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太阳文章

2023/08/23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8篇太阳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太阳文章(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谁是太阳?

文/黛米美女

原来,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一个太阳,源源不断地给予自己温暖与力量,就算偶尔黑暗,始终不离不弃。

谁都想阳光将自己包围,透进体内每一寸肌肤,而不让恐惧与孤独在黑暗处发霉膨胀而充斥整个心灵。可是谁是太阳?小时候爸爸妈妈是太阳,是整个世界,我们在太阳底下尽情奔跑,因为我们知道,跌倒最终会被扶起,哭泣会有人问候,就算叛逆,也最终被原谅。

我们都渴望长大,渴望体验那个充满自由与欢乐的花花世界。当一步步靠近,走入,深入外面的世界,发现无路可退,风雨太大,人为了自己获得更好的物质保护,进行抢夺,欺诈。我们笑脸对人,迎来只是冷漠的藐视,藐视你毫无利用价值。

温暖呢?我们四处寻索,周围的人都在收缩,缩在自己的世界,每次受伤结成的疤痕形成铜墙铁壁的保护层,隔开冷漠,也透着冷漠。冰点在心里凝聚,冷得无法感受外界偶尔流动的丝丝暖潮,于是,我们成了走尸行肉的动物。

谁是太阳?谁将彼此的墙敲谁?谁能不再建墙?

太阳一日

文/慢刀

如果是在冬天,如果阴雨肆虐了几天、雾霾又肆虐了几天后,天上突然出现了个爽洁明朗的太阳,那么你也会像我一样,整天都待在阳台上。阳台嘛,就是一个享受阳光,观察阳光的平台。

我家的阳台有二重好,一重好是早晨八点半的样子,阳光就可以照射进来;到五点二十的样子,随着夕阳的沉没而消失。可以说,被阳光照耀的时间是非常长了;二重好是我家的阳台面临中国最伟大的河流——长江。没有那个傻子会整天盯着太阳看,除非他想瞎;但长江却把太阳的热情、爱与美完全地奉献给你。我不懂色彩学,我不太明白阳光的波长啥的,我也不太明白水最擅长吸收什么样的阳光色彩,只能勉强凑合着说,早晨八点半,阳光的样子是淡淡的金色。一抹长长的淡金色从江南岸那边伸展过来,那平常灰青色的江水立马变得富丽堂皇起来,真的像一大片闪烁的金子,它们密密麻麻地挨在一起,摇摆着、晃荡着,那时候,你心里想的并不是财富激起的贪婪;而是想,人如果活在这样一个金色的世界里该是多么的神奇和美妙啊。

我说过,没有那个傻子会整天盯着太阳看,即使是水里的阳光也不行。那么且让我喝喝茶读读书吧,等待阳光的第二个最有代表性的时刻,那就是下午两点四十的样子。那时候阳光到了极盛期,你从流着口水的午睡中醒来,发现自己只穿着羊毛衫却还觉得热,发现你置身于一个银白明亮的世界里,那时候你是不敢看江水的,因为它太亮了。当然,你还是抵挡不住阳光的诱惑,还是忍不住看了一眼,哦,天啊,这时候你发现江中摇摆、晃动的是一大片银子。太阳的热情在这个时候达到了最高潮,形成一片无与伦比的热烈的情感,仿佛是在说,这阵子你不是为阴雨所苦么?这阵子你不是为雾霾所苦么?那么,来享受我吧,我来补偿你吧。那时候的感觉,高于最强烈的爱情。就像某些人在激吻时会眩晕过去一样,我也闭上眼睛,再次睡去。

到了四点来钟的时候,感觉有点冷了,这时候睁开眼,太阳还是白白的,但却没了热力,仿佛它奉献了一天的能量后有点累了;太阳慢慢变红,而江水也随之变红,慢慢地变成一抹深沉的玫瑰红,何等华丽壮美的色泽啊,我没有看出任何凄凉感与衰落感,反而生起一种更强烈的勇气和爱恋。太阳一日,真像人的一生,从新鲜之少年,到壮怀之中年,到宁静深刻之老年,太阳,这人世的最大灯盏,在中国最长的大江上打出如梦如幻,最为繁复然而又是最为凝练且最为美丽的灯光。

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文/葛亚夫

那堵墙,是阳光最多的地方,像一湾被截流的河,时光暗涌,阳光波光粼粼。

墙很老了。爷爷奶奶曾靠过,早已老去;父母靠着靠着,也老了。人老后,身体会出毛病,墙也是。墙基是土夯的,中间的青砖、红砖,是时光的补丁和创可贴。与老人一样,墙的腰挺不直了,斜拄着一根"拐棍",背着寒风,颤巍巍地晒着太阳。

阳光不老,但一个人会老,两个人会一起老。爷爷奶奶这样老去,父母也这样老着。阳光不锈,那些靠在墙上晒暖的老人,如同暗礁,闭着眼,在往事里沉浮;那些挤在墙角取暖的孩子,则像不安分的游鱼,在阳光里游着游着,就下落不明。

我也是一条鱼,所以每次回家,我都会打量那堵墙,到那里坐坐。

那里依然是阳光最多的地方。少了我,也不曾寂寞。又一茬的孩子,挤在墙角,把时光挤得人仰马翻,把阳光挤得汗流满面。老人安静窝着,闭着眼,任阳光在皱纹里流淌。偶尔,有孩子挤倒在身上,他们睁开眼,灿然一笑,时光沿着皱纹,哗哗流淌。

父母都在,我就安心了。阳光里,父亲闭眼晒暖,母亲缝补衣服,他们断断续续说着话,打捞些明灭的往事。我知道,很多都与我相关,我却早已忘记。那些笑声、叹息、怅然和希望,都融在阳光里,被母亲缝进衣服,穿在身上。这样,无论我在或不在,他们都不孤单;无论天晴或阴,阳光都在,他们都不会冻着。

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我不是诗人,没有宁静的心,所以我还在城乡间疲于奔走。每次回家,我都会想起这句诗,想起那堵墙,想起那个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想起父母,然后对自己说:为了看看太阳,我回到家乡。

我挨父母坐下。母亲笑笑,父亲点点头,又闭上眼。阳光静好,渗透了所有的语言,哪怕一句话,也是多余。我像父亲一样,闭上眼,谛听阳光。阳光穿过衣服,沿着发肤,顺着血脉,浸润,流淌,生长……我似乎什么都听到了,睁开眼,又什么都没听见。我终于读懂但丁的话:"我曾去过那阳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

父亲睁开眼,和我相视一笑。的确,这里是阳光最多的地方,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太阳从青菜叶上升起

文/金小贝

小城还在沉睡的时候,乌梅已经骑着三轮车吱呀吱呀地走在街道上了。有一段上坡路,她加了油门,三轮摩托发出低沉的吼叫声,像弓背正待跃起的豹子,一个箭步,冲出去。

整个菜市场还是一片沉寂。她把三轮停好,搬了塑料筐,踩上去,从车子最上面往下拿青菜。上海青、莜麦菜、蒿菜,一束束青枝绿叶的,还带着刚从地里薅出来的水汽。

对面鱼店的卷闸门呼啦一声,灯光一下泄出来,老板娘薛二浪的笑声抛了过来。又是你第一个!伤好点没有?就为那十块钱,把你打成那个样,老松也真是!

不碍事,怨我账没算清。乌梅把萝卜筐往外挪了挪。

一会儿各个饭店的采购们就要来买菜了。这两年的生意还行,积累了好多老主顾,收入相对就稳定了些。乌梅刚从四川来的时候,就和老松一起在菜市场的空地上摆摊。拉她出来的本家二叔说,老松是个本分人,腿瘸点,不算啥,总比回到咱们大山旮旯里强。乌梅点点头。

老松还没来。往往乌梅已经营业了好一会儿,他才揉着眼睛走过来。

白菜摆得有些乱,乌梅走过去,把白菜帮子竖在下面,翡翠般的叶子朝上。乌梅整理的时候手稍稍有些抖,她下意识地往那筐四季豆看了看。

老松怎么还不来。乌梅又往那筐四季豆上望了望。

她摸了摸脖子,光光的。

我给你买串项链好不好。孙老板搂着她时说。

不行,他会发现的。乌梅低了头。

唉!孙老板叹了口气。

要不是进货,我也不能认识你,头一回见到你,我心疼死了。一个女人,大冬天,骑着三轮车,手上全是冻疮,我当时眼泪都想掉下来,你知道不?

乌梅闭了眼睛。

明年,我换一辆皮卡,有空调,省得你冷。孙老板把自己的大棉袄往乌梅的身上拽了拽。

乌梅揉了揉眼睛,进来一个老主顾。

他轻车熟路地挑选,装进乌梅递过来的袋子。

老松终于来了。

天渐渐亮起来,顾客也多了。饭店总是要趁早把一天所需的蔬菜买好,所以,早市特别忙。乌梅一边招呼,一边紧张地盯着那筐四季豆。

青椒、红椒、苦瓜,都销得不错,只剩下小半筐了。倒是四季豆,今天也是怪了,动都没动。

乌梅焦躁起来。

她抬起头看了看天,粉粉的,太阳还遮在闺帐里。

河东烧烤店的赵长贵开了面包,嗤,停在门前。老板,赶紧赶紧,拿袋子!

一来就咋呼,你老丈人死了?老松笑骂道。

你老丈人才死了!赵长贵还道,看见乌梅,说,这可不怨我,是你男人先骂我的。

乌梅说,你也不是啥好东西。

乌梅,四季豆在哪儿?赵长贵四下张望。

乌梅的心跳了一下。我来给你装,你先弄别的。

她走过去,蹲下来,提着塑料袋,右手在筐里扒拉着。突然,她叫起来。

这儿咋有条金项链!

老松瘸着腿跳过来: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混在四季豆里,一青一黄,很是显眼。

快拿出来,看是不是真的。几个顾客走过来说。

乌梅看了看老松。老松捏起项链,放在手里瞅了瞅,又拎起来,眯着眼睛看了看,提起项链的吊坠,放进嘴里,轻轻咬了一下。是真的。

一个顾客一边挑菜一边说,乌梅,好事儿都叫你碰上了,早知道我今天买四季豆了。

你买那项链也不是你的。另一个顾客马上反驳,谁看见就是谁的,你说对不对乌梅?

乌梅说,可对,今儿我运气好。

她把项链捧在手心里,一颗硕大的吊坠从指缝中垂下去。那是一个小老鼠的图案,两只耳朵精巧地竖着。

乌梅,你是属什么的?孙老板问。

鼠。

右手边的一堆青菜湿漉漉的,叶子上反射出闪亮的光。乌梅抬起头看了看天。哦,太阳出来了。

我用时光孵太阳

文/绿柳如丝绕沙堤

"姑姑,我上学去了"

随着"咣当"的关门声和帅儿"嗵嗵"下楼的急促脚步声的远去,房间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来为侄子帅儿陪读的两个多月间,每天都是这样,他一走,这个近60平方的小屋,便成了我一个人的天地,除去我的心跳和呼吸声,就是那小卡通闹表的"咔咔"声了,间会有冰箱的"嗡嗡"声和隔壁偶尔传来的关门声,好不寂静。

这是弟弟为帅儿在学校附近租用的一套房子,面积虽不大,装潢也很简陋,但却不失整洁,也还温馨。小小的的两个房间,每天都会挤进大面积的阳光,把房间里照射的明亮亮,暖融融的,有时竟让我忘记了外面是零下30度的严冬。

我从家里带来一盆吊兰,是租房子的第一天拿来的,那时是新栽培的,还只一个小叶片,嫩嫩的,稚气的挂在一节插入泥土中的枝条上,我把她放置在帅儿的房间里,帅儿上学的时候,她便会静静的陪伴我,偶尔在阳光下对我微笑一下,我便会心旷神怡,没了孤独之感觉。她成了这个房间里我唯一的一个有生命的伙伴。有时,我会怜爱的注视她,为她松土,浇水,或用手触碰她的稚嫩,她好像有感觉似地,顿时精神起来,叶子也油绿光鲜了许多。

两个月过去了,她和帅儿一起成长了,已经长出七八个叶子。我用一条白色塑料带子将其悬吊起来,她欢喜地向上生长着,攀爬着,在阳光的照射下,为这个寂静的房间带来了不少生机,每每望见她可爱的样子,我便会很期待春天快些来临,我寄希望于她能在春天里快快长大。

与之一同寄予希望的,还有帅儿的成长和学习。

帅儿正在读高三,今年6月将参加高考,每天看着他早出晚归疲惫的样子,我很心疼,有时还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暗自为他流泪。我有过高考的体验,理解那种身心疲惫的感觉,所以,对于帅儿,我从不多说话,我相信18岁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在这个非常时期,他会把握好自己,把握好时间的。多说话,有时或许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会有叛逆思想。每晚他9点钟放学,我便为他端上一盆热水,看着他洗漱、泡脚,然后吃我为他削好的水果,我心里别提多温馨了。

帅儿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喜欢多说话,虽然180多的个子,却还是张娃娃脸,只是鼻子上那副深色眼镜,才让人感觉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白净帅气的样子,很招人疼爱。每每望着他,就像望着那株吊兰,我把自己那种天性中的母爱,全部施放予他,虽然他不是我亲生的孩子。我已习惯用慈爱的目光看着他吃我做好的饭菜,他吃得很香,很多,我便会很欣慰,脸上就会挂起笑容。吃少了,就会很着急,生怕我做的饭菜不好吃,而影响了他的成长,有时还要急切的打电话给他的妈妈,询问该怎么办,因为我从未照顾过孩子。

我在努力地寻找着那种做母亲的感觉,虽然我知道,我永远达不到做母亲的标准。

帅儿每早六点半钟上学,我每天五点半钟起床,为他准备早点,他一边吃,我一边整理房间,他一走,我便没了事情可做。于是,我有时就会呆呆的坐在那里想心事,或琢磨下一顿该做什么,想好了,就立马着手准备,然后就是把那个小闹表,放置在自己目光所及的地方,无论做什么,还是继续想心事,都会时不时的望它一下,生怕错过了最佳做饭时间。

我也带来了一些书籍,很想杀下心来好好阅读,可那闹表的声响,总让我不能安分的阅读下去,时时地了望它,竟成了我一项机械执行的程序,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向它望去,那分分秒秒的嘀嗒声,总是在熬煮着我的神经,我时刻准备着,就像一个武士,等待着那场搏斗。

偶尔遇到一顿现成的,比如我上一顿蒸了包子,那么这一顿就会简单得多,热热,熬点粥或汤,再弄点凉拌就可以了,不会用去很多时间,这样,我就有很多的自由时间来打发了,也会挑本自己喜欢的书来读,虽然心神还依然会有些不定,但多少还是能读进去些的。

也有时,自己什么也不做,只呆呆地坐在沙发上看满屋子金灿灿暖融融的阳光,看她照射的窗棂影子,由斜躺在右侧的墙面上,到一点点移至地板上,目睹和感受着光阴流逝的速度,有时会生出些许感慨,但大多时候是麻木的。

帅儿还是争气的,这次考试就向前跃进了37名次,让我和他的父母的心里着实欣慰了一番,我想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向着太阳奔跑

文/沈俊峰

从小到大,都喜欢过年,尤其喜欢除夕那一天。

那一天,总会涌起莫名的激动。生命绽放出新的光芒,仿佛有一个暖暖的诱惑,在遥远的前方微笑。等待的时刻,钟摆若止,世界静谧,能听见自己怦怦的心跳。神圣或者崇高,在心河无声地流淌。来路和前方,又一次让人热血沸腾,又一次如山河般壮阔。接下来的日子,大概会一次又一次被现实归于平淡。年复一年,梦起梦灭,跬步前行。

人间的烟火,春联,祝福,一次次校正脚下的航向。青葱漫漫,飞雪沉寂,时光堆积,四季满囤,每一天,每一步,终不负天月星光。

从小到大,都喜欢在冬天奔跑。天寒地冻,风凛冽,物萧条,或者冰雪覆盖,世界真相大白。在这个多彩又坚硬的世界,似乎寻到了英雄的豪迈。热烈的喘息,嚓嚓的脚步,都是相伴的鼓声。大地、高山、荒原、冰河,奔跑而过。冬的尖锐、蜕变和生死涅盘,化成了奔跑的诗行。脚下的沉寂,是聚集的热能,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人生应该是奔着太阳去的。即使夕阳,也是火一般的热情,有着不灭的冀望。梦,永远奔跑在追寻的路上。这一年的奔跑,这一冬的奔跑,都是为了年的一刻——奔跑者的太阳。

这个冬夜,想去附近的湖边走走。寒风强劲,一阵一阵的,从颈脖和脚脖一齐钻进衣服里,透心地凉。浩瀚的水,泛着亮光,欢笑着扭曲了霓虹的跳跃。

往前走,从来不会退缩。有那么一会儿,浑身的热度似乎都没有了,有时候就是这样,像掀了盖子的一屉热气腾腾的包子。但,那只是瞬间的苍凉。

谁能避开冬天呢?杨绛说,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后来却发现,不了解人生,其实读不懂书。波光摇曳,有人在大声地唱: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曲折之岸,走了大半就热了。是自己走热的。

这个除夕,也是立春的日子。

水盆盛太阳

文/张金刚

探望一位故交。未满六十,却突发脑溢血,躺到了床上。他曾开一家理发店,一次偶然进店,相谈甚欢,更因其精湛用心的技艺,而成了我的"私人理发师".后虽因事,将店交于儿子打理,可他家理发店一直是我的"定点",想来已近二十年。

见我来,他分外高兴,睁大双眼,探身相迎,挤出的笑容让人心酸。床上的他,没了当年的精神饱满、谈笑风生,语言含混不清,需细听方可辨明。有一句,我甚是不解。照料在侧的老伴,却明白他的意思:屋里暗,端盆水。

一盆清水端来,朝着太阳照进的方向,斜靠在门边;调整角度,一时,太阳从天上移到盆里,又将光亮投到屋里,一晃一闪的。稍后,用手轻轻撩些水出来,洒到水泥地面上。瞬间,屋里不仅凉爽了些许,地上又生出多个小太阳,齐放光芒,顿时屋里亮堂起来。他也释然地躺好。

他老伴不好意思地笑谈:我俩住在这老屋多年了,习惯了,就是暗;每有人来,他都会让我这样做,说不能让客人觉得咱的日子暗了;开灯吧,可灯光哪有阳光让人欢喜。没有人来,他也让我这样做,靠在床头读一会儿书,困了就睡,醒了接着读。哪天没了太阳,他明显就焦躁些,像个孩子。等调养些时日,会带他出门晒太阳,争取能拄着拐杖行走,更期待哪天扔了拐杖,帮上儿子,起码在明年"龙抬头"时,不再让儿子从早上到半夜吃不上饭。

说这些时,他一直都含混地附和着,我也应和着。看得出,他对屋外的太阳,有着太多的渴望。这些年,理发之余,他一直有个梦想,曾不止一次在理发时同我谈起:因长相酷似蒋介石,一直想当特型演员;也曾寄照片给过几家电影厂,却未能入选。故而,我笑着对他说:多看太阳、多晒太阳有好处,等你恢复健康了,再努力你的演员梦,说不定哪天就有剧组找上门来呢。

我笑,他老伴也笑,他也笑。太阳移动,正好将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亮亮的。

出得门来,我甚是感动和怀念。感动的是,他和他老伴这种阳光温馨的生存状态,一盆清水,请让太阳进屋,将生活照亮。怀念的是,小时候,也曾在门口端盆清水,看太阳照在墙上,白白亮亮、闪闪烁烁;或拿片小镜子,看折射在白墙上的小彩虹,饶有兴致地数着"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那时候,日子虽苦,却满是快乐。

"水盆盛太阳".最初,是在贾平凹的散文中偶得这句话,"能行乐,吟东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以残墙补远山,以水盆盛太阳,敲之熟铜声".初读,便对其中的"水盆盛太阳"一句,留有美好印象,不仅是谈一种闲散快意的生活,更是谈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我那位理发师故交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感,一时陷入沉思。

人总有不遂意愿、身处窘境、被人不识的时候,以何种心态与状态去面对,过程与结果会大有不同。太阳,高高在天,普照万众;可一盆清水,即可将太阳移至身边,自己独享光和暖。哪怕没有水盆,没有清水,只一汪死水、一面小镜,亦可拥有整个太阳。就算哪天太阳不在,只要心中有太阳,同样可以照亮自己、照亮他人,一起等待太阳高挂天空的那一天。

从太阳的角度

文/张伟峰

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太阳上悲悯的下望。

三十七岁,我的三十七岁,那一年,我竟然成为了村里的计生主任,脑海里从来没有闪过的一个职业,那么得陌生而又具体。无论如何,感谢命运的恩赐,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有着永远的诱惑,甚至有时候,是一种默契。

在此之前,我平凡安逸地生活着,可精神上却备受煎熬,我渴望有所成就,渴望认同。基层计生工作者,正是这样一个职业,移植了我心中的愿望和梦想,实现了我生命与职业的沟通。

目前的农村生活,老百姓富裕了,但旧的生活陋习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万妇女和家庭的心坎上,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就以墙体画为载体,把心中的向往与期盼渲染吧。我买来了作画用的笔和各色油漆,在宣传一条街上大肆地张扬了一把,标语也温馨动情,不再生硬刻板,整个村庄亮丽了起来,一时间,好评如潮。

作为新时代的计生主任,不光要有担当、有使命感,更要用语言艺术、文化艺术感染人们自觉履行好自己的计划生育义务,留住人们计划外生育的脚步。我的计生生涯有两年多了,我始终把育龄妇女的需求和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以诚信承诺为基础,大力推进诚信计生活动,落实对诚信计生户优先、优惠、奖励扶助等激励政策,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对困难计生户和残疾家庭定期进行走访慰问,是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以自己的一片赤诚之爱,为她们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也是我人生必须的修行。

我们现在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家园,积极投身社会生活,以自己应尽的力量引领时代向着更加健康、美好、和谐的方向发展进步,是每一个优秀女性应当具备的美丽与担当。

我,实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