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中秋节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中秋节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父亲的中秋节
文/严群英
时间如白驹过隙,今年的中秋节又临近了,因为父亲的生日正好和中秋节差一天,所以每年给他老人家过生日,我们都放在中秋节这天。所以在我们心目中,中秋节就是父亲的节日。
今年我父亲七十岁了。我们计划在中秋节这天,给父亲好好过一次生日。
小弟早早定好了酒店和蛋糕。我们兄妹四人携家带口提前赶回了家。这几天看着儿子女儿孙子外孙都围在身边,父亲快乐地像个小孩。看着父亲如霜的鬓发,看着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口味的月饼、鲜花和红酒,小时候过的一次中秋节却一幕幕浮现眼前。
父亲是邮电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后来成为通信行业一位出色的工程师。因工作关系,他经常要去各地出差。记得在我很小时,一年快过中秋节了,父亲被派去成都。为了能在中秋节之前回家,他加班加点赶任务,为了省钱给我们兄妹四人带礼物,竟然一周舍不得吃菜,只吃米饭,最后如愿以偿在中秋节当天赶回家,而且带回了他一去就相中的礼物:四把可爱的竹椅子和一个憨态可掬的竹背篼,背篼里装了一整柱子香蕉,还有两大盒四川特色月饼。
当父亲背着沉甸甸的竹背篼,左右两手各拿着两把竹椅子刚一走进家门,我们四兄妹惊喜欲狂,一拥而上帮他卸下这份如山的父爱。当父亲亮宝似的擎起那一整柱香蕉时,我们兴奋疯了,围着他欢呼雀跃。因为那时南北交通不便,我们这北方小县城没有卖香蕉的,就更不知道香蕉是怎么长在树上的了。因此左邻右舍好多人都来我家瞧稀罕。父亲索性请大伙在我家过中秋节。香蕉自不必说全分给大伙吃,还让妈妈把月饼也都切成小块,不然不够分。接着,又让哥哥去商店买来好多烟、糖、瓜子,加上自家树上结的水果,统统拿出来招待大家。
那个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把院子照得如同泼了水一样明晃晃的。大人们聚在葡萄架下的石桌边,赏着月、吃着月饼和水果,听父亲讲四川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我们小孩们吃完香蕉,便在月光下逮蛐蛐玩了。几个婶婶大妈们,美滋滋地看着父亲带回的那几件竹器。妈妈似乎很赞赏爸爸的做法,一晚上都在热情地招呼着大伙,出进忙碌不停。
月圆人团圆,那年的中秋节,我们不仅小家团圆了,还和邻居们一起分享了快乐,那个友善祥和的中秋佳节给年幼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父亲豁达豪爽的胸怀,更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
父亲为人忠厚善良,不管在单位还是退休后在家乡,都是有口皆碑的。由于他工作原因,对无线电技术很精通,所以经常给大伙免费精修当时很流行的收音机、录音机以及电视机,甚至连村上的广播扩音器维修他也给承包了,还给村里的一些耳背的老年人组装价廉物美的助听器……
更让我对父亲肃然起敬的是,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平时节俭朴素的父亲,竟然一次性给灾区捐款一万元,还不让留名。对他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因为这是他不吃不喝近四个月的退休工资啊。
为了把我们四个子女培养成才,父亲更是呕心沥血。等我们一个个生活事业平稳下来,他却不知不觉老了。
年轻时,由于工作的劳累和营养的缺失,父亲的身体亏欠了很多,以至于年老退休后,身体状况愈来愈差,十年左右,动了三次大手术,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坚强的他一次次挺了过来,以他从不屈服,不认输的精气神,给我们树立了一位伟大父亲的榜样。
每年的中秋节,是我们最盼望的,但也是我们最不愿过的,盼望的是又可以阖家团圆了,不愿的是可敬的父亲又老了一岁。
祈求天上的明月,在中秋节之夜,将健康快乐的种子合在浩荡的月辉里,洒遍人间的每个角落!
中秋节
文/云中燕DS
关于中秋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春秋战国时期,帝王每年都要在八月十五祭月,以求风调雨顺,国泰平安。因为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中点,所以叫中秋。到了唐代中秋成为国家的法定节日,宋朝开始盛行一直到现在。由于宋朝战乱较多,经常妻离子散,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和务工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在古代的交通状况下,要回家团圆只能是奢望,就是汽车横行、高速纵横的现在,你想中秋回家,很可能是十五出发,看到了老家十六的月亮,在堵车路上你还顺便把送给老妈的月饼当点心吃了,或许还能在高速路上打一场网球。所以中秋逐渐演变成了期盼团圆的节日,大概中秋的圆月能给人一种团团圆圆的联想和安慰。月饼成为中秋的食品,基本跟朱元璋有关,因为他经常在中秋赏赐月饼给臣民,在皇帝老子的带动下,为讨个彩头粘点皇气,民间纷纷效仿相互送月饼,成为一个习俗。经过2000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中秋赏月吃月饼的风俗习惯。
小时候碰到中秋还是比较开心,有肉吃有月饼吃。天气好的晚上,父母会在院子里摆个桌子,放上水果月饼,然后大家一起说说乐乐。奶奶每年都会唠叨起我的5个小爷爷,那个是什么时候出去的,哪个是什么没了音信的,哪个是什么知道没了的。原来我爷爷时候是地主,兄弟6个,5个外出闯荡,有的经商有的当兵有的公职,但都没有也没回来,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有生之年能再见到几个小叔子是奶奶心里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期盼,从小中秋在我脑子里就是思念人的节日。
时过境迁,早已没了那种在院子里赏月的奢望,湖州的月亮总是半遮面半笼纱的,躲在灰蒙蒙的云层之后。我很想跟邻居几户人家,一起在小区的空地上,放几个桌子,几杯清茶,几个月饼,然后一群人在圆月下海阔天空。当我敲了半天的门之后,才忽然想起,邻居回乡下跟家人团圆去了。
我只好一个人在阳台上,仰望星空,思绪随着圆月移动,一颗本已很平静的心又开始骚动。往年奶奶中秋节追忆几个小叔子,如今,我已在中秋的月下追忆奶奶,奶奶、老爸、外婆这些曾经跟我最为熟悉的面孔,忽而在眼前,忽而又很遥远。清风拂过脸庞,我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一口,仿佛闻到了他们的气息。走了这么多年了,我已经逐渐忘记了他们陪我一起走过的日子,但每到中秋我还是会情不自禁的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我双手合十,对着圆月,心里诚愿他们在彼岸一切安好。
离开阳台,转身回客厅,思绪回到现实。老婆孩子在边看电视边吃月饼。现在的中秋节已经变成了月饼节,节日越来越变味了。快速的节奏,浮躁的人心,功利的思想,贪婪的欲望,已经把中国传统文化这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内涵,全还给了祖宗,就留下了一个吃。清明吃团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而且把吃月饼的内涵发挥的淋漓尽致,5元钱的月饼用50元的包装,还有纯金月饼要4万多,***的这哪是月饼,这分明就是糖衣炮弹,不知道又有谁会中奖。今年风云突变,纯金月饼没了,连家常月饼也不发了,害的中秋吃月饼要自己买几个了。
就不能根据现在的社会发展,结合节日搞一些更有内涵和传统的内容啊,中秋可以围绕赏月、祭月、拜月来做些文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想到这句诗,我就有想去钓鱼岛上赏月的冲动。我们急着回老家见家人,为什么不让钓鱼岛这个孤悬太平洋的亲人不早点回家跟父母团圆呢。中秋要团圆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祖国的山山水水,更重要的是要团圆所有龙的传人的那颗振兴中华的心。
哎,不理这些,还是打开电脑,找几个朋友网友聊聊。QQ上马上跳出一大批网友同学的中秋祝福。很多人曾经有说不完的话,曾经一起下海捉鳖上天揽月,现在已经很少联系了,偶尔打个招呼。今夜月明人望尽,不知秋思在谁家?风传漏报天将晓,惆怅婵娟又隔年。又到中秋,那些远去的网友和同学的祝福,又让我想起很多往事,想起那年那时的那个你,"风在飘"你现在过的怎么样?"绝情妖刀"你还在玩九天仙梦吗?"冷艳冰"还在浪迹天涯吗?不知道我在望月静思的时候,他们是否跟我一样,遥望圆月思绪飘落在远方。
中秋节,唯望人间芸芸众生岁岁平安,唯望天上明月年年光华永驻。
愉快的中秋节
文/娄承玥
今天是中秋节,也叫团圆节,爸爸妈妈和弟弟就要从昆明回来了。我期盼已久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天还没亮,我和爷爷、奶奶早早地就起来了,准备过节的东西。奶奶最勤快,早把香灯点上了,还在正堂屋中念念有词。我走过去好奇地说:"你在跟谁说话呀?""小孩子家懂什么,一边去……"还瞅我一眼。吃完早饭后,简单分了工。爷爷去城里买猪肉、鸡肉、蔬菜和月饼、水果,我和奶奶在家里炒板粟和花生,忙得不亦乐乎。爷爷回来后,我们也炒好了,看着炒好后油亮,透着香气的板粟。爷爷夸我说:"小玥真能干!"开始准备晚饭了,我洗菜,爷爷杀鸡,奶奶煮饭,爷爷把鸡杀好了拿给奶奶炖鸡汤。大约一个小时后,一股香喷喷的味道飘过来,我顺着香味走去,原来是奶奶炖的鸡炖熟了,让我直流口水。突然,奶奶的电话响了,好像是爸爸打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过奶奶的手机,大声说:"喂——"是妈妈!听得出妈妈也很高兴,她说:"今天晚上我们要在你外公家吃了。"我听了就想哭,要知道,我可是好长时间没有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啦,今天又是中秋节,怎么还不回来,多想抱抱他们啊!于是,就难过地说:"你们每次都是去我外公家吃,不回家吃,今天奶奶还炖了鸡汤呢,白费我们的精神。"妈妈听了,好长时间没有说话:"好吧,我们回来吃——"
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们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完饭后,就坐在院子里赏月,吃月饼、水果。今天我特别开心!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
中秋将至,我却怎么也感觉不到以往那热闹、浓烈的节日气氛,也许城市本就没有乡村的中秋那样浓烈吧?也否许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的压力太大的原因,从而看淡了这有着特殊意义的佳节,就连孩子们也不如我们儿时的那么盼望过节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精神生活未必有我们儿时的丰富多彩。自从我离开家乡来到这座城市生活,这许多年来,每到中秋月圆时,我的脑海里总会出现那浓浓的佳节的味道,那是我儿时的中秋节。
在我的记忆里,当时家里比较穷,姊妹又多,能吃饱肚子就算是好的生活了,平时还要帮着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好吃的,才能有时间疯玩,所以我们特别盼望过年过节了。在我的映像中,过中秋甚至比过年还要热闹、好玩、开心,因为我们不但可以吃到母亲烙的糖轱辘(就是现在的糖馍,轱辘圆圆的,寓意就是团团圆圆),父亲会把自家养的鸡,挑最大的杀了,还会到集市上买月饼和一些平时吃不到糕点,当然,更好玩的还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庆典——打火把和摸秋了。
中秋节的当天,大人们就不会在下地干活了,他们忙着为我们准备节日盛餐,我们也忙着我们自己的事——扎火把,扎火把很是讲究的,火把是用干的麻秸秆做成的,大一点孩子用二十根左右,小一点的孩子用十几根就行了,多了他们拿不动的。首先把干的麻秸秆,选长短差不多的放在一起,用麻绳一圈一圈扎(捆)好,扎牢固,然后把麦秸草扎在火把的一头的顶端,为了能让火把燃烧的更旺,我们会趁着大人忙着不注意时,偷偷的放点油在上边,火把要扎的紧,玩的时候才能燃烧的时间久,如果扎松了,刚点着不一会儿就会烧完了,那你只有看着别人玩了,所以每个人扎的时候都很用心的,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吃罢团圆饭后,到村头的空地上玩火把了。
当一轮圆月慢慢升起,高高挂在天际之时,看那村头大片空地上 的点点火光,随着我们的奔跑而变换着位置,好似夏日夜空中飞舞的萤火,犹如宇宙间滑落太空的流星,美丽而壮观。中秋节这天,我们玩的太久,大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因为打火把过后,还有一件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摸秋(秋是指一些成熟的农作物)。
摸秋,也是我们家乡中秋节 的一个习俗,在中秋节的当晚,允许小孩子到亲戚、邻居家的菜地、果园摘一些成熟的瓜果、蔬菜等作物,称之为——摸秋,摸,不是偷,不会被大人责怪的。一般,摸得东西大都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另有寓意,比如冬瓜摸回家后,大人们会用刀子在上面刻上眼睛、鼻子、嘴巴,把它送给左邻右舍的新婚小夫妻,还有一些结婚久了而没有孩子的人家,寓意是,愿他们早日生个像这个冬瓜一样白白胖胖的宝宝,这就是摸秋的真正含义。
待摸完了秋,已是半夜时分,我们玩的还是意犹未尽, 这时大人们往往就会把我们喊回家,我们一个个满脸的汗水,像个小花猫。妈妈为我们洗好澡,拿出烙糖轱辘,让我们吃,寓意我们过了一个团团圆圆,快快乐乐的中秋节,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们最简单的幸福吧。
名家笔下的中秋节
文/杨恋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夜,皓月当空,清辉照九州。古往今来,描写中秋的诗词文章,不胜枚举。
宋代词评家胡仔说过:"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夜,苏轼客居密州时所作。词前小引:"丙辰仲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从这可看出,这年中秋节,苏轼非常高兴,喝醉后思念起身处异乡的胞弟苏辙。词人对月酌酒,心潮起伏,随即思绪翩翩,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丰富瑰丽的想象,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桃源美景,另外还唤醒了人们面对世事无常,应当珍惜当下的体悟。
第二年的中秋节,苏轼见到了胞弟苏辙,于是又写了《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该诗记述了苏轼与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秋月的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又要分离的哀伤和感慨。很难想象,在这个月圆之夜,多年未见的兄弟二人该怎样相互诉衷肠?
相比苏轼与弟团聚的中秋节而言,唐代诗人杜甫的中秋节则无比凄冷。在《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中,诗人如"转蓬"一般,遇风飞转,飘泊不定。诗句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羁旅生活里烦闷愁苦的情绪。"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诗人听到刁斗声响起,不由得想到戍边的士卒,以及战乱中背井离乡的劳苦大众。原本合家团圆的中秋节,杜甫却为了逃避战乱,独寄蜀中,实在悲伤凄凉。
现代作家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道"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北京中秋的习俗有祭月拜月,还有买卖兔儿爷的儿童玩具。"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老舍笔下的中秋,节俗浓厚,别具风味。
名家笔下的中秋节,大都思乡念亲,拜月怀远;而现代散文家周作人对待中秋佳节,却有异于常人。在《中秋的月亮》一文中,他说:"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
搁笔中秋节
说来很惭愧,真正的吃月饼和赏月着实还没有实现过。以前的时日,大都是在外面,或许真的没有歆享陌生弯月的福分。就像今晚,仍旧在床铺的前案深读。以前是很惮怕聒噪的,尤其是写随想。然而现今竟习惯了听歌,而且音量该过了四周,屋外万籁俱寂。耳机内仍旧是蔡琴的"雨后花"(ape)……
我有一个朋友,大抵连我也搞不清楚关系,以前寒暄、聊天时面带笑容,完全不会掩饰。前几天碰面了,倏忽间就显得拘谨了,空气也僵闷的狼籍弥漫,雍容不再。我是很擅于把朋友的关系弄僵,然后,又会无所适从。看过网上有个关于"平时朋友"的论坛,有人跟帖说"朋友是用来消遣琐碎的时间的"随后又跟了"但愿一直可以这样".假若这般的定义"朋友",我的知己就微之又微了。
我在以前的很大一段时日,总迷恋说"bonjuor"(法语"你好"的意思。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法语。)但是,热度过后冷淡便会袭拢而来……尔后我才知道,当你见到外国人你会豁达的来句"同志:你吃了么?".估计大多的人都会抓狂的。
就在刚刚下过雨的今天,我没有想过月亮会如此的圆亮。吃罢饭回寝室的路上,看见了许多庆祝的"莘莘学子",有的甚至还带来了啤酒。父母每天都是高三的生活。我一直以没有时间的理由推脱着没有回家过中秋节,就在此刻,弟弟带着父母的慰问接着短讯已经传了过来。我一直对身边的朋友劝慰"要是想家了,就会家看看罢!"弟弟今年才10岁,发个短讯至少5、6分钟,母亲眼神不是很好使,通常就是弟弟念母亲听。接电话母亲是很谨慎的再加上眼睛近视,电话总得响十几秒,而我的电话,母亲是毫无犹豫的……
今晚照旧是寒冷的。吃过室友王皓天带来的一盒月饼,吃罢就卧了床。窗外的月光撒了一地的霜尘。