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黄山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黄山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相约黄山
文/笑天下
从四月份至今,我们计划"相约黄山"几达半年之久。黄山之旅没能成为我的毕业之旅,反倒成了工作第一个月的周末之旅。不管怎样,值得庆幸的是"相约黄山"的计划终究实现了。
我们约定在国庆前的一个周末去黄山,为的就是避开旅游高峰期。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尽管不是节假日,但黄山上的宾馆早已被定空。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在山顶上扎帐篷了。
周五晚上我和G从上海火车站出发,G显得很疲惫。因为我们买的坐票,所以G急切希望能够补一张卧铺票,以便能够好好休息一晚上,但是排队快排到我们时,卧铺票已被售空,我们只好唉声叹气,将就凑合一晚上了。我和G面对面坐着,偶尔聊几句。他显得如此疲惫,可见他白天一定是在努力工作了,而我却显得很悠闲。当G问我工资多少时,我如实回答五千六千,然后我们俩就陷入沉默和无声中了。我心想他应该是觉得我的工资太低了,所以显得如此悠闲。我一看他的表情,也立马尴尬起来了。不过我心想,自己净收入有这么多,自己已经很满足。况且自己是在一个如此自由的环境里和一个十分不错的平台里,夫复何求呢!我和G认识也不是很久,不是很熟悉,所以偶尔聊几句后,我们就各自看自己的手机了。无聊的我,开始从包里拿出一本小书,以便消磨无味的时光。
第二天一早,我们和S和L汇聚在黄山市火车站。年初,我和L去过S家里,半年多不见,S瘦了一些,当然也显得帅气了许多。我们四人在车站附近坐了一辆私家车前往汤口镇,然后再由汤口镇前往山脚下。该去哪些景点,该怎么玩,大家的意见不是很一致。不过我和L都尽量听从S的安排,因为我们觉得他经验丰富。反正上午九点多从九龙瀑开始爬,等爬到山顶时已经快天黑了。除山顶上的景色美丽点外,这条路线的风景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不过唯一的一个好处是路好走,可以说是除坐缆车外,最佳的上山路线了。
有幸的是,我们爬上山后看到了日落,给疲惫的我们带来了一丝惊喜和慰藉。天黑得很快,我们急匆匆地找到了北海宾馆,然而该宾馆的房客早已满额,价格也贵得惊人。S迅速地去打听如何租帐篷,在S和G的努力下,终于租了两顶帐篷,180一顶,30元的场地费。天黑后,山上的寒意逼人,我们快速搭建好帐篷,迫不及待地要钻进去。
这是我第一次在山顶上过夜,第一次睡帐篷。由于高山难爬,疲惫的同行登山者迅速进入梦乡,鼾声与飕飕的寒风声充斥着整个山头。而我却毫无睡意,与L的卧谈开始了。年初,L来到我家,我们也是这样卧谈了半宿,半年多过后,我们再次相聚,仍然有许多话想相互诉说。L是一个很优秀、很执着的女孩子,自从我知晓她的故事后,我对她的敬意与日俱增。由于相互之间在感情问题上的共识与沟通,我在L面前毫无保留地道出了自己近几年来隐秘的情感史。所有的这些,我没有向第二个人聊起过。在别人看来,我就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女孩子,一个十分纯粹,没有爱情,不懂世俗的女孩子。话也没错,我就是这样孤注一掷地走过了自己的四年本科和三年研究生生活。这七年里,我就只有一个目标: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以至能够与自己认为优秀的人在一起。七年,我成长了。成长了,也就意味着我要敢于面对现实中的一切。当现实给我当头一棒时,我瞬间感觉到自己的脆落,感觉到自我高扬的"成长"也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L静静地听着我的诉说,时不时也给我一点开导,但她的一句话突然让我哑口无言:"这五六年,你哪里去了?"是呀,往昔中的我也许太一厢情愿了,只是活在自己的想象的世界里,甚至连那个人也是臆想中的。有时候,成长意味着分离,有些东西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为了更加袒露自己以及希望L给我点建议,我甚至把近几年追求我的男生毫无保留地告诉了L.其实,所有的这些,我只不过是想告诉自己,让自己打开心扉,去接受别人,去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我和L的卧谈到很晚,迷迷糊糊没睡多久后,就听见有人叫起床了。大家都激动地等着看日出。我们抹黑走到了始信峰,占据了绝佳位置。可是S不想上来,最终L和S去了清凉台看日出。我对能否看到日出并不抱着太大的希望,但幸运的是日出居然出来了,而且是如此的壮观、漂亮。可是没有S在身边,不免一丝落寞。
看完日出后,我们去了西海大峡谷,几乎是我一个人边走边自拍;然后,我们又去看了迎客松,登了天都峰;最后,我们顺着悬崖峭壁下山。经过一天的折腾,我已经精疲力尽,主要是腿根本不听自己使唤了。我在快到半山寺的地方摔了一跤,腿没力,下台阶时扑了个空,幸好没有摔下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补充自己的体力,我花高价买了一瓶红牛。不过,此时我是多么希望有个人扶着我下山。
S为了赶车,飞快地下山了。他看到我精疲力尽走出来时,赶紧过来帮我背书包。尽管我心理有一丝怨恨,但是看到他那着急殷切的样子,叫人怎么也怨恨不起来了。
此次黄山之旅很开心。要是几年前,我能主动点,不要顾虑那么多,是不是有个更加美好的结局。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遇见未来呢?
黄山游记
文/缪浩文
余攀峰至险至危至秀者,黄山也。
旧时孟夏,有幸至于安徽,遂登黄山也。
此日朝阳奕奕,卯时乃升。初至山脚,晨霏低压,朝露润叶,云幕衔雾,黄岩微现;荣松隐没,云载雾乘;赤阳下彻,微纱透亮。微风阵阵,胜似深秋,暑气自散。仰望峰顶,薄雾遮眼,不可极眺黄山之极。但见山崎路岖,黄岩突起;岩山奇松,虽未觉荫翠,然觉生气奕奕。嗅之,可感野芳处处;聆之,乃觉山鸟鸣涧。云霏飘往不断,欲登峰顶一睹雄奇。
攀至山腰,与底大异乎。雾霭蒙络,足下难辨,扶壁挪移,缓行慎行,岩上苔藓,青郁翠嫩,触肤顺滑,颇有凉意。至于宽,数人并行;行于隘,须曲身独行。
复行,恰逢夏雨,气温陡降,如盆器倾倒,雷鸣如锣,雾气稍开,可见山石各异,雨冲石阶,如瀑泻下;奇松千态,或如舞女妙曼,或如军将傲立,或似弯弓蓄力,或似天柱扶摇。未曾久观,但觉雨水冰凉,彻心透骨。
乃至峰顶,雨渐息,无它物遮眼,阳光普照,人心欢悦。观足下经行处,胆颤心惶,皆行于崖畔,甚危。望极,欲览群峰之貌,皆若顶天气之柱,然黄山乃众峰之首,险极危极秀极。松柏处处可见,或密或疏,而无杂乱之章,险处而疏,坦处而密,错落有致,高低差互,皆若立于石上无根无须,摇摇欲坠。无源无土,矗立不倾,自然之奇观也!
噫!黄山之行,虽久仍恋,盖孕奇育灵之地也!
黄山之旅
文/沈宇阳
去黄山的前天,妈妈告诉我:"黄山海拔1860米,山顶云雾缭绕,山路崎岖不平,非常难走,你可能爬不动哦!"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一定能爬到山顶的。深夜,我躺在床上难以入睡,迫不及待地想出门旅游了。
第二天清晨,天空中飘起了小雪,我们兴致勃勃地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不知不觉中,6个多小时的车程过去了。当我们到达黄山脚下的时候,雪越下越大,变成了鹅毛大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已经披上了厚厚的羊皮大衣,显得十分壮丽。
晚上,我们去泡温泉。温泉的名字叫"黄山飘雪温泉".我本来身体冷得瑟瑟发抖,泡温泉的时候却感觉热乎乎的,泡了一会后我就一点不感觉冷了。
第三天早上,我们一起床就直奔黄山。我看见山上白茫茫的一片,我以为还在下雪。我们往更高的地方爬,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大好晴天。我们在雪地里爬山,脚上穿着钉鞋,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响声。再往高处爬一点儿,我看到了迎客松。它那展开的树枝就像人的手一样,好像在欢迎我们到黄山来游玩。转眼间,我们到了光明顶,看到了云海。云海就像大山的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云海把大山藏了起来;而当我们走的时候,云海又把大山像孩子一样放了出来,显现在我们眼前。然后,我们兴高采烈地下山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我们从汤口镇到山顶,黄山的四大特点"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都一一展现在了我的面前,真是太壮观了!
我爱你——雪中的黄山!
黄山游记
文/艾三明
庚子岁末,冬月既望,邀三二朋友,登沙窝黄山。
沙窝乡在城东三十余里处。群山叠嶂,树木葱郁,是鄂州这个著名的武昌鱼故乡为数不多的山乡,分别有天平山、峰子尖山、关山、王梁山、凤山、黄山等。天平山,笔者二十余年前写过一篇散文介绍,题目是《麻羊垴记》。而黄山,与天平山相望,正谓"养在深闺人未识"了。
沿新湾的盘山路,蜿蜒起伏。盘山路的尽头,豁然开朗。见一片水面,波光粼粼,山环水复景象。当地友人介绍:此处名叫黄山水库,系本地重点水利项目,一九七二年修建,至今四十余年,灌溉山下约数千亩农田,福泽一方百姓。
绕水库,再行,又见群山环抱。环抱中,隐约房舍数栋,瓜畦成片。有竹林苍翠,鸡犬之声相闻。细观有一栋寺舍,石门旧匾,匾长约二米,宽约六十公分,上刻有"黄田寺"三字。其字形雄健,气韵流畅,呈汉唐风格。细观其落款,却因年代久远,线条斑驳,无法辨识。
据《武昌县志》记载:黄田寺建于东晋已卯大兴二年(即公元319年),初名"黄田院".按此计算,黄田寺的历史比东晋慧远于公元381年创立的西山寺还早62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历史。
那么,此寺或是鄂州建寺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寺院了。
带着惊奇,又寻访了山中几位老人。
老人们说:祖辈流传晋代时有黄、田二姓人来此,黄氏(男)在朝为官,不适朝廷纷争,辞官来此,与田氏(女)在此落籍,修佛、建院,寺名由此而来。后虽黄、田二姓氏不知所终,但此一带曾经的土地权属,千百年来却无甚争议。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大办钢铁时拆毁寺庙。八十年代初,修复二重宝殿至今。
黄、田二氏为何看重此地?带着疑惑,我们又四处寻觅答案。
在老寺院内,我们见到一块寺碑。碑比先前略小,有"敕黄田寺"四字。四字上方有二龙戏珠图案。敕,是皇帝的诏令。南朝以来,朝廷推崇佛教,佛教逐年兴盛。黄田寺由朝廷诏赐,可见当时此寺地位显赫。
在老寺屋基之下,留着刻有铭文的寺砖数块。其铭文有"黄田寺嘉靖壬寅年造"等十五六字。笔划端庄,字迹清秀。嘉靖壬寅,是明代中期,距今也有近五百年。在附近的台阶处,遗留着几座硕大的石墩屹立,一看就知年代久远,凭添了几抹岁月的沧桑。
大家兴趣盎然,突见院中有两口水井,一大一小,井中泉水甘冽,深不可测。村老介绍说:此井叫母子井,相传古时民间求子,来此拜佛并喝此水。有趣的是,有人烹茶把盏,把此泉倒入茶盅中,盈而不漏,满而不溢,与鄂州西山寺的菩萨泉有异曲同工之妙,引人称奇。
立于白虎垴,环望四周,黄山的风景一览无遗。村老说:"黄田寺坐落于黄山群中,寺右有白虎垴(山),寺左有青龙山,正面有朱雀(凤山)而立。"而寺前的一池清水,由四周群山的淙淙山溪汇聚其中,水光潋滟。
黄田寺、泉水与群山的结合,或许能让我们在黄、田二氏的疑惑中找到一些答案?
响午将半,太阳转西,适有林中鸟语声传来,与寺里钟声遥相呼应,此际,一片天籁。
歌从黄山来
文/牛旭斌
黄山村,深藏于秦岭西隅的成县王磨镇,是中国大地上极其普通的小山村。从峡谷往山顶看,穿山越岭的水泥路,盘绕得如一枚回形针,又像攀岩登山的绳索,拖拽着人们上山。两辆三轮车冒着烟奋力爬行,车上是砖头石子,这是山里人家为盖房备料。同行的扶贫队员对这里了如指掌:这座山是赵坝林场的,这条路是捐资修建的……
进到村里,保留最多的是马鞍式架构的土房子,它们依山就势而建,多坐北朝南,向阳而居,明媚的春光照彻一个个院落,温暖又明净,清新又淳美。
这山村十分寻常,寻常得与北方的每一座村庄没有多少差异。这山村又不寻常,只是匆匆一来,就在密林高冈间,发现了清光绪四年留存下来的宅院,以及不晚于同期的老橡树。
上了高冈,我惊讶于荒岭之上如此姿态的橡树,如伞的树冠,笔挺在荒原,这是一种美得不能形容、绿得又难以收场的葱茏。冈顶薄如刀背,橡树就生长在这土最薄的地方,裸露出遒劲伸展的根须,紧抓着山脊与这片高冈。山坡一旁,是连边都没有的药地与杂粮田,垄垄叠翠;山脊上,一棵橡树与另一棵橡树的根,紧密相挽。
驻村帮扶队到这里的第一天,坡上的荞麦正在收割,清晨寒霜初临高山。
我们来到一座土院。观瞻宅院旧门,由于风雨的剥蚀,岁月的推移,已经残破而变形,门墙的造型还算完整,但明显呈现出年代的久远。我心想,主人还是爱护它的,留着它看着它,或许就能追根溯源永远铭记和守护黄山人属于过去的全部念脉。
院子里,旧房已经拆除,一座已经盖成了砖房,一座刚刚拆完建修了地基,圈梁和立柱的钢筋已经绑好,码放整齐的红砖头,等着工匠们来砌筑。昔日的圈舍,长着满架的豆角黄瓜,院边的泥土里,花儿在金阳下盛放。我无法揣测这座院落当年完整的模样,无法想象它们有多宽的屋檐,但站在残存下来尚未完全倒塌的土门前,紧挨门楣上刻写的"耕读第""安居乐业"匾额而立,倚于院门,我思忖良久。
斑驳的瓦片是记载着流年的,古树粗壮的树干是承载着年轮的。乡亲们被太阳晒黑被风雨洗礼的脸庞,仍旧呈现着麦粒色光泽的肌肤,一个个刚强而结实的身板,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泥土的磨损,迎接庄稼的倒茬。
满山的桔梗开放着蓝紫色的灯花,远望药地,如一片蓝色的海洋。精准扶贫配发到户的牛羊,成群奋蹄在山坡上。收购山货的汽车,停在乡亲们的家门口。
黄山人相信:世界上只要有劳动的地方,就会有瓜熟麦香。黄山人多地,每家约有20亩左右,冬天种小麦,春天种玉米,夏天种黄豆,秋天种油菜,土地连着山,山脚以上都是林,随处可见红腹锦鸡,时有林麝、山鹿出没。有劳力的人家坚持耕种,退耕还林政策补贴着农户,据说每家每户的国家补贴存折里,每年都有近万元的收入进账,作为对养林造林保护青山的补偿。
与五棵橡树并排而站,我聆听林海的松涛,体察树木所经受的风寒。我看见村委会健康扶贫的黑板报上,写着身体如何抵抗寒冷的锻炼法。面风而立,极目山外有山,向远是层层叠叠的群岭,向下是褶皱的深沟。山冈没有名字,我们就叫它橡树梁吧。我默诵起舒婷《致橡树》中的诗句:"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随意进入一个院落,热情的客人邀请我们进屋。饭桌上摆有盐焗花生米、蚕豆、葵花子,还有王水烧鸡、卤豆腐,有炖土鸡、炝葱花的酸菜面,这些盘盘碗碗,构成农家酒宴的绝配味道。灶膛里的火燃烧正旺,清茶飘香,黄酒煮沸,还有牛奶、果汁菜肴,如今都是黄山人日常生活不稀缺的标配。
帮扶干部对每家每户的房屋厨灶、稼穑禽养如数家珍,他们帮乡亲干农活,铲土背砂,和混凝土,一个个就像黄山里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担负着去帮留守在村的老弱病残脱贫的重任,担负着送孩童上学、在地里收种跑市场销售的职责。我看他们熟练地参与劳动,为乡亲们搭手干活,听他们与黄山人拉家常,盘点收成。在他们用肩膀帮乡亲们扛起粮食的一刻,我对他们肃然起敬。
仰视穹庐,黄山的星星格外明亮,而且是那种不染纤尘的明明亮亮。依依告别黄山,只听山那边又传来"樱桃熟了比蜜甜"的山歌声。我感受到了黄山人艰苦奋斗擦亮光阴的努力。
见证最美黄山
文/张俊玲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前人已对黄山景致做了最好的总结。却也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想象千姿百态的山峰,想象清澈见底的溪流,想象如梦如幻的云海
……
山是美的。当我站在黄山脚下,这里早已人山人海。透过缆车远眺:周围杂草丛生,溪水潺潺,左右两边,几百米的高山悬崖拔地而起。缆车每上升一点,车厢里的人群都会对窗外景色惊呼!一边欣赏着身边的美景,一边层层拔高,整个人仿佛就要坠入云端了。都说"不到光明顶,不看黄山景。"这更激发了我登顶的决心了。艰难的跋涉之后,终于到达顶峰,环顾四周,群山尽收眼底,登高之妙尽在其中:山中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升华。上天赋予黄山超凡脱俗的品质,塑造出它威武雄壮的气概。在这里,时空变得狭小,沧桑变得平淡,这一刻,在黄山之巅,我竟甘心化身其中。
树是美的。不管在悬崖峭壁,还是穷壤缝隙,随处可见一棵棵松树挺拔而起,伸展矫健的身姿,交集苍劲与秀妍。它们稳稳立足于坚固的岩石上,风摇不倒,雪压不断,根深叶壮,四季常青。与日月争辉,与清风白云嬉笑,与狂风暴雨抗争,又是何等的壮美。试想一下,如果将这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力赋予我们身上,如果每个人身处逆境时,如同黄山松一样保持着坚持不懈,毫不气馁的精神,那一定可以在逆境中重生、奋起!
水是美的。潺潺的水声,引导我们在黄山谷底行走。一路上,一个小石潭接着另一个,镶嵌在山中。水色清澈透亮,伴着绿树蓝天的掩映,又有不一样的绿不一样的蓝,在潭底,就碧绿得如同翡翠。看得见潭底石头上的缕缕彩纹,轻风乍起,吹皱一潭碧水,水面的波动与石头的彩纹飘动起来,仿若天仙迎风起舞的彩带,遗落在人间。山间空气湿润清新,溪水甘冽,小鱼穿梭其中,清晰可见;而溪潭边的树林烟雾迷离,仿佛沉梦未醒。不禁让人想起"山以雾洗梦".
黄山之美,美在灵性,苍茫不失婉约。离别的夕阳,在沉与未沉之间;归程的车轮,时快时慢;回望黄山,在暮霭深处,从千年至今,人群来去,时光交替,都只为见证他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