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清明节的优秀文章

2023/08/23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8篇关于清明节的优秀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关于清明节的优秀文章(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清明节的思念

文/玲儿

又是一年清明节,天暗的象一张忧郁的脸。

看,又飘起了雨,很细很细,冷冷的冰冰的,象一滴一滴轻轻垂下的眼泪。

风把云撕成了一缕一缕,白幔般长长的垂在刚长出芽的枝桠间。小河的水翻着一朵一朵的浪花,它也在轻轻地呜咽。

小河边的不远处,父亲您静静的躺在空旷的大地间。

这是生您的土地,是您童年玩耍的小河边,如今您又回到了这里。

长眠吧!父亲

让女儿们把这一把故乡的土,轻轻撒在您的身上,去抵挡料峭的春寒。

让女儿们把这杯水酒,撒在您的脚下,那是别后的辛酸。是女儿们汩汩而出的泪水。

还有飘飘荡荡的燃烧着的纸钱,就让它在阴阳两界间穿梭吧,那上面一行一行写满了女儿们对您的无尽思念,晚上您来我的梦里时,再诉说别后的经年。

十八年了,您离开女儿们十八年了,我奔波在茫茫的红尘里,只是突然变得脆弱多情,多情的是眼泪,一滴滴洒满黑夜,然后揉碎在梦里。

十八年前在酷暑的季节,你为了帮我们几姐妹筹集学费,然而就一去再也不复返…

那时的我还是那麽的不懂事,只是知道母亲哭,我也就跟着哭,依稀的记得妹妹还没有吃饭的桌子高,蹒跚的脚步刚刚学会走路,咿咿呀呀的刚刚会叫爸爸、妈妈……

家人的大哭长嚎撕破了整个村,天塌了,泛滥的悲伤淹没了一切,泪水化成了血。一切都完了,您就这样撒手而去,不再理会我们,您好狠心!

我的父亲就这样走了,带走了我的魂,带走了我们全家的希望,带走了一切一切……

我的母亲,继续的挺立,含辛茹苦帮您拉扯大我们4姐妹……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家人把您安葬在这里时,也是个细雨蒙蒙的早晨,跪在坟前,泪眼婆娑依稀是您熟悉的脸,我知道永别了!父亲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没能够回家,女儿知道,您不会怪我,可是我却一直都有责怪自己,因为只有今天我们才能依稀间相见。

清明了,今年的清明只有姐姐和妹妹把我思念带去吧……

泪眼朦胧,满天飞的不是雨丝那是女儿们滴滴的眼泪……

又是一年清明节,细雨飞满天,婆娑几度看泪眼,断魂孤坟前。依依父女情难舍,恍若昨日间,两世相隔难再见,梦牵多少年?

清明随笔

文/梁灵芝

春风和暖,花开明媚。每年的清明前夕,七十多岁的父母都要从襄阳回乡下老家看看,给离去的先人们扫墓。

父母的行程几乎年年不变,先到老河口小儿女那儿过夜,再搭公交车看乡下老屋。没人居住,老屋三间大瓦房早已破旧不堪,几棵老枣树下荒草丛生。村东的大菜园也送给了别人。村庄在行进,打交道的老人们被岁月提苗儿越来越稀,见到的孩子都不知是谁的孙子。熟悉的一切在消失,父母只是想回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看看而已。

我不记得先人们的坟墓。早在我母亲嫁给我父亲前,爷爷奶奶就西行了。赶上"破四旧",村里的祖坟地都被祖先的好儿孙们刨平了。母亲常说当年从坟墓里刨出来很多金银玉器,一顶银质的小帽儿被哪个冒失鬼新媳妇摔坏了,反正都是祖上的宝贝儿,坏了就坏了没谁去追究。村里没有了祖坟,所以好多年都没谁家明里去祭祖。我小的时候和姐妹们喜欢在老坟地里剜草,那里的草长得肥,还能意外捡到能做鸡毛毽子的光宝年间小铜钱儿。可见,咱先人早前也发达过。

后来,清明扫墓风又渐渐地刮回来。每到清明前、"十来一"后,或者大年三十下午,父亲总要带上哥弟俩给先人们上坟。坟地里绿油油的麦苗在拔节,油菜花睁大千万双眼睛。父亲在坟地大致方位的田埂边停下,掏出火柴点响鞭炮。一大摞纸钱化成火苗在风里跳跃、黑蝴蝶般纷飞。当然,这是我想象的,女孩子生来是外姓人,我父亲要让先人们认清续在家谱上的男丁。他兄弟俩可是肩负着梁家的兴衰,我小姐妹倒落得潇潇洒洒走天涯,过单纯的日子想爹妈。

所以,对于我的先人,我没机会去扫墓。对于夫家的祖先,在家是妞爸和他兄弟几个带孩子们去。如今在南方一居十年,只能拜托叔伯们在公公的坟头多添一锨土了。但是从心底里说,每到烟雨清明时,我很想去河对岸看看山坡上长眠的我外婆他们。学龄前在外婆家常住。外婆去碾盘碾米,我看着簸箩筐不让小鸡偷吃;外婆去磨坊磨面,我一旁盯着蒙眼睛的小毛驴不紧不慢地绕圈儿转悠;外婆去东坡菜园里栽菜苗,我用葫芦瓢舀水往天上泼……在我的记忆里,外公沉默寡言,却会让他的水烟袋给我唱歌。外公的水烟袋一尺多长,泛着铜质金属的光泽。外公抱着长烟杆撮嘴长吸一口,那头烟锅上的烟丝一闪一闪的,还伴有噜咕噜噜的响声。我小时得了一种病,必须吃一种草药煮鸡蛋,那年代鸡蛋可是吃盐点灯钱。鸡蛋珍贵,父母外婆都尽可能攒着不卖,草药可难弄。为了寻得那味草药,外公几次步行二十几里外去河南。我清楚地记得外公去世,妹妹还只有两个多月。送外公走的时候,外婆坐在堂屋的门后哽咽,母亲的姊妹们一片嚎啕。我拉着母亲的衣服跟着走,小声哭泣,眼看着一把黄土盖住了棺材。那个让水烟袋咕噜咕噜给我唱歌的外公再也不回来了……

生于斯,长于斯,嫁于斯。从童年走到中年,从鄂西北走到穗莞。河柳难系思念舟,独恨这不长不短的清明假。若能陪父母一道在娘家的村庄走走,穿过绿麦地黄菜花,摇船到河对岸的外婆家,那将有多快乐!岁月递减,美好的总在叹息中流逝,且行且珍惜吧。

又是一个清明节

文/周凤娥

每年的清明我都会与丈夫回乡下祭祖扫墓,那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那里有对我恩重如山却已故的亲人。

不知去了多少回,每每想起总是悲悲切切酸酸楚楚的感觉挥之不去,思念的泪水也止不住流了下来。

踏上故乡的路,脚下青青的小草,田野绿绿的麦苗,田边黄黄的油菜花。一股青涩滋味清香扑鼻而来,眼前浮现已故亲人微笑着迎接我们回家的情景。

不知去了多少回,每每回家总是真真切切清清楚楚的印象抹之不去,深深的恩情永远铭记在了心里。

老家门前小河边依旧是一排柳树,摘上一支新鲜的柳枝,系上一串飘坟纸,来到先祖的坟前。不知何年先辈的坟头长出了一棵朴树,历经百年风霜,已长成二人合抱粗的参天大树。老年人都说这是先祖积德,我深信不疑。我的祖先、奶奶、大伯、阿爹都长眠在这棵朴树下。捧起坟前的土,堆在亲人坟头,跪在亲人的身边,深深地叩头拜下,泪水沾湿了脸庞,思绪又回到了从前。

过去的时光难忘怀,奶奶的身形犹在眼前。头戴自缝的二片帽,穿一身中式斜扣衫,零丁的三寸金莲,小脚丁呀丁的好像没站稳似的。捡着门前路边丢弃的锈铁钉、碎玻璃、树枝……怕赤脚的路人扎坏了脚底。

奶奶有一颗菩萨般的心肠。我3岁、弟弟一岁那年我们失去了母亲。从此,奶奶就是我的亲娘,她常常在我耳边说:"帮助别人就是给自己积德,以后的路也好走。"记得我上大学的那年,临走时奶奶给了我一包缝针和一团自制的棉线,语重心长地说:"苦日子不怕,再苦也别忘行善积德,这针是给自己和给别人缝扣子用的,这线叫万里长,不能吝啬。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铺路。"朴实的语言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让我受益终身。

父亲魁伟的身材,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劲。千斤重担一肩挑,又当爹又当妈地把我俩拉扯长大。我和弟弟都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家境一贫如洗。孩子饿得夜里又哭又叫,为了不让孩子挨饿。父亲把捡来的青稞麦,半夜用手搓去皮放陶罐里煮熟了喂我和弟弟。长身体时,割一块肥肉就着大米蒸熟了酿成米酒,算是最好的营养品了。阿爹常唠叨的一句话:"有命爬山无命入海,有出息念书就是砸锅卖铁也让你们念。"

现今,我也年过半百。一生从医,悬壶济世是我一辈子的信念。奶奶、父亲没给我金山银山,但是给了我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财富和为人道理。

又是一个清明节,我怀着感恩的心祭奠我已故的亲人。你们的灵魂在我这里得到了升华,你们的美德在我身上得到了延伸。

又到清明

文/山樵之光

又到清明。自从清明节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大家不再因上班凑不齐而烦恼了。午饭后,弟弟一家,儿子一家,女儿和从杭州赶来的女婿,加上我们老俩口,一行十人,驾着两辆车,去老家扫墓。

祖父、父母、叔父的墓就在一条名为四啸盘的圩埂上。这里地势颇高,两边与我们的村子隔田畈相望。紧靠圩埂是一条南北向的河流,犹如一条长龙在此静卧栖息。这条河原本是附近村庄进城的重要航道,只是近年公路进村,交通便捷,才失去了通航的作用,但仍然在发挥着防洪泄洪的作用。据一位高人说,这里风水很好,因此,沿河一带,也就成了墓地。我家的这块土地,是祖上伟下来的,土改时仍然分给了我家使用。公社化后,这块土地就划给了他姓人家来使用了今成了桑地。我家的这块土地正好坐落在龙的腹部上,颇有稳如泰山之意。祖母是第一位葬在这里的先人,她五十多岁时就因肺气肿而去世。那时我还没有出生。因此对祖母一点印象都没有。我九岁时,祖父去世,享年78岁,在当时也算是长寿之人了,祖父一生与算盘打交道,曾在南皋桥一家鱼行里做会计,直到解放才回家赋闲。祖父很喜欢看书。记得我家的阁楼上,有很多书,都是对折单面印的线装书。什么《粉妆楼》、《镜花缘》、《七侠五义》等,有几十部。受祖父影响,我也有从小养成了买书看书的习惯。可惜的是,在那大跃进的年代里,阁楼上的旧书几乎全被祖父当柴火烧光了。待到我懂事后再去找书看时,只找到半部《镜花缘》。

我家太祖父海门公的墓在北孟凤头,与四啸盘遥遥相望,那里长眠着太祖父、太祖母和他们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我祖父的未成家的三弟庆本先生。至于再上几辈的墓在哪儿,已经无法知道了。仅记得村子南边,林家湾的对面,有一座庙,供奉着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土地庙已经在"破四旧"时被夷为平地,砖木也成为建造村小学的材料,废墟上已经种满了大大小小的桑树。庙里那棵几百年的古柏,也被人砍去,据说此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庙的西边是一片荒草野坟。其中有一座高大的坟墓,是用三合土夯实而成的,颇有大户人家的派头。那里荆棘丛生,阴森可怕,少有人去。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政府号召深埋坟墓,生产队在寻找墓的主人家时,才从村里的老人口中打听到这座坟是陈家祖坟。因此深埋的任务就自然落到还在乡下务农的陈家人身上。当时,我正在公社当民办教师,可以说是"皇命所在,义不容辞".历来听上级话的父亲,受城里陈家几位长辈的委托,乘回家休假,就请陈氏在乡下的亲戚朋友帮忙。我们先在坟头焚香、烧纸钱,叩头跪拜,祈求先人原谅:这是大势所趋,实出于无奈。开挖时,村上的人都来观看。这是一个四穴墓,由于没有碑文记载,不知所葬四位先人为谁。墓穴里积满了水,四副棺木全部浸泡在水中。人们都觉得奇怪,此地地势很高,为何积了那么多水?有位老者说:"风水风水,就是要有水".看来这里风水确实不错。也许正是水,这四副棺木保存完好。只是年代久远,里面陪葬的东西已经完全腐烂。据帮助移骨的毛生哥(他是陈家的外甥、海门公长子长孙女的儿子)说,陈家过去虽说是大户人家,却没有什么太多的财产。所谓的朝服、凤冠霞帔,都是假的,没有一点真金白银。大家在棺木找遍了,仅找到一些珍珠,但用手轻轻一捏,就变成了粉末,全部风化了。在女主人墓里找到几个锈迹斑斑的簪,一折就断,似乎就是铁质而已。第二天,城里来了几人,起了疑心,以为乡下的人盗到了什么宝贝。幸亏是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否则这场冤枉官司就洗不清了。父亲和叔父小心翼翼将先人遗骨放准备好的陶罐里,就地深埋。就这样,高高的坟墓,变为桑地,要不是放了一块石头,边形迹都没有了。

改革开放后,民间的传统习俗得于逐步恢复。当我们第一次堂而皇之去扫墓时,祖父母的坟已经淤没在草丛中。1988年清明,已在湖州一所中学食堂打工的叔父,托人做了一块水泥碑牌,由我用隶书手写了碑文请人刻上,树在祖父母的坟前。1990年慈母仙逝后,就葬在离祖父母墓不远的地方,在这里陪伴着先辈。自此,我们按照乡下的风俗,每年滤膜明和冬至的前三天或后三天,总要凑出一天时间,前去扫墓,给先人烧点纸钱,寄托哀思。每次去,我的心都是很沉重的,尤其是对母亲的思念,更令我心碎。母亲操劳一世,正当可以享一点清福的时候,病魔却夺走了她的生命。我纵是千万富翁,也无法挽回她的生命。我唯有把对母亲的爱,全部用在对父亲、叔父的孝敬上。2003年1月,已经80多岁的父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心跳只有三、四十跳。按常规,可以安装心跳起博器。父亲当时也是希望能够安装啊。可是医生说,我父亲身体实在太虚弱,需要保养一段时间再看情况。1月22日早上,父亲精神十分亢奋,坚持要出院回家。我兄弟俩实在无法,在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配了药,借了氧气瓶等,办了出院手续。于下午1时把父亲接回了家。父亲环顾家中四周,会心地笑了。我妻子正好来看他,父亲还说"下班啦".2时多,父亲安然入睡,谁知至晚上九时左右,他停止了呼吸,永远离开了我们。

叔父(字三才,名阿高)他一直跟我们过。他也曾结过婚,女方是宜兴人。好的名字我还记得,叫玉英,上过中学。那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很多江苏人都嫁到我们村上来。我家的这位婶娘,对我很好,当时我大概已经念到小学四五年级了,她就主动做了我的辅导老师,经常教我做作业。婶娘与我母亲的关系也很好,妯娌之间特别和睦。一般说,我们这边的风俗,弟兄成家后,就要自立门户,请娘舅帮助分家,有的为了分财产还要打得头破血流。所以弟兄不分家,这在当地几乎是没有的。但是好景并不长,终因叔父和婶娘的性格、文化素养差异太大,我们未能把婶 娘留住。就在他们婚后的第三年,1964年秋,婶娘说是要回宜兴娘家一趟。那天,母亲和我步行十几里,把她一直送到汽车站。这位婶娘很有骨气,凡是我家买给她的衣物等东西,一样都不拿。结果还是我母亲打了包,送到汽车站才硬是塞给她带走。这些衣物在今天看来,不值什么钱,就是那件大红的绒线衣,在当时还是我父亲开后门买来的,可以说是一件奢侈品了。自那次分别,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她。但是,我却常常想起她,我的好婶娘,您还好吗?此后叔父一直未成家。叔父终生滴酒不沾,唯一的嗜好就是抽烟,这使得他早早得了支气管炎,况且这在陈家是有家族史的。据父亲跟我讲,祖母就是吸烟,得了气管炎,五十多岁就去世了。我姑妈也是死于气管炎,所以父亲早就戒了烟,得于长寿,活到八十多岁。督到了七十多岁,已经发展到睡觉不能躺下的程度。尽管这样,他还是偷偷地吸着。每次我妻、弟媳为他清理床铺、清洗衣物时,总会在枕头下、口袋里发现一点蛛丝马迹。这个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规劝他一番。对我们的善意批评,叔父只是一笑了之,真是"虚心接受,永不改正".我从来没有给他买过一盒香烟,现在想来,也有点后悔。1997年我家住房条件有所改善,我和妻儿搬到新居去住了,将近60平的老房子让两位老人住,饭还是一起吃,由妻子来做。父亲去世后,我和弟弟想到叔父严重的气管炎,特地从乡下请来叔父的好友,来陪伴顺便照顾他,没料到,就在父亲去世后的两个月,叔父也不辞而去。3月22日,那天,我正好出差在双林镇,接到电话,赶回家中,叔父已经落气,竟未能说上一句,成为终身憾事。那年清明,我们把父亲的叔父两兄弟的骨灰送到乡下墓地上,并排修了二个墓,并在墓前树了大理石碑。一个是父母的合葬墓,一个是叔父的墓。好让他们兄弟俩互相有个依靠,说说话也方便。

又到清明,天气格外的晴朗,公路两边田畈里的油菜花,充满了生机。我们全家站在墓前,点起香烛、焚烧纸钱,小孙子也将自己制作的彩条挂在墓前。轻烟袅袅升起,我的思绪也渐渐远去。我不禁喃喃自语:亲爱的父母亲、叔父,陈家的列祖列宗,请你们的在天之灵放心吧,陈家后继有人!

清明

文/闫超健

每年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斗指丁,时万物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故名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农时节气与传统节日"双肩扛"的节气。

这个仲春与暮春之交的节气里,天清地明,正值耕种的大好时节。清明十五,分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三候对应的花信风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这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就连港城小河边一直低调的柳,也猛地发芽抽枝,似乎在表明,这个季节它才是真正的主角。而有感于清明时节江南"乍暖还寒晴复雨"的杜牧,却一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愁闷。

清明是个祭祖扫墓的大日子。张家港人会在这一天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大多数张家港人都会选择在清明节前几个礼拜就"过清明".上午,一家主妇会精心准备好丰盛的酒肉饭菜祭祀在祖辈灵位前,然后一家男女老少在灵位前轮流祭拜、烧黄纸银锭冥纸。午饭过后,大伙再挑着担子,一同前往祖坟祭祀。过去祖坟都是一个个的泥土堆,祭祀之人要带上土铲为坟上除去杂草,再掘一大块泥土块垫上黄纸压在坟头上,意为今年祭拜过祖先了,等到来年,再换上新的泥土块。更有一些居住在市区而门族显赫的宗氏,则会在社区的祠堂里举行集体祭祖追思仪式,如万红社区的邵氏祭祖活动。

在乡下祭祖的沿途,小商贩们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烧纸、香、水果、花圈、风筝、棉花糖、香团……本是追思伤感的节日,却让你时不时地有种喜庆的错觉。

清明前夕,也正是春游的好时节。学校组织学生们,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味道,是大多数港城人心中的回忆。或远足、或登山,任何一种方式,对于好动的孩子而言,都相当有诱惑力。所以,大人们会在这个时候给孩子们准备好大包的零食,孩子们会开心地塞进漫画书,直到包鼓鼓囊囊的,才罢休。

等到孩子们彻底玩不动的时候,太阳也快下山了,一日春游的活动也结束了。在回去的路上,老师们还不忘给学生们讲讲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解释着寒食节的由来。殊不知,车上的孩子早已进入梦乡。

清明的祭祖追思与驱鬼辟邪,足以看到中国人特有的圆通世故。更重要的是,这种看似矛盾的情节中,是在提醒:人鬼殊途,珍惜当下,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

几多思念又清明

文/张辉祥

一场清明雨,让青青的草木疯长,也让人们的情思猛然滋生。我知道,这个时节,故乡的小山坡上、沟渠溪畔边一定被绿色的艾草渲染着。艾,就是清明的一种爱,蒸成清明粑、煎成艾馍馍,供奉在墓碑前,梦绕魂牵的香气在飘散,在弥漫。艾草青青,悠悠我心,几多思念又清明。

思念是一种距离,而清明的思念更是天上人间的距离,但那份情永远要倾诉,那份爱永远要沟通……插一枝柳在门上,"柳"和"留"谐音,留住我们的情,留住我们的爱;献一杯清明茶,人生如茶,人生如梦,看淡些,看淡些,请在这清明之境中安息吧;敬一杯酒,你在那边还好吗?洒下去,连同我们的爱一起浸入泥土。

清明,思念让爱长存。爱是一种力量,让我们手同携,身相依,心相连。即使祭拜的是逝去的灵魂,可尘封的记忆中也有爱的味道。所以,为了逝去的记忆,我们生者都会在"梨花风起正清明"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来到亲人好友的坟前,燃上香烛纸钱,奉上瓜果祭品,低头细诉爱的思念,让心灵得到慰藉。其实,在清明祭奠中得到慰藉的不仅仅是我们个人,公祭轩辕黄帝是我们民族的慰藉,缅怀英烈是我们国家的慰藉,所有的爱都化作思念而永恒。

记得小时候,每年清明节都要去乡下给爷爷上坟。那年扫墓后,父亲栽植了一棵松柏在墓地旁,并郑重地对我说:"孩子,你要记住这棵树,认好它,找你爷爷就好找了。"二十几年后,一场洪水冲毁了爷爷的坟墓,但已是大树的松柏却依然挺立。父亲没有重新修坟,因为爷爷就在树下。从此,对爷爷的思念就变成了那棵树,每个清明它都会吐着新芽等候我们。

我喜欢在清明时节的雨天,撑一把伞,独自漫步,感受那绵延,清新,涤荡人心的霏霏细雨。路上,泪洒衣衫、雨湿鞋袜的行人,手中或拎串串"金银"祭品,或持束束鲜花,从身边匆匆而过;耳边,鞭炮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炸响;远处,香火缭绕、烟雨飘飞的世界更显哀伤……在这清风细雨中,我思索着《红楼梦》中贾宝玉写的诗句:"人间几度清明,一边梳拭英雄泪。"

一场细雨、一捧泥土、一束鲜花,承载着不尽的清明思念。那些已故的亲朋挚友们,安息吧,几度清明,几多思念!

清明祭英烈

文/沈小颖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时节,桃花初绽、杨柳泛青、莺飞草长、清新明朗。这天,我们手执小白花,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举着鲜红的队旗,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对各位英雄默衰悼念,老师庄严肃穆地给我们讲述了革命先烈们的故事,让我们排着队去给自己心目中的那位英雄献花,我在给刘平楷烈士献花的同时,心里不禁想到:他们也曾是父母的好儿子,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过幸福快乐的童年,但为了革命,为了民族独立,为了更多人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他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损躯。是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英雄的赞歌!

今天,我们缅怀英烈,也让我们铭记历史,从我阅读过的书籍中,我知道了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将敌人的碉堡炸毁,壮烈牺牲的董存瑞,年仅19岁。我还知道了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当战友们找到他时,他的身躯仍压在敌人射击孔上的黄继光,牺牲时年仅21岁。还有为掩护战友,趴在草丛里一动不动,直至火蛇将自己烧成灰烬的邱少云……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没有留下姓名,他们或许长眠于我们不知名的青山脚下,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底!

回到家,妈妈还给我讲了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也是中华民族的感恩节,我们纪念他们的同时,也感恩他们——所有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而牺牲的仁人志士!他们的功勋,我们从未忘记!

又是清明

文/陈岳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存身立命的根本。而家山情结则是家国情怀的基源要素。

家山就是故乡。

有人说,你的先祖的坟墓在何处,何处就是你的故乡。

一个江苏盐城人和一个湖南长沙人的孩子的出生地既不是盐城也不是长沙。在两个外乡老人长眠的地方——郴州,他们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故乡。

先祖的坟茔,家族膜拜的圣地。

清明时节,坐在先祖的坟前,天空时常飘洒细雨,祭祀的三牲连系着天上人间。静静地坐着,身心浸濡于山野的清风洌气中,无语,有情。

青丝白发,白发青丝,后辈送前辈,一辈又一辈,延续承接,延绵生命,聚合家山情结,生成家国情怀。

又是清明,人在故乡,又拜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