年代,社员们烧柴主要是庄稼秸秆,来源靠生产队依据人口、工分分配,不足部分靠自己解决。家里大人每天要到生产队干活,拾柴火就成了孩子们的任务,无论男孩、女孩责无旁贷。

秋天是农村收获的季节,是拾柴黄金季节。小学放秋假时,几乎没作业,老师也鼓励学生要帮大人拾柴火,以补家用。

到山上割秋草是拾柴火的主要途径。

故乡小村环山,山坡是梯田,山腰是树林,再往高处是长满山草的植被。秋风吹熟了庄稼的同时,也吹黄了山上的野草。

男孩、女孩们身上背着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柳条背篓,手里攥着刚磨好的镰刀,口里唱着走调的小曲,沿着草蛇一样的山路,脚下生风,噔噔作响,绕过梯田,穿过树林,不一会就爬到山梁。鸟瞰四野,泛黄的野草高过膝盖,密密麻麻,阵阵山风刮过,眼前就像夏日大田里的麦浪。

甩掉破夹袄,弯下腰来,挥起镰刀,随着耳边擦擦之声,手起刀落,刚才还在秋风里逛荡着的山草,瞬时直挺挺的倒下,太阳刚刚偏西,身后早已留下一捆捆整整齐齐的收获。

孩子们的耐力是有限的,早晨下肚的几块红薯早变成稀屎拉在山崖下了,胳膊酸了,口渴了,肚子前胸贴着后胸,看着身边成堆的柴草,该回家了。

上山容易下山难,何况下山是饿着肚子,负重而行。为了省劲,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模样,把柴草打成捆,从山梁上往下一滚,成捆的柴草就像一团马蜂窝,飞驰而落,一直滚到山下的梯田里。孩子们背着空柴篓,像一朵朵飘在山腰里的云,飘呀飘,一直飘下山来,稳稳地落在梯田里。然后,把柴草装进背篓,背着满满的收获,回家向大人请功去了。妈妈高兴了,破例煮了个鸡蛋,以资鼓励,明天继续。

一个假期下来,孩子们稚嫩的小手丫磨出了一层茧花,柔弱的肩膀压成了一道道血痕。我们掰着手指,开始盼望开学的日子,打柴的日子毕竟太苦了。

秋去冬来,农家小院里的柴垛蹭蹭地的往上窜,都快挨到老香椿树的树梢了。妈妈望着高高的柴垛,脸上荡开了久违的笑容,儿子长大了,一个假期拾的柴火,足够一年烧的了。

开学头天,妈妈说,从明天起,你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妈再也不用刮锅底了。妈笑了,当年那个少年樵夫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