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清明祭扫文章

2023/08/23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清明祭扫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清明祭扫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清明时节

匆匆忙忙,清明又到了。

忽然记起去年此时,独自坐在八角楼的一角,看路人为游玩奔忙,从窗台旁边经过,或微笑,或沉思,但我知道,那些都与我无关。虽然那场突然袭击的暴风雨,让我在风雨中漂泊了一年,沉沦了一年,堕落了一年。但总算,沿着还残留的记忆,我在泛滥留下的污泥中摸索,渐渐找到了来时的路。即使偶尔经过某一棵树,或是某一块石头时,脑中会闪现当初记忆,那种黑白的画面,让我再次陷入痛苦的漩涡,心痛会弥漫全身。然而,当漩涡停止的时候,我会更加沉重地前行,哪怕刀山火海,为了心的救赎,绝不放弃。

这种日子,像苦行僧一般,躲避着魔障,坚持着方向,摸着石头走在急流险滩中,随时都有丧生的危险。终于,当迷雾散尽、阳光普照的时候,暴风雨已成为过去,也是该开始阳光明媚的生活了,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我也到回归自己的时候了。

迷失得太久,总会养成许多惯性的恶习,一时也改不去,但能找到方向,就已经成功了大半。习惯了在音乐中放逐自己,在诗歌中沉迷自己,在幻想中建筑自己,在孤独中锤炼自己,在忧郁中观照自己,在微笑中成熟自己。一个春季的静默,似乎换来了另类的新生,不愿去回首往事,只想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睡觉,一个人想干嘛就干嘛,没有人来打扰,做一个无人问津的独行客,独自行走在孤寂的天下。

总以为大学的四年时光会匆匆而过,然后找个小小的工作,在异地他乡静静地生活,每年回家一两次,看看渐渐老去的父母,给他们寄去足够的生活费。总以为不会在有人记得我,我只是一只小小的孤雁,被雁群抛弃,抑或是将雁群抛弃,一个人苟且地游离着。总以为那场暴风雨太过猛烈,将爱情树连根拔起,不可能再活下来。总以为,总以为,我的想法总不是那么回事。结局,有些出人意料,我这只离群的鸟儿,竟然也有领袖群雄的时候,竟然还有爱情花开的时候,这如梦如幻的场景,总那么不真实,却又不可抗拒地成为事实。

当新一轮爱情袭来的时候,是那么地悄悄然,当我再次想自信满满地对自己说出:"我已不可能再去爱上别人了,初恋的痛苦已经让你崩溃一次了!"我发现自己已经说不出来,想说的时候,心头就浮现出另一个身影,想着她高兴的样子,心情顿时好了许多。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爱情的不忠,爱一个人就要爱她一辈子,我以前总这么想,所以我很难彻底忘记她,她总活在眼睛撇向记忆的一刹那,那种熟悉的感觉让我心碎,但却吸毒一样地依恋着。

我已不明白到底自己还配去爱一个人吗,还有去爱的权利吗?初恋让我对爱情有种畏惧感,害怕伤害,更害怕被伤害。将近两年的时间,已经忘了怎样去爱,怎样才不会失去爱。对于这份冉冉升起的爱情,我手忙脚乱,一会儿脑中蹦出一句"爱一个人,就要给她全部",一会儿又蹦出一句"爱最令人窒息的是以关心之名扼杀对方的自由",我迷茫了,不知道该怎样去经营这份爱情,我害怕失去,害怕狂欢之后一个人的夜晚,寂寞的滋味我已经一一尝遍,不想再坠入寂寞的牢。

似乎命运总会跟我开玩笑,果子才刚刚成型,就长出了虫子,我不知如何是好,对着果树哭泣,眼泪也仅仅是一场游戏,路过而已,虫子还是虫子,不会因为眼泪离去。或许,不应去奢求果子,只看看果子成熟的过程,这样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不想再想,不要再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的杏花村,谁来指呢?我想知道,又不想知道,背起行囊,到另一个地方,寻找遗失的希望。盼想再次走进这个地方时,脸上荡漾起夏日的阳光!

清明

文/项顼

每到清明,耳畔都会不由地响起唐朝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南方清明是个多雨的季节,然而这雨却不似夏天的苦雨、秋天的愁雨,这雨是春雨。春雨少而稀贵,于是有甘露之说,自古便有"春雨贵如油"的形容,诗人是如此将甘美香甜的美酒与春雨相提,更是烘显春雨与生命紧紧相连的珍贵之情。

每年到清明照例是扫墓的日子,在我们家乡把清明扫墓称为上坟,是一年祭祀活动中最为隆重的一次,依乡俗,一年中之中大致有三次是要到自己去世的亲人墓前祭奠,一次是十月初一,主要是送寒衣,大抵是将用纸做好的衣物等送到坟墓前烧化。一次是正月,因其正是过年时节便曰拜年。再有就是清明。而且,这三次中尤以清明上坟为最甚,每次上坟祭奠均备坟飘、香蜡、纸钱外,还需供品诸如水果、酒菜之类。近读先贤周作人,丰子恺等的散文,其中便有清明上坟的文章,而知吾乡俗实与江南一带极为相似,究其缘故,我们这里人的先祖当是在几百年前来自江南各地,故将风俗带来并传承至今。

自从知事以来,由于祖父的坟远在老家的乡下,而且不通公路,又无交通工具,所以那时很少去给祖父上坟,一律由乡下的亲友代劳。后来,自己工作且有家室,渐有家庭和思亲的观念,逐不顾劳顿搭车或步行几十里终于每年的清明到祖父坟前祭奠,近几年通公路,便皆乘车,至今,大约坚持近十年。祖父去世早,祖父去世那时还是民国后期,正值壮年,大约在三十多岁。祖父去世后,祖母为儿女终身不嫁,守寡半个多世纪,将父亲及兄妹三人抚养成人。个中的艰辛,非一二句话能说得清。

我只知父亲对祖母是极其的孝顺,祖母在九五高龄离世后,近七十的父亲虽已是满头白发却仍是泪流满面跪在祖母灵前,时时流露出对祖母的思念之情。父亲在自己的诗作《七律•痛失慈母》中怀念我的祖母:"抚育儿曹费尽心,寿龄九五竟辞尘。平生俭朴平生苦,一世操劳一世贫。未报深恩惭作子,难言抱憾愧为人。清明化纸香三炷,跪拜坟前泪满襟。"在儿女的心里,永远都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后来我母亲、父亲在相隔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不忍心的撇下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相继离开人世,每每感到心灵颤痛之时,才恍然理解父亲对祖母不舍之情。

在承受母亲去世之痛的近四年里,人生中这种失去亲人的伤痛并没有随时间消失而减轻时,父亲因得不治之症,在妨受病痛半年之后也悄然离开他深爱的儿女。失去亲人的痛苦又一次吞嗜未愈的心灵,以致近年来总是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生存,唯一的欣慰便是在每个难忘的黑夜里,在梦里重拾那不曾有的与亲人的团聚,虽然是梦景,却与往日的情景是那样的似曾相似。除了在思念的梦中相聚外,现实生活便只有渴望清明等祭拜的日子。

今年的清明是母亲去世后第五个清明,是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去年清明父亲由于病重,未能随我们去上坟,但从父亲的眼神中知道父亲是多么希望能去给祖父、祖母上坟。父亲只好一个人在家、我们姐弟妹仍然去上坟,想到此情此景,想到自己到中年成为孤儿,两行泪水便象春雨一样,牵直不住的往下掉。

还差几天才到清明,我们姐弟妹便等不及,又相约去给父母上坟,母亲的坟在离县城不远的一座山上,相隔不远处有一座水库,父亲的坟经过母亲坟墓往山里走,离城就较远。墓地周围青山相拥,松柏茂密、一路上心早已飞到坟边,好象希望见到自己久别的亲人。然而那里只不过是一座坟莹而也,是埋葬亲人的黄土,是自己父母的安息之地。到墓前,不由得想起明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于是扪心自问:"除了清明,自己又何曾来过?"

每年的清明,临到父母的坟前,我总会在心里念叨:"父亲!母亲!儿女终是又来看望您们。"爸爸!妈妈!您们能否听见儿女心里的呼唤,您们是否知道儿女的思念,这种思念好苦、好苦,就算是黄连之苦也远远比不上这种苦痛。而且不知道这种苦痛要到什么时候,对于我来说,也许就是一辈子,也许只有到那一天,也许只有到黄泉相见团圆时,才会化解做儿女的思念与痛苦。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待到来年清明时,再到坟前来。 环顾山野,春天的南方,太阳还是一样的鲜艳和光彩,天边的几朵白云就象远山的一群群羊群。虽未到清明日,都早已是春意盎然,疲惫的青山披上绿装又恢复它往日的翠绿,重显生机。山坡上绿草荫荫,满山遍野的山茶迎风开放,绿色中透出点点猩红。几场春雨淋漓,青松愈加挺拔,翠柏更显碧绿,山间的小溪仍然还是那样的清凉甘甜。父亲母亲您们安息吧!这里有长年的青山相抱,松柏相拥,溪水相依,还有不远处思念你们的儿女。

清明深处

文/韦良秀

清明,紧挨着四月的足尖,又一次向我们走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脑海中总会滑过一些熟悉的身影。那些记忆中的留存,在这一刻更加清晰生动,只是未等我伸手牵留,心底翻腾的触痛早已顺着眼角溢出。

千百年来,清明总与思念息息相关。在春回大地的清明时节,人们会很自然地怀想故去的亲人。缕缕青烟在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晕染开来,暖暖的春意和淡淡的惆怅在心中缓缓升起,这似乎是每年都要经历的清明情结。清明,是一个悲凉的词语;清明,是一个闻之断肠的节日;清明,是一个无法言语的意象。清明这一天,让你听见风声、雨声和鸟儿的歌唱,让你看见清晨的露珠、傍晚的阳光以及郊野上走过的人群。

"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清明节这一天,人们捧着鲜花,提着祭品,沿着山道,顺着花溪,迎着春雨,脚步急匆,走向深处的山林。一路上的感叹,稠密了清明的节气,而心中的悲痛,却稀疏了头顶的雨丝。那丝丝细雨,更在人的心里平添了几分忧愁。怀揣一缕对逝去亲人的念想,任光阴的柳笛吹响一世的希冀。那路边的迎春花,不止鲜亮了人间的哀思,更在闭目孕育骨朵的修行里,让颜色铺展出深深的凝眸。清明时节的呼唤,把一颗欲滴的泪挂在思念的花瓣上,濡湿了太多往日的岁月。

年年鸢飞草长,年年春色烂漫,那些断断续续的片断也会在这个时节再现于脑海之中。先人们在世时的种种好处,在这个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对他们思念的同时,也会得出很多人生启示:我们不仅仅要怀念那些已经离开的亲人,更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都能在有生之年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世代流传有序的清明,是亲情与血缘情感上的清明。对于崇尚亲情和文明礼仪的中国人来说,清明是一个永远也不会割舍的节日,是一个追思、悼念亲人的机缘。即使处在现代文明的熏陶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种习俗也会一直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一天,生人在墓前与先人对话,感受过去那难忘的如海亲情,咀嚼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刘希

春花浪漫,花香袭人,莫道君行晚,正是赏花时。

一早起来,妹妹邀我去屋后赏桃花。粉色的桃花簇拥着,正值豆蔻年华的她站在花丛中,巧笑嫣然地让我给她拍照,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多么巧合的意境!只是诗人拥有的,是虽然美好但令人遗憾的回忆,而我,却和妹妹年年相约看桃花,享受安宁。

风起,花落,轻洒。

三株桃树旁边,是一株细而修长的梨树。往年不见开花,在我们忽视的眼里,满树的梨花脆弱得似乎没有力气,就那么轻轻地在空气中飘浮着,像落了一场白色的花瓣雨。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伸长胳膊,沐浴在白色的花瓣里,享受这淡淡的清香带给心灵的洗涤。

最爱这种纯色的花朵,尤其是白色的,美的无暇,让人不忍触摸。静坐着,花朵似乎开得更多了,也洒得更密了,像个淘气的孩子,要扑进泥土奶奶的怀抱。全然不像桃花,任凭风怎么吹动,她总是依偎在枝头,犹如舍不得娘的孩子。

猛然想起:梨花风起正清明,不知不觉,又到清明了啊!

清明,踏春、爬山、扫墓,是我们游玩的好时节,在青草碧波间行走,看鱼儿跳跃,虾儿奔逃;在山道中漫步,折一条不知名的紫色花朵做成花环,捆成花束;在长眠于地下的亲人墓前,洒一壶好酒,点一炷香,让思念漫延到孩提时代,亲人曾给予我们的百般疼惜,清晰如昨日。

清明,是农民栽种的好时节。有农谚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时候,是蔬菜、瓜果、树苗成活率最强的时节,田间地头,看着忙碌而喜笑颜开的人们,你就知道,乘着惠农优农的好政策,今年农民又将是一个大丰收。

清明节,我们不止思念亲人,还思念那些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无名先烈们,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我们拥有了这样一个安静祥和的故土。清明节,我们不止扫墓上坟寄托哀思,更重要的是播下希望的种子,不辜负先烈们的期待和希望,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

那一年的清明

文/罗春会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是老家那个蹦蹦跳跳的少年,还是雪夜里从学校返家的学生,还是走在汉中街道上的那个对未来充满了幻想的青年——阳刚锐气、朴实厚道而又莽撞稚气。如今,看着已经和我当年毕业时一样的女儿,发觉过去的一切都是从我眼前飘过的云烟了。

时间像河水一样,从立春一路流到清明,流过小满,流到寒露。记忆总是在某一节段格外深重而新晰:那一年的清明,春已晚,天上的阳光似有似无的,核桃树正纷纷掉落絮子,地上东一条西一条的,像无数毛毛虫。

贫寒的生活无法阻碍心里那无边的梦。走过春天,走过秋天,走过一年年的大雪纷飞。从乡村出去,经过县城,坐着破旧的长途班车路过西安,再坐绿皮火车,一路越过村庄和城镇,终于到达一座陌生的城市。在没有依靠和帮助的生活里,必须靠自己、靠努力、靠勤奋。抱着这样的信念一路前行,走过冬天就是春天。

走进21世纪,我继续着琐碎的生活,却忽略了父亲母亲。从没有想过父亲母亲有一天会跟不上我的步子,也没想过他们会在某一天突然离去。当我面对生活里的种种挫折和烦恼时,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亲人永远地离开了。人生的孤独从此变为现实,始知亲情的弥足珍贵。

漫长的几十年,就像是做了一夜长梦。梦醒时分,春天又去了,接着该是这一年的夏天了。"春花开得早,夏蝉枝头闹,黄叶飘飘秋来了,白雪纷纷冬又到,叹人生容易老!"

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有一双儿女,何其快乐与知足!

每年春天即将远去的时候,我常常想,生命才开始。当我走过了第五十个春天,还将会迎来生命里更加美丽的春天。

清明难忘师恩情

文/葛高远

又是一年清明到。几天前,同学们问我王耀臣老师过三周年的具体时间。我才醒悟到,王老师已经去世三年了。与他最后一次见面是他八十大寿那天,那天王老师很高兴,红光满面,同我们一个个打招呼、合影。仿佛就在昨天……

不料一个月后,王老师竟因车祸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无不痛心疾首。

上高二时,他教我们语文。他讲课跟别的老师不一样,别的老师讲作文都有一定格式,而他在上作文课时,总把我们带到离学校不远的顺阳河畔,南岳庙前,让我们站在衡桃山上,远眺巍巍九皋,俯瞰潺潺溪水,尽览鸣皋古镇风光。等开始写时,他说:"写你们感受的生活吧!"

王老师不仅教我们文化,还是我可亲可敬的长辈。他待人和蔼可亲,尤其对我们住校的外村学生,更是在生活上关怀备至。那时他在居室的门口放了一个小煤火,一个人做饭吃。我们去学生食堂打饭经过王老师的门口,他总是很热情地要我们在他那吃饭,后来有一段时间,我晚上就住在王老师的屋里。

高考落榜后,我到校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快走出校门时,他从后面追上来,气喘吁吁的,腋下还夹着几本书,他说:"我这里有几本新闻写作方面的书,送给你,希望你能成功!"我的鼻子酸酸的。

后来,我到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王老师送给我的《新闻通讯写作》帮了大忙,有不少豆腐块儿晾晒在首都的几家报刊上。

高中毕业后,王老师还很热情地给我介绍对象,虽然没有成功,但王老师对我的关爱让我感动。

参加工作后,去看王老师的次数少了,但王老师每次回县城办事,总到办公室找我。时间久了,竟不觉得离开校园已经二十多年了。每到逢年过节,我总会给王老师打个电话,说上十来分钟。知道王老师身体很好,我们也就放心了。

天降不幸。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车祸会降临到王老师头上。一向和蔼可亲的王老师竟这样走了,走得匆匆,连和我们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某个夜晚,梦中看见王老师向我们走来,领我们出去采风,在小煤火旁扇火烧水给我们下面条吃,醒来已是泪湿枕巾。

清明将至,默默祝愿王老师在天堂里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